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点击:   2019-06-06

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篇一

作文:《凝望》

凝望——我敬爱的爷爷

春夏秋冬,世间万物都在变化,而那核桃树在丛林的深处,呼吸着清晰的气息,索动了心中那一根尘封多弦~~~~~~

小时的回忆是那么的温馨又美好。我的童年在一个小村镇渡过,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家附近的那颗核桃树,在树的呵护下,我与我敬爱的爷爷度过一个个日夜,每天,我与爷爷在树欢声笑语的玩耍讨论。

秋风从我的指尖滑过,儿时的我是那么天真可爱,我从小就喜核桃树,我每次都缠着爷爷给我敲核桃吃,爷爷看我真么想要核桃,于是,爷爷亲自在门前的花丛中栽种核桃树,爷爷拿起铁铲子用力的铲出一个小坑,我也走过来帮助爷爷,我们一起将这颗核桃树给种下去,当时我高兴地乱蹦乱跳。就这样每天放学回家,我就来到这棵树的旁边来看看它,甚至有时幼稚的我还更树比比身高,总是长不过它,每当这时爷爷就在旁边嘲笑我,爷爷慢慢地走过来,用粗糙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对我说:“我的好孩子,你当然不能更树比身高,树比你长得快多了,你不要再胡闹了,现在是深秋了,核桃也成熟了,乖,我帮你打核桃吃!”我抬头往上一看,满树的核桃都熟了,我举起双手,往上跳试着抓到核桃,顽固的我,连续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我着急的哭了出来。爷爷看见我哭的那么伤心,于是就亲自上核桃树帮我打核桃,我站在旁边呆呆的看着爷爷吃力的爬上树,只见他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到了树顶,爷爷满头大汉,喘着气。现在的我回想到这,感动万分。爷爷向下面的我招招手,大声说:“小杰,好好接着核桃要掉下来了!”我用充满期望的眼神看着爷爷,只见爷爷娴熟的用棍棒将一个个核桃从树上打下来,我边跑边捡,爷爷这时也从树上下来,我们细心的搜查,笑着跑着,我注意到爷爷满脸的汗水,“爷爷,你是不是很累啊?让我帮你擦擦汗。”我关心的说道,爷爷却不以为然的说:“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就行。”写到这,我的眼角热泪盈眶,心里酸酸的。

北方的冬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在这雪白的世界里,我充满的好奇跑了出去玩,像往常一样来到了核桃树旁边,只见郁郁葱葱的核桃树变成了光杆司令,无知的我,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不由的伤心起来。我急忙的把我的围巾给树围上,爷爷看见我在这里给树围围巾,就急忙跑出来,“你为什么要给树围围巾?”爷爷生气地问道。我说:“我看到核桃树要冻死了,所以我才给树围围巾。”爷爷看着我,露出了笑容:“好孩子,你真是天真,来我们一起给树围围巾。”就这样爷爷和我一起给这棵树温暖,我看到树穿了件衣服,也开心起来,爷爷走过来,捉着我的手,我的手上面都是冻疮,双手通红,爷爷心疼地看着我的小手说:“小杰,手是不是很冷,让我来帮你用嘴吹吹。”说着爷爷就把我的手靠近嘴边,我在一旁呆呆的看着,突然感觉一股热气从我的手绵延到全身,是那么的温暖。而爷爷鼻子都冻的红通通的,想到这一幕,我永远不会忘记爷爷对我的关爱。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冬天,我来到家乡,这里依旧没变,来到这颗核桃树下,我感到是那么的寂寞寒冷,这棵树从原来的小树长成了一颗苍天大树,可是爷爷去不在了,这冬天是那么的漫长,是那么的寒冷。我向儿时一样,把围巾围在树上,我抬头凝望着这棵树,眼泪夺眶而出,看着它我想起了爷爷给我打核桃时的快乐,想起了爷爷陪我玩的笑容。雪开始下了,是那么的美丽,漫天飞舞的雪花,带着我对爷爷的想念,埋没在这核桃树下,永远——永远——

