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点击: 2013-04-13
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
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
0 引言
质量监督的定义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内的检测活动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要求, 对实验活动中的人员、设施、环境等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它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时也是管理者对检测工作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渠道。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在一个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开展的,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监督的,是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 在《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对实验室的质量监督都有条款要求。其中,CNAS-CL01《实验室认可准则》4.1.5 g) “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地监督” ;第5.2.1条规定 “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第5.2.3条规定“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4.1.10“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 1 实验室质量监督员的设置
对于综合性实验室而言,质量监督工作一般以质量监督网的形式展开,质量监督网由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检测部门的质量监督员组成。质量监督员设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员的数量:实验室设置质量监督员的数量,应以能够覆盖实验室所开展的检测项目为准,根据检测工作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只要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即可。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应设置不同的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一般占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数量的5%~10%。
2)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质量监督员应由检测领域中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各种检测方法,并能够在检测工作中对不规范及不正确的方法进行识别的人员组成。其作用是对检测工作人员的检测过程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工作质量。就专业知识而言,要求其高于一般检测、核查人员。
3)监督员的任用:监督员通常是兼职的,一般可由专业科室的主任或者熟悉本专业的技术骨干担任。质量监督员应由所在科室推荐、质量负责人审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后,以文件形式聘任。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监督员的培训、指导、业务管理和考核。
2 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
实验室质量监督就是为了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现状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随时随地,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督是随意的、没有计划性的,“连续的”一词即是指持续的或一定频次的。它需要一系列工作程序、监督计划、实施细则以及监督记录作为依据和支持。监督工作的实施一般包含以下环节:
1)编制相关程序性文件,明确质量监督的职责分工、质量监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质量监督中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及改进的机会。
2)制订年度质量监督计划。由于质量监督工作比较难以量化,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质量监督人员开展工作依据不充分、随意性大的问题,造成了一些质量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和解决。要使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就需要对工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细化,最好以年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的方式下达至质量监督员,确定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和监督要求等内容,各质量监督员可根据自身监督的领域特点对实验室年度的质量监督工作计划进行细化,确保可操作性。此外,在做出年度计划的同时,还可结合具体的检测工作,下达专项监督要求,使质量监督员在开展工作时依据充分,有侧重点,保证质量监督工作不流于形式。
3)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监督记录表。质量监督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留有记录,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内容包括有时间、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结果(是否符合)等。在每次监督活动后,都应有记录,都应进行评价,监督记录应该详细且真实的反映监督活动。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应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采取纠正措施,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汇总分析。
4)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并详细记录活动的内容;对发现的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项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
5)质量管理部门对监督结果加以收集、汇总、分析、报告、评价,并作为管理评审的意见输入相关文件。
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完整的反馈途径和闭环措施,必要时可直接向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汇报,并在管理评审质量监督汇报中加以说明。
3 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范畴
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尤其是检测过程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出错的环节,从各个环节和层面上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
3.1 对完成检测所使用的资源进行监督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方法资源、设备和设施资源等。
1)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在检测一线工作的人员。对人力资源的监督主要是监督他们是否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并形成了及时、准确、清晰、完整的记录。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在培人员和转岗人员要进行重点监督,加强岗前培训,事前交底,工作过程监督,事后复核检查,从源头提高对工作过程的控制。
2)方法资源主要是指检测的技术依据,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对方法资源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为现行有效的版本并受控,当技术依据的版本发生变化时,质量监督员有责任提醒并指导组织学习、开展必要的试验:进行必要的设备补充或更新以及更换作业指导书的版本。
3)设备资源主要是指用于完成检测任务的检测装置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和设施。对设备资源的基本要求是功能正常,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有完整的档案和及时的使用、维修记录。此外,在使用前后对仪器设备进行功能检查、判断和记录是完全必要的,并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质量监督员应监督相关人员按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
