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口才 点击: 2017-12-03
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19日在云南省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徐荣凯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克服困难,开拓进取,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积极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禽流感和煤电油运紧张带来的困难,奋力开拓,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与上年相比,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959.48亿元,增长11.5%。提前一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800美元的阶段性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1亿元,增长3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3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实际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1870元,实际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9‰。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超出省人代会批准的预期调控目标。
(一)经济增长实现速度和质量的较好统一
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取得成果。按照中央部署,对土地市场和开发区进行治理整顿,撤销开发区63个;对4107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纠正处理了238个存在问题的项目。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了提高准备金率等调控政策。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国家有关部门确认了我省59个重点急需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50亿元;争取到多项优惠政策。加强物价调控,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
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既不放松粮食生产,又从市场需求出发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搞好冬季农业开发。对部分产粮大县
的种粮农民采取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等12条措施,促进了粮食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01.9亿斤,创历史新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40%以上的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了产销合同关系。乡镇企业平稳较快增长。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多万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安居温饱村建设、茅草房和杈杈房改造、异地搬迁扶贫任务顺利完成。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5.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幅超过15%。
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实现双增长。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了行业和资源整合、大企业培育、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工业经济呈现速度快、质量好、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053.36亿元,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6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30个百分点。烟草产业的企业重组和品牌整合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工商利税超过400亿元。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0.83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出台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积极实施旅游发展倍增计划,推进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120万人次,完成总收入369亿元,分别增长16.2%和20.4%。金融、信息、交通运输、现代物流、房地产、餐饮和娱乐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7%。
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增长。以大项目促进大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双百”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小湾电站、滇东电厂等一批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大丽铁路、沾昆铁路复线、昆明集装箱中心站开工建设,昆明铁路客运站提前竣工;安楚、思小和平锁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水麻等10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冶金、有色、化工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双百”重点前期工作稳步开展,滇中调水、昆明新机场建设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良好。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来抓,大力发展城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到3300多个。加强市场监管,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差别电价政策,开展食品、药品、教育、医疗以及涉农价格和收费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消费环境得到改善。
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企业集团、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势强劲,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农副产品出口迅速扩大。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7.5亿美元,增长40.4%,其中出口22.4亿美元,进口15.1亿美元,分别增长33.6%和52.1%,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金额3.1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2400万美元;引进外来投资到位资金140亿元。
财政金融运行良好。积极出台增收措施,大力开辟新的财源,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财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财政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总收入完成666.3亿元,比上年净增112亿元,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61.8亿元,增长12.7%。加强银政、银企合作,信贷资金向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倾斜。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比年初增加630亿元,贷款增加450亿元,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确立规划的龙头地位,增加城市建设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现代新昆明和曲靖、玉溪、大理、蒙自4个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城市和重点集镇建设取得新进展。顺利完成撤地设市。全省
城镇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加快。采取特殊扶持措施,加大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力度,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进展
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以国民经济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创新和推广项目。自主开发12项拥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推广应用449项科技成果,申请专利2000余件。全年获国家科技奖励5项,并首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新增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启动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教育事业有了新发展。新增4个“普九”县,“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1.3%;新增6个“扫盲”县,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6%以下。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毛入学率达到11.2%,新增一批职业技术院校和博士、硕士授予点。民办教育、远程教育蓬勃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取得新成绩。
