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三观演讲稿

演讲  点击:   2014-09-29

三问三观演讲稿篇一

三问三发言稿

“三问三观”学习汇报发言材料

随着局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逐步深入与推进,在局党委及所在支部的安排部署下,围绕为民清廉务实这一主线,前阶段一是学习了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学习了有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文件及讲话,到街道、企业及对口部门进行了走访调研,观看了《情系人民》、《焦虑禄》、《与先锋同行》等影片与节目,学习了以“三问三观”为主题的相关论述与文件。从各类学习与调研中深切感受到,当前正确清醒地认识与践行“三问三观”,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点。

“三问”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为了谁”解决的是宗旨问题。强调全心全意为了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

“依靠谁”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

“我是谁”解决的是摆正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要把群众当主人,视群众为亲人,对群众要有感情,才能真正融入群众、带领群众一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观”即“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

“群众观”要我们牢记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权力观”要我们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

“事业观”要求我们牢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人

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检验标准的政绩观。

“三问三观”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只有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只有真正把“三问”搞清楚,才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下面结合分管工作实际,谈谈对“三问三观”的认识和体会: 以前在对涉及工作中“三问三观”的认识与理解显得模糊,认识不深,高度不够。一是在“为了谁”方面的认识不准确,主要认为是为了工作,为了单位。比如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以不出事故,单位和个人不被批评处理为目的;二是在“依靠谁”方面的认识不全面,主要认为是依靠组织、依靠少数人的办事能力才能把工作搞上去;三是在“我是谁”方面的认识有偏差,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别于一般员工、有别于群众的领导干部。

近期通过一系列学习、调研,深刻认识到我们要全面正确理解“三问三观”,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理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并在工作实践牢牢遵循这些根本点。比如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以对建筑工人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开展。我们多一份责任与努力,工人就可能少一份财产甚至生命的损失;在“扬尘治理”工作方面,则是为了周边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卫生;在工程建设上要造出质量上乘,投资节约的房子;在招投标管理上严格监督,不出差错,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在“为了谁”的问题上私毫不能含糊;工作中“依靠谁”的答案也很明显,安全生产、扬尘治理、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主{三问三观演讲稿}.

体是承包商,是内因,是决定因素,因此,各项措施与防护必须依靠建筑工人去实现;招投标也依靠各参与单位去遵守法律法规,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公平正义。而“我是谁”的答案则可以看出,在方方面面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

对“三问”正确理解后,“三观”也随之有了清晰的答案。各项工作中就树立起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树立起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只能用于为人民谋利益的权力观,树立起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观。

十八大后,中央加大治理腐败,惩治贪官的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已有数十位各类官员应声倒下,他们无一不是在“三问三观”认识上发生了严重的扭曲,错用了人民赋予的权力,走上为了自己、为了私欲,无视群众利益与党纪国法、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朽堕落的犯罪道路。

因此,“三问三观”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是一个必须有清醒与正确认识的问题,是一个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问题。

三问三观演讲稿篇二

三问三观 心得体会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它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使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新任务,开始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它带领人民进行了“一化三改造”,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1978年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时期的新任务,那就是: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中国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的面貌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长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社会生产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近几年来,中共又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如提出树立人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顺应新形势,近日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7月6日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通过认真的学习,我认为提出并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问题,是当今我们事业面临的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任务,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就能进一步转变思想,摆正位置,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多急,为人民群众更多的谋福利,为共建和谐社会铸就我们新的教育事业。

一、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我理解在具体教育事业教师工作中为了学生就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主体。弄清“为了谁”,我才找准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为了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任何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工作、为了什么。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学生的日益进步,为了学校的更好发展,为了自己的进一步成长,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我们的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要与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为广大的学生、家庭、社会服务,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繁荣服务。

二、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我理解在具体的教育事业中依靠坚定健康的教育观念,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弄清“依靠谁”,我才找到工作的方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更应该汲取群众智慧,从领导、同事、家长、朋友、学生中获取动力获取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自己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集思广益,深入到学生中、家长中获取“第一手教学材料”,从学生中、家长中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理解为把学生视为亲人,把学生当作主人。始终摆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明确 “我是谁”。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学生、家长、学校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我们日常的教学创造性实践之中,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家长、学校以至社会服务。

我要继续加强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深入学习,找准工作中的目标方向,找准工作的力量源泉,正确自身定位,加强学习交流,提高认识,深化实践,贯穿工作的点点滴滴,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问三观演讲稿篇三

三问三观{三问三观演讲稿}.

