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北孝感中考满分作文:藏在书本里的精彩

高三励志  点击:   2012-07-10

2017湖北孝感中考满分作文:藏在书本里的精彩篇一

湖北省孝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查

本试卷共10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魏晋风度时指出: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和时代中产生的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表面看来是潇洒风流,而其骨子里却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时代心理对整个社会文化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人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

晋宋易代的社会现实需要文人们在几乎来不及思考的瞬间就要做出自己政治及人生的抉择。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思、对人生有反省的诗人,他选择了归去田园。陶渊明之所以归隐,其主要的原因是陶渊明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同流,其行为是对自己人格的坚守。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上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中国古代隐士是一群对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等生命理想有着强烈渴望的人,他们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这就注定了他们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要么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两难的选择使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然而归隐的生活,使他们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自己。陶渊明的“归去”是从政治和世俗社会向自然和自我本性的回归,这种回归很坚决,其中伴随着诗人本身的潇洒、自适的本性。陶渊明是出于对自己人格和人生道路的坚守而做出的主动选择,他注重表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坚守。鉴于喧闹、污浊的社会现实与自己人格理想的矛盾,隐士皈依山水自然最重要的动机就在于他们发现了自然中有与他们自己的人格追求相契合的“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而隐士的文化活动又进一步丰富、提升了这些精神品性,并使之在山水艺术的创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古代隐士不仅拥有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而且他们都是具有丰厚的文化修养、心性聪慧的人。他们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融合了儒家以艺术陶养性情,以“礼”“乐”达“仁”,进而在“礼”的秩序中“游刃自如”的思想,并将之内化在自我人格的深层,在内心建构了一个力量强大的自我机制。因而,他们有足够的心力抵御物质世界的喧闹,从而将全部的生命热情投注在心灵花园的建设上,淡泊功利,从容平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在诗歌内容上,陶渊明侧重表现出对人情、时事的看法与见解;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既有“依依墟里烟”的静穆与飘逸,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与自在。他的诗歌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是对田园生活的审美观照和艺术加工,充满着自然宁静的味道。 (选自《论中国古代的隐士》,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面上潇洒不群、飘逸自得而内里潜藏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的魏晋风度,是在当时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现实下形成的。

B.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往往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心理特征,而在中国因为有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更为突出。

C.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时代,他坚守自己的人格,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一道随波逐流,就主动选择了归隐。

D.陶渊明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政治的参与中能坚守自己独立自主的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隐士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是注定的,因为他们强烈渴望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

B.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的中国古代文人,他们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因此,其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

C.中国古代隐士也有不少人曾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只因在真理的追求上坚持独立判断,在政治的参与中坚持独立自主,导致他们在专制时代只好无奈地选择归隐。

D.中国古代文人是一群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坚守自己的理想人格,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隐士在人格上都追求“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如王羲之就追求这种品性,并把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兰亭集序》中。

B.中国古代隐士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并融合进儒家的思想,他们都拥有丰厚的文化修养、聪慧的天赋心性和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

C.陶渊明内心有力量强大的自我机制,虽然曾“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但最终抵御住物质世界的喧闹,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投注到精神世界上。

D.陶渊明用自己的审美观对田园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他的田园生活虽然也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但仍觉得“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胄,字胤叔,其先河东闻喜人,今代葬河南。胄明经及第,解褐补太仆寺主簿。属二京陷覆,沦避他州。贼平,授秘书省正字,累转秘书郎。陈少游陈郑节度留后,奏胄试大理司直。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有重望,虚心下士,幕府盛选才彦。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栖筠常异席,事多咨之;崔造辈皆所荐引,一见胄,深重之,荐于栖筠,奏授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代宗以元载隳紊朝纲,征筠入朝,内制授御史大夫,方将大用,载怙权,栖筠居顾问刺举之职,与不平。及栖筠卒,胄护栖筠丧归洛阳,众论危之,胄坦然行心,无所顾望。寻为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适会胄部人积胄官时服杂俸钱为赃者,炎命酷吏员宇深按其事,贬汀州司马。寻征为少府少监,除京兆少尹,以父名不拜,换国子司业。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江南西道。前江西观察使李兼罢省南昌军千余人,收其资粮,分为月进,胄至,奏其本末,罢之。会荆南节度樊泽移镇襄阳,宰相方议其人,上首命胄代泽。胄简俭恒一,时诸道节度观察使竞剥下厚敛,制奇锦异绫,以进奉为名。又贵人宣命,必竭公藏以买其欢。胄待之有节,皆不盈数金,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

