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记忆力测试  点击:   2012-06-13

2017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2017年江西省中考政治预测试卷(含答案)

2017年江西省中考政治预测试卷

一、选择题(第1~8小题为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第9~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4分)

1.2015年7月15日,京九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客运专线于全线开工建设。(A)

A.南昌至赣州 B.合肥至福州 C.赣州至厦门 D.上海至昆明

2.2015年9月16日,第三十四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在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举行,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在大会上宣布:“中国 获得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该市由此成为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D)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杭州

3.在江西上饶有这样一对姐妹,妹妹宁菊英40年如一日,用心照顾双目失明且患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的姐姐,从亭亭玉立的女孩到步履蹒跚的老人,近半个世纪的温情守护,诠释着血浓于水的姐妹情深。宁菊英40年如一日,用行动诠释了 的传统美德。(B)

A.诚实守信 B.孝老爱亲 C.重信守诺 D.乐于助人

4.“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2016年央视春晚上赵薇演唱的歌曲《六尺巷》启迪我们应该(A)

A.宽容待人 理解至上 B.平等待人 文明交往

C.文明礼貌 彬彬有礼 D.学会尊重 亲密无间

5.近两年,娱乐圈风起云涌,明星涉毒案事件频发,房祖名、柯震东也因涉毒被警方抓获。柯震东因吸食毒品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房祖名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2000元。对两人行为认识正确的是(D)

A.两人都受到刑罚处罚 B.两人都是违了刑法

C.任何违反规则的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D.后者比前者的社会危害性更大

6.2016年3月1日,教育部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的安全、卫生保健、教育和规模等方面工作进行规定,并明确提出严禁幼儿园教职工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B)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7.漫画中某国企为贪腐职工“发公函讲情”的做法(C)

A.是一种获得法律帮助的有效途径

B.依法行使了监督权

C.没有做到依法行政,违背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8.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江西将从今年开始到美国、

澳大利亚、韩国设立常驻招商窗口,为江西吸引外资出力。这表明我省坚持 的基本国策。(C)

A.计划生育 B.保护资源和环境 C.对外开放 D.依法治国

※温馨提示:以下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

9.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建议提出的 、 、 引人注目,更令人期待。(ABC)

A.“美丽中国” B.“健康中国” C.“平安中国” D.“生态中国”

10.山东省莒县公路局的职工宋昌利很平凡,他是路政队员当中非常普通的一员,他又很了不起,20多年间他挽救了29个生命。他敦朴憨厚,兢兢业业,这些年,他做过的好事真不

少。他把爱心和勇气变成了一种常态,他舍身忘己,救人于危难。“救人专业户”宋昌利(ABCD)

A.见义勇为 B.爱岗敬业 C.热心公益 D.无私奉献

11.我国首位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平静地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药集体发掘的成功范例。”这启示我们(BCD)

A.集体的力量只取决于成员数量 B.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C.集体的力量与成员间的组织配合密切相关 D.要树立团队意识,精诚合作

12.河南省沈丘县33岁的王娜娜2003年参加高考,因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为落榜便外出打工,之后结婚生子。2015年,她发现自己当年并非落榜,而是考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但被人顶替读书了。王娜娜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其 受到了侵害。(BD)

A.生命健康权 B.姓名权 C.肖像权 D.受教育权

13.林肯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CD)

A.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B.从表现形式看,法律笼统,道德具体

C.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 D.应该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14.《中国诗词大会》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与普及涵盖中小学课本的经典诗词,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的文化精髓。节目一经推出,便引爆全民追看诗词的文化热像,收视率达1.11%,全国排名第4位,首重播累计收看人次2100万,超越同时段综艺节目,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300多万,位列微博综艺榜第二位。《中国诗词大会》掀收视热潮启迪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必须(BC)

A.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B.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C.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创新和发展 D.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共36分)

15.26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顽强拼搏,一步步走出大山,成为屯里唯一的大学生;他,命途多舛,临毕业时却查出身患白血病;他,直面死亡,乐观地与病魔抗争;他,恪守诚信,把诚信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毅然用筹来的救命钱优先偿还到期的助学贷款;他,心系家乡,心中有个乡村教师梦,希望通过三尺讲台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就是村民眼中的“傻大学生”罗金龙。

你觉得罗金龙傻吗?为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完成你的回答。

示例:不傻。因为他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①不傻。因为他 ,(1分) 。(1分) ②不傻。因为他 ,(1分) 。(1分) ③不傻。因为他 ,(1分) 。(1分) ……

16.九年级学生贵真喜欢用文字记录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她的成长。

记录一:期末考试临近了,班主任老师开了迎考动员会,要求我们在同学中找准一个对象,彼此展开较量。于是,我向同学小萍发起挑战:“你是我的对手,我要赶超你。”小萍爽快应战:“每天与你讨论数学题,我收获很多,不怕你赶超,一起进步吧!”

