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大全 点击: 2017-08-30
文天祥 名人传记,作文素材
中华名人传记 文 天 祥 传 XXX 编著
文天祥传 ·1· 目 录
第一章 获益“竹居”仰先贤⋯⋯⋯⋯⋯⋯⋯⋯002 第二章 京城殿试中状元⋯⋯⋯⋯⋯⋯⋯⋯⋯⋯011 第三章 阻迁都奏斩奸贼⋯⋯⋯⋯⋯⋯⋯⋯⋯⋯026 第四章 正道直行抚地方⋯⋯⋯⋯⋯⋯⋯⋯⋯⋯034 第五章 毁家勤王起义兵⋯⋯⋯⋯⋯⋯⋯⋯⋯⋯045 第六章 出使元营遭扣押⋯⋯⋯⋯⋯⋯⋯⋯⋯⋯060 第七章 不指南方不肯休⋯⋯⋯⋯⋯⋯⋯⋯⋯⋯074 第八章 反攻江西图复兴⋯⋯⋯⋯⋯⋯⋯⋯⋯⋯098 第九章 零丁洋里叹零丁⋯⋯⋯⋯⋯⋯⋯⋯⋯⋯122 第十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131 文天祥传 ·2·
第一章 获益“竹居”仰先贤
江西吉州庐陵县( 今吉安县 )的淳化乡富川镇
(今富田村),镇前有富川水淙淙流过, 镇后有长着怪木奇卉的文山。真可谓山清水秀,风光迷人。镇里 有一文姓大户人家,端平三年(1236年)五月初 二,由文家的院落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此声啼哭 向世人宣布一代英杰文天祥于今天来到了人间。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字士表,号革斋,是当地有
名的读书人,家里虽有些田产,但他却并不把佃户交 租之事放在心上,尽管一直与仕途无缘,但他仍一如 既往、不改初衷地将读书当作最大的乐趣。 文天祥是文家的老大,出生时,父亲22岁。第
二年,天祥的弟弟文璧也出世了。年轻的父亲非常喜 欢这两个孩子,一心只想着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文仪一贯喜欢读书,视书本为蜜糖,为了读书,
他常常废寝忘食。他从书中悟出了道理,主张“化学 来新 ”,也就是推陈出新,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去补世、报国,对社会做出贡献。所以他在自己经常佩带 的玉佩上刻上一个“革”字,也就是这个原因。 待天祥兄弟稍懂事时,文仪就常常带他们到“竹 文天祥传 ·3·
居”去。到那儿之后,文仪自己读书,让他俩在一旁 翻阅画册,或拿起纸笔勾画。见到父亲认真读书的情 景,年少的天祥兄弟在书房里模仿起来。
这年,文天祥五岁了,文仪开始正规地教两个孩
子读书、写字。文仪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该背的,必 须背下来,该写的,必须写好,如果完不成,轻则训 斥,重则惩罚。天祥兄弟从一开始念书,便非常用心, 而且很听话。
文仪为了教好孩子,他不惜花钱聘请曾凤等名师
到家里授课。名师很有经验,文天祥兄弟获益匪浅。 文家的经济并不很富裕,为了请名师,父母省吃俭用, 有时母亲还悄悄变卖首饰。
过了几年,文家终于请不起塾师了,文仪就亲自
给孩子授课。他对孩子的学业抓得更紧,每天白天讲 了新课,晚上就要求孩子们在灯下背诵,光会背还不 行,他还要提问,以考查孩子们领悟的程度。对孩子 们没有理解的问题,他就反复讲解,父子间不断问答, 直至孩子们学会弄懂。文仪还要求两个孩子将书中的 警句用纸条抄录下来,贴在书斋的墙壁上、书架上、 柱子上⋯⋯
天祥兄弟日复一日地在被名言警句贴得琳琅满目
的“竹居”中苦读,成绩提高很快,他们不仅背会了 四书五经,而且还能讲解。父亲看着天祥兄弟的进步, 文天祥传 ·4·
很高兴,但也并不满足,仍然严格地要求他们。夜深 了,孩子们精神集中不起来,父亲就不住地提醒他们 注意,要再打瞌睡,就厉言训斥,罚孩子站起来。一 天父亲外出,留下了功课,时至下午,文璧听见窗外 蝉叫, 便在屋里坐不住了,说:“哥,外边的蝉鸣声 多悦耳哟!爸爸还没有回来,我们一块去捉蝉,怎么 样?”已经扎扎实实温习了一上午功课的文天祥,一 听弟弟这么一说,正中下怀,便与弟弟一道出去捉蝉 了。正玩在兴致上,父亲回来了,给撞个正着。父亲 一见,便大发雷霆,把天祥兄弟俩打了一顿⋯⋯ 光阴似箭, 又是几年过去了,“竹居”里一摞一 摞的书,几乎让天祥读遍了,父亲就不惜花钱,也不 怕路远,四处寻找并尽可能多地买好书回来让天祥读。 有时买书钱不够,就脱下衣服到当铺当了钱,再把书 买回去。每次买了新书,父亲读完就给天祥读,然后 再让天祥讲给弟弟听,天祥读一遍,再讲一遍,理解 得更深了,同时也锻炼了口才。
父亲文仪很讲究学习方法,从“革”字的治学观
点出发,他反对死读书,主张读书、写文章都要有新 的见解。在父亲的引导下,天祥从小就养成了善于思 考的好习惯,读了书,总要多想几个“为什么 ”,悟 出些道理,再去解释社会上的现实问题。
一天,天祥读到,春秋时齐国贤相晏婴敝车羸马 文天祥传 ·5·
(乘破旧马车)的事迹时,很有感触,他立刻对父亲 和弟弟谈起自己的看法:
“晏婴有真才实学,而不讲虚荣,现在宋朝的官 员追求奢华的风气盛行,国家是难以治理好的⋯⋯做 人就要像晏婴那样,多想想怎样为国出力⋯⋯” 由于文天祥善于思考,肯钻研,所以他少年时代
写的文章就很有风骨,很有正气。以后参加进士考试, 甚至做了官,他所写的文章,以及发表的见解,都具 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
在“革”字治学思想指导下,文天祥从小就有着
明确的读书目的,那就是为了补世和报国。文仪很了 解当时的国家形势,他常对天祥兄弟说:
“自从大宋朝廷南渡后,国势日渐腐败和衰落,
而北方的蒙古族日益发展和强盛起来,他们灭西夏, 占高丽,又吞并了金朝,虽然目前内部有些权力之争, 但迟早是会向南方用兵的。大宋正需用人才,你们要 学好本领,为国效力呀 !”