未尝酣乐。时武臣多厮养畜宾介,微失则奏流死。胄以书生始,奏贬书记梁易从,君子薄其进退宾客不以礼,物议薄之。贞元十九年十月卒,时年七十五,赠右仆射,谥曰成。

(节选自《旧唐书•裴胄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B.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C.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D.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通明经术。汉始以明经射策取士;唐代成为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同为士流所重。

B.解褐: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服,指开始进入仕途。

C.代宗:是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一种。这里指唐代宗李豫,762年—779年在位。

D.司马:古代官职,马在古代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司马即专门管马匹的官,后指掌管军政的官职。唐代时司马只是州刺史的属官,无实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胄重情重义。李栖筠对裴胄有知遇之恩,又与权臣元载不和,备受排挤;他去世后,裴胄不顾众人的劝阻,冒着得罪元载的风险,护送其灵柩回洛阳。

B.裴胄守正奉公。江西观察使李兼擅自裁减南昌军一千多人,将省下的军费,逐月献给朝廷,以邀功买宠;裴胄到任后,奏明原委,拨乱反正,取消了月进。

C.裴胄体恤下属。当时的权贵对自家的宾客非常严苛,宾客微有过失就被流放或处死。裴胄将犯错的宾客梁易从仅处以贬退,而受到所谓君子的鄙视与攻讦。

D.裴胄深受赏识。陈少游、李栖筠、许鸿谦、崔造等都对裴胄给予过举荐或提携;在荆南节度使人选上,皇上甚至首先提出由裴胄来接替樊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

(2)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望岳①

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②。

【注】①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一首是咏西岳华山,当时作者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便辞官携家迁徙。诗中的玉女洗头盆、车箱谷、箭栝峰、通天门皆为华山著名景点,以地名巧妙入诗为本诗一大特色。②白帝:即少昊,古代汉族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真源:本源,这里指仙道。

8.诗的首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9.这首诗与《望岳》(岱宗夫如何)同为咏山之作,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说“是进亦忧,退亦忧”,“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人无常师”,并用孔子从师的事实

“ ”和孔子的言论“ ”来论证,很有说服力。

(3)赤壁之战,事关东吴存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战在即,作者却插入“ ”这一温馨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不仅刻画了周瑜的“雄姿英发”,也预示了东吴终将获胜,因为周瑜正是战役胜利的关键人物。如果东吴战败就会出现杜牧《赤壁》中所写的

“ ”的严重后果。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

神 树

申平

老刘带我去看传说中的那棵神树。

老远就看见了一片绿荫。除了那棵大树格外惹眼,旁边还有一片杂树和一片绿草地。杂树里面有一棵凤凰树正在开花,火红一片。在城市的黄金地段,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竟然能有这么一片绿洲,简直就是个奇迹。

老刘说:“这片绿地能保留下来,全靠了这棵神树。”

我们走到树下,仰头观看:真的是好大一棵树!这是一棵百年以上的老榕树,主干两三个人都抱不过来,根须毕现,盘根错节;上面分出四根大杈,枝叶浓密,阴翳蔽日。目测一下,它的占地面积最少有一亩地。这时我又看到,贴近地面的树丫上全都挂满了红布条,树底下还有一个香案,上面的香炉里插满香烛,有的正在冒着袅袅烟雾。看来,前来拜祭的人不少,香火鼎盛。

老刘就给我讲起树神的故事来。原来曾经不止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打过这片地的主意,而且他们都千方百计地取得了使用资格。但是他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这棵大树。

如果不挖走或者不砍掉这棵树,他们就无法在这里破土建楼。

第一个开发商雄心勃勃地动手了,他想把树移走,但挖树这天,两台挖掘机刚刚开到树下,原本晴朗的天空却忽然阴云密布,接着雷声大作,暴雨倾盆。更绝的是暴雨过后,两台挖掘机不知为什么同时打不着火,司机怎么鼓捣都不行。而且就在这时,老板也在家里闹起病来,头痛发烧,上吐下泻。有人向他报告了挖树的情况,他顿觉悚然,马上改弦更张,放弃了开发计划。

