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点击: 2017-03-27
【谜境生态】活着就是王道——感悟于娟的感悟
【谜境生态】活着就是王道——感悟于娟的感悟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期,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于娟辞世。
“不知道是大彻大悟还是大痴大癫,病痛如癌症晚期者,哪怕想来喜欢多思多虑的我,生病后却很少去想让自己不开心的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鸵鸟。我不想说我看穿生死,但生死有命,有时候漫想自己能活多久,后事如何,真的不如在活着的时候能帮别人帮别人一点,能让大家快乐一点就快了一点。不得不说,我得癌症后的日子是我任性最为生活的一点时间。” (放视频)
在看到这些欢快的文字,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晚期癌症患者的文字,于娟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她乐观的心态,还有他文字中那些栩栩如生,仿佛就像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事情,让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她在生命最后的时间所有的情绪。
在我的感悟中,阅读者灵动的文字,也许在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每一篇文章都有可能是她最后的文字,就如同现在的我们,并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碰巧,最近天气变化,我也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病情并不严重,只是过敏,可是在全身遍布着密密麻麻的红色小点,看得见摸不着,我居然也受到了影响,反应竟然是如果密集恐惧症患者看到我估计要发疯。但是在真真切切的在浑身奇痒难耐时,我的内心也是快要发疯的。
“有时,人会让自己大吃一惊,比如,我从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如此面对癌症。
也许事情来得太过突然,当我知道身患癌症的时候,已然晚期,癌细胞扩展全身躯干骨。以前读武侠小说,看断肠蚀骨腐心之类词并不陌生,但未必真的解意。这一遭癌症晚期骨转移
的经历,我突然明白,蚀骨是骨转移,断肠与腐心是化疗体验。”
看到别人的故事的时候也许是震撼,但是结合自己每次生病的感受却是真实的心态转化,小到头疼脑热,大到开刀手术,每次只有一种想法,那些什么买车买房、融化富贵,真的不如健康的身体,垮了的活着重要。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也许人生如月,越是圆盈便越是要亏缺。若旁观者,我是够他妈倒霉的。若论家庭,结婚八年,刚添爱子,昵唤阿尔法。儿子牙牙学语。本是计划申请哈佛的访问学者,再去生个女儿,名字叫贝塔。结果贝塔不见,阿尔法也险些成了没娘的孩子。回望自己的老父老母,独生女儿终于事业起步家庭圆满,本以为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不想等来的却是当头敲晕了的一棒,差那么一点点白发人送黑发人。若论事业,好不容易本科硕士博士出国一道道过五关斩六将,工作刚刚一年,风生水起刚刚开始,申请项目无论国际国家省市全部揽入。犹如鹤之羽翼始丰,刚展翅便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地里。命是否保全是悬念,但是至少,这辈子要生活在鸡的脚下。”
许多触动人心的文字在于娟的博客中被呈现,许多惊心动魄却又平淡无奇的故事展示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大多数人只是这世界中微不足道的蝼蚁,你可以自信你与众不同,你也可以豪言壮志改变世界,可是,人生因短暂而美丽,在有生之年活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快乐。
甚至最近的我在反思我的工作,公司不大,但是氛围很好,不需要活在勾心斗角中,每天简单快乐的,接触着因为工作而进行寻找所带来的快乐,就像很多人喜欢旅游,我也不例外,在工作之余游览大山百川,甚至只是贫穷山区,每一次的行走对我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人生不外是生活,过好自己喜欢的生活,此生足矣,就比如于娟的感悟。
“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这半年,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乐。倒霉 与否从来没有想过想过。我并没有太多人生尽毁的失落。因为,只有活着有性命,才能奢谈人生。
而我这多半年,更多在在专心挣扎努力活着,目标如此明确和单一,自然不会太多去想生命的外延。而三十岁之前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自己有着太多的欲望和执着,从没有只要活着就好的简单。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蝂捊。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专访于娟丈夫,房子票子不如有个健康的妻子
专访于娟丈夫,房子票子不如有个健康的妻子
以下是赵斌元的自述——结婚7年她不知疲倦地一路狂奔
1996年,我从武汉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同年10月,在交大“饮水思源”英语角,我和于娟第一次相遇。当时,我和同学们讨论得正起劲,她笑吟吟地加入了我们的讨论。她穿着一条背带裤,脸蛋圆圆的,充满活力。我大声笑着,她看着我,突然抛出一句:“你像个傻瓜。”我喜欢这种直接、男孩气的女孩,对她怦然心动。 以后的日子,我经常会在校园里有意无意地遇到她,并得知她是交大工业外贸专业一年级的新生。半年后,我们确立了恋爱关系。
于娟比我小6岁,山东济宁人,妈妈在济宁市外经贸委工作,爸爸在济宁一家酒店工作,国家特一级厨师。她是家中的独生女。于娟很聪明,且记忆力惊人。她喜欢古诗词,经常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是我心目中的才女。
1999年我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于娟毕业后,应聘到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做市场文案工作。2000年,我和于娟登记结婚,住进了亲戚给我们借的一套房子里。
于娟很好强。工作数月后,她决定报考复旦大学研究生,因为她自幼便有复旦情结。虽然我内心深处希望她跟我一起安稳地过日子,不要去考研,但为了不让她留有遗憾,我并没有反对。
第一年,于娟没有考上。于是,她决定在复旦附近租房准备再考,而我在交大徐家汇校区上班,离复旦很远,我们俩过起了聚少离多的日子。
2001年年初,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日本工作一年。于娟则全力备考复旦。尽管相隔非常遥远,但我们都为各自的目标奋斗着,所以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相思之苦。
