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书本谚语

思维能力  点击:   2015-09-02

不迷信书本谚语篇一

第七单元备课(新)

27、千年梦圆在今朝 备:5.21

授: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思维情感目标: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课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自学法、讨论法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新授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二)、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文中的内涵,神州五号成功了,六号也成功了,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巩固练习: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

(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六、作业布置:

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7 千年梦圆在今朝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2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备:5.22

授: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5个生字,正确书写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思维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2.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方法:思维对话 朗读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2.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

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指名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二)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三、巩固练习:写本课生字词语。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

不迷信书本谚语篇二

《哲学与生活》成语、俗语、诗句

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

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4、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

A(4)(5) B(3)(4)(5) C(1)(6) D(2)(3)(4)

5、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3)(4)

6、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 (2)物极必反 (3)刻舟求剑 (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 (6)浅尝辄止 (7)统筹兼顾 (8)固步自封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7、"怨天尤人"错在( )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8、"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9、"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

(1)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2)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3)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4)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A(1)(2)(3)(4) B(1)(2)(3)

C(1)(3)(4) D(2)(3)(4)

10、"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

11、"生不逢时"包含的哲理是( )

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人生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D提高全面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12、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我们的哲学思考是( )

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⑵⑸ B、⑴⑶⑷ C、⑵⑶⑸ D、⑵⑷

13、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15、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 )

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 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6、《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7、法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

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人创造的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8、“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9、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20、《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1、“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2、毛泽东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要把握适度原则 B、办事情要抓重点

C、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3、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24、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 )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5、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2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29、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0、“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明

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C、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

32、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不迷信书本谚语}.

(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1)(4) B、(2)(3) C、(1)(3) D、(2)(4)

33、《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

⑴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⑶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⑷自然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⑶⑷

不迷信书本谚语篇三

俗语和成语的哲学道理训练

俗语和成语的哲学道理训练

一成语哲理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 (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

(1)望梅确实能解渴 (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 (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

7、“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 B(1)(2)(3) C(1)(3)(4) D(2)(3)(4)

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A(1)(2)(4) B(2)(3)(4) C(1)(2)(3) D (1)(2)(3)(4)

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

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

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

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

(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

(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

A(1)(2)(3)B(1)(3)(4)C(2)(3)(4)D(1)(2)(4)

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2、“杞人忧天”错在(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3、“人定胜天”思想( )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不迷信书本谚语}.

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 )

(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

(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

A(1)(4)B(1)(3)C(2)D(1)(3)(4)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3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 A(4)(5)B(3)(4)(5)C(1)(6)D(2)(3)(4)

3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3)(4)

3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33、“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

(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1)(3)(4)(6)B(1)(4)(6)C(3)(4)(6)D(1)(4)(5)

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

(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

(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4)静止地看问题

A(1)(3)B(2)(4)C(1)(4)D(2)(3)

3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

(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1)(2)(3)B(2)(3)(4)C(1)(2)D(3)(4)

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7、“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38、“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量变和质变关系

39、“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

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D陷入唯心主义

40、“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哲理

A世界的物质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

41、“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 )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 )

(1)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2)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

(3)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4)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

A(1)(2)(3) B(1)(2)(3)(4) C(1)(2) D(2)(3)

43、“怨天尤人”错在( )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44、“实事求是”体现了( ){不迷信书本谚语}.

(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1)(3)B(2)(4)C(1)(2)(3)D(1)(2)(3)(4)

45、“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 )

(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A(1)(3)B(2)(4)C(1)(2)(3)D(1)(2)(3)(4)

46、“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 )

(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1)(2)(3)B(2)(3)(4)C(1)(2)(4)D(1)(2)(3)(4)

47、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

(3)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 A(1)(2)B(1)(2)(3)C(3)(4)D(2)(3)(4)

48、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 A(2)(3)(7) B(4)(5)(6)(8)

C(1)(9)(10) D(3)(6)(9)

49、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

A(1)(2)(3)(4)B(5)(6)(7)(8)C(1)(5)(9)D(2)(8)(10)

50、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 )

A(1)(2)(3)B(4)(5)(6)(7)C(6)(7)(8)(9)D(4)(6)(8)

51、“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52、“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 )

(1)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2)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3)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A(1)(3)B、(2)(3)C(1)(2)D(3)(4)

53、“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内外因关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

54、“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

(1)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3)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4)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 原理 A(1)(2)(3)(4)B(1)(2)(3)C(1)(3)(4)D(2)(3)(4)

5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寓意是( )

(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4)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5)事物内部特殊 矛盾 规定其特殊本质

A(1)(2)(3)(4)B(1)(2)(3)(5)C(1)(2)(5)D(2)(3)(5)

5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因为( )

不迷信书本谚语篇四

俗语、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俗语、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 )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 )原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4、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qq空间说说是大图同步微信变长图
下一篇:三年级生作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