领导口才 点击: 2012-03-30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8日在靖江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陈明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和“十五”基本估价
2005年,全市人民在中共靖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团结务实,克难求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82亿元,同比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1亿元,同比增长43.6%;财政收入20.47亿元(含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同比增长38.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35.5%。工业经济增速加快。完成工业增加值67.2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全部工业产值311.8亿元、销售261.9亿元、利税22.2亿元、
- 1 -
利润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33.5%、32%和32.4%。支柱产业规模扩大,机电汽配、船舶修造等7大类产品销售总额占全部工业的52%。规模企业支撑明显,列统工业企业四大指标分别占全部工业的68.7%、74.2%、79%和84.7%;30强企业销售、利税分别占列统工业的51.2%和55.4%。技术改造投入加大,技改财务发生数45.5亿元,同比增长56.3%;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82个;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占列统工业的22.7%。建筑业继续拓展,外埠市场占有率提高,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61亿元,同比增长11.2%。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完成农业增加值8.67亿元,同比增长1.3%。农业布局与品种结构得到调整,建立了10个特色种植和11个特色养殖基地,并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成功防控禽流感等动植物疫病。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10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1.4%;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个。服务业持续发展。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7.34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需求继续扩大,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亿元,同比增长16.5%;各类市场成交额35.2亿元,同比增长20%。房地产、信息服务业较快发展,现房销售11.1亿元,同比增长269%。金融保险平稳运行,年末各项存款总额157.1亿元、贷款总额7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6.5%;各类保费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11.7%。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5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1.5元,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7%。
- 2 -
开发开放全面提速。园区承载功能增强,沿江高等级公路一期工程31.3公里基本贯通,二期二圩港至上六圩港段已开工建设;新建新洲路、北二环路等园区区间道路16条和金星、虹桥等4个变电所,铺设供热管道8公里、供水主管道23.2公里,广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同步建设。拆迁安臵有序推进,完成园区拆迁49.8万平方米,建成安臵房23.5万平方米。口岸开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区新增进区工业项目85个,总投资160亿元,中化纺科技等6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展顺利,25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组织了赴京沪、浙闽、日韩、欧美等地的系列招商活动,新签约扬子江港务、新时代造船等超亿美元重大项目5个,并达成建立德国工业园的合作意向。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8个,协议利用外资3.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0.7%和91.9%; 新办私营企业705家,吸纳民资2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和21.1%。外经外贸不断拓展,实现自营出口3.41亿美元、外经营业额69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5%和10.5%。集约发展水平提高,市镇联动深入推进,落户区中园4个、区中企22个;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竣工15.6万平方米。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建设加快,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20.5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亿元。
城乡建设取得突破。城市规划日趋完善,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区分区规划、岸线利用和港口发展规划的修编,并通过省级评审;规划管理继续加强,依法查处违法建设1961起,拆
- 3 -
除违章建筑5.1万平方米。新城建设快步推进,中洲路、通江路建成使用,中洲路跨十圩港大桥顺利合龙,启动区道路框架逐步拉开。旧城改造有序推进,渔婆南路建设、9号地块改造等重点工程取得突破,化肥厂安臵区、新净水厂等项目已开工建设,人民路综合改造全面竣工,新汽车站、天妃宫桥等重点项目投入使用;打通了康兴路、真武河北路等6条“丁字路”,改建了小街小巷49条,疏浚整治南城河、玉带河等4条城区河道;改造、建设了迎春桥、虹兴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铺设污水收集管道
6.6公里、中压燃气管道10公里。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强化了以市容环境、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为重点的综合整治,清理废品回收、占道加工点733个,违规户外广告461块;长效管理机制得到落实,对部分路段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城市卫生、秩序明显改观。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实施了横港、真武河、环城路等重点绿化项目,新增城市公共绿地40万平方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达标排放制度,关停重污染企业4家;成功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集镇建设迈出新步,完成集镇建设投入10.9亿元,建成集镇道路9.6万平方米,通村公路120公里;“双清工程”开局良好,完成了45个村的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土地复垦,新增耕地2860.3亩,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市、镇、村三级联动和园区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利商便民的行政服务环境不断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由政府组建的5家投资公司新增融资10.8亿元;规范土
- 4 -
