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政府工作报告

领导口才  点击:   2017-08-12

九江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2015年湖口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3日在湖口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小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二〇一四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和全县人民一起奋勇拼搏、攻坚克难,有效克服了经济下行的影响,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逆势上扬,由爬坡过坎进入爬坡上升阶段,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升级巡回检查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我们迎来了新一轮更稳健更高效的发展。

——县域实力实现新跨越,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第一。完成生产总值102.94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增长22.2%;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9.73亿元,增长24.5%;工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亿元,增长15%。以上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实现工业利税29.47亿元,增长42.2%,增幅全市第二;财政总收入22.72亿元,增长13.4%;地方财政收入14.97亿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1万元,增长15%,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增长14%,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新引进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神华九江电厂等一批特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在建工业产业项目7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6个,竣工、投产22个。全年新引进工业项目40个,总投资达316.3亿元;其中,超50亿元重特大项目3个、超10亿元项目10个、超亿元项目27个,这些重特大项目的落户将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集群效应。

——决战工业实现新进展,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400亿元。全县工业用电量25亿度,增长17.2%,占全市的25.14%;港区货物吞吐量2556万吨,增长36%,占九江港的31.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量的2

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金砂湾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4个,形成了大项目更有体量、中小项目更有质量及多轮驱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预计金砂湾工业园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2亿元,在全省工业园综合排位比上年前进5位,位居全省县级工业园第6位。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0.3:73.9:15.8,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

——统筹发展实现新进步,全年县本级民生投入超10亿元。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加快推进,荣获了“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先进县”;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全面完成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十大民生工程”和 “十项连心工程”;全省一流、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石钟情养老城一期500张床位投入运营,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县”。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2%,比上年增长7.3%。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决战工业千亿,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围绕“三年翻一番,五年过千亿”目标,举全县之力决战工业,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是聚焦重大项目。总投资300亿元的神华九江电厂完成场地“五通一平”,一期1200万吨煤炭储备(中转)基地和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获正式核准,并于去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将以近零排放的标准建成世界一流数字化电厂和长江沿岸工业艺术品,对我县决战工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五星纸业、荣侨电子、中技科技等项目破土动工;凯成科技、菲达斯空调、钟山食品、利泰制药等一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晨光新材料、铭铉医疗、远能机器人等一批项目主体工程建成,即将投产;友邦光电、美赛新材料、九江高科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二是致力转型升级。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2个。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进中星医药、富达实业、利泰制药等企业联大靠强,推进龙达化纤、德龙化工等企业优化重组,推进九江钢厂、江铜铅锌、攀森镍粒合金等企业技改扩能。富达实业引进新的合作伙伴,当年上缴税收8000万元,增长4倍;龙达化纤与赛得利集团成功合作,盘活资产12.5亿元;九江钢厂全年钢铁产量实现489万吨,增长13.65%,实现赢利4亿元,钢铁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是九江市十大重点产业集群之一;江铜铅锌产量突破14万吨,增长8.84%;攀森二期建成投产,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亿元。三是提升招商质量。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领域和产业,招商模式由“全面招商”转向“重点招商”。建立招商项目评审机制,明确“四个不引进”,按照“初步审核、考察论证、联审联批”的三步走程序,严把项目质量关。突出产业聚集,主攻主导产业上下游配

套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功引进总投资100亿元的天地不锈钢、60亿元的荣侨电子、50亿元的五星纸业、20亿元的中技科技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四是拓展园区平台。积极向上争取,加快园区调区扩区步伐,新设立流泗、大垅、均桥三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园区调区扩区规划方案》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发展空间比2011年扩展了一倍多。坚持“路网大贯通、电网全覆盖、管网同到位”,全面建成高新大道、龙山大道、规划七路南段,完成银砂湾入园大道二期路基铺设。新建轻工业物流园和高新园区10KV开闭所2座,交付企业使用公租房644套,双语国际幼儿园主体工程封顶,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五是高效服务企业。增设县“决战办”和园区规划分局、国土分局、招商分局,更加注重为项目推进、产业发展、企业运行提供专业化服务。积极向上争取技改、节能、环保等扶持项目,全年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57亿元。着力破解项目用地难题,8个项目进入省重大(重点)项目调度,解决用地指标5916亩,完成项目征地6100亩,推进园区“二次开发”,盘活存量用地2000亩。着力破解融资难题,通过“三通一保”等平台帮助企业融资11.4亿元。

