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5-06
对比2016年,细说2017年数一真题
对比2016年,细说2017年数一真题
2016年12月24日星期六和2016年12月25日星期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休息的日子,但是这两天对于17年考研人来说是意义非凡的,这两天是交卷的时间,是收货的时节,预祝各位考研人考的都会,蒙的都对。
现在我们来好好说说今年的数一真题,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计算量一般,与去年相比,要简单很多。下面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佟庆英老师将对比16年数一,解析17年真题。
线性代数部分:16年线代难度适中,计算量有所增加,特别是(20)和(21),而今年相对来说简单很多,难度不大,计算量不大,主要考查了秩,线性方程求解,二次型,正交矩阵,相似,逆矩阵等。
概率与数理统计分布:16年概率难度适中,较为特殊一点的是(14)和(22),而今年相对来说要简单些,难度不大,计算量一般,主要考查了数字特征,区间概率,二维随机变量函数分布,数理统计,条件概率,点估计中的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等。
2017届小说阅读专题(最新最全)
第一节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P191 s-243
丈夫的账单
[美国]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支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本小说虽文约而情节完整,想象空间广阔,请简要概括本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答案:开端:“丈夫”花钱招聘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
发展:“丈夫”喜欢上打字员,预付薪水,送花,共进晚餐。 高潮:婚外情暴露,向“夫人”“岳母”赔礼——买衣服送给她
们,平息家庭危机。
结局:另聘一中年女打字员。
1.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重点是什么? 考查重点突出: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卷Ⅱ都考查了小说人物形象题,都是考查概括小说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
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
考查形式稳定:一般为主观题,有简答和探究两种题型。考题形式以简答为主,简答题都要求先概括,再分析或说明;探究题在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卷Ⅱ出现,探究题要求观点明确,结合文本阐释。
3.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的考查角度有哪些?
常考角度有:概括并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对小说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P-191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
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
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说和做2017人教版
二、
2、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合作探究】
1.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2.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4. 三部著作: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6. 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7.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⑵、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⑶、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8、 ① “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作用:这些形象描写,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和高大的形象。 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9、 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热爱工作,持之以恒,默默无闻。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再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大无畏,视死如归。
10、 ①“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②“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③“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④“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⑤“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展示提高】
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3.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说了再做,做了再说”
4.说明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5.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现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说说2017考研复试应该注重的事项
说说2017考研复试应该注重的事项
来源:智阅网
2017春节假期已过!建议参加了2017考研初试的朋友们,先别管考研初试成绩是否已经公布,都要开始考研复试的准备。因为只有充分的考研准备,我们才能在考研复试和考研总成绩中,脱颖而出,考出理想的成绩。那么,关于考研复试,我们应该注重哪些内容?
首先,专业课复习不能少。建议考生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专业课的准备。
1.首先要从所要报考的院校查询复试专业课指定书目,需要购买到指定书目。最便捷的办法是去所报考的大学去购买指定书目,一般情况下,高校内部大学出版社书店或高校附近书店会有复试指定书目。
2.先要提纲挈领的复习,随后要系统的复习,不要留任何盲点。因为一般情况下,盲点就是难点、迷惑点,你认为是盲点的地方,其他考生也可能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导师们容易拿这些盲点说事。
3.查询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下载导师们的期刊论文,购买他们的专著。一般情况下,导师们会问一些学术前沿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他们的期刊论文、专著中,当然只是主要观点。有条件的话,建议还是下载、购买到为好。
其次,如何准备好外语能力。在考研复试中,一般对于外语能力的考查还是集中在英语的,如有考生需要非英语的外语能力考查,也还是可以参照下面几点的内容,进行准备的。
1.考生在简单自我介绍后,考官会问你一些问题,比如你为什么报考这个学校,你的大学生活如何度过等。自我介绍内容尽量简练,考生只要在复试前进行系统的口语训练,注意纠正自己的发音,一般都会顺利通过。
2.准备一些专业相关领域的专业词汇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涉及基本概念的词汇,因为基本概念的英文专业词汇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
中接触最多,基本概念也最能暴露基础知识方面的不足。
3.有招生单位预先拟定试题,考生抽取试题,根据问题用英语回答。考生可以事先准备几个“万能句型”,回答的时候注意放慢语速,发音标准清晰。
最后,综合面试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注意。
1.建议可以提前1~2天到该校,了解校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面试最好提前30分钟到1小时到复试地点,或者跟导师等聊聊天,让他们先了解你。
2.一定要注意仪表,服饰应庄重得体一些。进门的时候一定要敲门,然后很有礼貌的表示对导师们的尊重,示意让你坐下的时候你再坐。要把手机关闭,如果在面试过程中出现没有意料到的尴尬局面,在面试结束后一定要向老师表达歉意。
3.专业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诚实,不会的时候就诚实的说自己不是很了解,把自己所了解的实事求是的说。尤其是对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最前沿的专业技术,根据自己的理解,讲学过的理论知识,切勿胡编乱造,否则后果自负。
当然,关于考研复试的准备,还需要注重很多方面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可以看看张爱媛老师的2017《7天攻克考研复试面试》,书中对于考研复试需要做的准备,应该注重的内容,介绍得都很详尽。想买这本书的朋友,可以去智阅网上看看,最近智阅网上,有很多购书优惠,可以让我们尽情享受到质优价廉的购书体验。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五次模拟
2017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和的状态中。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为当务之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以各得其所释‚正‛。‚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和为贵‛,就是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各得其所的基础是中。只有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程子说:‚使万物无一失所者,斯天理,中而已。‛
各得其所是目标,和而不同是原则,中庸、中道是途径。和与中是从不同的角度说,和是总体的状态和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二者相合,就是中和,也就是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上,组成统一的国家,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绵延发展。对外,中华民族始终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
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指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方向。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是求‚万物各于其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统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求其各得其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也要求其内部各因素、各方面,如政府和市场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城乡,东、中、西部,贫富之间等等,各得其所。可以说改革就是调整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以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各得其所是改革的目标和实质。
(选自钱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三: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为贵‛是根本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二者都是
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B.因为以和为贵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所以两千多年前,
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2017到2017的说说}.
