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沪教版

管理学  点击:   2017-07-24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沪教版篇一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答案

〖HS6〗〖JZ〗〖ML〗〖XC答案.TIF;%70%70〗〖JX-*2/3〗〖KG-15〗〖HT1L〗答案与讲析〖JX*2/3〗〖HT5”SS〗

〖HS2〗〖JZ〗〖HT4”H〗第一单元〓开启化学之门〖HT5”SS〗

〖JZ〗〖HT5H〗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HT5”SS〗

〖HTH〗课前预习〖HT5”SS〗

1.②③⑤

2.〖ZK(〗(1)看颜色,银白色为铁丝,紫红色为铜丝

(2)尝味道,有甜味的为白糖,有咸味的为食盐

(3)闻气味,有酒香味的为白酒,有酸味的为白醋

(4)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汽油,无味的为水〖ZK)〗

3.〖ZK(〗白〓刺激性〓氨气〓小水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铵〖FY(〗 △ 〖FY)〗氨气+水+二氧化碳〓阴凉、干燥〖ZK)〗

4.①②〓①③④⑤⑥

5.外焰〓外焰

6.〖ZK(〗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纳米材料〖ZK)〗

〖HTH〗课堂训练〖HT5”SS〗

1.C〓2.C〓3.A〓4.B〓5.C〓6.A〓7.D〓8.C〓9.D〓10.B〓11.D〓12.D〓13.B〓14.B〓15.C

16.〖ZK(〗解:30万平方米的绿色植物在1天内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为:30×104 m2×5 g/(m2·天)×1天=1.5×106 g=1500 kg。

答:1天内至少能吸收1500千克二氧化碳。

〖ZK)〗

17.〖ZK(〗(1)应该补做的实验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看是否褪色(或者把原实验中的含硫火柴换成小木条,重做实验,看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2)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说明不是二氧化碳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ZK)〗

18.〖ZK(〗铁与食盐水、空气接触易生锈,生锈时消耗氧气,压强减小〖ZK)〗 〖HTH〗课后提高〖HT5”SS〗

1.〖ZK(〗(1)生锈〓红墨水倒吸入导管中

(2)②④〓①③〖ZK)〗

2.〖ZK(〗(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可燃性

(3)汽化

(4)燃烧〖ZK)〗

3.〖ZK(〗煤气灶一般都具有进气(煤气)口和进风(空气)口两个管道,进风口通常可以调节,以使煤气可以更好燃烧。进同口太小,煤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发黄,燃烧产生的热量少;进风口太大,会使煤气火焰太飘,甚至不易点燃,因此,进风口要调节恰当,一般使火焰呈蓝色为好。使用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的灶具调节与煤气灶具类似。〖ZK)〗

4.〖ZK(〗(1)农业生产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如果滥施滥用,则能导致土质恶化、肥力减弱,进入水体则污染水体。

(2)合成塑料是人类的重要发明,塑料袋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滥用,则会出现环境难以消除的“白色垃圾”,成为“白色污染”,危害环境。〖ZK)〗

5.〖ZK(〗用铁锅烧菜可以增加人体需要的铁元素,防止人患上缺铁性贫血疾病。〖ZK)〗 〖HTH〗中考在线〖HT5”SS〗

1.D〓2.A〓3.D

〖JZ〗〖HT5H〗二〓化学研究些什么〖HT5”SS〗

〖HTH〗课前预习〖HT5”SS〗

1.①③④⑤

2.①②〓③

3.①小〓②较低〓③较小〓④银白色

4.相同〓不同

5.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或三种物质都能燃烧等)

6.〖ZK(〗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制法〓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ZK)〗

〖HTH〗课堂训练〖HT5”SS〗

1.B〓2.B〓3.B〓4.C〓5.C〓6.C〓7.C〓8.C〓9.B〓10.B〓11.A〓12.A、C〓13.B〓14.D〓15.C

16.〖ZK(〗(1)用磁铁可以从混合物中将铁粉吸出来,证明铁粉和硫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2)待温度恢复到常温时,用磁铁接触混合物,发现无固体被吸起,证明铁粉和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ZK)〗