(1) 从贵真和小萍的言论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记录二:上个月,我报名参加了“小巧手”制作比赛,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积极认真的准备着,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制作的方法和技巧,不懂的东西虚心向老师请教。尽管创作的作品一次次被老师否定,但我没有气馁,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最终参赛作品得到了高度评价:作品构思新颖,富有特色。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参赛作品获得了一等奖。我很开心。

(2) 请你根据贵真获得成功的经历,说说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所必须具备优良的品质。

17.走近刑(九)学法知法

●诞生:从2014年10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算起,刑法修正案(九)历经了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和三次审议,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终于以153票赞成、2票反对、4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

(1)从刑(九)的诞生历程你感悟到了思想品德课的哪些观点?(2分)

●亮点: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再减少9个适用死刑罪名刑法死刑罪名已减至46个。

(2)持续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公民 的尊重和敬畏。(2分)

●法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3)刑法的这一规定有利于保护公民的 权。(2分)

18.请你对下列案例相关问题的探讨。

案例一:应急车道是救援通道,更被称作生命通道。然而,在春运出行高峰期间,一旦遇到拥堵,就会有驾驶员占用应急车道抢行,阻碍救护车、抢险车、执法车通行,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秩序。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警察局加强了打击占用应急车道的违法行为。截至2016年2月16日,春运以来全省共查处50137起占用应急车道的违法行为。

(1)交警依法对占用应急车道的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处罚的依据是什么?(1分)这种处罚有什么作用?(2分)

2017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2017届江西省六校高三联考历史(解析版)

2017届江西省六校高三联考历史

一、单选题:共24题

1.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关于“天”的认识。我国古代的“天”指的是君主专制统治下的思想,与近代的“国家”概念不同,故A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下”并未按照民族区域划分,故B项错误;材料中“凡我族类,其心必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故C项正确;材料中“天下”并非是汉民族所处的中原地区,故D项错误。

2.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题文可以解释为古代把民按其职业分为四种,即士(知识分子)、农(农民)、工(手工业者)、商(即贾,做生意买卖的人),叫作“四民”。现在由于佛道的兴起又有了和尚、道士,成为了“六民”。古代只有一个儒教,现在又多了佛道,变为“三教”。从事生产的人数没有增加,凭空增加了和尚和道士这两种“吃闲饭”的人,务工的一家,要供应六家的器用;经商的一家,依靠他服务的有六家。又怎么能使人民不因穷困而去偷盗呢?所以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3.《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

A.太学制度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可知,这一制度具有公开性;根据题干信息“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培育了顺从性”可知,这一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但后期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明清采用八股取士,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故本题选C。

4.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诏川峡、广南、福建转运使提点刑狱官察部内僚吏,有贪墨不法、惨刻用刑者以闻”。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又诏:“三京,诸路大辟罪,狱既具而非理致死者,委纠察提点刑狱官察之。”庆历七年(1047年),指令转运、提刑二司:“每巡历至州县,先入刑狱中询问罪人。其有禁系人身死,仰画时具检验状申二司点检,如情理不明,有拷擦痕,立即便取索公案差官看详,依公施行。”这表明北宋

A.监察工作已经法制化系统化

C.干预司法过多,失去独立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时期的监察制度。材料并未说明北宋监察工作的法制化和系统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宋代设置提点刑狱官对案件进行详细的核查,材料“其有禁系人身死,仰画时具检验状申二司点检,如情理不明,有拷擦痕,立即便取索公案差官看详,依公施行”说明通过加强监察以促进司法的公正,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司法失去独立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司法监察,没有说明地方司法的混乱,故D项错误。

5.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光绪《富阳县志》B.通过加强监察促进司法公正 D.地方冤狱过多司法审判混乱 载“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也”。这说明

A.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较松弛

C.政治日益腐败基层政权不作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材料中明朝中叶以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说明我国的赋税制度注重土地而忽略人口,因此导致清朝以来关于人丁的调查有所放松,导致的结果是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政治腐败问题,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故D项错误。