(二)推进产城融合,城市面貌更加改观。围绕“亦园亦城、宜工宜商”的目标,大力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沿江新型工业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实现规划一张图。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统筹规划和“多规合一”试点编制,基本实现了城园、城乡规划一张图。编制完成洋港新区、科技园区、高新园区等控规和城乡燃气、排水、电力、消防等专项规划;完成400公里地下管网普测工作。修编完成《湖口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由80平方公里扩至209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万人,城镇化率提高3.5%,达43.7%。严格规划执行,所有工业、城建以及乡镇招引项目均纳入县规委会统一审查、审批。坚持完善功能,实现布局一盘棋。加快强电架空、管网入地、路网循环、服务交叉等立体开发,新建、完善城园路网工程20公里,建设高低压电力线路135千米,同步铺设给排水、弱电等地下管线25公里。牛湖公路改造基本完成,对接服务九景衢铁路,在占全市路线最长、征拆任务最重的情况下如期交地。快速推进总投资达66亿元的49个新建、续建城建项目建设;体育文化中心一、二层装修完成,并顺利开业,体育公园同步向市民开放;人防应急和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快建设,即将投入使用;鹞鹰山隧道通过竣工验收,洋港污水处理厂和环湖工程已经建成。总投资超20亿元、约110万平方米的9个保障房及安置房小区基本建成,分配公租房、廉租房2023套、安置房2979套。全市一流的“政务超市”(行政服务中心)即将入驻办公;南昌银行、招商银行相继开业,驻县金融机构增至11家;贷款余额67.79亿元,同比增长14.8

2%。华美立家、赣北农贸城、国际商贸城等专业市场相继建成运营,已入驻客商300余家;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2家,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3亿元,增长9.8%。坚持创优提升,实现管理一张网。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新增绿化面积1.5万亩,规划区绿化率达41%,洋港湿地公园获批省级试点。全面启动石钟山、鞋山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同步开展旅游强县创建活动,编制完成《湖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重点项目策划》,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提升。以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为契机,加强建筑市场运营、质量和资金监管,规范房地产开发,海正明城、方大上上城等一批商业楼盘稳健运营。坚持城乡建设数字化管控,从严查处违建行为。推进城区畅通工程,调整、优化、加密公交线路,新增公交班次104次;新建、改建、扩建城区园区3座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600个。加大市容环境和建筑物外墙立面整治力度,改造城区路面1.1万平方米;创新推动小区物业管理,扎实开展“彬彬有礼过马路、争做文明湖口人”活动,规范出租车打表等行为,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三)着力统筹发展,农业农村更加活跃。深入推进镇村联动。实行“四化”同步,全面完成乡镇集镇、行政村发展规划和1472个自然村庄规划。巩固提升8个市级示范镇,建设16个示范中心村;整合资金3500万元,建设45个新农村建设点,实施彭湖高速沿线提升工程,新户型推广率达95%以上。新增“增减挂”建设用地1687亩,复垦耕地面积1431亩。充实乡镇“两所一队”82人,实现“一园三区”农房巡查一体化,530户危改户乔迁新居。高效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6212”工程,深入开展“全国油菜增产模式攻关县”和“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大宗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特色农业项目8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个,新建千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6个;六大特色产业种养面积突破12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种养基地20个,现代渔业项目连续两年绩效考评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试点、土地流转大户经营权证抵押贷款,率先对流转面积50亩以上的大户进行奖补。水域滩涂养殖发证基本完成,新增土地流转1.6万亩,流转率达 48%;发放大户经营权证抵押贷款1500万元。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20.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2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80%;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种养大户30家、家庭农场23家,申报“三品一标”6个,马迹岭果蔬茶种植、田园牧歌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获“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殊荣;鄱阳湖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如期竣工,农资配送中心顺利建成;新增“万村千乡”信息化农家店141家,农村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初具规模、体系更加健全。全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持