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篇二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二)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三)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有的是单给材料,即专为写作而设计的材料;有的是试卷阅读语段。近几年不少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阅读能力的测试之后,用同一材料构思作文。

(2)漫画材料,即看图写文。

(3)此外,材料作文还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而话题作文相反,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例1: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

A.要有商品意识

B.要不知足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例2: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三)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

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四.材料作文的应试技巧

应重点念好“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

2.析。

粗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这是拟题立意关键性的一环,可运用如下方法:

①根据中心拟题立意。

主要用于意义明显、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例3: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根据条件拟题立意。

例4:“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你周围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

③发挥想象拟题立意。

如续写的材料,想象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例5: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把村民叫来,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阅读上面的材料,把它扩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这种题型,发挥想象尤为重要,想象能使文章更生动,中心更突出。 ④提炼观点拟题立意。

例6: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四五个月不分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只能选用一个,否则中心就变得杂乱了。

3.防。

就是防失误。要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以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与原文意相去甚远,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④因重视材料而漠视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表达的中心;

⑤观点提炼不准确,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五.怎样确立文体?

第一:要看你提炼的观点适宜用什么文体

第二:要看自己善于写什么样的文体

第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

第四: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

注意:无论哪种文体,格调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活力;切不可消 极低沉,阴暗晦涩。

写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给的材料,不能避开材料,另起炉灶。{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

★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或‘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人’)„„”。结尾处,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用画龙之笔点明中心即可。

★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

1.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可以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再围绕观点来阐述。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2.用做文章的论据。对于做论据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的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将材料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

3.用做联系实际的参照“标志”;

{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

4.用做拟制标题的话题,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论„„”等。

5.用做照应开头的结论,议论文要做到结构严谨,因此在结论部分有必要用所给材料内容来照应前文(包括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总之,写给材料作文必须“像捉毒蛇须打它的七寸一样”抓住“要害”即关键。写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运笔最好是在自己有

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篇三

中考指导 材料作文训练二

训练2 材料作文训练(二)

【训练重点】 继续学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及写作练习

【学习过程】(续上)

(三)由果寻因,明确褒贬法。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审题时,要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来寻找最佳立意。同时,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要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定最佳立意角度。

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读下面一则材料,我们共同思考:故事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楯,兢兢握固,自虑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及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思考开掘:1、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你觉得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什么?

不信忠告,死不放手。按经验办事,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讽刺。

3、请你根据材料拟一个题目。

《学会“放手” 人生悠然》、《 要听取别人的忠告》、《以灵活应对变数》

《该放手时就放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再来共同阅读另一则有趣的材料,相信你在莞尔一笑后,会有深深的思考。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有一天,他们又斗起禅机来了。

苏东坡首先问:“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禅师毫不犹豫地说:“学士像一尊佛。”接着又反问他: “你看老僧像什么?”苏东坡想了又想,说:“和尚活像一堆牛屎。”佛印禅师听了,默然不语。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回到家里,得意地把他与佛印斗禅的经过讲给他的妹妹。苏小妹听后说:“哥哥今天输光了矣! 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苏东坡一怔,揪着胡子只顾发愣。

思考开掘:

1、文章的结果是:苏东坡“揪着胡子只顾发愣”“输光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不善待他人就是不善待自己,不尊重他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透过你如何对待别人,可以照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中对苏轼和佛印两人答案的褒贬态度已经十分明了,结合以上分析,我们明白,这篇作文不是要你阐释佛理禅意,而是启示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这个世界。“心美了,世界就美了”。

由此,你会确定怎样的标题和立意?请写在下面。

学生可能会有是立意有:

1、《请给别人以掌声》学会欣赏别人,赞美别人,让人际关系更和谐 。

2、《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3、《心如明镜台》(《心湖澄澈》、《心如莲花开》)