B.商品经济和货币关系日益发展 D.地主阶级成为赋税主要承担者

6.湖湘学统的代表人物王船山说:“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在这里,王船山

A.主张儒道互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C.重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可撼动

【答案】B{2017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解析】本题考查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材料中的“道”指的是传统的帝王统治之道,材料中“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说明他认为儒学与传统的政治统治之间是并行的,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学和政治统治的关系,不是强调儒学的地位不可动摇,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托古改制的思想,故D项错误。

{2017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7.《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B.强调儒学与传统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 D.借助传统宣扬托古改制的思想主张 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

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

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明清时期的历法改革。材料中反映了由《时宪历》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的结果,说明当时中国的传统儒学和西学之间的文化冲突现象不利于新的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程朱理学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中《时宪历》被废除,不能推动中国历法更精确,故D项错误。

8.“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

”文中的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

“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A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指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该思想并不能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新文化运动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也不能为维新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严复的思想才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不是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新文化运动才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该“外来药”只能起到推动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的影响。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项。

9.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皎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满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英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种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江西的茶叶生产规模扩大,一些县大部分民众以种茶为业,说明了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西的九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江西无关,故排除。

10.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调和与附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着激烈的中西矛盾冲突而力求保全自身优越性的意向。它带着守旧性,然而它又攀结于民族感情的大树上,容易使人动情。因此,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力倡新文化的人们也未能全然脱却此境此情。”下列解析符合作者思想的

A.新文化运动具有创新性

C.新文化运动具有保守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点。材料中“调和与附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着激烈的中西矛盾冲突而力求保全自身优越性的意向”体现的是在传播新文化中对旧的传统文化的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创新性和保守性,故A、C两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D项错误。

11.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B.中西思想的结合具有合理性 D.中体西用思想是当时的主流 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A.君主立宪

【答案】C B.政党政治 C.国民政治 D.社会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民主政治。材料中陈独秀要求实行宪政,但是反对君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陈独秀主张的重点是“庶政公诸舆论,人民尊重自由”,不是政党政治,故B项错误;陈独秀强烈主张由国民参政,体现了实行国民参与的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的主张,故D项错误。

12.1934年6月,美国颁布“白银法案”,提高世界银价,从国外收购白银,世界银价为之暴涨。银价的

{2017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上涨为外国在华银行提供了牟取暴利的机会,一时中国白银被大量运出国外。1934年7月到10月中旬,

“白银流出凡达二万万元以上”,导致中国白银短缺,经济动荡。这表明

A.中国经济完全被外国垄断资本操纵

C.中国混乱的货币体系导致经济混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金融发展。中国经济完全被外国垄断资本操纵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银价的上涨为外国在华银行提供了牟取暴利的机会”“白银流出凡达二万万元以上”说明以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推行货币银本位制不能适应国际经济秩序,所以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动荡,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实行银本位制,并未出现混乱的货币体系,故C项错误;美元控制世界金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项错误。

13.1958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中说:“„二五‟时期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群众路线来进B.货币银本位制无法适应国际经济关系 D.美元优势地位使美国控制了世界金融 行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样,国家可以少出资金。比如,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50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一论断

A.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

C.指出了农村集体化的优越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58年”,而国民经济好转是在1952年底,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且材料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50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可知当时我国推行农业集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出要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故D项错误。

B.是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肯定 D.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

2017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一种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的机械发明。这是一种由车子和一个木人构成的指向机械,车中装有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并与木人相连,木人有一只手指向

南方。不管车辆朝什么方向行走,在自动离合齿轮装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 指南车是谁发明的?传说在上古时期神农和蚩尤发生战争,神农因迷失方向战败。于是神农向黄帝求援,黄帝便造了指南车,与神农共同抵御蚩尤。因有了指南车指引方向,最终击败了蚩尤。另一个传说是,周公时,南方的越裳氏派使者晋见周成王,归国时周公为了让使者不致迷路,便造了一辆指南车送给他们。

传说只是说明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当然不能代替史实。据史料记载,三国时的马钧可能是第一个制作指南车的人。马钧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他制造了用于农业灌溉的龙骨水车,“其巧百倍于常”。他还改制了诸葛亮所造的连弩,“钧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马钧在魏国担任给事中时,“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钧作之,而指南车成”。