4)环境条件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外部因素。环境条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温度的影响、湿度的影响、大气压力的影响、振动的影响、电磁干扰的影响、灰尘的影响等。不同的检测项目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质量监督员必须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结果进行监督。
5)样品管理的监督。监督检测样品的交接、保管和检后处置,样品的制备及状态标识是否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进行管理。
6)标准物质的监督。标准物质在使用前有无溯源验证,使用是否有记录等。
3.2 对检测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对资源进行监督是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的基础,而检测的全过程则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是质量监督的重点,也是质量监督的难点。
1)在检测的全过程,质量监督员只能抓住重点环节进行监督,重点环节应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实际情况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有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有仪器设备操作的难易程度、有环境条件或其他干扰量的影响、有客户的特殊需求、有检测的性质,如常规检测、仲裁检测、验收检测等。质量监督员要善于依据实际情况,抓住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的因素或环节进行监督。
2)通常情况下,应对检测的实施阶段进行监督。检测实施阶段主要是指检测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执行,并及时、准确地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
3)检测的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完成此过程所需时间的长短也是因人的熟练程度而异,因被测对象的技术要求不同而异,因方法的难易程度和设备自动化程度的高低而异等。我们不能从时间的长短判断质量的优劣,过程服务于结果,时间服务于质量,这是我们实现过程控制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质量监督员所必须遵守的一条工作原则。
3.3 对检测结果(检测报告)的质量进行监督
检测报告是检测过程的结果,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反映了一个单位质量管理的水平,也是一个单位对外树立的一面旗帜。
1)检测报告一般包括满足客户需求的全部信息、检测的数据及测量不确定度或结论三部分内容。质量监督员工作的重点应放存数据上,即检测报告的数据与原始记录数据的一致性、计算数据的正确性、不确定度分析的准确性。
2)检测报告除了提供各种客观、真实、准确的数据外,还要提供客户关心的与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与可靠性密切相关的信息。
3)检测报告的质量,除了信息要完整、数据要可靠、结论要准确外,还要注意文字打印质量、装订质量等。
质量监督应遵循PDCA 循环的工作程序,重点在“检查”这个阶段,要做到三勤,即勤检查,勤指导,勤改正,只有在检查中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采取纠正措施彻底整改,使检测过程和结果满足规定的要求。
质量监督员在进行日常监督中,有权制止违反真实性、有效性、正确性的任何活动。对于发现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原始记录失真、检测报告有误等情况,有权立即采取措施,当场纠正,监督中发现的偏离或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在每季度的质量管理会议上汇报,并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发生不合格的原因,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后要进行跟踪验证。在年度管理评审时,要将质量监督的内容形成报告输入评审内容中。这样,既纠正了当前的不合格,又防止了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环。 4 结束语
实验室的质量监督,是内部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实验室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难点。实验室应充分认识到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满足客户和认可规范的要求。
2015年CNAS监督评审培训考试题
2015年CNAS监督评审整改培训试卷
一.选择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请从下列各题所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定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并将其字母填入该题的空格中。 1.认可是权威机构对某一组织或个人作出正式承认的程序。
A. 生产//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 B. 生产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规定的
C. 承担法律责任的 D. 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缩写是。
A. CNAB B. CNAL C. CNAS D. CNACL
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CNAS/CL01:2006)等同采用的国际标准是。
A. ISO/IEC17020:1999 B. ISO/IEC17025:2005
C. ISO/IEC导则25:1990 D. ISO9001:2000
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CNAS/CL01:2006)4.1.1规定:实验室或其所在 组织应是一个能够 实体。
A. 提供符合规定产品/服务的 B. 保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规定的
C. 承担法律责任的 D. 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
5.认可准则规定,实验室可采用检测、校准的方法为。
A. 标准方法 B. 非标准方法
C. 实验室自己制定的方法 D. 以上三种方法均可
6.质量方针是由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A.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 B. 组织的质量负责人发布
C. 组织的首席执行者正式发布 D. 组织的管理层发布
7.实验室内部审核的依据是
A. 认可准则 B.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C. 认可准则在特殊领域的应用说明,认可委其他认可要求 D. 以上全部
8.内部审核的一般步骤包括的环节有。
A. 制定审核计划、进行现场审核、提交审核报告
B. 进行现场审核、提交审核报告、对不符合项的纠正进行验证
C. 审核策划、审核实施、审核报告和跟踪审核
D. 确定审核安排、现场审核、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宣布审核结论
9.测量设备是指
A. 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
B. 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和辅助设备
C. 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
D. 测量仪器、测量标准、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
10.实验室的校准证书/检测报告不必包括。
A. 唯一性标识 B. 实验室的名称和地点
C. 检测仪器的标识 D. 不确定度的说明
11.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方法确定实验室的。
A. 人员能力 B. 设备能力 C. 实验方法适宜性 D. 检测能力
12.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
A. 独立进行审核 B. 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审核
C. 及时对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 D. 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13.根据认可准则5.4.6.2 规定:检测实验室应具有。
A. 所有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B. 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C.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D. 实验室制定的方法的确认程序{cnas质量监督员工作报告}.
