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资讯  点击:   2018-07-02

临汾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2011年临汾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3月28日在临汾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罗清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和激烈区域竞争,面对爬坡过坎、负重赶超的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实践主题,突出“打牢基础、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工作重点,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克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我们积极应对市场需求不足、主导性企业特别是煤焦企业开工率较低、节能减排任务加大、国家货币政策趋紧等诸多困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调控职能,保障经济顺畅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92.1亿元,同比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5.1亿元,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6.5亿元,增长18.7%;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6.5亿美元,增长83.3%;财政总收入完成160.3亿元,增长16.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5.4亿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1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7元,增长11.3%。特别是全市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项目建设力度空前,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启动实施216项市级重点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5.58亿元,同比增长30.2%,投资总量和增幅居全省三甲。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我们打了一个翻身仗。备受社会关注的乔李民航机场复航改造项目获国家审批,机场大道完成路基工程;临大一级公路、沿黄干线、209、309等国省道主干线改造全面完成,改变了西山地区交通不畅的状况。晋侯高速全线开通,市区城西一级客运站、临吉高速、祁临高速临汾北环、京昆与青兰高速临汾联络线进展顺利,霍永高速已经开工。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高铁客运专线、张台铁路、南同蒲电气化改造、侯西复线扩能等五条铁路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联网及农村公路完成311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全覆盖。建设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16座,形成了500千伏纵贯南北、220千伏环网运行、110千伏分区供电的格局。

——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破解发展难题闯出新路。围绕解决资金、土地两大难题,采取“争、贷、引、融”等方法,筹集资金330亿元,支持项目建设。其中,向上级申报项目1137项,争取资金17.59亿元;深化银企合作,全年新增贷款102.9亿元,同比增长23.9%,贷款余额达到536亿元;强化融资平台建设,成功发行地方债券20亿元;紧盯大企业大财团,全力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签订项目68个,签约资金2222.7亿元,到位外来投资172.45亿元,签约资金居全省之首,到位资金占年度项目总投资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加强与开行合作,争取贷款14.5亿元,支持新高中、新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达成五年投资500亿元协议,建设“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与中煤、保利集团签订协议资金1710亿元,改造提升煤化、焦化产业;与新兴际华集团签订协议资金26亿元,发展精密铸造;与上海云峰集团签订协议资金23亿元,开发广胜寺旅游,有效解决了项目融资难的问题。采取“争政策、争指标、严管理”的用地措施,争取国家级复垦整合试点市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建设用地复垦整合办法》;争取省追加用地指标7900亩,全年供应建设用地2.88万亩,占全省的31%。

——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多元化支柱产业加速生成。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加速升级。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圆满完成。全市煤矿总数压减到129座,经营主体减少到29个,产能提高到1.07亿吨,单井生产能力平均达到83.3万吨,提高了3.62倍,煤炭行业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高效化的轨道。焦化行业两大基地和4个焦化集中区整合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新组建了同世达煤化集团和三维瑞德焦化公司。洪洞赵城煤焦化深加工园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翼钢扩建进展顺利,太钢重组中宇、临钢退城搬迁有序推进。曲沃冶金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霍州兆光2×60万千瓦、大唐国际2×30万千瓦一期建成投产,侯马电厂、临汾中电投两个2×30万千瓦以及霍州国电2×60万千瓦发电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新增电力装机容量9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330万千瓦。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华翔美的35万吨精密铸件一期、华强钢铁20万吨铸件一期、平阳重工液压支架等一批装备制造业项目顺利建成;塔尔纳米保温材料、浮山满星硅酸钙板、晋盛微晶玻璃等新材料项目竣工投产;尧都光宇LED、洪洞双银电热膜、正和超导暖气片、飞虹微纳米光电等高新技术项目势头强劲。特别是与深圳电子商会合作,致力打造侯马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部分企业已经入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重点实施22个旅游建设项目,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7.27亿元,增长22%。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已有50余家大型企业入驻,达到一级口岸标准。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13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引沁入汾和川取水输水工程全面竣工,五马水库大坝封顶,汾西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完成年度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7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6.64万亩。全省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精品工程建设和扶贫工作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0.74亿公斤,创历史新高。特色高效农业迈出新步伐。

“四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涌现出尧王台现代农业,曲沃、浮山设施蔬菜等一批先进典型;“393”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实施,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53个。“五个全覆盖”任务圆满完成。“四化四改”和“六个一”工程深入推进,我市新农村连片推进经验在全省推广。

