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点击: 2018-08-08
乡村爱情故事主要演员
乡村爱情故事主要演员(总导演:赵本山)
1. 王长贵——王小宝
2. 谢大脚——于月仙
3. 谢广坤——唐鉴军
4. 广坤媳妇——赵海燕
5. 刘 能——王小利
6. 刘能媳妇——孙丽荣
7. 赵 四——刘小光
8. 赵四媳妇——筱素清
9. 刘大脑袋——刘 流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王 云——葛珊珊 王老七——蔡维利 小蒙娘——王小华 王大拿——赵本山 杨晓燕——关婷娜 齐镇长——王晓曦 镇长夫人——付晓兰 徐会计——董三毛 谢永强——贺树蜂 王小蒙——毕 畅 赵玉田——吴云飞 刘 英——蒋依杉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王香秀——王君平 李大国——王小虎 王天来——小沈阳 李秋歌——金玫玫 白清明——金鸿鸣 刘一水——闫光明 谢晓梅——杜肖雄 谢 兰——李 琳 皮长山——孟令宇
乡村爱情
从《乡村爱情》看乡村类型剧热播的背后
摘要:近几年来,偶像剧、古装剧、都市剧热播风潮过后,央视以及地方电台刮起了一阵乡村类电视剧的风暴,特别突出的是以东北农村为题材的电视剧,除了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所带来的机遇外,此类电视剧在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以及受众接受心理的变化也是其热播的重要原因。这里我们以《乡村爱情》为例,分析乡村电视剧热播的原因。
Abstract:In the rencent years,after the hot current play of idol drama,custoum drama.city drama,CCTV and local TV blowed the wind of playing country drama,especially,the northeast country dramas,except the opportunity that the national policy incline to country has brought.The unique of this drama and change of audience’s mentality are important reasons.We take <country love> for example,analyse reasons of hot play of country dramas. 关键词:乡村电视剧, 乡村爱情, 热播,原因
近几年来,偶像剧、古装剧、都市剧热播风潮过后,央视以及地方电台刮起了一阵乡村类电视剧的风暴,特别突出的是以东北农村为题材的电视剧,据央视索福瑞调查,《乡村爱情》的收视率在黑龙江是20个百分点,辽沈地区是10个百分点,南方是5个百分点,在重庆地区排在各电视剧的收视第一位,已超过当年播出的《刘老根》创出
了一个新高①。
一、我们以《乡村爱情》为例来分析一下此类剧热播的原因。
(一)、首先,乡村剧的成功制作渗透着主流意识形态,它的内容和思想符合了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农村生活。
一部剧的创作必须跟随时代潮流,也就是说一部剧的成功不可能背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阿尔都塞指出“意识形态是支配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思想的观念和表象的体系”, 阿尔都塞敏锐洞察到意识形态表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构和主体认同活动,意识形态并不直接反映现实关系,而是对现存社会关系的体验和想象,而这种体验和想象又会通过一种混杂的意识形态表象呈现出来。放在社会结构当中去理解。我们看《乡村爱情》这部电视剧尽管向我们展示的是社会某一阶层(农民)的琐碎生活,但其文本的构建也在有意识地渗透着主流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一切大众文化都不可避免地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服务,因为这不仅为电视制作者和作为消费者的电视受众之间提供了共同点,也为不同群体之间的观众提供了共同点,使他们之间的分歧降到最低限度,我们知道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近两年是政府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希望通过媒体大力宣传的,,所以电视节目在制作时特别是对于在自然状态下就贴近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就不可能不考虑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在该剧中,虽然拍摄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但经济文化建设这条主线始终是鲜明地贯穿其中的。情节展现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农民在语言、行为、服饰、居住条件及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和发展这是建设和谐社会
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所积极倡导的,也就是说,《乡村爱情》剧,成功播出的大前提是它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二)、《乡村爱情》所构建的文化框架与其受众的文化层相吻合,由于这种吻合性,受众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就拥有了一套文化能力,因此便会采取倾向式解读的方式。霍尔将受众的“解码”方式分为倾向性读解、协商式解读、对抗式解读三种,而文本与,众的文化吻合度是关系受众采取哪种方式的重要因素。每一部电视剧的热播我们都不能将原因简单地归于电视文本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研究这部剧背后紧密相关的文化层,受众在这里所处的社会位置以及他们本来具有的文化框架和文化形态决定了在面对大众媒介所提供的众多电视文本选择哪种进行接触。