14.证书或报告必须有
A. 检测人员、复核人员的签名或等效标识
B. 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效标识
C. 测量人、审核人、批准人的姓名、签字
D. 批准人的签字或等效标识
15.获得CNAS认可的实验室可在 。
A. 通过认可的所有项目的证书或报告
B. 所有的检测或校准项目的证书或报告
C. 所有文件
D. 组织的产品和包装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你认为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可以不止一个人。 ( )
2.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 员包括在培人员进行足够的监督。 ( )
3.内审和管理评审必须由最高管理者主持。 ( )
4.内审员必须由经过培训,具有资格的人担任。 ( )
5.新采购的对测量结果质量有影响的测量仪器只要有出厂合格证书并在合格的有效 期,就可直接投入使用。 ( )
6.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方法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 )
7.对内审发现的所有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都要进行跟踪审核。 ( )
8.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覆盖实验室在固定设施内、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工作。 ( )
9.出于法律或知识保存目的而保留的作废文件,应有适当的标识。 ( )
10.质量手册应包括或注明含技术程序在内的支持性程序,并概述质量体系中部分文件的架构。 ( ){cnas质量监督员工作报告}.
11.实验室不允许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 )
12.除非另有特别指定,文件的变更应有原质量负责人进行审查和批准。 ( )
13.若可行,更改的或新的内容应在文件或适当的附件中表明。 ( )
14.在执行合同期间,就客户的要求或工作结果与客户进行讨论的有关记录,也应予以保存。 ( )
15.附加审核常在纠正措施实施后进行,以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 )
16.预防措施是事先主动识别改进机会的过程,而不是对已发现问题或投诉的反应。( )
17.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技术负责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 ( )
18.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半年,管理评审的典型周期为6个月。 ( )
19.当有必要发布全新的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时,应注以唯一性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 ( )
20.所有记录应清晰明了,但不用规定记录的保存期。 ( )
三.应用题:(每题4分,共20分){cnas质量监督员工作报告}.
