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8-08-20
2006临沧市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27日在临沧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临沧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 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同时提交《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坚韧拼搏、团结奋进,“十五”经济社会目标如期完成
过去五年,在中共临沧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认真做好“三篇文章”,努力实施“八大工程”,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05年与“九五”末相比,预计实现生产总值96亿元,年均递增10.5%;三次产业比重由49:22:29调整为37:29:34;实现财政收入7.78亿元,年均递增8.8%;财政支出完成22.69亿元,年均递增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8亿元,年均递增12.9%;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30亿元,年均递增27.3%;外贸进出口总额3.4亿元,年均递增23.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6亿元,年均递增13.6%;各项贷款余额达87亿元,年均递增14.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2%以内。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农业产业不断壮大。五年建成高优蔗园67万亩,建成高优生态茶园23万亩,种植泡核桃62万亩,面积居全省前列;芒果、橡胶、烤烟稳步发展,木瓜、香蕉等新兴产业发展良好。畜牧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肉类总产量突破9万吨。农业总产值达5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2.5%,年均递增4.19%;粮食产量71.2万吨,比“九五”末减6.7%。
“三村”工程扎实推进。累计投入资金8.3亿元。100个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雏形,农民增收能力增强,30万农民切实享受到了“三村”建设的实惠。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倍增计划”全面实施,糖、茶、核桃、林纸、酒及饮料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水电产业优势更加明显,矿冶产业逐步壮大;工业园区启动建设;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市优势农产品开发;以澜沧江啤酒集团、茅粮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12家企业被列入省级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95.2%,年均递增14.3%。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技术改造项目投资7.0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8.9倍,年均递增58.2%。
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8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贸流通、广播电视、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势头良好。
(三)固定资产投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年均递增30.3%,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大的五年。
交通“瓶颈”逐步缓解。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0多亿元,建成了祥临路临沧段、羊耿、云凤、凤小、永康至德党二级路、通县油路、乡镇弹石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3万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446公里,实现了市到县油路化、县到乡弹石化和村村通公路的基本目标,极大地改善了全市的交通运输条件。临沧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营,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刘家箐、四楞坝、南等、弄巴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良好,建成中小型水库21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近53万亩,全市有效灌溉率达到23%,解决了近42万人农村饮水困难;建成地方水电站10座,新增装机容量2.8万千瓦,全市地方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6万千瓦,比“九五”末增长37.6%。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八县(区)和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日趋完善,城镇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实施;镇康县城搬迁建设基本完成,八县区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完成4900多套。孟定、永康、勐库等省级重点城镇建设取得进展,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城镇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突破40亿元,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九五”末的17%提高到25%。
组织实施了一批农业、林业、工业技改、科技、教育、卫生、旅游、公检法司等重点建设项目,全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四)扶贫开发效果明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重点村、安居温饱村、茅草房改造、易地扶贫开发、安居工程建设、产业扶贫等一批“民心工程”,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亿元,解决了近45万人的温饱问题,有近4万特困农户告别了杈杈房、茅草房。累计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余人,输出近9万人。全市扶贫工作整体推进,扶贫效果更加明显。
移民工作稳步推进。大朝山电站和漫湾电站移民遗留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小湾电站移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糯扎渡电站移民安置工作开始起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51元,年均递增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6元,年均递增7.7%。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累计减轻农民和涉农企业负担14951万元,圆满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第一阶段各项目标任务。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重点国有企业实现资源整合,理顺产权关系,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依法规范运作;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顺利启动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金融改革成效明显,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财政金融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撤乡并镇工作顺利进行,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深入,粮食企业改革扎实开展,矿电开发管理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得到完善,水价改革进程加快,
