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的对联

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7-10-15

东坡的对联篇一

苏东坡与对联

苏东坡与对联

苏东

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由于他才华洋溢,万古风流人物,因此在楹联上也流传他的一些故事。

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倒也下了一跳。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

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他立即对道:四诗风雅颂。

这下联对得真妙。以“四”对“三”,十分妥贴。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均为当时的著名才子、才女。某年中秋夜,兄妹二人在花园饮酒赏月。下洒菜中有一碟切开的咸鸭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一上联,要哥哥对下联:剖开舟两叶,内藏黄金白玉。

此联用词形象典雅,有一定难度。因一时无恰当物品可对,苏东坡一时为难。此时正巧侍女端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剖开一个,下联应手而得:打破罐一只,中藏玛瑙珍珠。

兄妹正笑谈间,一侍女在一旁手持一只玉笛,吹奏乐曲助兴。于是苏东坡出一上联要小妹对下联:

水仙子”鬓挥“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东坡话声未落,一侍女怕打扰兄妹的雅兴,迈着细碎小步拿来一件夹衣,给小妹披上,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下联: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兄妹二人用拟人手法,各嵌入三个词牌名,手法精妙,风格曲雅。

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才华过人。有一次,他与苏东坡同乘一船,东坡忽见岸上有一个醉汉,骑着驴东倒西歪的样子,不禁出对戏道:醉汉骑驴,步步颠头算酒帐。

少游一时无可为对,忽见船尾艄公,摇着船一仰一俯的样子,于是对出了下联: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老销公听了,亦大笑不已。

秦观,他听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久有爱慕之心。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有意相难。

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出第三个题目:“对对子”: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

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相传,苏小妹洞房之夜,三难新郎秦少游,已成千古佳话。然而秦少游进了洞房,口占一联反戏新娘之事,知者不多。这副对联是这样:微笑吹灯双得意;含羞解带两痴情。

这副对联中“微笑”、“含羞”将新郎与新娘的特殊心情表现出来,对仗工整,也切合当时的情景。

王安石三难苏东坡学士

相传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士,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第一句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东坡虽是妙才,但这上联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不过后人已代苏东坡对了出来: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地名半塘。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住了。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对云: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古名铁瓮域,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的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

苏东坡巧对戏考官

苏东坡被眨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借助讲学以排遣心头郁闷,慕名而来考络绎不绝,黄州简直成了学子文士荟萃之地,于是他的名声日响。不知怎的却惊动了朝廷,便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经过一番密访,没发现苏东坡有什么越轨之处,但考官并不甘心,想方设法要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 一天清早,他对东按说:“苏学士名杨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

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东被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考官与东坡并肩坐在台上,学生一字横坐在台下,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考官心想,要当众出苏氏的丑,只有钻冷门。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不考别的,只要你们对一副对子。我出上联,你们对下联。”于是,指着外面的宝塔说: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果然不出考官所料,这些学生以为要考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没想到要对对子,完全没做思想准备,十分紧张,越紧张越不会,越不会越感到对不起老师,一个个大汗淋漓,满面羞渐。考官见状大为得意,指着第一个学生问:“你会对吗?”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开口,低着头,伸出手摇了两摇。考官又指着第二个学生:“你呢?”那个学生,也同样把手摇了两摇。考官一直问到最后一个,结果都—样。这时他再也不想掩饰幸灾乐祸的心情,直视着东坡,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还没等他说完,东坡忙说:“这样简单的试题,如何能考住他们?” “那怎么他仍都对不出来呢?”

“他们都对出来了。”

“他们明明接手表示不会对,你何以知道他们都对出来了?”

“考官大人,你把他们召在一起面试,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前面会对的又不能说,否则后面就会一一因袭,所以他仍只有打手势,其实这手势就是他们对的下联。”

“苏学士,我倒要请教,这手势怎么就是下联呢?”{东坡的对联}.

