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资讯  点击:   2013-01-12

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2011年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9日金安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提速发展的奋进历程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成功地进入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区跨越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金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皖江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圆满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收入(全口径)5.16亿元,同比增长25%。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质量提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示范区建设势头强劲。编制完成示范区总体规划,实施承接平台扩园升级。金安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城北工业园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南山新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市、区共建的承接产业示范园已确定为省级开发区。孙岗、双河等乡镇工业园区快速推进。各类园区基础设施投入6.2亿元,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势头强劲,全年到位境内资金51亿元、境外资金1690万美元,同比增长131.8%、48%,其中引进超亿元以上的项目21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5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完成3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280.3%。

工业经济高位运行。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加强政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园区融资6.1亿元。加大土地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力度,解决工业项目用地3050亩。推动工业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完成工业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64.2%,其中,技改投资4亿元、同比增长60%。实施技术创新、节能改造36项,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9个。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2.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57.9%、3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6家,其中江淮电机年产值13.68亿元。

完成了年度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农业农村稳步发展。大力实施粮食“双超十亿”工程,粮食总产量46.6万吨,同比增长3.8%;生猪饲养量56.2万头,家禽饲养量1409万只,水产品产量2.75万吨,蔬菜产量25.5万吨。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0亿元,同比增长5.5%。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新增流转土地3万亩。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4家,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升级为省级示范区;三十铺、双河现代农业示范园、丰乐源油茶基地、九棵松生态园等示范园区带动能力增强。高标准实施了合六叶高速路长廊绿化、六舒三省道出入口绿化工程。“三资”代理、阳光村务工程扎实推进。荣获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银奖、全省绿化模范县(区)、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优秀县(区)。

旅游三产实现突破。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东石笋景区创AAAA风景区通过省级验收;南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洪山寨、香草湖景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全年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1%,旅游综合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2%。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18.6%。投资超亿元的永翔钢材大市场、金利国际城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六安大市场三期、汽车专业市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和“新网”农村流通工程深入拓展。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443户,新增工商企业190家。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服务市政重点工程征迁。区四个班子和区直部门干部职工全员上阵,完成征地5500亩,拆迁76万平方米。支持市承接产业示范园和市开发区征地5400亩。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新建农民新居示范点19万平方米。新改建农村道路149公里。建设乡村供水工程5处,完成5万人饮水安全工程。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同比增长10.1%、13.6%。33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3.97亿元,其中区级配套5580万元。620个工程建设类项目和2个培训类项目全面完成,15个补助补偿类项目及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6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800个,新增农村劳务输出13260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参保总人数25万人次,征缴基金1.5亿元。发放社保待遇1.8亿元。纳入城乡低保3.95万人,发放低保金5323万元,发放大病救助金723.2万元,新扩建乡镇敬老院14所,集中供养700人,救助重度残疾人生活5440人。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7个,减少贫困人口10120人。建设廉租房、安置房6.9万平方米,改造危房1823户。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实施校安工

程137个,投入资金6881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6万平方米。高考本科达线率57.7%。圆满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新农合参合率达98.9%,兑付补偿金9306.8万元。计划生育“村为主”机制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展顺利。完成4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顺利实施了文化体制改革。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个。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开展。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物价、档案、地方志、拥军优属、残疾人、民族宗教、老龄妇幼、外事侨务和社会慈善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展。

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并落实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五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国有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监管。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行政监察、司法监督。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发展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多重自然灾害,抓住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中部崛起、皖江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招商引资主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这五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和人均水平实现翻番,分别达到80亿元和9450元,年均增长13.5%、16.6%。财政收入由

1.59亿元增至5.16亿元,增长了2倍多。2009年度县域经济考评,我区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市第2位、全省第19位。

这五年,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26.8亿元,城镇化率由26%提高到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4家增至96家、增长了3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亿元增至20亿元、增长了4倍,亿元工业企业由1家增至16家。粮食生产连年增收,总产增至46.6万吨。三次产业结构由26.6 : 35.3 : 38.1优化为22.5 : 38.7 : 38.8。

