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 点击: 2012-03-08
2016年高考广东阅卷标杆作文17篇
2016年高考广东阅卷标杆作文17篇
第1篇(19+19+20=58分)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①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②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③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④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⑤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
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⑥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⑦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第2篇(18+17+20=55分)
给“条纹衣”男孩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阿姨:
您好!
①上一次测验考了不及格的黑衣服男孩,因为得到了“61”分的“高分”被他妈妈奖励以一个甜蜜的亲吻;而上一次考了满分而得到您的亲吻的您的孩子,这次却因为“退步”了两分之多,被您无情地掴上了火辣辣的一个巴掌----多么可笑的又可悲的画面!在看到这幅发人深思的画面后,我决定冒昧给您写这封信,我认为,分数并非衡量孩子努力程度的唯一标准!
②两分之差,或只是一个标点符号的粗心,或话是试题难度加大的结果,而这微不足道的两分,换来的却是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不知您的孩子在下一次面临考试时,会不会因此心里慌乱,生怕丢掉一分就成了妈妈嫌弃的没用的孩子呢?比起邻家的孩子,您的孩子在下次谓是成绩优秀,您有没有想过,他一脸期待地扬着98分高分的试卷回到家,迎上的却竟是您不满的神情,他会有多么沮丧?邻家的孩子因为进步到了及格就使全家人欢呼雀跃,而您却在为这“只有”98分的卷子而责备孩子,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试定终身”说法早已被质疑,分数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而区区一次测验,更无须看得太重。没有人是每次都能考满分的神童,如果试题难度加大,那么退步两分非但再正常不过,而且还值得表扬了。您的孩子的努力您看在眼里,为什么您宁可相信一张纸也不相信自己呢?教育家毕淑敏就曾提出别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努力,况且您的孩子拥有并不差的分数呀!
④请给予您的孩子一些鼓励吧!无论他考到什么样的分数,都一定想到妈妈的吻来鼓励而不是冷冰的责骂和无情的巴掌。当孩子考“砸了”,您何不温柔地问上一句:“这次的题一定很难吧?妈妈和你一起分析错题好吗?”这样,孩子才会无惧错误,无惧考试以及分数,才能越考越好,这不正是您想看到的吗?
⑤亲爱的阿姨,请别用分数来衡量您的孩子的努力!除了成绩,您的孩子一定还有很多优点,是吗?那么,请容许他的失误,让他张开翅膀自由飞翔,有了偶尔的摔倒,相信他一定能飞得更高。
祝幸福美满心想事成
小A
第3篇(18+18+18=54分)
勿让分数暗淡了未来
①经济学家成思危曾说过:“经济可以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可以保证我们的后天。”而漫画中的孩子却似乎因教育因分数而暗淡了他们的光彩。
②漫画中第一幅为两个小孩,一个拿了100分的试卷而被家长亲了一口深表爱意与鼓励,而另一个小孩因只拿了55分而被家长扇了一巴掌狠狠训斥,满脸落魄。第二幅则为一个小孩因拿了98分而并非100分而被扇巴掌,而另一个小孩因为由55分进步到61分而被鼓励。虽然马云曾用智商与口才告诉我们100分和98分的差距永远不止两分,但这两分之
于教育则是莫大的打击。为何进步而被赏而退步但仍优秀却被训斥呢?有进步固然值得表扬,而对于优秀的学生稍有退步实则不应该训斥而更应鼓励。
③如今似乎很多家长都将成绩看得尤为重要,可实质分数只是多么无声的几位数字。大不必让分数折断了孩子的翅膀,仅剩自由的枷锁。得到了分数却失去了热情,为了得到分数不择手段,只为了渴望父母的一声鼓励,这无疑是舍本逐末。哈佛到北京招生,哈佛招生办负责人sally曾说分数并不看重,看重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格与思想。只有淡化了成绩的起伏,更看重小孩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小孩成长得更加快乐更加有意义。
④罗曼罗兰曾说:“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家长的目光只停留在进步与退步之上,难免无形施加了孩子不必要的压力,这或许对于成绩略差的孩子有利,但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难免不是一个深重的打击。究其原因不过是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而施予孩子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本有情可原,但却会一步步消磨优秀学生的斗志而失去光彩。巴金曾说:“岁月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使灵魂出现皱纹。”请莫让仅仅2分的起伏折断孩子的翅膀。
⑤家长的一举一动牵连的是小孩一生对人生的轨迹思考,作为家长,给予孩子鼓励与正确的教导方法,不要过于责备孩子的失误或错误,从心理上而并非身体上进行教育与开导更为重要与实在。不要过分为一时的低落而否认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更佳!
⑥家长的一举一动牵连的是小孩一生对人生的轨迹思考,作为家长,给予孩子鼓励与正确的教导方法,不要过于责备孩子的失误或错误,从心理上而并非身体上进行教育与开导更为重要与实在。不要过分为一时的低落而否认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更佳!