几年以后,又一个老板前来试火。他的办法是砍树。“刀斧手”来到树下,开动电锯上前锯树,却也奇怪,刚挨树身,那电锯竟然反弹回来,把那人的腿锯伤了。现场登时一片大乱。等把人送去医院,老板不信邪,亲自操起电锯上前锯树。但是锯了几下之后,他马上停了下来,随即命令人员撤退,项目取消。原来他亲眼看见,大树伤口里汩汩流出来的,竟然是类似人血的黏液。

一时间,有关神树的故事不胫而走。

在南方,这样的榕树本来并不鲜见,过去人们也并没有怎么注意这棵树。现在好了,一传十,十传百,一批又一批人跑到树下来看稀奇。接着,一张张嘴巴就添油加醋把神树的故事传得神乎其神。终于,开始有人把神树当神顶礼膜拜了。 但是这片地的开发价值实在是太大了。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展,它已经成为黄金地段。在这里建楼,每平方米至少要卖到几万元。于是,又有一个老板经不住诱惑,再次铤而走险。他首先要过的,当然还是神树这一关。

这个老板认为人多就不怕邪,开工这天他组织了十台挖掘机,外加一百个手持铁锹镐头的民工,趁着夜色蜂拥而至,意欲一举拔除大榕树。但是到了树下,他们所有的人都傻了。只见神树四周,夜幕里一片火光闪烁。近前细瞧,原来里三层外三层跪满了男女老少,每人手里举一炷香,在那里静静祭拜,佛乐大作。这时,有人看见,树冠之上,隐约有佛光闪动,镇得那些人不敢再近前半步。

两支队伍就在平静的气氛中对峙着,最后败阵的是老板。他叹息着说:“天意难测,民意难违。这种情况下我若强行开发,就算能挣100个亿,今后我还能活得好吗?罢了,撤退吧!”

从此,就再也没有人敢打这片地的主意了。

听着老刘的讲述,我对神树充满敬意。当然我也明白,这些故事包含着许多人们想象加工的成分,是不能全信的。我在周边观察,发现树下是人们的休闲锻炼之所。绿荫之下,打太极拳的,舞扇子的,下棋的,悠然自得。再往前走,却赫然发现还有一排摆摊算命的;杂树林那儿,还有穿着暴露的女人在探头探脑„„

2017湖北孝感中考满分作文:藏在书本里的精彩篇二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考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孝感市八校联谊2016年联考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

A.肃穆(mù ) .B.诘问(jié) .C.狼藉(jí ) .D.伧俗(cāng) .

瓦砾(lì ) .

寒噤(jìn ) .

焦灼( zhuó ) 呵斥( hē ) ..嶙峋( lín ) 仄歪( zè ) ..

奔丧(sāng ) .

蹒跚( pán ) .

锐不可当( dāng) .风尘苦旅( lì ) .

惟妙惟肖(xiào) .广袤无垠(mào) .

2.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 )。(2分)

A.阻遏 烦躁 尴尬 穷愁潦倒 B.阴惨 鞠躬 制裁 转弯抹角

C.健忘 荒谬 疮疤 长途跋涉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难以想象万马奔腾、

D.疏懒 琐屑 愧怍 重峦叠障 )。(2分)

,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

,投入大自然的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 A;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C;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4.选出下列有语病的一项({2017湖北孝感中考满分作文:藏在书本里的精彩}.

的动力。

怀抱 怀抱

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

B;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2分)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前行 B.为了防止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危害不再发生,孝感市政府颁布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 定”。

C.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是否严格执法。 D.我国每年因为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一百万,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5.古诗文默写。(6分)

①树树皆秋色, ②{2017湖北孝感中考满分作文:藏在书本里的精彩}.

。(王绩《野望》)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来表现君子身处污浊环

③自北宋周敦颐以来,文人墨客通常用“ ,

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的品质。(周敦颐《爱莲说》) ④请写出表达乐观精神的相连两句古诗词: 6.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①②题。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 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 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象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 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 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 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

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郯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 哆嗦得象风雨中的树叶。 ①祥子是老舍先生著名的小说 ②从选文可以看出,“坐车的”是

强、吃苦耐劳的祥子,却在小说结尾变成了 分)

7.综合性学习。(7分)

学校正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文化论坛。活动中,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参观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 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大家讨论热烈,请你表达自己的看法。

{2017湖北孝感中考满分作文:藏在书本里的精彩}.

