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谚语有关信仰

热门资讯  点击:   2018-01-23

中文谚语有关信仰篇一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1]

摘要: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起源、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文化侧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四种译法。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汉谚语;文化;文化差异;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Abstract:Proverbs, which derive from life are the condensation and embodiment of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a nation. They can reflect geography, history, customs of a n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 nation's proverbs when we try to study its culture.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being treasures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see distinct differences resulted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s essay uses some typical example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s and historical culture, etc. Proverbs ar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because of their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unique cultural backgrounds. In order to present an adequate translation of a proverb, we can use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flexibly: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equivalent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combined with free translation. 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ranslation methods

一、引言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1]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起源、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文化侧面入手,探讨了英汉谚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英汉谚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2]本文试图对英汉谚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提出了英语谚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及方法。

那么何为谚语呢?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3]它是在民

间流传的固定短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经验的总结。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语的简洁。[4]

二、英汉谚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为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5]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源差异

首先,英汉谚语都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但同中又有异。英谚受基督教的影响,反映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一视同仁);Man propose,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而汉谚则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儒家的思想;“不看僧面看佛面”是佛教的思想;“饶人不是痴,过后讨便宜”是道家的思想。

其次,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别还是很大的。英谚中有大量出自典章及名人的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如:Never say die.(永远不要说“死定了”)出自英国小说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而汉语文史学家们则认为汉谚相当一部分出自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如:“远亲不如近邻”是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

除此之外,英谚中有许多来自拉丁文、法文等的外来语,有些甚至保留了原文,如:Cherchez la femme.(找出祸水)这是一句保留在英文中而以法语原文形式出现的谚语;而汉谚吸收了大量少数民族谚语,如:“劣行过四十年仍会败露”来自维吾尔族谚语;英谚中有许多来自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如:Love is blind.(爱情是盲目的)来自罗马神话,而汉谚中有大量农谚,如“宁在时前,不在时后”。[6]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英吉利海峡是欧洲许多国家通向大西洋的唯—出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因此英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于世界,这对英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英语中就有许多与航海有关的谚语,如:to take the wind out of one’s sail(先发制人,抢占上风),to go with the stream/tide(随波逐流、顺应时势),to be all at sea(不知所措)。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捕鱼业在其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也为英语留下了大量与渔业有关的谚语,如: hook(land)one's fish(如愿以偿,用诡计得到想要的东西),have other fish to fry(有其他鱼要煎——有其他事要做),play a fish(让上钩的鱼不停地拖动钩线而致疲乏)等。而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汉语中就有许多与河流、土地和农业有关的谚语如:

一帆风顺、过河拆桥、隔岸观火、拔苗助长、五谷丰登、瓜熟蒂落、春华秋实、根深蒂固、沧海桑田等。 [7]

(三)、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英汉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西方人不吃狗肉。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有褒义。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出头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猫比喻人,常有亲呢的成份,如:A cat has nine lives.(吉人自有天相),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心地恶毒的女人,如:Cats hide their 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8]以狐狸为形象时,汉语强调狐狸尾巴露出破绽。如:The tail does often catch the fox.(常凭尾巴抓到狐狸),而英语强调狐狸花招多,难对付,如:When the fox preaches, then beware your geese.(遇上狐狸说教,当心鸡鹅被盗)。汉语认为失去马也无妨,说不定会带来好运,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在英语里认为马不可失,如:Better lo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宁可丢鞍,不可失马)。

(四)、宗教信仰方面

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谚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含“佛”、“庙”等的谚语,如“借花献佛”、“无事不登三宝殿”;

[9]汉语反映道教思想的谚语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乐极生悲”等。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意识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儒家思想在汉语谚语体系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恭敬不如从命”;有关幸福的谚语如:“平安就是福”、“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的谚语。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在宗教生活及其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英语谚语,如:Nature does nothing in vain.(造物主无所不能);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10]In the right church ,but in the wrong 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11]

(五)、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谚语,在中国典籍中,谚语多半出现在诗书、传说、诸子论著中,这些谚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对人很有警策和教育意义。如“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都来自历史典故。《诗经》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语》中名句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等。而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圣经》的谚语,如:We are all Adam’s children(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二是来自希腊罗马神话的谚语,如: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三是来自《伊索寓言》,如:a dog in the manger(狗占马槽,占着茅坑不拉屎)。