文天祥的父亲最喜爱竹子,他在院落内外栽了许
多翠竹, 还给书斋起名“竹居”。文仪还经常亲自修 整竹园,有时还画上几幅画或对翠竹吟上几句诗,他 的生活中离不开竹子。同时还经常与天祥兄弟谈论竹 子的功用和性质,用以启示他们做人要正直和坚强。 一天,上完新课,面对窗外的绿竹,文仪突然发 文天祥传 ·6·
问 :“你们兄弟二人想想竹子都有哪些用途,看看你 们谁说得最多 ?”
弟弟文璧抢先回答:“竹子可以做筷子,编篮子, 能制床,做桌子、椅子,盖房子,扎扫帚,还可以做 扇子、斗笠⋯⋯”
天祥接着说 :“弟弟说得对。但更重要的是竹子 可以制笔,可做竹简,历史上的许多书都是写在竹简 或刻在竹简上的,没有竹子,我们哪能知道古代那么 多事情啊 !”
“是的,是的,你们说的都对,竹之功用可谓大
矣,而它的品性,又可谓高尚。你们能说说它的品格 吗 ?”父亲进一步发问。
“竹子经风雪而不凋,”弟弟文璧说,“别的花草 一遇霜打风吹都枯死了,而竹子却依然挺立,依然翠 绿。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说的就是这种不 畏严寒冰雪的性格 。”
“竹子无论在山地,还是在平原都能生长,它不
要求很好的种植条件,” 文天祥一面望着院子里的翠 竹, 一面从容地说着,“然而竹子质地却很坚硬,不 管风吹, 还是雨淋, 它都保持正直,从不肯低头弯 腰!”
父亲越听越高兴,把天祥兄弟领到屋外竹林旁, 指着竿竿修竹说 :“我生来最喜爱竹子,原因就在这 文天祥传 ·7·
里。竹子有那么多的用途,而又不需要人们给予什么, 它质坚、干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干可断而不可 改其直。我认为做人也需要这样 。”
“您放心吧,我和弟弟一定像竹子那样去做人,
要为人们办更多的好事、实事,而且遇到逆境和恶势 力,绝不低头弯腰,绝不变节 。”天祥握着拳头,坚 定地对父亲说。
庐陵,自古以来便是人才荟萃之地,仅宋朝就出
现了著名的人物, 诸如欧阳修( 谥文忠)、 杨邦祎 (谥忠襄)、胡铨(谥忠简)、杨万里(谥文节)。 这 的确是庐陵的骄傲,人们在学馆挂起了他们的遗像, 供全县读书人瞻仰。
一天,父亲要到县城里的学馆去,便问文天祥:
“你今天不用在家里读书了,跟我去一个好地方,行 吗 ?”文天祥问:“什么好地方呀 ?”父亲有意问: “你猜一猜呀 !”文天祥不假思索地说道 :“县城学 馆,对不?”父亲高兴万分,说道:“对,就去那儿。” 天祥早就把那里当成很神圣的地方了,便高兴地 答应道:“去,我早就想去看看 。”
“路途遥远,走起来不许喊累,看时要仔细,回
来还要说说有什么感想,能做到吗?”父亲向天祥提 出要求。
“能——”天祥满口应允道,连蹦带跳跟着父亲 文天祥传 ·8· 出了家门。
8岁的小天祥一路上跟着大人,有说有笑,一步
也不肯落后。走呀走,终于到了县城,天祥顾不上劳 累和饥饿,催父亲快领他去学馆。
学馆里,父亲不住地给天祥讲解着有关学馆的一
些知识,例如,为什么要建学馆啦,什么时候读书人 要到这里祭祀啦⋯⋯天祥边听,边默默地记住了。 步入大殿,就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天祥一眼
就看见了殿堂上悬挂的人像,忙拉父亲走到近处,一 边仔细端详,一边问:“这位是不是欧阳文忠公 ?” “对,也就是欧阳修,你不是读过他的文章吗?” “是的,《醉翁亭记》就是他写的,‘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多好的文章呀 !” 发现儿子对读过的文章记得这样熟,文仪很高兴, 就又讲起欧阳修的事 :“欧阳文忠公反对宋朝初年的 浮靡文风,大力提倡古文,他‘文章名冠天下’,‘风 节自恃’,苏轼赞扬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 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听着父亲的讲述,天祥心中更增添了崇敬之情。 在第二幅画像前,文天祥立住了。这是位英雄,
浓眉大眼,目光炯炯有神,非常威武。他怀着敬佩的 心情听父亲讲解着:
“这是杨忠襄公,也就是杨邦祎,他是本朝南渡 文天祥传 ·9·
初期的忠臣。一百多年前,金国统治者占领河北和中 原后,又进犯江南,妄图消灭宋朝。金元帅完颜宗弼, 也就是金兀术, 率兵侵占了建康(南京)。杨邦祎当 时正在那里任通判官,他被俘了。为表示不肯降金的 决心,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宁作赵氏 (宋朝皇帝姓赵)鬼,不为他邦臣’十个大字。金兀 术以高官利诱他,他拒绝了;以死亡威胁他,他毫不 畏惧。面对金人,他用头触柱基,血流满面,高声大 骂,只求速死。金兀术大怒,便杀害了他,并且残忍 地劈开他的胸膛,挖出他的心⋯⋯”
