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点击: 2015-12-17
《检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检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冷水滩区珊瑚学校:何国鹏
教材分析:
《检阅》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检阅》一课主要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分析:
学生对“检阅”一词比较陌生,对参加检阅游行的意义不清楚,所以不能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就无法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棘手”“商定”“商量”“鸦雀无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以及他的优良品质。
2、通过感情朗读,感受团结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博莱克的恒心与毅力,体会团结的力量,体会关爱残疾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祖国六十周年大检阅的视频、课文朗读音频、文字投影、图片投影。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棘手”“商定”“商量” “鸦雀无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博莱克的坚强,勇敢。 教学重点
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
1、播放祖国六十周年国庆大检阅的视频,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2、出示课文插图(波兰首都华沙国庆检阅图),谈话引入课文。
二、抓关键句,全面感知。
师:就是这样一位左腿截肢,靠拄拐走路的儿童队员出现在这样一个隆重的检阅仪式上,观众们会怎么评价呢?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学生汇报。
1、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学生朗读。
师:另一名观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检阅之前吧!
2、自由读课文2~9自然段,想想,队员们在讨论什么?
要不要博莱克参加检阅,这真是一件( )的事情。
理解“棘手”的意思。
三、理解句子,感受(人间)真情。
出示:阅读3~9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事情难办?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汇报
1、出示第六自然段“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你发现了什么?
从这五个门号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读,范读。
2、你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儿童队员们的为难?
出示: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理解“商定”和“商量”
师:是的,正是这件棘手的事情,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所以整个俱乐部此时都——鸦雀无声,这个鸦雀无声表面上看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大家心里正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让我们发挥想象,让队员们说出这鸦雀无声背后真正的想法吧!他们这个时候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如果让他去 。如果不让他去, 。
师:队员们既想检阅的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博莱克的自尊心,这可怎么办呢?谁想到了好主意?
3、出示队长的话:“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指名读,齐读。
师:此时,俱乐部里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了。队员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另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一个队员大声说。
4、小结:俱乐部里的这场讨论,大家从一开始的棘手,难办到最后决定让他参加检阅仪式,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四、感悟“这个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读课文10~16自然段,思考:“这个小伙子真棒!”表现在哪里?
汇报:
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1、指名读:学生自己练读。想一想,这是个怎样的小伙子?
2、真好!现在让咱们把自己独特的体会带进去读出来。(齐读)
而博莱克作为一名残疾儿童,虽然他柱着拐,但高昂着头,挺着胸膛与全队保持一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通过这个镜头,我们仿佛看到他平时辛苦练习的情景。
学生想像说话。
3、面对这样的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4、对呀,我们还有很多话要对博莱克说,但都化作一句最简单而蕴涵深刻的话,那就是——这个小伙子真棒!
5、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这个小伙子真棒!
五、拓展练习
学完课文,你想对文中的队员们或博莱克说些什么?
14.《检阅》教学设计新
《检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检阅,棘手,挑选"等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3、以读引写,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一)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读读字词。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自己不明白的字词。3.读了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生说。
二)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录像,想看看吗?
这是国家领导人在检阅三军仪仗队和群众游行队伍。看了这段录像,请你 说说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引导:对每一个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三下检阅结合《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练习的教学设计}.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遇到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要反复读。同时思考:在这场隆重的检阅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检查字词
我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些词语,谁愿意来读一读?
波兰俱乐部棘手鸦雀无声拄拐队伍洪亮沉默
截肢羡慕情不自禁主席台观众纠正{三下检阅结合《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练习的教学设计}.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提出不理解的词-齐读
3 谁来说说故事中的这场检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多么奇怪!在接受检阅的队伍中竟然走着拄拐的男孩,而且走在第一排,更奇怪的是他们还受到观众的表扬。
师引读:一名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另一名观众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细读课文,读书讨论
(一)走进博莱克(学习“这个小伙子真棒!”)
1、我们都知道,这个小伙子指的是——(生齐答:博莱克)
下面,我们就走进博莱克,体验一下他究竟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指名学生读。(读后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我们都来认识认识博莱克吧!生自由读这一节。边读边想哪些词让你觉得博莱克棒?
引导:能把他能力走整齐的样子读出来吗?
2、如果你就是博莱克,拄拐走在检阅队伍的第一排,你会想什么?(坚强、自信)
3、看,这位小伙子就是博莱克。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他说句什么话呢?