文化发展成果丰硕。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艺术精品工程继续推进,文化下乡和社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云南映象》为代表的一批艺术精品在全国连获大奖,在北京、上海以及南美、俄罗斯等地举行的宣传和演出活动受到广泛赞誉。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产业集团的组建全面铺开。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文化市场活跃繁荣。文化产业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卫生体育工作取得实效。颁布《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实施六项防治工程,防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效明显,全省参合农民达648.4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和食品药品执法监督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我省运动员在第28届奥运会上摘金夺银,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残奥会上也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加快社会保险全省统筹步伐,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五项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口社会救助机制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新成绩。全面推广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新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3.9万户。土地、矿产资源市场治理整顿成效明显,新增耕地19万亩。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水平,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控制。以九大高原湖泊为重点的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多数湖泊水质达到清洁或较清洁。昆明等7个重点监测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完成计划,植树造林5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412.7平方公里,实施保护面积5000平方公里。
(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农村税费改革第一步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共减轻农民和涉农企业税费负担22.6亿元,全省农民减负率达67%。初步建立了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步伐,改制面达到88%。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工作继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达到34.5%,提高近3个百分点。投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规范了政府的投资范围,放宽了民营资本的投资领域,制定了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和公益性项目代建等6个实施办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实施了财政专款切块直接安排到县的试点。供销社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11年来首次实现盈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正式启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当年盈利2.2亿元。林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顺利推进。
(四)对外开放继续扩大
抓住我国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带来的机遇,加快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面向世界的对外开放。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建立了云南-老北合作机制,与越南北部五省市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第五次会议形成了《昆明合作声明》,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拓展。出台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地方外事、侨务和外宣工作,与港澳台侨的联系和交往活跃。全面加强西南六省区市、滇沪、滇浙合作和省院省校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国内的开放继续扩大。
(五)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加快。坚持向省人大报告工作、向省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9件,政协提案774件,办复率100%。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和各群众团体的联系,充分听取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决策制度继续完善,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坚持实行听证制。基层民主建设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职代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第二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依法行政得到加强。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7件,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22件。发布政府规章10件。坚持依法治省,广泛开展“四五”普法,积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不断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城市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进程加快。
政府机关的行政水平有了提高。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省级行政审批事项129项,改变管理方式61项,修改、废止政府规章和文件49项。广泛开展行风评议,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稳步推进电子政务,政府办事效率和工作透明度得到提高。
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进行。坚持从严治政,抓好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树立清廉政风,严惩腐败行为,廉政建设取得成效。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大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清欠工程款47.5亿元、农民工工资11.2亿元,化解了一批群体性事件。狠抓安全生产,特大事故下降42%。建立严打整治经常性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侦破命案、“打拐”、打击“两抢”、禁赌等专项行动,及时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保持了社会治安的总体平稳。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加强禁毒国际合作和区域协作,大力开展无毒社区创建活动,打击毒品犯罪和禁吸戒毒取得新的成效。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进行坚决斗争,有效防范和及时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了国家安全。
省政府去年初向全省人民承诺的10件实事基本完成:建设了500个安居温饱村,10万特困农户告别茅草房、杈杈房,住进了安居房;全部兑付了重点工程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费14.97亿元;改造了89.8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义务教育“三免费”使40.8万学生受助;改造、建设了355所乡镇卫生院和500个边疆民族贫困村卫生所;新建24.6万户沼气池、山区农村改灶8.2万户,解决了农村101万人口的饮水困难;修建了247个村委会通村公路、建设里程3000多公里;新增就业岗位22.7万个;筹集资金5.62亿元,65万城市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安排大姚、鲁甸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资金5.17亿元,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房屋倒塌和重损的群众在今年春节前基本可搬入新居。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全力支持下,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和坚定信心,求真务实、知难而进、万众一心、奋发有为的开拓精神,已经成为云南进一步发展的巨大财富和不竭动力。在这里,我代表云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44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向驻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云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支撑能力弱等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加快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因灾因病返贫人数较多,扶贫济困任务艰巨。县域经济发展不足,部分县级财政十分困难。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增大,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亟待加强。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煤电油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重大案件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艰巨,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给群众生活带来影响。政府工作也存在不足: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抓落实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效率有待继续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再创佳绩,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省委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2日在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 秦光荣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省人大代表予以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