2001年7月,于娟被复旦社会学院录取,随后赴日本探亲。我们俩在日本共度的两个月,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夫妻生活,没有任何的压力和烦恼,只有二人世界。2001年9月,于娟回国,开始了复旦研究生的学习。
2002年年初,我回到上海。于娟平时住在复旦,每个周末回家,我们成了周末夫妻。后来,于娟转为硕博连读,每天找课题、写文章,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学业,她还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与朋友交往、上网……我也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2004年的一天,于娟对我说,她有一个公派到挪威留学的机会,和我商量该不该去,我虽然不想我们再度分离,但我了解她,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不甘心碌碌无为。我说:“不需要考虑我的感受,关键是你内心的愿望,你是否很想去?”她很坚定地点了点头。2004年8月,于娟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原为一年,后来延为两年。
那时,我的月收入大约3000元左右,这点收入在上海只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但眼看着上海房价一天天飞涨,于是我决定买房。2005年,我在交大闵行校区附近按揭了一套66平米的房子,房子总价38万,首付8万,以后每个月还2000多元贷款。
2007年1月,于娟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即将回国,我的内心充满喜悦!结婚7年,我们一直聚少离多,现在终于可以夫妻团聚,过稳定的生活了,我们还计划等于娟回国后就要个孩子。
回国后,于娟继续在复旦攻读博士学位。复旦离我们的新家挺远,于娟从家到学校要坐地铁、倒公车,往返加起来得花三四个小时,每天都疲惫不堪。而且,回国后,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她面临毕业,要准备博士论文,还要考虑毕业后的去留问题。除了学业和工作方面的压力之外,还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每个月要还房贷,要准备孩子出生后的费用,孝敬双方父母,而收入这么低……也许是因为压力太大,回国近一年,于娟都没有怀上孩子,她心里十分焦虑。2007年年底,于娟随我回老家浙江嵊泗过年时,发现自己怀孕了,一切不快随之烟消云散。然而,纵使在怀孕期间,于娟仍然不分昼夜地忙碌着她的论文和课题。 2008年3月,于娟复旦博士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工作落实后,于娟的心里踏实了许多,安心做起了孕妇。{于娟的故事}.
2008年9月25日,于娟剖腹产生下我们的儿子,小名叫土豆。初为人父母,我们感到无比的快乐。
2009年9月,新学期开始,于娟狠心地给孩子断奶,投入到紧张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她对我说,她要做个优秀的女学者,计划两三年评上副教授。为此,她花了很多精力在发文章、申请课题上。
噩运降临爱妻折翅跌入尘埃
然而,我和于娟都没有想到,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早已让她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2009年10月28日晚,于娟结束课程,骑单车出校园买牛奶时,在一个小巷子里被人撞了一下,一瞬间,她觉得一种挫骨伤筋般的痛从腰间传来。起初她没有很在意,没想到第二天竟不能起床了,动一下就痛得直冒冷汗。于是,我将她送到校附属医院,医生怀疑是腰肌劳损,做了一段时间的理疗后,疼痛消失。但没过多久,另外的地方又开始疼,那一个月左右,她总是这里疼那里疼,于是我陪她去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血液问题或者癌症可能。
12月19日早晨,她的身体出现剧痛,我将她送到上海市六医院检查。12月20日,做PETCT检查,怀疑是多发性骨髓瘤。当天又送到瑞金医院急诊科,当晚基本认定不是骨髓瘤。由于无法确定病因,医院无法收治,我心急如焚。
12月30日,于娟被上海瑞安肿瘤诊所收治镇痛。并用折泰治疗后,于娟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病理分析确定为乳腺癌骨转移,后来,医生建议我们转到瑞金医院乳腺诊治中心后,找到原发病灶再行穿刺确定。
于娟平时连小病都很少,怎么突然就乳腺癌晚期了呢?这个结果让我很吃惊。尽管如此,我并没有非常难过,因为我的内心直觉是:于娟能够克服这个巨大的困难而重获健康。我需要做的就是与医生沟通,确定日常饮食,让于娟保持信心。
于娟真的很坚强,当她得知自己患的是乳腺癌时,她居然高兴地笑了,因为她知道,乳腺癌相对其他癌来说更好医治一些。
为了筹集昂贵的医疗费用,2010年年初,我和于娟商量后,把房子卖了。于娟的父母也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来上海陪伴女儿。为了照顾于娟,我们租了一套大一点的房子,一大家人住在了一起。家里做了分工:我和于娟的妈妈在医院照顾她,我姐姐负责做饭和送饭,我父母在家里带土豆,于娟的爸爸负责给于娟熬各种中药和滋补汤。
经过TAC方案的两次化疗后,于娟的疼痛就消除了。癌生化指标一直在下降,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我没有隐瞒她的病是癌症,但我隐瞒了她是晚期的晚期,低分化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医生说最多活2年。可是,于娟自己上网后,就全明白了。她问我她的病情是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我说这是统计,也许她是个例外。我鼓励她:“这么多年,在学业上、工作上,你一直能够冲关拔寨,这次一样也可以。”
5次化疗后,指标不再下降,6次后,指标开始回升,而且有点咳嗽,情况不妙!我们不知道是否应该做计划中的最后的两次化疗,于娟想活下去,她想做!但她不知道做这两次化疗与活下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也许还有负面作用。我那时也不清楚,就由她自己决定了。 计划的8次化疗全部完成后,指标并不好,回家后不到一个月,于娟就感到气喘、腿疼、便溏、无力,我开始感到不安,化疗完成后如果没有稳定期,局面就难以控制了。于是,我们又重新将于娟送到瑞金医院。
在瑞金医院,于娟经历了发烧、休克抢救等,她的生命第二次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整体情况开始好转,但我的内心直觉依然如旧。医院对她实施了2次赫赛汀+希罗达方案后,她情况不错,从医院回家后,能够在家里走动。但医生说的“最多两年”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两年,这决不是我想要的,我需要于娟一直活下去,至少10年。
我开始病急乱投医地四处打听有没有治疗癌症的良方。2010年8月,我从一位乳腺癌病友的丈夫那里得知,有一位民间中医擅治癌症,并且是中药+饮食控制+富硒水+富硒茶,20天就能看出效果,100天后就能够让癌细胞消失。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心动了,决定让于娟试试。8月26日,我送于娟和另外两位病友一同来到安徽省石台县大山村,找那位中医治疗。我们商量其中一位姓刘的病友20天后下山去医院检查,验证治疗结果。因为工作原
