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7-15
2013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2月27日在衢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沈仁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政府工作难中求进的一年,也是全市创业创新取得新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凝心聚力,创新破难,狠抓落实,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2.8亿元,增长8.7%;财政总收入106.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4亿元,分别增长12 %和10.1%;固定资产投资570.8亿元,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4亿元,增长15.2%;外贸进出口总额30.2亿美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14元,分别增长12.9%和11.2%;人口自然增长率4.47‰;为民办实事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严峻形势,密集推出强实体、促转型一系列惠企政策,全年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企业帮扶扎实有效。开展市级机关“百组”调研活动,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还贷周转、政策咨询等服务机构,全面落实减、免、缓、补举措,及时兑现奖补资金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356.1亿元,增幅由一季度下降0.1%回升到全年增长4.8%。深化政银企合作,与国开行、省建行和驻沪外资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新设立商业银行县级支行7家,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开展“续贷无缝对接”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工作,股权交易、企业票据、债券等直接融资取得新突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出台扶持外贸、稳定出口政策,实施出口“直通关”新模式,成功开展海铁联运业务。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台培育主导产业、扶持小微企业、加快“腾笼换鸟”等一系列政策,设立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实施“亩产倍增计划”,衢州巨化一体化战略深化推进,对元立等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专项服务,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出台促进建筑业发展政策,建筑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启动“一村一品”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组建市农科院,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8.9万亩、现代农业园区35个,柯城区成为国家级出口柑桔质量安全示范区,衢江区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全市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出台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城市综合体等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一批专业市场和农
贸市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 旅游业呈现新气象。全面打响旅游业大发展战役,出台促进旅游业大发展政策,启动开化根博园、江郎山——廿八都5A级景区创建,五龙湖国家生态度假旅游实验区获国家旅游局批复,成功举办第七届华东旅交会暨2012浙江森林旅游节,乡村休闲旅游加速转型、蓬勃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5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9.7亿元,分别增长21%和23.7%。
产业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完成绿色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和物流园区“四区合一”整合,省级氟硅新材料高新区正式挂牌,合作共建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5家。加强用地保障,全面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新增工业用地2.6万亩,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1.7万亩,垦造耕地2.5万亩,建成标准农田4.2万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新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10家,12家企业入驻慧谷工业设计产业园, “海创园”开工建设。质量强市建设深入开展,新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氟硅新材料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获批建设。出台人才强市新政,新入选省“千人计划”人才5人。
过去的一年,我们牢牢抓住项目这一经济工作生命线,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互看互学”活动,出台促进有效投资政策,构建重大项目全程服务机制,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衢江航运、杭长客专、杭新景高速、西气东输、天然气
热电联产等项目加快推进,205国道改造、绕城公路西线、巨化己内酰胺一期、华友钴业等项目开工建设,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8.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6.4%。项目前期工作得到加强,机场搬迁、九景衢铁路、衢宁铁路等项目前期有力推进,9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
招商引资创新推进。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组建六个专业招商局,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四个一”对口联系服务制度,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出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政策。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8.4亿元,其中浙商回归到位资金70.6亿元。对外交流和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效,与西班牙穆西亚市、南非茵弗里尼市和黑龙江省鹤岗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田园城市理念引领城乡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品位持续提升。围绕打造“三生三宜”城市,加快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成功创建国家和省森林城市,获“中国宜居休闲之都”、“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完成市区“两江两港”、城市综合交通和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等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两南”改造征迁任务,强力推进优化城市环境行动,城市水系综合整治、道路绿化提升等工程有序推进。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数字城管”覆盖老城区和西区。县城、小城市和中心镇建设加快、管理加强,开化县获“中国休闲小城”称号。
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加强历史文
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完成201个村庄整治建设,改善29.5万农民饮水条件,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7座,异地搬迁脱贫1.3万人,江山市、龙游县分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和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农民素质培训扎实推进,成立衢州农民学院。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3万亩,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6.1亿元,常山县获全国农村“三资”管理示范县。 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深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智慧环保”项目列入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严格能源“双控”管理,加强新建项目能评和环评,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水泥行业脱硝治理,完成电镀行业整治,推进信安湖流域污染治理,启动市区PM2.5数据监测。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新增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增财力近九成用于民生事业,社会更加和谐文明。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
3.3万人,实现再就业1.4万人,获省级创业型先进城市称号。加大社保扩面力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有效解决一批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9个,新增养老床位1331张。加强住房保障,新增廉租住房保障836户。社会
2011年衢州政府工作报告{2017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衢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4月24日在衢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尚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政府主要工作回顾