“考官大人,你的上联是: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他仍对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这时台下的学生如释重负,无不露出了笑容,周围的人更是赞叹不已,而考官却目蹬口果,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地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苏东坡戏联友名对

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

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苏东坡戏嘲张三影

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对联写道: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

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佛印与苏小妹相戏

苏东坡和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什么佛力无边、佛法无边。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偷听着,便想刺他刺,就写了一句拆字联,叫使女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一看连说:“有意思,有意思!”便念给佛印听: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见是挖苦自己,怎能甘心认输,经过一番思索,终于对上了这个拆字联。写出来,交给了东坡,东坡看后又交了苏小妹,苏小妹一看是: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佛印见此情形,即口占一联: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

小妹想:这和尚真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起兴,被你冲散,你还吟诗戏我。好,待我回一联骂你一句。于是,念道: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水浸葫芦!”苏东坡拍手称妙。佛印只得摸着光头苦笑。

东坡讽主持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那主持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文人见了,皆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乃“秃驴”也。

东坡的对联篇二

苏东坡改对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会写6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几副对联。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副对联,请学生读一读,问问学生知不知道什么是对联。教师也可简单说说什么是对联。

2.板书课题。请学生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梳理归纳。如:

(1)苏东坡是谁?

(2)为什么要改对联?

(3)苏东坡是怎么改对联的?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个人读文的基础上,小组内同学互相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有读不准或读错的字音要帮助小伙伴读正确。

2.读文后划出生字,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

(三)检查反馈,巩固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进行认读。

2.出示词语,在读词语中可以进行说话训练。如:

(1)聪明——聪

课文中说谁很聪明?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解决了学生质疑的问题。

(2)贴在门上——贴{东坡的对联}.

苏东坡贴的对联是什么内容?

出示两副对联让学生读一读。

(3)“读了”“了不起”这两个词语该怎样读?

出示句子:他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4)出示其他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

(四)读书质疑,感悟内容。

1.学生再次读文,想想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否通过读书找到了答案。

2.通过读书找出苏东坡开始写的对联,和改后的对联,请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3.说一说,这两副对联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通过读,议的活动,体会上下联各加上两字后意思的不同。

4.让学生再进行朗读,读出两副对联内容的不同。

5.引导学生解疑,为什么要“改对联”。

(1)请学生读课文,简单说一说改对联的经过。

(2)师生合作,转换角色,表演体会。

①老师可扮演苏东坡,请学生扮演老人。表演前请学生想想,课文中的老人为什么会给苏东坡拿来这本书,他会对苏东坡说什么?

② 再进行表演。表演中如果学生扮演的老人说不出来,可以请其他学生扮演老人补充,也可问学生,如:“老人家,您为什么要让我看这本书呀?”“您想告诉我什么道理呀?”目的是在表演中,在师生对话中,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变成人物的语言外化出来,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骄傲是不对的。

(3)表演体会后,再读读苏东坡修改的对联。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6.交际延伸。

请学生说说,你喜欢苏东坡吗?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长听,也可以和家长一起演一演。

3.收集苏东坡的诗词或故事。

第二课时

(一)信息交流。

1.介绍苏东坡的生平,故事。

2.读背苏东坡的诗词。

(二)复习生字。

1.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正确朗读。

3.小组内读生字词语,互相检查。互相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认真观察6个要求会写的字,看一看笔顺跟随表,自己说一说这些字该怎样写,边说边在桌子上写一写这些字。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3.学生汇报。说说哪些字值得大家注意。

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如“尽”是上下结构的字,两个点要写得大一些。

4.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5.请学生书写。

6.反馈纠正、评议。

7.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8.再选择其他汉字练习书写。

(四)拓展练习。

观察“高高兴兴”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苏东坡改对联》教学设计

古塔区石油小学

董津铭

东坡的对联篇三

苏东坡对联故事

苏东坡对联故事{东坡的对联}.