第4篇(18+17+18=53分)
应被摆正的评判标准
①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孩子拿着满分的试卷,得到了表扬,而另一个拿着55分试卷的孩子,却得到了批评。后来,原本拿着100分的孩子拿着98分的试卷时得到的是批评,原本拿着55分的孩子拿到了61分,得到了表扬。通过这幅漫画,我看到了一个问题: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的评判标准差别过大。而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
②在应试教育这种僵硬的模式下,优秀的人才被要求要保持优秀,容不得半点差错。成绩差的,便被要求力争上游,进步便是好事。可是,人孰无错?为什么优秀的人就不允许出错?稍差一点的便可以放宽对待?这样大差距的评判标准,似乎有些不合人情。
③因材施教虽然好,但要注意尺度。每个时期,每个领域都有优秀和不优秀,培优辅差也时常存在,这是人之常情。但对优生的过度严格和对落后生的放宽通过似乎有些不太公平。爱因斯坦也会将毛衣穿反,被小孩嘲笑;爱迪生也曾多次实验失败;霍金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健康的人。谁说优秀一定时时刻刻都要保持优秀?凭什么一点错误就要被批评?马云也经历过人生的低谷,乔布斯也曾被自己的公司解雇,俞敏洪也曾经历高考失利,可谁又可以用低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若放宽了要求,他们还会有今天的成功吗?因材施教固然好,但标准要严格控制的。
④评判标准的差距,会对孩子有不同的作用。优秀生长期被高要求束缚,也会变得麻木;差生若被低标准满足,便会失去上进心。高智商的人从来不少,缺的是任其发展的空间。“优秀”的名牌一生带上,就不允许出错,这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善长的领域,只因成绩高低论英雄也是片面的。要设定正确的标准,给优秀的人发展空间,给落后的人上进的希望与动力,这将会成为两者共同进步的有利因素。过严会压迫优秀,过宽会打击上进。
⑤应该摆正各种评判标准。放宽对优秀生的要求,减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我;调高对落后生的标准,不断为其设定目标,为其提供拼搏的动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两者的积极性。
⑥评判标准虽可有差别,但不宜过大。就像对待漫画中的孩子那样,过度约束和放松是不好的。只有制定正确的标准,才能帮助各个人的成长。
第5篇(17+16+18=51分)
好奖差罚不为过
①正如漫画第一张中的内容表现,对好的成绩都受人奖励,对于差的成绩都受到他人的失望的感叹,甚至是家人的惩罚。而这就是如今的一种现象,是父母对孩子寄上厚望的喜悦或失望,最终孩子得到的一种奖励或惩罚,对于这种好奖差罚的现象,我是支持。
②诚然,这种好奖差罚的教育只以成绩来定夺的,明显缺少一种现代教育的理念。但如果若给孩子施以同情心会怎么样?让孩子觉得自己考了一个55分的分数觉得自己也不是很差,这会抹杀了孩子的进取心。再者,现代教育不能仅仅论分数。但我想说,一个好的分数才会进一个好素质、好环境的教育场所,孩子才能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下发挥潜能。但同样,差成绩的处理也有度(?原文如此)
③若问为何需要“好奖”,是为了提高信心。在比赛前夕,教练让很多运动员回顾自己曾经受过的奖励,为的就是提高信心。在孩子得到自己100分的成绩后,得到的父母或是他人的赠与的唇吻,这在孩子最欣喜的时刻中,也等同让孩子明白,要想再得到奖励,就必须精益求精。给自己全点自信,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好奖”的存在。
④与这不同,“差罚”的存在就犹如一种反向作用。正如牛顿的第三定律一样:“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像漫画中那个只拿了55分的孩子一样,他在被掌掴的同时也同样会有不甘心的想法。这就迫使他要更加蓄意进取,更加努力,来免受处罚,就如鞭马奔腾一样。“差罚”的背后也是一番苦心啊!但也想,正因为这掌的疼痛,朗朗才成了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大多数的名人不也正是因为在逃脱惩罚中才蜕变成“蝶”的吗?为此,我觉得“差罚”作为一种潜在动力也不过吧。
⑤其实不论是因为好成绩受到奖励,还是因为不好的成绩而受到的处罚,都是为孩子好。毕竟好与差是相对的,而对应的奖励和惩罚自然也感受不同。但殊途同归,尽管一吻与一掌会使孩子脸上出现不同感情色彩的红印,但这一吻或一掌都为了孩子好,为他能锐意进取罢了,为此,我认同这种“好奖差罚”的做法。
第6篇(17+16+17-1=49分)
区别对待
①漫画中有两个画面:一是成绩好的学生考满分受奖励,成绩差的学生不及格受到惩罚;二是前者没考满分,98分却受到惩罚,后者及格了受到奖励。家长对差生的态度我们很好理解。但是对好学生的态度却不太理解,明显比差生好却受到相反的待遇。这是为什么呢?