三问三观交流学习

2013.08.22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三观论”的提出,对指导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做官、做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新形势下提倡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利益格局正处于新的调整期,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各样的诱惑时刻在我们身边徘徊,如果没有过硬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领导干部很可能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持不住,失足落水,这样的情况是党和国家所不希望看到的。同时,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些违纪违法分子在高压之下浮出水面,各种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给党和政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与重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强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树立正确“三观”,就必须解决好心态、为谁服务、怎样服务“三个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才能够提升我们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够推动我县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三观”关键也是要落实在工作学习上。群众观就是想问题、做工作要从群众出发;权力观就是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所用;事业观就是党员领导干部,想干事业,为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有业绩感,有经得起群众检验、实践检验的业绩。“三观”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群众观是前提、权力观是基础、事业观是关键,“三问三观”是一个统一体,只有真正把“三问”搞清楚,“三观”也就树立好了。

一是正确处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明确“我是谁”解决群众观的问题;二是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明确“为了谁”解决权力观的问题;三是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明确“依靠谁”解决事业观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解决好心态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是“总开关”,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只有树立科学世界观,才能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切实解决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的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党性观念,

肩负起团结带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对领导干部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质。我们一定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实践之中。{三问三观演讲稿}.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好为谁服务的问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产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解决好一个问题,处理好三个关系,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解决好一个问题,即解决好为谁服务的认识问题。权力从人民中来,是人民赋予的,属于人民。我们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不论干什么工作,不论权力大小,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

处理好三个关系,就是一要处理好权与官的关系。“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要彻底革除“官本位”思想,在什么样的岗位,就要有什么样的思路,办什么样的事情,为民谋什么样的利益;权只是一种工具,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办实事,求实效,解难题,而不能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武器。二要处理好权与利的关系。当前,由于受形形色色不良现象的影响,有的政府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宗旨意识不强、大局观念淡薄,把权与利等同起来;有的人浮在上面,不干工作,整天想着如何跑官要官,目的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不是真正想为党和国家做贡献。三是要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对领导干部而言,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付出越多。可见,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是一种付出而不是一种享受。

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解决好怎样服务的问题{三问三观演讲稿}.

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要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

党需要我们做什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是我们面对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党的执政能力面临新的考验。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庞大人口和有限资源的矛盾较为尖锐,不均衡的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法治基础相对薄弱,一些经济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突出矛盾以及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等。“三农”问题,下岗失业问题,贫困人口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等,都是党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现实社会问题。

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空前高涨。群体性事件增多,贫富悬殊过大,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道德失范等现象,说明我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社会阶层差距日益扩大,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因为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冲突有严重化发展的趋势。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官员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陈良宇、许宗衡等腐败问题,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利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我们党树立威信、取信于民的关键环节。

三问三观演讲稿篇四

回答好“三问”,树立好“三观”

回答好“三问”,树立好“三观”

2014年3月16日

近期,根据县委和人社局有关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我积极学习了有关文件和重要论述,认真领会其中精神和内涵,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而要走好群众路线首先要面对的就要回答好“三问”,树立好“三观”,下面,围绕“三问三观”大讨论主题,结合自己学习思考,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一、要深刻领会“三问三观”的本质内涵

1、这次我们围绕“三问三观”主题开展学习研讨,这“三问三观”应该说由来已久、常讲常新,可以说抓住了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关键性问题。“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为了谁?”——为人民服务,回答好“为了谁”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但我个人认为, 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才能与群众血肉联系,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我们党的根基才能更为牢固。

“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是考察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重

{三问三观演讲稿}.

要标准,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中富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政策。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

“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只有首先弄清和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确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是谁?——我是党的干部、政府机构的一员。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我是谁?”——我是人民的公仆,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应尽责任和神圣使命,始终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问三观演讲稿}.

2、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再到今天的群众观、权利观、事业观,这种种不同的提法说明对领导干部党

性修养的要求,正在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思想层面具化到工作实际。在群众观、权利观、事业观,权力观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群众观、事业观。行使权力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行为方式,如何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领导干部解决好执政为民的根本问题。讲权力观,首先要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和来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富强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裕和安宁服务,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尚书·周官》说:“以公灭私,民允其怀。”意思是说,为官用权力谋公利而不谋私利,百姓就会信任并拥护。如果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权力千方百计谋求私利,那就背离了权力的“公”的属性,这样的人就没有资格当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同时要始终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对权力的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要树立正确事业观,殚精竭虑干好工作。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了近90年,所干的事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就是要集中力量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现阶段,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个人的追求和价值都应当体现在为党和人

民事业奋斗之中,任何离开党和人民事业搞所谓“个人名利”、“个人奋斗”的行为和想法都是不可取的。领导干部要干事业,就要下苦功夫,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为了干成事业,要夙兴夜寐地真干、实干、苦干、巧干。同时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很重要的是对人民群众要充满感情,对工作对事业要富于激情。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工作热情。作为领导干部,我们都要满怀激情投入工作,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必须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树立正确群众观是领导干部们科学执政的前提。古人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顺民心、厚民生,重在一个“实”字。身为一方领导,肩负民生福祉,关键在心中真正有群众,真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飘渺规划,不报浮夸政绩,而是想着怎样为民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见实效。“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干部真心为民,实干惠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策群力,自然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 我党的成功实践说明,只有领导干部们把群众工作做好了,群众才认可和拥护。同时,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更是领导干部们执政生涯中不断修习的一门“课程”,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领导干部是否“达标”。在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

的利益当作第一追求,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将工作价值体现在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上,把群众是否满意、群众是否受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重要尺度,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方向。同时加快民主建设步伐,还权于民,还政于民,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决策和管理,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理念。