2009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准确判断、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我省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这是困难较多的一年。我省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发展层次低,尤其是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有色、钢铁、化工等产业,其产品价格均与国际市场接轨,导致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实体经济冲击十分深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出现了多年来的新低,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1.1个百分点;全省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下降4.8%,财政增收遇到很大困难;进出口贸易遭受重创,外贸总额下降50.3%,降幅居全国之首;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8.5%,比全国多降21.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接近一半,停产、半停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最高时达30%;民生保障压力剧增,150万农民工返乡,23万大中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部分职工失去工作,全省就业矛盾异常尖锐。
这是奋力拼搏的一年。在严重困难面前,全省人民不畏难、不退缩,坚定信心,勤奋工作。我们坚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全力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注重结合云南实际,大胆创新,切实破解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先后研究出台了11个方面共350多条政策措施;注重把当年增长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云南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全省保增长成效明显,保民生力度空前,保稳定措施扎实。经济运行逐季改善,经历了止跌、回暖、企稳到快速回升的明显变化。民生措施的密集出台和落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随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更加巩固。全省生产总值完成6168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1490.8亿元,增加130.6亿元,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49.8亿元,增加479.6亿元,增长3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7亿元,增加1000亿元,增长3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1亿元,增长19.3%;外贸进出口总额80.2亿美元,负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4元,实际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3369元,实际增长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6.3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以上。除外贸进出口总额外,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均超额完成。
(一)扩内需取得突出成效
我们始终把握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积极主动争取中央支持,想方设法筹措配套资金,实现了新增投资规模的重大突破。在中央四批扩大内需资金中共争取到158亿元,争取到中央代发地方债券84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跃上10000亿元、8000亿元台阶,新增贷款突破2000亿元大关,比上年翻了一番;金融直接融资220亿元,保险业快速发展,投资公司投融资功能进一步显现,为支撑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级财政尽力筹集60亿元基本建设资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全省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73亿元,大理至丽江、昆明绕城西北段等高速公路开工,启动52条二级干线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
2.5万公里。铁路建设完成投资84亿元,大丽铁路建成通车,新开工云桂、丽香等5个铁路建设项目,在建铁路项目达11个。机场建设完成投资76亿元,腾冲机场正式通航,大理、香格里拉机场完成改扩建并投入使用,昆明新机场建设进度加快。电力建设完成投资702亿元,景洪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小湾水电站实现三台机组发电,中国首座正负8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水利建设投资突破100亿元,陇川麻栗坝、楚雄青山嘴两座大型水库和18件中型水库下闸蓄水,“润滇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5万件。昆明—大理成品油管道投入运行。
扩大城乡消费取得实效。认真落实鼓励消费政策,组织家电、汽车和摩托车下乡,向农民兑付财政补贴资金7亿元,带动销售额70亿元。
旅游“二次创业”和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国家旅游局把云南确定为全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启动实施了腾冲、抚仙湖、洱海等旅游综合改革发展先行试验。引进一批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公司,推进160个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完成一批旅游小镇和50个旅游特色村的改造,启动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和元阳哈尼梯田景区建设。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524亿元,增长13.4%。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2亿人次,旅游行业总收入810亿元。
(二)“三农”工作再创新佳绩
我们始终重视打牢农业基础,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保持了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全省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达265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对农民的直接补贴126亿元,人均获得补贴348元。新增涉农贷款突破800亿元,累计发放“惠农卡”159万张。推动实施了中低产田地改造、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农民收入翻番计划等一大批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30万亩。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烟区建设和特色优质烟叶开发不断推进。突出抓好生物产业发展,优势生物种植面积达8500万亩,引进加拿大天辰集团、北京中信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等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到位资金20多亿元。山区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全省特色经济作物、经济林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完成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450万亩。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出口逆势上扬。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15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500个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整治,解决了2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5万口,节柴改灶18万户,农村电网改造使49万户农民受益。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建成了一大批公益事业项目。贫困乡整乡推进试点、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顺利开展,解决和巩固了6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64
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量达到1634万吨,实现连续七年增产。肉、奶、蛋、蔬菜等农产品产销两旺,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工业经济运行走出困境
我们始终把稳工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确立了“稳运行、抓项目、调结构、扶中小、促合作、降能耗、保就业、强管理”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果断实施特殊电价扶持,有色等10个行业受惠企业超过160户。在全国率先实行重要商品收储,全年动态收储有色金属63万多吨、化肥50万吨。对1141种省产工业品发放促销补贴。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4条措施,全省新增中小企业贷款突破700亿元。坚持“一厂一策”,扶持困难企业抓好生产组织,规模以上停产、半停产企业已下降到6%左右。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制定并实施了12个工业行业发展行动计划。在冶金、机电、轻工、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组织推广20项关键共性技术,新增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25家,4个部省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批准。烟草对工业增长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全年实现利税785亿元。在一系列综合措施的作用下,全省工业经济逐步好转,除电力外的工业完成投资820亿元。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580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088亿元,增长11.2%,有力促进了我省经济增长。
(四)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云南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始终把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结合扩大内需实施了一批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重点项目。 坚持“一湖一策”抓好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牛栏江——滇池补水和滇池截污两个关键性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积极推进阳宗海砷污染治理。累计开工建设168个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80万吨。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实施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对建设“森林云南”进行了部署,完成营造林1031万亩,启动实施4730万亩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0平方公里,实施保护面积5000平方公里。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组织实施100项重点节能示范项目,淘汰一批小炼铁、小焦炭、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国家下达我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和1.99%的任务可望完成。