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并不是处于“文化赤裸”状态——他们在接触和思考这些文本前就已经有了自身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框架②。也就是说文本所构建的文化框架与受众所具有的文化框架有一定的一致性,接受者往往在感知到某一文本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与生活实践与自己多具有的文化符号和心理特质相似时,他就会积极地去接受。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红色经典受中老年人的欢迎,现代都市剧受到青年人的青睐,乡村电视剧容易被农村受众接受当然这也不是固定的接受模式,因为文化符号和文化框架在某一人群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不同团体中的文化是相互交织的,并且由于异团体中的文化与本团体中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一个团体的成员可能更愿意去接受另一个不同的团体文化。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某一文化团体的成员总是趋向于共同的文化取向。《乡村爱情》这一类型
剧,由于它所定位的受众比较明确,而且同时受众的文化框架文本构建的文化框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乡村爱情》构建的是农村文化及农村生活实践,这与它的巨大多数农民受众是一致的,那么在进行解读时,受众就具有了解读的文化能力,这种文化能力包括深刻理解文本以及构建文本的常规,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运用与节目有关的文本体验和社会体验,它还包括这两种体验之间不断进行的微妙调整与再调整③。
(三)、传播环境为农村题材剧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里我们说的传播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环境。国家正在加大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更加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为基于农村和农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新鲜的资讯。农村剧这种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而受到国家和传媒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的重视。其次,受众需求环境也是导致其热播的原因,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他们需要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同时也关注与他们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
(四)、文本与现实具有很大的接近性,可读性强,同时又高于现实,观众又有期待性。
电视剧作为一种客厅里的消费,本身是很家庭化和生活化的,迈克尔.奥肖内西指出:“电视必须跟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包括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生活,如果电视中看不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愿望及梦想,那么电视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④作为乡村剧的受众平民化更是
明显,他们的生活更为现实、琐碎,因此乡村电视剧在构建时如果要被受众所喜欢就必须还原生活,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提供给受众一个亲切、自然的乡村生活,这就是文本的接近性对受众的吸引,《乡村爱情》这一文本就充分体现了文本接近性的成功,同时我们讲电视剧也是一种艺术,所以它不可能完全地、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也就是说电视文本与现实生活的接近性不可能等于百分之百。如果电视剧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那么它对受众就没有任何新鲜感和吸引力,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视剧也是一样,它的创作一方面必须让受众体验生活,另一方面又能使受众感觉到高于生活的成分。我们看《乡村爱情》的语言是朴实的农村人说出的话,但又通过人物不同的语言特点渗透了幽默的成分,虽然场景设置都在象牙山的乡户里,但又不完全展示农村生活的无趣,而是通过爱情这一展示美的主线来表现乡村生活的另一面。
(五)、从内容分析看,《乡村爱情》成功要素的构建。
(1)平民化、通俗化同时又带有艺术性喜剧色彩的个性化语言。在以往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影剧、电视剧中,语言通常作为故事和情节发展的台词出现,也就是说它作为辅助因素出现,而在情景剧中,语言的作用就显而易见,它就成为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是整个剧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组成部分,比如说《家有儿女》这样的情景剧,由于故事情节性不强,剧集都是琐碎生活的情景,而且场景设置比较单一,剧本所表现的形式比较单一,那么细节的刻画就比较重要,《乡村爱情》作为乡村剧,它的场景设置也比较单一,整部剧几乎都集中在象
2015年秋季北航《艺术素养》在线作业3
北航《艺术素养》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以下哪位不是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
A. 威尔第
B. 罗西尼
C. 比才
D. 亨德尔
满分:2 分
2. 法国趣歌剧的创始者是().