《宋史•舆服志》则详细记载了燕肃和吴德仁所造指南车的结构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史上最宝贵的工程学文献之一。

燕肃制造的指南车是一辆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车中,除两个沿地面滚动的车轮外,尚有大小不同的7个齿轮。《宋史•舆服志》分别记载了这些齿轮的直径、圆周以及齿轮的齿距与齿数。

车轮转动,带动附于其上的垂直齿轮,该附轮又使与其啮合的小平轮转动,小平轮带动中心大平轮。指南木人的立轴就装在大平轮中心。当车转弯时,只要操作车上离合装置,即竹绳、滑轮(分别居于车左和车右

的小轮)和铁坠子,就可以控制大平轮的转动,从而使木人指向不变。例如,当车向右转弯,则其前辕向右,后辕必向左,此时只要将绕过滑轮的后辕端绳索提起,使左小平轮下落,从而与大平轮离开;同时使右小平轮上升,从而与大平轮啮合,大平轮就随右小平轮而逆转。由于各个齿轮匹配合理,车轮转向的弧度与大平轮逆转弧度相同,故木人指向不变。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掌握了关于齿轮匹配的力学知识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

其后,吴德仁鉴于燕肃所制的指南车不能转大弯,否则指向就失灵这一大缺点,重新设计制作指南车。吴德仁指南车基本原理与燕肃一致,只是在附设装置方面较为复杂。他的车分上下两层。上层除木人指

南外,还有二只龟、四只鹤和四个童子。上层13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就是为它们设的。下层的齿轮装置与结构如前所述。是他发明了绳轮离合装置,以保证车转大弯也不影响木人指向。

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对指南车进行详细研究后指出,无论如何,指南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共协稳定的机械,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摹控机械。

(节选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南车由装有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的车子和一只手始终指向南方的木人构成,是我国古代重大的机械发明之一。

B.指南车是一种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它的发明者是谁尚无定论,但据史料记载,马钧、燕肃、吴德仁最有可能是发明者。

C.指南车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指示方向的作用,是因为车上各个齿轮匹配合理、车轮转向的弧度与大平轮逆转弧度相同。

D.指南车的发明受到后人高度评价,曾有外国学者指出,指南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共协稳定的机械,是世界上第一部摹控机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指南车的传说说明上古时期的人们就有了发明指示方向的机械的愿望,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愿望变成了现实。

B.作为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发明了用于农业灌溉的龙骨水车,还改造了诸葛亮所制造的连弩。

C.当指南车转弯时,人们通过操作车上由竹绳、滑轮和铁坠子构成的离合装置来控制大平轮的转动,从而达到指向目的。

D.和燕肃制造的指南车相比,吴德仁制造的指南车基本原理更为科学合理,它克服了燕肃的指南车转大弯就指南失灵的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钧制造指南车并非一帆风顺,他遭到了朝中官员的反对。这说明任何发明创造都有可能遇到来自社会的阻力。

B.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指南车的发明满足了人们出行指示方向的需要,龙骨水车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灌溉的需要。

C.从指南车的工作原理可知,我国古人很早就掌握了有关齿轮匹配的力学知识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否则就制造不出指南车。

D.尽管附设装置较为复杂,但如果没有绳轮离合装置,吴德仁制造的指南车在转大弯时,车上木人所指的方向就会偏离南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被遮蔽的王伯群

汤 涛

王伯群(1885-1944年),贵州兴义人,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由于过早陨逝、政治因素等原因,长期被人们遗忘。这是对王伯群的不公平,也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不公平。

1924年,原任教于厦门大学的欧元怀教授,应厦大失学青年要求,在上海筹办新校。王伯群认为国家根本端赖教育,于是慷慨捐资创办大夏大学,并被公推为董事长。自此,除参与政治活动之外,他全力投入

大夏大学的建设、发展。

王伯群是大夏大学的创建者,也是大夏的精神引领者。大夏创办之后,新建的大学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上海滩的大学多达四五十所,竞争殊为激烈。为谋求大夏之发展,王伯群秉承“服务国家,曰公日诚”

精神,制定“自强不息”之校训;提出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职员苦干的“三苦精神”;借鉴牛津、剑桥大学的管理经验,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实行“导师制”,探索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管理。

在创校十周年校庆时,王伯群阐明创校“四大精神”:革命精神、牺牲精神、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他主持制定《大夏大学民族复兴教育实施纲要》,以民族复兴为施教总目标,主张大学应“追求学术研究之自