[12]四是由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来,如: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简洁是智慧的灵魂)。[13]当然,英语谚语的来源不是单一的英国文献,而是多种来源,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有来自西欧各语言的谚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那》一书中写的:All 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来自法语的谚语有: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等。

三、英语谚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汉谚反映汉族的文化特点,英谚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谚语时,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奈达(Nida)指出:“所有的翻译,不管它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必须关心接受者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最终目的,从它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看,是评价任何翻译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在把英谚翻译成汉语时,译者须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谚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到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奈达)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这些主张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中心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每句话、每个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尤其是,任何两处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要把原文中的三种意义全部再现于译文常常是不可能的。如果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在翻译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出现矛盾,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应当服从隐含意义。其次,原文的形象意义在目的语中可能会找不到对应—或者没有相同的形象,或者虽然形象相同,隐含意义却冲突,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隐含意义的准确表达,可更换另一个译文作者熟悉的形象,或者舍弃形象意义,只译出隐含意义。总之,隐含意义,也就是原文意欲表达的意义是最重要的。[14]例如:East is East,and West is West.如果按字面意思译成“东就是东,西就是西”就不能完全表达该句的隐含意义,而译成“东方毕竟是东方,西方毕竟就是西方”能反映出作者对东西方差异的感叹。[15]

在翻译方法上,如果采用直译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应尽可能采用直译;如果直译不能再现原来谚语的丰富内涵,就可采用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较完整地保留原文的神韵,使译文形象生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采用直译的谚语多半是英语和汉语在谚语的比喻和形象方面基本相同的部分,或者是直译后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误解的。[16]如:P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New-born calves make little of tigers(初生牛犊不怕虎);A fire on city wall brings disaster to the fish in the moat(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7]

(二)、 意译法

有些英谚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语言国家所特有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如果直译,则译文可能会牵强附会,也不易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舍弃原语的表达形式,采用意译,则可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造成误解等弊病。例如,Achilles’s heel若直译为“阿克勒斯的脚后跟”并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唯一致命弱点”更恰当。[18]这样的例子还有:

1)In fair weather prepare for the foul.如译成“晴天要防阴天”,不如译成“有备无患”或“居安思危”或“未雨绸缪”。

2)Murder will out.如译成“谋杀终必败露”,不如译成“纸包不住火”。

3)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如译成“希腊人相遇希腊人,定有一场好斗”,不如译为“两雄相争,其斗必烈”。

4)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如译成“人人袖子里都装着个傻瓜”,不如译为“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19]

(三)、对等翻译

谚语是群众长期以来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规律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英美国家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存在相似的经验和阅历,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也是相似的,这使两个民族的谚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有些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内容上不谋而合,具有相同的内涵,运用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或大体相同的比喻和修辞来阐述相同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同义的汉语谚语来翻译英语谚语“一方面可使译文更加通顺,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冯庆华,1995:144)如:

{中文谚语有关信仰}.

1)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

2)Two can play the game(孤掌难鸣);

3)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

4)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20]

(四)、直译和意译的结合

中文谚语有关信仰篇二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谚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是短小精练的民间智慧警句,一般形式严谨,经常包括鲜明的形象和使人难忘的韵律。谚语多风趣幽默,饱含哲理,因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广为流传。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谚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1. 与基督教有关的谚语

宗教是谚语的重要来源之一。汉语的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明显与曾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佛教有关。包括英语在内的西方国家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许多英语谚语和基督教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是十分自然的。

例: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中文谚语有关信仰}.

自助者天助之。

God sends meat and the devil sends cooks.

上帝赐给食物,魔鬼派来厨师。

Each cross hath its own inscription.

每个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铭文。

以上谚语明显与基督教有关,因为谚语里出现的“上帝”或“十字架”都是基督教的象征。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英语中的God经常与汉语中的“天”相对应。基督教徒崇拜上帝,英语中God save the Queen是家喻户晓的句子。当一个说英语的人突然从紧张、焦急、或压力下解脱出来的时候,会脱口而出:Thank God!

中国人崇拜“天”。中国古代的皇帝是“天子”,运气好的人是“天之骄子”。只要好心人得到报答而恶人受到惩罚,我们就会说“苍天有眼”英国人和中国人都要有寻求帮助的对象。只是说英语的人找的是上帝,而中国人找的是“天”而已。

2. 出自《圣经》和英语文学巨著里的谚语

《圣经》是最广为阅读的书之一,也是包括英语国家在内的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作品。它也被认为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警句、格言已经成为谚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例:

Never cast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

不可明珠暗投(不可对牛弹琴)。

Judge not according to appearance.