A. 德国作曲家奥芬巴赫
B. 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
C. 法国作曲家比才
D. 法国作曲家莫里亚克;
满分:2 分
3. 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的故事情节取自()?
A. 希腊神话
B. 罗马神话
C. 民间故事
D. 童话
满分:2 分
4. 进行歌剧改革的是()?
A. 格鲁克
B. 亨德尔
C. 威尔第
D. 蒙特威尔第
满分:2 分
5. 以下那部歌剧不是莫扎特创作的意大利歌剧
A. 《女人心》
B. 《费加罗婚礼》
C. 《安魂曲》
D. 《唐·乔瓦尼》
满分:2 分
6. 意大利正歌剧又称().
A. 威尼斯歌剧
B. 意大利喜歌剧
C. 那不勒斯歌剧
D. 幕间剧{乡村爱情故事3下载}.
满分:2 分
7. 法国大歌剧的倡导者是台本作家()和作曲家().
A. 梅塔斯塔西奥、梅耶贝尔
B. 梅塔斯塔西奥、格鲁克
C. 斯克里布、格鲁克
D. 斯克里布、梅耶贝尔
满分:2 分
8. ()属于法国喜歌剧体裁;
A. 布瓦尔迪厄的《白衣夫人》
B. 比才的《卡门》
C. 奥芬巴赫的《美丽的海伦》
D. 古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满分:2 分
9. 至今仍活跃在歌剧院舞台的轻歌剧《蝙蝠》的作者是:
A. 老约翰·施特劳斯
B. 小约翰·施特劳斯
C. 瓦格纳
D. 格鲁克
满分:2 分
10. 巴洛克音乐又被称为().
A. 通奏低音音乐
B. 新音乐
C. 歌剧音乐
D. 器乐音乐
满分:2 分
11. ()是巴洛克时期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
A.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氐
B. 普罗文扎勒
C. 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D. 帕莱斯特里纳
满分:2 分
12. 以下哪些不是莫扎特的喜歌剧:
A. 《女人心》
B. 《唐璜》
C. 《费加罗的婚礼》
D. 《安魂曲》
满分:2 分
13. 歌剧诞生于()
A. 德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西班牙
满分:2 分
14. 《上主是我坚固保障》是()创作的?
A. 马丁.路德
B. 1瓦尔特
C. 1巴赫
D. 恩格斯
满分:2 分
15. 以下()是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
A. 舒伯特
B. 舒曼
C. 比才
D. 海顿
满分:2 分
16. 歌剧产生于().
A. 德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欧洲
满分:2 分
17. 德国宗教改革发生在()
A. 文艺复兴后期
B. 16世纪
C. 15世纪
D. 与威尼斯乐派和罗马乐派同一时期
满分:2 分
18.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所写:
A. 《塞维利亚理发师》
B. 《威廉·退尔》
C. 《灰姑娘》
D. 《奥菲欧与尤丽迪茜》
满分:2 分
19. 那不勒斯歌剧乐派最大的作曲家是().
A. 佩尔格莱西
B. 维拉尔特
C.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D. 帕莱斯特里纳
满分:2 分
20. 在电影《河东狮吼》中,古天乐扮演的男主人公曾演唱了一段由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创作的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选曲改编的唱段,《地狱中的奥菲欧》属于().
A. 法国大歌剧
B. 法国喜歌剧
C. 法国趣歌剧
D. 法国轻歌剧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的举措有().
A. 恢复会众同唱众赞歌的制度
B. 歌词尽量采用德语
C. 采用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D.
使歌词和旋律清晰可闻
满分:2 分
2.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管风琴音乐可分为()三派
A. 东德
B. 西德
C. 南德
D. 北德
满分:2 分
3. 拉索所做出的贡献有().
A. 总结前人经验,把复调音乐的创作推向高峰
B. 为复调音乐过渡到主调音乐开辟了道路
C. 所创作的世俗音乐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
D. 创作有大量的弥撒曲、经文歌和圣母颂歌 满分:2 分
4. 意大利趣歌剧源于().
