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

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4-11-06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篇一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指导的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指导的研究》阶段小结

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方案确立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就迅速进入研究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搜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

我们的课题研究,首先是建构在叶圣陶先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法宝”的理论基础上。在这一段时间,我们课题组的老师认真研读了叶老的《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学国文学习法》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文章,明确了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做好有效的预习。

其次,我们还深入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养成预习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

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除了理论学习,我们还上网查询了全国各地有关课前预习指导的课题研究现状。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是侧重于预习指导内容的研究,如各类预习作业纸,而对于预习指导的方法、实施方式、效果检查的形式及评价等如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我们确定研究的方向侧重于有效预习指导的方法及实施策略。

二、研讨形成了课题研究方案,上报审批 。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确定了研究目标及任务,并形成实施方案,于2014年9月上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室,现已被审批立项。

三、明确分工任务,确立各成员的研究侧重点

在确定课题之后,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确定了自己的研究侧重点。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工如下: 章翠琴(完成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搜集相关理论文献,引导同组成员学习;全面负责指导本课题的研究进程;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王芳(小学高段学生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及报告书写;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和实践;实施此课题的研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收集资料,总结反思,写出案例;撰写研究论文和个案。)

刘玉芬(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实施此课题的研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收集资料,总结反思,

写出案例;承担一节研讨课,要体现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内容;撰写研究论文和个案。)

各成员明确任务后,自己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做好自己所承担部分的准备工作,并确定每月抽时间举行一课题碰头会,相互通报自己的研究现状,共同解决研究中的困惑、修正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确保研究的正常进行。

四、确定了重点实验班级,调查了学生目前预习状况及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的指导情况,了解了学生预习水平,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为进一步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各参与研究成员针对安排准备撰写了相关论文及其他材料。 六、后期工作计划

继续深入进行课题实践研究,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创新,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打造高效课堂、营造多学少教的课堂模式”作出应有贡献。

2015年1月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篇二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反思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反思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已经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教师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学生年级不同,预习的方法也不同。低年级课文浅显易懂,预习时主要是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在疑难处打上问号等,要求不太高。而中高年级随着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课文内涵也逐渐加深,词汇也更丰富,对段和篇的理解要求更高,所以预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读课文

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意”、“一词多意”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

(二)搜集资料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 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

解。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负荆请罪》《将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经典,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三)理清脉络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可以从这几方面: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部分?{《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

4、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四)做批注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 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五)做好读书笔记先看清楚要预习的内容,哪里看不懂写到笔记本上,

或者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合上书,把记得的东西回想一下,思考不懂的,写下记得的重点。课后,拿出预习笔记,查看原来不懂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

1、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

彩。分课型预习

(一)讲读课文

2、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疑入手,循序渐进。(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5)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文旁边批注,以便于在课堂学习时和大家交流。

3、解决课后思考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二)自读课文

每个教学单元均会安排“自读课文”的学习。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在课堂上,

短短的40分钟里,像这样较长篇幅的课文,通读一遍即会占用小半节课,要做

好充分地课前预习,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

1、阅读“自读提示”。心中明白文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带着问题,通读

全文,解决字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深入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细致研读,在读文的过程中总结并作批注, 理清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已经是比较充分的了。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善于质 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篇三

《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计划

《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负责人:语文组 梁艳艳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及意义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引导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然而,由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较低,观念落后,多年来,农村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在设计上仍然只注重如何“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单一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另外,农村孩子家长的知识水平相对较差,对于孩子作业德概念只是有或者没有,写或者不写,只要是不动笔或者少动笔的都视之为没有作业,有些老师迫于家长的要求,尽管内心不想布置这类作业,但总是不得不找点儿抄写的任务去应付“作业”。有些课文、句子、词语抄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抄得烦了,老师布置得也腻了,但还得布置,因为要向家长交代。语文作业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负担。

基于此,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我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作业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二、课题摘要

小学语文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延伸,应该精心设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感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个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应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本文从当前农村小学的学生作业的现状出发,试图从中探究出相应的策略。

课题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课题研究的重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其作业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发现,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学会创造性学习。 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规划设计阶段。第三阶段: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操作阶段。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

三、成立课题小组

1、课题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7月

2、 研究分工

观察、听课:全体成员

分析、研究:梁艳艳 王翠芳 权小燕 刘彩娥

交流、探索:梁艳艳 王翠芳 权小燕 刘彩娥

观摩课:梁艳艳 王翠芳

记 录:梁艳艳

撰写结题报告 :梁艳艳

四、研究框架的建构

(一)研究内容

1、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教师采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究对象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

本校低年级的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调查分析、文献法、问卷调查

实施阶段:行动研究、个案跟踪研究。

总结阶段:经验总结。

(四)实验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本实验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全体学生都收益。