17.〖ZK(〗燃烧〓飞出(或弹出)〓火柴燃烧时,放出热量使气体受热膨胀〓对准有人的方向〓飞出伤人〖ZK)〗

18.〖ZK(〗因为黄金具有密度比沙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性质,因此,它才能经过千淘万漉从沙中被分离出来;同时它又有美丽的金属光泽,当然也因为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人们才会用它来做首饰、货币。〖ZK)〗

〖HTH〗课后提高〖HT5”SS〗

1.〖ZK(〗(1)浮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2)石蜡熔化,由固体变成液体,流到下面冷却后凝固;石蜡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同时石蜡也熔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白烟被点燃〓白烟的成分中主要是一种可燃性的物质

(4)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受热上升,先充满烧杯上方

(5)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蜡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ZK)〗

2.〖ZK(〗(1)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燃〓能溶于水(答对其中3点即可)

(2)迎风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往高处跑〓戴防毒面具等(答对其中2点即可) 〖ZK)〗

3.〖ZK(〗蜡烛是由石蜡制成,而石蜡是从石油中得到的。石蜡中含有几种可燃性的物质。石蜡在燃烧时会熔化、汽化,形成石蜡蒸气。另外,在燃烧的同时,石蜡还会发生一些化学变化,生成另一些可燃物。因此,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可以燃烧的白烟是混合物,其中含有石蜡蒸气。〖ZK)〗

4.〖ZK(〗火柴靠近蜡烛时,蜡烛开始熔化。点燃蜡烛后,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无色液体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蜡烛继续熔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ZK)〗

5.〖ZK(〗火柴燃烧,橡皮塞弹出。因为火柴头受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热量,使试

管内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强增大,所以将橡皮塞弹出。〖ZK)〗

〖HTH〗中考在线〖HT5”SS〗

1.B〓2.D〓3.B

〖JZ〗〖HT5H〗三〓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HT5”SS〗

〖HTH〗课前预习〖HT5”SS〗

1.〖ZK(〗可能因为灯芯已烧焦,也可能因为不使用时未盖好灯帽〖ZK)〗

2.〖ZK(〗(1)①⑥〓(2)①⑤⑥⑧〓⑤⑧〓受热均匀〖ZK)〗

3.〖ZK(〗(1)集气瓶〓漏斗〓烧杯

(2)蒸发皿

(3)B、D〖ZK)〗

4.O2〓H2O〓MgO〓SO2〓NH4HCO3

5.〖ZK(〗(1)④〓(2)③〓(3)①〓(4)②〓(5)⑤〖ZK)〗

6.〖ZK(〗外焰〓内焰〓焰心〓外〓擦干〓引起容器炸裂〖ZK)〗

〖HTH〗课堂训练〖HT5”SS〗

1.B〓2.C〓3.B〓4.C〓5.D〓6.B〓7.D〓8.A〓9.D〓10.D〓11.C〓12.C〓13.D〓14.C〓15.D

16.〖ZK(〗应选用10 mL的量筒;100 mL的量筒造成的误差大;主要因素:①量筒太大液体太少,量筒精密度降低,读数造成误差;②量筒大,倾倒后残留液体多,误差大。 〖ZK)〗

17.〖ZK(〗①②③⑤④⑤

〖ZK)〗

18.〖ZK(〗将装满水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拿进该实验室,倒去水,拭干内壁,一段时间后再盖上毛玻璃片〖ZK)〗

〖HTH〗课后提高〖HT5”SS〗

1.〖ZK(〗(1)防止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绿〓黑〓变浑浊〓碱式碳酸铜〖FY(〗 加热〖FY)〗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烧杯中的石灰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①试管外壁有水〓②没有先给试管预热〓③先熄灭酒精灯,没有把导管移出水面〓④试管口向上倾斜(回答以上三点即可)〖ZK)〗