不可根据外表做出判断(勿以貌取人)。

Great men are not always wise.

伟人并非事事聪明。

文学作品,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谚语的又一来源。许多汉语谚语源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例如,“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源于《水浒传》;“明

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源于《红楼梦》。许多英语谚语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叙事诗和十四行诗。

例: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玫瑰无论叫什么名字都是香的。

All the world i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are merely players. 整个世界就是个大舞台,形形色色,人们只是其中的演员。

其他的文学大师也对英语谚语宝库做出了贡献。例,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名句: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宁在地狱为君,不在天堂作臣)和华尔沃斯的诗句: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从小知其人),以及英国思想家培根的名言: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都成了英语谚语。

3.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是语言和文化发展的框架。一个国家的地理特色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其语言中,尤其是在谚语中。例如,汉语谚语“不到黄河不死心”就明显与黄河有关。英语谚语中也有地名。

例: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背煤上煤都,多此一举。

Oxford for learning, London for wit, Hull for women and York for horses. 牛津人学问好,伦敦人才智高,哈勒的女人美,约克的马匹棒。

4. 与航海有关的谚语

英国是个远离欧洲大陆的岛国,对英国人来说航海一直很重要。正像邱吉尔说过的那样,英国人是海洋生物,因而许多英语谚语都起源于他们的航海经验。 例:

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

船沉鼠要逃(树倒猢狲散)。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小漏沉大船(蝼蚁之穴能溃千里之堤)。

Any port in a storm.

船在暴风雨中不择港口(慌不择路)

以上谚语都与航海有关,而它们相对应的汉语谚语却有大陆文化特点。 英汉语的鲜明区别是英国人用他们的航海经验作为生动机智的谚语的源泉,而中国人却从他们在陆地上的经验吸取营养,产生谚语。

5. 与英国历史有关的谚语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而谚语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

例:

It is as hard as to please a knaveas a knight.

取悦坏蛋和骑士同样困难。

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易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中文谚语有关信仰篇三

德语谚语俗语大全

中文谚语有关信仰篇四

习语谚语

以下中英对照的例子都是各自常用的通俗用语,既切合原意,又符合中英文各自的表达习惯。

任人唯贤 Meritocracy : Rule by persons chosen not because of birth or wealth , but for their superior talents or intellect ; a social system formed on such a basis.

任人唯亲 Nepotism

第二职 业 Moonlighting ( working at a secondary job)

明升暗降 Kick up stairs

大材小用 To be underemployed

编制不足 To be understaffed

超编 To be overstaffed

事后诸葛亮 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

人材外流 Brain drain

献计献策 ( 港 称 : 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 a method of solving problems in which everyone suggests ideas which are then discussed) . A brainstorming session

智囊团 Brain trust

发明创造 Brainchild ( The project was the brainchild of Davidson. )

满腹牢骚 A bellyful of complaints

经验教训 Pains and gains ( instead of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小道消息 Learn through the grapevine

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ather , like son.

家丑不可外扬 Don ’t wash dirty linen in the public .

喧宾夺主 Steal the limelight

雪上加霜 Add insult to injury

智勇双全 A combination of guts and brains

我说了算 The buck stop s here . ( Truman’s saying)

心有余而力不足 Mind is willing , flesh is weak.

一刀切 One size fits all .

过犹不及 More is less.

中英文相似的谚语和格言 ( Idioms and proverbs) :

有志者 ,事竟成。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谋事在人 , 成事在天。Man proposes , God disposes.

入乡随俗。When in Rome , do as the Romans do .

患难见真知。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本性难移。Old habits die hard

酒后吐真言。There is truth in Wine .

欲速则不达。More haste , less speed. Haste makes waste .

旁观者清。Lookers on see most of the game .

骄兵必败。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

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Once bitten , twice shy.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The longest journey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 或 A journey of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 柳暗花明又一村。When one door shuts , another opens. or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无水吃。

Every 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勿以恶小而为之。It is a sin to steal a pin.

玩火者必自焚。If you play with fire , you get burnt .

无风不起浪。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Revenge is a dish that could be eaten cold.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It ’s always easy to find

1. 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或谚语英汉不尽相同

1)他壮得像头牛。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 (牛—马)

2)她胆小如鼠。She is as timid as a hare.(鼠—兔)

3)养虎遗患: Warm a snake in one's bosom.(虎—蛇)

4)瓮中之鳖: Like a rat in a hole. (鳖—鼠)

5)害群之马: Black sheep. (马—羊)

6)对牛弹琴: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牛—猪)

7)落汤鸡/落水狗:Like a drowned mouse.(鸡/狗—鼠)

8)热锅上的蚂蚁: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蚂蚁—猫){中文谚语有关信仰}.