地市场管理,通过上市竞价,16宗经营性土地成交额3.84亿元;强化公共工程资金监管,建立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性专项资金和国有土地经营资金监管机制。市属工贸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加大了就业再就业扶持力度,提供就业岗位12893个,新增就业5913人,输出劳务2902人;城镇职工“五保合一”保障机制继续巩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开始实施,参加农保人数达到10503人,801名在职在编村干部全部参保;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29万人;结对帮扶城乡贫困户1225户,落实城乡低保4197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实施火炬、星火计划10项,创办科研机构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开发新产品266项,申报专利413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素质教育不断加强,万人本科上线率达21.15,居全省前列;大力实施“六有工程”,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全面推行教育收费“一费制”,1930名贫困生获得助学基金资助;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继续强化,通过了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验收。文艺创作精品迭出,都市生活剧《有话跟我说》、《弈趣》等多项文艺作品获省以上奖励;成功举办了市第23届文艺节、第2届少儿艺术节。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疾病预防与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加强。计生服务不断优化,通过了省计生示范市验收。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新增农村全民健身点31
- 5 -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4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奋进,锐意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过去一年,我们是在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前进的。近两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过快,煤电油运紧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局部性问题就会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避免了经济大的起落。
一年来的成就集中表现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3%;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增长
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7%和6.8%。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这次宏观调控是从加强农业入手的。主要措施是: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建设投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增长22.5%。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6947万吨,增产3877万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对于稳定经济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
主要是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控制投资需求膨胀,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深入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全面清理各类开发区;暂停半年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制定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加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依法清理在建和拟建项目。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7.2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减缓。
注重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水利、能源、交通、环保和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长达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全线贯通并投入商业运营,三峡工程、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2亿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55万千瓦,铁路新线投产1433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6万公里。
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新开工10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800亿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国家支持启动了197个调整改造项目,15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开始建设。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从增加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协调供需关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三)不失时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农村税费改革进入逐步取消农业税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并实施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全面落实出口退税改革措施,做到了老账全部还清、新账不欠。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展了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逃骗税和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
我们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继续降低关税,扩大开放领域,贯彻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顺利实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支持,中央财政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987亿元,投入国债资金147亿元。
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围绕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组织2000多位专家对若干战略问题进行研究论证。
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展顺利。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开始实施。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注重提高质量。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建设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为重点,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1410个县级和250个省、市(地)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建成,290所紧急救援中心陆续开工。加强对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重视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稳步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采取果断措施,及时遏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蔓延。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533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4万个村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国家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我国运动员在第28届奥运会、第12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加强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果。