你有一个怎样的心灵你就拥有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有美的心灵才能发现美,享受美好。善良的人看到的是别人的善良和优点,心胸狭窄的人看到的是别人的小肚鸡肠,宽容的人看到的是广博的世界。

4、《你是我的倒影》 他人如镜映照自己,透过“他人”这面镜子,让我们可以反观自我,时时处处检验自己的言行举止。

范文示例: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

----------题记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斗嘴,相互形容对方像什么,禅师说学士像尊佛,东坡说佛印像牛屎,嘴上占了便宜的苏东坡却“输光”了。他输掉什么了?

他输掉了善待他人的态度,“君子所见无不善,小人所见无不恶。”所以说,

要学会善待他人,因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每天,我们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那么如何与他人相处呢?这可是我们生活的智慧。

善待他人要学会理解、尊重、宽容。人生是美好的。每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起,就踏上自己的生活之路。从天真走向成熟,慢慢长大了,就渐渐懂得怎样对待他人和为人处事的准则。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条件愈来愈优越了,可一颗宽容的心却被腐蚀了。

在学校,你生活在集体中,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对待这种情况,有的人为了个人利益常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自己做错事,不着重检查自己,而是一个劲儿地找别人的不是,缺乏的就是一种理解和宽容;相反,一些品德高尚,善解人意之人,对待类似之事,所采取的方式则是宽宏大量,永远以一颗包容、理解、友好的心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处处为他人着想,有人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物质换来的,而是心灵“流”出来的。这句话很有哲理,他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要以心灵为准则,用“心”来度量。我们在同一蓝天下生活,何尝不把这宽厚待人的美德留给美好的人间呢?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时刻不要忘了礼貌与教养。你的言行举止可以领你下地狱,也可以带你到天堂。

一个人的心地善良、诚实、待人诚恳,做人正派,这是被人了解和受人欢迎的开端。如果总是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久而久之别人就不会信赖你,觉得你不可靠,而会疏远你,厌恶你。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屡见不鲜,往往有些人在他人面前一个样,在他人背后又一个样。我想,这样的人是很可悲的。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嫣然绽开的花蕾,便没有四季可人的温馨,没有潺潺流过心田的微笑,便没有人生的快慰。”世界的美好不仅源于人类的物质制造,更源于人们内心的真诚善良,我们何不妨以仁爱去包容每一颗心灵?犹如大海之包容江河,蓝天之包容云彩,土地之包容种子。那么世界将会呈现出一幅更加美丽的图景。

在日常生活里,一声“谢谢”,一句问候,一句道歉,一个微笑,都将给你和他人的心中带来温暖,带来希望,使生活充满友爱充满阳光。学会善待你的父母、你的师长,你的伙伴、你的朋友吧,你善待他人就是在善待自己。

心中有佛,说出来的是美言。眼里有爱,看到的是美好。

(四)多角度立意法

有的材料比较散,好像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比较散的材料,审题时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思考开掘:1、材料涉及了哪三个对象?

“好心的游客”、幼龟、老鹰。

2、本则材料涉及三个角度,请你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想一想,并说一说你提炼出的中心。

从“好心游客”的角度:我们很容易确定“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可能走向反面”这类主题。再由海龟联想到社会生活:家长的过度呵护,容易导致孩子丧失自立、自强的能力。

①好心可能办坏事。

②要做好事一定要懂得事物规律,不能人为干预,不能单凭经验办事。

从“海龟”的角度:它们派“侦察兵”了解情况,由于人为干预、获得错误信息而遭受损失。

①海龟的失败在于它们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②要学会不盲从,坚持自己的追求,永不放弃。

从“老鹰”的角度:它被人赶走未到达攫取食物的目的,但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

①审时度势是明智之举。②等待也是一种成功。③坚持不懈,创造成功。

从这三个角度中归纳出不同的立意点并加以拓展,从中选取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来写作。 范文示例1:

未曾放弃

曾走过很多的路,曾汗如雨下地拼搏,曾笑着挥舞成绩单,曾经我是个好女孩儿,我保证。我心存梦想努力学习,就像雄鹰为了目光中的海龟,紧紧追逐,不愿放弃。

儿时,爸就说“哈工大”有着怎样的辉煌,他说它的历史也说他的希望。我知道,那时起,我就心存着有关它的梦想,我努力着不想忘记,如那鹰,坚信自己可以捕捉到它视线中的猎物。

直到有一天,一种叫做堕落的情绪将我拖入癫狂的状态,心中的印记渐渐消失,那样懈怠,那样无动于衷。我记不得自己骄傲的分数,忘掉了曾经怎样的挥洒汗水的辛苦。是不是那梦在慢慢破碎,你知不知道,有谁说过17岁开始苍老?也若我一样的鹰,它迷茫了?它彷徨了?它是丢弃了对海龟的执著,才如此的落寞反常吧?

我在一点点地长大,或许正因为长大了,就变了吧。以后的日子,掺杂着沉沦的趋向,我的梦也许依旧在心中,奢侈着我的青春。现实就这样的残酷或者说我怎么可以这么残忍?我在亲手扼杀着我甜甜的希望。又一个梦境里雄鹰开始怠慢,它的眼睛转向苍穹,望着浩淼的长空,我是否应该放弃?

再长大一点儿,长大到要考虑对未来的把握时,我终于露出了那双无助的眼和无血的伤口,遗憾和失落充斥着整个内心。忘了是怎样地拿起了画笔,是从那儿以后,生活慢慢涂上了颜色,无意间老师提起了“哈工大”,我的血真的有种喷发的欲望,又被提及。慢慢相信了自己的力量,选择继续曾经的拼搏,无论结果怎样,心的方向已经重新明确。梦里那只鹰已然失败,但接着关注,它又一次折回俯冲下去,这一次,它没有光顾蓝色的天,金色的阳光以及宽阔的海,是的,它成功了,它捕获了一直期盼的龟!

虽然也曾退却,曾失败过,但经历了,也就明白,至少我现在知道了,我的梦没有消失,一直刻在我的心上,像鹰。其实,它也未曾放弃,只是中途因为困难给了自己迷失的机会,它的结果中写着“胜利”。我希望,我与鹰会有一样的结果,因为,我未曾放弃。

解析:本文是从“老鹰”的角度入手来立意的。文章采用独到的“双线结构”来行文,作者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与“鹰”的经历非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自己思想情感的波动恰如“鹰”的情感变化,妙哉!追求梦想的过程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摔落马下,又有多少人奋起执着,“我”属于后者,于是作者用富有真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自己的心曲。

范文示例2:

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

蛹破茧成蝶,是因为生命航线中安排了破茧这一艰苦航线。海龟伸头探路,是因为生命航线中预定了尝试并躲避敌人的路线。可是人总是要干预他们。好心人拿剪刀剪开茧,可蝶已无力再展翅高飞;好心游客赶走老鹰,可成群的小龟无力再见到自己的父母。于是我们才明白: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潜的生命航线是指向自然,远离世俗的。不明的君主改变他的航向,可陶潜只上任不足百天,便辞职归隐。世俗的利欲不适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当他回到自己生命航线时,不免感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不免由衷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悠然自得,恬淡自然是陶渊明的生命航线,我们不能改变。

“孩子的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不能总是为他们铺平道路”。这是一句浅显而又具有深刻道理的话,记得一位高考状元的家长说过:“他的生活一直都自己安排,学习也不用我们管,他明白自己的路”。不用自己的思想改变孩子,不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孩子,生命的航线便自然伸直。而有些家长,在校找老师,在外找朋友,为孩子铺就一条“平坦大道”,看似前途光明,实则未来渺茫,受惯了宠爱的孩子经不住批评,习惯了平坦的孩子难以适应社会之路的崎岖不平。