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六年,是我市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六年来,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总战略和工业立市主战略,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奋力战胜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本届政府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建设为全省多作贡献、平安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52.8亿元,是2004年的2.7倍,年均增长14%,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45元,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跨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75.4亿元和47亿元,是2004年的2.9倍和2.8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37.5亿元,是2004年的4.9倍,在全省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18.9亿美元,是2004年的5.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8亿元,是2004年的2.5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0.5亿元,超额完成“六大百亿”工程。“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四个翻番”目标全面实现。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
15.8∶44.7∶39.5转化为8.5∶55∶36.5。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6亿元,是2004年的6.8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1.5万元/人,居全省第一。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新增发明专利186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3%。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用地从189.9平方米下降到75.8平方米。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0%、16.1%和18.4%。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浙西城市群培育初具规模,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化水平从34.8%提高到42%。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从38.2平方公里扩大到58.2平方公里,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城乡一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新增高速公路214.4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建、改建农村联网公路、通村公路2916公里,等级公路和公交通村率分别达到100%和96%。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一批经济强镇和中心镇快速崛起,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64个。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市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内支出累计达277.4亿元,年均增长22.9%,连续六年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477元增加到218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414元增加到8270元,年均分别增长11.3%和11%。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431.3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到39和55.8平方米。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达11辆。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省级教育强县实现全覆盖,社会发展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生态建设全省领先。生态市创建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71.5%,市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847公顷,全市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5个,出境水水质连续6年100%达标,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04年的339天提高到359天。
——平安建设走在前列。社会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健全,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六年实现“零增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实现全覆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被评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创建民情档案、民意沟通和民事办理“三民工程”。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六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突出主攻工业。坚持工业立市主战略不动摇,确立产业高端化导向,整合完善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积极对接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实
施五大产业提升工程,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先后获氟硅新材料、空气动力机械等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9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命名。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新增销售超百亿元企业2家、十亿元企业10家、亿元企业145家。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在全省率先与省科技厅建立厅市会商制度,实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人才政策,连续举办6届科工会,建立衢州氟硅技术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6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增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6件。加强政银企联动,发挥效能110、工业110和金融110作用,落实“三服务”、“三个一百”和清费减负等措施,帮扶企业渡过国际金融危机难关。
改造提升农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深入实施“345”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农业“六十”龙头,大力提升柑桔、毛竹、食用菌、茶叶等传统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花卉苗木、鲟鱼等新兴产业,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共131个,新增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农产品加工率从15%提高到23%。衢江莲花片区被确定为省级对外现代农业开发区。扎实推进“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不断拓展农产品营销平台,成功举办中国(衢州)农博会、粮交会和农超对接活动。加快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衢江、龙游、江山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发展壮大服务业。坚持把培育现代服务业作为形成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出台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市综合物流中心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服务业大项目。开展家电下乡等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系列活动,城乡市场日趋繁荣,全市专业市场年销售额达262.9亿元。加强景区建设、旅游促销和区域合作,江郎山成为全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新增中国根博园等4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市旅游集散中心启动运营,成功举办5届华东旅交会,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加快发展金融业,引进商业银行7家,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4家。2010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53.1亿元和788.2亿元,是2004年的2.9倍和2.7倍。建筑业提升发展,2010年实现产值225.6亿元,是2004年的4.6倍。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民航、保险、中介和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坚持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更加注重有效投入,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全力拓展平台空间。调整优化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新平台,开展省级开发区(园区)治理整顿,狠抓扩容、增效、提升,“工业新城—省级开发区—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多层次、一体化的新型产业发展空间体系不断完善,省级开发区(园区)累计开发面积6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98.8亿元。创新建立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和竣工验收制度,着力提升集约发展水平,省级开发区(园区)投资强度从2004年的96万元/亩提高到235万元/亩。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创新招商模式,拓展招商领域,完善激励机制,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效。