由与独立,涵育革命与民主精神”;大学教育应符合社会环境,当以“复兴民族”为办学宗旨;提倡生产教育,以救济垂危之国民经济;实施军事教育,以培养民族之自卫能力。 王伯群广为延聘马君武、郭沫若、戴望舒等名师,培育出熊映楚、吴亮平、杜星垣、周扬等各行各业栋梁之才。仅院士和学部委员,大夏就出了15人。大夏社会声誉日隆,其美丽校园和优良的师资尤为人称道,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

夏元瑮是爱因斯坦的学生,1924年来大夏任教授。1944年8月13日,夏突患心脏病。闻悉病状,王伯群极力组织抢救,并亲撰公函请求中国红十字会为夏教授提供血浆。夏教授于18日不幸逝世,王伯群

悲痛欲绝,含泪撰写讣告。为解决家属的生活之忧,王伯群为夏元瑮教授发起了遗属养育金筹集活动。

1937年8月,淞沪事变,抗战军兴。王伯群积极应对,寓救国于教育,他赴南京与教育部商定,在庐山组建我国抗战时期的第一所联合大学——复旦大夏联合大学。

大夏初迁贵阳,荆榛塞途。王伯群率领全校师生力克困难,在极短时期里,建设新校园,举凡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无一不备。大夏自迁贵阳后,经济上的困难与日俱增。王伯群殚心竭力,维持至1942年,深感经费支绌,决定呈请国民政府援照复旦大学例,改为国立大夏大学。但行政院未征求大夏大学的意见,将大夏大学改为“国立贵州大学”。 大夏师生、校友闻悉后,舆论哗然,群起反对。特别是在校学生,啸聚操场,强烈抗议。国民党宪兵闻讯,旋把大夏包围。王伯群获悉消息后,为保护学生,赶忙前去制止。他说:“对大夏的爱护,我不落人后。大夏的成败荣辱,与我分不开。我向大家保证,我能把学校完整地迁回上海去。”他接着指出,教育部设立贵州大学,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们大夏无关。教育自由和学术自由,如人身自由一样,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容侵犯的。

王伯群的讲话鼓舞了师生维护学校尊严的斗志和信心。由于全校师生、校友态度坚决,行政院只好收回成命,大夏仍然保持私立。

大夏是内迁贵州最早、办学最长的一所大学,也是深入贵州社会最为切实的高校。自播迁入黔到1946年返回上海,大夏办学8年,在贵州有毕业生1576人,对贵州文化发展尤其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伯群倡导大夏要在促进西南文化发展和资源开发方面作出贡献。“我大夏大学之在西南,为贵州最高学府,所负使命,既重且大”,大夏当“协助政府以开发西南之资源”“促进西南之文化”。他成立“农村改

进区”,由大夏和当地政府联合开展建设实验,力促百姓生活安定,努力于各项生产建设,实现“抗战救国”。大夏成立社会研究部,启动对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出版《贵州苗夷歌谣》《贵州苗夷社会研究》等著

作。这些民族调查研究的成果,让外界重新认识了贵州人,启发了少数民族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

1944年12月20日,王伯群积劳成疾,在重庆逝世。他临终写下遗嘱,曰:“吾大夏校友,服务国家,尤须力行公诚二字,以发扬大夏之精神,余虽不及见国家复兴,但知革命成功之有日,此心亦无憾矣。”

【相关链接】

①王伯群,1905年留学日本,适逢孙中山在日本倡导革命,便加入同盟会。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后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27-1933年任国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长。著有《交通事业改革方案》《电

政设施三年计划》《航政建设纲要》等著作。

(百度百科)

②王伯群先生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典范性人物。他对大夏创校、建校、发展壮大贡献最巨。他对教育的理解、对民族复兴的理解、对学生的爱护、对教师的尊重,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办学仍然

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在《王伯群与大夏大学》新书发布会上的致辞)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时,新建的大学不断涌现,大夏大学也应运而生。通过王伯群的努力,大夏大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

B.大夏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仅院士和学部委员就有15人;在贵州办学8年,为当地培养了众多人才,对当地文化发展尤其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C.在大夏大学创建、发展过程中,王伯群的贡献最为巨大,因此他被后人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典范性人物,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人们仍有启迪意义。