2.〖ZK(〗(1)药匙〓(2)镊子〓(3)胶头滴管〓(4)量筒〓(5)托盘天平〓(6)试管夹〓(7)集气瓶〓(8)试管〓(9)玻璃棒〖ZK)〗

3.〖ZK(〗(1)广口〓药匙〓纸槽

(2)盖满试管底部

(3)①②③④

(4)用灯帽盖灭〓倒入废液缸

(5)铜绿〖FY(〗 △ 〖FY)〗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在试管口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ZK)〗

4.〖ZK(〗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就可证明加热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ZK)〗

5.〖ZK(〗(1)烧杯〓石棉网〓试管夹〓铁架台

(2)①〖SX(〗2〖〗3〖SX)〗〓②〖SX(〗1〖〗3〖SX)〗〓③〖SX(〗1〖〗3〖SX)〗

(3)①③④⑥〖ZK)〗

〖HTH〗中考在线〖HT5”SS〗

1.A〓2.D〓3.B

〖HS2〗〖JZ〗〖HT4”H〗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HT5”SS〗

〖JZ〗〖HT5H〗一〓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HT5”SS〗

〖HTH〗课前预习〖HT5”SS〗

1.〖ZK(〗(1)从冰箱中取出瓶装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从密封食品袋内取出干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不久饼干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注:答案只要科学并符合题意,均视为正确)〖ZK)〗

2.4∶1〓有害气体〓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3.氮气〓氧气

4.〖ZK(〗(1)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食物吸收水分而变软

(2)石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3)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停止后,容器中的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不支持呼吸,故小虫会死亡〖ZK)〗

5.氮气〓氧气〓4∶1〓<

6.氖气〓红〓氙气

〖HTH〗课堂训练〖HT5”SS〗

1.D〓2.B〓3.C〓4.B〓5.D〓6.B〓7.D〓8.C〓9.B〓10.A〓11.B〓12.C〓13.C〓14.D〓15.B

16.

〖HT6SS〗

〖BG(!〗〖BHDFG2,FK25ZQ,K20F〗〖JZ〗实验步骤〖〗验证依据

〖BHD〗①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XXZS-YX〗

〖BH〗②向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分别滴加等量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不同

〖BH〗③向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燃烧剧烈程度的不同

〖BH〗④向玻璃片上吹气,与玻璃片放在空气中比较〖〗玻璃片潮湿程度的不同 〖BG)F〗

〖HT5”SS〗

17.〖ZK(〗解:m(O2)=1000 L×21%×1.429 g/L=300.1 g,

m(空气)=1000 L×1.293 g/L=1293 g,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SX(〗300.1 g〖〗1293 g〖SX)〗×100%≈23.2%。 〖ZK)〗

18.〖ZK(〗(1)排水法

(2)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该气体,点燃红磷插入图乙所示的装置中,打开止水夹,通过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测量氧气的体积

(3)向收集到的气体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ZK)〗〖LM〗

〖HTH〗课后提高〖HT5”SS〗

1.〖ZK(〗(1)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以溶于水,可吸入颗粒物被水吸收

(3)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ZK)〗

2.〖ZK(〗(1)水蒸气〓(2)氧气〓(3)氧气〓(4)氮气

〖ZK)〗

3.〖ZK(〗(1)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③4处

(2)将氧气耗尽

(3)变小〓N2〓①不可燃〓②不助燃〓③不与白磷反应

(4)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ZK)〗

4.〖ZK(〗(1)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2)如“温室效应”、“臭氧气层空洞”、“酸雨”等(任填一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在汽车排气管处加装尾气处理装置(或用酒精等作汽车燃料等)〖ZK)〗

5.〖ZK(〗(1)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注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其体积的〖SX(〗1〖〗5〖SX)〗〓磷+氧气〖FY(〗 点燃 〖FY)〗五氧化二磷

