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5-10-26
2015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5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上海市市长 杨 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开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全面开展。修订出台2014版负面清单,推进外商投资管理、境外投资管理和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新一轮31项对外开放措施,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实施“先入区、后报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一批监管新措施,启动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推出自由贸易账户、人民币境外借款等金融创新举措,设立一批面向国际的要素市场,完
1 / 24
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建立六项基础性制度,加强开放环境下的专业监管,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实施自贸试验区条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率先实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融资租赁兼营商业保理、再制造产业发展等创新试点。深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把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业纳入试点范围。制定实施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配套政策,建成国资流动平台,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出台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实行企业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落实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建成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创新外商投资审批方式,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实到181.7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增45家,累计达到490家。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加快发展。构建对外投资合作服务新机制,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亿美元。扎实推进对口支援,促进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往来。
(二)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4.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以上。
2 / 24
“四个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出台促进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现代保险服务业、平台经济发展等一批政策措施,配合启动“沪港通”试点,支持“上海金”等创新产品推出,推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等机构落户,扩大电子发票、商业保理、启运港退税政策的试点范围,基本建成国家会展中心并成功试展。金融市场交易额达到786万亿元,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提高到45.8%,商品销售总额达到7.4万亿元。
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推进集成电路装备及工艺、大数据等领域关键技术布局。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科技成果处臵权和收益权改革等一批改革举措。完成张江高新区第三轮扩区。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7件。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突破工商登记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制定实施信息消费、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邮轮旅游等领域的支持政策。运用建设用地减量化、差别电价等手段推动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644项。推动南大、吴淞、桃浦等区域转型发展。
(三)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继续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710元和2119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10.3%。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启动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定向招录残疾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扩大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益面,完善低收入困难
3 / 24
家庭专项救助政策,提高养老金、城乡低保等待遇标准。建设服务供给、需求评估、服务保障、政策支撑、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编制市区两级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启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试点,新增公办养老床位5829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9.4万人。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13.9万套,基本建成11.3万套,进一步放宽住房保障准入条件,使政策衔接更趋合理。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63.9万平方米,启动13个城中村地块改造。
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持续推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完善需求导向、社会化供给的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机制,推出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金融合作等政策,组建新文广集团。编制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启动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实施高校学科发展规划,扩大高校经费使用自主权,率先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启动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建成质子重离子医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面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市民体育大联赛参赛市民达到147.9万人次。实施体育赛事市场化、社会化办赛模式改革,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和第十五届市运会,上海体育健儿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妇女儿童、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多措并举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
城市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16号线全线贯通,13号线部分区段建成通车,运营线路总长达到548公里,东风西沙水源地、浦东国
4 / 24
际机场第四跑道等顺利竣工。加快黄浦江两岸等重点区域和郊区新城镇建设。推广建筑信息模型的工程运用。实施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城市日”活动。
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重点课题调研。狠抓城市管理领域突出问题整改,“群租”、非法客运、违法建筑、无序设摊等顽症整治初见成效。 深化网格化管理。健全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重大火灾隐患、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强化人口服务管理,制定实施结构调整、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三方面配套政策。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对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健全分级分责化解社会矛盾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郊区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课题调研。建设美丽乡村,实施20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完成4万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完成100个村庄、800公里村内道路改造。加强农村综合帮扶,推动一批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造血”项目落地。全面推广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高压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沿线重点区域宅基地臵换。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继续加强。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推进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实施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推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替代1675台,{上海政府工作报告讨论}.