A. 田园剧
B. 正歌剧
C. 意大利正歌剧间一些短小的音乐喜剧
D. 幕间剧
满分:2 分
5. 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确立了().
A. 返始咏叹调
B. 清宣叙调
C. 用乐队伴奏的戏剧性宣叙调
D. 意大利序曲
满分:2 分
6. 意大利正歌剧的艺术特点是().
A. 以严肃的悲剧和历史剧为主要题材
B. 三幕
C. 宣叙调与咏叹调交替,咏叹调为歌剧重心
D. 屏气合唱和舞蹈
满分:2 分
7. 法国大歌剧与意大利正歌剧的相同之处是().
A. 都以历史题材为主要题材
B. 合唱和舞蹈占据重要地位
C. 都是三幕
D. 都没有对白
满分:2 分
8. 意大利正歌剧的艺术特点是().
A. 以严肃的悲剧和历史剧为主要题材
B. 三幕
C. 宣叙调与咏叹调交替,咏叹调为歌剧重心
D. 屏气合唱和舞蹈
满分:2 分
9. 威尼斯乐派的主要代表作曲家有().
A. 维拉尔特
B. 帕莱斯特里纳
C. 安德雷利.加布里埃利
D. 乔凡尼.加布里埃利
满分:2 分
10. 马丁.路德创作了().
A. 《上主是我坚固保障》
B. 《我心烦意乱》
C. 《德国弥撒曲》
D. 《马赛曲》
满分:2 分
11. 意大利最早的歌剧乐派可分为().
A. 威尼斯歌剧乐派
B. 罗马歌剧乐派
C. 威尼斯乐派
D. 那不勒斯歌剧乐派
满分:2 分
12. 卡梅拉塔”社团的目标是要().
A. 发明歌剧
B. 复兴古希腊戏剧
C. 恢复古希腊音乐的本色
D. 复兴古罗马音乐风格
满分:2 分
13. ()是法国大歌剧
A. 奥伯的《波蒂契的哑女》
B. 梅耶贝尔的《魔鬼出笼》
C. 梅耶贝尔的《恶魔罗勃》
D. 罗西尼的《威廉.退尔》
满分:2 分
14. 18世纪的法国喜歌剧作品有().
A. 卢梭的《乡村卜者》
B. 格雷特里的《狮心王查理》
C. 比才的《卡门》
D. 格鲁克的《不期而遇》
满分:2 分
15. 早期歌剧的特点是().
A. 没有纯器乐曲
B. 用小组乐器伴奏
C. 化妆演出
D. 采用通奏低音伴奏的宣叙调 满分:2 分
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考试版){乡村爱情故事3下载}.
绝密★启用前|学易教育教学研究院命制 争、掠夺、杀戮、冲突,所以人们虽然在现实中不得不在父系文化的旋涡中挣扎、拼搏,不得不遵循着父系文化的“游戏规则”,但在心底深处仍然深深地向往着和谐宁静的女性文化。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等人生的哲理便很快成为中国人普遍的行为准则。所以,几
2017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千年来,中国人总是努力在现实的倾轧之外再寻找、构建一个心灵的避难所。这个避难所可能有各种形态,但它们必然有一基本的特点:具有女性的纤柔、妩媚、和谐、娴静,能给人的心灵以温馨的抚慰,给生命带来愉悦和安适。
中国的艺术之所以不像西方艺术那样直接地介入生活,积极地干预现实,而是努力为人们提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月”的神话意蕴看中国艺术精神
“月”在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寓意是“母性”与“女性”。《礼记》云:“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所以中国古人称日为“太阳”,称月为“太阴”。在西方文化中,日神阿波罗始终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而在中国神话中,虽然既有日神也有月神,但它们的地位以及人们对它们的态度却很不相同。中国神话中的日神是羲,月神是娥。羲代表太阳,代表理性,代表威严;娥则代表月亮,代表生命,代表柔美。人们对日神是敬而远之,又时而怨之,羿射十日、夸父追日以及各种旱灾神话故事即说明了这一点;而对月神娥,人们则表现为深深的崇敬、亲近和依恋。
从现有的神话记载来看,羲与娥的最初形态都是女性,这应该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进入父系社会后,羲、娥神话明显体现出男性社会主体的痕迹。这在两个系统中得到体现,一是在《山海经》中,羲、娥仍为女性,但都“嫁给”帝俊为妻了。但这个系统仅仅限于《山海经》,未得流行。得到广泛流行的是另一演化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羲变成男性,并成为娥的丈夫,即所谓伏羲、女娲为夫妇之说,这可由许多古代帛画、石刻等画像中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得到证明。
在这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嫦娥的故事,因为它是被直接地作为月神来理解的古代神话人物。据神话学家考证,嫦娥就是女娲。嫦娥之所以能够作为月神,是因为她最后成为月宫的主人。显然,这是对人间世界男性统治的想象性的报复。这一则神话无疑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的产物,反映了女性王国失落后的悲怨与挣扎。
不过,女性王国的沦丧并未带来女性文化的消逝。由于父系社会的建立导致了连连不断的战