(五)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许多地方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继续推进。中央财政全年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465亿元,增长18.1%。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12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90万。去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各级政府及时做好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累计救助灾民6800万人次。
依法解决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和企业改制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已基本偿还。全面清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已偿还历年拖欠工资332亿元。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摆在了政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继续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基层管理体制。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公司法》、《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和《公务员法》草案等7部法律议案,制定了32件行政法规。各级政府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取消和调整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强化执法监督,审计、监察等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105个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各省(区、市)也完成了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5政府工作报告
2005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4月30日在东升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东升镇镇长 贺晖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突出调整和创新,全方位推进开放和改革进程,经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经济社会预期目标。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整体竞争力增强。
全镇完成本地生产总值26.86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7.4%。实现工业产值87.91亿元,增长19.9 %,被市政府授予“工业总量突出贡献奖”称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1.9%,地方财政支出1.68亿元,增长36.1%。税收入库总额42067万元,增长30.6%;其中国税收入26081万元,增长19.4%;地税收入10000万元,增长22.8%。全镇各项存款余额为23.42亿元,增长12.7%。
二、农业生产稳步增长,总体效益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名优水产品、花卉花木、蔬菜为主的“三高”农业。利用首批广东省名牌产品及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东裕牌”脆肉鲩的品牌辐射,大力发展无公害脆肉鲩、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产养殖向高效、优质方向发展。全镇农业产值5.5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39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9%和1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镇投入农业五项工程达2000多万元。其中投入767.55万元,修建农路24.89公里,农桥15座,涵闸57座。投入314.32万元,对3235亩低产鱼塘进行整治。投入33.5万元继续完善道路“四傍绿化”。投入472万元完善水利设施及中顺大堤的防洪工程;投入483
万元进行内河涌整治,共整治内河涌11公里,清淤土方13万立方米,桨砌石1.2万立方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名牌带动成效显著。我镇渔农产冷冻厂有限公司、北洋水产冷冻加工厂、东升镇畜牧饲料公司被评为市农业龙头企业。继 “东裕”牌脆肉鲩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后,2004年我镇中山市渔农产冷冻厂有限公司的鸥风牌冻对虾又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三、突出工业经济主体地位,工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
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推动,鼓励企业创优创名牌,培育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继盛兴幕墙公司、力劲机械公司后,2004年纳普工程塑料公司获省高新科技企业称号;中顺纸业公司获清洁生产企业称号;三和的“混凝土桩杆”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祥兴制衣集团的“海霸”牌西裤获国家免检产品。目前,我镇工业类共有5个广东省名牌名标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3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大力推动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能力,帮助企业增资扩产。在市政府贴息扶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基础上,镇政府继续在财政预算中安排100万元作为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贴息,积极协助盛兴、三和、中顺、力劲等骨干企业充分发挥自主研发能力,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全镇有10多个项目参与市、镇的技改,总投资达3亿多元,各项目已全面建设竣工,获得市级技改贴息290多万元。 出台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措施,对企业成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分别一次性补贴5万、10万、20万的科研经费,引导企业利用好各级政府扶持技术改造的政策,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目前全镇共有7家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研发中心。
四、以新中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各项基础建设。
全镇城镇基础设施财政共投入2500多万元,新增道路面积11.5万平方米,新增桥梁6座。新建排污管网2478米。受理各类报建120万平方米,增长109.38%。新建商品房、商业楼房78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
为建设一个宜居宜商,生态平衡的现代化城镇,我镇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公用设施市场化,多方融资,加快新中心区各项基础设施、功能设施的建设,同时逐步整合旧区,推进城镇化进程。目前,建设中的新中心区已初具规模,壹加壹连锁超市大楼、国、地税办公大楼、朝阳花地、丽城花园四、五期等工程顺利竣工,与之遥相呼应的汇景酒店完成主体工程;社区服务、餐饮、物流、汽贸行业发展加快,新中心区内部分道路工程正加快施工。新中心区的各项建设,辐射带动全镇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7亿元,增长21.4%。
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素质进一步提升。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布局调整进展顺利,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考录取创历史新高,民办教育取得新发展,高级中学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政府投资达1500万元的东升初级中学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搞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创建,高沙文化广场获得中山市十佳文化广场。全面推行依法治镇,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法制意识明显提高。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了政府招投标领导组和专门工作机构建设,全面推行工程公开、公正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评议活动,职能部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镇初级卫生保健进一步得到加强,全镇筹集农村合作医疗经费299.7413万元,参保人数达62713人,参保99%。计划生育达到92.76%, 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指标。