②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的心态存在问题,二是教育制度存在问题。这造成了区别对待。
③首先,家长中会有一些人认为好学生就一定要考满分,考不到满分就不行,即使比别人好也不够。这种想法显然不正确。“马有失蹄,人有失手。”考不到满分不能说明学生能力不足。而且有必要追求满分吗?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这里可以看出某些家长的虚荣心理,若是孩子考了满分,又可以在人前人后吹嘘一番,倍有面子。
④其次,造成家长这种病态与我们的教育存在一定关系。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高考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家长内心担心孩子的前程,都渴望子女成龙成凤,于是从小抓起,考试要考满分,做事就要做到最好,为以后发展夯实基础。于是家长逐渐形成了病态心理,让孩子努力学习,让他们考满分。
⑤这种状态,正如前北大教授郑也夫所说:“中国教育已病入膏荒(肓)”,郑也夫提到他的外甥在美国读书,他考试只考了85分,他说能考85分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追求满分。最后他考上了哈佛大学,虽然他的分数可能不是最高,但他拥有自己的特长和社会实践经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十分着重分数,而分数也是学生的评判标准,这有点片面。所以,近年来,高考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出现了“631”的政策,高考分数占六成,余下有多
方面的考察。中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远非一时能改变的。
⑥家长的心态和教育制度造成了这种区别对待,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象。
⑦“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宋庆龄如是说。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儿孙自有儿孙福”,家长应该放平心态,任孩子自由发展再加以必要的指导,想必,孩子和家长都能更幸福。{17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
第7篇(16+16+16=48分)
应不以一时的成绩而论定人
①有的孩子考得100分后,家长非常开心,得55分后却是惩罚;有的孩子考61分,父母很开心,但考98分却是惩罚。这我觉得平时考得好的人也会有失手的一天,谁也不能一直是100分,偶尔考差时,父母应当给予更多的是鼓励,而并不是冷酷的惩罚,不能以一时的成绩而否认人的努力。
②在现代的社会中,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一定要做到最好。放假时,各种实习班塞满了孩子的日程,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当看到孩子优异的成绩时,对孩子百般开心、宠爱,但偶尔失手后,就认为孩子不认真和努力,并没有问清原因就惩罚孩子,其实,父母的做法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重大的创伤。正所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谁会没有犯过错的一刻呢?父母应当在孩子受挫时,给予安慰,不应急于否定自己的孩子。
③急于论定自己的孩子,会使孩子走向消极,不应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当代的孩子的竞争从小就开始,可谓是“从娃娃抓起”,但并没有理解过孩子内心的痛苦。有的父母甚至拼娃,拿自己的孩子去炫耀、比拼,所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十全十美,从而得到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但一旦当孩子失利时,就会生气,责怪孩子,其实这会让孩子走极端,甚至会有自闭症,开始不愿意接触人。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没有成年人强,所以对待孩子需要用关爱的方式,而不是过硬的教育方式。
④孩子得高分就开心,得低分就是惩罚,并且不断让孩子追求十全十美,也会有可能导致孩子势利,只会往高爬,而不注重身边的事物,这也不利于于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成绩高人一等也没什么用,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质,陶冶性情也很重要。不要认为孩子一时考差就是没用,一定要往高爬。
⑤家长要求孩子考高分也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应多培养孩子的人格,并以身作则,不以一时的失误而论定人,他就是不行的。在孩子受挫时,应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给予安慰,鼓励孩子积极进取。
⑥人在一生中何曾不犯过错?伟大的科学家们也犯过错误,难道因为这个错误,他们就不出色了吗?所以,我们不应以一时的失败成绩而认定一个人。
第8篇(16+14+15=45分)
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
①漫画里,小A同学拿着一份满分试卷,得到了一个奖励的吻,而另一头的小B同学不及格的55分试卷,却是得到一巴掌;相反地,当小A同学拿着98分试卷时,脸上是一个大巴掌,而小B同学拿着61分试卷,有个甜甜的香吻。这一现象每天都同样地重复上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这其中的小A或小B同学是你童年生活的写照。在校园生活里,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衡量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分数高是否就直接等于人品好,性格好,三观正呢?在我看来,这倒未必。
②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因为你不知道你身边有多少个隐藏的“刽子手”。前几年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杀人事件,一个重点大学的学子,分数高学习好是必然的,但谁能够想像得出他在撞倒人之后竟然冷血地补刀,至其死亡。这一事件令人寒心。我们平时口中的高素质人材却是个冷血的刽子手,其三观不端正,人品相当差也是显然可见的。
③同样的,李天一事件也让人感到心寒。高材生高素质音乐人才背后也会合伙犯罪,像
2016年高考广东阅卷标杆作文17篇 (1)
2016年高考广东阅卷标杆作文17篇
第1篇(19+19+20=58分)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①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②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③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④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⑤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⑥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⑦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17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
第2篇(18+17+20=55分)
给“条纹衣”男孩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阿姨:
您好!
上一次测验考了不及格的黑衣服男孩,因为得到了“61”分的“高分”被他妈妈奖励以一个甜蜜的亲吻;而上一次考了满分而得到您的亲吻的您的孩子,这次却因为“退步”了两分之多,被您无情地掴上了火辣辣的一个巴掌----多么可笑的又可悲的画面!在看到这幅发人深思的画面后,我决定冒昧给您写这封信,我认为,分数并非衡量孩子努力程度的唯一标准!
