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9-04-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芦花荡

3 蜡烛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7 背影

8 台阶

9 老王

10 信客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12 桥之美

13 苏州园林

14 故宫博物院

15 说“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

17 奇妙的克隆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19 生物入侵者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篇二

八上语文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八上语文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1.(1)歼 (2)窜 (3)纤 (4)泄 (5)塞 (6)遏 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

(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阻遏 (2)阻隔 4.不能去掉。因

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5.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人民解放

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7.不能。因为扬中等广大地区已

解放,所以用“占领”一词;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一词;江

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一词。 8.略(要求具备新闻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基本要素。)

2 芦花荡

1.(1)提 (2)趴 (3)疟 (4)噤 (5)蹿 (6)仄 2.(1)滴落 (2)浮动

(3)飘撒 3.(1)说的话做不到,让人笑话。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4.老

头子设计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5.不能去掉。这是老头子机智的表现。他这样做

是为了麻痹敌人,使敌人误以为他是偶然闯到这里的,为下面的战斗作准备。 6.写出了老头

子撑船技术娴熟,镇定自若的特点。 7.略(要能体现老头子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日

本鬼子的强烈仇恨。) 8.示例:水生嫂是一个勤劳淳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1

农村劳动妇女。

3 蜡 烛

1.(1)犾ì (2)犼犻à狀 (3)犼ū (4)狕犺狌ó 2.(1)声 生 (2)斜 邪 (3)由 尤

3.(1)精疲力竭 (2)永垂不朽 4.(1)——— (2): 5.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

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6.不能。“摸出”与后面的“揣

在怀里”相呼应,说明老妇人非常珍惜这支蜡烛,把它藏得很深,只能用手摸索着拿出来。

7.略(对内心活动有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8.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烈士一份最珍贵、最诚

挚的情感。 9.示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

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

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高瞻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

语文八年级上

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和神旺气足。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

语文八年级上

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和神旺气足。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1)振 震 (2)像 象 (3)废 费 2.(1)推重 (2)推让 (3)推崇

(4)推荐 3.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4.略(语句通顺,句子连贯,必须用上

规定的三个词语。) 5.指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 6.示例:笑里藏刀两强

盗。 7.运用反语揭露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和洗劫,活画出英法联军虚伪的嘴脸。

8.站在人民的立场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同时表明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人民对中国是友好的。

9.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如12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肖铜头像。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

万状”。10月18日、19日,侵华英军头目额尔金为掩盖抢劫掳掠罪行,下令米启尔骑兵团3500人

在园内四处点燃罪恶的大火,圆明园顿时成为一片火海。(所谈感受能发自肺腑即可。)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1.(1)戮 (2)谬 (3)健 2.(1)计 纪 (2)题 提 (3)刻 克 3.如果

甚至/也 那么 4.(1)刀 (2)弓 (3)枪 (4)剑 5.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

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没有忘记

历史,这又是美丽的。而纳粹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这又是何等荒谬。 6.包含着孩子们对未

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包含着南斯拉夫人对纳粹强盗的控诉,对暴力的反抗,对自由的执著。

7.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8.表明善良的南斯拉夫人民心中没有复

仇的欲望,只有正义的呼声;表达了他们希望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的愿望。 9.略(能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即可。)

单元复习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2

1.(1)蹿 蹿 仄 (2)窖 揣 藏 2.(1)忠 衷 (2)安 按 (3)忌 纪

3.(1)溃退 (2)富

丽堂皇 4.(1)“智慧”改为“聪明”。 (2)删去“的原因”或“的结果”。

(3)删去“使”。 5.示例:中国队首场世界杯热身赛战平/中韩足球世界杯热身赛握手言和

6.(1)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2)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7.示例:吹散人间的阴霾

春雨 滋润世间的万物 8.①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②惟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

9.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一次收留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

渴望和平。(意思对即可。) 10.镇定,坚强,善良,勇敢。 1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作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

语文 九 年 级 上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雪

1.(1)蜡 (2)裹 (3)娆 (4)逊 2.(1)宋 题目 词牌名 北方的雪景 历代

的英雄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成

吉思汗 (3)《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来概括广义的

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文采 (4)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1)强调了白茫茫

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 (2)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