人生之路必然要经过痛苦、挫折,一旦改变了这条荆棘路,孩子就如未破茧的蝶,已不能展翅飞翔;孩子就如不知敌情的小海龟,将葬身鹰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改变生命必经的航线。

不改变别人的生命航线,人民战士叶英毅然选择改变自己的飞行航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用死完成了一次壮烈飞行。他的生命航线已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但他用生命诠释:为了维持他人正常的人生航线,坚持自己为人民的人生航线,是伟大的!

这一刻我们明白,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生命的航线,不要改变它,让我们每个人都向着自己的航线,奋力飞翔!生命才会完美,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让他向着生命远航!

解析:本文是从“幼龟”的角度入手来立意的。文章开篇破题,用青虫破茧成蝶,海龟伸头探路揭示生命航线的无比重要性。接着,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了“孩子的路要让孩子自

己去走,我们不能总是为他们铺平道路”的观点。结尾宕开一笔,进一步补充、完善论点,进而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

范文示例3:

老鹰的哲学

南太平洋上的小龟纵然聪明,不过,最终还是葬身鹰腹!自然界中鹰享有盛誉,仔细总结,发现其有以下三个特点,称之为老鹰哲学。

老鹰哲学之一:看清事实。

看清事实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小龟们看到侦察兵爬进了大海,便以为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来,结果呢?只能遭受灭顶之灾。而老鹰却正好相反,它们看清了还有成千上万隐蔽在沙中的小龟,结果大获丰收!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看清事实,否则会让我们遗憾终生!司马懿不就因此而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遗憾恼怒吗?我们不也经常因广告效应而买到一些伪劣产品吗?所以,我们需要看清事实。看清事实是一种智慧。

老鹰哲学之二:引而不发。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狩猎,它在等待机会,游人走了,它的机会便来了,最终它成功了!

战争中的“诱敌深入”不也正是这样吗?我们经受住小的诱惑,是为了垂钓更大的猎物,让更多的敌人进入我们的包围圈,一举将它们歼灭!现实生活中不也这样吗?我们一直在等啊等,直到股票涨到一个很高的价位时,我们才把手中的股票抛售出去。这不也是一种智慧吗?很多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引而不发!

老鹰哲学之三:坚持不懈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了这次捕食,它坚持了下来,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人难道就不是这样吗?苏武牧羊十几载,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他的坚持不懈;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没有放弃,与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最终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成为残疾人心目中的偶像,这是她的坚持不懈;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些都是他们的坚持不懈;八年抗战,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坚持不懈„„

伟人尚且如此,我们平凡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坚持不懈是一种智慧!

这便是老鹰的哲学!有了它,老鹰得以捍卫自己的领空,称霸一方,无人匹敌!学习老鹰的哲学,我们便能驾驭着老鹰的智慧,长出一双坚强的翅膀,以一双锐利的双眼,自由搏击于长空!