9)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鸡—狗,牛—狮)

由此可见,中国成语中的动物在英语成语中已不属于同一动物了。

2. 与颜色有关的成语或谚语英汉也不尽相同

在颜色的作用上,有相同点。比如,红色(red),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往往都与庆祝活动和喜庆日子有关。如中国有“开门红”,代表着好运气。英语有“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日)等。但更多的还是有不同点,而且两种语言在颜色的意义上也有区别。如“黄色”(yellow),在西方黄色表示懦弱,胆小,不敢面对现实。而在中国,黄色是帝王的象征。只有皇帝才配着黄色。再如“蓝色”(blue),在英语中通常表示不快活,心情不好。如:

1) He is blue today because his father is ill. 他今天心情不好,因为他父亲病了。 而在中国,“蓝色”仅仅表示颜色而已,似乎没有不快活的意思。再如:

2) He has a green thumb. 他擅长园艺工作。(不是“他有一个绿色的大拇指”。)

其他颜色词语也发生了改变。如:

black tea 红茶(不是“黑茶”){中文谚语有关信仰}.

brown sugar 红糖(不是“棕色”糖)

green-eyed 红眼病(不是“绿眼病”)

blue films 黄色电影(不是“yellow films”)

purple with anger 脸色铁青(不是“脸色发紫”)

black and blue 青一块,紫一块(不是“黑一块,蓝一块”)

另外,在英语中,有些颜色词已经失去了原意。如:

black art 巫术(不是“黑色的艺术”)

black cattle 肉牛(不是“黑牛”)

black mail 勒索行为(不是“黑色邮件”)

black-letter day 不吉利的日子

red hand 血手(不是“红手”)

white hair boy 宠儿(不是“白发童”)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不是“白色的谎言”)

white day 吉利之日(不是“白色的日子”)

3. 与数字有关的成语或谚语英汉也不尽相同

以数词表达的成语、谚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似乎也不少。但数字往往不是对等的。例如:Before his marriage, his room was often at sixes and sevens. 结婚前,他的房间总是乱七八糟的。(不是“乱六乱七”)

She is a beautiful girl in a thousand. 她是一个百里挑一的美丽姑娘。(不是“千里挑一”) Why do you always come at the eleventh hour and keep everyone waiting for you? 为什么总是姗姗来迟,让大家等你?(不是“第11点钟”)

His father is a three-bottle man. 他父亲是一个大“酒桶”。(不是“3瓶酒”)

其他的例子还有:

半斤八两: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十月怀胎:a woman in the sixth month

十有八九:ten to one

可见,成语、谚语中的数字都有所改变。

4. 有些成语或谚语英汉没有对应形式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Among the blind people, 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Even a black lays a white egg.

新官上任三把火。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人不可貌相。 You can't judge a tree by its bark.

{中文谚语有关信仰}.

见风使舵。See which way the cat jumps.

倾盆大雨。 It rains cats and dogs.

一贫如洗 (穷光蛋)Poor like a church mouse.

度日如年 donkey years

班门弄斧。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三伏天 dog days

成语、谚语、习语是语言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的精华,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都有着诸多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各自成语、谚语、习语的形成、使用与发展。英汉成语、谚语、习语分别记录了不同民族的历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

中西方成语、谚语、习语,在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和谐,对立统一,顺乎自然,顺应自然的特征。汉语成语、习语、谚语中出现了许多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例子。如乐极生悲,指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之事;否极泰来,描写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谚语);失败乃成功之母(谚语)等。

由于英国是个岛国,它地处海滨,由近海的各岛屿组成,形成了最早的求变、好动、好奇的外倾性商业城市文化。这种文化注重思辨理性,认为思辨理性的东西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强调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对立。注重空间的扩展与向外征服,形成了征服自然,驱使天地的文化观。

地理环境对成语、谚语、习语的影响

中国是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也产生了许多与农耕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五谷丰登,瓜熟蒂落,良莠不齐,揠苗助长,春华秋实,根深蒂固,沧海桑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依葫芦画瓢等等。

英国是个岛国,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抗争。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源于航海或与海洋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weather (ride out) the storm安然度过了风暴;know(learn) the rope 熟悉内幕(一个有经验的水手熟悉船上所有用来挂帆的绳子)。不同文化对于动、植物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的影响

