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经典语录

励志语录  点击:   2018-12-26

中庸经典语录篇一

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

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并且保持不变。)(亲民,新民也)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喜爱善良。只有这样,才能说自己的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所以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使自己规行矩歩。)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丽;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心胸宽广开朗,身体自然安适舒坦,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人因为溺爱而不知道自己子女的坏处,不满足于自己庄稼的好。)

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摘《大学》(君子自己有那种品德或那种能力然后才要求别人有,自己没有那样的行为或能力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要有。意思就是正人先正己。)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摘《中庸》(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尽地探究,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天地之道,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天地创造万物从一而不是二开始,因此天地生养万物不可测度,而成就了天地之道的广播、深厚、崇高、精明、悠久。)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中庸》(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外表平淡而内具意味,外表简朴而内含文采,外表温和而内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知道教化别人是从自己做起,知道细微之处影响全局,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论语》(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论语》(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摘《论语》(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17、礼之用,和为贵。——摘《论语》(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论语》(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摘《论语》(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论语》(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论语》(《诗经》中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摘《论语》(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

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并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论语》(温习旧知识,就知道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2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论语》(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论语》(一个人不讲信用,我不知道他该怎么办。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论语》(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29、《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论语》(《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忧愁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论语》(人以安居于仁德之地为好。如果择身所居而不选仁德之地,怎能算作明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论语》(君子所思的是道德,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摘《论语》(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论语》(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论语》(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

35、朽木不可雕也。——摘《论语》(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

36、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摘《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勤快雷厉风行。)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论语》(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 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论语》(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论语》(质朴多于文采就像没有文化的人,流于粗俗,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可以成为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论语》(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论语》(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论语》(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论语》(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渐趋衰老了都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化、品行、忠诚、诚信。)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

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悬空臆测,绝对肯定,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5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望孔子及其道,高不可及;钻研孔子及其道,坚不可入;看看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了。)

5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5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年轻人是可畏的呀!哪知后一辈的将来定不如今天这一辈的呢?若到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就不足畏的了。)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5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还没有侍奉好人呢,怎么能谈侍奉鬼神?)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6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 谁还敢不端正呢?)

6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6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6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6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6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6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见到财力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以为完美的人。)

6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6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70、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7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自己怕得罪人,不对他讲直话,这就对不起人。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如果对他讲直话,不但浪费,而且得罪人。所以一个真正智慧的人,应说的时候直说。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72、有杀身以成仁。(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

7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7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7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7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78、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8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81、当仁不让于师。(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82、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83、道不同不相为谋。(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8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8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没有眼色。)

8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8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

8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

8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原始天性是相似的,只是在后天不同的环境中受到不同的影响后才会产生区别,最终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

9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9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有怨。(女人和小人很难以相处。亲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却又会埋怨你。)

9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了的不再克不及挽救,将来的照旧可能补回。)

9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天知道一些过去所不知的知识,每月不忘记已经掌握的东西,〔这样〕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9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9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9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97、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

9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执守仁德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义不能专一诚实,〔这种人〕怎么能算有道德?怎么能算无道德?)

9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对远大的事业恐怕就行不通了,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

100、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 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中庸经典语录篇二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经典语录}.

《中庸》

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11.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14.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15.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16.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17.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1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广博地学习,要审慎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虑,要明晰地辨析,要笃实地履行。

20.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愚蠢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

《论语》

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复习?

23.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2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2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3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3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33.三思而后行。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3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3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3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3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孟子》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4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中庸经典语录篇三

《四书》中最经典句子,中国人要知道!

《四书》中最经典句子,中国人要知道! 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以下是四书中最经典的句子: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

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

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11、三思而后行。

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世上的事情都有它的次序,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借鉴事情的发展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人在心静了之后才能心安,心安之后才能安定,安定了才会聪慧,聪慧自会慧悟,能悟之后才能有所得。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中庸经典语录}.

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庸经典语录篇四

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

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并且保持不变。)(亲民,新民也)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喜爱善良。只有这样,才能说自己的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所以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使自己规行矩歩。)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丽;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心胸宽广开朗,身体自然安适舒坦,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人因为溺爱而不知道自己子女的坏处,不满足于自己庄稼的好。)

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摘《大学》(君子自己有那种品德或那种能力然后才要求别人有,自己没有那样的行为或能力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要有。意思就是正人先正己。)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摘《中庸》(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尽地探究,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天地之道,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天地创造万物从一而不是二开始,因此天地生养万物不可测度,而成就了天地之道的广播、深厚、崇高、精明、悠久。)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中庸》(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外表平淡而内具意味,外表简朴而内含文采,外表温和而内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知道教化别人是从自己做起,知道细微之处影响全局,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论语》(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论语》(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摘《论语》(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17、礼之用,和为贵。——摘《论语》(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论语》(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摘《论语》(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论语》(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论语》(《诗经》中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摘《论语》(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并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论语》(温习旧知识,就知道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2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论语》(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论语》(一个人不讲信用,我不知道他该怎么办。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论语》(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29、《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论语》(《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忧愁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论语》(人以安居于仁德之地为好。如果择身所居而不选仁德之地,怎能算作明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论语》(君子所思的是道德,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摘《论语》(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论语》(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论语》(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

35、朽木不可雕也。——摘《论语》(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

36、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摘《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勤快雷厉风行。)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论语》(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 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论语》(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论语》(质朴多于文采就像没有文化的人,流于粗俗,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可以成为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论语》(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论语》(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论语》(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论语》(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渐趋衰老了都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化、品行、忠诚、诚信。)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中庸经典语录}.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悬空臆测,绝对肯定,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5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望孔子及其道,高不可及;钻研孔子及其道,坚不可入;看看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了。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乔布斯创业语录
下一篇:中医语录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