续夯实农村基础。全面完成一般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扎实推进双钟、凰村等8个乡(镇、场)一体化安全供水,启动舜德、流芳、城山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长江三峡后续规划南北港供水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亩,改造中低产田7700亩,完成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1382亩。均桥高速出口连接线改造完成。升级改造大垅至张青、流芳至苏山、董埂至兰亭等县乡公路。全年建设交通及配套项目73个,新建道路里程72.8公里,改造危桥9座,养护农村公路577公里。在全省率先修建乡村公路会车点850个,清理淤塞池塘300口。完成“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1.5万亩,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得到加强,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防治。不断释放乡镇活力。文桥撤乡更名为均桥镇,并荣获“全国文明乡镇”;流泗镇被列入“全国重点镇”,庄前潘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城山镇获“国家级生态镇”命名;大垅乡获“全国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乡镇”称号;均桥镇、付垅乡获“省级生态乡镇”命名;舜德乡获评“江西最美休闲旅游乡镇”;武垦场恢复纳入国家农垦系统。实体经济取得新成效,乡镇新引进项目19个,投资39.55亿元,流泗、大垅、均桥工业集中区共落户企业32家。财税收入稳步增长,乡乡过6000万元,6个乡镇突破8000万元。

(四)大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更加协调。全面提升保障水平。新增城镇就业50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80人,发放小额贷款6707万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年发放养老金1.66亿元;“五项保险”总人数达1.5万人,征缴基金2.6亿元。在全市率先为新农合农民购买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66%。提高了失地农民养老金和环卫人员工资标准。实行农村敬老院院长选聘管理。加强低保动态监管,清退不符合条件城乡低保1562人,人均月补差水平分别达288.7元和145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862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141万元;完成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450例、光明微笑工程108例、儿童两病免费救治18例、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89例。全面发展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获省、市重大项目各1项,省技术发明和进步奖各1项,省级重点新产品5项,申报专利120项,同比增长69%。高质量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验收,全县二本以上万人上线率列全市县(区)第二;调整优化新一轮教育网点布局,整合29所学生数较少的村小,启动第一幼儿园、第三小学扩建工程、舜德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流泗、城山、流芳等4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第四中学主体工程封顶,完成26所标准化村小建设。完成《湖口县志(1989-2011)》编纂和首次民间文化普查工作;自创小品《考试》获十二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银奖;在全市率先免费开放县级美术馆。修缮扩建零散烈士墓145冢、烈士纪念设施2处。

九江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日在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省长 鹿心社{九江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同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国内外发展环境纷繁复杂,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层出不穷。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全省上下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三个突破、八个提高”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1583.8亿,同比去年增长了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02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5.6%。财政总收入164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3.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7.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92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3%和19.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2%,高于4%的调控目标。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 我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9.1%;全部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8.4%,同比去年提高3.0个百分点;重大产业项目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87个,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8.8%;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6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1.6%;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增加到5个,其中有色行业突破4000亿元,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总数达12家,其中江铜集团突破1000亿元;促进工业园区集约发展,全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新增过百亿园区12个,总数达46个;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22位上升到第18位,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多年少有的好形势。粮食总产410.56亿斤,创历史新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17.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水利建设力度加大,修复重点水毁工程1.1万余处,新增灌溉面积60多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0万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省规模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达2800家,47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直接带动370万农户户均增收2200元。

服务业加快发展 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59.4

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98.2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8%和17.4%;金融业健康发展,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32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0.3%;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类业务余额超过1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余额9302亿元,企业直接融资237.5亿元,政策性保险保费收入5.56亿元;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省旅游接待1.6亿人次,同比去年增长47.8%;旅游总收入1105.9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5.2%。会展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了“泛珠会”、“赣台会”、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等大型展会;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中介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取得新进展。