水结冰之快。 (3)“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气

概。 (4)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英雄人物为之奋斗的动机。 (5)含

蓄地表达出对历史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 4.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雪里行军情更迫 雪中行军 红军战士行军的昂扬气概

和雄壮军威 6.风卷红旗过大关 实 7.略 8.示例:课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在诗

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型。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

化、诗化。词中的评论既肯定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又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

文治。历史书上的表述略。

2 雨 说

1.(1)圃 (2)锢 (3)嚷 (4)蓑 (5)膏 (6)褓 2.(1)指说话时声音语气很

轻很细,温柔亲切。造句略。 (2)如同油膏一样湿润。造句略。 3.我来了,/我/走得很

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

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4.提示了“雨”诉说的内容的变化,又是作者

情感递增的线索。诗人借春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对中国美好未

来的祝福。 5.意味着它好像是为了咬断套在它脖子上的绳索。(或:要挣脱那牵在太

的绳索,而且几乎要“一口”把那绳索咬断。) 6.它展示着获得了思想解放的胜利的姿态,显示

着饱满的力量,尽情地闪耀着独立自主意识觉醒后的光芒。 7.在这棵向日葵胜利与自信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姿态背后,在它的不为人留意的脚下,是浸透着血的泥土。诗人在歌颂争取自我解放的抗争者的

同时,还向人们揭示了抗争者所付出的血的代价,更加衬托出这棵向日葵的崇高与神圣。 8.示例:一个成长着的孩子的象征。一个摆脱父母专横过分的爱、寻求独立自主的生命规划、努

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孩子的象征。(或: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饱受历史惨重折磨的人们,奋力抗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去争取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独立自由的人格的象征。) 9.略 10.(1)田圃冷冻了一冬

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2)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鱼塘里鱼儿欢快地跳跃,小溪练习新编

的洗衣谣(流水潺潺)。

3 星星变奏曲

1.(1)柔 (2)烁 (3)胧 (4)寞 (5)颤 (6)僵 2.凝望 安慰 疲倦

3.示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八个星天外。 4.略 5.实际上要表现的是诗人对早

晨的热恋与眷念。 6.暗喻人生的早晨———青春年华。 7.几多遗憾,几多哀怨。 8.一是将诗人对早晨的眷恋之情推向高潮;二是将诗人那种在责怪与懊丧之后的顿悟寄寓其中:

青春犹如早晨一去不复返,我们无须埋怨,更无须责怪,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我们只有积

极去努力、去奋斗,创造出千百种的美丽,才能无悔于这个甜美的早晨。否则,青春易逝,何处再去

寻找她的踪影?留下的只能是无尽的遗憾和懊悔。 9.“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

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

“朦胧诗”。“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有舒婷、梁小斌、北岛、顾城、田晓青等。

4 外国诗两首

1.(1)晕 (2)逝 (3)栖 (4)嚷 (5)撒 (6)浸 2.(1)英国 济慈 乐音

歌儿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2)俄罗斯 叶赛宁 图画 音乐 梦境 3.略(言之有

理即可。) 4.自由。 5.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闲快乐,不管是朝霞抑或是晚霞,都是他

们歌唱的对象,甚至连生的艰辛、死的虚无也与他们无缘。 6.海鸥是作者思想观念的

也是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7.回环复沓,反复吟唱,更增加诗歌的韵律感,令人回肠荡气。同

时,也强化了诗歌所创造的特定的情境。 8.略 9.略

单元复习

1.宰 畅 颤 惮 2.(1)妆—装 (2)慢—漫 (3)RR—胧胧 (4)彩—采

(5)孙—逊 (6)班—斑 3.A 4.C 去掉“通过”或去掉“使”。 5.(1)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 (2)人有悲欢离合 (3)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4)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

看今朝 (5)略 6.示例:(1)一条小河 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2)一只雄鹰 无所畏惧

地搏击长空 (3)一轮明月 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合理即可。) 7.强调竹的志向专一与执