两分之差,或只是一个标点符号的粗心,或话是试题难度加大的结果,而这微不足道的两分,换来的却是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不知您的孩子在下一次面临考试时,会不会因此心里慌乱,生怕丢掉一分就成了妈妈嫌弃的没用的孩子呢?比起邻家的孩子,您的孩子在下次谓是成绩优秀,您有没有想过,他一脸期待地扬着98分高分的试卷回到家,迎上的却竟是您不满的神情,他会有多么沮丧?邻家的孩子因为进步到了及格就使全家人欢呼雀跃,而您却在为这“只有”98分的卷子而责备孩子,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试定终身”说法早已被质疑,分数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而区区一次测验,更无须看得太重。没有人是每次都能考满分的神童,如果试题难度加大,那么退步两分非但再正常不过,而且还值得表扬了。您的孩子的努力您看在眼里,为什么您宁可相信一张纸也不相信自己呢?教育家毕淑敏就曾提出别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努力,况且您的孩子拥有并不差的分数呀!
请给予您的孩子一些鼓励吧!无论他考到什么样的分数,都一定想到妈妈的吻来鼓励而不是冷冰的责骂和无情的巴掌。当孩子考“砸了”,您何不温柔地问上一句:“这次的题一定很难吧?妈妈和你一起分析错题好吗?”这样,孩子才会无惧错误,无惧考试以及分数,才能越考越好,这不正是您想看到的吗?
亲爱的阿姨,请别用分数来衡量您的孩子的努力!除了成绩,您的孩子一定还有很多优点,是吗?那么,请容许他的失误,让他张开翅膀自由飞翔,有了偶尔的摔倒,相信他一定能飞得更高。
祝
幸福美满
心想事成
小A
第3篇(18+18+18=54分)
勿让分数暗淡了未来
①经济学家成思危曾说过:“经济可以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可以保证我们的后天。”而漫画中的孩子却似乎因教育因分数而暗淡了他们的光彩。
②漫画中第一幅为两个小孩,一个拿了100分的试卷而被家长亲了一口深表爱意与鼓励,而另一个小孩因只拿了55分而被家长扇了一巴掌狠狠训斥,满脸落魄。第二幅则为一个小孩因拿了98分而并非100分而被扇巴掌,而另一个小孩因为由55分进步到61分而被鼓励。虽然马云曾用智商与口才告诉我们100分和98分的差距永远不止两分,但这两分之于教育则是莫大的打击。为何进步而被赏而退步但仍优秀却被训斥呢?有进步固然值得表扬,而对于优秀的学生稍有退步实则不应该训斥而更应鼓励。
③如今似乎很多家长都将成绩看得尤为重要,可实质分数只是多么无声的几位数字。大不必让分数折断了孩子的翅膀,仅剩自由的枷锁。得到了分数却失去了热情,为了得到分数不择手段,只为了渴望父母的一声鼓励,这无疑是舍本逐末。哈佛到北京招生,哈佛招生办负责人sally曾说分数并不看重,看重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格与思想。只有淡化了成绩的起伏,更看重小孩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小孩成长得更加快乐更加有意义。
④罗曼罗兰曾说:“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家长的目光只停留在进步与退步之上,难免无形施加了孩子不必要的压力,这或许对于成绩略差的孩子有利,但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难免不是一个深重的打击。究其原因不过是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而施予孩子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本有情可原,但却会一步步消磨优秀学生的斗志而失去光彩。巴金曾说:“岁月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使灵魂出现皱纹。”请莫让仅仅2分的起伏折断孩子的翅膀。
⑤家长的一举一动牵连的是小孩一生对人生的轨迹思考,作为家长,给予孩子鼓励与正确的教导方法,不要过于责备孩子的失误或错误,从心理上而并非身体上进行教育与开导更为重要与实在。不要过分为一时的低落而否认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更佳!
⑤家长的一举一动牵连的是小孩一生对人生的轨迹思考,作为家长,给予孩子鼓励与正确的教导方法,不要过于责备孩子的失误或错误,从心理上而并非身体上进行教育与开导更为重要与实在。不要过分为一时的低落而否认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更佳!