趣味语文

1022 0807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东坡的对联篇四

历史上10大淫对联作者

历史上10大淫对联

作者:海阔天空

1.苏小妹绝对解兄愁

一人给苏东坡出一上联:架上丝瓜酷如吊

东坡想了半天不得下联。回家仍不展愁眉。 小妹问故,东坡说之。

妹随口答下联曰:池中荷花恰似穴

2.花烛夜夫妻绝对

一38岁男子与25岁女子结婚。

花烛夜出一绝对。

男出上联:一杆枪,两只弹,三十八年没有参过战; 女对下联:一个洞,两扇门,二十五载从未进过人。 横批:月明松(藏月曰月松之意)

3.干部下乡绝对

上联:早晨没奶喝晚上没奶摸

下联:白天没球事夜晚球没事

横批:无比痛苦(比之谐音穴也)

4.今昔对比出妙联

上联:忆往昔,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小孩一帮。 下联:看今朝,白米饭,王八汤,小孩一个,老婆一帮。 横批:与时俱进

5.两律师再婚著妙对

男女两律师再婚。

{东坡的对联}. {东坡的对联}.

入洞房后女律师出联求对。

上联:夜袭珍珠港,美人受精。 男对:两颗原子弹,曰德投降。 横批:二次大战

6.师生续朕出妙对

师出上联:月落

生对下联:曰出

师出上联:和尚

生对下联:妮姑

师出上联:青山

生对下联:白水

师出上联:去

生对下联:来

对毕联起来一念

月落和尚青山去

曰出妮姑白水来

7.大龄男女巧对对

某大龄男子于公园中遇一大龄女子。 男出上联:空有一身牛劲,无地可耕; 女对下联:枉闲二亩良田,等人来犁。 横批:浪费可耻

8.毛笔帽和笔架巧联

上联:日进去笔水下流 下联:浪起来两脚朝天

9.四人续绝对

一曰,四君闲坐无事,提议对对联。 甲出对曰:“轻轻亲亲卿卿” 乙续对曰:“默默摸摸嬷嬷” 而又续曰:“秘秘觅觅咪咪” 丁亦续曰:“急急汲汲鸡鸡。”

10.尼姑对和尚

过年了和尚在门上贴副对子 白天没球事;晚上球没事。 横批:无比烦恼。

尼姑也在门上贴了副对子: 白天空洞洞;晚上洞空空。 横批:有求必应。

雷人的厕所对联

东坡的对联篇五

对联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

3.通过对联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二、对联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雅称 —— 楹联、楹帖 俗称 ——对子)

三、 对联的特点

(一) 对仗工整 对偶也叫对仗(古代持兵器保卫贵人,都是左右成对,名仗,后来成为

仪仗)

1、 字数相等 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词性相同

对联的词语要求对应,即常说的“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当

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也就非得用主谓结构不可;上联用动宾结构,下联就也只能用动宾结构。

(二)平仄协调 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传统习惯上则是“仄起平落”,也有人叫做“上仄下平”,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提问:请一位同学解读一下对联三个特点

例: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一夜清风吹红花千朵 三春细雨染绿树万株

老师语:但也有特例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是一个很有名的讽刺联,这是袁世凯死后的当年过年,群众贴出的春联,当时有人奇怪,对联这么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于是就抄了去请教学者,学者笑曰:暗喻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也!

此外,老师要补充对联第三个特点

(三)内容相联 上下衔接

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关联,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上联“祖国江山好”,下联“大地气象新”;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全国卷一)。

正对: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界,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也就是说上下联呈并列关系,内容相关。

反对:上下联一正一反,呈转折关系,意思相反,联中所用的词语多是反义,要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和鲜明。

串对又称流水对: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内容顺承,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条件、假设等关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第一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上下联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对联,我们把它叫做正对。

第二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上下联相反,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对。

第三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意思相承,命意顺承连串,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有珠联璧合、一气呵成之妙,我们把这种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的对联,叫做串对,亦叫流水对。