六年累计引进市外项目3492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22.9亿元。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在全省首创“资源产业合作”新模式,与杭州、宁波等市合作不断深化。积极开展与央企和省属国企对接,与巨化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全面实施“六大百亿”工程,建立完善项目推进工作体系,全力以赴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累计有111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强力推进重大基础性项目建设,黄衢南高速、杭新景高速龙游支线、龙丽高速和衢常铁路建成通车,500千伏信安变建成投入使用,杭长客专、衢江航道、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九景衢铁路、杭新景高速即将开工,机场迁建、衢宁铁路等项目前期顺利推进,为衢州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坚持以城乡一体为目标,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突出中心城市建设。着眼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中心区、西区、南区和东区四大组团加快融合、协调发展。西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高品位公园及绿地160公顷、高品质住宅和功能完备的商业、行政设施220万平方米,一座占地10平方公里的现代、宜居新城基本形成。东区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市区快速通道,产业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一期工程竣工开街。加快市政功能配套,衢州新火车站投入使用,民航大道、迎宾大道建成通车,市区3座立交桥完成改造,府山公园成为国家重点公园,公交、供水、环卫、污水处理和管道燃气等设施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进“五城联创”,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四个县城框架不断拉大,功能不断完善,产业和人口集聚明显加快。
加快推进农村发展。深入实施“百千工程”,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完成整治村1448个,改善解决105万农民饮水问题,完成下山搬迁2.2万户7.7万人,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深化实施农民素质工程,通过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8万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在57个乡镇和706个村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通过发展来料加工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市有65%的低收入农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严格土地管理,科学开发废弃园地和低丘缓坡资源,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连续1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和“811”环境保护行动目标。综合整治省级开发区环境,沈家化工园区实现整体关停,常山化工园区完成整治。实施工业循环经济“5518工程”,全面淘汰水泥机立窑和土法造纸,平毁竹料腌塘1.2万个。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新建沼气池82万立方米。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乌溪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常山县城居民喝上芙蓉水库水,全市城市饮用水质更加安全。开化、柯城分别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县,龙游成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
(四)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更加注重利民惠民,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农村教育五项工程”,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3万人次,为47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爱心营养餐,新建和改造农村中小学食堂宿舍32万平方米,培训教师1.2万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名师资源共享和名校托管工作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组建衢州高级中学,新建东港学校、白云学校,完成衢州三中、开化中学迁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发展,衢州中专被列为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组、新建市工程技术学校,四省边际职教培训中心地位初步形成。衢州学院(筹)成功升本,衢州电大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甲流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建立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市人民医院晋级“三甲”医院,浙医二院衢江分院挂牌开诊,建成市中心血站、市急救中心、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市中医院新住院大楼和常山县人民医院。深化文化名市建设,举办孔子文化节和祭孔活动,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开展战略合作,加强文物普查和非遗保护,新增国家级文保单位和非遗名录各2个,开展“种文化”和“送文化”活动,创新推出“农家乐文化大篷车”,六年累计送演出7200场、送电影6.5万场、送图书84万册。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创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成功举办两届市运会,参加省运会和省体育大会并取得良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事业和红十字、慈善等公益事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发挥作用。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着力健全社保体系。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六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大力推进社保扩面,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六年净增2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18万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均已按月领取60元基础养老金。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全面落实。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00元。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均筹资水平达185元,参合率达94.4%,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43%。完善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4.8%和99.6%。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发放移民直补资金3.1亿元。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形式,新增廉租住房保障户数4484户。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保障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乡镇连锁超市实现全覆盖。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突出抓好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实施“强塘固房”工程,累计加固病险水库190座,整治山塘125座,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2万户。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积极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相关安保任务。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大力支持驻衢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军转安置、优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连续两届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五)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更加注重优化环境,努力增强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启动开展省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行工业和经营性用地出让“招拍挂”。在全省率先
2017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修正版)
2017年省十二届人大第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修正版)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2月6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 郭树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埋头苦干,顺利完成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年生产总值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0亿元,同口径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城镇新增就业121万人;对外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
(一)“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进展。完成270万吨生铁、270万吨粗钢去产能任务。淘汰煤炭产能196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地炼企业拆除落后生产设施194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农产品电