因,我返回学校,于娟的妈妈在山上陪着她。20天过去了,于娟感觉不错,但姓刘的那位病友并没有按我们原定的计划下山去医院检查。
情况很快失控,40天后,于娟出现咳嗽吐痰的症状,继而气喘心慌。那个民间中医说,这是正常反应,并依然保证他们都已经没有癌细胞了。一天深夜,于娟跟我打电话,说她腹部某个位置疼痛,而且气喘。接到电话后,我立即上山。见面后,我发现她情况很差,立即将她接回上海。
事实证明,这个中医是骗人的,同行的三个病友,两个命丧黄泉,于娟也危在旦夕。我来不及悔恨和伤心,又马不停蹄地帮她联系医院。瑞金医院没有床位,于是,在于娟的导师和复旦校领导的帮助下,我将于娟送入中山医院。于娟在重症监护室经过近2周的护理后,情况依然没有改善。于娟的肝功能开始恶化,已经出现黄疸。此时,医生果断地采用拉帕替尼+希罗达方案。3天后,症状平息,于娟的生命又一次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活着就是王道用生命书写的健康箴言{于娟的故事}.
于娟一直就想把她患病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思写下来,让大家吸取她的教训。这次活下来后,她开始在博客上大量写作。她的博文很快便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我能感受到她的快乐:她几乎每天都告诉我博客点击数的上升情况,她说想不到这么多人关心她帮助她。5个月来,她一天天好起来,开始锻炼身体。
于娟在博客中反思了自己为什么会得癌症。她说,第一,她没有遗传;第二,她的体质很好;第三,她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的人群,她那时只有31岁。她觉得自己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她找了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饮食习惯;第二,睡眠习惯;第三,突击作业;第四,环境问题。 我觉得她分析得非常透彻,同时,我开始反省,作为跟她共同生活十几年的丈夫,我难道没有责任吗?
她爱熬夜,10年来,她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GRE和托福考试合称)、考研、上网……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而我几乎从未提醒和制止过她。一方面,我们认为应该趁年轻多拼搏,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熬夜对身体有着怎样的伤害。直到于娟生病后,我才开始关注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到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她说自己做事从来不懂得细水长流,而惯常像男人一样大力抡大斧地高强度突击作业,这是伤害身体免疫功能的首犯……
谈到环境问题时,她说回国半年,她和几个跟她一起回国的朋友无一例外地病倒。挪威那个地儿太干净了,像无菌实险室,她不该毫无过渡时间地从一个无菌实验室出来,就玩命地赶论文,在一个周边空气污染、水污染和食品安全危机的大环境里……她还讲了一件事:{于娟的故事}.
10年前,她有一年的非校园空当,这一年里,她工作,考研和去日本。除却日本之旅,她都住在浦东一间亲戚的新房里,新房新装修、新家具。2007年处理房子时,我把那些家具从浦东拉到闵行研发中心使用。半年前,我开始研究除甲醛的纳米活性炭,有一次做实验时,我打开了甲醛测试仪,测试仪开始变得不正常。一般来讲,甲醛指标高于0.08已经对身体有危险,而屏幕上的指数是0.87。我把东西一样样检测,没想到罪魁祸首居然是那些家具! 现在想来,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一个终年埋头在实验室发明了除甲醛新材料的人,自己的妻子却曾经浸泡在甲醛超标的环境里,并得了癌症。当然,于娟并不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得了癌症,但这一定是导致她得癌症的元凶之一。
于娟的博客引起关注后,开始有出版社联系于娟,要将她的博文结集成书出版。于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她说,至少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她拿命写的东西后,不再像她这样,任意地挥霍健康,到时候只能追悔莫及。
2011年4月2日,是于娟33岁的生日。出版社特意在这天与于娟签订出书合同。那时,于娟刚做过化疗,精神很差,连呼吸都很困难,她让我代她和出版社签订了出书合同。 生日过后,她经历了最后一次化疗,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她气喘严重,吸氧,躺不下,没有胃口,反胃呕吐,肝痛,胸腔积液,穿刺放水……情况急转直下。
2011年4月19日凌晨3时,于娟离开了人世。她走后,我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我的大脑一直在检讨所犯的错误,面对这个结果,我觉得当初为于娟的治疗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好像都是错的、愚蠢的。我多希望,她依然在病床上,等待我找出错在哪里,然后重来一遍,救她回来……
于娟走后,她的父母悲痛欲绝,他们实在无法接受晚年丧女的残酷现实。只有两岁多的土豆,尚不明白死的含义,他只觉得妈妈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他说,他长大了一定要把妈妈找回来……
除了悲痛,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她的遗愿要完成。但我真的很失落,感到自己很失败。我常常陷入沉思:尽管我们俩学历都很高,但我们并不擅长生活,对健康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也不是很关注。平时,我们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各自的事业上,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往往把正常的家庭生活排在最后,总想着先把事业做好,把经济基础打好,再回过头来享受人生。现在看来,我们一开始就错了。
我希望通过于娟用命换来的文字,提醒全天下的人们:关注自己的健康,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以“为了家人将来过得更好”的名义透支健康、透支生命。因为当有一天你的身体出了大问题,危及生命的时候,首先遭殃的还是你的家人。
于娟《生命日记》
于娟出生于1978年,上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热议。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于娟辞世,留下70多篇“癌症日记”。
任职:回国任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家庭情况:一个大学副[1]教授的妻子,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
