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谚语和迷信

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7-03-13

中国的谚语和迷信篇一

历史小高考模拟卷最后一卷(答案有)

历史小高考模拟卷最后一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总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

3.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右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

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它的字体应是

A.甲骨文 B.篆书 C.行书 D.楷书

4.有学者指出:“行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是因为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这位学者认为元代设置行省

A.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B.为了监察地方

C.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为了加强对汉人的控制

5.(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gǔ)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先归。乡

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郞更在孙山外。’”

孙山等上榜是通过

A.承荫世袭 B.立功受奖

C.乡人举荐 D.科举考试

6.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小满前后,种瓜

种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

种麦正当时。”这组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 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

7.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8.下列文献“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 D.《新青年》

9.仔细观察右图,该图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形势

B.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

C.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

10.“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相似

A.魏源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胡适

1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2.“1894年,全国棉布消费总量中,进口布所占比重达到14.1%,在纺与织分离的同时,织与耕的分离过程也开始了。”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兼并严重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民族工业急剧萎缩 D.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13. 右图是1931年10月5号刊登在《申报》头版整版的华成烟草公司的

“美丽”牌香烟广告。该广告

① 注重市场的营销 ② 带有宣传抗日含义的广告

③ 警示平津危机 ④ 预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14.《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卢沟桥事变

15.右表是某校同学们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

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D.十月革命

C.新文化运动 16.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取得这些成就的政治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一国两制”方针

17.下列各项中,属于右图所示会议主要成果的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8.右图为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它反映出我国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20.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晰的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没有认清该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21.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22.“权利法案”较“光荣革命”的发展,在于

A.建立了具有英国特色的宪法

C.责任内阁制度从此建立 B.用法权规范君权成为基本制度 D.国王“统而不治”从此形成惯例

23.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D.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24.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里的“钥匙”是指

A. 进化论 B. 量子论

C. 电磁感应说 D. 三大运动定律

25.下表是根据(美)G.H.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整编。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家庭收入的变化

A.政府干预失灵 B.经济危机深重

C.福利国家破产 D.自然灾害频繁

26.列宁指出:“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余粮收集制的缺陷 B.固定粮食税的不足

C.集体农庄体制的弊端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失误

27.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哪一影响

A.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中国的谚语和迷信}.

C.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D.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B.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实践指导力

28.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 D.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

29.欧洲走向联合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表现之一。下列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问先后顺序排列第三位的是

A.欧盟成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D.欧洲共同体建立 C.欧元正式启用

30.“印象派”画风的“印象”,其突出特征是

A.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C.保持描绘对象逼真

二、判断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31.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2.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提出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日本经济崛起后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说话”。这些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3.美国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出现。

34.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曾指出,“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这主要是基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消除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差异。

35.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为此,他提出了平均地权。

B.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D.印象深刻的方可入画

第Ⅱ卷 (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材料二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中国的谚语和迷信篇二

2012秋湖南地域文化作业答案

2012年秋电大课程地域文化参考答案

[第1题](单选题)广德二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那么“广德”是哪一个朝代的年号之一?

A.唐朝

[第2题](单选题)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湖湘士人再一次充当了急先锋。以下不属于近代湖湘革命派人物的是 F.秋瑾

[第3题](单选题)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湖南近代经世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谭嗣同

[第4题](单选题)民间流行的“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 )便一改而为“湖南熟,天下足”,说明此时湖南的农业生产发展超过了前此任何一个朝代。 B.清代

[第5题](单选题)湖南的行政区域至( )代以后开始了相对稳定,湖湘文化产生 和形成有了较为稳定的区域环境。 A.唐朝

[第6题](单选题)湖南在()时期被纳入楚国版图,当系湖南行政区划制度萌芽。 A.春秋战国时期

[第7题](单选题)从地形上看,湖南西部为 B.武陵——雪峰山脉

[第8题](单选题)《史记》中载:“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其中所指的“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的古代圣人是 B.舜

[第9题](单选题)湖南独立建省是在( )。 C.清朝{中国的谚语和迷信}.

[第10题](单选题)( )是中国同盟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先后撰写的《猛回头》和《警世钟》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清朝廷卖国投降的种种罪行。 C.陈天华

[第11题](多选题) 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早期湖湘启蒙思想对于近代湖湘文化的的影响深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A.辛亥革命的宣传家大多爱看《船山遗书》,辛亥志士利用他的夷夏之辨的民族意识进行革命,民国初年,刘人熙等人在长沙设立船山学社,创办《船山学报》,鼓吹保护国粹。

B.以谭嗣同、唐才常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也接受了船山学说的影响,故而极端推崇王夫之,谭嗣同甚至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

C.贺长龄、魏源、邓显鹤等人最先接受王夫之思想,并极力宣传船山学说。除邓显鹤刻《船山遗书》外,贺长龄也在贵阳刻有船山著作,

D.魏源还专门研究过王夫之的著作,其《诗古徽》即附了船山的《诗广传》。

E.以曾国藩、曾国荃、彭玉麟等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其学术思想同样受到王夫之的影响,如曾国藩等理学经世思想就是来源于船山理学思潮中的儒家伦理内核“内广外礼”以及“明体达用”的学术思想。

[第12题](多选题)能够体现“ 湖湘文化是一种求变趋新的文化”的事例有 (B、C、D)