(2)瓶塞未塞紧,造成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水

(3)不能。导致燃烧生成的CO2,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导致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压强不变

(4)在集气瓶内壁上预先涂一层氢氧化钠溶液〓或在瓶塞上插入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在打开止水夹前,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注入集气瓶中〖ZK)〗

〖HTH〗中考在线〖HT5”SS〗

1.A〓

2.B〓3.D

〖JZ〗〖HT5H〗二〓性质活泼的氧气〖HT5”SS〗

〖HTH〗课前预习〖HT5”SS〗

1.①②〓催化

2.〖ZK(〗反应都发光、放热〓都是由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中都有氧气(或都属于氧化反应〓都发生化学变化〓都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等)。〖ZK)〗

3.空气〓分离液态空气〓沸点〓加压降温〓升温〓氮气〓氧气〓物理

4.〖ZK(〗硫〓硫+氧气〖FY(〗 点燃 〖FY)〗二氧化硫〓红磷〓镁〓铁〖ZK)〗

5.〖ZK(〗高锰酸钾〓高锰酸钾〖FY(〗 加热 〖FY)〗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双氧水〓二氧化锰〓过氧化氢〖FY(〗 二氧化锰 〖FY)〗水+氧气〓后〓不需要加热〖ZK)〗

6.〖ZK(〗给鱼缸里的鱼提供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和能够供给呼吸

〖ZK)〗

〖HTH〗课堂训练〖HT5”SS〗

1.B〓2.C〓3.A〓4.D〓5.C〓6.D〓7.C〓8.A〓9.D〓10.B〓11.C〓12.B〓13.B〓14.D〓15.B

16.〖ZK(〗(1)手握锥形瓶时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若装置各连接处均不漏气,膨胀出来的空气就只有从导管口逸出

(2)催化〓质量〓化学物质

(3)①再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使反应继续进行,重新生成氧气

②由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锥形瓶内滞留的氧气压入集气瓶中〖ZK)〗

17.〖ZK(〗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原因:(1)铁丝表面未除锈;

(2)火柴梗刚点燃就伸入瓶内;

(3)O2不纯;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答案沪教版篇二

课堂练习册-九年级上册A版-化学 答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沪教版篇三

初三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沪教版上册)20081214221636105

初三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沪教版上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88g。

2.如①1952年冬天,伦敦的烟雾事件。②1955年日本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③1952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事件。④我国近年来福建、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

3. 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物等课题。用化学的方法对大气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4.不一定。(1)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成氨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易溶解碘等物质。化学性质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⑴变黑⑵上下浮动,像跳舞一样。 7.(略)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回收处理生产的大量垃圾,变废为宝等都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C 2.D 3.D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

l.(1)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沿略倾斜的试管缓缓倒人,瓶口紧靠试管口。

(2)根据试管的大小折叠纸槽,将药品放在纸槽上,水平送入试管中,竖起试管,抽出纸槽。也可以用药匙代替纸槽。

(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l/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废渣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随意丢弃。 2. 见P73表 3.猜想: (1)铝能导电; (2)铝能与氧气反应; (3)铝能与食醋反应。 实验设计:

(1)将打磨好的铝片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 (2)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 (3)将一小片铝片放人食醋中。 实验现象: (1)电珠亮了;

(2)铝片表面光泽度下降,变白;

(3)现象不明显,若加热,则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结论: (1)铝能导电:

(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但没有像镁带与氧气反应那样剧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沪教版}.