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1.1%。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合理区间。新增上市公司17家。股票、债券直接融资5794.7亿元,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4%,比全国低
1.8个百分点。综合施策为企业减负60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8.7万元,比上年提高3.2万元。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作得到加强。
(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全省实有市场主体增至710万户,列各省市第二位。企业数量增加27.4%,出口企业增加23.2%。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3%。全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9家,省级技术中心达到1524家。粮食总产940亿斤,46个农业转型升级方案出台实施,农业“新六产”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京东县级服务站99个、阿里淘宝县62个、村淘服务站2800个。22个工业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工业技改投资1.5万亿元,总量全国第一。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全国获金奖作品9件,其中我省4件。山东企业在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数量最多。教育、研发、文化、信息、金融、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增长18%。旅游消费总额突破80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7.3:45.4:47.3,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实现历史性转变。
(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削减省级权力事项227项,59个省直部门编制公布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领先。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基本完成,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实现股权多元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达到
66.6%。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率全国最高。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以上。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首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全面推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开始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新的编制、人事、薪酬管理办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基本建立。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违规建购房整改基本完成,收回资金61亿元。律师制度改革、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和社区矫正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
(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货物进出口总额15466.5亿元,增长3.5%,比全国高
4.4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外贸前十省市中位居第一。实际开展出口业务企业新增7833家,创造出口544.3亿元,拉动全省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提高到63.1%。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达到20.2%,国内增值率达到51.7%。组织企业家、乡村旅游带头人、县市区负责人对标考察,境外精准交流和培训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资1110.7亿元,增长9.8%,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新增63个。实际对外投资862.3亿元,增长1.4倍,其中境外并购中方投资额增长2.8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洲际直航实现零的突破,一年开通5条航线。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绩。3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待遇得到落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服务和监督延伸到乡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垃圾清理、清洁饮水、客运班车基本普及,新建房屋一律按不低于地震烈度7度抗震设防。开工老旧住宅小区整治项目1727个,惠及85万户居民。棚户区改造53
万套,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5.9%。开工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完成401万户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达到原定任务的2倍。拥有取暖设备的农村住户比重提高到83%。散煤清洁燃烧试点取得明显进展。“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深入实施,德州、聊城、东营、滨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鲁南高铁、潍莱高铁开工建设,济青高铁、石济客专等项目扎实推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362公里。全省首条地铁青岛3号线通车运营。
(六)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50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到78.9%。精准扶贫成效明显,全省脱贫15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连续第五年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加6.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值下降1.7个点。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产科床位增长20.5%。政府出资为1133名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平安山东、食安山东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完成6207公里普通国省道和2.95万公里县乡路安全隐患治理。提前一年半完成2929处油气管道隐患整治。
(七)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中小学德育教育全面加强。新建改建学校1830所,新聘教师7.5万人,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地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学徒制试点进展顺利。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在科研立项、项目评价、奖励制度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启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步入世界同领域先进行列,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挂牌成立,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我省。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实质性整合。全省文化产业投资3303.7亿元,增长18%。深化城乡
精神文明创建,乡村文明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5部电视剧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和单项提名奖。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宗教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和扶贫协作重庆等地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补偿制度和城际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建立,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3.2%,可吸入颗粒物下降
8.4%,二氧化硫下降22.2%,二氧化氮下降7.3%。电力装机达到1.0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占比14.4%。大力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加强。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7%,氨氮平均浓度改善10.8%。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上升0.18米。采煤塌陷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效果明显。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扎实开展。完成植树造林196万亩。
(九)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决定9件,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地方金融发展条例、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审议通过省政府规章9件,包括乡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农村住房抗震设防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决议,主动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9件、政协提案787件。支持司法机关关口前移,依法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在征地拆迁、重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台实施系统举措。89.8%的县(市、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联系沟通。认真开展省直部门