这五年,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完成文化体制、工商系统市场管办分离改革。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

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累计引进到位境内资金104亿元、年均增长49.6%,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9%。进出口总额由2900万美元增至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1.5%。全民创业行动充满活力,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9%。

这五年,投资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是“十五”的3倍。合武铁路、合六叶高速公路金安段建成通车,新改建县、乡公路228公里,新建“村村通”公路757公里。新增供电能力2.46亿千瓦。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1处,基本解决17.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除险加固病险小水库31座、整修渠道300多公里,小流域治理59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长(淮)防林工程,林业用地面积增至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2个乡镇、9个村获省级生态镇、生态村命名,新居点建设投入3.62亿元,新建农民住宅38万平方米。

这五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

9.5亿元。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8%、15.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净增15.9万人次,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新建敬老院2.4万平方米,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由9%提高到31%。减少贫困人口44011人。

各位代表,光辉历程充满艰辛,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群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委员,以及关心、支持金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工业招商大项目不多,农业基础有待加强;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十二五”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是全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机遇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运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发展,奋力赶超,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人均水平全省居中靠前的目标,开创金安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根据区委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强区富民为目标,强力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招商引资开放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四个百亿”,即: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以上,突破21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突破1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05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到位境内资金达到100亿元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开放发展。牢牢把握皖江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一轴两翼三区六个增长极”空间布局,实施金安经济开发区扩园和城北工业园升级,建设南山新区、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毛坦厂名校特色区,共建市承接产业示范园,扩建乡镇工业园。打造超50亿元的园区2个、超百亿元的园区2个,确保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资金突破500亿元。突出产业招商,重点承接轻纺服装、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努力承接一批附加值高、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形成一批产业链,建立一批产业基地。通过五年的努力,将金安建成皖西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皖江城市带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第二,坚持“双轮驱动”。抓住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加速期,加快工业化进程。重点培育装备制造、轻纺服装两个百亿元产业,打造江淮电机、羽绒加工、大麻精纺、新型建材等10个专业产业园;实现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00家、亿元以上企业5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30亿元以上企业1家。加快城镇化进程。围绕打造中部生态名城,配合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积极承接主城区辐射,打造三十铺、城北两个城市副中心;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建设张店等5个中心镇、双河等3个特色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积极构建以国省道、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县乡道为主骨架,以乡村道路为纽带的交通网络,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力争城市副中心人口超10万人,中心镇镇区人口达3万人,特色镇镇区人口达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

第三,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发挥农业大区比较优势,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粮食生产“双超十亿”工程,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省市

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2017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修正版)

2017年省十二届人大第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修正版)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2月6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 郭树清

{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埋头苦干,顺利完成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年生产总值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0亿元,同口径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城镇新增就业121万人;对外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

(一)“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进展。完成270万吨生铁、270万吨粗钢去产能任务。淘汰煤炭产能196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地炼企业拆除落后生产设施194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农产品电

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1.1%。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合理区间。新增上市公司17家。股票、债券直接融资5794.7亿元,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4%,比全国低

1.8个百分点。综合施策为企业减负60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8.7万元,比上年提高3.2万元。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作得到加强。

(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全省实有市场主体增至710万户,列各省市第二位。企业数量增加27.4%,出口企业增加23.2%。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3%。全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9家,省级技术中心达到1524家。粮食总产940亿斤,46个农业转型升级方案出台实施,农业“新六产”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京东县级服务站99个、阿里淘宝县62个、村淘服务站2800个。22个工业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工业技改投资1.5万亿元,总量全国第一。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全国获金奖作品9件,其中我省4件。山东企业在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数量最多。教育、研发、文化、信息、金融、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增长18%。旅游消费总额突破80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7.3:45.4:47.3,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实现历史性转变。

(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削减省级权力事项227项,59个省直部门编制公布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领先。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基本完成,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实现股权多元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达到

66.6%。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率全国最高。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以上。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首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全面推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开始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新的编制、人事、薪酬管理办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基本建立。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违规建购房整改基本完成,收回资金61亿元。律师制度改革、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和社区矫正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