5 / 24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充分发挥上海世博会的后续效应,按照“六个着力”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坚决冲破传统发展思维的束缚,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全面打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战,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积极变化。
(一)经济平稳增长中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部署,坚持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加快改变速度型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对房地产业发展和投资拉动的依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以上,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9.4%,来自第三产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快于第二产业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较快增长,消费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服务性消费增速加快,网络购物等新消费模式发展迅猛。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市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新增就业岗位64.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万元和1.56万元,均比上年增长13.8%,扣除物价因素高于经济增幅。
(二)上海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功能建设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着力完善市场体系,在提升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过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实现重大突破。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人民币对加元和澳元即期交易、铅期货等一批新的金融产品成功推出,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启动组建,外资股权投资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等一批新型机构相继落户,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企业扩大到20家,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突破3000亿元,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420万亿元。航运运价指数交易正式推出,报检报关“一单两报”扩大试点,船舶保险业务总量约占全国的40%,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74万标准箱,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1%,上海空港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7456万人次、356万吨,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二期通过封关验收。商务部与上海“部市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国家会展项目落户虹桥商务区并开工建设,网上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式启动,一批品牌出口企业基地初步形成,全市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8%。商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3%。
(三)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加快。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用更大力气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结构优化。努力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第三产业引领发展,支撑作用增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在本市部分现代服务业行业开展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落实营业税差额征收政策,鼓励服务业外包与专业化,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中介与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8%。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机制,整合扩大“转方式、调结构”财政专项资金,组建并运作一批创业投资基金,在云计算、物联网、新型显示等领域积极承接国家项目,新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重点专项方案启动实施,大飞机研制、航空发动机、中船长兴二期工程、909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制造业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基本完成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三年试点任务。启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一批试点政策,紫竹科学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全面展开。完善财政科技投入体制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9%,发明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增长30%以上。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成套装备、汽车、船舶、生物医药等稳定增长,重化工业结构优化,一般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一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并购重组、结构升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和布局调整加快,为城市功能提升、环境改善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有序推进,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编制完成,一批央企总部落户园区,中国商飞总部、世博国际酒店群等项目启动建设。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项目全面推进,一批总部机构签约入驻。上海迪士尼项目顺利开工,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强化节能减排,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重点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管理,实施产业调整项目751项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整项目88项,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保持在3%左右,基本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建成投入运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7天,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绿化覆盖率达到38.15%。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把转型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物价持续较快上涨的压力,我们把稳定物价保证供应作为头等大事,建立市场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和主副食品价格稳定基金,全力稳定主副食品价格特别是淡季蔬菜价格,从严控制政府调价项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比上年上涨5.2%,低于全国水平。郊区加强“菜园子”建设,将淡季期间绿叶菜种植面积占蔬菜种植面积的比重从三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实施绿叶菜淡季价格保险制度,有效保护了菜农生产积极性。中心城区加强“菜市场”建设和管理,积极推动产销对接、农商对接,推进社区周末平价菜场试点。发挥大市场、大流通在保障市民安居乐业中的作用,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推进主副食品市外生产储备基地建设,抓好货源组织和市场价格监管,保障了主副食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正确把握发展与分配的关系,高度重视改善收入分配,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年初增加了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镇保、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养老金,增幅均超过10%,年中又发放了一次性补贴。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
的联动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2.2%和20%,向低收入困难群众发放两次临时价格补贴。增加环卫、出租车等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收入,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4.3%。注重质量,咬住目标,兑现承诺,千方百计推进“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700万平方米、26.7万套(间),供应1240万平方米、17.5万套(间)。进一步放宽廉租住房和共有产权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准入标准。廉租住房新增受益家庭1.1万户,累计有8.6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受益。全面推开共有产权保障房申请供应工作,共计受理4.4万户居民家庭申请。首批市级统筹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启动供应。在浦东南汇新城开展限价商品房试点。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完成全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鼓励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将在企业工作的来沪从业人员、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新增养老床位5030张,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3家,新设社区老年人助餐点4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6.2万人。孤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着眼于满足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全面落实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3.8%。新增40所幼儿园,出台困难家庭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形成从学前到大学的帮困助学体系。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启动部市共建“985工程”三期和21所地方高校内涵建设项目,上海纽约大学开工建设。医改工作全面推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健康城市建设有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社区基本药物平均零售价下降39%。推出优化医院就诊流程等9项便民惠民措施。开展了医疗联合体试点和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基本建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化工程。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成效显著,一批精品佳作相继推出。成功举办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国有市属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和16家区县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启动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完成世纪出版集团与文艺出版集团重组。文化广场、市群众艺术馆新馆投入使用,钱学森图书馆、巴金故居建成开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项目全面启动。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服务项目实现免费开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立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开工建设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技术服务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市民体质指数蝉联全国首位。上海代表团在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包揽金牌、奖牌、总分三个第一。大幅提高了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标准。妇女儿童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兵役政策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工作稳步推进。