著。 8.新颖别致,给人以无限的历史遐想。句子:穿好一袭墨衣/去郑板桥画里 9.显得

更直接、亲切,有利于更好地抒发感情。 10.松、梅。 11.自然美景 12.(1)拟人手

法,生动地写出了果实的丰硕和色彩的热烈;化静为动,准确地表现了在行进的火车上,看到窗外

果实在枝叶间闪现的情态。 (2)一方面表现火车行驶之快,另一方面表现雪野范围之广。 13.人被眼前美景所陶醉,脸上荡漾甜蜜的微笑,心中充满青春的活力。 14.略 15.略

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1.咽 搁 淘 费 2.(1)悔 诲 (2)密 秘 (3)睹 赌 3.A 4.C 5.示例:引用林肯的话,以类比的方式突出居里夫人发现镭在科学界和哲学界的革命性意义。

/引用苏轼的文句,以突出镭的发现具有的哲学意义和居里夫人短暂的生命历程所具有的永恒的

价值。 6.比喻。以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喻体,形象地突出了居里夫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7.她不为“尘世给的美誉”所累。 8.B E 9.示例:(1)您是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

(2)您是如何帮助孩子读课外书的?(提示:此题应结合生活实际,对老师提问可从“做法”上入

手,对家长提问可从“态度”上入手。关键是所提的问题要得体,语言要简明。答案不求统一。)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肃 鞠躬 熄灭 朽 2.A 3.C 4.(1)“A市的”移至“一栋”前。 (2)“化为”改成“成为”。 (3)删去“从”或在“从外表上”后面加“看”。 5.①坚忍顽强;

②奉献牺牲;③忍受寂寞。 6.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

的理解。 7.示例:想。只有像腊梅那样,经过风雪和严寒的磨砺与锻炼,人生才会完美。/不

想。因为做腊梅太辛苦、太寂寞,有时不被人们所理解。 8.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

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自己的价值。作者在写

腊梅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写我们的人生。 9.借腊梅吟咏人生,启迪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10.略

7 傅雷家书两则

1.慰 谀 丧 谦卑 2.略 3.A 4.示例:没有泥土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江河的聚积,就没有海洋的博大 5.以此来说明傅雷做事、为人很严肃,也很认真。

6.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知道自己不善于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

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 7.一方面说明傅雷虚

怀若谷的高尚品质,一方面谦虚地认为自己不配得到这样的称赞。 8.①不轻易笑,有幽默

感,同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严父;②对朋友一片至诚,但满头棱角,脾气急躁;③固而不执,有时很

随和,能从谏如流;④做事、为人很严肃认真。 9.略 10.略

8 致女儿的信

1.略 2.B 3.(1)删去“因为”。 (2)“如果”改为“即使”。 (3)“只有”改为“只

要”。 4.示例:在春天,滋长的,不只是小草,还有我们的理想。 5.因为刷卡吃饭意味着

不能吃到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不能尽情享受母爱。 6.饱含母爱的“真味与厚味”。 7.写这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能更好地让人体会到母亲摆出的爱的盛宴的具体含义。 8.“忐

忑”、“大惊失色”、“绝望至极”、“得意”等。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把一个十分在意儿子口

味、充满母爱的母亲形象刻画得十分感人。 9.“我”认为要珍惜母爱,尽情享受母爱;“大四学

生”珍惜母爱,尽情享受母爱;“我的朋友”为母爱所感动。谈个人感受时,除谈到要“享受母爱,珍

惜母爱,为母爱所感动”这一层面外,要能谈到应该“回报母爱”这个层面。 10.略 单元复习

1.睿 蕴 抚 悯 2.C 3.(1)天涯若比邻 (2)劝君更尽一杯酒 (3)不畏浮

云遮望眼 (4)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4.(1)“浓烈”改为“淡雅”或“素淡”等。

(2)“因为主要是”改为“主要是因为”。 (3)“秋季的杭州”改为“杭州的秋季”。 5.(1)略

(只要紧扣“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关键词并富有文采即可。) (2)示例:①无臂青年 您是如何战

胜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取得学术上的成就的? ②援藏教师 您是如何理解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关

系的? ③民警 面对凶徒您为什么能这么英勇顽强?(提示:采访的问题应该适合采访对象的

身份与实际。) 6.8岁时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28岁时读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7.这

里的灵魂是指一种能支撑人生命的精神。 8.承接上文年龄阶段,使线索贯穿始终,使文章结

构完整。篇末点题,突出了“常读常新”的主题。语言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9.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