(3)铝几乎不能与冷的食醋反应,加热则有少量气泡产生,不如镁带与食醋反应现象明显。 本章作业 1.C 2.A 3.A

1.A 2.C 3.(略)

4.(1)红磷的用量不同,所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红磷不足:进入瓶中液体的体积不到1/5;原因是红磷没有将瓶中的氧气耗尽。

红磷过量:瓶中进入液体的体积大约为1/5;红磷将瓶中的氧气耗尽了。 (2)(略)

5.氮气,78%;氧气,2l%。3.36。

6.水蒸气;红磷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导致瓶中气压减小;高山上氧气含量较低,携带氧气瓶可补充供呼吸的氧气。

7.氮气能使书画与氧气隔绝,使之不易被氧化,且氮气不支持呼吸,能防止书画被虫蛀蚀,从而保存更久。 8.如空气由氮气、氧气等组成。 9.(略)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l.D 2.B

3.木条复燃。剩余的l/5大部分是液氧,汽化成氧气,支持燃烧。 4.(1)木炭+氧气点燃

氧化碳

(C) (O2) (CO2)

(2)红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02) (P2O5)

(3)铁+氧气

点燃

氧化三铁

(Fe) (02) (Fe3O4)

5.排尽空气 防止水倒吸 高锰酸钾加热

酸钾+二氧化锰+

氧气 6.;略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 1.(略)

2.(1)①、②;. (2)③、④;

(3)①、②、③、④。

3.蜡烛熄灭。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灭火。

1

4.(1)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2)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3)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化合反应)

5.水草能发生光合作用而产生氧气,供鱼呼吸。 6.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7.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为氧气。 第四节练习与实践 l.A 2.D 3.D

4.被点燃;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1;水通电氢气+氧气。

5.方法一: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有丰富泡沫的是蒸馏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方法二:分别取样,蒸干,有固体物质残留的是硬水,没有固体物质残留的是水。 6.滤纸;活性炭、棉花。

(1)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净化水;玻璃棒;引流。 (2)不是。河水中还溶解了其他的物质,不能通过沉降、过滤除去。

7.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本章作业 1.(1)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2)铁+氧气点燃

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3)水

通电

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4)二氧化碳+水→碳酸(化合反应) 2.⑴× (2) √ (3) √ (4) √

3.(1)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OH)2 C02 CaC03 H2O

(2)防止食品与氧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反应而使食品变质。

4.先用燃着的木条验出

5.收集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另一瓶是呼出的气体。分别在两瓶气体中滴入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尽量保持滴速一致),瓶中液体首先出现浑浊的,说明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稍后出现浑浊的,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6.(1)将与容器连接的导管口伸入水中,用手掌捂住容器壁或用酒精灯轻微加热,若导管口有较多气泡逸出,并待容器冷却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或者用止水夹夹住导管口,向容器中加水,漏斗中的水面如不下降.则说明该容器的气密件良好。 (2)橡皮塞与试剂瓶接口处。 (3)在连接部位涂上肥皂水检查。 7.(略)

8.(1)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2)提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

(3)小于。

(4)带火星的木条。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B

2.(1)构成红墨水的微粒不断地运动,分散到整杯水中去了,使整杯水变红。

(2)构成砂糖的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水中去了。 (3)空气中的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加压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减小,总体积即变小。

3.产生香味的梅花的花粉微粒不断地运动,所以尽管离得比较远,却有“暗香来”。

4.(1)温度升高,白糖的微粒、水分子的运动会加快,分散得快,在水中溶解得快。(2)温度升高,气体中的微粒运动加快,体积膨胀。若装置不漏气,则气体会从导管口逸出而产生气泡。

5.(1)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铵晶体。

(2)物理性质:易挥发。化学性质:能与浓氨水反应。 (3)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氨水中的氨分子和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它们相遇便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氯化铵晶体,看上去像白烟。 6.湿衣服在太阳下干的快等。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1)√ (2)× (3) √ 2.C 3.D

4.因为原子内包含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它们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氢、氧,氢、氧,氢、氧。 6.71,142,158,74。

7.6.02×1023/18×20=1.67×1021(个)

1.67×1021/(4×365×24×60×60)=1.33×1013年 8.2.657×10-26/1.993×10-26/12=16 描述原子的质量变得直观和简单。