2.全面性原则

实验的操作过程首先从作业设计开始,但作业不是唯一的目的。在这个实验中,作业设计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在优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主体性原则

这项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和读写兴趣,作业成为学生的需要。

4.激励性原则

抓住学生的积极心态充分发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做作业的快乐中去。

五、研究的过程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确立课题

2.选定实验班

3.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

4.实施细则、计划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理论学习--对学生作业进行心理分析、找到作业设计的切入点; 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活动 学习方法: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写学习体会,推动活动步步深入,使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阶段:

1.调查语文作业现状及原因

2.作业形式体现多样性的处理

①依学生能力分层设计

作为老师,布置作业最头疼的是学生能否完成作业的问题,而不写作业的学生归结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一种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认为重复的作业是很枯燥的;二是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可能有很多题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同学看到作业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没有层次的作业会让部分同学不爱写作业。此外,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是存在的,有差异的学生做着无差异的作业,也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篇四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我们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反馈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生字的书写顺序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有的仍存在字词不会写,词语查了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其实,在小学阶段,有的小学生入学时就已认识了一些字,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学过拼音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拼音去拼读课文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预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仔细指导,才能有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预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们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使得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我们校的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中老年教师。爱学习,善于钻研。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来。我们们乐于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我们们也乐意总结,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2、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是指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方法及培养策略。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非常多。《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课前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比较散,没有形成一整套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我们们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

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4、心理学观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5、力求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二)研究任务: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不断完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与并付诸实践。

5、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6、提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4、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不同的预习作业设计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到策略。结合相关理论对预习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或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七、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

我们校不同学段班级的学生。

(二)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3、9――20113、11)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计划。

2)实验教师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3)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4)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本阶段成果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实施阶段(2013、11――2014、5)

1)预习方法研究: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每个研究内容都要有具体的学习资料、研究案例、研究总结及过程性资料。

内容:

1、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按学段承担一节有关“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课。

2、每个课题组成员所作的课都经过下面的程序:

先说课――进行集体备课――做课—集体反思、总结

3、每个课题组成员按要求上交研究材料。如: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和阶段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为: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方法、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案例、录像、图片等。

3、总结验收阶段。(2014、5――2014、6)

1)整理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汇编。

3)申报课题结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为:

1、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集、研究成果汇编或教育论文集、预习指导课的录像、图片等。

3、本课题研究中,学生的预习作业文集。

4、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5、学生习得了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6、教师掌握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优化了学生的预习过程,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篇五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作业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作业的实践与思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如: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课前预习做得不好,不能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不重视,认为反正老师还会在课上说。另外,有些学生也可能会无所适从,只是读课文,机械地给生字词标注拼音;不知道阅读的目标,没有更多的阅读方法,学习被动,没有味道。就算有些学生读课文四或五遍,但预习效果不佳,写作仍然充满错字和不通顺的语句。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有效的学生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但预习作业应该怎样设置和引导呢?本学期我开始接触高年级的教学,学期初,对于预习作业的布置,我并没有太在意,还是沿用中年级甚至是低年级的做法,读课文、给课文标段落、给生字注音组词、偶尔查找有关课文的资料,但一个单元的教学下来,我发现这样的预习作业对于课堂教学没有半点帮助,只是简单走形式。这引起了我的思考:高年级语文的预习作业与中低年级应有哪些区别呢?首先,高年级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其次,预习应该能充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效率。于此,对于预习作业的布置,我有了以下几点实践和思考。

一、从字词开始,拓宽知识面

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项很基础的内容,尽管是在高年级,与中低年级不同的是高年级应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能力。学习一个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但这还不够,学习生字不能只局限于本课出现的某个或某几个生字,还应该扩展开,从一个字到几个字到与之相关(形相关、义相关)的很多字,从而构建一个有关字词的知识网络。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有以下两点尝试:

1、学习生字不再满足于注音、组词,而是在此基础上,从每篇课文的生字当中选出学生易混易错的字,要求预习时找出这些字的形近字或同音字,并查找其意思,从而与所学生字进行区别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布置预习《落花生》一课时,字词部分,我找出了“尝、吩、咐、茅、榴”等五个字,要求学生找出形近字进行扩展理解和记忆,对于这样的预习作业,学生掌握了主动性,积极性也很高。第二天上课,生字学习交流时,学生的反应出乎了我的意料,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踊跃举手发言,生怕不能把自己找到的形近字及其意思与班级同学分享,以“吩”字为例,学生找出了“粉、分、份、纷、芬”等甚至还有“汾”等一些他们并未学过的字,还对他们一一进行区别,这样,既是巩固,又是积累,不仅能有效避免学生频写错别字的情况,而且对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和完善有着积极的作用。