{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货物进出口总额15466.5亿元,增长3.5%,比全国高

4.4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外贸前十省市中位居第一。实际开展出口业务企业新增7833家,创造出口544.3亿元,拉动全省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提高到63.1%。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达到20.2%,国内增值率达到51.7%。组织企业家、乡村旅游带头人、县市区负责人对标考察,境外精准交流和培训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资1110.7亿元,增长9.8%,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新增63个。实际对外投资862.3亿元,增长1.4倍,其中境外并购中方投资额增长2.8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洲际直航实现零的突破,一年开通5条航线。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绩。3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待遇得到落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服务和监督延伸到乡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垃圾清理、清洁饮水、客运班车基本普及,新建房屋一律按不低于地震烈度7度抗震设防。开工老旧住宅小区整治项目1727个,惠及85万户居民。棚户区改造53

万套,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5.9%。开工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完成401万户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达到原定任务的2倍。拥有取暖设备的农村住户比重提高到83%。散煤清洁燃烧试点取得明显进展。“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深入实施,德州、聊城、东营、滨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鲁南高铁、潍莱高铁开工建设,济青高铁、石济客专等项目扎实推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362公里。全省首条地铁青岛3号线通车运营。

(六)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50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到78.9%。精准扶贫成效明显,全省脱贫15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连续第五年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加6.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值下降1.7个点。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产科床位增长20.5%。政府出资为1133名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平安山东、食安山东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完成6207公里普通国省道和2.95万公里县乡路安全隐患治理。提前一年半完成2929处油气管道隐患整治。

(七)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中小学德育教育全面加强。新建改建学校1830所,新聘教师7.5万人,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地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学徒制试点进展顺利。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在科研立项、项目评价、奖励制度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启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步入世界同领域先进行列,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挂牌成立,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我省。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实质性整合。全省文化产业投资3303.7亿元,增长18%。深化城乡

精神文明创建,乡村文明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5部电视剧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和单项提名奖。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宗教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和扶贫协作重庆等地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补偿制度和城际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建立,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3.2%,可吸入颗粒物下降

8.4%,二氧化硫下降22.2%,二氧化氮下降7.3%。电力装机达到1.0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占比14.4%。大力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加强。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7%,氨氮平均浓度改善10.8%。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上升0.18米。采煤塌陷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效果明显。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扎实开展。完成植树造林196万亩。

(九)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决定9件,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地方金融发展条例、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审议通过省政府规章9件,包括乡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农村住房抗震设防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决议,主动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9件、政协提案787件。支持司法机关关口前移,依法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在征地拆迁、重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台实施系统举措。89.8%的县(市、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联系沟通。认真开展省直部门

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17江苏政府工作报告

江苏省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2月6日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长石泰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7.6万亿元,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21亿元,同口径增长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3%;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保障改善民生十项实事全面完成。

(一)突出抓好五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制定实施“1+5+1”政策意见,综合运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有力有效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各项重点任务。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全年压减煤炭产能818万吨、钢铁产能580万吨、水泥产能512万吨、平板玻璃产能300万重量箱,化解船舶产能330万载重吨。对房地产市场分城分类调控,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

注重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76个百分点,发行政府债券4512亿元,到期政府债务全部置换为政府债券,年均节省利息支出150多亿元。两次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意见,直接降低企业成本1070亿元。加大补短板力度,启动实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200个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

(二)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进一步加大有效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4.8%,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制定实施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民间投资增长6.8%,增幅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等政策,强化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保障,实体经济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1.05万亿元,增长10%。大力实施智慧信息、健康养老等六大消费工程,培育壮大网络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增长44.8%,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2%。制定落实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优进优出”行动计划,进出口总额3.36万亿元,其中出口2.1万亿元,对外贸易实现难中有进、稳中提质。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基地”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全社会研发投入1985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1万家,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8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八大工程,支持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开展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建设,累计创建309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0.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1.5%。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1%,提高1.5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和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四)切实加强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启动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大气治理重点工程,PM2.5平均浓度下降12.1%,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