二、要把“三问三观”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始终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首先要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向群众请教。”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一定要躬下腰、沉下身、潜下心,虚心向群众请教,要善于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善于总结推广基层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在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要带着“三问”,认真自省、反省,更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把握好“三观”,纳诤言,改不足,做表率。这里,我想可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着力在增强群众意识、树立群众观点上下功夫。要紧密结合这次活动,认真抓好学习教育这个首要环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深入学习党的经典理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为百姓代言、为百姓谋利。要结合工作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思想根源,在学习中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着眼群众的需要改进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二是要着力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群众,

三问三观演讲稿篇五

三问三观讨论心得

三问三观讨论心得

——直属分局陈玉珍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本人认真研读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颇受鼓舞和鞭策,也颇受启发和警醒。

党以民为本,党因民而兴。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群亲情深似海,回望历史,我们会更深刻地体会这段话的丰富内涵。

孟良崮的枪声似在耳畔断续响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气久久回荡。“父亲死了,儿子上;丈夫死了,妻子上”,渊子崖村誓与敌人一搏到底的悲壮感天动地。

面对生命垂危的战士,沂蒙妇女明德英决然打碎封建思想枷锁,用乳汁将其救活;为了赢得宝贵的作战时间,李桂芳组织妇女干部跳进冰冷河水中,用瘦弱的肩膀搭起坚实的“火线桥”。王换于用全部“家底”呵护41个革命将士后代,致使三年中四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相继夭折。

按下《沂蒙山小调》的播放键,眼前跃动的是八百里沂蒙一幕幕“党为民、民拥党”的大情大义。这铭刻着鱼水深情的革命老区,令人深深感动。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我进{三问三观演讲稿}.

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党群同心斩棘的朴实教材又岂止“沂蒙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无不贯穿着党与群众的鱼水亲情,它们共同构成了代代传承的“精神集体”。 历史不会忘记,井冈山上走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党的群众路线下了“定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石;历史不会忘记,长征路上沿途群众救治伤员、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千古佳话;历史不会忘记,宝塔山下、延河水畔“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宣誓;历史不会忘记,土地改革的策源地西柏坡,群众迸发出“土地回家了”的欣喜。

回首以望,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立场始终不变,群众路线薪火相传。平型关划破寂静的枪声,天安门前庄严的宣告,南海边奏响高昂的“春天旋律”,汶川地震的温情呐喊与挺身,共产党人所迈出的每一个有力脚步,都会烙下一个“人民至上”的深深脚印。在改革攻坚的今天,坚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中国共产党愈发成熟与自信。

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摆不正群众位臵,逐渐丢弃了群众观。有的将群众“摆得过远”,不愿与群众做亲人,生怕群众抓“小九九”、“揭伤疤”;有的将群众摆得过低,看不起群众,视群众为“土包子”,不屑向群众学习,不情

愿为群众办实事。这些都会导致党员丧失群众基础,淡化党群深情,危害不浅。

倘若说,党是溪水,群众便是泉眼,泉涌才能长流;党是大树,群众便是土壤,土沃才能根深。党群同心,其利可断金,其力可移山。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淡了党同人民的血肉情谊,都应当同人民共患难、心连心。这是我们党90多年历程给予每一位党员干部最深刻的启示。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将会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树立怎样的群众观、事业观、权力观是最为直接和具体的考验,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是最为根本的问题。

党的几代中央领导人都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达过相同的观点,即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里面讲的不忘做人之本、不移公仆之心、不谋一己之私,值得深长思之。

为什么立身要不忘做人之本?在群众心目中,领导不仅是一种管理的权力,更是一种示范和榜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干部应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以模范的行动带动

人。有德才有威,有威群众才信得过;有德才有为,有为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对领导干部来说,如何立身,如何做人,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导向和引领。领导干部以德为先,其意义就在于,忘记做人之本不仅贻害自己,更会贻害党的事业。我们要记住,领导干部来自老百姓,但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必须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为什么为政要不移公仆之心?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道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岗位的真谛。“吏者,人役也”,古代官吏尚且懂得为官是清苦之事,早起晚睡,夙夜为公,不敢有须臾懈怠。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应该比封建官吏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优秀领导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龚全珍等,他们经历不同、岗位不同、风格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以公仆之心对待人民,对待工作,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工作和事业的出发点与归宿。民谚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话虽朴实,道理却很深刻。

为什么用权要不谋一己之私?权力是天下公器,不是哪个人赋予的,也不是自己生来就有的。用权不为公众服务,这样的权力迟早会被剥夺。应该看到,权力具有两重性,为

老百姓做事,就会造福一方;为一己之私谋利,就会为害一片。贪腐不是天生的,所谓“温水煮青蛙”,一旦不能正确看待权力,不能正确处理私利,就会闻不到马屁的臭味,看不见诱饵的祸心,听不进良言的规劝。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为谁用权,如何用好权,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个不可逾越的红线。

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警醒,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ted演讲稿三分钟
下一篇:三分钟招生演讲稿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