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点击: 2012-03-26
寒假作业(四)
基础知识+小说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遒劲(jìn) 逶迤(yí) 峥嵘(rïng)
B.惆怅(chïu) 荒谬(miù) 提携(xié) 模样(mú)
C.青荇(xìng) 长篙(gāo) 漫溯(suî) 笙箫(shēng)
D.两臂(bèi) 寂寥(liáo) 彷徨(páng) 彳亍(ch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凄婉 斑斓 哀怨 粗糙
B.冰屑 青苔 荆棘 忸怩
C.凌侮 咒语 斥骂 谒制
D.璀璨 漂泊 寥廓 颓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之犊,无照驾驶,肇事打人,....
寻衅滋事,其行为一起了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B.在“九·一八”国耻纪念日,阵阵警报声响遏行云,提醒着中华儿女缅怀先烈,勿....
忘国耻,发愤图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C.在以“绿色科技和谐未来”为主题的广州国际车展上,记者发现,新能源汽车与普通百姓的距离正在缩短,“绿动未来”,倚马可待。 ....
D.出狱后的高晓松“拿自己说事”,义务参拍劝诫酒驾公益宣传片,但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
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汉武帝既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又在经济上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因而形成了国富民丰的局面。
B.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是当今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创作过《红高粱》等佳作的著名作家莫言之手。
C. 一直致力于以金融的力量回馈社会的长沙银行,作为全国首家牵手“免费午餐”公益活动的金融机构,日前已为千名贫困生提供免费午餐。
D.针对近期发生的“绿色猪肉”事件,沃尔玛公司表示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并增强员工培训力度和商场的食品管理流程。
二、小说阅读(18分)
过冰达坂(谢志强)
我走到天亮,回头望冰达坂,根本看不见他了。照相机的镜头一下子把冰达坂的峰巅拉到了眼前,阳光给它镀上了一面金色。
我徒步穿过山下的炎炎夏季,进入山上的寒寒冬天。我打算翻过冰达坂,去拍摄山那边的草原。
到达雪线,背后的绿色,面前的白色,截然分明,却都镀上了黄昏余晖的绯红。山峰直插青天。我闻到了凝固的冰雪的气息,一阵一阵的寒气袭来,我打了个冷战。我辨别不出路的痕迹。
我听说过,冰达坂有条路,却没人说得清那条路存在的时间。我走过无数条难走的路,我自信,有路,我就能走。那路,似乎隐匿在冰雪里。
我听见一声打招呼性质的干咳,像是冰达坂发出的声音——冰块落在冰块上的声音。 一位穿着翻毛羊皮大衣、戴着巴达姆小花帽的汉子,他扛着一把冰镐。猛一眼,以为是冰山脱离出的人体冰雕,使我想起关于雪人的传说。
他的手在空中画了个弧,说:你要从山这边,去山那边?
我点点头,说:是呀,过冰达坂,我找不到路。
他那手势、语气,似乎冰达坂在他画的弧的范围里。他笑了,说:你当然看不见路。 山下的客栈老板告诉过我,山上有个专门护送过冰达坂的人,就住在冰达坂上,可能住在冰窟里,或岩洞里,谁也没见过他的居所。
我真幸运。我猜出面前这个汉子就是送过客过冰达坂的人。他说:跟我来。 我说:明天一大早再过吧,现在太阳要落山了。
他说:你没翻过冰达坂,那就今晚翻。
我们在一面冰壁前停下来。他挥动冰镐。冰碴在冰镐的凿击中飞溅。我跺着脚,吐口唾沫,眼看着唾沫落在冰地前已凝结成了冰疙瘩。
飞溅的冰碴子落定,眼前,有一段台阶似的冰路了。他丢给我两块羊毛毡子,两条绳子,示意我裹上。我裹住了旅游鞋。我跟着他走过冰坡,它是冰崖上的一个缺口,仿佛我们进了一个白色巨兽张开的嘴。我想,这就是过冰达坂的引子了。
出了巨兽的嘴,竟是绝壁。眼下,是幽深的峡谷,一条蜿蜒的河在最后一抹夕阳里闪闪发亮,犹如一条银色的飘带。我觉得那峡谷像要把我吸引了去。我差一点叫出声来。 他说:别出声。
我屏住气,似乎一出声,会惊动沉默的冰雪。我听见一种恐怖的声音,像虎啸,如狼嚎,那是风穿过冰山发出的声音。
他伸出手。我握住他的手。他的手心热得像火。我冰凉的手似乎要在他的手里融化。他指指峡谷,摇摇头,意为不要去看,他要我看脚下的不是路的路。
我慢慢挪步,几乎是蹲着,身体贴着冰壁。
眼看不过百把米,却挪了半个来钟头,我猜,是冰雪逐渐叠加,填充了原有的路。接着,确实出现了路的影子——可以过毛驴车的宽度。我可以直起身子走了。
我望着层层叠叠的冰山,我说:这路,谁开辟的?