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常新”的感悟。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读书和读人生的感悟

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10.A C 11.C 12.C 13.(1)我

十日前已写过这个题目的赋,有草稿还在,请您另外出题。 (2)皇上当面讲了之所以授他官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的原因。 14.故事一:御试进士时,晏殊一见试题就说“十日前已作此赋”。故事二:晏殊被皇

帝选为东宫官后,告诉皇帝自己不参加宴游的真实原因。表现了晏殊诚实不欺的性格。 15.末句中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16.①全

诗由春天的景物写起,“春”触发乡思,引动乡愁,吹送归梦,无往不在。②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原

本带有伤感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③在诗人笔下,这种随春风而生、

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17.略

第三单元

9 故 乡

1.(1)A (2)B (3)B 2.(1)瑟缩 (2)隔膜 (3)鄙夷 3.(1)列举的省

略,说明还有很多很多希奇的事,表现出少年闰土的活泼热情。 (2)表示语意难尽,有很多话想

说但不知从何说起。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出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和生活的痛苦。

4.将抽象的思念与回忆具体化、可感化,形象地传达了作者对故乡回忆的渺茫、思念的真切和内

心的痛苦等复杂感情。 5.瑞士男孩向“我”述说歪枝樱桃树的来历。 6.一是感受到男

孩对故乡的热爱,二是激起自己对没有见过的故乡的思念。 7.父亲给“我们”讲故乡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篇四

人教版八上语文作业本答案2014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1.(1)歼 (2)窜 (3)纤 (4)泄 (5)塞 (6)遏 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阻遏 (2)阻隔 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5.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7.不能。因为扬中等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占领”一词;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一词;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一词。 8.略(要求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2 芦 花 荡

1.(1)提 (2) 趴 (3) 疟 (4) 噤 (5) 蹿 (6) 仄 2.(1) 滴 落

(2) 浮 动 (3)飘撒 3.(1)说的话做不到,让人笑话。 (2) 慌慌张张,不 知 怎 么 办 才 好。 4.老头子设计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5.不能去掉。这是老头子机智的表现。他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使敌人误以为他是偶然闯到这里的,为下面的战斗作准备。 6.写出了老头子撑船技术娴熟,镇定自若的特点。 7.略(要能体现老头子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日本鬼子的强烈仇恨。) 8.示例:水生嫂是一个勤劳淳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

3 蜡 烛

1.(1)犾ì (2)犼犻à狀 (3)犼ū (4)狕犺狌ó 2.(1) 声 生 (2) 斜 邪 (3)由 尤 3.(1)精疲力竭 (2)永垂不朽 4.(1)——— (2): 5.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6.不能。“摸出”与后面的“揣在怀里”相呼应,说明老 妇 人 非 常 珍 惜 这 支 蜡 烛,把 它 藏 得 很 深,只 能 用 手 摸 索 着 拿 出 来。 7.略(对内心活动有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8.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烈士一份最珍贵、最诚挚的情感。 9.示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和神旺气足。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1)振 震 (2) 像 象 (3) 废 费 2. (1)推 重 (2) 推 让 (3) 推 崇 (4)推荐 3.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4.略(语句通顺,句子连贯,必须用上规定的三个词语。) 5.指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 6.示例:笑里藏刀两强盗。 7.运用反语揭露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和洗劫,活画出英法联军虚伪的嘴脸。 8.站在人民的立场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同时表明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人民对中国是友好的。9.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如12生肖铜头像。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10月18日、19日,侵华英军头目额尔金为掩盖抢劫掳掠罪行,下令米启尔骑兵团3500人在园内四处点燃罪恶的大火,圆明园顿时成为一片火海。(所谈感受能发自肺腑即可。)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1.(1)戮 (2)谬 (3)健 2.(1)计 纪 (2) 题 提 (3)刻 克 3.如果 甚至/也 那么 4.(1) 刀 (2) 弓 (3) 枪 (4)剑 5.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没有忘记历史,这又是美丽的。而纳粹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这又是何等荒谬。