加大维稳工作力度,确保大局稳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维稳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调解工作,积极主动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和群防群治工作,集中整治治安重点部位和突出治安问题,社会治安状况好转,群众安全感增强。全年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573宗,侦破278宗,破案率48.52%,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了处理益隆、永丰问题的工作力度。组成两个工作小组,在做好思想疏导、解释教育等工作的同时坚持“利益向下”,加大投入,帮助益隆、永丰等村建设好各项民生工程。全年依法妥善处置了益隆、同茂、新胜、胜龙等几起群体性事件,化解了多家厂企员工集体上访的苗头,成功调解纠纷68宗,有效地维护了大局的稳定。
六、坚持执政为民、利益向下,实实在在办好各项民心工程
一是加大村、村民小组两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镇财政安排100万元作为村以下集体经济公共设施的补贴。严格土地征用政策,在工业发展征地过程中,注重保护农民利益,预留30%土地供集体经济发展。对各社区(村)及村民小组一级集体发展工业、自建厂房,除配套工业用地指标,镇政府收取的报建费、设施费实行减半征收,水、电等设施投入给予补贴扶持。全年我镇村以下两级集体投资超亿元,建造厂房、商铺10多万平方米;两级集体经济平均纯收入达800万元,增长10%。二是抓好就业工程。落实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年投入80万元,加大力度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就业,由镇劳动保障分局设立就业培训中心,聘请大专院校教师、
科研单位专家到东升免费培训本地农村富余劳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三是启动“助学工程”。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发挥镇红十字会的作用,以及采取“一对一”结对助学等方式资助我镇特困户(困难户)子女上学。全镇解决了67名特困户或困难户家庭的80多个子女还学。四是实施“安居工程”。通过市补贴,镇村分级负担办法,解决了一批低保户的住房改造,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五是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程。出台了《东升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全镇住院报销2489人次,报销总额260.74万元;提供合作医疗救助人数33人次,救助支付16.66万元。六是做好低保工作。向236户发放了369.71万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向120户发放了6.29万元的临时生活困难救济。
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现了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对广大党员干部、各条战线的工作者过去一年的辛勤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东升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需进一步调整,产业质量有待提高;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历史债务较重;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环境状况令人担扰。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200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我镇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东升的重要一年。面对战略机遇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我们一定要倍加爱护,千方百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等一系列会议精神,以建设和谐富裕的小康社会为目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城建立镇、三产旺镇、科教兴镇五大战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就业,淳化民风,推动民富,确保稳定,促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农业产值增长3%;工业产值增长19%;税收总收入增长20%。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镇,抓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内向和外源型经济。
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在改革和调整上下功夫,用新机制、新体制上项目、
抓产品、壮企业、兴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继续实施名牌战略,重视品牌、培育品牌。对在国内已经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顺、盛兴、祥兴等企业,鼓励争创知名品牌,提升发展层次。推进五金、机械、小家电等产业发展形成品牌产业,扩大品牌创建的产业范围。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帮扶企业积极上市,对成功上市企业,镇财政给予30万元奖励。加大对装备工业的扶持和培育工作。今年镇政府将安排财政资金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给予扶持,选择3至5家有一定投资规模、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工业企业精心培育,对力劲、国驰等装备企业支持其做强做大,今后招商引资的重点也应放在装备制造业方面。
加大科技工作力度,年度财政安排技改贴息100万元和奖励名牌资金100万元,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和体制创新和投资环境创新,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好市镇两级技改专项贷款贴息资金,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对企业或行业成立市级以上研发中心的,镇政府将一次性给予开办经费奖励。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力度,在完善招商引资体制,优化招商引资载体,提升招商引资档次上下工夫。坚持内外并举、有选择的招商,严控劳动密集型及重污染的企业,着重引进投资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环保、税收贡献大的项目。{2005鸡西市政府工作报告}.
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加大检查监督和查处力度,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坚持农业稳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坚持市场引动和示范带动,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特色农业发展。要做强、做大、做优农业龙头企业,发挥他们在农业产业链中的核心带头作用。通过重点扶持东裕、渔农等农业龙头企业,借助“东裕牌”脆肉鲩、鸥风牌冻对虾和花木交易市场的品牌优势,以农产品流通加工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建设,探索“市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我镇特色农业。
搞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申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和无公害四大家鱼养殖基地。扩大花木市场的生产和经营规模,有计划地营造一个集生产、销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花木交易市场。以我镇现有的名牌农业产品为龙头,找寻农产品更广的出路,逐步形成从产品养殖、加工、科研、销售和观赏的农业产业链。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农桥路网建设,鱼塘整治和四傍绿化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由
邓州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2005鸡西市政府工作报告}.