统计、卫生、文化等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加快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逐步得到解决。
把招商引资作为临沧发展的第一要务,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积极推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落实招商引资各项政策,五年引进实施国内合作项目180项,市外资金投入临沧发展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导因素。
土地、技术、劳动力、人才等要素市场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市场物价、质量监管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
(六)科教兴临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3%,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普九”县(区)达到6个,比“九五”末增加4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82%,提高43个百分点;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在校生突破7000人。完成53所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累计排除中小学校危房31.7万平方米,共有28.7万人次享受到“三免费”和“两免一补”政策,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
6.32年。
文化事业有新进展。县、乡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积极启动“民族文化保护工程”,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取得新进展。撤地设市、沧源佤族
2005临沧市年政府工作报告{临沧市委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2月25日在临沧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临沧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 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2004年,市人民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带领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振奋精神,积极开拓,锐意进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圆满完成
实现生产总值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29.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28.2亿元,增长19.7 %;第三产业26.1亿元,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1亿元,增长30%;财政收入完成6.53亿元,增长16.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亿元,增长21.2%;财政支出20.5亿元,增长15.1 %;金融机构年末存款66.7亿元,增长8.9%;贷款80.8亿元,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4亿元,增长2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27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22元,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4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乡镇企业总收入37.8亿元,增长21.6%;解决了1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三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集中资源配置,投入资金4.57亿元。以实施“青山绿水”工程为重点,农村能源建设、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工程有序推进,建成沼气池17695口,进村入户硬板路585公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积极发展经济林果业和畜牧业,“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初具雏形;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28万农民得到了“三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三村”示范点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71元,增幅达16%。
粮食生产稳中有增。重点组织实施水稻、专用饲料玉米、专用小麦、啤饲大麦、豆类等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扩大小春粮豆和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实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耿马、凤庆、云县、沧源、永德5县得到补助资金545.5万元,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总产量69.8万吨,增长1.1%。
特色产业规模效益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糖、茶为重点的特色产业规模效益日趋明显。完成甘蔗种植面积104.4万亩,累计建成高优蔗园75万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72%,产量381.7万吨,增长6%;茶园面积累计达75.3万亩,新建高优生态茶园6.6万亩,通过有机认证1.75万亩、无公害12.14万亩,产量2.5万吨,增长17%;天然橡胶产量1.4万吨,增长4%,新植橡胶4万亩。
畜牧产业发展良好。发展畜牧养殖大户和重点户3.1万户,畜禽品种改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饲草饲料开发和畜牧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肉类产量8.5万吨,增长7.6%;畜牧业产值11亿元,增长9.5%。
科技培训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全面实施,电脑农业、平衡施肥、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地膜栽培等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农业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安居房等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农田地建设完成91万亩,农民人均1亩高稳产农田地的目标基本实现;新建水库4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平方公里,水利化程度达33.7%;解决了7.6万人和4.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36.6万亩,退耕还林21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63%,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有所增强。
劳动力培训输出渐成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劳务输出工作坚持订单培训,规模输出,管理机制不断创新,输出领域不断拓宽,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有序化。组织培训了37,358人,输出24,296人,增加农民收入1.2亿元。
扶贫开发成效明显。组织实施了扶贫重点村、安居温饱村、专项安居工程建设等一批“民心工程”,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行业整合和传统产业改造,工业兴市步伐不断加快,效益明显好转,利润总额大幅提高,全面完成了省政府对我市的各项考核任务。按照“立足资源,统筹布局,着眼当前,谋划长远”的原则,{临沧市委工作报告}.