根据下面给出的事实,指出是否存在不符合项,如有请指出与准则哪条要求有关及程度
1.内审员在实验室文件资料保管员处发现需要暂时保留的旧版的技术规范,未做标识。
2.内审员在检测一室审核时发现,3月12日的检测原始记录中的错误数据被涂改,旁边 填写了正确的数据。
3.技术规范明确规定测量的环境温度为20±2℃,在实验现场看到了经检定合格且在有 效期内的监视环境温度变化的温湿度计,但没有相应的环境温度监视记录。
4.在化学分析室评审时,观察到试验现场没有安全防护报警设施,试验后废液处理无规定,碱溶液存放于磨口玻璃瓶内。
5.内审员在检测现场发现一台超过检定周期的测量仪器上没有贴红色停用标识,但使用 记录表明该仪器自其超出检定有效期后未被使用过。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
总的来说,“纠正”和“纠正措施”都是为了消除不合格,但“纠正”和“纠正措 施”是有区别的。而“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区别是:——“纠正”是指“返修”、“返工”或调整,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涉及对现有的不合格所进行的处置。
——“纠正措施”涉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从而杜绝不合格的再次发生。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是: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2.什么叫“样品唯一性标识”
答:保证样品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发生混淆的识别措施。样品的唯一性标示通常用代码或数字组成。样品的状态标识通常用颜色或显著标志标识。
质量管理和监督人员对近期
质量管理和监督人员对近期
管理和监督情况的评价报告
实验室管理层和监督人员严格按照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和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从人、机、料、法、环、抽样等各方面维护和监督实验室体系的运行。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制定和严格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对新员工和老员工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整体水平;监督和检查期间核查的落实情况,以考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对主要试剂的购进必须进行空白实验,验证试剂的合格性;不定期的监督和询问检测人员的岗位操作情况,检查检测人员对检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采用管理样插入、每月抽样考核、方法间比对和实验室比对的方式,对实验室的质量进行控制;坚持每周安全文明卫生巡检制度,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和检测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划分专门的工作区域,切实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客观公正的报出检测结果,更好的服务于客户。 通过采取以上管理和监督措施,这一年来,化验室高质量的完成了所接收的检测任务,没有出现较大的工作失误,有力的支持了厂部的生产。化验室的人员素质结结构有了提高,表明实验室采取的管理和监督措施效果较好,可操作性强,能够维护和维持实验室管理体系不断的持续改进。
CNAS 内审考试答案
实验室认可培训试题参考答案
1、 我所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什么?
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2、 请解释质量方针。
科学——科学是本单位一贯遵守的原则,全体人员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检测技能与管理水平,确保检测操作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结果可靠;
准确——认真执行作业程序,严格控制检测过程,准确度满足检验要求; 公正——保护客户的技术所有权,独立诚实地开展检验; 高效——承诺的各项服务到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3、 为什么制定公正性声明?
为保证本单位检测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检测服务
4、 如何建立管理体系?
根据准则要求与单位情况,编写质量体系文件,建立组织机构,配备充分的人力资源,按照准则与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并做好记录。
5、 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层次:质量手册;第二层次:程序文件;第三层次:作业指导书;第四层次:记录表格,以及有关规章、标准、检测/校准方法、图纸、软件、规范、规程等。
6、 业务受理员在受理客户委托时应做哪些工作?
送样检测的常规例行任务由客户以委托书形式提出,由业务受理员负责评审,并通过填写《产品质量检测委托书》予以确认,如委托的检测任务不能确定能否承担,则报知相关检测室,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在委托书上签署意见。业务受理员负责对送检样品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宜性进行验收,记录接收样品的状态,做好样品的标识并负责将样品及其资料传递到检测室。
7、 客户要求参观时应如何处理?
接到客户的参观请求后,应报分管所长批准,在确保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参观与其有关的检测工作。
8、 供应商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提供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的设计生产制造安装工作的服务商;提供计量检定或校准的服务商。
9、 培训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人员培训的内容应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与检测专业技术知识两方面。
10、 如何做好培训有效性评价?
评价可以通过对人员能力的监督评价来实施,如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观察、内部或外部审核等来证明人员的能力,进而证明人员培训的有效性。
11、 什么叫纠正和纠正措施?
纠正和纠正措施是不同的,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 什么叫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事先的主动识别改进机会的过程,而不是对已发现问题或客户投{cnas质量监督员工作报告}.
诉的事后反应。预防措施的信息除了包括对原先运作程序进行评审之外,还可以涉及包括趋势分析、风险分析、能力验证结果等资讯分析,通过分析并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借机改进。
2、 内审员的任职条件?
从事检测工作3年以上,经验丰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熟悉CNAS认可标准及相关的技术监督法律、法规;
熟悉本单位管理体系的运作过程;
经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
3、 如何开展内部审核工作?