(二)加快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城镇化稳步推进 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镇承载能力增强,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实施500万元以上城市建设项目1065个,新增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全省新增城镇人口80万,城镇化率达到45.7%。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改善,设区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5%,国家园林城市达到7个,11个设区市和28个县(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40个,其中南昌县超45亿元。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德兴至南昌、永修至武宁、瑞金至寻乌、上饶至武夷山、南昌至奉新、隘岭至瑞金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554公里,总里程3642公里,全省在建铁路里程1200公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竣工通航;景德镇500千伏洪源变电、贵溪电厂三期等一批电力项目建成投运;环鄱阳湖天然气管网建设基本完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工作有序推进,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成;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405个重大项目已启动建设30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近5000亿元。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面积389万亩。全省81个县(市)新建配套污水处理管网1240公里,第二批3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启动建设。在3万个自然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场2350个。积极开展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生态镇40个、生态村9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扎实开展,20个工业园区成为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 《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全面清理了“五河”源头及其干流、鄱阳湖滨湖和东江源头污染企业。强化项目节能环保审查,严把“两高一资”项目准入关。投入1.35亿元对“五河”和东江源地区进行生态补偿试点,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补偿试点,实施了鄱阳湖南岸片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启动实施了“千万吨标煤工业节能工程”和“百千万企业节能行动”,拆除了112家企业落后设备。完成13台12.5万千瓦机组关闭工作。在南昌、新余、萍乡等市开展了低碳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6%,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

空气质量全部在二级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去年均下降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比去年下降3%,有效控制了氮氧化物排放。

友情提醒:江西论坛中的互动信息由数十万注册用户的个人观点组成,不代表论坛态度。请网友对其真实性、可靠性做出理性判,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支持(1) 中立(0) 反对(0)

猎狐 小大 2楼 信息 | 搜索 | 邮箱

加好友 发短信

勋章:

等级:贤人隐士

帖子:1863

积分:12321

威望:0

精华:1{九江政府工作报告}.

注册:2007-5-24 3:08:00

Post By:2012-2-3 12:39:00{九江政府工作报告}.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成果不断巩固,省建工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基本完成,江中集团、江钨控股集团等改组改制有序推进;非工口七个系统1771户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安置在职职工34.6万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省1790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累计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央项目1200个,4所公立医院开展了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启动了12所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完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3万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在13个县(市、区)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所有设区

市启动了公务卡改革;清理财政专户8846个,撤并率达51.2%,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得到加强。

扩大开放取得新进展 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59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18.8%;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57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3.8%;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出口总额达到218.81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63.1%;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37.3%和17.6%;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实现营业额15.8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2.8亿美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51.9%和31.5%;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并上线运行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开通了九江港至韩国仁川港直达始发货运班轮、上饶至宁波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大幅加密了赣台航班,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新增国际友好城市5对。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 全省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6393.2亿元,上缴税金941.13亿元,分别增长13.6%和33%;民间投资同比去年增长35.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7.9%;全省私营企业总数达到19.4万户,十体工商户115.37万户,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4.2%和15.2%。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程66件实事全面完成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2.6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8%;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6亿元,扶持带动就业36.1万人次;社会保障制度进—步完善,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成,保障了城乡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全省统一;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2.6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启动了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完成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5万多贫困群众移民搬迁,8个民族乡群众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解决了220万农村居民和3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实现中央下达我省15.1%的目标,教育总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校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8.33%,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2.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5.7万人;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增强,提高了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标准,对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行免费救治,启动了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覆盖县、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计生工作实现“一升三降”目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英雄模范褒奖办法》;其他各项事业也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步加强: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法行政纳入市县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出台省政府规章8件,完成了112件省政府规章以及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组织开展了全省行政执法

案卷评查,加强了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

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建成覆盖全省的网上审批系统,全年完成网上审批90多万项,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在全省开展了发展提升年活动,设立1.3万个监测点对各职能部门实行效能实时监测,深入开展“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效能建设取得新成效。

行政监督不断强化 全省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暨统一电子监察平台开通运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力度加大,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7万多条,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提高;扎实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启动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网上交易,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站)共承接交易项目3.5万多项,成交金额1900多亿元,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开透明。