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
他是一个多么自信的孩子,你看他——生读:“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一个多么无畏的孩子,你看他——生读:“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一个多么优秀的孩子,你看他——生读:“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4、语言训练
说他自信、无畏、优秀时因为——————。
是啊,身残志坚的博莱克,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他是多么完美,多么了 不起,怪不得一名观众会情不自禁地说:“(生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你认为他棒吗?那就翘起大拇指夸夸他吧!(看着课件的图片,齐读)
(二)走进儿童队员(学习“这些小伙子真棒!”)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
2、(出示课文2——9小节)读一读这几个小节,我们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小伙子真棒呢?
3、队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
“沉默的局面“指怎样的局面?
他们此时在想什么?(体会儿童队员的矛盾心情)
这些想法都很有可能,谁愿意来读读课文中他们想的句子。
引导:这么轻松吗?这可是一件棘手的事,非常难办,想想应该怎么读。大 家自由读,体会一下儿童队员们对这件棘手的事很为难的心情。
是啊,这一小节有5个问号,多为难哪。谁能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
3、儿童队员们谁都不愿意伤害博莱克呀。此时此刻,博莱克会想些什么?
4、最后队员们决定让博莱克站到队伍的第一排,当队长和队员们冲进教室把这个决定告诉博莱克时,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写一写。
(读写训练:队长和队员们冲进教室对博莱克说„„)
5、没有队员们的支持,也不会有队伍中这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博莱克。所以观众会说:(引读)“这些小伙子真棒!”
你认为他们棒吗?说说你的理由。
是的“这些小伙子真棒!”是因为他们并不嫌弃博莱克是个残疾儿童,而是非常尊重他,一致同意让他走在检阅队伍的第一排,让他充满自信地参加这场令他终身难忘的检阅,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啊!
引读:当博莱克拄着拐杖走在队伍的第一排,他想,这是队员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走稳——
他想,这是队员们对我的鼓励,我一定要走整齐——
他想,这是队员们对我真诚的爱,我一定要走出精神——
四、现场报道,转换语言
走进儿童队员
(一)激发矛盾,深入思考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他得到这样的称赞是当之无愧的。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2——9自然段,想一想一开始的时候关于要不要布莱克参加检阅,大家是什么态度?
2、学生归纳出:大家很为难。
(1)那你又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看出这件事让大家为难了?
再次默读课文,找到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2)随机解决:小组汇报并补充。
(随机)生说第3段内容。“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真的那么为难吗?你给我们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一下好吗?
☆“棘手”
师:棘手说明这件事很——?难办
那就请你第一个开口向队长询问这件事好吗?
☆听你这么一说,我们俱乐部里立刻——
“鸦雀无声”什么意思?(看来大家都被这件事难住了。)
俱乐部里的确鸦雀无声了,可在座的各位队员们心里却起伏不定,你们在想
什么呢?
☆第6自然段这么多问号,多为难呀,谁能来读读?
(2)继续出示第六节你们打算怎么读出大家的为难?自由读一读。汇报读(教师随机回答,评价)
☆ (随机)师:所以,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真的那么为难吗?你给我们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一下好吗?
3、老师有点儿犯迷糊了,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说呢?直接去问问博莱克不就行了吗?
(1)随机指名说。
(2)是呀!那是多么为难的事呀,大家都不愿意去说。不妨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模拟这件为难的事,去劝劝博莱克。(3)小组汇报
教师评价:绕了一大圈,虽然不好意思但还是说出来。不仅从语言,还从表情上,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劝说者的不好意思。
(4)询问:博莱克,听了大家的劝说,你有什么感受?
你呢?你刚才也听了队员的劝说,你有什么感觉?
(5)瞧!博莱克伤心了,绝望了,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二)挖掘文本,体验感悟
1、正因为这样,队员都不愿意开口,不愿意去问博莱克。这可怎么办呢?是谁打破这沉默的局面?
(1)队长在哪?(怎么说的?)(出示第7自然段,指名读。)(齐读)(2)队长的话音刚落,马上有队员接口说(出示第8自然段,读)谁也有同感?读——齐读
2、延伸说话,感悟人物
(1)这个队员话没讲完,俱乐部里马上议论纷纷。有的说„„(生说) (随机引导:假如你也是儿童队员,听到队长的这个主意,你会怎么说?)