完成了《临沧市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工业园区建设开始起步,重点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蔗糖产业产糖量、出糖率、酒精产量等各项指标达历史最高水平,全行业实现扭亏为盈;茶叶产业实现了产销两旺、增产增值增效目标;水电产业总发电量创历史新高,地方水电开发全面启动,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橡胶产业完成阶段性整合工作,规模效益逐步显现;矿产业发展规划经省级审查通过,沧源电解锌、镇康芦子园、临翔贞元、双江西地等一批矿冶项目进展顺利;临翔、凤庆、双江等一批林化产业正在实施;澜沧江集团、茅粮集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酒饮料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广福药业公司和勐永药业公司已获GMP认证,生物制药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畜禽产品加工业有了一定发展。
(四)招商引资效果明显
年内实施国内合作项目124项,协议总投资84.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4亿元。其中,水电和矿产业成为外来投资的主要领域。水电合作开发项目17个, 金属非金属矿冶项目16个,建材生产项目14个。云南福建商会、印尼金光集团等外商投资项目正在启动,市人民医院住院部等一批社会事业及其他领域的合作项目正在运作之中。实施国外合作项目4项,合同利用外资181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5万美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进展良好
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向上级争取的43个项目中,有41个重点项目获得了中央和省的资金支持。双江南等、镇康四楞坝、云县刘家箐水库建设及耿马弄巴水库除险,农村沼气池建设、双江至耿马县际油路、农村电气化建设、农
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永德大雪山水库、临清二级路等39个市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园林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8县(区)城镇建设、改造、扩容、提质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重点中心集镇建设取得新进展,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集镇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了9镇2乡的城镇建设规划。全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
3.1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总面积累计达63.4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24.2%。
(六)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列入深化改革的171户企业完成改制改组167户,改制面达97.7%;省级考核的114户企业完成改制重组108户,完成省下达任务的94.7%,国有企业在国资退出、职工安置、债务减轻等方面均取得实质性成果。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农民负担由改革前的
7359万元下降为3299万元,基本实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目标,为第二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
教育资源整合取得新成绩。地区民干校与市委党校合并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临沧教育学院改制为师专已上报国家教育部,有关学校的合并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临沧卫校申报省部级重点中专完成自评工作,临沧技校与临沧晶莹糖业集团联合办学有了新的进展,临沧师范与沧源民族中学联合办学取得积极成效;市级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已制定初步方案,凤庆、云县、永德的整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稳步实施。
2010临沧市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09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并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抓三子”促“三化”,着力提升“三个核心指标”,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7.1亿元,增长11.4%;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6.8亿元,增长8.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5亿元,增长18.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9.3亿元,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5亿元,增长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4亿元,增长26.4%;进出口贸易总额8.3亿元,增长2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0元,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719元以上,增长15.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扩大内需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共争取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361项,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10.13亿元,市、县(区)配套资金2.7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全部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在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拉动下,“515”重点项目计划稳步实施,全市在建项目达1402项,比2008年增加404项,其中,新开工1067项,比2008年增加642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提高11.6个百分点。
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共争取交通项目133个,总投资78.26亿元,完成投资15亿元。全市8条(段)596公里、总投资72.5亿元的二级公路全部开工建设。600公里通畅续建工程和1660公里通达工程全面完成,262公里通畅工程和1400公里通达工程进展顺利。 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共完成水利水电投资16.5亿元。耿马另仂水库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130万元;17件重点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工,完成投资9576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1.04亿元,惠及16.5万人;永德康家坝水库、临翔鸭子塘水库、云县大转水水库、凤庆郭大寨水库、镇康中山河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云县刘家箐水库、镇康四楞坝水库全面竣工。
城镇建设稳步推进。组织实施96项园林化城市建设工程,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8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68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8.4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29%。
(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6.6%。粮食播种面积388.5万亩,总产量77.1万吨,增长2.9%。实现畜牧业产值29.1亿元,增长8.9%。完成茶叶产量
4.8万吨,销售精制茶2.4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8亿元。甘蔗种植面积143万亩,总产量534万吨,生产食糖69万吨,增长12.7%。新植核桃100万亩,累计达62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1万亩。种植烤烟13.4万亩,圆满完成40.4万担国家计划收购任务,实现烟农收入3.2亿元。临翔勐托、耿马勐撒、云县爱华三个山区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烤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惠民政策有效落实。发放农资直补、良种、退耕还林、农资综合等补贴3.14亿元。兑现家电、汽车和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2543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5.1亿元,建成特色民居房8776户,建成进村入户
硬板路1489公里,100个市级挂钩帮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80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全面启动。300个市级重点村建设完成投资3.7亿元,重点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4亿元,增长6.9%。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65亿元,上缴税金4.23亿元。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2.32亿元,增长10.35%。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增长31.5%,入园企业达59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87亿元,增长39%。认真落实电价优惠、中小企业扶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19户企业得到资金扶持,17户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恢复正常生产。