中国人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在古代是汉民族的图腾物,是神的化身。古时候皇帝称自己是真龙天子,民间有赛龙舟、舞龙狮等活动。因此关于龙的成语也有许多,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凤呈祥,龙行虎步,望子成龙,龙争虎斗,车水马龙,群龙无首,龙蟠虎踞。西方人则认为龙是邪恶凶残有鳞的怪兽。

西方人特别喜欢宠物,而狗与猫是西方人在有关动物的成语中,出现频率比较多的,如:cat and dog life 经常吵闹的生活;dress like a dog′s dinner 穿着极其讲究;love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爱我就爱我的狗)。中国人也喜欢狗,但狗在汉成语中往往是贬义的,如: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尾续貂、狗急跳墙、狗拿耗子、狐群狗党等。

文化对英汉颜色成语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对色彩的喜好是不同的,这些喜好对成语、谚语、习语有许多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明黄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颜色。它象征神圣、皇权、尊严、庄严。古时只有皇亲国戚才能穿明黄色的衣服。成语也就有黄袍加身、黄金时代、黄粱一梦。在西方文化中紫色是尊严、权力的象征。皇帝登上宝座是raised to the purple。生于王室born in the purple。红色也是汉民族喜欢的颜色,新娘结婚时都喜欢穿红色,节庆日挂红灯,党旗、国旗也是红色,成语有红装素裹、红颜知己等。而西方文化中视红色为不祥之兆,如果看到红色,那就意味着有危险。

喻体、喻义相似的英汉成语、谚语、习语

burn one′s boat 破釜沉舟,出自古罗马凯撒大帝出征作战时为了使士兵下定决心,决一死战,使士兵无退路,烧毁战船。汉语的破釜沉舟,出自楚霸王项羽,渡过河时,破釜沉舟,两句成语喻义和构词上相似。在英汉文化上相似,像这样的成语、谚语还有许多:add fuel to the flames 火上加油; as light as a feather 轻如鸿毛;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 (谚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喻义相同,喻体不同的英汉成语、谚语例1. a rat in a hole 瓮中之鳖(洞中之鼠);2.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像热锅上的蚂蚁(像热砖上的猫);3. tread upon eggs 如履薄冰(踩在鸡蛋上)。

英汉成语、谚语喻体、喻义的融合

有些英汉成语,谚语表达两种语言完全一致,这是由于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用了它的成语、谚语、习语。时间久了就产生了语言的融合现象。例1.以牙还牙,a tooth for a tooth(出自英语);2.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出自英语);3.paper tiger 纸老虎(出自汉语);4.lose one′s face 丢面子(出自汉语)。

喻体相同,喻义不同

生活在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可能对同一物体有着不同的感受。例1.pull sb′s leg 和人开玩笑,愚弄某人,从字面看是拉后脚,但实际意义完全不同;2.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 林无鸟,雀为王,如果理解为小塘容不下大鱼就错了。

源自宗教的成语、习语、谚语

西方国家许多人都信仰基督教,《圣经》是他们的必读之书《圣经》中的典故、比喻和寓言却广泛的为世人所接受。由《圣经》而产生的谚语、习语、成语也成为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语。例1. olive branch 橄榄枝(和平的象征),2. scapegoat 替罪羊3.eye for eye, tooth for tooth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谚语)......

中国也有许多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例1.“现身说法”原系佛教用恶从善的话。3.“五体投地”,指得是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语。现表示以亲身经历和体验说明一种道理。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原是佛教改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源自神话与传说的成语、习语、谚语

神话是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原始理解的故事与传说,他们运用各种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反映出古代人渴望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神话,对英语的成语、谚语、习语都有很大影响。中国的古代神话形成的成语、习语、谚语更是不胜枚举。例1.Pandora′s Box潘

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之源),出自希腊神话。2. Achilles Heel唯一的致命弱点,出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3.开天辟地,出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天地是盘古开辟而成。后来表示从未有过,是有史以来第一次。4.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古代神话,比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源自寓言故事

英汉成语、谚语、习语中有许多寓言,它们生动有趣,寓意深刻。例1.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危险人物,貌善心毒的人),出自《伊索寓言》。2.Sour Grapes酸葡萄(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聊以自慰)出自《伊索寓言》。3.狐假虎威(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出自《战国策、楚策》。

源自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

如1. meet One′s Waterloo 一败涂地,此成语出自1815年的“滑铁卢”之战。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源自文学名著。如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志》。2. 水落石出;出自苏东坡的《后赤壁赋》。3. hosit with one′sown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4. Homer sometimes nods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出自罗马诗人兼讽刺文学家贺拉斯,在《论诗》中的一句话:sometimes even the good Homer falls asleep 伟人有时候也会出错,等等。

四字谚语

勇者事成。Fortune favors the brave.