第4篇(18+17+18=53分)
应被摆正的评判标准
①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孩子拿着满分的试卷,得到了表扬,而另一个拿着55分试卷的孩子,却得到了批评。后来,原本拿着100分的孩子拿着98分的试卷时得到的是批评,原本拿着55分的孩子拿到了61分,得到了表扬。通过这幅漫画,我看到了一个问题: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的评判标准差别过大。而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
②在应试教育这种僵硬的模式下,优秀的人才被要求要保持优秀,容不得半点差错。成绩差的,便被要求力争上游,进步便是好事。可是,人孰无错?为什么优秀的人就不允许出错?稍差一点的便可以放宽对待?这样大差距的评判标准,似乎有些不合人情。
③因材施教虽然好,但要注意尺度。每个时期,每个领域都有优秀和不优秀,培优辅差也时常存在,这是人之常情。但对优生的过度严格和对落后生的放宽通过似乎有些不太公平。
爱因斯坦也会将毛衣穿反,被小孩嘲笑;爱迪生也曾多次实验失败;霍金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健康的人。谁说优秀一定时时刻刻都要保持优秀?凭什么一点错误就要被批评?马云也经历过人生的低谷,乔布斯也曾被自己的公司解雇,俞敏洪也曾经历高考失利,可谁又可以用低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若放宽了要求,他们还会有今天的成功吗?因材施教固然好,但标准要严格控制的。
④评判标准的差距,会对孩子有不同的作用。优秀生长期被高要求束缚,也会变得麻木;差生若被低标准满足,便会失去上进心。高智商的人从来不少,缺的是任其发展的空间。“优秀”的名牌一生带上,就不允许出错,这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善长的领域,只因成绩高低论英雄也是片面的。要设定正确的标准,给优秀的人发展空间,给落后的人上进的希望与动力,这将会成为两者共同进步的有利因素。过严会压迫优秀,过宽会打击上进。
⑤应该摆正各种评判标准。放宽对优秀生的要求,减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我;调高对落后生的标准,不断为其设定目标,为其提供拼搏的动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两者的积极性。
⑥评判标准虽可有差别,但不宜过大。就像对待漫画中的孩子那样,过度约束和放松是不好的。只有制定正确的标准,才能帮助各个人的成长。
第5篇(17+16+18=51分)
好奖差罚不为过
正如漫画第一张中的内容表现,对好的成绩都受人奖励,对于差的成绩都受到他人的失望的感叹,甚至是家人的惩罚。而这就是如今的一种现象,是父母对孩子寄上厚望的喜悦或失望,最终孩子得到的一种奖励或惩罚,对于这种好奖差罚的现象,我是支持。
诚然,这种好奖差罚的教育只以成绩来定夺的,明显缺少一种现代教育的理念。但如果若给孩子施以同情心会怎么样?让孩子觉得自己考了一个55分的分数觉得自己也不是很差,这会抹杀了孩子的进取心。再者,现代教育不能仅仅论分数。但我想说,一个好的分数才会进一个好素质、好环境的教育场所,孩子才能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下发挥潜能。但同样,差成绩的处理也有度(?原文如此)
若问为何需要“好奖”,是为了提高信心。在比赛前夕,教练让很多运动员回顾自己曾经受过的奖励,为的就是提高信心。在孩子得到自己100分的成绩后,得到的父母或是他人的赠与的唇吻,这在孩子最欣喜的时刻中,也等同让孩子明白,要想再得到奖励,就必须精益求精。给自己全点自信,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好奖”的存在。
与这不同,“差罚”的存在就犹如一种反向作用。正如牛顿的第三定律一样:“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像漫画中那个只拿了55分的孩子一样,他在被掌掴的同时也同样会有不甘心的想法。这就迫使他要更加蓄意进取,更加努力,来免受处罚,就如鞭马奔腾一样。“差罚”的背后也是一番苦心啊!但也想,正因为这掌的疼痛,朗朗才成了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大多数的名人不也正是因为在逃脱惩罚中才蜕变成“蝶”的吗?为此,我觉得“差罚”作为一种潜在动力也不过吧。
其实不论是因为好成绩受到奖励,还是因为不好的成绩而受到的处罚,都是为孩子好。毕竟好与差是相对的,而对应的奖励和惩罚自然也感受不同。但殊途同归,尽管一吻与一掌会使孩子脸上出现不同感情色彩的红印,但这一吻或一掌都为了孩子好,为他能锐意进取罢了,为此,我认同这种“好奖差罚”的做法。
第6篇(17+16+17-1=49分)
区别对待
漫画中有两个画面:一是成绩好的学生考满分受奖励,成绩差的学生不及格受到惩罚;二是前者没考满分,98分却受到惩罚,后者及格了受到奖励。家长对差生的态度我们很好理解。但是对好学生的态度却不太理解,明显比差生好却受到相反的待遇。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的心态存在问题,二是教育制度存在问题。这造成了区别对待。
首先,家长中会有一些人认为好学生就一定要考满分,考不到满分就不行,即使比别人
好也不够。这种想法显然不正确。“马有失蹄,人有失手。”考不到满分不能说明学生能力不足。而且有必要追求满分吗?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这里可以看出某些家长的虚荣心理,若是孩子考了满分,又可以在人前人后吹嘘一番,倍有面子。
其次,造成家长这种病态与我们的教育存在一定关系。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高考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家长内心担心孩子的前程,都渴望子女成龙成凤,于是从小抓起,考试要考满分,做事就要做到最好,为以后发展夯实基础。于是家长逐渐形成了病态心理,让孩子努力学习,让他们考满分。这种状态,正如前北大教授郑也夫所说:“中国教育已病入膏荒(肓)”,郑也夫提到他的外甥在美国读书,他考试只考了85分,他说能考85分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追求满分。最后他考上了哈佛大学,虽然他的分数可能不是最高,但他拥有自己的特长和社会实践经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十分着重分数,而分数也是学生的评判标准,这有点片面。所以,近年来,高考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出现了“631”的政策,高考分数占六成,余下有多方面的考察。中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远非一时能改变的。