(五)城市管理和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转型过程既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过程,也是城市管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必须加强和改进城市建设管理。围绕安全为先,我们狠抓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全市动员、全民参与,查隐患、找问题、提建议,制定颁布一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深入开展建筑市场集中整治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成立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成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初步建立部门之间无缝衔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完成世博城市管理临时性通告转化工作,成立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和交通协调保障联席会议,继续增加城市维护管理资金投入,加大非法客运整治力度,开通23条“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在1080个居民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
点。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全面推开,对247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进行了评估。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初步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平台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新机制。初信初访办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访核查终结制度建设取得成效,一批信访突出矛盾得到化解。平安建设实事项目有力推进,社会治安秩序稳定良好。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280万户光纤到户建设改造,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增覆盖100万户。克服各种困难,市区携手,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等工程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12号线、13号线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崇启通道、军工路越江隧道、虹桥机场迎宾三路隧道、林海公路建成通车。黄浦江上游航道整治核心工程竣工。上海是水质型缺水城市,经过多年筹划建设,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投入运行,供水量占全市比重达到51%,实现了原水供应从以黄浦江上游为主向以长江为主的重大转变,供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更多市民喝到了更好质量的水。
(六)郊区农村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努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这个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大对郊区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建设重心和公共资源向郊区转移,郊区建设全面提速。完成奉贤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修编调整,深化完善松江、金山等新城规划,浦东南汇、嘉定、青浦等重点新城和新市镇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崇明生态岛建设加快推进,在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开展一批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造、河道整治和郊区集约化供水等工程建设,完成118个村庄改造、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在郊区新增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5+3+1”郊区三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推进设施农业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6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45家,粮食总产量达12.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大力促进非农就业,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3万个。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有序推进。
(七)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瓶颈,为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我们着眼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用改革创新促发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实施国资创投机制、知识产权直接质押融资等改革试点,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出台浦东新区加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政策。全面实施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完善“税收属地征管、地方税收分享”的财税体制,区县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黄浦、卢湾“撤二建一”行政区划调整稳步推进。加快实施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上海汽车、上海建工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上海家化集团整体转让,国资行业布局不断优化,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34.7%。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市区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安排落实财政专项资金,采取支持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完善科技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和建立“投贷”、“投保”联动机制等措施,推进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完善人才直接落户政策,放宽人才居住证申办条件,建立特殊人才直接落户和申办人才居住证推荐评估机制,多渠道解决人才住房问题,积极推进出入境管理便利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产品质量水平继续提升,“平安市场”创建活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八)对内对外开放呈现新态势。我们坚持在扩大开放中促转变,抓住一切机遇,推动全方
位对内对外开放。加强服务,改善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上海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关区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18%。对外贸易结构更趋优化,进口增幅高于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增幅高于加工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增幅高于货物贸易。吸引外资再创历史新高,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和实到金额分别达到201亿美元和126亿美元,实到外资中服务业占比超过80%。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90家,累计达到927家。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试点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5亿美元,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金额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以国际友城为重点,拓宽对外交往渠道,外事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明显增强。贯彻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沪台两地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完善旅游合作机制,产业园区共建、交通网络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心组织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工作,76个民生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强援滇、援青和支援三峡库区等对口支援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把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政府服务与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围绕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市、区两级网上审批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新增并联审批76项、告知承诺25项。着力将公开透明贯穿于政府运作全过程,全年依法公开政府信息超过15万条,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决算中的教育等重点支出公开到“项”级,129家市级部门预算报市人大审议,公开了64家市级部门预算、61家市级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和53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首次公开2010年度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情况,公开上海世博会跟踪审计结果、19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以及相关专项资金和政府实事项目审计调查结果。开通“上海发布”政府微博。废止、失效、修改规范性文件近5000件。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政府履职更加合规高效。{上海政府工作报告讨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考验,不受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影响,紧紧咬住年初确定的发展目标,心无旁骛,克难前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回首过去,我们深刻体会到,上海这座城市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生活和工作在这座城市里的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始终是更美好城市的创建者和更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在这里,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体市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沪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深知,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上海转型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更多地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我们的战略视野要进一步拓宽,改革的勇气和胆子还要更大一些,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本领还需增强。社会结构快速变化,平衡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利益问题和社会矛盾。我们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方法需要创新,调动全社会力量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还需拓展,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还需提升。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建筑密度持续增强,各类要素高度集聚,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风险处于频发高发期,需要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切实消除
2015政府工作报告的22个亮点
解读总理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七大房地产关键词
2015年03月06日 14:25
上午9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5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行业他具体谈到了些什么?又该如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提到了什么?{上海政府工作报告讨论}.
李克强强调,稳定住房消费,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李克强指出,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基本建成511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
另外,李克强表示,要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稳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他着重指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取消居住证收费。
能感觉到变化吧?