他说:我爸爸说我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了这条路。
我说:你爷爷那辈开的路?
他说:爷爷出生前,已有了这条路,哦,到冰达坂的山顶了。说毕,’站住了,掏出个壶来,说:来,喝一口。
我接过扃扃的水壶,热辣辣的满口,是高粱烧酒。流进胃,又燃遍全身。
他有一副浓密的络腮胡子,仰脖喝酒,仿佛往草丛中浇水。
我说:你就等在冰达坂这边,等人过冰达坂,没人呢?
他说:就等,等出人来。
我说:山这边,山那边,都有你的亲戚、朋友,你怎么不跟他们待在一起,却一个人待在冰达坂上边。
他说:我爸爸埋在冰达坂上,我爷爷也埋在冰达坂上,我爸爸说,我们家的祖坟就在冰达坂上。过冰达坂呢。
他笑了,说:要是白天,恐怕你不敢过冰达坂了,夜晚把冰达坂最险的地方给遮住了,你看不出,就敢走,你看见了,你的腿就发软,鸟儿也飞不过冰达坂。
过了雪线,他指指前边的路,说:剩下的路,你自己走了。
我说:你现在返回山那边?
他说:我等在山这边,等到有人要过冰达坂,我一起去山那边,两边都一样。
我给他钱。他拒绝,只说:你要再过冰达坂,给我带两瓶酒就行了,冰达坂用不着钱。 我告别了他。走到天亮,我回头望冰达坂,根本看不见他了。照相机的镜头,一下子把冰达坂的峰巅拉到了眼前,阳光给它镀上了一面金色。
1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冰达坂汉子的形象特点。(4分)
2 小说中“我”这一形象有何作用?(4分)
3 结合文意赏析小说两处划线句子。(4分)
(1)我听见一种恐怖的声音,像虎啸,如狼嚎,那是风穿过冰山发出的声音。
(2)他有一副浓密的络腮胡子,仰脖喝酒,仿佛往草丛中浇水。
4 文中说,现在“有柏油路,高速公路,可以绕过冰达坂了”,冰达坂汉子的坚守有何价值? (6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二次限时作业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
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 ,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②详写不是 地多写,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无论是详写还是略写都应该讲究一点表达形式。
③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 ,讽刺的咆哮了一阵子。
A.雕琢 漫不经心 不以为意 B.雕琢 漠不关心 不以为然 C.雕刻 漠不关心 不以为意 D.雕刻 漫不经心 不以为然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A.人们在追踪历史、记录历史时,往往会浮现出许多联想和感慨,其中有英雄的喟叹,有智者的思索,也有文人骚客的歌吟。
B. 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C.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左右就坐落在那儿了,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
D.通过积极深入的思考大大拓宽了写作的空间,只要你能积极思考,你的思想就可以如天马行空一样纵横驰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束缚住你。即使是有限的生活经历,也会被开拓成广袤的写作天地。
3.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 , , ,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 ,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 ,得有这样一段过程。
①知道有些事不宜问 ②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 ③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 ④知道我心里的苦闷 ⑤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 A.⑤②④①③ B.⑤②③①④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③①⑤ 4.阅读下列对联,判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酒店 B.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
1
C.花样翻新人人温暖,裁剪入时件件称心——服装店 D.惟愿得来心共照,自然看去眼同明——眼镜店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戍卒叫,函谷举 C.赵尝五战于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曾巩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余为之记其说曰:
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曾大父釿,大父祜,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祜辞不愿。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而杲始以好施显名。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页是 (3分)
A.直走咸阳(趋) 率(都,皆)赂秦耶 故不能自见(显露)于天下 ... B.摽掠其人(击) 故垒(土堆)西边 故轼之先人尝疏(注解)其事 ... C.函谷举(拔、攻占) 盖(表原因)失强援 屏(使退避)人谓曰 ... D.四海一(统一) 杳不知其所之(到)也 为学者所宗(推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不为世用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B.子其为我铭之 其皆出于此乎 ..
B.灭六国者,六国也 D.秦人不暇自哀
C.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 赂秦而.
力亏 D.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 不赂者以.赂者丧 8.根据文本,从不同角度概括说明苏序是怎样的人。(3分)
▲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3分)
译句: ▲
(2)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3分)
译句: ▲
(3)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4分)
译句: ▲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10分)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0.(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 (2)全诗表现“凄凉”之情,试简析颈联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不霁何虹? ▲ ,不知东西 (2)绿云扰扰, ▲ ; ▲ ,弃脂水也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 。 (4)可堪回首, ▲ , ▲ 。 五、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陶虎臣 汪曾褀
⑴每到天气暗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一一磅! ”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
⑵阴城是—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⑶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⑷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 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⑸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⑹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⑺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西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
⑻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⑼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一一陶虎臣点着焰火了!