——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品位功能大幅提升。《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修编已经省政府批复,建城区面积由54平方公里扩大到155平方公里。以西南环路桥工程建成为标志,52.6公里的市区一级环路全线贯通。滨河西路北延、车站街、迎春北街、向阳路、五一东路东段等街道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古城公园向市民开放。大唐国际和中电投热源厂、土门水源地和饮用水处理工程建成投入运营,集中供热、供气、供水覆盖面不断扩大。市区垃圾中转站、第二污水处理厂、医疗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公厕建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投资11亿元,完成汾河城区段生态治理修复一期工程,修复治理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绿地增加15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由31.4%增加到42.3%,成为全省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城市生态公园。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垃圾处理场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对120户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专项监察,推广节能技术20项,完成节能项目112个,取缔汾河沿岸污染企业156家。万元GDP综合能耗3.13吨标煤,比上年下降9.1%;化学需氧量净减排1700吨,下降4.86%;二氧化硫净减排2250吨,下降2.34%,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8天,同比增加4天,其中一级天数达99天,同比增加31天,综合污染指数为1.71,同比下降0.6%。完成造林绿化63.14万亩,新增造林面积居全省第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9%,直接拉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

——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安全形势明显好转。认真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对所有煤矿派驻了“五人监管”小组,对所有非煤矿山及其它工业企业配备了“五大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项制度,新出台《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和《一般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春雷”、“利剑”、“铁腕打非”行动和“安全生产百日大会战”成效明显。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68%,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下降8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58%,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81%,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安全事故,基本扭转了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5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成破产终结。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山西尧都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成为我省第一家开业的农村商业银行。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11个县(市、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完成确权面积891万亩,超省定任务1.17倍,综合考评和完成率均为全省第一。 ——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市、县两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70亿元,占到一般预算支出的44%。五大社会保险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新增就业人数5133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7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转移农村劳动力48600人。临汾新高中完成主体工程,562所学校122.48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小学、初中巩固率和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3%、99.4%和86.5%,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9077人,比上年增加1450人,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临汾新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古县人民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298.13万人,参合率达93.47%。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269套32.9万平方米。人民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爱树建”活动深入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食品药品、质量监督、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国防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和信访、审计、统计、档案、防震、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市政府向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兑现。坚持把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0件,政协委员提案331件,办复率达到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强化抓工作的力度,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普法教育,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平安临汾”建设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步伐最快、取得成绩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也是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士气得到提振的重要一年。现在的临汾,焕发着干事创业的朝气,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临部队、武警官兵和驻临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是: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方式亟待进一步转变,产业链条仍需进一步延伸,产业上下游运行不够紧密,解决这些问题,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长期复杂性,转型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压力依然较大;教育、医疗、环境等事关民生的社会事业发展任务依然繁重;部分干部创新意识不强、眼界不宽、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不多,抓工作的精力不够集中;等等。对此,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我市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中共临汾市委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组织各级各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工作。规划纲要以转型跨越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从九个方面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作了阐述,并提出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大市、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经济强市,力争“十二五”末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我们将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定出分年度工作计划,加大实施力度,确保“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临汾政府工作报告}.

二、2011年目标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临汾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既面临着重大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有利条件看,世界经济继续恢复增长,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的设立,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空间。从不利因素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家对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进一步趋紧;我市促增长、转方式、控通胀、保民生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赶超意识,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先行发展为主旋律,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改革创新,强化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大市、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经济强市,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临汾。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海关进出口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6%-1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

2.36%和2%;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2.19%和1.83%;工业烟尘、粉尘排放量下降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建设“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为引领,着力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临汾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转型跨越的基本要求。我市沿汾区域人口集中、区位独特、资源赋存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必须立足市情,突出重点,加快建设纵贯临汾腹地,北起霍州,南至侯马,以汾河为中轴,以大运高速和霍侯一级公路中间地带为区间的

临汾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201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打印版)

山西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8日在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长 李小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临汾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各项工作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创新亮点纷呈,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在继续实施煤炭、煤层气和低热值煤发电3个20条、保障工业运行12条等措施的基础上,新出台煤炭17条和缓解企业资金困难的财政、金融等措施。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定向督查指导,有力促进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加强重点领域投资。首次推出4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基础设施项目,修订完善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深入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坚持“六位一体”统筹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及时实施“百日百项”工程开工计划,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超万亿元。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正式通车,山西中南部铁路出海通道如期建成。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进展顺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32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722公里、农村公路2891公里。吕梁机场正式通航,五台山、临汾机场加快建设。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38万千瓦。燃气使用人口新增306万人,达到1500万人。