“123”重点工业项目扎实推进。全市实施工业项目162个,完成全部工业项目投资27.46亿元。澳华食品有限公司10万吨冰鲜肉生产线、镇康东鸿公司2万吨电解锌项目投入生产,临沧南华纸业9.5万吨蔗渣浆纸项目、镇康南伞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项目、法国拉法基瑞安有限公司河底岗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项目、凤凰纸业林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投入各类教育建设资金6.78亿元,落实各类教育惠民政策补助资金
2.63亿元,消化农村义务教育债务3102万元。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2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投资8663万元,建成12.03万平方米2406套。义务教育学校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完成。市一中、市第一幼儿园、镇康县职教中心顺利搬迁,市技工学校改扩建工程、市卫校搬迁新建工程步伐加快。延伸职业教育进乡入村,开展农民证书式培训17万人(次),接受学历教育9232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在校生达40.1万人。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新增扩大内需卫生项目91项,新增资金2.03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181.1万人,参合率达91.66%,减免补偿医药费1.5亿元。206个村卫生室、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双百”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防艾”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旅游广电事业有力推进。以茶文化、佤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以《月亮升起来》广场集体舞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民族文化保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工程扎实推进。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耿马水文化旅游节、永德芒果节等节庆文化品牌不断提升。11个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和3个旅游小镇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接待国内旅客253.53万人次,增长9.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99亿元,增长7.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直播卫星第一、二期建设任务圆满完成,9座广播电视高山无线电发射台站全部建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有序推进。
科技体育等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科普工作广泛开展。体育、档案、统计、地方志、文史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人防、外事、防震、减灾、侨务、海关、检验检疫、质量技术监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电力、供销、水文、气象、邮政、通讯、保险等行业开创新局面。
(五)民生问题逐步改善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发放城乡低保金2.9亿元,37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类保险资金2.87亿元,比2008年增加253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3929人,参保率达62%。耿马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实施。开工建设27.53万平方米5506套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2.11亿元。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15868户。
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743万元,解决了10328户城镇低保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住房公积金缴存归集2.4亿元,贷款余额6.8亿元,资金运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投入就业保障资金292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1091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1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60人,稳定困难企业就业岗位263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01个,2362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就业。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退转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扶贫工作不断推进。争取扶贫资金4.03亿元,组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26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884人,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5亿元,发放企业专项贴息贷款4000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1万人。临翔区博尚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水电开发库区移民工作稳步推进。
(六)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
“七彩云南·秘境临沧保护行动”深入开展。南汀河孟定坝段三期治河工程、南伞国际界河工程、南汀河临沧坝段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实施7个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4平方公里。森林资源保护取得实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56%。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20个市级挂牌督办整改事项全面落实,全市审批新、改、扩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农村沼气池2.78万口,完成“一池三改”1.63万户。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实施16个“治污”工程项目,临翔区、云县垃圾处理场竣工投入使用,其他6县垃圾处理场建设进展顺利;临翔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其他7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顺利开工。临翔南华晶鑫糖业有限公司、云县幸福糖业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制糖废物综合利用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竣工验收。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大幅下降,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七)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实施,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运营,城投债券发行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初见成效。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基本完成。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教育综合改革、水务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深化。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以构建“大开放、大流通”格局为目标,充分利用边境优势,大力实施沿边、沿线、沿江开放战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组团参加昆交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活动,世纪金源集团、荷兰比特方德公司等著名企业落户临沧。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6项,实际到位资金42.6亿元,增长25.5%。
(八)和谐临沧创建有力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进一步弘扬临沧精神,城乡文明程度、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四挂两会一联组、一议三审一公决”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得到有力推广。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市、民族宗教等工作得到加强和巩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切实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五五”普法全面实施。