学易大联考 语文 第1页 共10页供一个超脱现实的场所,营造一个休息、娱乐的空间,原因正在这里。正因为此,在中国艺术中,“月”作为女性的象征与和谐的化身,便自然地格外受到中国人,特别是艺术家的青睐了,由“月”的象征意蕴长期积淀而成的审美原型和审美理想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也就牢牢地铭刻了下来,支配着中国人的几乎全部的艺术创造和审美生活。
(选自刘承华《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与“玩味”思维》,有删改)
1.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化中,日神阿波罗始终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中国神话中,日神羲和月神娥各自的
地位以及人们对它们的态度有着很大的不同。
B.中国神话中的日神代表太阳,代表理性,代表威严;月神代表月亮,代表生命,代表柔
美,人们对日神是敬而远之,对月神则亲近依恋。
C.从现有的神话记载来看,羲与娥的最初形态都是女性,但进入父系社会后,羲、娥神话
则明显体现出男性社会主体的痕迹。
D.羲、娥神话中,娥始终以女性身份出现在《山海经》和另一演化系统中,这可以从许多
古代帛画、石刻等画像中得到证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据神话学家考证,嫦娥就是女娲,而她最后成了月宫的主人,所以嫦娥是被直接地作为
月神来理解的古代神话人物。
B.父系社会的建立导致了连连不断的战争、掠夺、杀戮、冲突,使得人们在心底深处深深
地向往着和谐宁静的女性文化。
C.女性文化具有女性的纤柔、妩媚、和谐、娴静,能给人的心灵以温馨的抚慰,给生命带
来愉悦和安适,即便进入父系社会后,这种文化依然具有生命力。
D.中国艺术不像西方艺术那样直接地介入生活,积极地干预现实,这是因为“月”作为女
性的象征与和谐的化身格外受到中国人,特别是艺术家的青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的基本寓意是“母性”与“女性”,“月”作为女性的象征与和谐的化身,“月神”
学易大联考 语文 第2页 共10页
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B.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的产物,反映了女性王国失落后的悲怨与挣
扎,这是对人间世界男性统治的想象性的报复。
C.在父系文化的旋涡中挣扎、拼搏之后,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
等人生的哲理最终成为中国人普遍的行为准则。
D.由“月”的象征意蕴长期积淀而成的审美原型和审美理想,牢牢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灵
深处,支配着中国人全部的艺术创造和审美生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年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他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迷雾,写一些在朦胧光线中飘浮的歌谣。那些关于民权的,关于爱情的,关于政治运动或者宗教思索的,包括不知所云的,都成为了飘浮之物。鲍勃•迪伦曾出版过他的歌词合集,他的音乐与诗都有一种魔性。2004年,美国《新闻周刊》 称鲍勃•迪伦为“仍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
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书,他的绘画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迪伦还得到过包括格莱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
《编年史》是鲍勃·迪伦历时3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他生命中种种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鲍勃•迪伦:从民谣到诺贝尔文学奖
2016年10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正式揭晓,获得这一奖项的是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诺奖委员会给出的授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音乐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
鲍勃•迪伦在读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高中毕业后,他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大学期间,由于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为艺名。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前往“自由之都”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思里,并开始致力于歌唱工作。