把消费作为稳增长的基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传统流通企业与电商开展合作;积极拓展信息消费,重点公共场所实现无线局域网免费覆盖;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社区便民商圈建设,实施“快递下乡”惠民工程,引深“山西品牌中华行”等促消费活动;出台加快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服务消费。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9%、15.6%。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试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7.5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稳妥处置金融风险;为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9.7亿元,新创办小微企业5.4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3.7万户。

初步核算,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1.27万亿元,同比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万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49.9亿元,增长11.3%;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820.1亿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增长1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城镇新增就业5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部分预期性指标未能达到预期。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我省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总体疲软,特别是我省最大的支柱产业煤炭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效益锐减,不仅影响到地区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而且影响到财政收入等效益指标。加上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矛盾更显突出。从主观上看,我们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深,对形势分析判断的预见性还不够强,有些政策措施落实还不到位,有的改革举措尚未明显见效。尽管如此,经过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城乡就业、农民收入、物价涨幅等重要民生指标实现预期目标,9项节能环保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我们蹄疾步稳推改革。不断丰富转型综改的实质性内容,积极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3675”年度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全面清理省级审批事项,承接国务院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9项、下放行政审批项目59项,省级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0项。省、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部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率先推行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着力打造阳光国企。推进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审批改革,累计批准24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装机容量2104万千瓦。工商登记制度、财税体制、户籍制度、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等重大改革取得新突破。 特别是我们上下同心、抓住机遇、果断出手、冲破藩篱,积极推进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清理规范涉煤收费项目,专门面向煤炭的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违规收费项目全部取缔,保留收费项目全部规范;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从低确定税率;暂缓“两金”提取,3项合计减轻企业负担320多亿元,吨煤可降低成本40元。大力实施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全部取消对相关企业的21项行政授权,全部取消煤焦公路运销9种票据,全部撤销遍布全省的1487个各类煤焦公路检查站点,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25万吨、焦炭产能1058万吨、电力产能57.4万千瓦、水泥产能110.5万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化矿井改造步伐加快,煤电一体化运营积极推进,运城、吕梁两个百万吨铝循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

制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及旅游文化体育产业三支投资基金,推动煤层气装备、新能源汽车等7个新兴产业优化布局,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58%,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非煤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78%,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非传统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54%,同比提高约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连续3年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产业;旅游总收入增长23.5%。

狠抓节能减排,实施650项节能改造项目,探索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超额完成下降3.5%的年度任务。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9%,圆满完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加快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瑞光电厂1号机组率先完成改造任务,实际排放明显低于燃气发电机组。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1.6万辆。省城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太原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97天,同比增加

35天。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步伐加快,晋祠泉复流工程全面启动。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6.8万亩,营造林462万亩。

制定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低碳创新行动计划,高起点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核心区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完成首期征转地工作,中科院、清华大学等27家研发机构确定入驻;编制7个煤基低碳产业科技创新链,67个煤基重大科技专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成功。动车轮对组成关键零部件、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等技术实现产业化。潞安集团建成我省首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设院士工作站16个,选拔新兴产业领军人才64名、学术技术带头人193名,“千人百县”服务基层活动扎实推进。

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促发展。在继续执行中央及我省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10项补贴政策,资金总规模达到67亿元。

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田实灌面积达到2125万亩,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3.1亿公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七大产业振兴翻番工程,启动实施新一轮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规划,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

深入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建设产业扶贫项目233个、完成投资200亿元;实施精准扶贫,5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接受就业培训,2万名贫困学生受到教育资助,4万多名干部驻村帮扶,覆盖所有贫困村,在21个扶贫攻坚县启动实施金融富民扶贫工程,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制定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和2014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完成投资超过145亿元,改造县乡公路544公里,新建和改建农村饮水工程1598处,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0个,完成采煤沉陷治理搬迁4.6万人。全力办好农村“五件实事”,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5.5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幼儿园312所,易地搬迁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配备保洁员7.3万名、垃圾收运车3.5万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名。

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太原晋中同城化步伐加快,上党城镇群、百里汾河经济带等城镇组群发展提速,晋中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网、生态园林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35亿元。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23万套,建成21万套。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现在就读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城镇化率预计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54%。