按照《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规定,由质量负责人制定年度审核计划并指定审核组长,由其按按计划准备审核工作文件,通知审核。工作文件的准备主要是指审核所依据的准则和文件、内审检查表、会议记录、不符合项目报告等。检查表是审核员需准备的重要文件,应精心策划。以首次会议开始现场审核。审核员运用各种审核方法和技巧,收集审核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开具不符合项目报告,并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审核组长应实施审核的全过程控制。现场审核结束后,应提交审核报告。对审核后的不符合项目整改、纠正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及时关闭不符合项,以推动连续的质量改进。
4、 什么情况下开展附加审核?
当对不符合或偏离的识别引起对实验室符合其政策和程序,或符合认可准则产生怀疑时,实验室应尽快对相关活动区域进行审核。附加审核常在纠正措施实施后进行,以确定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仅在识别出问题严重或对业务有危害时,才有必要进行附加审核。
5、 内部审核由谁主持?
质量负责人
6、 内审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年度质量审核计划表、内部质量审核计划、首末次会议记录、内审组成员签字名单、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审核的目的、依据和结论、内审不符合项目报告及纠正措施的证明材料。
7、 管理评审由谁主持?{cnas质量监督员工作报告}.
最高管理者
8、 管理评审会议由哪些人员参加?
所长、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质量监督员
9、 管理评审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会议签字名单、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不符合项目报告
10、 质量监督员的任职条件是什么?
从事检测工作3年以上,经验丰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对本单位管理体系及本实验室的工作比较熟悉;
能全面了解本实验室开展的检测方法的程序、目的;
具备正确地检查本实验室所有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备对检测结果评价的能力。
11、 质量监督的范围是什么?
对检测的现场和操作过程、关键的环节、主要的步骤、重要的检测任务以及新上岗的人员进行重点监督。
1、 质量监督所针对的重点人员有哪些?
在培的员工、新上岗人员、短期聘用人员、关键岗位支持人员等。
2、 内审员和监督员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⒈对象不同:监督员是同一部门内,自己监督自己,内审员不能自己审自己;
⒉任职条件不同:监督员由符合资质的人员担任,内审员由经过培训,具备资格的人员担任; ⒊任务不同:监督员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汇报、分析、讨论和改进,内审员按日程表周期地对各部门的质量要素进行全面审核;
⒋目的不同:监督活动在于解决控制过程中的弊病,内审工作是验证各部门质量要素运作是否符合质量体系和准则的要求。
3、 质量监控包括哪些工作?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利用相同的或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同一人员和不同人员对保留样品再次检测;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其他认为有效的技术核查办法。
4、 质量监督和质量监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质量监督是对检测过程的监督,质量监控是对结果的监控,以确保检测的有效性。
5、 原始记录应包括哪些信息点?
检验传递卡号、送(受)检单位名称、地址、内部样品编号、样品名称、型号、规格、质量等级、样品的生产日期和样品批号、检验依据(包括检验方法标准)、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编号、精度、检定有效期等、与检验有关的环境状况、检测方法涉及的条件及各项试验参数、各项检验读数和结果(包括图片、图表)、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检验过程中发生的可能与检验结果有关的异常现象、事故及处理情况、检验人员、记录人员、校核人员签名、检验、校核时间、检验类别、抽样/送样的有关信息、样品状态、特性和有关参数以及样品的制备、对检测方法偏离的说明、评定不确定度的声明(必要时)。
6、 原始记录的修改原则是什么?
如遇记录错误确需更改时,应在错误处划二横,在其右上角写上正确内容,并在二横处加盖更改人印章,必要时说明原因。不得在记错的部分上涂改,以至辨认不清原有的字符。
7、 如何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设备使用人要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和检查。对主要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按《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执行,并填写相应的保养记录表。
8、 什么是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是指使用简单实用并具相当可信度的方法,对可能造成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某些参数,在两次相邻的检定或校准时间间隔内进行检查,以维持设备状态的可信度,即确认上次校准时的特性不变。 期间核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测量设备和参考标准出现的量值失准及缩短失准后的追溯时间,当核查发现不能允许的偏移时,实验室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由于设备校准状态失效而产生的成本和风险,有效地维护实验室和客户的利益。
9、 开展设备期间核查采取哪些方法?