维稳工作取得实效。中缅边境(临沧段)处突维稳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积极调解矛盾纠纷,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九)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共组织重大决策听证90项,重要事项公示1067项,重点工作通报1605项,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1576条,受理政务信息查询3119项,办结3119项,群众满意率达98.3%。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认真与市政协协商重要事项。办复市人大代表议案、批评、建议100件,办复市政协委员提案158件,办复率均达10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和行政监察的监督职能,严格执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深入清查“小金库”,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开展建筑领域专项治理,严厉惩治商业贿赂,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回顾2009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临沧能够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向中央和省属驻临单位,驻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全市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临沧发展的市内外单位、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方面还有差距,抓落实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筹措各类项目资本金、拼盘资金难度大。三是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四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方式单一,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等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认真加以解决。
二、抓住机遇、励精图治,扎实做好2010年各项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启动“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们进一步争取支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临沧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撤地设市5年来取得的成绩,为临沧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总体目标,突出提升“三个核心指标”,抓“三子”促“三化”,抓机遇、增投资,育产业、调结构,促开放、保增长,求真务实、励精图治,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
———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地方财政支出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旋律,集中精力抓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强势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8条(段)已开工的二级公路建设,完成262公里通畅工程和1400公里通达工程建设,力争完成40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加快推进永德大雪山水库、耿马另仂水库工程建设,争取永德康家坝、镇康小龙洞水库开工,争取耿马关弄、临翔小龙潭水库建设工程完工,争取双江南等水库竣工验收。加快南汀河孟定坝段三期、南伞跨界河流整治进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平方公里,完成120公里干支渠防渗工程,完成26件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力争完成10亿元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启动临沧市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多渠道融资开工建设。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49亿元以上。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储备、论证、争取、协调工作,努力争取沧源民用机场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机场布局和建设规划、昆明至临沧孟定(清水河口岸)高速公路列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孟定至沧源和凤庆(勐佑)至永德(永康)二级公路列入全省“十二五”重点公路建设规划、大理至临沧铁路列入全省“十二五”重点铁路建设规划。积极做好烤烟复烤厂新建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公园建设项目。力争在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方面,推出一批能持续带动未来几年投资增长的大项目。
(二)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优势生物产业发展,培育以泡核桃为主的绿色食品、浆纸、畜禽加工等新兴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支持和培育企业开发“专、精、特、新”产品,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方向发展,实现产品从低成本优势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加快企业结构调整,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带动性强的企业集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认真做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增加旅游产业投入,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和旅游小镇建设步伐,加快中国沧源崖画谷旅游区建设。继续办好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耿马水文化节、永德芒果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6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11.5亿元。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现代物流、社区服务、邮政通信、保险等服务业。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导向,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专项基金征收、绿色照明工程。加大对县(区)、重点企业、省“双百”企业责任书落实情况及节能工作的检查力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巩固和深化污染减排治理,实施制糖等重点行业企业中低浓度废水治理。强化污染源全过程控制,严格实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制。加快推进“治污”工程建设进度。深入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工作,积极研究重点产业、园区循环链建设,力争取得循环经济发展新突破。
(三)扎实抓好“三农”工作
2009临沧市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3月28日在临沧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何剑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一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团结拼搏,第一届市人民政府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004年到2008年,第一届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艰苦创业,较好地完成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临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 过去五年,全市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从74.3亿元增加到156.9亿元,年均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从3212元增加到6605元,年均增长10.8%。财政总收入从6.6亿元增加到15.5亿元,年均增长18.6%。第一产业增加值从30.8亿元增加到57亿元,年均增长6.4%。粮食连续五年丰收,糖、茶、畜牧等传统支柱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核桃、烤烟、橡胶、澳洲坚果等新兴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8亿元增加到51.4亿元,年均增长19%。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糖、茶、水电、建材、电矿、酒业为骨干的工业经济体系。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3.6亿元增加到48.5亿元,年均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74元, 年均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363元,年均增长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5.5亿元增加到85亿元,年均增长{临沧市委工作报告}.