一年来,我们真情实意惠民生。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和全部增量均用于民生改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改扩建206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农村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695元、895元,21个县初步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招聘1407名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城乡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310元、750元统一提高到4000元;中职教育免收学费全覆盖惠及45万名学生;高校新校区全面建成,11万师生入住,新增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两所本科院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83个县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269个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5元;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全省推广,在18个县开展参合农民住院按病种分级诊疗试点;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1所,新增社会办医机构397所、增加床位4976张,省儿童医院新院区建设加快推进。5500户家庭享受到“单独两孩”政策。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省级重点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扎实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全面推行,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第14届省运会,我省体育健儿在第17届亚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制定实施促进就业创业的46条措施,实行提供财政补助、实训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七补一贷”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购买6992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财政贴息支持、一次性就业补助等“六补一缓”优惠政策,缓缴困难企业社保费60亿元,发放失业金稳岗补贴6.25亿元,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更多城乡劳动者就业。加强职业培训,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连续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389元;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冬季取暖补贴,为全省农户免费发放898万吨取暖用煤;提高省直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标准,并向低职务职级人员倾斜。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平均提高10%;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8元、25元,达到379元、206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200元、130元,达到2200元、1430元;对7.8万名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进行补贴,对

临汾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政府工作报告2015-山西市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02

月04日08:33 来源:山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李小鹏作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刘通 摄

——2015年1月28日在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长 李小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各项工作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创新亮点纷呈,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在继续实施煤炭、煤层气和低热值煤发电3个20条、保障工业运行12条等措施的基础上,新出台煤炭17条和缓解企业资金困难的财政、金融等措施。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定向督查指导,有力促进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加强重点领域投资。首次推出4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基础设施项目,修订完善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深入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坚持“六位一体”统筹推进重点

工程建设,及时实施“百日百项”工程开工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超万亿元。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正式通车,山西中南部铁路出海通道如期建成。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进展顺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32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722公里、农村公路2891公里。吕梁机场正式通航,五台山、临汾机场加快建设。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38万千瓦。燃气使用人口新增306万人,达到1500万人。

把消费作为稳增长的基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传统流通企业与电商开展合作;积极拓展信息消费,重点公共场所实现无线局域网免费覆盖;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社区便民商圈建设,实施“快递下乡”惠民工程,引深“山西品牌中华行”等促消费活动;出台加快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服务消费。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9%、15.6%。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试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7.5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稳妥处置金融风险;为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9.7亿元,新创办小微企业5.4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3.7万户。

初步核算,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1.27万亿元,同比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万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49.9亿元,增长11.3%;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820.1亿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增长1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城镇新增就业5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部分预期性指标未能达到预期。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我省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总体疲软,特别是我省最大的支柱产业煤炭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效益锐减,不仅影响到地区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而且影响到财政收入等效益指标。加上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矛盾更显突出。从主观上看,我们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深,对形势分析判断的预见性还不够强,有些政策措施落实还不到位,有的改革举措尚未明显见效。尽管如此,经过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城乡就业、农民收入、物价涨幅等重要民生指标实现预期目标,9项节能环保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我们蹄疾步稳推改革。不断丰富转型综改的实质性内容,积极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3675”年度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全面清理省级审批事项,承接国务院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9项、下放行政审批项目59项,省级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0项。省、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部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率先推行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着力打造阳光国企。推进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审批改革,累计批准24个

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装机容量2104万千瓦。工商登记制度、财税体制、户籍制度、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等重大改革取得新突破。

特别是我们上下同心、抓住机遇、果断出手、冲破藩篱,积极推进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清理规范涉煤收费项目,专门面向煤炭的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违规收费项目全部取缔,保留收费项目全部规范;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从低确定税率;暂缓“两金”提取,3项合计减轻企业负担320多亿元,吨煤可降低成本40元。大力实施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全部取消对相关企业的21项行政授权,全部取消煤焦公路运销9种票据,全部撤销遍布全省的1487个各类煤焦公路检查站点,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25万吨、焦炭产能1058万吨、电力产能57.4万千瓦、水泥产能110.5万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化矿井改造步伐加快,煤电一体化运营积极推进,运城、吕梁两个百万吨铝循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

制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及旅游文化体育产业三支投资基金,推动煤层气装备、新能源汽车等7个新兴产业优化布局,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58%,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非煤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78%,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非传统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54%,同比提高约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连续3年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产业;旅游总收入增长23.5%。