(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我们始终把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启动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省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州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正在有序开展。实施了昆明市、红河州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了深化农垦改革方案,华侨农(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供销社改革和投融资、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改革继续深化。
开放云南建设取得新成效。组织开展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初步规划方案研究。与“昆交会”同期举办了第二届南亚国家商品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活动周、第四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第七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暨亚太华商论坛等系列重大活动,提升了办会层次和水平。加快了口岸通关便利化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引进外资9.1亿美元,省外企业在滇投资超过1000亿元。
(六)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我们始终重视社会建设,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扩内需、增投资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和工作支撑体系。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力抓好鲁甸、镇雄、澜沧3个县的“两基”攻坚工作,全省按规划如期实现“普九”目标。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了640多万名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向208万名家庭贫困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筹措投入45亿元推进校舍安全工程,超额完成原定150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新组建7个省级职教集团,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提高到0.92:1。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增本科高校2所,呈贡新区已有6所高校新校区投入使用,累计入住学生约4万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3%。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多渠道筹集投入助困资金13.86亿元,资助范围覆盖了35%以上的普通高校在校生和100%的中职学校一、二年级学生。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我省产品和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继续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组织实施49项重大科技项目、20项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项目,突破了71项关键核心技术,推广应用34项突破产业技术瓶颈的共性技术,开发出6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组建了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进展顺利。科普工作全面推进。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制订了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和三年实施方案。坚持“大办卫生、多办医院”,重点推进全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重点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及设备能力建设,又有5个省级医院项目开工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3%,参合人数达3293.5万人,新增71.5万人,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0%。积极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加大力度抓好血吸虫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在全国首创并建成407所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完成2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启动了4万多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全省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3.35%和94.66%。省博物馆新馆、云南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一批州市县文化项目开工建设。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圆满承办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第16次大会。
(七)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了一大批力度空前的惠民利民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云南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促进就业。创新思路,实施促进就业20条措施和“贷免扶补”政策,省财政补贴困难企业2亿元,稳定25.7万个就业岗位;安排2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9.3万名失业
人员就业;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鼓励创业,帮助2万人实现创业并带动12万人就业。新增23.5万个城镇就业岗位。因国际金融危机返乡的150万农民工有148万实现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23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55万人。
着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省财政投入城乡低保经费41亿元,比上年增长77.8%,全省429万城乡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省财政投入5.5亿元,资助516.3万名特殊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住院和门诊救助46.5万人次。22.1万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44万名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享受到生活补贴。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投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省28.9万名优抚对象享受到抚恤补助政策。
努力提高社保水平。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量达到1600万人次,新增125万人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省覆盖,城镇职工参加医保人数达到750万人。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标准提高10%。妥善解决了22.4万关闭破产和国有、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全省16个县市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筹资43.34亿元,全部兑现了129个县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绩效工资,对退休人员也相应增加了生活补贴。对其他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自去年10月1日起,每人每月增发300元临时补贴。
全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下决心用3年时间建设150万套保障性住房,改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去年整合补助资金100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50万套,其中城镇15万套、农村35万套。加大农村建房支持力度,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中拆除重建户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户1万元。
持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落实专项资金8亿元,整合资金40.3亿元,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出台了扶持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有效组织抗灾救灾。省财政投入救灾资金13.1亿元,救济灾民552.4万人,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保持了灾区社会稳定。筹集近45亿元资金,加快推进防震减灾十大能力建设。
(八)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不断巩固
我们始终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全省工作的重大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重视互联网文化建设。统计调查、气象、文史、档案、测绘、地方史志等工作不断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更加繁荣。密切与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切实维护社会安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开展领导干部大下访、大接访活动,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及时有效处置突发性事件。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了全省宗教领域的和谐。成功维护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等重大节庆期间的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1.21万亿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8.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6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点任务启动实施,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这份成绩单的确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坚定了我们奋勇前行的决心和信心。