生病情况: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晚期,2010年1月2日于娟被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期。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于娟辞世
生命日记
感悟生命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摘自于娟博客
这是于娟“癌症日记”中被网友转载最多的段落之一,近日来悄然打动了许多人,短短两周,她名为“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吸引了100多万的访问人次,平淡而诚挚的文字让每一篇博文下满是祝福。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这位32岁的复旦大学女教师,在2010年元旦左右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已转移到全身躯干骨。她在健康状况稍好的时候,开始回忆并记录下癌症治疗的点点滴滴。在短短文字的后面,却是一个乐观坚强并相信奇迹的女儿、妻子和妈妈。
于娟并不愿意有人关注她。她所希望的,是有人关注她用生命写下的文字,希望有人能够透过她的文字关注自己的
健康和生活方式,从“于娟日记”在社会上热议以来,也引发了我们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思考,如何才能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探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成了如今人们关注的话题。
宁津:既然我们都无法“早知道”
于娟图片(22张)
于娟坚持每天两次更新博客,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坦白说后悔自己曾经这样——“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BBS灌水、蹦迪、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但很遗憾的是,很多网友,一边看着于娟的博客,一边重复着跟过去的于娟同样的生活,只因为他们还没有感到“生命临界
点”的危机。
相比网友们的“明知故犯”,在“生命日记”之外,其实更令人警醒的是,在中国,像于娟这样的人,可算是“优等生”、“优等白领”的典型,但她认为自己考的GT证书“毫无价值”,考研是“堂而皇之”,毫不夸张地说,这也间接反映出了我们生命教育的缺失。我们的教育,更加偏重分数和考试,而对“人生”、“生命”较少涉及。很多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优等生”,只知道沿着家长和老师指点的方向努力,考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找一份好工作、结婚生子,直到有致命性的危机出现,他们才恍然大悟: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过去的很多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父母,把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当原本成绩出众的孩子因没有考进理想的大学选择了逆反甚至轻生,他们才知道后悔:早知道会这样,我当初就不该逼他。还有很多子女,平时忙于工作,忙于小家庭,直到父母病重,他们才觉得遗憾:早知道会这样,我肯定会抽出时间来多陪陪父母。
“早知道会这样”,这已经成了我们痛悔时最常用的句式。当然我们也都清楚,我们都无法“早知道”,所以我们能做的,也正是于娟老师一再提醒我们的,就是好好把握当下,以不会令自己将来后悔的方式去生活。
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苹果公司CEO乔布斯提供了出色的答案。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提到,他17岁的时候读到这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
是正确的。“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当答案连续多天是‘No’的时候,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乔布斯只上了一个学期的大学,但这并不妨碍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上面:21岁与人合作创办苹果公司,三十多年来一直是IT界的风云人物,这是一个常人在改变着自己不平凡的生活。
杨文: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不管怎样生活,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做着到。只是,一直都活在压力下,而丢掉了原本自己心底想要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就好像总是缺失了什么。一个活着,喜欢的是夜夜笙歌也好,喜欢的是周游世界也好,总该要拖着自己的身体去做。活着精彩才是王道。不该在失去的时候才懂的珍惜,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相反的事儿了。其实我们都在写着“生命日记”,用着自己的生命去书写自己的生活。
记得一个中年丧妻的画家,有一次泪流满面地跟我说:活着真好。 对比那些不幸的人,我们才能知道做一个健健康康的普通人的快乐。所以于娟的存在,是作为一个悲情人物,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生命的真实价值。别人连活下去的权力都被剥夺了,别人在睡梦中都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我们还抱怨啥,还愤怒啥,还不平衡啥。于娟,我很佩服她。谢谢她给我们的启示。这就是要我们在忙碌的同时,多挤出些时间思考一下,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浮躁?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于娟的故事}.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
前天去邻居家做客,她热情地给我推荐了一本她老公所在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一本新书,书名叫《此生未完成》,是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于娟的遗作。 翻开书本,首先引起我兴趣是两页关于于娟的生活照。照片上的女子面容娟秀、体格健壮,每一张都洋溢着甜美幸福的笑容。很难想象这样美丽的生命会罹患癌症,并在前不久的2011年4月19日离开了人世。我翻看这本凝结着作者心血的遗作,似乎还能感受于娟残留的体温。
对于癌症,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根据目前的现状,只要患上癌症,就如同宣告了死刑,只是执行的时间或长或短罢了。我认识的人当中只要确诊为癌症的,好像都没有超过两年就离开了人世,其中还包括我敬爱的外公。{于娟的故事}.