邓州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5年,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三市”目标,强力实施“三抓”带动、“四轮”驱动,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5亿元,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50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2亿元,增长3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4元,增长14.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2亿元,净增8.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一下。回顾去年的政府工作,主要有以下八个特点: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认真落实中央农村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劳务经济,
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粮食总产55.7万吨,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持续保持高幅增长。大力培育林牧棉烟四大优势产业。林业生产以发展“杨树经济”为重点,全年新发展速生21万亩,总面积扩大到37万亩。畜牧产业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全年新发展专业村35个、专业场127个、专业户1246户,实现畜牧产值26.5亿元,增长8%。烟叶生产以提高工业化生产水平为重点,实现特产税488万元,加上销售、复烤环节共实现税收2488万元。棉花生产以膨胀加工规模为重点,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农建工作累计投入7131万元,第八次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全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新增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
2、工业发展实现突破,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突出抓骨干、育群体、建园区、活资产四个重点,工业经济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对财政的贡献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预计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亿元,增长33%,为8年来最高水平;实现利税3亿元,增长65%,总量达到历史最高。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6家,超额完成年初人代会上确定的目标任务。金星啤酒、正兴棉纺等18家骨干企业实现利税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50%以上。工业群体迅速膨胀。全市各类工业企业净增193家,呈现出市乡村、大中小齐头并进的发
展格局。园区建设实现突破。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00万元,建成了南一环、邓襄路园区精品亮点,开工建设了南二环,止目前,共入驻限额以上企业35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亿元,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和工业发展的孵化器。积极培育七里店、燕店、孟楼、穰东等一批乡村工业小区,特色板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产盘活取得进展。因企制宜研究制定盘活方案,全年盘活闲臵工业资产2亿多元。发展环境全面优化。颁布了政府2号令,为骨干企业发展放卡,实行企业安静日制度,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更加宽松。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成立了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举办了企业家论坛,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交流更加频繁,合作更加密切。
3、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品位档次不断提高。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精心构筑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集镇、村级集镇四级城镇体系。一是突出建设中心城区。重点办好了6件实事。(1)精心打造内外城河沿线休闲游园。先后建成了月牙池游园、仲景游园、新华游园等4个游园,扩大了休闲空间,提高了城市品位。(2)古城广场建设顺利完工。累计投资2860万元,拆迁面积32749平方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与内外城河和谐一致的高品位城市景观,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精美名片。(3)人民公园件事全面启动。拆迁工作圆满完成,并已开工建设。(4)
精心打造花洲游园。与花洲书院遥相响应,建成了邓州最大的主题游园。(5)强力推进城市光亮工程。高标准改造、配套了穰城路、三贤路、人民路、北环路、南一环、邓襄路、教育中路等7条道路22公里660余盏路灯。(6)按照路硬、水通、灯明、干净、每个居委会建一个小区游园的“4+1”要求,大力开展背街小巷硬化美化工作,全年累计硬化城区道路199条18.4万多平方米,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善了人居环境。此外,文化路全线加铺了油路,开工建设了投资6000多万元的四星级宾馆、投资8000多万元的古城商业中心和投资6391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创下了年度最高记录。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重点集镇,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对一般集镇,重点搞好道路、排水、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对31个重点村级集镇,全面落实“六个一”工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期示范工程。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市政府1号令发布实施为契机,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健全完善城市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2亿元,增长3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8亿元,增长25.1%。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5
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7亿元,净增9.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4亿元,净增3.5亿元。集中力量建设了建材大市场、农机大市场、粮油农贸大市场等,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提高。成功承办了农业部、河南省2005年农机产品展销演示会,举办了中国〃邓州首届农资产品展销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万村千乡”工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农村商品流通进一步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增长15%。
5、招商引资硕果累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叫响“项目政府”口号,强化项目支撑观念,千方百计向上争取、向外引进、向内挖潜。全年累计建档项目266个,到位资金5.3亿元,项目总数和资金到位额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工业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元工业项目12个,超亿元项目3个,项目投产后年可新增工业产值10多亿元。总投资1.1亿元的凤凰纺织一期工程顺利投产,二期工程今年上半年可建成投产,届时将达到7万锭规模,年实现产值2.3亿元,利税3000万元;投资2700万元的西城永泰棉纺三期工程、投资4000万元的天冠邓州白酒分厂、投资3000万元的玉华针织服饰一期工程、投资1200万元的灵山矿渣水泥、投资800万元的华兴玉米淀粉厂等项目顺利建成;投资3600万元的绒盛纺织、投资1600万元的中澳科生生物制药、投资2200万元的雪阳彩棉纺织、
2005年广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20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政府主席:陆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04年工作回顾
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洪涝灾害、
———“三突破”目标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
初步统计,达到3320亿元,按可比价亿元,
对外开放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明显长34.3%,其中出口24亿美元,增长21.6%,超过预期目标。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三次产业全面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45亿元,增长17%,增幅创1995年以来新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第一产业增加值811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288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10.6%。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1 页 共 19 页