听到这里,文天祥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咬 紧牙关,默默地思索着。
父亲又将天祥领到了第三幅画像前, 对他说 :
“这位是胡忠简公,也就是胡铨,同杨邦祎生活的年 代差不多。当时奸臣秦桧做宰相,怂恿高宗皇帝杀岳 飞,并同金国订立丧权辱国的和约。这时,胡铨竭力 反对,上书皇帝,要求皇帝斩下秦桧、孙近、王伦等 三个奸臣的头。这篇奏章深得人心,却触怒了高宗和 秦桧,他们把胡铨贬官到偏远地方,直到20多年后 孝宗即位,才把他召回。为了国家安危,他将个人生 死置之度外,多么让人钦佩啊!”
“胡忠简公真是了不起 !”文天祥从心底发出赞 叹。
文天祥传 ·10·
几位名臣、志士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文天祥,
在学馆大殿里,他向父亲说 :“长大以后,我也要成 为他们那样的人,要为国家干出一番事业来,如果我 死后不能同他们那样受人祭祀,那就不是大丈夫 !” “说得好 !” 父亲热情地称赞他,“人总是要死 的,能为国家出力,能保持大节,就死得有价值,人 们就会尊重他,永远怀念他 。”
回家的路上,父子俩就人生价值的问题讨论个不 停。
“你怎样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呢?”父亲试探 地问。
“好好读书,长学问;练武艺,强身体。等我长
大了,天下太平,我便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使百姓安 居乐业;如果遇上战乱,我就要领兵杀敌,保家卫国, 绝不失大节 。”
父亲对他干脆利落的回答相当的满意,并且语重 心长地鼓励天祥长大后精忠报效国家。
从学馆回来以后,文天祥好像更懂事了,乡贤的
画像总浮现在他眼前,他立志要向那些志士学习,一 生有所作为。
也许就是从8岁瞻仰乡贤像后,他才真正开始发 奋图强的。
文天祥传 ·11·
第二章 京城殿试中状元
宝□三年(1255年)冬天,文仪带着天祥兄
弟二人晓行夜宿,前往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 进士科举考试。
这一年来,父亲文仪的身体欠佳,临行前,人们
劝他不要陪儿子去考试了,但他执意要前往,并且说:“我花费了20年的心血,要亲自看看它的效果 。” 这些天来,尽管寒风袭人,但他仍精神矍铄。早晨他 招呼儿子赶路,晚上他又忙着找客店,备茶饭,一心 要儿子吃好睡好,好精力充沛地参加考试。 这年文天祥整20岁。两年前他在乡试中考了第
一,今年初又到白鹭洲书院跟博学多才的欧阳守道先 生学习了半年多时间,他以聪明好学赢得了欧阳先生 的悉心指教。后来又参加了郡里的考试,他和弟弟文 璧一同中了贡士。他知道,中了贡士只是取得了进京 城应考的资格,在京城要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及格 以后再参加殿试,在集英殿根据题目,写出对策文章,由皇帝亲自阅卷,才能决定是否考取进士,因此,京 城的两场考试是最重要的。天祥暗暗下定决心,一定 要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不辜负父母和乡亲们的一 片心意。
文天祥传 ·12·
途中,文天祥不止一次地想起了离开家乡时的情
景。母亲噙着眼泪为他们兄弟二人准备行装,祝愿他 们金榜题名,将来好报效国家。他的伙伴以及众父老 乡亲也来送行, 有的说:“我们没有本事考进士,天 祥中了进士,做了官,一定要想着我们百姓,要把国 家治理好 。”有的说:“如今北方蒙古政局有所稳定,力量有所恢复,他们刚刚远征了云南,不久就会进犯 江南。天祥考取了进士,做了官,一定要辅佐皇上富 国强兵,保住大宋江山 。”
临行前,吉州以及庐陵的官员也为天祥兄弟设宴
饯行,称赞他们兄弟为家乡带来了荣耀,勉励他们继 续努力,金榜题名。
就这样满怀着奋发向上的壮志,带着家乡人民的
嘱托,文天祥踏上了赴京应试的征途。
临安作为南宋都城已有120多年了,几代皇帝
及官僚偏安于此,不思国难,整日花天酒地,尽情享 乐。如今的临安城内,几十万人口,殿阁楼台林立, 市肆(铺子)坊巷星罗棋布,一派繁华景象。再加上 现在已到年末,大街小巷更是热闹非凡。
父子三人找了一家旅店住下。天祥兄弟准备参加