家长的心态和教育制度造成了这种区别对待,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象。
“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宋庆龄如是说。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儿孙自有儿孙福”,家长应该放平心态,任孩子自由发展再加以必要的指导,想必,孩子和家长都能更幸福。
第7篇(16+16+16=48分)
应不以一时的成绩而论定人
①有的孩子考得100分后,家长非常开心,得55分后却是惩罚;有的孩子考61分,父母很开心,但考98分却是惩罚。这我觉得平时考得好的人也会有失手的一天,谁也不能一直是100分,偶尔考差时,父母应当给予更多的是鼓励,而并不是冷酷的惩罚,不能以一时的成绩而否认人的努力。
②在现代的社会中,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一定要做到最好。放假时,各种实习班塞满了孩子的日程,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当看到孩子优异的成绩时,对孩子百般开心、宠爱,但偶尔失手后,就认为孩子不认真和努力,并没有问清原因就惩罚孩子,其实,父母的做法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重大的创伤。正所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谁会没有犯过错的一刻呢?父母应当在孩子受挫时,给予安慰,不应急于否定自己的孩子。
③急于论定自己的孩子,会使孩子走向消极,不应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当代的孩子的竞争从小就开始,可谓是“从娃娃抓起”,但并没有理解过孩子内心的痛苦。有的父母甚至拼娃,拿自己的孩子去炫耀、比拼,所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十全十美,从而得到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但一旦当孩子失利时,就会生气,责怪孩子,其实这会让孩子走极端,甚至会有自闭症,开始不愿意接触人。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没有成年人强,所以对待孩子需要用关爱的方式,而不是过硬的教育方式。
④孩子得高分就开心,得低分就是惩罚,并且不断让孩子追求十全十美,也会有可能导致孩子势利,只会往高爬,而不注重身边的事物,这也不利于于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成绩高人一等也没什么用,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质,陶冶性情也很重要。不要认为孩子一时考差就是没用,一定要往高爬。
⑤家长要求孩子考高分也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应多培养孩子的人格,并以身作则,不以一时的失误而论定人,他就是不行的。在孩子受挫时,应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给予安慰,鼓励孩子积极进取。
⑥人在一生中何曾不犯过错?伟大的科学家们也犯过错误,难道因为这个错误,他们就不出色了吗?所以,我们不应以一时的失败成绩而认定一个人。
第8篇(16+14+15=45分)
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
漫画里,小A同学拿着一份满分试卷,得到了一个奖励的吻,而另一头的小B 同学不及格的55分试卷,却是得到一巴掌;相反地,当小A同学拿着98分试卷时,脸上是一个大巴掌,而小B 同学拿着61分试卷,有个甜甜的香吻。这一现象每天都同样地重复上演在我
们的生活中,也许这其中的小A或小B同学是你童年生活的写照。在校园生活里,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衡量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分数高是否就直接等于人品好,性格好,三观正呢?在我看来,这倒未必。
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因为你不知道你身边有多少个隐藏的“刽子手”。前几年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杀人事件,一个重点大学的学子,分数高学习好是必然的,但谁能够想像得出他在撞倒人之后竟然冷血地补刀,至其死亡。这一事件令人寒心。我们平时口中的高素质人材却是个冷血的刽子手,其三观不端正,人品相当差也是显然可见的。同样的,李天一事件也让人感到心寒。高材生高素质音乐人才背后也会合伙犯罪,像李天一、药家鑫一样的人大有人在。若我们只用分数衡量一个人,是否就会成为其日后犯罪的动力?所以,莫只用分数衡量一个孩子,小B 同学日后也许有大作为,而小A 同学日后未尽是人中龙凤。
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因为你还不知道小B 同学这一类人的潜力。现在多少人口中的“马云爸爸”,以前却是个多次高考失败的、考不上大学的落榜书生,但是人家马云没有放弃啊,此路不通他路通,多少年埋头苦干,多少次风餐露宿,后来不仅考上了杭州大学,现在还是一代电商传奇。显然马云就是小B同学这一类人,你永远不知道他可以有多大的潜力。在漫画中,小B同学在两次测试中明显有进步的,尽管进步很小,却获得了认可。也可见小
B 同学下了苦功。
所以,莫只用分数衡量孩子。成功方法和道路有很多,不一定只有那些在学校里分数拔尖的同学才能成功。
第9篇(13+15+14=42分)
论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
对待孩子的成绩,家长到底是给予赞扬鼓励还是批评打骂好呢?孩子考100分就赞扬而考98分就要打?考55分就打而考61分就得到赞扬?就现实而言,我则认为无论孩子成绩好坏都不应该打骂批评,而是应该给孩子多点赞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为什么98分也要挨打遭批评?虽然退步了一点点,但也是高分呀!为什么55分就要挨打遭批评?就单纯因为他考得不好吗?可是又有多少人会考虑他本身的能力条件?谁不想考好点?可是当他提高几分达到及格水平就得到表扬了。