———就业超过预期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初步统计,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控制在预期目标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90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增长9.5%,均超过预期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4亿元,增长13.5%,超过预期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7.2‰,控制在预期目标内。
共谋发展的可喜局面。
这些成就,
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增长。
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尽管遭受严重的干旱和洪涝灾害,粮食总产种植业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调整取得新成增长7.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产业化经济组织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约16亿元。完成水库除险加固74座、渠道防渗825公里,修建和改造农村道路3500公里,新建沼气池35万座,沼气入户率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努力把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阻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重大胜利。
第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突出抓好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的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99亿元。优势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支撑力增强,制糖、冶金、汽车、电力等优势产业所创造的增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2 页 共 19 页
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8%,所创造的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5.1%。
建立培育强优企业激励机制,推进强优企业发展壮大。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玉柴机械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或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另有3家企业超过50亿元,3家企业超过30亿元。强化对经济运行的协调和管理,加强与铁路、电力等部门的衔接,最大限度地缓解煤电油运对工业生产的制约。铝工业、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沿海重化工业等新优势产业的培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4.4%,旅游总收入增长24%。
技服务和社区服务业等发展势头较好。
第三,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到加强。
业、基础设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其中工业项目2000多个。自治区统筹推进
铁路建设一揽子计划开始实合山电厂改扩建工程、桂林海螺和平南鱼峰新型水泥
年内新增和扩建城市道路306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45公里、二级公路460公里、万吨级泊位3个、发电装机容量168万千瓦、钢年生产能力100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316万吨、城市日供水能力42万吨。
第四,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一批大中型企业按上市的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改制307家,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3 页 共 19 页{2005鸡西市政府工作报告}.
正在改制386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组建自治区和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初步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问题。出台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全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3.1%,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区农民负担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比上年减少10.01亿元,减幅为55.7%。
第五,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加强对博览会的组织协调,做好招商招域合作。
签署了全面加强两省区合作协议,总投资额498.6亿元。“百企入桂”上市公司进入我区投资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两基”攻坚开局良好,教人才小高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较好效果;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有所改善。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实施,群众基层文化活动更加活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奥运会、残奥会、全国农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取得了好成绩。推进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整合广播电视网络。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4 页 共 19 页
加强出版物管理,繁荣新闻出版事业。重视社会科学研究,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工作,全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05鸡西市政府工作报告}.{2005鸡西市政府工作报告}.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气象、测绘、防震减灾、档案、方志、文史等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第七,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推动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4.93亿元。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活得到保障,
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96%。
农村五保村建设得到加强,解决了50000多个五保对象的住房难问题,全区25.实施扶残安
,为1000多名残疾孤儿和10000加强城乡基础设施、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东巴凤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认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均有所下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治安整治,进一步加强
第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能力得到提高。
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臵和事权划分更趋合理。积极推进政企分开,自治区直属企业与原主管行政机关脱钩工作稳步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及其实施主体,提请修改或废止的地方性法规53件、政府规章62件,取消我区自行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197项,精简幅度达80%。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5 页 共 19 页
200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25日在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李成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领全省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项任务。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09亿美元。
2.8%,提高17.4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8.6亿元,增长
全省进出口总值66.1亿美元,增长40.2%,7亿元,增长15.7%。出口和消费突破了多年来低速徘徊的局面。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7.85万人,下岗失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