C.以和为贵是在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
提出的,体现了‚和‛为最高价值的观念。
D.孔子主张为政者当‚正名‛,‚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而他强调的‚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其实也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2017到2017的说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程子认为万事万物无不是各得其所,圣人之所以能使天下顺治,也是因为能使天下
苍生各得其所,而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唯中而已。
B.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盲目地取消差别求统一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君子都会承{2017到2017的说说}.
认差别,并在差别的基础上追求和谐。
C.只要坚持中庸、中道的基本方法,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
求,就会实现整体的和,达到和谐。
D.要想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就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走中庸、中道的途径。和
是总体的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才会
使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
B.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好和平的民族
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指示了方向。
C.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都是为了达到‚万物各于其所‛的目的。
D.如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各得其所,就可以改革、调整好各方面、
各部分的关系,就可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
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
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
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
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
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
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
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
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
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
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
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
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
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
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挑战
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
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
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
得到了圆融体现。
5.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狼 杀
(一)
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只是这两
年已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
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且又是
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一抹。
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两副狼骨。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
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
(二)
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
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刘老汉提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他想趁天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割掉。
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
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口! ……
刘小山起床时,满屋子都是毛茸茸的太阳光了。昨晚的梦好美咧,他梦见自己跟陆家庄的李晓燕成亲了。
隔壁床是空的,爹已经下地干活了。起得这么迟,爹肯定要骂我咧!刘小山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奔向西山脚的油麦地。
然而,油麦地里没有爹。刘小山只在田埂边看到爹的镰刀。地上有斑斑的血迹。刘小山的头皮噌的一下就麻了。最后,在山顶的一块苔痕斑驳的石头上,刘小山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头颅。
刘小山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从早上一直哭到晚上,哭到眼泪都干了时,他对头颅说,爹,孩儿一定替你报仇!
(三)
雾起。日隐。天地笼着一抹浑浊的灰白。
一阵腥风扫过,他知道,它来了。
追了它三天三夜。他已精疲力竭。本打算找个草窝随便躺一下,但就在这时,它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从峡谷的纵深处,它是一头灰色的母狼,额角一块疤痕,壮硕如小牛。踩着碎石,朝这边一步步紧逼过来。
但雾掩藏不住它嗜血的死神的气息。正如雾也掩饰不了他熊熊的仇恨的火焰。
它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血战。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看起来疲弱不堪,但他的眼神却和他手中的刀一样,杀气腾腾。
它低吼着,压低前肢,龇出尖利的獠牙,趁对方眼神稍一游离,纵身一跃,瞅准喉管,闪电般直扑过去。
他深知狼的奸猾,故意拿眼瞟了下别处。他知道它一定会发起攻击。只是,他没想到它的速度会那么快,快到像一阵风,快到像一道电,他差点被扑了个措手不及。
一道青白的光倏地划过。
它落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左后腿火辣辣的,被刀切开一道深已见骨的伤口,血汩汩地流。
他捂着肚腹,血水顺着指缝漫溢而出,滴滴答答,溅落在被雾打湿的碎石和青草上。
2017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小说
2017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黑 锅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够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2017到2017的说说}.
你让惹的,你得送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
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序。
B.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24
C.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B
D.小麦夫妇猜测他们家的公鸡是王五偷走的,是因为王五既穷,又不好好地侍弄土地,收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Y
E.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做铺垫。e
2.简要分析“二嫂告诉小麦王五生病”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0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
3.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6分)W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
4.小说结尾写“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你认为这样安排结尾好还是不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M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d
不求答案的叩问R
陈 益
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h
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j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k{2017到2017的说说}.
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H
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指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k
可惜,往往很晚才懂。c
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u
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g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达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
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选自《散文》)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
B.这么多年来“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
C.“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儿虚构,完全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
D.文中写到灯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
E.母亲身上的多种优秀品质使得每一个认识母亲的人都很敬重她,包括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
6.日本友人在信中对作者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母亲有哪些“可敬”之处?(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行文思路来看,文章后半部分引用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跟前面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何联系?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结尾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请结合文意及自己的感悟,并联系现实对作者“叩问”的“答案”加以探究。(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5分)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这时,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