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1-11-12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02-23 14:00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分享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1959年4月)
一次会议(1954年9月)
二次会议(1955年7月)
三次会议(1956年6月)
四次会议(1957年6月)
五次会议(1958年2月)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年4月~1964年12月)
一次会议(1959年4月)
二次会议(1960年3~4月)
三次会议(1962年3~4月)
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年1月~1978年3月)
一次会议(1975年1月)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一次会议(1978年2月~3月)
二次会议(1979年6月~7月)
三次会议(1980年8月~9月)
四次会议(1981年11月~12月)
五次会议(1982年11月~12月)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一次会议(1983年6月)
二次会议(1984年5月)
三次会议(1985年3月~4月)
四次会议(1986年3月~4月)
五次会议(1987年3月~4月)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一次会议(1988年3月~4月)
二次会议(1989年3月~4月)
三次会议(1990年3月~4月)
四次会议(1991年3月~4月)
五次会议(1992年3月~4月)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
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一次会议(2003年3月)
二次会议(2004年3月)
三次会议(2005年3月)
四次会议(2006年3月)
五次会议(2007年3月)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8年3月~2013年3月)
一次会议(2008年3月)
二次会议(2009年3月)
三次会议(2010年
3月)
四次会议(2011年3月)
五次会议(2012年3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3年3月~)
一次会议(2013年3月)
二次会议(2014年3月)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代表总人数1226人(其中女代表147人,少数民族代表178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会议听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最后也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名 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 报 告
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
决 议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一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 公 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历届人大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代表总人数1226人(其中女代表147人,少数民族代表178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会议听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最后也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名 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 告
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
决 议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一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
公 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人民日报》社论
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新阶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55年7月5日至7月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代表1118人。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国务院副总理、财政部长李先念《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关于粮食的统购统销问题》的报告。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作了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发言,提出签订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集体和平公约的建议。
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关于授权常务委员会制定单行法规的决议》、关于撤销热河省、西康省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决议;关于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农产品采购部,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二条第一款条、文的决议。
会议还决定了各部部长的人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名 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
报 告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的审查报告
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
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五年国家预算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委员会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五年国家预算的审查报告
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在一九五五年七月十八日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的报告——在一九五五年七月十六日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决 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五年国家预算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授权常务委员会制定单行法规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农产品采购部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二条第一款条文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撤销热河省西康省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决议
《人民日报》社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重大任务(社论)
为全部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保证实现一九五五年的国家预算
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
加倍努力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
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56年6月15日至6月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代表1041人。会议听取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农业部长廖鲁言作关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的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维汉分别就商业工作与工商关系问题、关于统一战线作了发言。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作了目前国际形势、中国外交政策和解放台湾问题的发言。
会议批准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决议。会议还通过了这次会议的提案审查意见。
第九次文综月考
曲靖一中2010届高三第九次月考
文 综 试 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C.河流 D.海陆位置
6.关于该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植被为针阔混交林 B.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C.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D.夏季会受到伏旱的影响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内河含盐量超过一定标准,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近年来某些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咸潮问题凸显,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上海将举办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已深入人心。然而,目前上海的城市供水现状却令人担忧:夏季的用水高峰和冬春咸潮造成全市供水趋紧。而近年,上海先后经受了近10次咸潮侵袭,影响程度为历年之最。据此并结合图示回答1-3题。
1.咸潮发生时,长江口以东海区海水的实际盐度最有可能为四条线中的( )
A.a B.b C.c D.d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容易发生咸潮的季节(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B.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小 C.南亚地区受台风袭击频率较高 D.美国老年人群往南方迁徙量较大 3.下列可能为长江口咸潮成因的是( )