四、 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竖行书写 不用标点

上联在右 下联在左

五、对联三注意

要写好对联,除了要遵守上面讲的“五讲”外,就一般情况而言,还要注意“三性”,即:

(一)注意思想性

对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如:

例 上联“四面湖山收眼底”,下联“万家忧乐上心头”。

此联触景生情,由景及情,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二)注意针对性

撰写、张贴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如:

例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此联说的是我国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此联讲西藏,下联说新疆。此联运用藏语和蒙古语的音译词入联,“扎西德勒”藏语意为“吉祥如意”,表示欢迎、祝福,“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或者“肥沃的牧场”,此联确实别具特色。

(三) 注意文学性

拟写对联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拆字法,比喻,拟人,双关),还要注意炼字炼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如:

1、拆字法: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构成楹联.

古木枯 此木成柴 女子好 少女尤妙

2.镶名格:楹联中巧妙镶入人名[嵌人名需嵌名人,不能随手编人名来对匀]或地名或事物名,又叫[嵌名格]

如: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反问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东坡的对联}.

炼字: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赏画,见上面题联很有趣。“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黄庭坚接着对:“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请问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以“扶”“失”二字,贴切地表现了细柳在轻风中弱不禁风的娇态以及如雪梅花融化在皎洁月光中的情景。

五 练——运用对联知识,完成下面练习

1、修改对联 (2004年高考题)

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2、找下联 与“一溪梅月临池醉” 对应的最佳下联是 ( )

A 满湖荷花映香人 B 两岸梧桐入夜寒 C 三更时分惊梦醒

3、填数字,说含义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横批: 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 ) 下联:六七八九 ——少( )

4、给下面对联找到最适合的场合

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 学校门联

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谜宫 艺术节

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书 店

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学校科技节

5、填恰当的词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 ),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蟾宫折桂,成语,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6、调整对联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7、将划线句子改为一副对联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锁住三峡无数峰

8、补写下联

(1)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2)科学能致富 勤劳可兴家

(3)家中世界小 网上天地宽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城繁荣乡繁荣城乡繁荣{东坡的对联}.

课堂互动

(1)猜对联活动

猜地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武汉黄鹤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滁州醉翁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广州黄花岗)

猜人物;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屈原)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曹植、李白)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

猜行业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药店)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茶店)

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理发店)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书店)

东坡的对联篇六

苏轼对联故事

苏轼对联故事

苏轼对联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他少年得志,不免有些飘飘然。曾书一联贴于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正当他洋洋得意时,被路经此地的某翁难住,顿时满面通红,羞愧万分,忙施礼认错,并立即将原联上下句前各加两字变作: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在杭州做了三年知府,政绩显著,奉旨回京供职。恰逢辽邦所派使臣出句要宋人答对,上联是:三光日月星;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还是苏轼有办法,巧妙对上: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苏氏兄妹对联故事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作“腰”,成为五言联句。苏轼文思最快,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接对:轻风舞细柳 ,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苏氏对联故事

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出一道吃吧。” 一次,苏轼与弟苏辙去见佛印。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轼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辙听了,对兄长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就是何水能如河水清

佛印与苏轼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好在对仗更加工稳。不过,出对句都有些偏执。

苏轼兄妹对联故事

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筑堤,颇有政绩。他写过不少盛赞西湖的诗篇,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相传苏轼与其父苏洵及小妹,就有过一次:“深浅随所得”的撰联比赛。这日,他们来到五云山之西的云栖。此地因五彩云霞飞集停伫而名,向以清凉幽静、花香醉人著称。“云栖竹径”为西湖十八景之一。苏洵见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联,并限定收尾之字为“冷”和“香”。苏轼思维敏捷,当下说道:拂石生来夜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小妹也不甘示弱,说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苏洵听了,连连摇头说:句子都还不错,就是与此间景致离得太远了些。你们听我的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苏轼和小妹不得不叹服,直夸此联是神来之笔。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长江寒假作业开心冲刺答案33
下一篇:为人民服务对联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