⒈采用核查标准进行比对测试;
⒉利用不同检定周期的同一类检测设备进行比对测试;
⒊进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10、 什么情况下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⒈客户提出要求时;
⒉检测方法中有规定时;
⒊当报告值与合格临界值接近时。
11、 量值溯源体现在哪些方面?
检定或校准、期间核查、标准物质
12、 试剂标识应包括哪些信息点?
名称、浓度、配制人、配制日期、有效期、温度
13、 样品标识应包括哪些信息点?
样品编号、日期、状态标识(未检、在检、检毕、备查)
14、 设备管理工作所使用的标识有哪几种?
唯一性标识、设备状态标识(合格证、准用证、停用证)
15、 你的检测范围中申报了哪些认可项目?请讲出标准代号,有关产品的能力验证频率有何规定?
参考实验室认可申请书附表2、相关标准与CNAS—RL02:2006《能力验证规则》之附录——CNAS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
16、 作为授权签字人,你批准的领域是什么?
参考实验室认可申请书附表1
17、 如果授权签字人调到其它质检机构,还能批准检测报告吗?
不能
18、 为什么说授权签字人是双重任命的?
授权签字人应当通过实验室与国家认可委批准授权,方可开展工作。
如何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9、 技术标准如何保证最新有效?
定期进行以下工作(一季度或半年):
⒈通过山东省标准信息服务网查询有关标准的最新版本;
⒉通过标准书店、中国标准出版社查询最新版本;
⒊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部门查询最新版本;
⒋如有新标准,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标准公告为依据,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复印件盖受控章、编号登记、及时发放并收回旧版本。
20、 如何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⒈宣贯、理解、执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⒉认真执行程序文件;
⒊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检测规程操作;
⒋从人、机、物、法、环各方面提供保障
1、 如何确保质量方针被全员实施?
⒈全员培训,使全体人员获得、理解并执行;
⒉全体人员结合本部门、本岗位职责范围,认真贯彻;
⒊各负责人、监督员加强日常的检查、监督;
⒋接受客户和社会监督,认真受理投诉;
⒌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识别改进机会。
2、 如何结合本岗位的工作来实施质量方针?
举例:质量方针是科学、准确、公正、高效。
⒈严格执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⒉依据的技术标准确保是最新有效版本;
⒊检测设备经外校检定合格,环境符合要求;
⒋认真遵守本单位的公正性声明,不受任何干扰;
⒌认真填写原始记录,虚心接受监督员的监督;
⒍认真对待客户投诉,积极配合内部审核。
3、 本岗位的工作职责?
参考质量手册4.1组织中的相关章节。
46、能力验证的概念及作用?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能力验证作用:
(1)评价实验室是否具有胜任所从事检测的能力,包括由实验室自身、实验室顾客,以及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机构等的评价。对提高实验室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能力验证是通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外部措施来弥补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有效方法。
(3)能力验证向实验室的顾客提供能够持续地出具可靠结果的足够信任。
47、监督员如何进行充分的监督?
①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范围是否配备了符合资质条件的监督员。
②监督员的比例是否足够。
③对如何监督和监督的内容是否有文件化的规定。
④质量监督的记录有哪些规定要求。
⑤如何评价监督的有效性。
⑥日常的质量监督如何与管理评审联系起来等等。
48、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之间的差异?
(1)目的不同。 (2)对象不同。(3)行为主体不同。 (4)时机不同。
(5)方式不同。 (6)结果不同。 (7)依据不同。 (8)层次不同。(9)类型不同。
(10)工作地点不同。
49、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有何区别?
总的来说,“纠正”和“纠正措施”都是为了消除不合格,但“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而“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区别是:
——“纠正”是指“返修”、“返工”或调整,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涉及对现有的不合格所进行的处置。
——“纠正措施”涉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从而杜绝不合格的再次发生。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是: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50.内审员和质量监督员的任职要求和工作内容有何不同?