他几次三番地去找乐评人罗伯特·谢尔顿,给他唱自己的歌。直到谢尔顿意识到他的价值,把他推荐给各个唱片公司,并在《纽约时报》上对他大加赞赏,才终于引起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制作人约翰·哈蒙德的注意,哈蒙德为他带来了一纸唱片合约。
这番幸运之神的眷顾很快让鲍勃·迪伦成为一颗新星,1962年他推出首张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的反战歌曲和话题歌曲广为流传之时,整个美国民谣界和一代年轻人的心灵都受到剧烈冲击。1964年1月,也就是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后4个月,迪伦发行了新专辑《时代在变》,里面的歌曲呼唤更多的民权运动,这张专辑瞬间成为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最好的政治宣言。专辑封面上紧蹙双眉的鲍勃•迪伦,也成为烙印在人们心中的鲜明面庞。
迄今为止,鲍勃•迪伦发了40多张音乐专辑,并且创造了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如《时代在变》 《像一块滚石》 《答案在风中飘》。鲍勃·迪伦在其5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探索了美国歌曲风格里的各种成分——从民谣、蓝调及乡村到福音音乐、摇滚乐和洛卡比里,再到英格兰式、苏格兰式和爱尔兰式民谣,还有爵士乐和摇摆乐。
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迪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迪伦的成就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但他最大的贡献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作词。
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行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
学易大联考 语文 第3页 共10页 凡的时刻……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带到我们面前。2010年2月,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组织了一场纪念民权运动的大型音乐会,鲍勃·迪伦受邀去了,但他对唱歌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不参加演出前的宴会,也不愿和自己级别最高的粉丝奥巴马拍照留念,他只给了奥巴马一只苍老的手和一个微笑。奥巴马说,他就这样,要不他就不是鲍勃·迪伦了。
他拒绝被崇拜,被拔高。如今,他已经75岁了,告别了年少时的青涩,告别了曾经的爱情,在慢慢老去。他依然写诗,唱歌,弹琴,画画。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1961 年,民谣歌手鲍勃•迪伦毅然放弃就读的明尼苏达大学,踏上前往“自由之都”纽约
的旅程,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思里学习唱歌。
B. 六十年代初,鲍勃•迪伦发行了首张专辑《鲍勃•迪伦》,他的反战歌曲和话题歌曲在美
国广为流传,整个民谣界和年轻一代人的心灵都受到剧烈冲击。
C.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鲍勃•迪伦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2004年,美
国《新闻周刊》称鲍勃•迪伦为“仍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
D. 即使已经是功成名就的诺奖作家,鲍勃•迪伦依然拒绝被崇拜被拔高,他拒绝参加各种非
音乐的宴会,也不愿意和比自己级别高的粉丝拍照留念。
5.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016年诺奖得主鲍勃•迪伦生命中几个重要的节点。(4分)
6.从“民谣歌手”到“诺奖作家”,鲍勃•迪伦的成长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你送我的雨 纳兰妙殊
下雨,如老友来访。
云晓得天,不了解地。河行遍了地,没见识过天。雨上天入地,见闻最广。亿万只晶莹的触
学易大联考 语文 第4页 共10页
手,从高广的云深处伸出来,抚触大地。雨让普通的事变得神妙。汪曾祺说李贺的诗是在黑底子上作画,雨负责的就是把世界涂成个黑底子,什么情绪都显得鲜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没有前面的凄风苦雨,后面喜的味道就没那么甜了。
于我,平常的日子大多记不清,最终记得的都是雨天。 下雨的时候,你总兴致高昂地说,走,走,出去看雨。 为什么喜欢雨?