几天之后的礼部省试。父亲则照顾兄弟二人吃饭、睡 觉,联系参加考试的有关事宜。闲下来时父子间也议 论议论时局。 文天祥传 ·13·
“淳熙年间,有个叫林升的诗人,曾在这里的一
家客店墙壁上题了一首诗,你们还记得吗?”父亲问 道。
“记得,那是一首七言绝句 。”天祥回答道。 文璧紧接着背诵了这首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依然如此啊!”父亲文仪无比感慨地说,“几十 年过去了,看看现在的临安,还不是和当年一样,官 僚士大夫醉生梦死,有谁还想着国家的安危!这样下 去,别说收复失地,我看连这半壁江山也难保啊。” “我们一定要设法保住大宋江山。如果我能在朝
中做官,就要向朝廷陈述我的看法,让皇上认清如今 的形势。对了,过些天我如果省试得中参加殿试,我 就把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在策论中写出来,让皇上看看。” 天祥诚恳地对父亲说。
“不过,谁知道皇上又会怎样想呢?”父亲担心
地说,“如果惹怒了他,落榜事小, 还会有杀身之祸 的 。”
“我不怕,我就是要讲真话,讲实话,考不取进
士,做不了官,没有关系。因讲了真话而被杀头,恐 怕还不至于,您老人家尽可放心 。”
天祥同弟弟文璧认真准备了一些日子,便参加了
礼部主持的省试,他俩沉着应试,考完后都感觉不错, 文天祥传 ·14· 便耐心等着发榜。
二月初一,礼部发榜了。文天祥兄弟双双通过了
初选,父亲文仪脸上露出了笑容。不少人向他祝贺: “恭喜您两位公子榜上有名,老人家的心血没有白费。” 文仪答道 :“同喜,同喜。能否中进士,还要看殿试 呢!”
省试通过后,天祥夜以继日地准备功课,而文璧
却有些放松,总认为自己有把握。殿试临近,文天祥 忽然生了病,父亲文仪半年来一直操劳,不得休息, 见天祥考前患病,又过于担心,一下子也病倒了。过 了两天,天祥病轻些了,他劝父亲好好养病,不要替 他担心。
五月初八是殿试的日子。这天早上,天祥感觉好
些了,他早早把文璧唤醒,做好准备。父亲硬撑着病 身子,把他们送到门口,深情地望着他们的背影,恨 不能亲自送两个儿子到考场去。
御试策的题目很长,总共有586个字。除了些
空话以外,主要是让考生就当前的社会形势发表议论。 比如,对灾害不断、人民困苦、人才缺乏、士习浮华、 财政困难、兵力薄弱、盗贼未平、边境不安等等问题, 是怎么看的,谈谈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考场的气氛非常紧张。其他考生拿了题目,左思
右想不敢动笔。因为他们中间多数人都把这篇文章当 文天祥传 ·15·
作猎取功名的敲门砖,要考虑如何为朝廷当今天子歌 功颂德,如何投皇上、考官之所好,并且要在文字绮 靡方面下功夫,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而偏偏又碰上了 这个题目,实在太难了。
文天祥非常沉着,坐在考场上,看了题目后,病
好像一下子痊愈了似的,他感慨万分,滚滚的心潮有 如大江的波浪,讨饭饥民的破竹篮、被掠女子的哭脸 ⋯ .一古脑浮现在文天祥眼前,他想起几天前听说的 临安城有人易子而食,有人用人肉做包子卖;他想起 官府滥印的“ 交子”(纸币)和害人不浅的高利贷, 当即把考题中提出的八种情况,归纳为四个问题后, 随即落笔道:
“臣闻天变之来,民怨招之也;人才之乏,士习
蛊之地;兵力之弱,国计屈之也;虏寇之警,盗贼因 之也 。”这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文天祥对这四个问题 一一作了阐发。
第一个问题,关于天变(灾异)的不断发生,他
认为是民怨招来的。虽然这种看法还是受“天人感应” 的影响,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羁绊,但他揭露人民生 活困苦的原因是从皇帝到各级官员对人民予取予求, 贪而无厌,却是一针见血的。他说:“今之生民困矣, 自琼林、大盈积于私贮,而民困;自建章、通天频于 营建,而民困;自献助叠见于豪家巨室,而民困;自 文天祥传 ·16·
和籴不间于闾阎下户,而民困;自所至贪官暴吏,视 吾民如家鸡圈豕,唯所咀啖,而民困 。”这种议论是 非常大胆的。这里文天祥借用历史来批评南宋皇帝贪 财聚敛,大兴土木,困扰百姓,完全符合事实。南宋 虽然偏安江南,而皇帝的奢侈、挥霍确是不减北宋。