19.1%。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提高到34.2%。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三年实现“十一五”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5年累计完成投资303.5亿元,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的好项目、大项目。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全市公路里程达1.37万公里,实现了市到县油路化、县到乡弹石化和村村通公路的基本目标;澜沧江水运交通得到发展。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先后开工建设13座水库及一大批人畜饮水等水利工程,完成了186.6公里水库干支渠建设工程,改善了90万亩农田灌溉条件,解决了40.5万人的人饮安全问题。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2.8亿元,8县(区)和建制镇的建设规划日趋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开发,省级重点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镇康县城搬迁顺利完成,城镇化率达2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水、电、路等设施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临沧市委工作报告}.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特产税,国企改革两个三年目标如期实现,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政、金融、投资、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积极实施沿边、沿线、沿江开放战略,口岸建设顺利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共实施国内外项目390个,市外到位资金104.9亿元,利用外资3701万美元,以9.5万吨蔗渣浆纸为代表的一批成长型项目成功落户临沧,外商入临创业成为推动临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 过去五年,全市社会事业跃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教育卫生加快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人均受教育年限达6.32年。卫生医疗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开展。
——科技文化不断进步。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普工作扎实推进。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以佤文化、茶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取得实效。
——旅游生态稳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接待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临沧茶文化博览会”,连续举办“中国沧源佤族司岗里狂欢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世界佤乡·中国临沧”、“滇红之源”的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得到全面提升。实施“七彩云南·秘境临沧保护行动”,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6%。
——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广播电视、档案、统计、地方志、文史等事业协调发展;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人防、人事、审计、外事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会、老龄、残疾人事业较快发展;供销、水文、气象、地震、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不断进步。
(三)过去五年,全市改善民生取得新成绩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投入30.7亿元,实施了200个行政村、300个重点村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改造和新建安居房2.7万户,新建沼气池5.1万口,村容村貌整治取得实效。农业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扶贫开发扎实推进。累计完成了1423个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5.3万户特困农户告别了茅草房和杈杈房。组织实施了1.64万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失地农民和工程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7.4万人。
——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落实。就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8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社会稳定不断加强。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安全不断强化。矿山、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得到加强。
(四)过去五年,全市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始终坚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8
件。自觉接受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办理政协委员提案733件。坚持依法治市,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努力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各级群众团体的联系,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刚刚过去的2008年,市人民政府按照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紧扣“三个核心指标”,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实现生产总值156.9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11.1%;实现财政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74元,同比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3元,同比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23.1%;共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71个,实际到位资金33.9亿元,同比增长32.7%;外贸进出口总额6.5亿元,同比增长4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53.7亿元,同比增长17.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7.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2‰。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10个特点: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94.3亿元,增长9.6%。实现农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7.5%。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规划水平不断提升,“一体两会”和挂钩帮扶联系制度不断完善,政策、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完成投资13.6亿元。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深入落实。发展优质仔猪专业村22个,养猪专业户、重点户3.8万户,“每户多卖一头猪”的目标基本实现。94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自治改革取得较好成效。
——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以山区综合开发为突破,全市掀起泡核桃种植管护大会战,新植核桃146万亩,累计达521万亩;茶园、蔗园面积得到巩固;烤烟产业快速发展,新烟区规划建设有力推进;膏桐、橡胶、澳洲坚果、木薯、蚕桑等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临翔、云县片区荒山绿化中低产田地改造示范项目扎实推进。“林、饲、畜、沼”的循环农业模式,“林果、林草、林药”等多种立体间套种模式得到推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效提高。