D.由于种种原因,王伯群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解,本文主要从教育这个角度还原了真实的王伯群,介绍了王伯群对我国高等教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5.面向现实、服务社会是王伯群的教育思想之一,从文中看,这一教育思想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6.为什么说王伯群是大夏大学的精神引领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剃头匠

申赋渔

“剃头爷爷来了。”

老远看到剃头匠,我就跑到屋子里大喊。

剃头匠夹着细长的木盒子,脚步轻快,声音洪亮。

“木匠!”剃头匠一面招呼爷爷,一面把腋下的盒子放在椅子上。爷爷在我大喊大叫之后,已经走出屋子,笑眯眯地在门口站着。

盒子是桃木的,正反两面各雕着两位神将,面目凶恶。这盒子常常使人想起身怀绝技的武林怪客。

不过剃头匠并不怪,整天嘻嘻哈哈,跟大人小孩开各式玩笑。

剃头时,爷爷总排在最后一个剃。他不只要剃头,还要刮脸、掏耳朵。其中刮脸,是最让他快活的。

剃头匠先拧了一块热毛巾,敷在他的脸上,然后用手在爷爷的脸上抹上一层薄薄的泡沫。这时候动作就要轻了,剃刀在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爷爷苍老的脸一点一点露出干净的模样。他的眼睛微闭着,嘴里

似乎发出快活的呻吟。剃刀从额头到两颊,到嘴唇,到下巴,到喉咙。终于剃好了,爷爷靠在椅子上,像是睡着了。剃头匠还要用热毛巾给他擦脸。擦过两遍,剃头匠从爷爷脖子上解下布单,迎风一抖,啪地一声。

这时候,爷爷才慢慢醒过来。

“怎么样,木匠?”

“嗯,嗯。”这就是爷爷的回答。听到这声音,剃头匠很满意。

剃头匠住在村子后面的河边上。一个人,住两间茅草屋。剃头匠每个月要挨家走一圈,这一圈要走五天。这五天里,中饭和晚饭轮着在各户人家吃。我家吃中饭了,晚饭就到隔壁家,明天呢,再到隔壁的隔壁

一家,如此循环。哪家伙食好一点,差一点,剃头匠不计较。不过,剃头匠来了,家家都

要去割肉,或者杀鸡,这是一件相当隆重的事。

大年三十这一天,剃头匠是不离家的。他要把庭院打扫干净,门上贴上春联,掸掉屋梁上的灰,贴上福、禄、寿的神像。这些事情都得在上午办好。到下午了,他就搬把椅子,坐在屋门口,捧着水烟咕噜咕噜

地吸。这是他剃了一年的头,等待收获的时候。

每一户人家,都会在这天下午拜访剃头匠。有人送来刚蒸出来的馒头,有人送豆腐,有人送鱼送肉,还有人送米送面送油或者自家腌的香肠鸭蛋。

来人送了什么,是多,是少,剃头匠都不在意,他总是显得过意不去:“哎呀,太多了,太多了。”爷爷往往是最后一个来。他要一样一样看剃头匠的收获,剃头匠就一样一样指给他看,脸上满是得意的光辉。等都看完了,爷爷才回家去,拿来剃头匠过年还缺的。要是什么都不缺,就包个红包。

申村人对剃头匠的敬重,有点过。我是在上了高中之后,才知道缘由的。这时候的剃头匠,已经七十多岁,拿剃刀的手开始有点抖了,可是爷爷和一班老人,还坚持请他动手。 剃头匠年轻时在北边的一座大庙里做杂工。一年多,方丈就教他剃头。给和尚剃头不是容易的事,学了两年,还没有满师,日本人就打过来了。

一天,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带了人,在庙里开会。日本人知道了,半夜里围了上来。书记立即组织突围,书记断后,没跑掉,开枪自杀了。

日本人忙了半天,只抓了一个死了的书记,很恼火,就把和尚们赶到庙门口,要方丈供出共产党的去向。方丈哪知道什么。日本人问了半天,很不耐烦,就把方丈捅死了,一把火烧掉大庙。然后驱赶和尚和

杂工们,给部队挑弹药。

后来,有人就推荐剃头匠给日本兵理发。一试,日本兵们个个满意。

那是一个午后,中队长差人喊剃头匠。中队长的住所是一座前后两进的老屋。前屋住的是士兵,后屋是中队长的卧室和办公室。剃头匠已经来过几次了,不只是中队长,这屋里上上下下的人,他都熟识,都是