衢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衢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7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8日在衢州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 尚 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主战略,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发展信心,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一产在三次产业中比重降至个位数,社会发展达到全省中等水平,民生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在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方面又迈出了坚实步伐,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17.5亿元,增长11.1%;财政总收入6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9亿元,分别增长8.8%和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4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250.3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6元,分别增长8.1%和7.2%;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2.89‰;为民办实事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保企业渡难关、抓项目增投入、筑平台强支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企业帮扶成效显著。确立“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理念,在特殊时期实行特别举措,政企联手共渡难关。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充分发挥企业110、金融110和效能110作用,深入开展“三服务”和“政企携手、帮困解难”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发展难题。全面开展清费减负工作,通过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取消、暂停、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共为企业减负7.6亿元。完善政银企联动共促发展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市财政共安排近2亿元企业转贷周转金,市本级设立5000万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功引进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新增146.7亿元,是上年新增额的2.1倍,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46.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一季度增长1.9%回升到全年增长11.3%,利润总额从一季度下降35.6%回升到全年增长24.2%。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8亿美元,下降幅度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产值增长23.4%。
项目推进实现突破。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全力谋划、建设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产业项目和十大民生项目。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到中央投资计划项目172个、资金
4.3亿元。实施重点工程200项,完成投资128.9亿元,为计划的133.3%,龙游沐尘水库等一批项目建成发挥效益。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1.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超额完成“六大百亿”工程五年投资目标,累计完成投资1355.6亿元,为计划的107.2%。“七个一”战略性项目取得突破,其中杭长客运专线和西气东输项目已开工建设,九景衢铁路、衢江航道基本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杭新景高速公路、衢州机场迁建、龙游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招商引资难中有进。实行“四位一体、十组联动”招商模式,强化考核激励和督查推进机制,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8.6%,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8个。成功承办全省山海协作系列活动,拓展资源与产业合作范围,新签山海协作项目324个、到位资金101.6亿元。主动加强与央企对接,与中建、中核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实际利用外资6380万美元,增幅位居全省前茅。{2017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要素保障不断加强。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科学开发低丘缓坡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项目用地保障,共报批建设用地
1.8万亩、供地1.3万亩,新增耕地2.9万亩。谋划推进新型产业空间体系建设,省级工业园区熟地储备1万多亩,市开发区东港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园区物流、公交、金融、超市等生产生活功能配套进一
步完善。加强科技和人才保障,落实引进海内外领军型人才政策,在全省率先与省科技厅建立市厅会商制度,积极推进市校合作,成功举办第七届科工会,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增长25.7%,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究中心4家。江山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2017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二)坚定不移主攻工业、稳定农业、提升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工业转型深入推进。积极对接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启动新一轮产业规划编制,整合完善工业发展政策,设立1亿元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工业结构不断改善,装备制造、特种纸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获得国家级空气动力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首个特种纸产业基地和省级光伏产业、电光源产业、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基地命名,成为省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氟硅产业被列为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单位试点,机械行业成为第一大产业,龙头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2.9%,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12家、大中型企业8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衢江莲花片区被确定为省级对外现代农业开发区,柯城建成全国最大鲟鱼养殖示范园,“开化龙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力推进农业传统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柑桔实现压产提质增效目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家禽饲养、山地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和渔业生产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
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衢州)农博会粮交会。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4.1%。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加快市综合物流中心建设,衢州国际物流中心建成运行,浙西粮油交易中心、省粮库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积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江山廿八都古镇、开化根艺博览园等一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江郎山申遗通过世遗中心专家组考察评估,龙游旅游创强通过省级验收,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和21.6%。积极促进民航事业发展,衢州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达12.8万人次。加快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新增农村连锁经营网点259个。开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系列活动,推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全市财政拨付补贴资金4947万元,实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8.6万台和1.8万辆。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态势。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7%。
(三)积极有为加快城市建设、推进村庄整治、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面貌。