高宗建都临安后,就大造宫室,御花园多至几十处。 又造“御前甲库 ”,召来能工巧匠,制造珍奇玩物, 供一己鉴赏。高宗如此,子孙相习成风。理宗时候, 国家财政极为困难,他仍然大兴土木,建造园林寺观。 他在西湖积庆山为阎贵妃建功德院,派遣吏卒到各州 县搜集木材,闹得老百姓不得安宁,前后三年建成, 耗费极大。权左司郎中高斯得奏请停止新建寺观,宰 相谢方叔立即罢了他的官。宝□三年,即文天祥写这 篇御试策的前一年,理宗派心腹宦官董宋臣主管修建 佑圣观、梅堂、芙蓉阁、香兰亭,他强占民田,招权 纳贿, 无恶不作,临安人无不骂他为“董阎罗”。皇 室生活上的奢侈也是十分惊人的,皇帝生儿育女,都 要用罗、绢数千匹,金、银数千两。皇子每日单食, 要珍馐数十种,更不用说皇帝了。皇帝挥金如土,人 民怎能不贫困。
豪家巨室的献助,也是人民的一大灾难,在南宋
也是高宗开其端。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高宗 到大将张俊家,张俊接驾时进奉精美食品数百种,还 文天祥传 ·17·
有大批宝器,其中有金器1000两,珍珠6900 0余颗,玛瑙碗20件,各种精细玉器40余件,绫 罗锦缎等1000匹,另有名贵古玩书画等多件。献 助的风气到南宋末年仍然盛行,宫中要修缮宫殿,建 造寺观,就有官僚、豪富来献助土地、木材等等。他 们的献助,无非是剥夺人民来的,受苦的还是人民。 贪官暴吏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则是每日每时都在
发生。南宋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比北宋更严重,神宗 赵顼时,国家赋税收入每年6000多万贯,是北宋 的最高额。 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税收 也达6000万贯,淳熙十四年(1187年)增加 到8000万贯。南宋统治地区不到北宋的2/3, 税收反而增加,可见赋税剥削多么残酷。再就土地的 情况看,北宋初年官僚地主的土地限额是3000亩, 宋朝的政策不抑兼并,南宋时有数十万亩地的地主为 数不少,这都是侵吞农民的土地得来的。而且官僚地 主有地无税,农民无地却要纳租。有人说南宋农民所 受的剥削是“剥肤摧体,无所不至,膏血无余 ”,这 并不夸张。
策论中提到的和籴,则是南宋政府剥夺人民的特
有手段,它像直接套在农民脖子上的绳索一样。和籴 是官府按户主的田产多寡摊买粮食,由官府定价,当 然低于市价,甚至分文不给,纯属剥夺。从表面上看, 文天祥传 ·18·
好像富人负担多,穷人负担少,实际上不是这样,富 人向地方官纳贿,自然少派或不派,负担大多落在穷 人身上。每次和籴颁布,都有不少人倾家荡产,卖妻 鬻子。文天祥说:“东南民力竭矣 !”这是真实情况。 第二个问题,关于人才和士习。文天祥认为“士
习厚薄,最关人才 ”,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是士风败 坏。他说 :“今之士大夫之家,有子而教之,方其幼 也,则授其句读,择其不戾于时好,不震于有司者, 俾熟复焉。及其长也,细书为工,累牍为富,持试于 乡校者,以是;校艺于科名者,以是;取青紫而得车 马也,以是。父兄之所校诏,师友之所讲明,利而已 矣!其能卓然自拔于流俗者,几何人哉?心术既坏于 未仕之前,则气节可想于既仕之后,⋯⋯竞奔于世要 之路者,无怪也;趋附于权贵之门者,无怪也;牛维 马絷,狗苟蝇营,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者,无怪也。 ⋯⋯臣以为变今之士习,而后可也。⋯⋯士风一淳,
人才或于是而可得矣 !”这段话把南宋士人风气败坏 描绘得淋漓尽致。南宋士人追逐名利是不择手段的, 当时国家忧患重重,士人忧国忧民的不多,想升官发 财的却不少。有一种人是借议论国事来猎取虚名,博 得一官半职的。理宗时候,这种情况也很普遍。贾似 道看透太学生的这个特点,用做官、赏钱收买他们, 他们也就为贾似道歌功颂德。当时有人写讽刺诗说: 文天祥传 ·19·
“鼙鼓惊天动地来,九州赤子哭哀哀。庙堂不问平戎 策,多把金钱媚秀才 。”由此可见一斑。另一种人是 借道学做官。当时朝廷提倡道学,有人以讲道学为终 南捷径,以谋求官职。他们不谈国计民生,终日只讲 天理性命,正心诚意。朝廷也希望他们这样,以免议 论国事,惹事生非。这种士人对国家人民究竟有什么 好处呢?陈亮向皇帝奏称:今世儒生,自以为得正心 诚意的圣学,其实都是麻木不仁、不知痛痒的人。国 家奇耻大辱,漠不关心,群聚埋头拱手高谈性命天理, 不知性命天理究竟是什么。朝廷委任庸人,笼络小儒, 敷衍度日,臣不胜愤慨之至!这把士人的堕落和朝廷 用人政策的错误,作了大胆的揭露。
文天祥对这种士风十分不满,他提出必须改变士{中考作文素材文天祥}.