3.4个百分点。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104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提高9.9个百分点,太湖流域连续九年实现“两个确保”。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积极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7%以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林木覆盖率达到22.8%。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突出抓好化工园区专项整治,积极配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力度,制定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出台与污染物排放总量直接挂钩的财政政策,水环境资源“双向补偿”制度不断完善,生态红线管控、区域发展战略环评等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93项,审批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间的50%以下。建立省市县标准统一的权力清单,“江苏12345在线”正式启动,政务服务“一张网”上线试运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全面推行,新登记企业数、注册资本分别增长30.4%和45.2%,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5%。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制定落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入库项目实现全覆盖,累计吸引社会资本1896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序展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取得新进展,大病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工程设计咨询建造和装备制造走出去,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06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42亿美元。实施“八聚焦八提升”行动计划,实际利用外资245.2亿美元。建立开发区综合评价发布和动态管理机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各类开放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

(六)持续加大统筹力度,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12项试点任务有序展开,城镇化率达到67.7%。克服连续降雨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总产693.2亿斤。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1.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100公里,新解决211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两权”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顺利开展。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沿江地区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步伐加快。全面实施支持苏北发展的新一轮政策措施,认真落实沿海地区发展各项任务,加快培育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新增长极,制定出台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意见,支持连云港沿海新型临港产业基地建设。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省际合作取得新进展,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切实增加民生投入,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保障,省级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到80%。深入落实促进居民增收政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152元和17606元。坚持促进就业和支持创业并举,城镇新增就业143.2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达到96.9%,分流安置去产能职工2.4万人,扶持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22.8万人。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上调6.9%,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6%以上。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法律援助范围延伸至低收入人群。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基础教育质量有新提升,高水平大学建设启动实施,教育公平有新进展。“健康江苏”建设扎实推进,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取得新成效,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实施,基层诊疗人次占诊疗总数的比重达到60%。全面两孩政策平稳有序推进。促进医养融合对接,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基本建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得到加强,全民阅读促进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我省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取得优异成绩。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76.8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元。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27.4万套、基本建成27.5万套。

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不断深化,“七五”普法规划全面启动,信访工作扎实开展,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稳妥处置靖江德桥化工仓储“4·22”火灾事故。全力抵御太湖流域性、长江区域性特大洪水,积极抗击盐城“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入推进,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543件、省政协提案587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1项,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5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四风”问题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行政问责,政府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崇高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有效需求增长乏力,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房地产、金融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政府公务人员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还不强,“四风”和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在整治“地条钢”工作中,存在部署落实不到位、执行政策不严格等情况。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2017吉林政府工作报告

吉林省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5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

刘国中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省政府与全省干部群众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年初提出的目标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外贸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增速达到3.8%。

——“三去一降一补”年度任务全面完成。煤炭去产能1643万吨,超出国家下达任务433万吨。粗钢去产能108万吨,完成计划任务。商品住房去库存完成三年任务的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降低企业成本480亿元。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在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32.6万亩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达到743.4亿斤,连续4年超过700亿斤。粮食单产达到493.5公斤/亩,继续保持全国首位。{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升。新增规上企业753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达53.6%,上升了1.7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5.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7.5%以上。

——开放发展扎实推进。长春新区获批,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通关运营,延龙图新区正式成立。引进域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2%和10%。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提高7%,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4%和25.5%。