记得最后一次见外公活着的样子是在他离世的前一个月,那时候他已经被鼻咽癌折磨的不成样子了,形容憔悴,说话已经是很困难了。因为是过年,儿孙们好不容易都聚在一起,外公还是强打着精神坐在火炉旁边只为看着我们。虽然当时我们都很热情地看望他、安慰他、鼓励他,可是并不能真切地体会当时他作为癌症晚期病人所承受的痛楚,也想象不出。
现在,当我读着于娟对自己在病中所承受的那些痛苦的描述,我才真正体会到外公当时是多么的不容易,他在病痛折磨面前是多么地坚强!于娟至少还可以倾诉、写出来,而我的外公因为患的是鼻咽癌,他没有办法述说,恶性肿瘤几乎堵住外公的气管和食管。不仅不能说话,就是吃东西也是异常地困难,更不用说晚期癌症扩散病人的那种蚀骨销髓般的疼痛。现在想想真是太对不起外公了,让他承受了那么大的痛苦,却一点也不能为他分担。
感谢于娟,她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将癌症病人的苦痛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她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癌症的邪恶,也会让我们更懂得理解和支持那些不幸罹患癌症的病人。
但是,生动地记录自己在患上晚期乳腺癌后所承受的痛苦仅仅只是《此生未完成》的一小部分,更多却是是于娟在患病期间对生命的领悟,对亲人、朋友的感恩和不舍,以及对世人的劝诫。如同封面上所说的,它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如果没有癌症,于娟应该是我们平凡人在奋斗路上艳羡和学习的榜样,温暖的小康家庭、平坦的求学之路、海外留学的经历、名校教师的头衔„„于娟人生的道路几乎可以说是一条康庄大道。但是人生又是如此不可捉摸,用个成语来形容于娟的遭遇再合适不过了——天妒英才!癌症如同飞来横祸一般降临在于娟的身上,毫无征兆,一旦发现已是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并迅速地啃噬她的肌体。用那位为于娟确诊病情的病理室主任的话说就是“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到她这个地步,差不多痛都能痛死的。”
而这种“痛都能痛死的”恶疾并没有击垮于娟,她“只是屏着气,咬着牙,死死忍着,没有死,也没有哭” 。在她看来“没有哭,不是因为坚强,是因为痛的想不起来哭”,“ 不想家人看到我的痛苦”,“ 坚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可是,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坚强,一种因爱而生的坚强。
在确诊为乳腺癌癌症晚期后,一般人可能要经历一段痛不欲生、怨天恨地的心理煎熬才能接受事实,可是于娟没有,她欣然接受了事实并开始了地狱一样的化疗,而支撑她的要努力活下去的信念就是:不能让儿子幼年丧母,不能让丈夫中年丧妻,不能让父母老年丧女。其他的,那些她曾经孜孜以求的名利权情通通不再重要。她唯一的小小心愿就是能活着陪着她的家人。当我读那些她对亲人无限眷恋的句子时,我的眼泪就禁不住得留下来,命运实在是太捉弄人,那么美好的一个女子为什么要历经这样的劫难?!
可是,于娟的文字又常常会让我在感动中破涕而笑。比如说在描写“义乳”一事上,她生动的记录了那些切除了乳房的乳腺癌病友们制作义乳的趣事,当读到病友庄阿姨的豆义乳因为体温汗水发芽膨胀的时候,任谁都会笑出声来。而这样的趣事在于娟的书中还有很多,她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很多她在住院期间认识的病友们患病后的情感故事,人生际遇,有欢喜,有感动,但更多的是对癌症病
人生命的体悟。由此也可见出她不仅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更是一个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的人。她自己却把患癌症后的日子看作是自己人性最为升华的一段时间,只是希望在“活着的时候能帮别人就帮别人一点,能让大家快乐一点就快乐一点”。也许这应了一句古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于娟的善良并不是因为患了绝症,她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
且不说她对亲人的一腔深情热爱,单说她坚持八年,助一个农村孩子读书的学费直至其不想再读的事实,就足见她的善心。而患病后,她在坚强勇敢地与病魔斗争间隙仍然坚持写下自己的生命体悟以启示世人,这更是一种大善。
她没有控诉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认真而冷静的反省自己会患上癌症的原因。她总结了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晚睡熬夜的作息习惯,以及自己作为突击作业的工作习惯;另外还分析了现今环境污染的情况。总之,她是以自己惨痛为案例来启示世人要热爱生命,珍爱身体。
逝者已逝,但馨香长存。我有幸读到这样一本好书,些许感想跟大家分享。如果可以,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读读这本书。
生命也许平凡,但精神可以高尚。
周灵芝
只有活着,才能奢谈人生——读于娟《此生未完成》有感
只有活着有性命,才能奢谈人生
——读于娟《此生未完成》有感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淡雅的封面透着淡淡的书香,没有过多的冗余。
每晚睡觉前看上一个小时,可每次都会看着看着便忘了时间。我说,这是一本让人笑着流泪的书。书中文字灵动,但字里行间却透着对生命的眷恋和不舍。患病之前,于娟从未停歇过,争强好胜,一路追逐着各种所谓的生存道具(房子、车子、权利、名誉)。直到生病,她才开始反思,她说:“进入这个庞大的城市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一直舞蹈旋转,再也停不下来,也许停下的时候就是死亡的那一天。”
这本书的书名叫《此生未完成》,确实是这样,对于娟来说,此生太短,有太多太多的眷恋和不舍。她引用尼采的话“那些没能杀死我的,将使我变的更加坚强。”和鲁迅的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面对病魔,她不屈不挠,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他人,她知道若是自己把痛苦表现出来,那么带给她的家人和朋友的将是更大的痛苦。这个年仅32岁,风华正茂,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在与晚期癌症抗争一年四个月之后,最终撒手人寰。她用生命敲击出这些文字,不是希望人们关注她,而是希望留给人们以启迪,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活着就是王道”!