6.包含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包含 着 南 斯 拉 夫 人 对 纳 粹 强 盗 的 控 诉,对 暴 力 的 反 抗,对 自 由 的 执著。 7.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8.表明善良的南斯拉夫人民心 中 没 有复仇的欲望,只有正义的呼声;表达了他们希望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的愿望。 9.略(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即可。)

单元复习

1.(1)蹿 蹿 仄 (2) 窖 揣 藏 2.(1) 忠 衷 (2) 安 按 (3)忌 纪 3.(1)溃退 (2)富丽堂皇 4.(1)“智慧”改为“聪明”。 (2)删去“的原因”或“的结果”。(3)删去“使”。 5.示例:中国队首场世界杯热身赛战平/中韩足球世界杯热身赛握手言和6.(1)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2)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7.示例:吹散人间的阴霾 春雨 滋润世间的万物 8.①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②惟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9.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一次收留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渴望和平。(意思对即可。) 10.镇定,坚强,善良,勇敢。 1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冒险再次到女主人家避 难;女 主 人 在 丈 夫 因 救 助 安 道 特 而 遭 枪 杀 后,冒 险 再 次 将 他 藏 起来。 12.(1)向 (2)戏弄 (3) 喜 欢 13. 点 燃 蜡 烛 照 明,与 摸 黑 走 路 相 比,哪 个 更 好呢? 14.担心自己年纪太大。 15.略(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16.略

第二单元6 阿长与《三海经》1.(1)憎 (2)惶 (3)琐 (4)诘 (5)惮 (6)拙 2.(1)归 规 (2)侧 测(3)霜 孀 3.(1)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2)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4.周树人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为了写明“我”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 经》的。 6. 表 现 了“我”喜 出 望 外 的 心 情。 7.《山 海经》是“我”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书,又是没有文化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 8.示例:长妈妈,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能写出“我”的感激、惊喜即可。) 9.略(想像要符合阿长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环境。)

7 背 影1.(1)差 (2)藉 (3)拭 (4)屑 (5)颓 (6) 箸 2.(1) 得体。 (2)愚蠢,不懂事。 3.(1)惨淡 (2)嘱托 4.朱自清 春 5.写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同时可与父亲给“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 6.十分精细地刻画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起始动作,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 7.(1)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而不放心。 (2)见父亲行动不方便,怕父亲摔倒。 8.“等”、“再”表现了“我”一直关注着父亲的背影,体现了深切的依恋之情;父亲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泪,所以“又”不能少。 9.略[提示:写时要注意“细节”两字,突出用描写(如动作、外貌、语言等)来表现父爱或母爱。]

8 台 阶1.(1)淋 踩 (2)槛 跤 (3)掺 砌 2.(1) 载 栽 (2) 夸 垮 3.(1)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 (2)微小得不值得一提。 (3)指人很多的公共场所。 4.(1)宽敞(2)烦躁 5.台阶低,意 味 着 经济 地 位 低,父 亲 由 此 形 成 了 自 卑 心 理。这 种 自 卑 心 理 长 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他反而觉得不习惯,不对劲。 6.“我”去接父亲 的 扁担,父亲以为“我”觉得他老了,他觉得自己挑担水没有任何问题,所以粗暴地推开了“我”。这反映了他好胜、不服老的性格。 7. 父 亲 干了 一 辈 子,劳 动 就 是 生 命,在 他 的 精 神 世 界 中,劳 动 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会“若有所失”。8.略(可以认为值得,也可以认为不值得,言之有理即可。) 9.略(内容应该真实,抓住 动 作、表情、语言等来写。)

9 老 王1.(1)僻 (2) 缔 (3) 胀 (4) 滞 (5) 怍 (6) 髅 2. (1) 规矩,不 惹 事。 (2)为人忠厚诚信。 3.(1) 荒僻 (2) 取缔 (3) 降格 4.杨 绛 围 城 5.不好。用“镶嵌”能更鲜明地突出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6.目的是为了感谢“我们”一家对他多年来的关怀和照顾。说明老王是个知恩图报的善良人。 7.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 者,关 注 他 们 的 命 运,让 他 们 也 过 上 好 日 子,帮 助 改 善 他 们 的 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8.略(想像要符合老王当时的身体状况。) 9.略(能写出人物的善良和自己的感悟即可。)