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五城联创”取得重大成果,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城市宜居度明显提高。以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为目标,制订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政策措施,完成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老城区功能品位进一步提升,北门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再现,府东街南段和双港西路改造实现通车,南湖广场片区和荷花中路绿化工程全面完成。西区建设步伐加快,市政广场基本建成,月亮湾公园开工建设,
2017年衢州市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易错试题及答案(十六)
2017年衢州市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易错试题及答案(十六)
1[单选题] 根据有关规定,关于办理托收承付说法正确的是( )。
A.收付双方都是国有企业
B.收付双方必须签有合法的代销合同
C.结算款项的收款人可以选用邮寄的划回方式
D.每笔金额起点为5万元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托收承付的双方除国有企业外,供销社以及经营管理好,并经开户银行审核同意的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代销商品的款项不可以用托收承付方式结算;托收承付每笔的金额起点是1万元。
2[单选题] 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决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 )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
A.10B.15C.20D.30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 对提供应税服务的,年应税服务销售额在( )以下的,属于小规模纳税人。
A.500万元B.80万元C.50万元D.800万元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对提供应税服务的,年应税服务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属于小规模纳税人。
4[单选题]各级政府预算批准后必须依法向( )的国家机关备案。
A.有关 B.各级 C.相应 D.上级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对于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处( )。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金
B.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C.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D.八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刑法》第162条第2款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6[多选题] 下列关于营业税纳税地点的陈述中,正确的有( )。
A.原则上采取属地征收的方法
B.从事运输业务为居住地
C.单位出租不动产为不动产所在地
D.个人出租物品为个人居住地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从事运输业务的,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 7[多选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公司代其子公司开具了一张价值20 000元的增值税发票
B.乙公司将其未用完的增值税发票转让给丙公司
C.丙公司将闲置的发票本出借给丁公司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D.丁公司将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保存6年后予以销毁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A项为代开发票,B项为转让发票,C项为出借发票。D项为存放和保管发票,不得擅自损毁。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8[多选题] 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下列票据丧失后,可采用挂失止付方式补救的有( )。
A.已承兑的商业汇票、支票
B.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
C.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D.未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支付结算办法》第48条规定,已承兑的商业汇票、支票、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以及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丧失,可以由失票人通知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挂失止付。未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以及未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丧失,不得挂失止付。
9[多选题] 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负责人为( )。
A.会汁机构负责人B.会计主管人员C.单位负责人D.主管单位派的人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的负责人应为会计机构相关负责人以及单位负责人。故选AC。
10[多选题] 会计人员的基本任职条件包括( )。
A.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
B.熟悉并能遵照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
C.能担负一个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
D.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在财务会计工作岗位上见习1年期满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会计人员的基本任职条件:(1)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2)熟悉并能按照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3)能担负一个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4)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在财务会计工作岗位上见习1年期满。
2017年衢州市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易错试题及答案(十七)
2017年衢州市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易错试题及答案(十七)
1[多选题]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主要通过( )来进行。
A.社会舆论B.传统习俗C.内心信念D.考核评比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是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遵守,依靠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以及考核评比来进行的。
2[多选题]对有以下行为的银行,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的有
( )。
A.违反规定办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转账结算
B.违反规定为存款人多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C.明知或应知是单位资金,而允许以自然人名称开立账户存储
D.超过期限或未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等资料
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银行在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银行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停止对其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核准,责令该银行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违反规定为存款人多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②明知或应知是单位资金,而允许以自然人名称开立账户存储。故选BC。
3[多选题]《会计法》规定,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的行为有( )。
A.私设会计账簿
B.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
C.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
D.伪造、变更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违反《会计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两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
(2)私设会计账簿的;
(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
(8)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9)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会计法》规定的。
4[多选题] 对于提示付款这一票据权利行使程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支票应自出票日起10日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B.银行汇票应自出票日起2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C.本票应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D.出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应自到期日起10日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
参考答案:A,D
参考解析:支票自出票日起10日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本票自出票日起2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银行汇票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自到期日起10天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
5[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形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