总结:“文无定法”,贵在得法。看破千道题,其实一文章,愿你能够吃透小素材,写好大文章。

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篇四

凝视生活

凝视生活

定睛凝视,生活其实处处皆是风景。

——题记 在妈妈的催促下,我不得已放下心爱的手机,随她一同出门散步。

漆黑如墨的夜幕,薄如轻纱的云丝,衬得那月儿愈发明亮皎洁。

路上行人不多,周遭只闻得不知名的小虫切切低鸣,树叶沙沙,一片安谧宁静。

本颇有几分怨言的我,一颗浮躁的心也渐渐沉静了下来。有意放慢脚步,凝眸细赏这沿途之景。

轻柔朦胧的月光下,草木绿得深沉浓郁,像是有谁取了翡翠之绿精心绘染过一般。绿意盎然之间,簇簇鲜黄团在一起,肆意绽放。

行至桥上,俯首望那水光潋滟。

从未想过这河在我眼中会这样动人——清冷的月华与暗橙的灯光融在一起,冷暖之色搭配,却无半分不妥,洒在微波荡漾的河面上。

那粼粼的波光,如闪烁的繁星般耀眼,嵌在河上,像是有意弥补天上的缺憾。靠岸的是几株浮萍,悠闲地飘荡着,十分自在。

到了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大人们有的坐在长椅上话家常,有的随着音乐声跳起了舞,有的牵着孩子散步。孩子们则互相追逐打闹,他们欢乐的笑声令人不由得也深受感染。

若是平常,我定要皱眉嫌这儿太过吵闹。可看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温馨也浸润了我的心。

今夜,似乎以前认为普通无奇的事物都多了几分灵气,几分生机,几分美丽。为什么我未曾注意呢?

想来,一有空闲时间,我选择的是与手机为友,和网络世界相伴,自是无法领略生活中的美好。

放下手机,凝视生活,何处无风景?

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篇五

初中语文八年级作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作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什么是材料作文。

2、把握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3、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二)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三)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有的是单给材料,即专为写作而设计的材料;有的是试卷阅读语段。近几年不少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阅读能力的测试之后,用同一材料构思作文。

(2)漫画材料,即看图写文。

(3)此外,材料作文还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而话题作文相反,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例1: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

A、要有商品意识

B、要不知足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例2: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

(三)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四、材料作文的应试技巧

应重点念好“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

2、析。

粗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这是拟题立意关键性的一环,可运用如下方法:

①根据中心拟题立意。

主要用于意义明显、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例3: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根据条件拟题立意。

例4:“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你周围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

③发挥想象拟题立意。

如续写的材料,想象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例5: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把村民叫来,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阅读上面的材料,把它扩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这种题型,发挥想象尤为重要,想象能使文章更生动,中心更突出。

④提炼观点拟题立意。

例6: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四五个月不分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只能选用一个,否则中心就变得杂乱了。

3、防。

就是防失误。要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以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与原文意相去甚远,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④因重视材料而漠视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表达的中心; ⑤观点提炼不准确,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五、怎样确立文体?

第一:要看你提炼的观点适宜用什么文体

第二:要看自己善于写什么样的文体

第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

第四: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

{中考作文凝视写作指导}.

注意:无论哪种文体,格调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活力;切不可消

极低沉,阴暗晦涩。

写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给的材料,不能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

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或‘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人’)„„”。结尾处,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用画龙之笔点明中心即可。 ★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

1、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可以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再围绕观点来阐述。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2、用做文章的论据。对于做论据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的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将材料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

3、用做联系实际的参照“标志”;

4、用做拟制标题的话题,做人”、“论„„”等。

5、用做照应开头的结论,议论文要做到结构严谨,因此在结论部分有必要用所给材料内容来照应前文(包括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总之,写给材料作文必须“像捉毒蛇须打它的七寸一样”抓住“要害”即关键。写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运笔最好是在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感悟的内容方面进行。

随堂练习:

练习一:

材料: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 “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 ,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要求:

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文章,可编述故事,可发表见解,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练习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同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上面这则寓言便是“滥竽充数”。后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其实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并非只是如此。想想看,南郭处士为什么要充数呢?有那么多人为什么他能充数而不被发现呢?„„

A、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B、将上面寓言扩写成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C、发挥想象,续写“滥竽充数”,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要写出新意。

以上三题请任选其一。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某世家之子很善于写文章,初赴童试,某父以为必首选无疑。及发榜,竟名落孙山。经查卷,见其用墨如淡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责问孩子,方知因考场中没有书童磨墨,自己又不会磨,只用砚内残墨,所以字越写越淡,后来就看不见了。

要求:①写一段200字以内的文字,描写这位世家子弟的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考作文美丽的绽放
下一篇:中考作文——结构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