当我们面对死亡时,一切都是显得那样微不足道,就像书的封面上写的“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难道我们真要在经历这样的时候,才能大彻大悟吗?当我们用生命去参悟人生意义的时候,代价是否过于大了呢? 和今日别的年轻人一样,她也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体制内的职称升迁,二是现实生活中的买房买车,并且似乎不得不为此奋斗。现在她认识到——“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
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
诊断结果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死亡,她不再去想控制大局小局,不再去多管闲事淡事,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在这生死临界点的时候,我们透过她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即使蜗居也温暖。我相信,如果她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
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过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一次化疗结束后,于娟回到家里,刚十九个月的儿子土豆趴在她的膝盖上,奶声奶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她流泪了,心想: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变成了草。她还写道:“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还有那个也是青年学者的丈夫光头,天天为全身骨头坏死、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擦屁股,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求老天让你活着让我这样擦五十年屁股”。在这样的爱面前,一切都显得那样无力,只要活着便是最好的,这需要多深的爱才能发出这样的祈求,需要多深的情才能配得上如此沉重的爱!
看到于娟在病榻中的思考,我才意识到如今的我们缺少了多少思考。我们生存的社会人人都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有所成就,一味的追求着,正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才去追求,正因为追求不到才去更拼命的追求。我们为了可以生存,并且为了可以生存的更好,不断努力着,有时候放弃自己的原则,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所谓的权利、金钱,此时的“拼命”被赋予上不一样的意义,这是真正意味上的拼命!我们是否要在那么早的时候就达到所有功利目标?什么才是最宝贵的东西?于娟用生命做出了解答: “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
却是没有一样可以带走的。无论你的目标有多大,理想有多远,但都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你可以忽略健康一时,但是健康会忽视你一世”。
人的生命犹如一场不可预期的意外,你不知道何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也许下一秒你成了亿万富翁,也许下一秒你离开人世,所以请好好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你和关心你的人。贫穷也好,富贵也罢,活得没有遗憾,就算当一辈子乞丐,在你弥留的那一刻自己也是幸福的。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被我们探讨、追问,却找不到答案。于娟找到了:幸福是哪怕是当一个乞丐匍匐在马路边,只要能天天看着爸妈带儿子土豆经过。光头(她的丈夫)找到了:幸福是哪怕爱人瘫痪在床,只要能给爱人擦50年的屁股。土豆(她的儿子)找到了:幸福是歌里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幸福归根结底是人类情感的满足与需求,名利权情不过浮云。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等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的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不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在书的最后,编辑引用郑培源《老于的森林》中的一段话:“我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健康的新闻快餐„„”我不想谈什么健康的话题,这似乎在这里是不合适的,只记得有这么句话:“年轻的时候用身体换金钱,老来时用金钱换身体”。
人生,就像一串随机选择,没人料得到结局,也没人逃得过过程。终了,我们都不过一坯黄土,能做的无非是走好每一步,安心于自己的风景。用于娟的一句话“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
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
《三联生活周刊》 第623期,2011年3月21日出版
记录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油灯一点点黯淡之时。但于娟决定完整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绝少人会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得癌症,更少人查出癌症已然转移到全身躯干骨发黑,剩下没有几个可以在这危重绝症下苟延残喘,苟延残喘的为数不多的人难能有这个情致来‘我手写我心’。所以我自认为,我写的这些文字将是孤本。”她想用自己的“生命日记”告诉所有人,“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她说:“如果不能和别人比生命的长度,那就去比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吧。”
活着就是王道
一见面禁不住想去抱住她,她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环上来。这才意识到,她全身骨头都在受癌症的侵蚀,碰一下就有武侠小说中的“蚀骨”之痛。
与曾经的那个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假小子”比,现在的于娟整整缩了一圈,体重从健康时的120多斤掉到了100斤,又因为癌细胞骨转移有些驼背,行动缓慢,更显瘦小。刚刚经历了一轮化疗和放疗的折磨,她指指自己乌青的面色,发黑的十指,开玩笑地对我说:“乌骨鸡啥样,我啥样,我成乌骨人了。”
这个时候,即使心里在流泪,你也会忍不住看着她大笑,尤其是看她仍毫不顾忌露出牙床的笑容,看她像自嘲那般“穿着秋菊棉袄扭着猫步”走来。棉袄是姨妈做的:“她听了和她一起打扑克的老太太怂恿,要给我冲喜。好棉好布密密缝,给我缝了套冲喜的大红行头,里面是大红布,外面儿是土得不能再土的粉花绿叶红底棉布,棉裤是左边开岔的老式棉裤,四指宽的红布做腰带。”因为姨妈印象里她还是生孩子前后撑至170斤的胖姑娘,没想到她穿上时已瘦到80斤,那红棉袄便显得格外肥大。如果是稍微正式点的场合,她就换上一身运动装,仍是一身红,红衣红袜红鞋。
是的,你经常会忘了她是一个病人,因为她迸发出的远远超越健康人的生命力,因为她一如往常“山东女响马”式的嬉笑怒骂,甚至对自己的病也依然故我:“癌症找上我,它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我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还怕对付不了它?”