你答,因为雨有趣啊。不下雨,多么枯燥乏味!
飞进来,跑进来,手拉着手,踮着它们伶俐的、光滑的脚尖。
春雨微腥,是各种植物奋力萌发的腥,近似荷尔蒙旺盛的少年体嗅。夏雨像酒,淋雨犹如痛饮,不久辄醺然。秋雨生寒,像某高傲人儿冰冷的手指,与他把臂同行,款款倾谈,方知他内里别有深情。
这些雨,都是你引荐给我的,是你送我的,是你的雨,因此我愿承认它们美不胜收。 雨本是你的友人,你不在,它们时或前来,陪我絮语,倚熟卖熟地,把心思一一说破。 (有删改) 趣自何来?我试着从你的角度想。下雨了,像一出节目开演:最开始,雨点先是试探着落,噼,啪,噼,啪,像主持人调试话筒,喂,喂喂。接着,平时矜默的老天就压低声音开腔了,一开腔就容易收不住,遂潇潇簌簌淅淅沥沥,继而哗啦啦啦啦……伞则是玩耍用的道具,让人跟雨捉迷藏。雨扑到伞顶,什么也没抓住,从伞边溜下来时,这才看到人,一边往下掉一边抓紧说,嘿,原来你在这儿。隔岸观火,隔伞观雨,居安思危,人在雨中又不在雨中,世界都湿答答的,伞下自成一个干燥空间。雨像一种温存的、并不伤人的危险,站在险境边缘。
两人同行久了,单人伞嫌挤,就买了一把巨大的双人伞。伞柄粗壮如老芹菜杆,撑起来有一个大圆桌桌面那么大,走在雨里像移动的小凉亭,又像无形的城堡,敌军万箭齐发,都不能近身。
雨天,在窗口等你回来,没一会儿就忘了是在等,专心看雨。看得正呆,见一人持伞刺穿雨幕而来,模糊里有个轮廓,像从雾烟里走出,珠箔飘灯,遥遥一笑。一瞬间暗叹,这人笑得真温柔,真好看……这才认出是你,心头猛地一惊。雨幕被刺破的瞬间,又自己缝补起来。
每个城,每个季节,雨的体嗅都不同。
或有春雨忽然飞起,王士祯:“今年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遣春来。”雨轻得像马上要融化在空气里。没带伞,头发也并不湿,只是渐渐潮黏,头皮上感到凉意。小雨里的树、草、花,都特别好看,枝叶低垂,像在做梦,时而微颤,如婴儿闭目吮乳时唇角抿动。
深秋的雨已有了雪气,投在一个小城的客栈,早早并肩在雨声里躺下。忽听到几声梆子,叫卖声:米酒,米酒嘞……商量犹豫要不要披衣买酒的当儿,叫卖声已远了。
在巴黎拉雪兹公墓,遇雨,两人仅有一片巴掌大的“铅笔伞”。很多墓上都盖起一座微缩教堂似的小建筑,尖顶彩窗,里面供奉耶稣十字架,有门,都虚掩着。一对洋青年钻进去搂抱着避雨。我说,咱们也找一间,避一会儿。你坚持不去,宁愿淋着。说,那下面有棺椁的呀,踩在别人头上,多不敬……最后还是听你的,尊重亡者,淋雨离开。
我本来怕雨。因为小时住平房,盛夏,雨持续两小时以上,屋里就要浸水了;又怕冷,又怕弄湿鞋,而无论怎么像偷珠宝的女盗一样小心地左跳右闪,躲开大小水坑的机关陷阱,最后球鞋仍要神奇地湿掉,双足浸水,遂整日不悦。但是,你欢喜雨。所以我也慢慢敢于打开门,让雨水
学易大联考 语文 第5页 共10页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题目吸人眼球,“你送我的雨”,不是自然界的原生态的雨,而是“老友来访”时下的雨。
接着是对雨的描写,细致生动,有个性,有思考。
B.为什么喜欢雨?一句提问,破空而来,引人深思。面对这个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
案。但是作者的答案却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原因是“试着从你的角度想”。
C.主体部分写“雨中与你同行”,在雨幕中行走的过程中,雨不仅给“我”带来了清新的感
觉,而且给“我”带来了美好的记忆,这个部分时空转换,写得妙趣横生。
D.文章后半部分插叙自己小时候怕雨、怕冷的经历,为的是对前面的情节做一个补充说明。
也许是爱屋及乌,让“我”对雨的态度由“不悦”转向“欢喜”。
E.结尾点题,点得巧妙,点得灵动,尤其是最后一句,构思又有了新境界,雨既然是你送
给我的,当然也就成了我的朋友。即使你不在身边,“我”依然自得其乐。
8.小说写雨中与你同行,一共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简要概括。(4分) 9.结合画线句子,赏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孝恪,许州阳翟人也,少有志节。隋末,率乡曲..数百人附于李密,密大悦之,谓曰:“昔称汝颍多奇士,故非谬也。”令与徐勣守黎阳。后密败,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与徐勣经营武牢已东。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太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太宗然其计。及破建德,平世充,太宗于洛阳置酒高会诸将曰:“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皆出诸人之右也。”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其地高昌旧都,士流与流配及镇兵杂处,又限以沙碛,与中国..隔绝。孝恪推诚抚御,大获其欢心。俄又以孝恪为昆丘道副大总管以讨龟兹,破其都城。龟兹国相那利率