(2)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和队员们的良苦用心,也是这主意的高妙之处。所以人们这样称赞队员们:
①这些小伙子真棒!
②齐读(3)(问刚才表演的学生),博莱克,当队员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你时,你的心情会怎样?
教师评价:是呀,腿有残疾的博莱克更需要大家的鼓励和信任。
瞧,你们的信任和鼓励给博莱克多大的信心和勇气呀!让博莱克拥有和普通孩子一样的机会,让博莱克依然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是我们每一个健康孩子应该做的。
(4)师: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
3、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三下检阅结合《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练习的教学设计}.
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接读最后一节,„„再次齐读。
五、情感延伸,体验写话
课文学完了,相信现在大家一定有好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把这些话儿记录下来吧。
出示:任选一个内容,写一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回忆中写道„„
(2)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板书设计:
14 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坚强{三下检阅结合《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练习的教学设计}.
这些小伙子真棒!关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教学设计
《检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针对本节课的自主预习,格局学生学习的接受水平制定预习纸,学生在预习中通
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会字词。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较三年级上学期相比较已有一定的进步,但还需要再加强方法指导。多数学生能很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部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检阅”、“棘手”、“鸦雀无声”、“情不自禁”等词语,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③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读中体会,感悟人物的内心和情感。
②抓住主要问题,理清文章的条理和内容。
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比较、辨析词句,体会其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②懂得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体会“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理解检阅:
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看一个视频《国庆节阅兵仪式》,这是咱们的国家领导人在国庆节时在天安门广场上检阅三军的宏大的场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到波兰,看看他们的国庆节是怎样过的?板书课题并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观看《国庆节阅兵仪式》视频,首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通过看视频了解什么是检阅,同时体会到检阅时场面的宏大壮观,由阅兵仪式进而引出课题《检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检阅 俱乐部 商定 鸦雀无声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方便 羡慕 情不自禁 盛大 隆重 街道 人山人海 主席台 观众 纠正 淹没 议论
(指导学习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找近义词、拆分法等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以检查学生课前对文本中字词的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中都包含有本课所学的生字,是非常重要的词语。课前的预习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此环节主要是检查预习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推广。】
2、整体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将课文主要写的几件事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主要是通过对这篇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了解课文重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三、讲授课文:
(一)设置情境:
过渡:在波兰,每年11月11日国庆节,也像我国的国庆节一样那么隆重,那么热烈,也有盛大的检阅仪式。不过,今年的检阅却有一点非常特别。(点击课件:波兰检阅图片)大家观察一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拄拐的儿童也参加了检阅)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进入到检阅的宏大场面里,进而通过特殊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的心里产生悬念,从而带着悬念来学习课文。】
过渡:是啊,参加检阅队伍必须整齐划一,步伐一致,甚至每个人的身高,走路的步子都要一致,可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为什么偏偏让一个截了肢的、拄着拐杖的儿童参加检阅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理解“棘手”,感悟“尊重”。
1、请9个同学分别读1—9自然段,比一比看谁接得自然,读得流利。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讲儿童队员们在商量事情,在商量什么事呢?可以拿起自己的笔来划一划。(预设: 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出示课件)“棘手”愿意是刺手、扎手,在这里指事情非常难办。 那为什么说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呢?