从鬼门关刚刚闯过一轮,2010年底,于娟开了博客(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正如于娟所说,此前,她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系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刚刚回国任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论家庭,结婚8年,刚添爱子,昵唤阿尔法,还在牙牙学语。本来计划申请哈佛的访问学者,再去生个女儿,名字叫贝塔。论事业,好不容易本科、硕士、博士、出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工作刚刚一年,风生水起刚刚开始,申请项目无论国际、国家、省市全部揽入。”
不得不说,人生的剧情实在无法预料。2009年10月的一天,她突然腰痛难忍,随后被接二连三诊断为腰肌劳损,“对症下的药活血通筋,道道都是催命符,两个星期治下来,癌细胞全身骨转移”。12月底,经过CT引导病灶穿刺,被确诊为乳腺癌四期骨转移。于娟拿给我看的CT报告让人不忍卒读,整副骨架图都是黑的,旁边说明列着各类骨头名字肩胛骨、脊椎、肋骨、耻骨都标明高发病灶。
“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犹如鹤之羽翼始丰,刚展翅便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地里。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太多人生尽毁的失落。这场癌症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
她的人生目标从未如此简单而明确——活着,专心挣扎努力活着。她自己也奇怪,意识到是癌症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像电视剧、电影里那样天旋地转两眼发黑,也并没有经历一般病人那种U形心理曲线。或许是因为一开始就已经准备面对最坏的结果。在上了止痛膏止痛
药止痛针,闭着眼睛享受短暂的没有疼痛的时光,她还信口对侧立左右的父母说:“如果不疼,这小日子过得还是很爽的。”甚至在最后被确诊为乳腺癌时,一家人禁不住在病房里如释重负地放声大笑。“太好了,乳腺癌,不是肺癌不是骨癌而是乳腺癌,不能没肺不能没骨头,但是可以没有乳房。”她那时还不知道,乳腺癌也会致命的,她就是失去了手术机会的人。
她比自己想象得还要坚强。2009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她被救护车抬进上海瑞金医院急救室,病理室的金晓龙主任看到她那浑身黑漆漆的CT,听说还没有用任何止痛药物,倒吸一口凉气,一字一句地对她老公“光头”说:“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到她这个地步,差不多痛都能痛死的。”放在急救室三天两夜,除了痛得身体纹丝不能动,她还在经历第一轮心理考验:“急救室应该就是地狱的隔壁”——“我身边的邻居,夜里两点大张旗鼓送进来躺在我身边不足两尺的地方,不等我有精神打个招呼,5点多我就会被他家属的哭声吵醒,白单覆面。”她没有哭,只是断断续续用了身体里仅有的一点力气,录了数封遗书,安慰妈妈看穿世事生死。后来一天两次骨髓穿刺,14次化疗,她还是没有哭,她说:“别人形容说刺骨的痛,我想我真的明白这中文的精髓,一日几十次痛到晕厥。但我想,坚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
只有两次,她崩溃了。一次是看到电视新闻里放独居老人过世多日才被邻居发现,她看了号啕大哭。“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儿,万一我„„我的父母该怎么办呢?”第二次,是她6次化疗回家后,19个月的儿子“土豆”(阿尔法)开心地围着她转来转去。奶奶说,“土豆”唱支歌给妈妈听吧。他趴在她的膝盖上,张嘴竟然奶声奶气地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歌声未落,她流泪了。“也许,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变成了草。”
她永远感谢复旦大学的党委副书记王小林,在她一个病友过世后,她也出现了无法喘气等病危症状。她在急救时央求:“求求你救救我,我不能死,我还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安排后事。”那一刻,王小林很认真地说:“没人能救你,只有靠你自己,你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死人,然后一天一天活回来。”
面对生死,她别无选择:“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要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的,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
就这样,于娟走过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夜,一次次熬过痛苦的穿刺、化疗、放疗,熬过了医生“最多3个月”的宣判,熬过了她的“一岁生日”。现在,她令人惊异地能够站立甚至走路,黑发又贴着头皮长出来。而她的癌细胞,也像她的生命一样,因为年轻,所以新陈代谢得非常快,目前只能靠吃进口药控制。她要注射的赫塞汀,2.5万元一支,每21天就要注射一支;1万多元一盒的药,只够吃1个疗程14天。
一天,“土豆”突然对她说:“妈妈,相处的时光像烟火。”她惊栗这两岁孩子的话,于是到处“得瑟”。“得瑟”的背后是心酸。她看着围在身边的儿子的背影,喃喃自语:“我多想再有30年,能看到他娶妻生子。”
无畏施反被施
每天早晨9点起床去公园练气功,10点左右趁精力允许开写博客,一小时下笔就是一两千字。“虽然不是在描述香花繁绕的美好,但似乎写下了,就把苦痛踩在脚下了。我相信,前方再大的苦痛,也都会过去。”