狠抓节能减排,实施650项节能改造项目,探索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超额完成下降3.5%的年度任务。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9%,圆满完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加快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瑞光电厂1号机组率先完成改造任务,实际排放明显低于燃气发电机组。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1.6万辆。省城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太原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97天,同比增加35天。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步伐加快,晋祠泉复流工程全面启动。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6.8万亩,营造林462万亩。

制定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低碳创新行动计划,高起点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核心区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完成首期征转地工作,中科院、清华大学等27家研发机构确定入驻;编制7个煤基低碳产业科技创新链,67个煤基重大科技专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成功。动车轮对组成关键零部件、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等技术实现产业化。潞安集团建成我省首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设院士工作站16个,选拔新兴产业领军人才64名、学术技术带头人193名,“千人百县”服务基层活动扎实推进。

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促发展。在继续执行中央及我省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10项补贴政策,资金总规模达到67亿元。

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田实灌面积达到2125万亩,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3.1亿公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七大产业振兴翻番工程,启动实施新一轮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规划,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

深入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建设产业扶贫项目233个、完成投资200亿元;实施精准扶贫,5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接受就业培训,2万名贫困学生受到教育资助,4万多名干部驻村帮扶,覆盖所有贫困村,在21个扶贫攻坚县启动实施金融富民扶贫工程,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制定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和2014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完成投资超过145亿元,改造县乡公路544公里,新建和改建农村饮水工程1598处,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0个,完成采煤沉陷治理搬迁{临汾政府工作报告}.

4.6万人。全力办好农村“五件实事”,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5.5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幼儿园312所,易地搬迁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配备保洁员7.3万名、垃圾收运车3.5万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名。

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太原晋中同城化步伐加快,上党城镇群、百里汾河经济带等城镇组群发展提速,晋中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网、生态园林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35亿元。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23万套,建成21万套。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现在就读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城镇化率预计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54%。

一年来,我们真情实意惠民生。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和全部增量均用于民生改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改扩建206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农村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695元、895元,21个县初步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招聘1407名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城乡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310元、750元统一提高到4000元;中职教育免收学费全覆盖惠及45万名学生;高校新校区全面建成,11万师生入住,新增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两所本科院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83个县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269个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5元;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全省推广,在18个县开展参合农民住院按病种分级诊疗试点;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1所,新增社会办医机构397所、增加床位4976张,省儿童医院新院区建设加快推进。5500户家庭享受到“单独两孩”政策。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省级重点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扎实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全面推行,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第14届省运会,我省体育健儿在第17届亚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制定实施促进就业创业的46条措施,实行提供财政补助、实训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七补一贷”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购买6992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财政贴息支持、一次性就业补助等“六补一缓”优惠政策,缓缴困难企业社保费60亿元,发放失业金稳岗补贴6.25亿元,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更多城乡劳动者就业。加强职业培训,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连续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389元;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冬季取暖补贴,为全省农户免费发放898万吨取暖用煤;提高省直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标准,并向低职务职级人员倾斜。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平均提高10%;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8元、25元,达到379元、206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200元、130元,达到2200元、1430元;对7.8万名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进行补贴,对7.55万名贫困残疾人进行康复救助,为14万名经济困难家庭学前幼儿提供生活补助;完善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新机制,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政策力度只增不减、投入力度只增不减、工作力度只增不减,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年来,我们毫不放松抓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我省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安全生产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知责履责活动,深入开展各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大检查,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交通运输和隧道交通、粉尘防爆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严格责任追究,严肃处理晋济高速“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等事故相关责任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36、下降53.25%。

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成功举办第五届能博会暨2014低碳发展高峰论坛、第二届晋商大会。晋城海关、长治海关获得国家批准。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64个,到位资金6903亿元。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13件、政协提案814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废止6件、修正9件,制定政府规章5件。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

临汾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2011 年 尧 都 区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临汾政府工作报告}.