中的主人公,他人生最大的梦想是

(2分) 的人。(2

的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一个自尊自

————————————————————————————————————————

【活动二】谜语擂台。团委组织猜谜语擂台赛,你看到了下面的四个谜面,请选择其中的 两个,猜出谜底。(2分)

(打一字)

不石是字石出字头,

代(著打名一作中家国)现

古宅子

名(皱风称打一乍)一池起

网春,站水吹

,谜底 ;图 ,谜底 。

【活动三】精品点评。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划线文字,简要说说你在表达技巧上学到了什 么。(2分)

在央视《星光大道》的一期节目中,而对最后一关的两位选手,嘉宾梁宏达点评说:“我 想做一下比较,3号的歌就像老家东北小烧一样,喝下以后浑身发热;6号的歌跟你老家山西杏 花村汾酒一样,刚入口时挺绵的,但是后劲挺大。如果说3号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6号就 是„洞庭波涛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活动四】建言献策。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文化这个话题,向学校校长提一条建议,你会 怎么说呢?(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古诗词鉴赏(3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家书抵万金”中“抵万金”的含义是9.请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细节描写。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 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 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C.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正 ) .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译文: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甲文作者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仙境,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B.乙文记述了作者旅途见闻,表现了一家人,各得其所的安逸生活。 C.甲乙两文都是依据作者亲身经历,如实地再现了一幅幅农家乐的图景。 D; 甲乙两文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13.请简要说说《大道之行也》与【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答:

)。(2分) B.悉如外人 .

( 熟悉 )

D.自恨不如远甚也( 遗憾 ) .

译文: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人生没有永远

杨 绛

(1)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2)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 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 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 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 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 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 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3)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 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 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 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 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4)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 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 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 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5)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 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 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6)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 的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 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 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 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Yuan, you worked me 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7)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 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 的,心上不能舒坦。

(8)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9)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10)人间也没有永远。

(11)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 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12)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 还在寻觅归途。

14.联系全文,如何理解题目“人生没有永远”。(3分)

15.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媛”实在很佩服“,第四段到第六段详细回忆了 钱媛的三件事情,仿照示例概括钱媛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

----(6)学问高深

16.结合语境,完成下列问题。(4分)

(1)第(2)段中,一说“他可高大了。”又说“他又很弱小”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2)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分析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 .

17.阿瑗是作者的独生女儿,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一下阿瑗的性格特点。(3分)

18.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第(1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9.《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 过的课文《老王》里也能看到他们家的生活点滴。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

基因组测序:全面了解胡萝卜

①曾有人预言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不是大数据,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基因组测序。它不仅 可以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本源,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对生命进行“改造”。甚至可以说,这项技术将 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

②胡萝卜和生菜、芹菜属于植物中的一大类,但它质脆味美,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胡 萝卜栽培广泛,其根部富含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等,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对30余种胡萝卜样品的 基因测序,绘制出了胡萝卜基因组序列草图。这很可能是迄今最完整的蔬菜基因组序列草图,相 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站上。

④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使用一根胡萝卜的DNA组装了一个高质量的参照基因组,确认 了胡萝卜共有32113个基因,其中有10530个基因是胡萝卜特有的。而后,他们对包括野生种和栽 培种在内的35个不同品种的胡萝卜样品和亚种进行了测序。研究人员称,这一研究不仅使我们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了解胡萝卜的所有营养物质和组成成分,而且阐明了胡萝卜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017湖北孝感中考满分作文:藏在书本里的精彩篇三

湖北省孝感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孝感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分为两卷,共10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填入相应的位置内。

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请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试题卷请自行妥善保管。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 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 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选自《人民文摘》)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B.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D.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文化可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B.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

C.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D.中国人性情化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又高于生活,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B.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C.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

D.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家国往事 诗词人生

高毅哲

如今的中国,可以把古典诗词和个人命运起伏结合得如此震撼人心的人,或许除了叶嘉莹,很难找出第二个了。有人用一句话概括她一生的追求:“九畹兰滋,乐做诗词传灯人。”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在察院胡同祖宅里,在家学氛围下,叶嘉莹完成了诗词的启蒙,诗词功底日渐扎实。

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成绩优异的她进入了辅仁大学。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叶嘉莹听课时常常极力心追手写,生怕遗漏了老师学问之精要。

叶嘉莹跟从顾随6年,与顾随结下深厚情谊。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顾随生前没有留下一本著作。叶嘉莹上世纪70年代回国以后,整理出版了40余万字的《顾随文集》,并将她在顾随课堂上记下的八大本笔记,全部交给了顾随的女儿整理成《驼庵诗话》,所得版税,全部给予先生女儿。