习,发扬正气,才能发现可用的人材。他主张对青少 年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除了读书,还应恪守封建道 德。他还建议国子监的学生既要学习经学,也要学习 治国之道和边防、水利等科目,使学者不是只图浮名, 而要能办实事。这种见解在当时来说,是很可取的。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兵力和国计。文天祥认为两
者是互相影响,有密切关系的。他承认当时确实兵力 不足。他说,宋和蒙古发生战争以后,前线东起东海
中考材料作文及范文示例
山东潍坊中考材料作文及范文
【作文题目】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旅游爱好者,在旅游中经常迷路。
“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 “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歧路。” “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
“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
请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范文赏析】
面对诱惑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一百年身。——题记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诱惑,饥饿时,美味的食味是一种诱惑;贫穷时充盈的财富是一种诱惑„„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种诱惑呢?
有些人贪图享乐,在美色﹑金钱物质等的诱惑下放任自己,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最终身败名裂,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商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而疏于朝政,最后众叛亲离,国破人亡;周幽王为求褒姒一笑,点烽台是江山,夫差为西施的美色所诱惑,最后吴越一战夫差被勾践所杀。现在这样的例子也不会缺少:李堂堂庞家钰他们在金钱的诱惑下贪污受贿,侵吞国家财产;最后沦为阶下囚。本来他们都可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然而我们面对这种种诱惑;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们当代中学生中不是也面对网络的诱惑而耽误青春吗?因贪玩而荒误学业,去追求不良享受?他们的教训不也值得我们深思„„
相反,有些人面对不良诱惑时。能够把握自己不为名所动,而流垂青史为后人所称赞。羽千里走单骑,投奔刘备成为人们心中忠义代表;文天祥面对高官厚
禄,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流芳百世。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邓稼先面对国外高薪,依然回国。他们在诱惑面前。不卑躬屈漆,不言听计从,表现出高尚的节操和非凡的人格。
面对诱惑,你也许心动过﹑也许幻想过。但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诱惑背后往往是沼泽地,它会让你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面对诱惑,我们应以坚强的自制力和智慧的头脑去战胜诱惑。
拒绝诱惑
雄鹰拒绝了安逸的诱惑,飞翔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洒脱;青竹拒绝了享受的诱惑,谱
写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小草拒绝了舒服的诱惑,长吟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刚强。物欲横流的社会,独处红尘的你,拒绝诱惑了么?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没有抵住名誉、金钱的诱惑而失落,惆怅。有这样一个寓言:山上的猴子为了获得食物经常跑到农田里祸害庄稼,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田边放一种装有米的长颈瓶子,瓶颈很细,恰好可容纳猴子的爪子进去;但是,一旦猴子抓住米,攥上拳头,就拔不出来了。于是,猴子经常因为手里紧抓着大把的米跟瓶子较劲而被轻易捕获。
这些可悲的猴子的遭遇告诉我们:不要为了手中那大把的米而最终被捕获,否则,快乐、自由将永远离你而去。名声、利益,诱惑无处不在。拒绝诱惑,不要让诱惑牵绊你的脚步,不要让诱惑为你心灵的窗口蒙尘。拒绝诱惑,坚定自己的信念,成就精彩的人生。
忘不了方仲永年少有为的才情,要不是因为名利的诱惑而终止了学习,谁能保证他不会是中国古代一位贤才呢?忘不了陈后主与后宫佳人一起游戏“玉树后庭花”的场面,不然,怎致兵临城下的惨败呢?忘不了汪精卫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报国安邦之志,不然,怎能国难当头卖国求荣,成为千人唾万人骂的汉奸呢?
拒绝诱惑。当菩萨含泪千年为人们洗涤罪恶时,那份宁静与豁达,没有洗去你内心的无谓的执著吗?拒绝诱惑。一点钟声,几处古松,风清水静,天高云淡,那份纯洁与自然,挥不去你心头诱惑的阴影吗?
当时间几次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漫漫的人生路上,你拒绝诱惑了吗?
点评:本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拒绝诱惑”,作者运用了大量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本文材料丰富,涉及面很广泛。比如先后运用了寓言、古代人物、近代人物等。这些丰富的材料都证明了一个道理——人要经得住诱惑!
勿在诱惑面前丧失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诱惑。饥饿时,美味的食物是一种诱惑,贫穷时,充盈的财富是一种诱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诱惑呢?