后悔无益。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学无止境。Live and learn.

捷足先得。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不进则退。Not to advance is to go back.

一举两得。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无劳无获。No pains, no gains.

苦尽甘来。No sweet without sweat.

善有善报。A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

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

殊途同归。All roads lead to Rome.

天道酬勤。Hard work pays out.

时不我待。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one.

言行一致。Practise what you preach.

捷足先登。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n.

好事多磨。Good things never come easy.

六字谚语

一心不可两用。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neither.

眼不见,心不想。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万用句型]{中文谚语有关信仰}.

一切称心如意。Everything in the garden is lovely.

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不浪费,不愁缺。Waste not, want not.

事实胜于雄辩。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彼一时,此一时。It is different now from then.{中文谚语有关信仰}.

八字谚语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One for all, all for one.

不冒风险,不能成功。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

中文谚语有关信仰篇五

关于坚定信念的名言警句

关于坚定信念的名言警句:

1、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2、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3、信念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4、信心虽然不是钢铁,却能铸造出一条坚实的人生之路。

5、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理想、智慧、意志和创造力。

6、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温塞特

7、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列夫·托尔斯泰{中文谚语有关信仰}.

8、理想是世界的主宰。——霍桑

9、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10、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郑秀芳

11、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刚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薄一波

12、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苏霍姆林斯基

13、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

14、信念是人生的火把。

15、目标不是都能达到的,但它可以作为瞄准点。

16、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17、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18、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

19、人的强烈愿望一旦产生,就很快会转变成信念。

20、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21、信念不是到处去寻找顾客的产品推销员,它永远也不会主动地去敲你的大门。——赵鑫珊

22、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 ——松下幸之助

2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24、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25、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26、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27、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美国诗人惠特曼

28、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

29、没有理想的生活,路上就会耸着生活的墓碑。

30、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

31、春天最难过的是没有收获的耕耘;人生最难过的是失去信念的寂寞。

32、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的人,大都是人生的匆匆过客。

33、向自己奋斗目标飞奔的人,才是美好生活的播种者。

34、毅力可以征服任何一座高峰。

35、决堤毁坝是可怕的;但最可怕的是意志和信念的崩溃。

36、坚定的信念胜过聪明的懒汉。

37、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查·丘吉尔

38、人有没有信念并非取决于铁链或任何其他外在压力。——托·卡莱尔

39、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干才能得到加强和磨励。——苏霍姆林斯基

40、对我协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实际协助,而是坚信得到协助的信念。——伊壁鸠鲁

41、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

42、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列夫·托尔斯泰

43、伟大的作品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塞缪尔·约翰逊

44、学习有时候只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中思想与信念的成分。因此时间一过,态度又回复原状,而没有改变情感与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

45、信念是储备品,行路人在破晓时带着它登程,但愿他在日暮以前足够使用。——柯罗连科

46、信念最好能由经验和明确的思想来支持。——爱因斯坦

中文谚语有关信仰篇六

中国人常用俗语100句

1.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四川在线2003/8/13)

2.炒鱿鱼。

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3.撑场面。

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因为资金紧缺的原因,将于今日开幕的第六届长春电影节走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虽然开幕式闭幕式请来了不少港台明星撑场面,但真正唱主角的电影人却寥寥无几。”(《北京娱乐信报》2002/8/23)

4.交学费。

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熟悉这个行业,我交了很多学费。”(中国青年网2003/9/1)“吴敬琏:经济理论可让改革‘少交学费’”(《深圳商报》2003/12/4)

5.吃错药。

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来活受罪,真是吃药!”(《广西师范大学报》2004/1/10)

6.打水漂。

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大赤包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向来不肯把余钱打‘水漂儿’玩。”(老舍《四世同堂》)“致富心切上了当四十万元打水漂。”(《云南日报》2003/7/6)

7.穿小鞋。

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道理明摆着,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得罪了,以后给你‘穿小鞋’,经常停水,有你受的。”(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个性签名同步到说说
下一篇:九年级英语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