(因为队员博莱克左腿截肢、靠拄拐走路,到底参不参加检阅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课文,讲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边听别人读书边思考问题,同时抓住关键词语“棘手”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只有理解了最主要的问题,才能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队员们都在左右为难,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课文中用了5个问句,看到这5个问号你们能猜出孩子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犹豫不定,非常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1)谁能把这5个问句读好?(指导评价学生朗读)
(2)指导朗读:指名学生读,读出队员们的犹豫不定,很矛盾。
(3)模仿刚才学生朗读的语气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通过以多种形式来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感悟孩子们面对“博莱克是否参加检阅”的左右为难和矛盾、犹豫不定的心情。进而为下文的队长伟大的决定做好渲染。】
3、那么这件棘手的事是怎么处理的呢?(指名回答)
《检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与反思
《检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四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和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学生不仅是在解读文本,而且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实现自我建构。本课教学通过抓住课文中对人物细致的心理描写,使其成为学生在学习时感受课文、体验情感的支撑点,并借助语言的读写练习来展开;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并通过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体会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收成长的营养。
【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清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中他们过多的是为自己考虑,很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对身边的人,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缺乏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更乐于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来认识世界,思想上可塑性强。因此,本课期望通过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一方面继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另一方面,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
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棘手、鸦雀无声”等词语。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领悟体验部分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心灵以及残疾儿童自尊自强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读课文”、“画关键词”和“讨论”的学习方法来完成。
二、教学难点
通过对关键词语的领悟,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用过对课文中隐含场景的想象和“补充句子”这一环节攻克难点。
【教学方法】
总体采用六部教学法进行教学。因本课语言描写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所以以阅读法、自学法、启发法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从读中学,从读中领悟,以课堂讨论法、讲授法为辅,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解决理解中的难题。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导入。
到去年为止,我国已建国整六十周年。在十月一日这一天,我国的首都北京,举行了一次盛大、隆重的检阅。(课件出示60周年国庆阅兵视频片段。)
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盛大”、“隆重”)
在波兰的首都华沙也举办了一次检阅,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检阅》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对60周年国庆阅兵视频片段的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严肃,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儿童队员们和博莱克美
好的心灵。
指名读。{三下检阅结合《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练习的教学设计}.
二、自学。
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角都有谁?(生答,师板书:博莱克 儿童队员)
在那次检阅中发生了什么事?(生简略复述课文。)
这次检阅很成功,但是在检阅前队员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看自学指导。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朗读第2至9自然段,并用“ ”划出能说
明他们感到为难的词、句。
2、小组交流讨论,儿童队员为什么会为难。 时间:3-4分钟
指名读。
<设计意图>
明确自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讨论。
学生边读边画,自学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学困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四、答疑。
汇报并深究:
1、从哪里感受到大家的为难?用为难的语气来为大家读一读吧。(生读。评价。)适时指导:
“棘手”,可以用什么词代替?(麻烦)
“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 用你的行动来演示一下吧。(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人们默不作声。)生造句。
2、这样为难,大家都在想什么?
(课件出示: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这里一连用了5个问号,多为难哪。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份为难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
3、课件出示:如果让他去, ,如果不让他去, 。)
(引导学生理解:如果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可能会影响队形让人笑话,如果不让他去,他会认为大家歧视他,他会伤心、自卑。)
<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朗读和填空使学生加深对儿童队员为难的理解。
4、课件出示队长的话: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指名朗读。
听着队长的提议,哪里最让你感动?把你的感动读出来。(指名读)
为甚你会感动,(引导学生说出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爱护”并板书。) 把你独特的体会读出来吧。(指名读)
5、课件出示句子: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齐读。
我感受到了你们很高兴,高兴什么呀?(因为棘手的问题解决了)
谁来带着“高兴”读一读。
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都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们都欢呼着──齐读: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6、课件出示:这些小伙子真棒!
齐读。
板书:真棒。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课文的多次朗读体会儿童队员对残疾人的尊重与爱护,渗透在集体中人人平等的思想。
五、自学。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朗读第10至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检
阅隆重的语句。
2、把博莱克的表现用“—” 画出,体会他的心情,加上批
注。
时间:3-4分钟
解释怎样批注后自学,师巡视,注意学困生。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内容、方法和时间,养成主动思考,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
六、答疑。
1、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指导两个“多么”是递进关系需要重读。
从哪里能看出检阅的“盛大”“隆重”?(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请你们用朗读声告诉在座的老师们那次检阅的场面。(齐读)
2、课件出示儿童队检阅的图片
观察图片,说说当时博莱克是怎样表现的?
(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忘记、紧跟。)
课件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这些表现说明博莱克当时是什么心情?(自信、激动、紧张„„)
板书:自信。(齐读)。
3、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了 。
(引导学生说出: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
那么博莱克是什么样的人?(自强)(板书)
博莱克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出色的成绩。齐读12自然段。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博莱克训练场景的想象,深入理解博莱克“棒”在他的自尊自强。
4、课件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生齐读)
七、总结:
是这些可爱的小伙子,是这个充满爱的集体,铸就了一个自信自强的博莱克。这次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
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
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 检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检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城实验小学 韩彩虹
一、教材分析:
《检阅》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而选编的。反复品读文章,让我明白这已不是一次普通的检阅了,文中的“检阅”实则是对儿童队员们心灵的一次洗礼!
课文的语言描写很有特色,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实则体现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学生阅读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