学易大联考 语文 第6页 共10页
众遁逃。孝恪以城外未宾,乃出营于外,有龟兹人来谓孝恪曰:“那利为相,人心素归,今亡在野,必思为变。城中之人,颇有异志,公宜备之。”孝恪不以为虞。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那利,攻孝恪。孝恪力战而入,至其王所居,旋复出,战于城门,中流矢而死,孝恪子待诏亦同死于阵。贼竟退走,将军曹继叔复拔其城。太宗闻之,初责孝恪不加警备,以致颠覆;后又怜之,为其家举哀。高宗即位,追赠安西都护、阳翟郡公,待诏赠游击将军,仍赙物三百段。孝恪性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虽在军中,床帐完具。尝以遗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5分)
(2)二将优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
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宋) 苏轼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①
太宗闻之曰:“二将优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
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B.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
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C.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
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D.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
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曲: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引申为家乡、故里、乡亲、同乡等义。 B.中国:有“中原地区”和“国都之中”两种含义,文中指代“国都之中”。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 D.追赠:加封死者官职、勋位,主要有实物追赠和名称职位等精神追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孝恪少有志节。隋朝末年他率领乡曲数百人归附李密。李密失败后,徐勣派他入朝送
金钱贿赂,被朝廷封为阳翟郡公,井被任命为宋州刺史。
B.郭孝恪善于谋略。窦建德率众支援王世充,他向太宗建言献策,“请固武牢,屯军汜水,
随机应变”,太宗采纳他的计策,打败了窦建德,平定了王世充。
C.郭孝恪屡建功勋。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于高昌旧都推诚抚慰,深得人心;任昆丘道
副大总管讨伐龟兹,大破龟兹都城。
D.郭孝俗生活奢侈。家中妻妾和仆从穿着光鲜,器具务求华贵;在外行军打仗,床帐也一
应俱全。后来,郭孝恪把这些东西送给阿史那社尔,社尔拒不接受。
学易大联考 语文 第7页 共10页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注】台守江郎中:台州知州江公著,江公著,字晦叔,桐庐人,才华横溢,品德高尚,与东坡
有旧。当时苏轼在虔州任职。
14.下列各项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西楼淡月凉生晕”一句运用 “通感”手法,视觉、触觉、幻觉相互挪移,创造出朦胧
恬静的意境。
B.“江水”一句,友人离去,词人孤独怅恨,愁绪难遣,“江水似知”,把江水拟人化。 C.“南风”一句,一阵温暖平和的南风飘然而过,预示着江面平静,与上片“潮来稳”遥相
呼应。
D.“久困”指多年困顿窘迫的人,巧妙运用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