9.主要说明: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

1.0,Si,铁,Al,钠,钙,H,钾,Ag,Mg,铜。 2.氮,N;氧,O;铝,A1;氧,0;氢,H;氦,He。 3.空气;二氧化碳、氧化镁、水;高锰酸钾、碳酸氢铵;氧气、空气;碳酸氢铵。

4.H20、H2、02;H、O;H+、O2-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数。 5.Co是钴元素。 6.C、H。 7.(略) 8.在左下

第四节练习与实践 2

1.氧原子;氧分子;钠离子;二氧化碳分子。 2.(略) 3.ZnS。 4.(NH4)2S04。

5 CaO+H20→Ca(OH)2。 6.CH4中ω(C)=75%; C2H2中ω(C)=92.3%; 乙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高。

7.(1)各元素质量比N:H:0=7:1:12。 (2)35 g。

(3)35/N%=35/(28/132)=165g。 本章作业 1.C 2.D 3.A

4.Cu;Mg2+ ;I;OH;S02。 5 Na20;MgO;N02;P205 6.(1)混合物。

(2)(0.11g/100)×486=0.53g。 (3)0.53/500=O.11%。 7.3,38,318。

8.氢气、铜是单质,干冰、氧化铝、氨气是化合物。 9.(1)40。 (2)钙。 10.22 g。 11.NxO5。 12. 500/480=1.04 500/2400=0.208 1. 04×14/79=0.184 0.208×28/60=0.097 0.184>0.097 选碳酸氢铵 第四章燃烧燃料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房间要注意通风。 2.汽油、鞭炮等。

3.室内发生火灾时,如果打开门窗,会使空气流通,造成火势加大。这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主要作用是防止烟尘进入鼻子和嘴,起过滤作用。

4.这种变化的优点是:打一些小孔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得更完全,节约能源。 5.获取的能量多,污染少。充足的氧气。

6.有铁钉的鞋子与地面摩擦产生的热量(或火花),可能导致化工厂的可燃物发生爆炸。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1)2H点燃{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沪教版}.

点燃

2+02

20。 (2)2Mg+02

2MgO。 (3)CaC03+2HCl=CaCl2+H20+C02↑。 (4)Cu加热

2(OH)2C032CuO+H20+C02↑。

(5)2C点燃

2H2+5024C02+2H20。

2.(1) <;(2)>;(3)<。

3. 0.3 g。

4.C、H。 5.2H20

通电

H2↑+O2↑。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得如下信息:

(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3)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6.解: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C+02点燃CO2 12 32 6 X 12/32=6/x x=16g

7.252.6kg 747.4 kg 8.解:令m(Mg)=m(Zn)=m

设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a、b。

Zn+H2SO4=ZnS04+H2↑ 65 2 m a a=2m/65

Mg+H2SO4=MgS04+H2↑ 24 2 m b b=2m/24

a/b=(2m/65)/(2m/24)=24/56 9.不可能。水中无碳元素。

10(1)浓硫酸滴到纸张上,纸张炭化变黑,说明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2)点燃一张纸,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后,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出现浑浊,说明纸中含有碳元素。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 1.A 2 C 3.(1)2C0+0点燃

22CO2;

2H点燃

2+02

2H20; CH4+20点燃

2

H20+C02。

(2)5.7 g;80 g;40 g。氖气;一氧化碳。

4.污染物主要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和粉尘。

5.解:因为100 g废气中含有1.6 g二氧化硫,所以1000 g废气中含有16 g二氧化硫。

设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2CaC03+2S02+02=2CaS04+2C02

200 128 x·80% 16

200/x·80%=128/16 x=31.25 g 答:略 6.(略)7.(略) 3

本章作业 1.D 2.C

3.(1)CaO+H20=Ca(OH)2,化合反应。 (2)3Fe+20点燃

2

Fe304,化合反应。

(3)CO2+Ca(OH)2=CaC03↓+H20。 (4)2H202MnO22H20+02↑,分解反应。 (5)H2+CuO=Cu+H20。 4.2Mg+C0点燃