廉政建设力度加大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反腐倡廉的各项决策部署,惩防体系不断完善,认真开展工程领域、公务用车,“小金库”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官员,依纪依法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九江政府工作报告}.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全省经济总量偏小,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产业层次整体不高,发展不平衡,统筹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生产成本上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改善民生方面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挑战。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还不强,执行能力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支持(1) 中立(0) 反对(0)

猎狐 小大 3楼 信息 | 搜索 | 邮箱

加好友 发短信

九江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13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5日在黄冈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刘雪荣

{九江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刘雪荣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全市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面对日趋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开创战略,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0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6亿元,增长17%;全口径财政收入153.9亿元,增长14.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7亿元,增长21.6%;地方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4.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6个县市被列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入全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黄冈被批准为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市、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市、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所有县市区均列为全国小农水重点县。九资河镇成为全国低碳绿色示范小城镇试点。374个村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大别山试验区实现黄冈全域覆盖。黄梅小池被定位为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一堡三区一城”。黄冈的改革发展再次上升为国家和省级战略。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0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6254元,增长1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居民消费

价格涨幅为2.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连续7年下降。

{九江政府工作报告}.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投资上项目,迎难而上保增长。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5亿元,增长25.8%。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43亿元。争取大别山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12.7亿元。亿元以上在建施工项目290个,增长75.8%。大别山试验区60个“点中点”规划项目647个,完成投资473.8亿元。完成交通投资70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市区昆仑能源和中粮产业园、团风华中闽台产业城、红安百亿产业群、麻城管材产业群、罗田大别山百里生态画廊、英山茶产业城、浠水陶瓷产业园、蕲春李时珍医药园区、武穴火车站工业园、黄梅纺织服装产业园、龙感湖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全力推进。黄冈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公路二桥胜利合龙,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黄冈段全线贯通,麻武高速、黄鄂高速、麻竹高速、黄冈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支线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武穴长江大桥、罗霍洲大桥、黄冈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坚持大招大引、招大引大,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15个,到位资金248.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单项规模和建设速度刷新历史记录。大力启动民间投资。放宽领域,降低门槛,积极开展“市场主体增量”行动,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4.3万户,私营企业达到1.6万户,分别增长18.5%和14.8%。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72%,增幅为32.7%。

(二)抓调整转方式,协同带动增实力。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手抓壮大规模,一手抓调整结构,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2家,净增12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257家,新增51家。建立完善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培育省级后备企业23家,启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前期工作。湖北天丰科技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荣膺“中国窑炉之乡”、“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黄冈经济开发区向国家级开发区迈进。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农民收入实现“六连快”,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百亿奶牛产业规划通过国家评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440亿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4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到47.8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589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系列产值41.5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1029万美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0.8亿元。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完工,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245座,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8个。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出“多情大别山、风流看黄冈”全新旅游品牌形象,启动大别山号旅游专列,新增4A级景区2家。全年接待游客1362万人次,增长36%;旅游总收入75亿元,增长37%。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和区域批发市场、城区集贸市场建设,完成农家直营店建设70家,农家店信息化改造950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亿元,增长15.6%。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设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20家,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2个、高新技术企业32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1亿元。全面落实质量发展纲要,新增湖北名牌产品32项,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6.6%。