过去一年,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大。我们迎难而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下限,抓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定向施策,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既扩大市场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做到结构调优而不失速。
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拓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扩大“营改增”试点。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三农”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分别高4.2和0.7个百分点。同时,完善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扎实推动重点改革。制定并实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预算管理制度和税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增加,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得到加强。存款利率和汇率浮动区间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沪港通”试点启动,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交通、环保、通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快。启动科技资金管理、考试招生、户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
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国务院各部门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49项,再次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大幅缩减核准范围。着力改革商事制度,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形成新的创业热潮。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就业不降反增,显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场的无限潜力。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扩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稳定出口,增加进口,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中国与冰岛、瑞士自贸区启动实施,中韩、中澳自贸区完成实质性谈判。铁路、电力、油气、通信等领域对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国装备正大步走向世界。
三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作为,有扶有控,多办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事,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收入“五连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45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启动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序进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成长。{云南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同时,
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指标超额完成。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27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2万公里,水路、民航、管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网改造稳步进行。宽带用户超过7.8亿户。经过多年努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惠及沿线亿万群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扩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实施范围,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飞上蓝天。
四是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推出创业引领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有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又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40万套,基本建成511万套。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97%和14.1%,残疾军人、烈属和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以上。
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大幅上调。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政策扩大到三年。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经过努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升级。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南京青奥会。
五是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我们妥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有序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源头防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去年云南鲁甸、景谷等地发生较强地震,我们及时高效展开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顺利推进。积极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有效防控疫情输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事故持续下降。着力治理餐桌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我们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法等法律15件,制定修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38件。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政府重大决策和政策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法律援助范围从低保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加强城乡社区建设,行业协会商会等四类社会组织实现直接登记。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我们严格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一批腐败分子得到应有惩处。
我们狠抓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认真开展督查,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建立长效机制,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
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亚欧首脑会议、达沃斯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博鳌亚洲论坛。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建立和国际规则制定。大国外交稳中有进,周边外交呈现新局面,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取得新进展,经济外交成果显著。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我们与各国的交往合作越来越紧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彰显。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今天,正值元宵佳节,在这里,也向各位代表和委员致以节日问候,并祝福全国人民幸福安康!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地
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影响加重,不确定因素增多,推动增长、增加就业、调整结构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发展基础日益雄厚,改革红利正在释放,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念,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
2015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03月05日 10:57 新华网 我有话说(56人参与) 收藏本文
3月5日(星期四)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以下为总理演讲文字实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各位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964人,今天的会议出席2907人,缺席57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张德江]:现在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请全体起立,唱国歌。
[张德江]:请坐下。
[张德江]:各位代表,今天的全体会议有三项议程。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