22MgO+C。

5.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充

分。 6.(1)280 kg (2)81 g 7.(1)第四次。

(2)(2-0.3)/2×100%=85%。 (3)18.7t

8.不严密。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溶液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采用锥形瓶替代烧杯并密封锥形瓶,完成两溶液的混合反应。 9.(略)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C 2 D 3.C 4.B5.(1)导电。(2)导热。(3)高熔点、导电。 (4)延展。

6.铜;银;水银(汞)。 7.(1)①Fe+CuS04=FeS04+Cu; ②Fe+H2SO4=FeS04+H2↑。 (2)2 除人完全 (3)用磁铁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⑴-c ⑵-a ⑶-d ⑷-b 2.C 3.D 4.B 5.大,熔点。 6.(1)C+0高温2C02; (2)C0高温

2+C

2CO;

(3)3C0+Fe高温

2032Fe+3C02。

7.(1)×;(2)×;(3)×;(4)×。

8.解:设钢样中含碳的质量为x。 C+0点燃

2

2

12 44 x 0.11 x=0.03 g

0.03/6×100%=0.5%

因为钢中碳的含量为0.03%~2%,所以该样品已达到钢的要求。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

1(1)Fe+H2S04=FeS04+H2↑。 (2)Zn+CuS04=ZnSO4+Cu。

(3)4Al+302=2Al203, 2.A 3.D 4.A

5.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形成一层致密而又结实的膜覆盖在铝的

表面,防止铝继续与氧气反应,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而铁制品没有。 6.①2Cu+O2=CuO;

②CuO+H2S04(稀)=CuSO4+H20; ③Fe+CuS04=FeS04+Cu 第四节练习与实践 1.(1)CaCO高温

3

CaO+C02↑;

(2)CaO+H20=Ca(OH)2; (3)Ca(OH)2+C02=CaC03↓+H20。 2.Na2C03+2HCl=2NaCl+H20+C02↑, 3.B 4.C 5 B

6.建筑材料等。

7.CO2质量=pV=(4×125×10-3)L×2 g·L-1=lg 大理石2.84 g 8.(1)CaO,CaC0高温

32↑。

(2)

方法和步骤 实验现实 分析和有关化学方程式

1.用小刀在石片表面刮 下一些粉末,放入小烧 杯中2.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2.溶液变红 溶液呈碱性,说明石片中含有CaO,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 CaO+H20=Ca(OH)2 本章作业

1.CaC03,Ca(OH)2+C02=CaCO3↓+H20. CaC03+2HCl=CaCl2+H20+CO2↑。

2.(1)铁与水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满足了铁生锈的两个条件。(2)Fe+CuS04=FeS04+Cu,置换反应 3.3C+2Fe高温

203

2Fe+3C02 (置换反应),3CO+Fe高温

203

Fe+3C02。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看上去像是硬硬的石头,经烈火焚烧,放出二氧化碳,变成块状、雪白、疏松的生石灰(氧化钙)。生石灰一碰到水,立即跟水剧烈反应,体积急剧膨胀并“粉身碎骨”,放出大量的热,变成粉状的熟石灰——氢氧化钙。 5.用少许白醋加入水壶中,放置一会儿,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因为CaCO3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6.(1)A:CaC03,B:CaO,C:C02,D:Ca(OH)2。 (2)①CaC0高温

3

2↑;

②CaO+H20=Ca(OH)2

③Ca(OH)2+C02=CaC03↓+H2O。 7.用磁铁和水。利用磁性和密度。 8.67.5% 9.39.7t

10.不可能含有金(Au)元素。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的种类不变。11.可以涂漆、镀锌和不锈钢进行比较。 12.(略)

4

初三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沪教版下册)

1、(1) ×(2)×(3) √

2、B 3、A B 4、D 5、20% 26.5% 饱和

6、(1)硝酸铵硝酸钠 硝酸钾 降温结晶 (2)食盐蒸发结晶 (3)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7、降温