(三)抓市区带县市,统筹发展上水平。高昂市区龙头。坚持“六个统一”,深入推进市区一体开发。市区工业园区规划面积扩大到70.2平方公里,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协议投资443亿元。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完成货币工程量34亿元。城东新区道路、桥梁、白潭湖治理工程和社会事业项目进展顺利,遗爱湖公园8个景区建成开放,市区主次干道全面刷黑,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园林绿化全面提升。推动“四城联创”,实施“城管会战”,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的积极性。5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过百家,3个县市固定资产投资过百亿,6个县市财政收入过十亿。全面推进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90.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加强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完成投资12.2亿元,建设宜居村庄示范项目107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完成投资2.9亿元,建成生态文明村253个。“难点村”治理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沿线建设秩序和石材行业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乱建乱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新建高产农田50万亩,新增通村公路883公里,整治塘堰4.5万口,完成清洁能源入户6万户,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8.7万人。全省最大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浠水县启动。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四)抓改革促开放,创新驱动添活力。创新投融资机制。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别山地区首家外资金融机构落户麻城。市城投公司10亿元市政项目建设债券成功发行。落实林权抵押贷款1.1亿元。商业保险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两项试点,完成拆旧复垦3.3万亩,平整低丘缓坡1.5万亩,落实可用土地指标3.7万亩,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创新跨江跨区合作机制。黄梅小池开放开发融入鄂赣两省战略,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湖北大道、清江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协议引资超过250亿元。浠水与黄石跨江联合开发正式启动。创新科技人才支撑机制。引进“两院”院士及其团队30多人、科技副职和博士服务团70多人,面向全国招考急需人才近3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00人。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整村推进148个村,扶贫搬迁1309户,“雨露计划”培训1.6万人,9.6万贫困人口脱贫。大力推进各项改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全面铺开,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医改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五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29.7万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患者付费下降9%,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有序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和邮政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监管得到加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外资、外贸、外经工作力度,推进同央企、知名民营企业战略合作。实际利用外资3200万美元,增长38.6%;外贸出口3.2亿美元,增长25.2%。

(五)抓实事强服务,改善民生增幸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基本消除D级危房。新建思源实验学校9所、乡镇公办幼儿园116所,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0所。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稳步推进。4所中职学校列入国家发展改革示范学校,黄冈职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黄冈师院向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迈进。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黄冈博物馆建成开放。启动实施名人文化建设和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东坡》、《李时珍》等戏曲精品登上国家级舞台,电影《全城高考》被推荐为优秀国产影片。荣获首届湖北省艺术节奖项21个。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东坡文化节、第二届挺进大别山自行车赛和首届全国汽车

场地越野锦标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市参加五项社会保险人数达到296万人,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社会保险关系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金保工程”上线运行,社会保障卡全面发行。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积极推进“健康黄冈”全民行动。新农合专网连接所有村卫生室,在全省率先建成新农合市级转诊信息平台。转变人口计生工作方法,推行“看表管理”,强化综合控比,深化优质服务,全面完成省定责任目标。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取消大病救助病种限制,加强农村福利院建设,城乡低保对象53.7万人,发放低保及救助资金9.6亿元。深入推进六大食品安全工程和放心早餐工程。保障性住房开工18186套、竣工13366套,改造农村危房26550户、竣工20176户。市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

(六)抓管理提效能,依法行政促和谐。大力推进法治黄冈建设,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办理省市两级建议提案547件,代表、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都达到100%。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受到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联合表彰。“六五”普法扎实开展。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双拥”工作,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着力推进以社会管理“三化三全”为龙头的政法工作“六大工程”,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保持稳定,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安全生产态势保持平稳,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着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77项精减至168项,收费项目由109项减少到13项,审批环节、办理时限、申报资料分别下降60%、76%、46%。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审计、监察、行政复议工作,深入开展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的源头治理,大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招投标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机关事务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对口援建任务超额完成。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民族、宗教、人防、消防、地震、仲裁、统计、调查、保密、档案、方志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得益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市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黄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黄冈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困难,主要是:经济规模不大,产业竞争力不强,发展水平较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幅未完成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就业、社保、医疗、住房、教育等民生问题仍然突出,公共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还有差距,公务员队伍能力和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主题主线、突出质量效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实现明显变化,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增长1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确定上述目标,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又注重了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充分考虑了需要与可能,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黄冈要实现后发赶超,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增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保障民生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

今年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扩大有效投入为抓手增强发展后劲。继续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首位,更加扎实地做好项目工作,推动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坚持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着眼于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精心策划一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等重大项目。抓紧做好铁路、高速公路、机场、长江大桥、港口码头和电厂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早立项动工。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明确各地各部门项目工作责任,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跟踪协调,全程服务。重点抓好400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昆仑能源、东坡外滩、麻武高速、武穴长江大桥等200个重点续建项目,确保黄冈长江大桥、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建成通车。