赞扬真有那么难吗?其实也没有很难的样子!那为什么我们不尝试一下多点给予孩子赞扬与鼓励?打真的有用吗?但为什么不想想如果给予鼓励与赞扬又是怎样结果?我想说的是,当孩子考砸了,他也失落,而打则是加重伤害孩子的心造成打击,而这样的结果是你想要的吗?为什么你不尝试去鼓励他?或许鼓励他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就拿我来说吧,我从小到大我家人就没有因为成绩给我打打骂骂之类,他们更多的是给予赞扬与鼓励,而正是因为这样,我学习也没有压力,我总是做到尽力,尽自己能力就好。在学途中,我曾经遇到过许多大风大浪,而我也曾经给那些大风大浪覆盖过,但我没有被淹没。我真心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们一路陪伴,感激他们从没忘给我赞扬与鼓励,就是因为这样,因为他们的正确做法以锻炼我的意志,增强我的自信心,越挫越勇!所以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成绩,家长应给予赞扬与鼓励而不是打骂批评。
家长应该真正认识到自己孩子的水平能力,不要过于强迫要求孩子达到某种高度,尽力就好。也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差就打骂,应该给予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毕竟,家人始终是孩子的最大后盾,况且打孩子也是解决不了问题。
如今社会打骂孩子现象普遍,考得好也打,考得差也打,不过是退步2分,至于打吗?不如给予鼓励以增强自信心。
第10篇(13+14+14=41分)
不以成绩论英雄
在很多家长看来,学习就是为了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每当自己的孩子考差了就会拿成绩好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有的家长甚至会用暴力行为去对待孩子。打还有骂孩子,我觉得这样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以成绩来认英雄,不一定说成绩好的一定是好孩子,成绩差的一定是坏孩子。
所以家长要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家长的心态也要端正,不应用成绩去衡量一
2011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17个省市
满 分 作 文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考场优秀作文68篇
2011年,全国共17个高考作文题,都比较好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很大程度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课标(实验)”所提出的“广阔的写作空间”就是生活空间,其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命题,让考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自由驰骋,表达真情实感。
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为靠近这个理想,做出了很大努力和成效卓著的尝试。考场作文的真谛是“据题发挥”。只要考生严格审题,充分认识题目中的启发、鼓励因素,就能透过一个个题目的窗口,看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在熟悉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试题白纸黑字,容不得任何主观臆断。我们要很好地体会命题人落实“课标(实验)”的良苦用心。
(一)北京卷
[北京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包揽后的反思(一类文)
前不久在荷兰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一个“又”字既包含中国队的成就又一次实至名归,有包含了我们对于成功的反思。
在世界乒乓领域,我们为什么能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一次又一次的包揽世乒赛,奥运会的桂冠呢?有人说他们日常训练极为刻苦,或又有人说乒乓球是国球,有传统优势。而我想会说的则是,中国乒乓球的“实力”在于其运作体制的科学与完善。
曾有一位什刹海体校的教练说过:“我们的训练安排周密而有效,你不会看到哪一个队员闲滞下来,老的队员有经验他们会教给年轻队员各种比赛经验和击球战术方法。”从中我想到的是让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发挥其优势,在团队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相互借鉴,达到运作效率的最大化,这便是中国乒乓团队的实力所在。
不仅一个团队,如果把这种运作方式有效的嫁接到社会其他领域我想也一定奏效。
20世纪90年代,日韩等国遭受了亚洲范围内较大的经济危机,此时的两国大型企业都在企业内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并结合本国传统工业优势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的改变,并且实现由劳动力主导向科学技术主导的根本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成功。
田忌赛马的故事耳熟能详,他的成功也不正像中国乒乓球队一样,其实力的体现在于结构内部的优化。
此时此刻,在中国经济领域的提升也同样可以借鉴其方法。改变现状不是一蹴而就之举,但若能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在内部进行元素间的优化,鼓励创新,我想中国实力之名至实归将指日可待。 近年来,姚明创造了中国第一高度;刘翔创造了中国第一速度;丁俊晖创造了中国第一准度;而李娜创造了中国第一力度!这一个个中国实力的体现,无不是中国近年来在体育领域进行改革,调整运作体制使之科学与完善的结果。
包揽冠军不是目的,而其价值在于一个个的成功实力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其实极其重要的推动与借鉴作用。
一个冷静看待“成功”的民族,才可获得真正的“名至实归”屹立于世界!