内审员 质量监督员
任职要求 经过培训,具有资格 熟悉检验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
工作内容 按计划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 对检测/校准过程的关键环节进
管理评审报告2013(CNAS认可实验室模板)
管理评审报告
第 页 共 页 VV-CX-15-02
第 页 共 页 VV-CX-15-02
第 页 共 页 VV-CX-15-02
第 页 共 页 VV-CX-15-02
制: 批准: 生效日期: 第 页 共 页 VV-CX-15-02
CNAS监督评审和复评审
监督评审和复评审
监督评审
1、定义
CNAS为验证获准认可实验室是否持续地符合认可条件而在认可有效期内安排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评审。
2、目的
监督评审的目的是为了证实获准认可实验室在认可有效期内持续地符合认可要求,并保证在认可规则和认可准则修订后,能够及时实施纳入质量体系。所有获准认可实验室均须接受CNAS的监督评审;监督评审中如发现获准认可实验室不能持续符合认可条件时,CNAS应要求其限期采取纠正措施,情况严重时可立即予以暂停、撤销认可。
3、定期监督评审、不定期监督评审及日常监督
1)定期监督评审
获准认可实验室应在认可批准后的12个月内,接受CNAS安排的第一次定期监督评审,以后每隔最长18个月、12个月应接受第二、第三次定期监督评审。 ①定期监督评审的范围可以是认可领域以及认可要求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②在认可有效期内的定期监督评审应覆盖获准认可实验室被认可的全部领域和CNAS的全部认可要求。
③对多地点的获准认可实验室,每次监督应覆盖所有地点。
④定期监督评审不需要获准认可实验室提出申请,有关评审要求和现场评审程序与初次认可相同。
⑤监督中发现不符合时,被评审方在明确整改要求后应拟订并实施纠正措施计划,纠正措施完成期限一般为二个月,对影响检测、校准和检查结果的严重不符合,应在一个月内完成。
⑥实验室的扩项评审应尽可能与定期监督评审结合进行。
⑦在实施定期监督评审时,应考虑前一次监督的结果、参加能力验证的情况,尤其是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时的纠正措施实施情况。
2)不定期监督评审
以下情况时,CNAS可随时安排不定期监督评审或不定期的访问。
①获准认可实验室如发生下列变化(应在变更后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通知CNAS):
a) 获准认可实验室的名称、地址、法律地位发生变化。
b) 获准认可实验室的组织机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授权签字人发生变更。
c) 认可范围内的重要试验设备、环境、检测、校准、检查工作范围及检测项目发生重大改变。
d) 其它可能影响其认可范围内业务活动和体系运行的变更。
②CNAS的认可要求变化。
③CNAS认为需要对投诉、其他情况反映进行调查时。
3)日常监督
日常监督包括现场监督评审和其他监督活动。
① 就与认可有关的事宜询问获准认可实验室。
② 审查获准认可实验室就认可覆盖的范围所做的声明。
③要求获准认可实验室提供文件和记录(如审核报告、用于验证获准认可实验室服务有效性的内部质量控制结果、投诉记录、管理评审记录)。
④监视获准认可实验室的表现(如参加能力验证的结果)。
4、监督评审的重点
定期监督主要评价被评审实验室与认可规则、认可准则、已认可技术能力的持续符合性,执行能力验证政策的情况,实验室变更情况,上次评审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上次评审的观察项等。
复评审
1、定义
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要求延长认可资格时,在认可证书有效期终止前6个月向CNAS重新提出书面认可申请。
2、目的
为了证实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满足标准的要求,且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和保持。决定是否换发证书。
3、复评审重点
复评审相当于重新进行一次“初审”。所以,初审重点也即复评审重点。 ①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包括体系文件的宣贯覆盖率、原始记录填写是否完整、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标准物质的标示信息等。
②标准、规范、规程的更新、宜贯、培训,包括标准的查新、标准的受控情况、非标方法的确认等。
③仪器设备及档案管理,包括设备档案信息是否完整、检定和校准体系文件是否完整、设备的唯一性标示、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等。
④试验检测硬件环境,包括废液处理、防止仪器交叉影响措施、安全措施等。 ⑤样品管理、试验检测记录与报告、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