他剃过头的。

中队长有个习惯,刮过脸之后,太舒服了,他要靠在椅子上睡一会儿,这时候你不能喊他,刮完了,悄悄收拾好东西,蹑手蹑脚走就行了。

中队长在椅子上坐着,看剃头匠过来,笑着递给他一支卷烟。剃头匠接过来,朝他弯弯腰表示感谢,然后夹在耳朵上,他舍不得抽。

剪完头发,剃头匠用热水湿了毛巾,拧一拧,轻轻盖在中队长的脸上,然后拿出剃刀,在磨刀布上磨两下。揭开毛巾,剃刀在中队长的脸上如轻柔的手指一般滑行。中队长的眼皮抖了抖,吸一口气,呼出,整个身体惬意地松弛下来。

剃刀经过额头、鼻翼、嘴唇、下巴、咽喉,然后轻轻一抹。中队长什么声音也没有发出,血流如注。

剃头匠收拾好工具,出了门,轻轻把门带上。到了前屋,从耳朵上拿下纸烟,向一个士兵借了火,朝他弓弓腰,转身出去。

剃头匠是撑了只小船离开的,小船应该是他早就瞄好的。

几天之后,剃头匠回到了他已多年未回的申村。他请人在他系着小船的岸上,搭了一个茅棚。

78岁的时候,他在这里去世。

(选自《匠人》,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剃头爷爷来了。”小说以此开篇,先声夺人,既亮出了小说的主人公,又写出了主

2017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答案详解版)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

2016.11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中记载:玉器等产品,不能在市场上交易。而《左传》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记载,韩起要在郑国买商人的玉环,玉器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玉器产量有较大增长 B.战国时期手工业进步

C.奴隶主贵族纷纷破产 D.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2.汉武帝之前,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这主要表明

A.皇帝亲近管理人才 B.当时丞相位高权重

C.丞相发挥辅君职责 D.相权尚未威胁君权

3.隋朝时期,除了创立科举制度,还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还建立起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隋朝以上制度建立的主要作用是

A.有利于政府统治机制完善 B.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直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标志着封建皇权的强化

4.宋朝出现了许多新型田地,如:梯田、圩田、淤田、沙田、架田等。这些新型田地的出现,主要有利于

A.外来经济作物的引进 B.各类产品的商品化

C.农业耕地面积的扩大 D.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5.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这些做法

A.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 B.加快了明朝社会法治进程

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 D.推进了国家监督制度发展

6.美国从1805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全统计,1805~1837年的30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14169箱。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一样,成为许多美国大资产的基础”。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

A.主要是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 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

C.主要是为美国经济发展积累资本 D.为美国黑奴贸易提供资金支持

7.继昌隆缫丝厂生产的生丝,称为“厂丝”、“洋庄丝”,同传统的手缫土丝比较,在色彩、捻度(打较)、条份、匀度、理绪、净度和装束成形等方面,都大为优胜,较之法国所产无多逊色。因而,西人喜买之,沽名之价,竟多三分之一。这表明

A.传统手工缫丝在当时基本被淘汰 B.第二次工业革命法国的丝织技术落后

C.近代机器缫丝业具有较强竞争力 D.实业救国思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8.1913年以后,以风俗改良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应时而出。一时间,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除旧布新的潮流。这一潮流

A.受到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B.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C.是近代教育改革的结果 D.成为五四运动的诱因

9.一首诗写道:“决命重兵之间,刚烈之情毅毅„„奇正之谋悄悄。测北斗以握机„„克疲劳。运三略,合六韬。民族政策,得道多助,战略选择,突围逍遥。劲旅留精锐之骨干,沿途汇铁血之同胞。笑谈比飞天之玉龙,忱枪眠冷月之蓬蒿。”诗中反映的事件

A.为中共筹建第一个全国性政权奠基 B.推动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C.赢得国共两党之间战略决战的胜利 D.使革命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10.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设立了中、工、交、农四行办事总处;成立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的贸易调整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专卖政策与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突出了政府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制

C.是官僚资本确立垄断地位的标志 D.企图从经济上影响沦陷区的稳定

11.下图是《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

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 B.激发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

C.为解放战争赢得广大农民支持 D.大大巩固了新中国革命政权

12.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由193家增加到997家,增长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广州市高二水平测试作文
下一篇:2017数学必修一作业本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