没有了“抑制”、“投机”、“调控”等词汇,取而代之的是“稳定”、“支持”和“促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房地产的定调是相对平稳和积极的。同时,房地产税和不动产登记制度已经进入立法和试点通道,报告中并未专门提及。在这一基调下,我们注意到,总理报告中针对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七大关键词。
逐一解读:总理报告中的房地产七大关键词
1,稳定住房消费
报告原文: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经观地产解读:再一次明确了本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思路是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强调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不会再出现全国一刀切的调控措施。但同2013年相比,去掉了“抑
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提法,将“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调整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将“稳定住房消费”作为六大消费支撑之一。
可以预见,2015年,各方特别是金融机构对稳定住房消费需求提供支持,将是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2,存量房转保障房
报告原文: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
经观地产解读:2014年底,住建部开始推广地方政府回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房的新模式。本届政府首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将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该举措既着眼于住房保障,同时也兼顾了目前市场库存量巨大的现实。
3,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
报告原文: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经观地产解读:报告首次提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去年9月30日央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发行期限较长的专项金融债券等多种措施筹集资金,专门用于增加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贷款投放,旨在增强房贷资产的流动性以增加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能力,它给盘活房地产融资市场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
4,推进住房公积金改革
报告原文: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养老保险、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
经观地产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推进公积金改革列入改革重点。去年底今年初,官方陆续发布多条针对公积金改革的通知和规定,在公积金异地贷款、探索政策性住房金融形态、放宽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的条件等方面对既往政策进行调整,住房公积金的利用效率有望提高。
5,危房改造纳入棚改
报告原文: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
经观地产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住房保障工作更为细致、全面和针对性,也体现了城乡一体化的特点。2014年6月,中央明确支持全国266万贫困农户改造危房。今年,该项工作首度出现在本届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并将农户危房改造力度加大到366万套。另外,城
市危房改造首度被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将享受棚改的政策资金支持。
6,新土改路径明晰
报告原文:要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在改革中,要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农民利益有保障。
经观地产解读:同去年“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简短提法相比,今年的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具体分类和要求,加之近期北京大兴区在内的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启动,新土改路径在2015年将逐渐明晰。
7,特大镇扩权增能
报告原文: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完善设市标准,实行特大镇扩权增能试点,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
经观地产解读:特大镇扩权增能,意味着这类行政区域未来将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会获得更多的倾斜,其行政规格、级别会有相应的变化,功能、产业定位也会改变,产业政策等会更有利于发展和进行招商引资,尤其是改变目前到了镇一级无土地指标可用的状况。今年2月,国家同意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多家房企已在这一领域挖掘发展红利。
2015政府工作报告的22个亮点
经济观察网 两会报道组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都有哪些亮点?经济观察报网为您逐个解读。
既反腐,也追究“为官不为”
报告原文: 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 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经观说: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高压态势,已经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官场生态,在风气明显好转的同时,一些政府和官员不作为、怠政懈政的现象明显抬头。治国先治官,应对新形势,亟需对症下药,在持续反腐之下,推动政府高效运转,追究官员“为政不为”的责任。
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乘法”
报告原文: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经观说: 李克强总理推进简政放权的决心再次彰显无疑。这两年,政府一直在做减法,但“放的仍然不够”的声音始终存在,要全面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政府转型的路还任重 道远。在放下不该管的事儿之外,政府应该管的事儿还有很多,厘清该管那些事儿,怎么管事儿,恐怕还要有一个建设的过程。
“有权不可任性”
报告原文: 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 经观说: 近两年,随着简政放权的力度加大,一些地方和部门少数人表现出了“懒政”、“怠政”的情况,“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为”这些观念仍然存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后对干部的考核与以往不一样,原来是靠审批来管,简政放权之后怎么审,不审批了怎么办。总体来说,这是政府放权后如何管,怎样履行政府职责的问题。
7%
报告原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经观说: 经济增长目标从7.5%降至7%,是一个完全主动降速的过程,在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的同时,经济的“底线思维”更加清晰,就是要保证经济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也充分考虑到了就业需要和增长的可能,并且留有一定的弹性余地。经济在7%左右出现波动都是正常的,只要不出现过于猛烈的下行,就应该都是一个“合理”的增速。
“双引擎”
报告原文: 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经观说: 2014年,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路考察足迹遍布各地创业企业和组织,通过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激活了这些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同时,按照国务院加大公共产品供给的部署,各地完成了一大批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对中国经济的稳增长起到重要作用。2015年“双引擎”的启动,表明本届政府在促发展和惠民生之间的平衡选择和有为担当。
三张“清单”
报告原文: 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经观说: 简政放权与规范政府的权力和责任有明确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布局下,依法行政就有一个规范性的问题。“权力清单”相对来说推进的比较快,负面清单首先是上海自贸区一些外资企业在做,现在其他地方也在学习。“责任清单”在今年总理明确提出要求后,无论对中央部委还是地方,都会是一个重点。
大规模价改
报告原文: 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改革方向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 经观说: 这将是一场自1988年价格闯关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价格改革。价格改革要触碰的或将是最后的关卡,本轮价格改革的核心是,下放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全面实行居民阶梯价格制度,同时对普通百姓生活不造成负担,兼顾保护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这一次,将会如何“闯关”,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将如何部署,民众将拭目以待。