有些人贪图享乐,在金钱,美色等的诱惑下放任自己,不思其职,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最终身败名裂,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丽而疏于朝政,最后众叛亲离,国破人亡;周幽王为求褒姒一笑,点烽火戏诸侯;夫差为西施的美色所诱惑,最终吴越一战夫差被勾践所杀。现代社会这样的例子也不会缺乏,唐家钰,文强他们在金钱的诱惑下贪污受贿,私吞国家财产,最后沦为阶下囚。本来他们都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然面对种种诱惑,其结果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我们当代的中学生不也面对网络的诱惑而耽误青春吗?因贪玩而荒废学业,而去追求不良的享受吗?他们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深思„„
相反,有些人面对不良的诱惑时,能够把握住自己,知其本份,而留垂青史为后人所称赞,关羽千里走单骑,投奔刘备成为人们心中忠义的代表;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芳百世,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邓稼先面对国外的高薪,国外的舒适环境,依然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伟大建设当中。这些人面对诱惑不卑躬屈膝,不言听计从,不忘其本源,从而表现了高尚的节操和非凡的人格。
面对诱惑,也许我们心动过,幻想过,但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诱惑背后往往是沼泽使你陷入之中不能自拔。面对诱惑,我们要把握住自己,坚决对诱惑说“不”。用我们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它,战胜它,击败它。
问天下谁是英雄 英雄不是没经历过诱惑的人,而是面对诱惑而不为之所动的人。 —题记 问天下谁是英雄?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还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的周郎,抑或是指点江山、一樽还酹江月的苏子瞻?不,这些都还不是。心中的英雄应该是面对诱惑却能以坚韧的毅力来克制的人,是面对权力的诱惑能静静走在喧嚣中的达观的人,是面对金钱、美色、甚至生之诱惑而能坦然处之的人。 我把英雄的桂冠给了苏武,这一个堪称中华气节第一人的人,刀压脖颈,以死亡相威胁,叛将卫律不能让你容色稍变;高官厚禄、千金封侯,匈奴的许诺不能让你动摇片刻;噬雪吞毡、风雪肆虐不能让你坚毅的心改变。面对诱惑,坚毅的毅力就是你的定海神针,有了它,你可以忍受十九年的风霜雪雨严相逼的日子;有了它,你可以把“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鬼”的信诺铭记在心;有了它,你才可以“壮年出使白发归”,才会受到人们倾城迎接的礼遇。毅力作证,金钱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诱惑中会让强者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诱惑只会让历史铭记住你一生的传奇。 面对诱惑,我们要用坚韧的毅力把自己摆渡到彼岸,彼岸才有花开。诱惑有时是那样强大,连智慧的神还要为这个金苹果争论不休;诱惑有时是那样多变,连古希腊的伟大英雄奥德修斯也只能用蜡封住自己的耳朵才能抵抗塞壬海妖的美妙的歌声。沿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诱惑即使是篱笆那边的草莓般的诱人,只要用毅力作出了桨,我们仍能顺利启航,高奏凯歌;只要用毅力作梯,我们仍能登上峰项,一览天下。 古往今来,无数的人因为缺少坚韧的毅力而迷失在了声色犬马的享受之中,迷醉在金钱权利的诱惑之下。曾经的显赫人物,曾经的作战英雄,在权利的盛宴中失去了自我,一个个的“胡长青”没有用坚韧的毅力作为定海神针而沉启欲海,可悲,可叹! 如果诱惑是狂风,我们的心中,毅力就是枝繁叶茂的大树。只要心如明镜,坚守毅力,用坚定构筑起一道明净的绿色的屏障,必能使风止风息,尘埃散尽。 天下英雄,惟面对诱惑而能以坚韧毅力克制的人。诱惑是半个死亡,毅力是半个生命。面对诱惑,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面对诱惑,我要说:坚毅的人不会倒在诱惑的网中。{中考作文素材文天祥}.
抛却诱惑,我们毅然前行 从降生的那天起,我们便踏上了一条荆棘遍布曲折回环的人生之路。沿途上,有许多路口:有
的说,来吧,这边是通向坦途的捷径;有的说,来吧,这边风景独好„„当然,总会有人心动,随着那条路口指引的方向而去,自此便没了音讯;却也总有人能咬紧了牙关,告诉自己,那是诱惑。之后,在脚下的坎坷上毅然前行。于是,若
干年后,便必然有人落寞,有人辉煌。 毅然前行,便是选择了与苦痛为伴。当人们饱经了沧桑之后,身心俱疲。此时诱惑仍会出现,拷问我们的毅力。黑夜包围了周遭,我问自己诱惑为何如此美艳,我又如何才能坚持。避免与诱惑灼热的双眸对视,我抬起头,仰望深邃的夜空,却惊异于眼前: 夜空之上,点燃了一盏明星,照破了四周的墨色,似在诉说着昨日的旧闻。当苏武持节独守在
北海时,他所面对的,是单于高官厚禄的诱惑,是自然饥寒交迫的挑战。可是他用自己单薄的身躯
中蕴含的毅力克制欲望,隐忍着诱惑与等待,终于守住了那份不渝的大义,为后人所称颂。恐怕此时,再美艳的诱惑也只得黯然失色。 天际之滨,又现了一点明亮,驱走了近旁的漆然,似在述说着昔时的故事。当阮籍驾着牛车在道路上游荡,途穷而哭时,他所面对的,是司马氏加官联姻的诱惑,是独守节义的清贫。但阮籍依旧选择了后者,用自己的毅力,在人生的路途上前行,用大醉酩酊,坦然而又超脱地应对源源不断的诱惑,最终,他成了真的名士,以其学识气节,更以其毅力为后人所铭记。恐怕此时,再妖艳的诱惑也只能黯然神伤。 不知何时,漆黑的夜空已成了一片银光闪耀的星空,无比夺目。周遭布满了星的光辉,逼退了寒夜的侵袭。如上天命运的启示,让我相信,抛却诱惑,选择毅然前行,我并不孤单。
人生于斯世,并非是为了享乐而来,我们肩负的,是在曲折中探索的使命,一路经历,一路感受。我们所需要的,仅是毅力。与毅力为伴,我已不再惮于诱惑对于我们,将用刚毅的目光,洞穿诱惑,勇敢前行,生命将在此处永恒,在此处闪耀。
面对诱惑
谈到诱惑,人们会联想到为女色所惑而丢了江山的商纣王,为权势所惑铤而走险的严嵩,为金钱所惑而以身试法的陈希同。
诱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存在是对人的一种激励,一种鼓舞,一种鞭策,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进入某种最佳境界,从而优化人的生活质量。爱因斯坦一定从小就给自己一个要出类拔萃的诱惑,乔丹的诱惑一定是潇洒灌篮„„这些受惑者为自己的诱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取得了成功,但取得成功
中考作文素材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中学作文素材积累技巧说解
教学目标
能灵活运用课本材料。
提高选材组材能力。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1.找准材料和文章中心的契合点。
2.深刻理解课本材料。
教学设想