——抗击台风洪水取得全面胜利。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有力抗击了“狮子山”台风和图们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实现了人员“零伤亡”、水库“零垮坝”。灾后重建有序展开,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主动对接“国14条”等相关政策,出台了88条落实意见,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开展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行动,一汽、吉化、修正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全力增产促销,各项指标同比大幅回升。强化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开展春季项目“三早”行动,东北振兴44个重大项目累计竣工15个,长春地铁1号线建成试运行,鹤大高速公路敦化至通化段正式通车,白城机场试飞成功。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启动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廊体94.2公里。发挥境外营销展示中心等载体作用,积极遏制外贸进出口下滑势头。着力培育品质消费等热点,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针对结构性问题,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经济、新业态,促进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推进亚泰医药园等技改项目建设,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吉林一号”卫星在农业、林业等领域推广应用,重载荷智能物探专用无人直升机实现首飞。启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7.7%。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吉林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旅游业总收入、接待游客总人数分别增长25%和17%。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2%,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分别增长8.1%和10.1%。落实省委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战略,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河湖连通等重点工程深入推进,海峡两岸(吉林)生态农业合作先行试验区获批;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规划实施方案出台;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滚动实施1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增梅河口市等4个国家级试点,省级示范城镇等各类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扩大磐石等7个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县域经济增长7%左右。

(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成209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启动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提升“吉林大米”品牌影响力,综合增收超过1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园艺特产业较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分别增长8.5%和20.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粮食银行”试点实现产粮市县全覆盖。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土地流转面积占比提高5.6个百分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旱厕改造试点完成10万户,建成166个美丽乡村。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府系统64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指导意见,形成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软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省市县三级权力和责{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任清单全部公布实施。连续发布6期56项清费减负通告,为企业减负262.5亿元。政务服务“一张网”上线运行,基本完成省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吉林“互联网+公安”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全国公安机关最佳便民服务平台。司法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长春新区探索开展集中监管、综合执法。推进放宽企业名称登记等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增长47.3%。实施国企改革攻坚战,省直部门和事业单位所属国有企业基本完成脱钩。我省被确定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动财税金融改革创新,启动国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现县域全覆盖。获批筹建东北地区首家民营银行。新增3家上市公司和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减轻企业税负56.6亿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加快建设,珲春-扎鲁比诺-釜山等航线稳定运营,圈河口岸跨境桥建成通车。成功组织首届全球吉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吸引力、影响力继续提升。

(五)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所承诺的48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突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超额完成全年30万人脱贫任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清洁空气、水体、土壤行动计划,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12.9万套,36.2万人受益。解决了17.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欠薪问题,有效开展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着力化解冬季电煤供应紧张矛盾,与内蒙古煤炭产能置换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通过验收比例居全国前列,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启动。“吉剧振兴工程”深入实施,朝鲜族原创舞剧《阿里郎花》荣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省博物院新馆试运行,省科技馆正式开馆。“健康吉林”加快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试点。我省运动员实现了我国自行车项目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精心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成效明显,生产经营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连续3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开展信访积案攻坚,信访总量、进京非正常上访人次分别下降32.2%和46.4%。“平安吉林”建设加快,命案破案率达到99%以上。启动实施“三道防线”,边境安全基础进一步巩固。延边州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

步创建活动示范州”称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果。人防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援藏、援疆工作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港澳、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六)切实推进民主法治和作风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制定政府党组工作规则等制度。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出台实施意见。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1件、政协委员提案378件,制定政府规章5部。成立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全省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率达到100%。启动“七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解决“四风”问题。保持机构编制“零增长”、楼堂馆所“零开工”,“三公”经费再下降。制定问责办法,严格督查追责,推动工作落实。反腐倡廉成效明显,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结果,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心血。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中直各单位,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吉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仍不巩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体制机制性矛盾长期制约发展,深化改革、创新突破的任务十分艰巨;结构性问题还很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仍需加快;财政持续增收难,民生支出增长快,收支矛盾加剧;城镇居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仍需加大,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形势依然严峻;政府服务有待加强,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党风廉政建设尚需持续用力。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解决。

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六安市金安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六安市金安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提速发展的奋进历程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成功地进入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区跨越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金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皖江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圆满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收入(全口径)5.16亿元,同比增长25%。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质量提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示范区建设势头强劲。编制完成示范区总体规划,实施承接平台扩园升级。金安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城北工业园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南山新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市、区共建的承接产业示范园已确定为省级开发区。孙岗、双河等乡镇工业园区快速推进。各类园区基础设施投入6.2亿元,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势头强劲,全年到位境内资金51亿元、境外资金1690万美元,同比增长131.8%、48%,其中引进超亿元以上的项目21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5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完成3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280.3%。