【认识独到】58分。
制约与发展
“一道黑色的铁幕在柏林缓缓落下,世界将面临新的瓜分,但我预言,二十年内世界将保持和平”——丘吉尔
众所周知,这是丘吉尔著名的铁幕演说,从那时起,美国和苏联对立长达四十余年,两个超级大国互不相让,争霸全球.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地球已远离大面积的战乱六十多年了,丘吉尔的预言现在看来太过保守了。两强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换来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飞速发展,不得不说,是两强的相互制约,为世界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条件。
不过看来,若是一家独大又会怎么样呢?九十年代的美国给了我们答案。当时苏联解体,两强格局不复存在,美国为自身利益在全球不断挑起事端。海湾战争,出兵南联盟,东南亚驻军„„世界在不停的流血,因为一只孤独求败的霸王龙无人可挡,甚至无人敢制约其锋芒。科威特人谈美色变,经济被摧残的窘境危害至今,他们的鲜血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多么需要制约与平衡。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二十一世纪,欧盟,中国等地区迅猛发展,世界多极化格局日益增强,我们又一次享受到了全球的稳定与和平,各地区的交流与发展也重获生机。不得不说,这是各强国间的互相制约带来的发展机遇。
可见,任何事物中某一个体过于强大时,事物的发展必然减慢。而当事物中几个个体相互制约时,他们将尽力竞争,同时也有合作,进而促进事物整体的发展。
在各个领域中,每个个体都谋求孤独求败的至尊地位,殊不知这样的格局并不利于整个领域的发展。 当拿波伦与反法同盟互相厮杀时,难奈对手时,欧洲民族国家正飞速形成,欧洲正向着近代文明飞奔,然而当他横扫欧洲时,欧洲大陆却尽是鲜血与啼哭;当成吉思汗与南宋相对时,两方安抚百姓,招揽民心,中华大地欣欣向荣,然而当忽必烈带着铁蹄统一中国时,却只剩人分四等的荒谬与汉人无以为家的凄凉;李自成起兵西北时万民欢腾,夹道欢迎,待到杀入北京功成名就时却得八十天梦辞京城的结局,众人皆说起残暴,却忘记了明朝廷与其相互制约的作用。
相互制约时,各图其利,一心向上,个体的发展共同促进整体发展。一旦大包大揽,必将贻害整体,停滞不前。
中国队再一次折冠而归,我却难言高兴。备受国人喜爱的乒乓球运动,正向着一家独大,技术退步的深渊滑落„„
“我的生命不会太长了,我是多么怀念我的对手,怀念那个属于我们的欧洲。”——拿破仑
【语言有力,材料分析周密,说理上略有欠缺;】54分。
让或不让
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成为千古美谈,当六尺微巷已为众人所称颂。赞扬,面对那一枚枚闪烁
着金光的世乒赛金牌,我不禁问道,我们是否应该让出他们,我们到底该让出什么?
诚然,当乒赛的现场奏响一次次国歌,国人是那么自豪,骄傲,然而面对所谓“垄断”的质疑层出不穷,我们也会焦虑,反思,那么,我们又是否该让?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让出技术,而不是让出奖牌,我们可以让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却绝不可以故意削弱自己的实力,以求他国获得金牌,粉饰出世界经济水平的一片繁荣多元的假象。
时光匆匆而逝,一百年前的中国刚刚放生了剧变,一次惊天的变革刚刚开始。一百年来,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生机勃勃的改变,我们要自豪的说,这些改变是靠中国人的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何时要求过英美国家让出一片天地呢?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当我们先进的乒乓球训练方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时,我们有理由与他国做技术交流,让出技术。而当我们的水稻种植技术,因袁隆平的成果而提高时,我们也主动提出让他为世界水稻种植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粮食问题,而不只是一味的让出粮食,救济饥饿人口。
孔融让梨,六尺微巷,让出的是一种传统美德,让出的,是一种人性的美好。而让奖牌却非如此,让粮食让钱,让一切一切的物质,仅仅只能救一时之需,甚至有时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先进的技术为世人所共享时。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这世上再无饥饿啼哭的孩子,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那人们的笑脸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你让或不让世界都会因此而改变;你让或不让,没有人会强迫。然而当你思考让或不让之前,请一定记得考虑,是让出一时的荣誉,换那世界一时的“荣光”,还是让出技术,让出科学,换那世界阵阵爽朗明快的笑声,换那幸福生活万年长?
【境界不俗,语言干净简洁,】58分。
制约与发展
“一道黑色的铁幕在柏林缓缓落下,世界将面临新的瓜分,但我预言,二十年内世界将保持和平”——丘吉尔
众所周知,这是丘吉尔著名的铁幕演说,从那时起,美国和苏联对立长达四十余年,两个超级大国互不相让,争霸全球.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地球已远离大面积的战乱六十多年了,丘吉尔的预言现在看来太过保守了。两强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换来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飞速发展,不得不说,是两强的相互制约,为世界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条件。
不过看来,若是一家独大又会怎么样呢?九十年代的美国给了我们答案。当时苏联解体,两强格局不复存在,美国为自身利益在全球不断挑起事端。海湾战争,出兵南联盟,东南亚驻军„„世界在不停的流血,因为一只孤独求败的霸王龙无人可挡,甚至无人敢制约其锋芒。科威特人谈美色变,经济被摧残的窘境危害至今,他们的鲜血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多么需要制约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