在去国外之前,叶嘉莹对文学理论并没有很大兴趣,她认为,和充满灵动内容的诗词相比,文学理论实在太过枯燥。然而,当她接触到西方文学理论后,却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叶嘉莹兴趣大增,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

熊烨是叶嘉莹的2010级博士生。彼时他在南方一所大学本科读法律,正处于失落和迷茫中,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叶嘉莹讲课的节目,立刻被深深吸引。“叶先生的授课融入了她切实的人生体验,这是最打动我的。”熊烨说。

来到南开之后,他才逐渐了解到叶嘉莹诗词极富魅力的另一层原因。

1948年3月,在北平教书的叶嘉莹南下上海和在国民党海军任职的未婚夫结婚。1948年11月,叶嘉莹和家人从上海来到台湾;在白色恐怖中,丈夫被怀疑是“匪谍”,在监狱一关就是3年,连她自己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也被抓到警察局关了一段时间。被放出后,叶嘉莹没了工作,只好投奔丈夫的姐姐。没有房间可住,她就在走廊上打地铺,很早就要爬起来收拾干净;为了避免孩子打扰主人午休,她只能出去,在烈日之下抱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在树荫底下徘徊。

叶嘉莹不愿麻烦别人,她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排解方式。“不得于心者,固不能笔之于手”。这句看似普通的话,不仅是叶嘉莹的自白,更是点出了她诗词生涯的魅力根源。

此后几十年间,她著作等身,成为享誉国际的大家。她提出的词学中“弱德之美”的学说,在如今的众多研究者看来,用来描述她本人十分恰当。这种观点认为,凡被词评家们所称述为“低徊要眇”、“沉郁顿挫”、“幽约怨悱”的好词,其美感之品质都是属于一种弱德之美。而叶嘉莹一生的经历无疑都成了这种美学的最好注脚。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她坚信,中国诗词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开出最美的花。

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徐晓莉听说南开大学中文系来了一位讲课很好的女老师,便前来听讲。“在课堂上,叶嘉莹就是一个强大磁场的磁心。”徐晓莉回忆,“她从不拿讲稿,却常常从右向左,竖版繁体在黑板上默写出古人的大段诗词文句。她讲一口纯正亲切的北京乡音,而她深厚的古典修养和融贯中西的浩瀚学识,以及恰切精当的举喻与解说,让我们倾倒,耳目全新,惊叹不已。”如今已经退休的她,有空便在家里放起叶嘉莹的讲课录音,犹如别人听京剧、听相声一般。

叶嘉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叶嘉莹说,她的一生,除了回国教书是她自己的选择,她从来没有对命运做出过主动的选择。你落到什么地方,不是你能掌握的,“可是不管命运把我抛到哪里,我都愿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做好”。 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人们往往惊诧于她旺盛的精力。当她年过八旬以后,依然常常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辗转于旅途。每次回国,她都要带回大批成箱的材料。每逢上讲台,她常常一站两个小时,神采飞扬,奋笔疾书,连水都很少喝上一口。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顾随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当年的叶嘉莹记住了这句话,却没有多想其中的意义。而当经历了一生的忧苦不幸,她早已找到答案。

(《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叶嘉莹,号迦陵,20世纪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1966年赴美,先后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1970年,获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开始赴国内讲学。著有《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等。叶嘉莹说:“我是在忧患中走过来的。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②《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种植秋兰、芳蕙比喻培养人才。

③佛教称佛法能像明灯一样照亮世界,指引迷途,所以用“传灯”比喻传授佛法。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叶嘉莹一生“诗词传灯”的具体内容是把不懂诗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牵引到古典诗词的世界,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得以继承和发扬。

B.从忧患中走过来的叶嘉莹,一生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研读、讲学70余年而不倦,是传承文化的责任使然。

C.叶嘉莹接触到诠释学等西方文学理论后,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这进一步激发了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D.叶嘉莹回国教书的目的是要完成两件事:一件是整理出版当年顾随先生的讲课,另一件是托人吟诵录制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

5.传记中多次插入细节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6.叶嘉莹成为享誉中外的古典诗词研究大师,哪些因素促成了她的成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这几天,霍夫曼的心情就如同街道上空随风飘飞、不知方向的落叶一样纷乱复杂。

2017湖北孝感中考满分作文:藏在书本里的精彩篇四

湖北省孝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孝感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节选)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苏北四市高三联考作文ppt
下一篇:2017西城高三期末语文作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