工业经济高位运行。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加强政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园区融资6.1亿元。加大土地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力度,解决工业项目用地3050亩。推动工业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完成工业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64.2%,其中,技改投资4亿元、同比增长60%。实施技术创新、节能改造36项,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9个。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2.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57.9%、3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6家,其中江淮电机年产值13.68亿元。完成了年度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农业农村稳步发展。大力实施粮食“双超十亿”工程,粮食总产量46.6万吨,

同比增长3.8%;生猪饲养量56.2万头,家禽饲养量1409万只,水产品产量2.75万吨,蔬菜产量25.5万吨。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0亿元,同比增长5.5%。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新增流转土地3万亩。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4家,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升级为省级示范区;三十铺、双河现代农业示范园、丰乐源油茶基地、九棵松生态园等示范园区带动能力增强。高标准实施了合六叶高速路长廊绿化、六舒三省道出入口绿化工程。“三资”代理、阳光村务工程扎实推进。荣获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银奖、全省绿化模范县(区)、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优秀县(区)。

旅游三产实现突破。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东石笋景区创AAAA风景区通过省级验收;南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洪山寨、香草湖景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全年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1%,旅游综合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2%。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18.6%。投资超亿元的永翔钢材大市场、金利国际城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六安大市场三期、汽车专业市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和“新网”农村流通工程深入拓展。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443户,新增工商企业190家。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服务市政重点工程征迁。区四个班子和区直部门干部职工全员上阵,完成征地5500亩,拆迁76万平方米。支持市承接产业示范园和市开发区征地5400亩。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新建农民新居示范点19万平方米。新改建农村道路149公里。建设乡村供水工程5处,完成5万人饮水安全工程。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同比增长10.1%、13.6%。33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3.97亿元,其中区级配套5580万元。620个工程建设类项目和2个培训类项目全面完成,15个补助补偿类项目及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6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800个,新增农村劳务输出13260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参保总人数25万人次,征缴基金1.5亿元。发放社保待遇1.8亿元。纳入城乡低保3.95万人,发放低保金5323万元,发放大病救助金723.2万元,新扩建乡镇敬老院14所,集中供养700人,救助重度残疾人生活5440人。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7个,减少贫困人口10120人。建设廉租房、安置房6.9万平方米,改造危房1823户。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实施校安工

程137个,投入资金6881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6万平方米。高考本科达线率57.7%。圆满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新农合参合率达98.9%,兑付补偿金9306.8万元。计划生育“村为主”机制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展顺利。完成4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顺利实施了文化体制改革。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个。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开展。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物价、档案、地方志、拥军优属、残疾人、民族宗教、老龄妇幼、外事侨务和社会慈善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展。

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并落实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五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国有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监管。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行政监察、司法监督。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发展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多重自然灾害,抓住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中部崛起、皖江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招商引资主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这五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和人均水平实现翻番,分别达到80亿元和9450元,年均增长13.5%、16.6%。财政收入由

1.59亿元增至5.16亿元,增长了2倍多。2009年度县域经济考评,我区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市第2位、全省第19位。{2017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这五年,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26.8亿元,城镇化率由26%提高到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4家增至96家、增长了3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亿元增至20亿元、增长了4倍,亿元工业企业由1家增至16家。粮食生产连年增收,总产增至46.6万吨。三次产业结构由26.6 : 35.3 : 38.1优化为22.5 : 38.7 : 38.8。

这五年,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完成文化体制、工商系统市场管办分离改革。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累计引进到位境内资金104亿元、年均增长49.6%,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9%。进出口总额由2900万美元增至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1.5%。全民创业行动充满活力,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9%。

这五年,投资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是“十五”的3倍。合武铁路、合六叶高速公路金安段建成通车,新改建县、乡公路228公里,新建“村村通”公路757公里。新增供电能力2.46亿千瓦。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1处,基本解决17.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除险加固病险小水库31座、整修渠道300多公里,小流域治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app产品策划书
下一篇:7年级上册英语作业本答案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