8、向混合物加入热水,使其恰好溶解形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然

+

第6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答案

1.酒精、碱面(碳酸钠)、硝酸钾。 2.(1)×(2)√(3) √(4)×(5)× 3.B。

4.碱面(碳酸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Na、CO3等),所以能导电;酒精溶于水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只存在酒精分子),所以不导电。

5.(1)将蔗糖研成细小的颗粒; (2)边搅拌(或振荡)边溶解; (3)适当加热。

6.血液、尿液等都属于溶液。

7.方案一:分别向试样中滴加B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的为稀H2S04,无现象的为水。

方案二:利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鉴别。

8.有明显分层现象:白醋在下层,食用油在上层。加入洗洁精、振荡,形成半透明的乳浊液。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答案 1.BC AD

2.(1)× (2)× (3)× 3.15 kg食盐,85 kg水。 4.161.92 g。

5.200,184。计算一称量一溶解;天平(包含砝码)、玻璃棒、烧杯、量筒。

6.氯化氢,水,37%,590,218.3,371.7。

7.能。将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的水中,搅拌、过滤,得滤渣,清洗、烘干即可。

8.情景1:①计算,水为:15/15%-15=85g=85ml②量取,用100ml量筒量取85ml水③溶解(其他略)。

情景2:①计算,溶质200g×5%=10g;溶剂 200-10-190g②称量,③溶解(其它略)。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答案

5

2-

后降温硝酸钾便结晶析出。 本章作业答案

1.(1) ×(2)×(3)×(4) √ 2.C 3.D 4.C 5.A 6.D 7.(1)25.42,80.27。 (2)50,100;{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沪教版}.

(3)将水沿玻璃棒缓缓注入浓盐酸中,搅拌均匀。

8.(1)海水晒盐,使水分蒸发,即溶剂量减少,食盐在水中渐渐趋于饱和而析出。 (2)溶解后过滤,蒸发。

(3)2 g食盐,98 g水。实验步骤:称取2克食盐,量取98ml水,混合溶解。

(4)①滴加AgNO3溶液;②蒸发等。 (5)225 g。

(6)不可行,因为NaCl溶解度变化受温度的影响很小,降温并不能看到食盐大量析出。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答案

1、(1) √ (2) × (3) ×(4) ×

2、A 3、A 4、碱性 大于 5、B 6、根据酸雨主要由SO2造成提出防治措施。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答案

1、D 2、B 3、B 4、Ca(OH)2+CuSO4=Cu(OH)2↓+CaSO4 5、CaCO3+2HNO3=Ca(NO3)2+H2O+CO2↑ 6、生成了不溶于水的坚硬的碳酸钙。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沪教版篇四

九年级化学1~5单元课时作业及答案

怀仁四中九年级化学周练习课时作业

10.22

班级 姓名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 B.石蜡熔化 C.酒精挥发 D.蔗糖溶解

3.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4.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铝 B.冰水混合物、澄清的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盐水 D.水、液氧

5.下列各仪器中,可以加热但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集气瓶 C.燃烧匙 D.烧杯

6.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 D.高锰酸钾

7.根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主要含氮气和氧气 B.空气是纯净物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气体 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空气成份示意图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9.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

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B.灰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 C.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烟 D.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

10.常温下,将100 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

积约为

A. 80 mL

B. 60 mL

C. 40 mL

D. 20 m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用洗洁精洗涤油腻的碗碟,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 C.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D.我国金属资源丰富,废旧金属根本不用回收

12.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13.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1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MgCl2——氯化镁 B.Ca——钙离子 C.2H——2个氢元素 D.O2——2个氧原子

+2

1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离子的是

2-

2

①H2O2 ②Si ③SO4④ ⑤ Mg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

16.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氮气的化学式为N2

17.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

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8.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班特色活动总结
下一篇:二年级我想这样做作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