政府不唱“独角戏”
报告原文: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经观说: 今年将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与此同时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但财政资金有限,如何用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关键。在公共产品领域推广PPP,能够提高投资效率,也能缓解投资压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大包大揽,现在政府跳出了这种模式,挑选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体现。
有序“混改”
报告原文: 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
经观说: 混合所有制不是要卖国有资产,也不是为了单纯的降低国有资产的比重。比如,垄断企业涉及垄断利益,无论是搞混合所有制试点还是搞员工持股,在没有破除垄断 前,都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因此,垄断性行业企业纳入试点,会被放在后面一点。而相对于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民营资本以及外资,央企做混合所有制的 首选合作对象会是社会资本。
从“四大板块”到“三个支撑带”
报告原文: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对2015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A )。
A.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B. 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
C. 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D.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
2. 下列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取得的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D )。
A. 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B. 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建成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
C. 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
D. 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
3.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C ),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
A. 缩小行业差距 B. 缩小人均收入差距
C. 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D. 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
4.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下列选项对“新经济”表述错误的是(B )。
A. 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B. “新经济”是指新兴的电子商务和小微企业发展
C. “新经济”涉及一、二、三产业
D. 发展“新经济”,小微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有更大作为
5.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 D )之中。
A. 历史规律 B. 创新驱动 C. 大众创业 D. 人民群众
6. 2016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D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 )以内。
A. 6.5%,4.5% B. 7%,4% C. 6.8%,4% D. 6.5%—7%,4.5%
7.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赤字率提高到( C )。
A. 4% . 3.5% C. 3% D. 2%
8.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 D )。
A. 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政服务业 B. 电信业、邮政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C. 电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房地产业
D. 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
9.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即( D )。
A. 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确定抽查频次,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B. 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择检查方式,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C. 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确定抽查事项,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D. 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10.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构建新型( B )关系。
A. 企业 B. 政商 C. 工农 D. 工商
11.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行( D ),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A. 普惠创新服务 B. 微政务服务 C. 基层便民服务 D. “互联网+政务服务”
12.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将增强城市规划的( A ),促进“多规合一”。
A. 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公开性 B. 科学性、地方性、强制性
C. 前瞻性、权威性、创新性、严肃性 D. 权威性、实用性、统一性
13.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是年均增长保持在( )以上,中国经济总量超过( B )元。
A. 6.5%,80万亿 B. 6.5%,90万亿 C. 6.9%,90万亿 D. 6.9%,80万亿
14. 2015年,我国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屠呦呦获得诺贝尔( C )。
A. 化学奖 B. 物理奖 C. 生理学或医学奖 D. 文学奖
15. 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A )。
A. 6.9%,7.4% B. 6.5%,7.4% C. 6.9%,6.5% D. 7.4%,6.5%
16. 2015年,我国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新设( C )自贸试验区。
A. 重庆、天津 B. 福建、广西 C. 广东、天津、福建 D. 福建、广西、天津
17. 2015年,中央政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外商投资增加限制性条目,95%以上实行备案管理
B. 努力稳定对外贸易,调整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取消出口环节收费
C. 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
D. 申请人民币2016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18.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 A )。
A. 货物贸易大国 B. 对外投资大国 C. 港口运输大国 D. 全球加工大国
19. 过去五年,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主要成就包括( C )
A. 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B. 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
C. 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
D.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1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上海政府工作报告讨论}.
2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其中不包括( A )
A. 保持经济中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B.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C. “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
D. 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
21. ( B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 改革 B. 创新 C. 国家安全 D. 民生
22. 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D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
A. 60%,48% B. 45%,48% C. 48%,45% D. 6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