①中下游地区干旱 ②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 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 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 ⑤作为城市水源的河水用量增加 ⑥离岸风的吹拂
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③ 读我国某省区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回答4-6题。 4.图中省区北部的气温年较差高于南部,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海陆位置
5.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但气温年较差却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经度
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结合图示回答7-8题。 7.结合材料及图说明中国人口红利拐点的时间是
A.1965-1970年 B.2005-2010年 C.2010-2015年 D.2045-2050年
8.在2020-2050年期间,中国的现状是( )
A.工作年龄人口的数量上升 B.老龄化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C.社会劳动力严重缺乏 D.经济增长速度变慢
右图为南半球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a为(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10.若Y值为76°,则乙地纬度为( )
A.14°S B.9.5°S C.37.5°S D.无法确定
11.下列关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时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日出方向均为东南方 B.甲地昼长小于乙地{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
C.甲不可能出现极昼现象,乙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D.甲乙两地都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12.“„„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
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段论述充分反映了( ) A.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
B.儒家施行“仁政”的思想主张
C.法家“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
D.道家对“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现象的痛恨
13.下列哪一史实与右图这一著名古迹直接相关?( )
A.张骞通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佛教传入中国 D.文成公主入藏
14.下列我国古代设置的官职或制定的制度,对官员有监察作
用的是( ) ①刺史制度 ②承宣布政使司 ③御史大夫 ④察举制度 A.①③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以下几组对现今几个少数民族及其祖先相对应的连线,正确的是( )
A.裕固族一回纥 B.维吾尔族一吐蕃 C.满族一南诏 D.彝族一女真 16.下列关于宋代理学思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B.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C.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 D.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 17.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说:“故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而现实当一面
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如是则将来所谓‘黄祸’者,可以烟消灰尽矣。”列强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与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今年2月12日至l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闽西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共同欢度新春佳节。胡主席所到的当年闽西革命根据地与另外哪一块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A.湘赣革命根据地 B.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C.赣南革命根据地 D.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9.1940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与德军鏖战时,正面战场的中国军
队在哪个战役与日军激战?( ) A.百团大战 B.枣宜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太原会战 20
你认为形成表中反映出的经济形势的原因应是( ) A.制定和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制定了“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1.导致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因素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封建统治的阻碍 ③启蒙思想的影响 ④财政危机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温总理说:“《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国富论》是
世界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的惊世之作,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圣典。对发展资本主义,这部著作主张( ) A.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B.资本家干预国家的经济 C.对原材料、生产和市场实施垄断 D.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3.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之一是( )
A.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B.改变了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C.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局面 D.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24.假如M=2N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M
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倍,N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增加50%,其他条件不变,则( )
A.M=2N B.2M=3N C.3M=2N D.3M=8N
25.中国强调,一国的汇率是由一国的经济决定的,我们反对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一国的汇
率升值;人民币汇率改革,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这说明( ) A.人民币汇率不受国际社会的影响 B.对外经济交往要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C.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D.汇率是涉及一个国家主权的问题
26.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主要用于农业、教育、{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
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灾后重建等。这说明( )
①增加财政支出是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 ②财政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③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④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比市场更有效
A.①② B.②③ ①④ D.③④
27.2009年以来,天津、上海、南京和广州等城市相继提高了水价。针对水资源短缺带来的
水价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海尔集团决定停产非节水型洗衣机而代之以国家A级标准洗衣机。这说明( ) A.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B.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 在人们消费观念更新的条件下,消费决定生产
D.生产决定消费
28.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
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更有尊严”这一说法一个月之内两次被提及,而且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从个性化表述提升为为官方承诺,更激荡人心。政府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9.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
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美国莱斯大学通过“修饰”技术把纳米材料的毒性降低到百万分之一。他们在实验中证