“生命日记”的浏览量以每天十几万的速度在增长,只有于娟的老公“光头”除外。“光头”是于娟在文中对老公的昵称,因为他“聪明绝顶”的脑袋,现实中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副
教授,如今又成了于娟笔下不抛弃不放弃的“孔雀男”。“光头”不看,是因为老婆不让他看,他以理科男的一贯镇定应对:“不好奇,整个过程我都亲身经历了。”再者,他也不忍看,虽然她的文笔豁达幽默,但他最清楚,这些写意文字背后是什么样的磨难。看到于娟在翻生病前的照片,他评点“真是个美女”;头发脱落的病床照依然,“这个也是美女”。
当朋友郑培源看到博客上这些文字时,他记起这个印象中生命力格外旺盛的姑娘。虽然是复旦校友、老乡,他认识于娟还是在2007年他研究生即将毕业时。他当时正不知毕业旅行要去什么地方,在复旦BBS上看到活跃在版上的于娟发的帖子,说起她在“光头”老家嵊泗海边开的青年旅馆,“名副其实的面朝大海,客厅和卧室躺在床上可以看日出,厨房和书房则是开窗面山春暖花开。除了不能喂马劈柴之外,和海子诗里的境界相差无几”。他心动之余真的去了那个可以面朝大海的地方,结识了这个作风“大刀阔斧”的校友,不过离开学校后各自奔忙,也没有见过几面。
他决定为于娟做点什么。春节过后,他在工作之余注册了一个微博,“复旦教师抗癌记录”,最初的愿望只是想通过网络为医药费高昂的于娟募捐,没想到经过“粉丝”过万的“粉红丝带”代言人黄奕和心理咨询师乐嘉等微博明星转发,几天内关注的人骤然增加,又不断滚动到于娟的博客上。
“这样的生命记录绝无仅有。”郑培源说,他之前只看到过陆幼青写的《死亡日记》,但是将死亡设定为一个即将到来的场景,充满了不甘和挣扎,大部分人都会这样的吧。而像于娟这样充满求生的信念和勇气,自爱却不自艾地面对生命,不得不让人折服。
这些文字成了很多人的灵药甚至信仰。于娟带给和她一样饱受煎熬的病友或家属希望,还有自己的点滴经验,因为不想任何人像她那样“在黑暗里500米高空走钢丝,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她也提醒很多奔忙的人关注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不要去追求虚物浮云。
于娟对我说,她虽然不接受把自己交给某种宗教,但养病期间也在看一些宗教散书,零星知道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她说:“我想,我总是可以做无畏施的吧。但凡困境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会从内心深处泌出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痛也不算什么,自己正在经历的那些如山挫折其实无非蚁丘而已。无畏施不会让我现实更痛苦,反而会带来很多精神的欣慰与安悦,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
只是她始料未及,这份无畏施让她周围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场”。最初还在她若干年广交天下英豪形成的庞大朋友圈内,礼物红包自不必说,还有同事为她在自己别墅门前栽种新鲜蔬菜定期相送,同系但不相识的老师现身说法为她打气“找到存在与做、做主与放下、抵抗与开放、抗争和臣服、意志力和接受力之间的平衡”,还有学术名人同时也是深藏不露的气功大师来家里教她练功。甚至还有她从11岁、32块钱开始“一帮一一对红”资助了8年的一个农村女孩,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却不知怎么得知了于娟生病的消息,怀孕的她差老公连夜坐火车送来一个“厚厚的用报纸包好的小砖头”。后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家里像个公司一样人来人往,平日 里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来献计和捐款,84岁的苏州老大爷写来信鼓励,她本科和“光头”目前工作的上海交大张罗给她办一场义演,“上一次义演还是为了汶川大地震”。
最让她感动的是,12年没见的“光头”的堂弟阿海,不明就里只知道她得了很重的病,他说:“我知道嫂子得了重病,我没有钱,但是需要换肾换肝换骨髓,我来!”“也许古时候肝胆相照就是这个意思,你需要我身上的零件只管说一声。这应该是一种怎样的高士情谊?”最让她哭笑不得的礼物是,妈妈的一个农民老友送来一化肥袋活蛤蟆。他听说中医里癞蛤蟆可以治癌症,闷声不响抽了一天旱烟,然后一个人跑去山里蹲了两天两夜,逮回来一袋扛到上海。
于娟对我说,每个人心底里都有一个善的盒子,期待在某个时机释放。或许是她无意间
触碰了每个人心中最敏感最脆弱的那个点,她这里成了一个“出口”。她时常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遇到这件事,会怎么做?”“如果阿海病了,我可以为阿海卖了自己的房子给他治病,但要是拿走我的肝肾,我怕是要考虑的。我也不能想象一个老农民伯伯把一袋呱呱乱叫的癞蛤蟆从山东背到上海所要经历的一切,正如我不能想象蕴藏在朴实人滚烫体腔里那颗拼尽全力想让我活下去的良善之心,那种汹涌澎湃的质朴情感,我用尽一生怕是也报答不尽的。”她说。
妈妈的树林
似乎是做好CT下引导穿刺的那个夜里,于娟觉得有些撑不住了:“无助而无边的疼痛里,我似乎看到属于我的那盏生命的油灯一点点黯淡一点点泯灭。”夜里两三点的样子,身边有个不知名的病友停止了他的生命。她对身边一直睡不着的妈妈说:“如果我去了,在上海火化,然后把我的骨灰带回山东,在那片我曾经试图搞能源林的曲阜山坡地里,随便找个 地方埋了,至少那里有虫鸣鸟叫清溪绿树,不要让我留在上海这种水泥森林里做孤魂野鬼。”妈妈无言点头。
在那个夜里她感到,人是有灵魂的。“痛到极点的时候,仿佛是从病房的天花板上往下看的,我看到了医生、妈妈、丈夫和病床上一动不动的我自己。”当她身边的病友一个个倒下,父母、公婆和“光头”的应对堪比良药仙丹,给了于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无穷勇气和信心:“他们真的无所畏惧,从来不担心我是下一个,从来不担心我会有一天撒手走掉。他们只是每天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满心欢喜憧憬和期待我重新站起来的情形。”
于娟说,这其中,妈妈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