⑽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碎辞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一一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⑾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 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曰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⑿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腹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2
(选自《汪曾褀文集》,有删改)
12.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 ▲ 13.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4分)
▲
▲
▲ ▲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如何微信 姜 赟
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
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一种表达。
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全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
3
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迹”。
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为朋友一句“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
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2日05 版,有删改)
16.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 ▲ 17.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18.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6分)
▲ ▲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史铁生《我与地坛》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
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 ,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②详写不是 地多写,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无论是详写还是略写都应该讲究一点表达形式。
③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 ,讽刺的咆哮了一阵子。
A.雕琢 漫不经心 不以为意 B.雕琢 漠不关心 不以为然 C.雕刻 漠不关心 不以为意 D.雕刻 漫不经心 不以为然
【答案】1.D. ①P5②P26③P17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此处应为“不以为然”,即不同意,不认为是正确的。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A.人们在追踪历史、记录历史时,往往会浮现出许多联想和感慨,其中有英雄的喟叹,有智者的思索,也有文人骚客的歌吟。
B. 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C.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左右就坐落在那儿了,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
D.通过积极深入的思考大大拓宽了写作的空间,只要你能积极思考,你的思想就可以如天马行空一样纵横驰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束缚住你。即使是有限的生活经历,也会被开拓成广袤的写作天地。
④知道我心里的苦闷 ⑤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 A.⑤②④①③ B.⑤②③①④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③①⑤ 【答案】3.C。课本P6
4.阅读下列对联,判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酒店 B.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 C.花样翻新人人温暖,裁剪入时件件称心——服装店 D.惟愿得来心共照,自然看去眼同明——眼镜店 【答案】4.A (A应为“茶馆”)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戍卒叫,函谷举 C.赵尝五战于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曾巩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余为之记其说曰: 熙宁元年春天,我同年考中进士的好友赵郡的苏轼从蜀地寄了一封信到京城,告诉我说:“我的祖父品行甚高,却不能为世所用,所以不能在天下显露自己的才能。然而古人也不一定都能显露自己的才华,最终却有人能流传于后世,因为有人传扬彰明他的缘故。所以,我的先辈曾经记录了他的事情,希望后辈子孙为他写铭,而不幸不能实现他的愿望。我怎么敢不做这件事情呢!你一定要替我写墓志铭啊!”我因此记下他所说的话:
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曾大父釿,大父祜,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祜辞不愿。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而杲始以好施显名。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
4
B.灭六国者,六国也 D.秦人不暇自哀
【答案】 5.A 例句:被动句;A.被动句;B.判断句;C.介宾结构后置;D.宾语前置
【答案】2. B. P5 (A. P62语序不当:记录历史、追踪历史;搭配不当:浮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 C. P3不合逻辑:去“左右”。D。P24主语残缺:去“通过”。)
3.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 , , ,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 ,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 ,得有这样一段过程。
①知道有些事不宜问 ②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 ③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
失所宜。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 苏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他的祖辈是赵郡的栾城人。曾祖父釿,祖父祐,父亲杲,三代人都没有做官,他们的品行道义却闻名乡里。祐出生于唐朝末年,死于后周显德年间,曾经因为事情到成都,遇到一个道士认为他与众不同,屏退周围的人私下对他说:“我的法术能变化百物,将把它传授给你。”祐推辞不接受。道士笑着说:“这个人果真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杲起初因为乐善好施出名。苏序读书力求知晓书中大意,做诗力求表达自己的志向罢了,写的诗有一千多篇。他为人豁达自信,坚持谦虚,轻视财物好施舍,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毫不懈怠。年成不好,就卖掉天地来就救济乡邻,等到庄稼成熟,人们想要偿还粮食,他也推辞不接受,因此导致家业多次破败,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然而未曾后悔,并且更加的喜好施舍。他对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有人欺负并且侮辱他,他也不改变脸色,人不能揣测他的心理。蜀地从五代混乱时起,求学的人减少,又安于在乡里生活,都不愿意出来做官。苏序只教育他的儿子苏涣接受学习,用来培养造就他的方法很是完备。等到苏涣因为考中进士被任用,蜀地人以他为荣,他们的想法才开始改变,都乐意接受教育。在这之后,眉州求学的人达到一千余人,大概是从苏家开始的。苏序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序也不强求他的儿子。对别人说:“这不是一个会让人担心他不学习的人。”不久苏洵果然发奋努力学习,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凭借文学闻名天下,被求学的人所推崇。苏序虽然不被当世任用,却在家乡出名,被家乡的人如此称颂,这是不能不流传的。苏序当初因为儿子的恩泽担任大理评事,后来多次受封任尚书职员外郎,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页是 (3分) A.直走咸阳(趋) 率(都,皆)赂秦耶 故不能自见(显露)于天下 ... B.摽掠其人(击) 故垒(土堆)西边 故轼之先人尝疏(注解)其事 ... C.函谷举(拔、攻占) 盖(表原因)失强援 屏(使退避)人谓曰 ... D.四海一(统一) 杳不知其所之(到)也 为学者所宗(推崇) ...【答案】 6. B(垒:营垒。疏:整理、记录)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不为世用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B.子其为我铭之 其皆出于此乎 .. C.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 赂秦而力亏 ..