二是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78.8亿元,增长16.2%;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增长17.7%。工业发展倍增计划扎实推进,一批改制、技改、招商项目陆续投产,78户规模以上企业结构得到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糖、茶、电矿等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不断推进,“1618”煮饭茶为茶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市场空间,锗生产步入了高新技术行列。鑫圆公司上市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入园企业达49户,注册资本金达5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加快发展。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交通建设快速推进。祥临二级路全线贯通,凤习二级路、南班二级路、施孟二级路建设步伐加快,新开工建设的600公里通畅工程和1660公里通达工程进展顺利,耿马(振兴桥)至孟定(清水河)段、耿沧高等级公路、国道323线景谷永平至临沧(斗阁)二级公路完成工可审批。新农村硬板路建设、农村客运站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0.6亿元。
——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双江南等、镇康四楞坝、永德大雪山等水库建设进展顺利,云县刘家箐水库完成调概,凤庆两岔河水库通过省级验收,开工建设9件小(一)型水库病处工程,解决了1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蔗、烟、茶、核桃等生产基地的水利配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中小水电开发、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防汛抗灾等工作不断强化。完成水利水电建设投资8.3亿元。
——城镇建设稳步发展。组织实施城市园林化工程95项,完成投资13.2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7.4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19%,城镇道路、供排水、亮化美化等设施不断完善。临翔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网工程、临沧市医疗废弃物处置工程,凤庆、双江、镇康、沧源4县的垃圾处理场已启动建设。完成2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建设,9869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得到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市政府大楼建设工程即将竣工,市民中心工程快速推进,镇康县城搬迁通过省级验收。完成城镇建设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
四是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加强了财政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前提下,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需要,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坚持开源节流、勤俭办事,集中财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累计消化债务0.6亿元,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完成财政支出49.2亿元,比上年增加10.6亿元,增长27.4%,财政支出力度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年;全市所得到的上级各类项目经费补助18.3亿元,增长54.2%,一般
2007临沧市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3月6日临沧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市长 刘 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十一五” 开局成绩显著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全市各族人民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国民经济承续了“十五”后期的发展势头,完成和超额完成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年度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与2005年相比,2006年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发展水平。实现生产总值114.2亿元,增长12.2%,突破了10%的计划目标;三次产业比重由37:31:32调整为36:33:31;实现财政收入9.17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116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1488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1亿元,增长15.6%;非公经济增加值35.9亿元,增长18.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5亿元,增长22.4%;各项贷款余额92.3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9亿元,增长12.2%;外贸进出口总额3.6亿元,增长5.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1‰。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农业总产值61.1亿元,增长12.2%。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72.5万吨,增长1.8%;肉类产量9.9万吨,增长6.8%;甘蔗产量406万吨,增长21%;茶叶产量3.5万吨,增长23.5%;核桃产量2万吨,增长55.4%;橡胶产量1.6万吨,增长17.3%。
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第一批实施的100个“三村”建设示范点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第二批100个点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点的各项规划,对3000多户农户民居房实施了改扩建。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达3.9亿元,其中农民投入占70%左右。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产业初具规模,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是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加大。糖、茶、橡胶等传统支柱产业持续发展,全市蔗园总面积107万亩;茶园总面积94.6万亩;橡胶总面积44万亩。全市大种泡核桃,目前已完成种植94万亩;烤烟、木瓜、木薯、蚕桑的基地建设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二是“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6户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户企业被列入省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全市列入省农业产业化扶持的龙头企业已达17户。三是以蔗糖、茶叶、酒饮料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不断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
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成2万亩高稳产田,5万亩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26万亩。全市8县(区)均列入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建成沼气池2万口,累计建成农村沼气化村63个,农村改灶2000户,200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重点整治,农村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增加值达41.1亿元,增长8.3%。及时足额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种国家政策性补助资金2423.5万元,退耕还林、计划生育奖优免补等政策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