2011 年 尧 都 区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7月3日在尧都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王 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是尧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四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经济平稳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4.7亿元,年均递增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5亿元增加到60.1亿元,年均递增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7亿元增加到113.4亿元,年均递增32%;财政总收入由18.9亿元增加到24.2亿元,年均递增6.4%;一般预算收入由4.2亿元增加到9.29亿元,年均递增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7.1亿元增加到119.5亿元,年均递增2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161元提高到

16145元,年均递增12.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368元提高到6686元,年均递增11.2%。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增长方式明显转变。我们始终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例达到

3.6 ∶40.6 ∶55.8。

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全区粮食总产达24.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14.6万亩,水果面积达15.6万亩,畜禽养殖总量达458.6万头(只)。培育发展中德养殖、澳坤杏鲍菇等龙头企业26个。指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5个。尧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工业转型初见成效。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矿兼并重组基本完成,煤矿数量由54座压减到18座,总产能由1100万吨提升到1300万吨。骨干企业整合重组有序推进,同世达300万吨煤化工集团组建完成,海姿200万吨焦化集团和临钢、志强300万吨钢铁集团整合工作正在实施。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以临汾热电、华德冶铸为代表的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以光宇电源、云鹏药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产业实现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世纪百悦、金都花园等一批商贸企业和星级酒店投入使用,阿托、兴荣等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世纪鼎圣、临北等5座铁路站台相继投运,全区各类物

流企业发展到152家。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编制完成仙洞沟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完成尧帝陵景区一期修复工程,启动了帝尧古居茅茨土阶修复工程,形成尧庙、尧陵、仙洞沟“一体两翼”旅游格局。以大阳苹果采摘节、贺家庄桃花会为代表的乡村生态观光旅游业迅速兴起。金融、科技、通讯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尧都农商行在我省首家挂牌运营。

——东城建设初具规模,城乡面貌变化巨大。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东城框架初步形成,华州路、华康路、尧贤街“两路一街”竣工通车,恒安新东城、九州花园等一批住宅小区陆续建成,东城学校、东城医院、尧都公园等公益项目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100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任务,尧庙镇乔村、贾得乡贾材村等10个连片区建设顺利推进,“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5.8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00公里。投资2.3亿元,解决了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绿化道路544公里,建设农田林网10.6万亩,建设生态园林村112个。实施“三城联创”,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8天,一级天数达到99天。

——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安全形势稳步好转。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安全发展。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十项制度,落实政府、部门、企业三大主体责任,初步建立区、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加强地方主体煤矿全面监管,强化省内主体煤

矿“八项监管”。坚持不懈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私挖滥采,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人民群众饮食健康得到保障。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平安尧都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发展成果惠及民众,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事业长足发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学生6万余人次。全省单体投资最大的新二中建成投入使用,20余万平米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医疗服务三级网络基本形成,16个乡镇卫生院、355个村级卫生所(室)、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部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14.2万人,2.9万城乡低保对象和644户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实现就业再就业5.3万人。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3.5万平米廉租住房建设,实施地质灾害移民搬迁500户、农村危房解困200户。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高标准建成109个村级文化站(室)、150个农村体育场所。科普科技工作不断加强。监察、审计、统计、外事、气象、档案、人防、地震、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

派人士意见。四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14件,政协委员提案719件。全面推进法治尧都建设,“五五”普法顺利完成。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 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临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经济缺乏支撑,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乏力;三产总体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财税增收税源不足,收支矛盾仍然突出;民生事业欠账较多,就业压力仍然很大;政府职能转变仍不能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对此,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根据尧都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新尧都”为中心,围绕“六化”目标,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打造富裕、现代、

临汾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山西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山西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1月11日九时,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省城太原隆重召开,山西省省长王君代表山西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临汾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山西经济总量突破万亿 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 王君省长用详实的数据指出,2011年,全省经济在2010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增长1 3%左右;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261亿元、1213亿元,均增长2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7680元、5500元,增长13%、1 5%左右。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特色食品四大行业增加值均在20%以上

他说,大运二期5万辆重卡、焦煤60万吨烯烃、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杏花村一期10万吨白酒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或部分投产。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等产业,新增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太原富士康年产2200万支第4代苹果手机生产线建成,晋城科技园一期5500台机器人下线。投资226亿元的

潞安180万吨煤基多联产项目、投资26亿元的晋中吉利1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170多亿元的大同协鑫多晶硅及光伏产业项目、投资近50亿元的阳泉百度云计算10万台服务器数据处理项目等一大批标志性转型项目开始布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云冈石窟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五台山景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印象平遥大型实景演出项目进展顺利,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343亿元,增长23.9%。

2011年山西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核一圈三群”建设进展显著

他指出,2011年山西以交通、水利、电力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西客运专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75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003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新改造国省干线527公里、农村公路2972公里;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和吕梁、临汾、五台山机场新建工程进展顺利,一个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35项应急水源工程全部建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丧母对联
下一篇:九上英语作业本外研社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