10 信 客1.(1)蹋 (2)伎 (3) 灼 (4) 唁 (5) 沛 (6) 誉 2.(1) 淘 啕 (2)陪 赔 (3)拨 拔 3.(1)形容人谈吐文雅。 (2)没有职业在家闲着。 (3) 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4.余秋雨 文 化 苦旅 5.“羡 慕”、“嫉 妒”的 是 乡 民 们 从 未 见 过 的 稀 罕 物品;“轻蔑”、“嘲笑”的是乡民们见多了不以为奇的物品。 6.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7.四乡外出谋生的人,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的肩上,做信客,即使受再大的委屈,也要为乡亲服务。 8.这位信客集善良、忠厚、宽容、理解、诚信等美德于一身,竭诚为乡亲服务,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为人们排忧解难,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不放在心上,是一位真正值得信赖的信客。 9.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 在 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 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应以救人为先。

单元复习1.(1)诘 (2) 缔 (3) 跚 (4) 怍 (5) 躁 (6) 尴 2.(1) 狼 藉 (2)惨 淡 (3)颓唐 3.(1)微不足道 (2) 大庭广众 4.(1) 孤帆天际看 平海夕漫漫 (2)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5.示例:某某的实力很强,他本来有条件夺冠,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至于夺冠,是我多年付出的回报,很高兴。(首先要表达对对手的尊敬,然后再表达夺冠后的喜悦。) 6.示例:幸 福 是 老 师 一 句 鼓 励 的 话 语/幸 福 是 妈 妈 一 句 温 暖 的 安 慰 (注 意 句式 应相同。) 7.第一次“我的眼睛就湿润了”是因为“我”被桂花的风格所感动;第二次“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是因为“我们”被老人默默行善的精神所感动。 8.为下文写人作

铺垫。 9.以“暗香”为题,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既赞美了桂花暗暗飘香毫不张扬的品质,更歌颂了那些像桂花一样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0.如“应该学会关爱别人”、“做了好事无须张扬”等。(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11.(1)带兵 (2) 恰逢 (3) 几 乎 (4)常 常 12.C 13.(1)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2)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像这样每天说千百遍,而且只是这六个字。 14.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而 他 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15.略

第三单元11 中国石拱桥1.(1)狓犻á狅 (2)犾ì (3)犮犺â狀 (4)狓犻à狅 2.(1)巧妙到没有可以相比的。 (2)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3) 十分推重,给以很高的评价。 3.(1) 不但 而且 (2) 不但 而且 4.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5.不能删。“约”表示大概,说明桥并非正好8米;“几乎”表示估计,说明并非完全与河面平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 石 拱 联 成 一 个 整 体。 7. 说 明 卢 沟 桥 在 历 史 上 很 早 就 闻 名世界。 8.商桥、连心桥、书桥等。其中的“桥”是联结、沟通的意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12 桥 之 美1.(1)销 (2) 介 (3) 谱 (4) 驻 (5) 孕 (6) 瞻 2.(1) 破 坏人 的 兴 致。 (2)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B 4.(1)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2)北宋 张择端 5.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王勃《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宋之问《灵隐寺》)/隐隐飞桥隔野烟,石 矶 西畔 问 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6.乌 镇 石 桥:开 阔。/江 南 乡 间石桥:诗意。/长桥:有生命。/风雨桥:悠闲。 7.运 用 了 拟 人 的 手 法,把 无 生 命 的 苇 丛 生 命化、人格化,使苇丛显得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同时也突出了石桥给人的美好感受。 8.写出了桥孔之多,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能使人体会酣畅淋漓的满足之感,更具体地说明了长桥之美。 9.写出了画家和摄影师们在桥上极力寻找、争抢好的创作视角的场景,表现了桥对于欣赏美景的重要作用。 10.杭州西湖断桥的故事:白娘子与许仙相识于断桥,同舟归城,借伞 定 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13 苏州园林1.(1)狓狌ā狀 (2)犺â (3)犾ò狌 (4)犾狌á狀 (5)犮犺â狀 (6)狕犺ē狀 2.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3.(1)因地制宜 (2)别具匠心 4.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多 收 了 三五斗 5.为了取得一幅画的效果。 6.(1)具有创造性的成果,有新意,能给人带来 愉悦的美感 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2)花树因花时相同,而造成有的季节 没 有 任 何 花树 开 花 的 悲 凉 局 面 7.一 种 是“把 池 沼 作 为 全 园 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一种是水面成河道模样,则安排小桥,布置湖石或种花草。 8.(1)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鱼戏莲叶间”。 9.如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14 故宫博物院1.(1)湛 (2) 矫 (3) 磬 (4) 迥 (5) 绚 (6) 銮 2.(1) 矗 立 (2) 接 见 (3)掩映 3.(1)改为:故宫 建 筑 群 规 模 宏 大 壮 丽,建 筑 精 美,布 局 统 一 (2) 改为:重 重 殿宇,层层楼