以培育新的增长点为目标扩大消费需求。着力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拓宽消费领域,促进文化、旅游、教育、健身等消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

九江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五年来政府工作报告

中馆镇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馆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2006年以来,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实施招商兴工、富民强镇这一战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领全镇人民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等严峻形势和重大事件的考验,克难攻坚、团结拼搏,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㈠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项目建设蓬勃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不断强化措施,严格奖惩,营造全民招商氛围。我镇充分推介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发挥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结能人,返乡创业已成为我镇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先后引进了江西赣农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江西珠

宝牧业有限公司、江西长垄山茶业有限公司、江西果丰有限公司、中馆床垫厂、江西惠民生态园、江西天康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中馆佳兴制衣厂、中馆一文制衣厂等企业落户投产,为我镇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逐步培育了服装、家俱、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同时入园项目也是接踵而来,馨雅制衣厂、九江民生电子厂、九江和谐门业、庐山机床厂、景隆饰品厂、怡乐进出口有限公司,纷纷成功进入县芙蓉山工业园和蔡岭集中工业园区,每年都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入园任务。

㈡镇域经济显著增强,财税工作稳步迈进

2006年以前,我镇由于历史原因,财政包袱过重,机关难以运转。五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广开税源、精减人员、加强内部管理等办法,逐步扭转了镇财政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通过紧缩开支,广开税源,五年来,我镇共完成税收1720万元,尤其是2010年我镇财税收入创历史新高,完成800万元财税入库,走在全县前列。由于几年财政状况日益好转,镇政府逐步化解债务近200万元,确保了镇机关正常运行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财税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㈢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我镇素有都昌“东大门”之称,但近年来,由于形势的发展,集镇规模、形象适应不了现代形势,人民群众多次建议镇政府改造集镇,提升集

镇品位。为此,党委政府下定决心,一定要重振中馆雄风,专门聘请设计院对集镇进行规划设计,把集镇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五年来,累计投入180万元逐步对集镇街道路灯进行维修和公路沿线绿化,健全了集镇管理机构。随着供销大楼、群喜超市、明德小学、卫生院医技大楼、中石油加油站的投入使用,特别是去年通过商品街路面硬化、原游泳池土地的成功拍卖、集镇下水道的拓宽改造、自来水工程的升级改造、小康大道的规划设计、征地等项目的成功实施,集镇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同时深入开展镇村卫生环境整治,新添置了垃圾清运车,硬化了三条通村公路,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1、农业基础投入加大。五年来,我镇共争取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对双桥水库、陈家山水库等二座小㈠型水库和六座小㈡型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完成了89公里的小农水沟渠硬化改造。2006年完成了总投资968万元的中馆、银宝、双桥、港西四村的低产良田改造项目。通过一系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民的耕作条件,奠定了农业生产基础。{九江政府工作报告}.

2、农业产业化结构不断优化。围绕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化农业进程。五年来,重点培育了生猪养殖、九江水梨、大棚蔬菜、龙虾养殖、油茶产业,逐步形成了布局区域化、产业特色化、产品

品牌化的格局。全镇共形成了三个能繁母猪养殖基地和以长垄山茶业公司为龙头的五个种植基地,扶持了以中馆龙虾、银宝湖生态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组织,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3、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紧紧围绕“20字”方针总体要求,按照八新一好的安排部署,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五年来共建设新农村28个,成立村民事务理事会78个,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6%,绿化达到93%,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㈤社会秩序平安稳定,综治工作整体推进

我们始终牢固树立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思想,扎实推进“和谐”、“平安”中馆建设。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努力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争取上级资金对技防设施不断加强,在全镇主要交通路口实施了天网工程。每季度都组织开展驻村干部蹲点活动,积极化解农村各类矛盾。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注重稳定工作网络建设,配齐配强综治力量,实行了三调联动调解工作机制。狠抓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职求职信范文大全
下一篇:个人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