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作文空话连篇,“薄情寡义”,千人一面,众口一辞,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究其原因是不能入乎其内,故无法出乎其外。我们常常苦于没有材料可用,但我们忽略了和我们最亲近的材料,那就是我们语文和政治课堂上反复研读过的课本里的材料,只要我们学生学活、用活课本材料,作文时完全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综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大都是活用课本素材的典范。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二.释题。
素材:自身文化知识、生活经历和社会见闻的集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段话道出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指出了观察、积累对创作的重要性。
南宋陈善在著名的《扪虱新话》中也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两位大师的话都告诉我们作文时要做到信手拈来,恰如其分,就必须对所阅读的材料达到一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境界,即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三.高考满分赏析。
示例之一:
北京高考作文题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细雨闲花皆寂寞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一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课本材料补充:史迁——古来圣贤皆寂寞。
示例之二:
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课本材料补充: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现实中或是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
示例之三:
福建高考作文题为:
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季 节
春,是情人的眼眸,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顾盼流转;夏,是热烈的灵魂,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与豪情;秋,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与怅然;冬,是勇士的信念,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义无反顾。
是那个宋朝的女子吗?从欢愉的春季走向烂漫的夏季,越过难挨的冷冬,最终决定停留在落叶纷飞的深秋,带着内心的哀愁和思念,倚着窗儿,吟咏出那些缠绵哀婉的词。
李清照在唱什么?我相信她不是在唱“凄凄惨惨戚戚”的秋天,她在感怀春光,春太美,太绚烂;她在伤怀夏日,夏太烈,太决绝;她在痛苦冬天,冬太冷,太彻骨。所有的所有,带去她先前的安定与快乐。只有秋天,配合她凄冷的心情,告诉她这世上,另有一季,可作她人生的注脚。
何必为清照生活在秋季而感伤?如若没有那金黄零落的秋季,谁为清照满心的愁苦作序?那么那些充满才情与怅然情怀的词句,将不复存在了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清照内心奔赴家园的温暖回音。
秋,这个季节,南方还是多雨的,绵绵细雨,一个害羞的女子。听到“疏雨滴梧桐”,这一“滴”字,不仅滴到了梧桐叶上,更是滴进每个有心人的心田。因为凄凉,所以李清照写出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因为离愁别绪,让这位“女中豪杰”产生了愁心、愁意。
也因为离情,温庭筠吟唱出了:“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几句深情却也简短的话,让词人的心中有处话凄凉。那就是秋季里的梧桐。
因为什么使白居易也吟出这样一句“秋雨梧桐叶落时”呢?因为愁苦,因为秋季。 秋雨,梧桐,二者兼得,营造出秋季悲凉的气氛和凄清的意境,让有心人滴入梧桐雨。
秋,这个季节,也必须与月同在。月是有心人寄托情感的心灵场所。月亮,月暗,月圆,月缺,真正的是月凉。
苏轼的“缺月挂疏桐”,会不让人产生遐思吗?
朱淑真的“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不知又有多少人体会到呢?
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月如钩,何人能不感到秋的冷清呢?
课本材料补充: 毛泽东:我言秋日胜春潮。
千里江山,万里雪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示例之四:
全国2高考作文题为:
2007全国卷Ⅱ作文题目 关于“帮助”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利用自己的演出所得捐资300万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但当丛飞患胃癌时他所捐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媒体报道后他所捐助的一个学生居然埋怨说:这让他们很没面子。丛飞却说别责怪他们,我已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
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利用收废品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一所希望小学,帮助学生上学。后自己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名受捐助的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压岁钱10元全部捐献给了她。有人问这个孩子为什么捐这么多钱。孩子说就是做到了姐姐说的一句话。记者问姐姐说的什么。孩子说姐姐说过:当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示例之五:
湖北卷高考作文题为: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
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汉语作为唯一一种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本身的确具有难度,但绝非艰涩难懂。林语堂三五句话之间勾勒人物形态,简单直白;钱钟书写简单吃饭之事引出人生感慨,机智隽永;鲁迅用生活之语捅出一个活生生的阿Q,一下子将中国人的心理剖析得干净明白。这些都不难懂,而这恰恰是汉语的魅力,三言两语之间已言尽世间百态。汉语之美更是令人动容,李白的豪放绚丽,杜甫的沉郁顿挫,曹操的苍凉雄健,李清照的宛(婉)约含蓄,还有《红楼梦》里被曹雪芹把玩到了极致的谐音、伏笔。这种美丽,世上仅有。
在我印象中,汉语是多么的美丽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用她那独特的婀娜带着江南的清香,伴着燕语呢喃飘入人们梦中,使那梦境亦真亦幻,氤氲的水汽打湿人们的易感动的心,何其妙哉!又或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的清新与明媚如同春日的黄莺穿柳,白鹭登天,将轻灵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碧空,也如同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