2、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优美的词、句不再满足于理解,而更关注于拓展、积累、表达。之前,对于文中的四字成语,总是要求学生查找他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样的做法,尽管学生也都能达到要求,理解词语,但是一到写作文时,写到眼睛就是“炯炯有神”,提到高兴就是“兴高采烈”,千篇一律。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有了新的尝试。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课的预习作业为例,本课有这样的两项预习作业:①查找跟课题意思一样的成语或谚语;②查找形容很高兴的成语和句子。对于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意思相近的成语或谚语,普遍的学生都能找到“殊途同归”和“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不仅能帮助理解,而且有利于积累。而当学习到“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这句话时,我还未提问题,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他们还有更多的形容能表达一样的意思,有的是查找的,有的是自己写的,但这都是预习的成果。

二、通过查找资料,丰富理解和表象

课前查找与课文内容、背景有关的资料,这样的预习作业常常在做,但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做这个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于是他们积极地上网查找了许多资料,打印下来,上课时放在桌角,老师一问到就拿起资料站起来念,但很多同学并不知道自己在念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这样的资料查找就没有取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布置查找资料的预习作业时,应让学生知道他们应该了解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例如学习《七律长征》前的查找资料,若没有引导和明确,可能会有很多学生查到了长征的起点和终点,以及中间经过了哪些省市,

但单纯这样的资料对理解诗歌内容是没有帮助的,他们需要从自己所查找的资料中知道长征经过了多少路程,长征过程中的环境是怎样的,红军又遇到了多少困苦,但这都需要老师提前的引导。

又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文中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列举了许多园中的景物,但是他们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么要如何引导学生想象和表达呢?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查找文中提到的景观的图片,例如“杭州西湖”“狮子林”等等,并思考,要怎样形容这些美景。由于文中提到的这些地方,很多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如果在课堂上凭空想象未免有点牵强,通过观赏图片,有了这些表象的积累,学生的想象和表达就更加具体、丰富了。

三、体会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

课堂上,我们常常在说“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进行体会”,对于这样的阅读方法,学生们也都能够脱口而出,但真正到了阅读实践中,又有多少学生能做到呢?至少还有许多学生是没有这个意识的,因此,这样的阅读方法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去深刻体会。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程度好、速度快的学生或许还能有些感受,而速度比较慢的学生甚至只能读完课文内容,根本来不及思考,更不用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了。因此,课堂上常常出现个别同学和老师唱对角戏的局面,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不高。那么,要如何让学生充分阅读和体会呢?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到了课前预习时,预习作业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提前阅读思考,并给予阅读方法的提示,学生在家预习时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然后在课堂上再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就更加具体而且全面了。

以《毛主席在花山》一课为例,课前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预习题:“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用“——”画出有体会的地方,并批注。(提醒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体会)”这样,学生既有内容,又有方法,目的比较明确,效率就提高了。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时,学生都有话可说,小组交流非常热烈,内容也很具体,效果明显。例如,有一个组交流到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的话:“„„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小组同学针对这句话提出了自己很多的体会:毛泽东的战争生活环境恶劣,他吃苦耐劳;毛泽东关心群众生

活,请群众回来碾米;毛泽东让警卫员叫群众回来碾米用了“请”字,体现了他非常尊重人民群众;毛泽东对警卫员说“这怎么会呢?”语气平和亲切,体现了毛泽东没有主席的架子,和蔼可亲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主阅读时的体会,他们对于这样的交流热情高涨。

四、通过扩写和补白,关注表达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作者没有写出来或者写得不够具体的部分,我们平常的作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想象,但课堂上的想象时间仓促,而且学生之间容易互相受到影响,思维无法拓展开,最后出现千篇一律的局面。于是,我也把这部分内容当成是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一个独立的空间进行想象和补白,既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课前,备课时我发现作者的情绪变化以及父亲的心情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文章对这部分内容的描写非常简单。于是,我的预习作业是,在第二课时前让学生扩写文章的第四至第九段,把作者和父亲写得更具体些,把没有写出来的父亲和作者的语言、心理等进行补白,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写作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课文的内容以及思想感情。课堂交流时,学生因为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兴奋,为有自己优美的表达而自豪,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总之,预习作业应该发挥它该有的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服务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知道课文所讲的内容,会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而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布置以及正确的提示和引导,尽管备课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对于教学来说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对于这样的尝试和实践,还有几点需要思考和斟酌:

首先,该如何有效避免学生可能出现的回家不独立思考,而是翻阅照抄参考书的情况;

其次,该如何正确有效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认真倾听,吸收别人的观点的同时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与反馈的研究》计划篇六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开题报告表

榆林市教育科学微型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YWX14261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主 持 人: 白忠霞 所在单位:榆阳区榆阳镇中心小学

填表日期: 2014年4月25日

榆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制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下雪后出太阳的说说
下一篇:不了了之对联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