明:一种碳纳米材料会在小白鼠血管中诱发严重的血栓,但经过化学“修饰”后,不仅不再诱发血栓,反而大大增加小白鼠免疫力,这表明( ) ①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基础 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31.“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直至房屋坍塌。与破窗理论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成语是( )
A.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32.重庆市通过的《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规定,市长可根据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向市政府提出的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举报、控告等情形启动问责程序。这表明( )
A.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B.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D.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真实的
33.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选举法修正案。选举法修正案明
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现“同票同权”。这表明( )①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职权得到加强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④公民选举权的平等得到进一步的法律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维系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强大力量。乌鲁木齐“7.5”
事件后,新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患难相助,13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反对分裂。这表明( )
A.国家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B.我国公民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C.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35.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
我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美国等一些国家坚持在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上发展中国家应为减排负更多责任。这说明( ) A.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行政领导 B.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C.美国政府准备用计划经济来取代市场经济 D.美国政府准备加大对石油等能源的生产数量
第Ⅱ卷 (非选择题,满分160分)
36.(36分)下图A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B这某城市气温和降水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问
题。
图A 图B
(1)图A中①、②、③三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图B气候类型相符的是哪个?分析图A中甲地大陆性气候较强的原因。(14分)
(2)简述哈得孙湾流域水系的主要特点。近些年图A区域面临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等一系列环境挑战,有些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接近枯竭,试分析乙地河流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0分)
(3)为什么丙国工农业及人口集中分布在该国南部?(12分) 37.(32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1949 1952 1960 (年) 粮食产量(单位:亿吨)
(1)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20分)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6分)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3)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6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房价涨幅24%,平均每平方米上涨813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世界银行制定的房价收入比标准是5:1,联合国的标准是3:1。我国专家通常采用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比合理标准是3:1至6:1。北京社科院2009年3月31日发布的《北京蓝皮书》中,北京市的房价与收入之比为23:1。 材料二 据统计,2009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仅为12.8%和2.9%,供应十分紧张,全国空置商品房接近2亿平方米,80%以上是中高档商品房。部分开发商还采取捂盘销惜售、团积房源等手段抬高房价。
材料三 现如今“房奴”这个词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据调查,我国31.8%的房贷一族每月还贷款所需费用占月收入的50%以上,因此,是名副其实的“房奴”。
材料四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到位。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 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1)材料一、二说明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什么问题?( 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哲学观点分析房价过高的危害。(10分)
(3)试分析政府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治学依据。(9分)
(4)结合材料四,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我国政府是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9分)
39.(60分)2010年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开幕,历时6个月,将于10月31日闭幕。读上
海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
江
崇
明
①
宝山
岛
上
青浦区
区
海
②
黄
浦
市
金山
(1)图中①和②分别是哪两条铁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请你评价上海作为航运中心的自然条件。(10分)
(2)上海中心城区的布局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布局形式会带来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郑观应在1894年出版的《盛世危言》中大胆提出在中国办世博会的主张。他认为“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返,声闻不隔。”1902年11月梁启超开始发表《新中国未来记》,这是中国早期的未来小说。小说写道:“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这博览会却不同寻常,不特陈设商务、工艺诸物品而已,乃至各种学问、宗教皆以此时开联合大会。”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神奇地预言了上海世博会: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百年前的中国知识分子不约而同预言上海将办世博会,其细节之精准、想象之瑰丽令人叹服。
2002年12月3日,中国在申办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时,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这样感叹——“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3)根据材料一指出世博会曾在哪一时段停开并分析其原因。据材料一分析召开世博会需要哪些条件?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以任意2届世博会为例)(13分)
(4)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梁启超、陆士谔等近代人物为什么纷纷将中国召开世博会的地点选在上海。结合材料一,指出世博会在上海召开有怎样的划时代意义。(7分)
材料三:世博会已经有156年的历史。最早很多都是商品展览,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
逐步逐步演变成现在大家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一种先进理念的交流;逐步从商品展览,演化成对主题的演绎,各个参展的国家围绕主题展示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历史,展示自己的文化。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围绕“城市”主题展开交流合作。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5)结合材料五,说明世博会的变化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10分)
(6)简要说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的寓意所体现的当代国际社会的特点及中国对外关系的主张.(10分)
党史知识竞赛题
1.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2.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军阀专制独裁社会,人民大众和封建军阀的矛盾
B、落后的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3.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日本制造的济南惨案
C、《九国公约》的签订
4.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 )举行。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上海浦东 B、江苏无锡太湖
C、浙江嘉兴南湖
5.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