5{2017-2017高一语文作业本答案}.
D.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 不赂者以赂者丧 ..
【答案】 7. D(A.被/成为 B.可要/大概 C.表示转折/因而 D.因为) 8.根据文本,从不同角度概括说明苏序是怎样的人。(3分)
【答案】 8. ①乐善好施 ②重视教育 ③待人谦和 ④达观自信(共3分。每点1分,
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3分)
【答案】 9. (1)他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共3分。 “与”“疑
碍”及语意通顺各1分)
(2) 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3分)
(2)苏君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君也不强求他的儿子。(共3分。“季子”
“强”及语意通顺各1分)
(3)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4分)
(3)胜负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相比较,或许不容易判断。(共4分。“数、理”“当”“量”
及语意通顺各1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10分)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0.(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案】 10.(1)①开篇点题“怀乡访古” (1分),并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②“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1分)③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首尾呼应。(1分)
(2)全诗表现“凄凉”之情,试简析颈联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2)①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 摹声绘色 ,写出了晚风凄紧、落叶飘零、寒云惨淡的 萧瑟秋景 ,创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 凄凉的的心绪 。(2分)②“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表现出作者心头之吃惊;(2分)③“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2分)
【赏析】
2017高一寒假作业语文(十二) Word版含答案
寒假作业(十二){2017-2017高一语文作业本答案}.
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脉搏 兵慌马乱 度过难关 冒然从事
B、辐射 协从不问 关怀倍至 渊远流长
C、坐镇 食不果腹 毕恭毕敬 委曲求全
D、震撼 以逸代劳 严惩不待 仪义直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怄气 和事老 殉情枉法 黯然销魂
B、通缉 连锁店 钟灵毓秀 额手称庆
C、渲泄 绩优股 委曲求全 绿水青山
D、表率 白内瘴 震耳欲聋 涣然冰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散文随笔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很大程度上满足和适应了现代人所需要的东鳞西爪、吉光..
片羽,但又不乏革新性与创造性的精神表达。 ..
B、目前,被称作“中国结”的巨型立交已经崭露头角,只等拆除围挡,即可马上通车,之....
后微高架很快将启动龙川路下穿通道工程。
C、冬天已至,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方式以....
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D、由于管理不善,现在的地摊文学颇有瓦釜雷鸣之势,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
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
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
美好生 活的愿望。
D、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
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
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
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
起来,加工成药材。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
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
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
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报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阳光明媚的三月,我们一行相约到少林寺游玩。__________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游遍
寺内所有景点,少林寺那“禅、武、医”三者合一的独特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①少林寺的门前有石狮一对,雌雄相对,威武无比,亦为清代石刻。
②进了景区大门后,我们沿着道路两旁的树阴,朝少林寺方向缓慢而去。
③下车后,我们冒着酷暑奔赴少林景区。
④我们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往里走,甬道两旁是松柏掩映的碑林,碑林尽头耸立着的是巍峨
壮观的天王殿。
⑤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⑥我们走进少林寺,只见眼前古木参天,烛烟缭绕,殿宇敦实古朴。
A、③⑥④⑤②① B、③④⑤②①⑥
C、 ③②①⑥④⑤ D、③②⑥④⑤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
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
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2017-2017高一语文作业本答案}.
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
讹多。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
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
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使其主于乡贤祠,以助勤学之士。在福
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
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
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
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亦掩覆之,
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
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
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御制诗以纪其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乃不敢引疾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四海好学能文者 事所以不成者 ..
D、 去而人爱思之 今行而无信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
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
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
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
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11、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3分)
译文: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3分)
译文:
(3)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译文: (4分)
寒假作业(十二)参考答案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答案】选C【解析】 A项,慌—荒,度—渡,冒—贸; B项,协—胁,倍—备,渊—源; D项,代—待,待—贷,直—执。
2、【答案】选B【解析】A项,“殉”应为“徇” ;C项,“渲”应为“宣” ; D项, “瘴”应为“障”。
3、【答案】选D 【解析】A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B项“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C项“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