阁,道道宫墙 4.示例:龙飞凤舞 龙蟠虎踞 龙潭虎穴 画龙点睛 望子成龙 龙吟虎啸 5.说明太和殿高大、宽敞、面积大,雄伟壮丽。 6.建筑 精 美,彩 画 绚 丽。 7.端坐。威严。 8.因为太和殿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此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9.略(反对故宫留星巴克者可从“给故宫乃至中国带来了形象上的损害”方面考虑;支持者可从“方便游客”角度阐述。)

15 说 “屏”1.(1)擅 (2)帷 (3)憩 2.(1)缓冲 (2)显露 3.C 4.汤显祖 杜丽娘 柳梦梅 关汉卿 窦 娥 冤 5.“帘”的 诗 情 画 意,变 化 无 端,“帘”所 起 的 “隔”的 作 用,关于“帘”的韵事,各种“帘”的不同美感。 6.赞叹帘对于建筑装饰的重要意义,即使是设计大师也很看重;同时也 指 出 了 贝 聿 铭 对中 国 文 化 的 深 厚 感 情。 7. 喜 爱、向 往 和 赞 赏 之 情。 8.多处引用古诗词,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同时也使作为传统文化器具的“帘”更加富有文化内蕴。 9.如秦观的《浣溪沙》既写到了屏也写到了帘:“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单元复习1.(1)驻 (2)纳 销 (3) 迥 缀 2.C 3.A 4.(1)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2)浮云游子意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4)示例: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5.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所以鉴赏园林不能错过苏州园林。 6.示例:寒冬里看到春光 痛苦中看到幸福 7.宏伟、壮观,布局严密、协调,富于艺术魅力。 8.(1)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镜廊制造的优美的景观带给人的美好、奇妙的感觉。 (2)运用数字说明和对比说明,写出了到凡尔赛宫来的各国游人络绎不绝。 9.没有离题。写大花园的美景正是为了表现凡尔赛宫不仅正宫宏伟、壮观,连外部环境也非同一般,更加突出了凡尔赛宫的独特魅力。 10.表现了凡尔赛宫不仅建筑、装饰吸引人,它在历史上还具有特殊的地位、重要的意义。 11.(1)美景 (2) 旅店 (3)适逢 (4)终于 12.B 13.(1)遗憾的是我不是你的同族长辈,否则要像父亲教育儿子一样训斥你。 (2) 你 自 以 为 有才 学,如 此 高 傲 地 对 人,你 以 为 中 了 个 进 士 就 到 顶 了 吗? 14.萧颖士是一个恃才傲物、没有修养的人。 15.略

第四单元16 大自然的语言1.(1)孕 (2)匿 (3) 萌 (4) 翩 (5) 融 (6) 莺 2.(1)文中指各种花一个接一个开放。 (2)文中指春、夏、秋、冬,不断循环。 3.B 4.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5.(1)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2)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 空 气 便 向 低 处 流。 6. 不 能。因 为 这 几 段 文 字 是 按 照 由 主 到次(或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写的。 7.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

一。 8.示例:树木抽青,表明初春来临。

17 奇妙的克隆1.(1)胚 (2)蜍 (3) 泌 (4) 匐 (5) 栖 (6) 椎 (7) 衍 (8) 濒 2.(1)共 供 (2)积 集 3.(1)相安无事 (2)难能可贵 4.B 5.①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②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③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6.形象地说明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好处。 7.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思考:①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② 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篇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

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国石油大学大学物理(含模拟实验)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下一篇:书画比赛活动总结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