A.章士钊在一篇文章中说:“湖南人有特性,特性者为何?曰好持其理之所自信,而行心之所能安。势之顺逆,人之毁誉,不遑顾也。”

B.近现代多次社会变革,湘人往往首举大旗、首开风气、砥柱中流、引领潮流,就是这种求变趋新湖湘文化的典型体现。

C.魏源说:“小变则小革,大变则大革;小革则小治,大革则大治。”

D.王船山信守“道随器变”,“天地之化日新”的理念, 自立宗主,大胆提出“六经责我开生面”,“道莫盛于趋时”。

[第13题](多选题)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湖湘士人再一次充当了急先锋。以下被认为是近代湖湘革命派人物的有 (A、B、C、D、E)

A.黄兴B.蔡锷C.陈天华D.宋教仁 E.章士钊

[第14题](多选题)关于湖湘近代维新人士及活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B、C、D)

A.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派逐步走上中国社会政治舞台。湖湘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谭嗣同、唐才常等。

B.与经世派、洋务派相比,湖南维新人士主张在更高的层次上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向西方学习,在继续强调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西方的政治体制。因此,他们更加注重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谭嗣同的维新思想就是这种新思潮的典型代表。

C.由湖南维新人士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等创办和主持的时务学堂是湖南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标志着湖南的教育由旧式书院制庋转向新式学堂制度,它对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开端

D.维新人士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平等”、“自由”思想,这种思想促使湖南维新人士对“人”的自身存在意义进行思考。

E.湖南人郭嵩焘被清政府任命为第一任驻英法公使,他利用出使英、法的机会,对西方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大力传播西方文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向西方学习的先驱人物。

F.湖南人曾国藩、左宗棠率先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社会实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通过办军械所、制造局,翻译介绍西书,派遣留学生等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第15题](多选题).关于湘军与湖湘文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

A.湘军深远的影响又成为弘扬湖湘文化的动力,构成推动湖湘文化近代转型的内在机制。

B.湘军与湖湘文化又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湘军可以说是湖湘文化的产物;湘军人物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光大,堪称湖湘文化重要发展阶段;

C.湘军人物的这种经世致用的学术旨趣、改革政治的经世之志,正是嘉道之际以魏源、陶澍、贺长龄为代表的湖湘经世思想的自然延续,也是他们开创的湖湘学风濡染的结果

D.湘军的兴起乃是以曾国藩为中心的一批湖南洋务派士人为挽救封建末世、中兴王朝、实现经邦治国的宏愿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E.湘军的兴起出现在清朝咸丰年间,这既是该时期重大的历史现象,也是主要文化现象,对湖南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第16题](多选题) 能够体现“湖湘文化是一种经世济时的文化”的事例有 (B、C、D)

A.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为祖国积弱积贫、受人欺凌而痛彻心骨,蹈海明志,唤醒国魂。

B.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以强烈的经世精神写下了《筹漕篇》、《筹鹾篇》、《筹河篇》等一系列针对时政急务补阙救弊的策文。

C.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常告诫后辈:“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这就比传统文化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更进了一步。

D.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以“康济时艰”作为治学宗旨。

[第17题](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

A.“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相联系

B.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发现、创造的价值,以及在发现、创造价值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C.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在阻山隔水的环境中,湖湘文化独辟蹊径,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

D.古代湖湘盛行巫风巫术,民间存在泛神祭祀。随着文化的演进,其中体现农耕社会原始信仰和行为特征的傩文化今天已经消失了。

[第18题](多选题)湖湘大地,从古至今就被称为“古道圣土”、 “屈贾之乡”、“潇湘洙泗”。这是因为:

(B、C、D)

A.湖湘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是经多元文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

B.所谓“潇湘洙泗”,是因为湖湘大地是光大儒家伦理精义、传承孔孟儒家学脉的地方。

C.所谓“屈贾之乡”是因为这里是屈原、贾谊忧国忧民的地方,是他们心系天下万民、求索国家前途之方的地方,同时更是他们精神得以安顿、人格臻于完善的地方。

D.所谓“古道圣土”,是因为这里是炎帝、舜帝传播中华道德古训、培育中华伦理文明的主要地方。

[第19题](多选题)关于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有 (B、C、D、E)

A.章士钊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所著《论中国政党内阁当应时发生》、 《何为政党》等政治论文,对当时关心政治制度改革的人们以巨大的启迪,促进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B.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并与上海、北京、南京和省内各地建立联系,发行《共产党宣言》、 《科

学社会主义》、《劳动界》、《新青年》等书刊,推进五四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了湖南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C.蔡和森在赴法勤丁俭学期间,从法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在留学生中广为散发。

D.这一时期的湖湘文化以反孔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标记

E.易白沙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述墨》、 《孔子评议》等多篇论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宣战,为新文化运动鸣锣开道。

[第20题](多选题)以下哪些内容说明湖湘文化是一种有思想深度的文化 (A、B、C、D)

A.毛泽东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途,博览中外经典,躬身调查研究。他在为《湘江评论》所写的《创刊宣言》中说:“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

B.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大批湘籍革命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与深厚的国学根底相熔铸,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术文化和经世致用传统向更新、更高层次发展,创立并发表了很多富于远见卓识的重要思想,以此指导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C.周敦颐与胡安国、胡宏父子以孔孟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佛道两家的思想养料和思辨方法,与本土文化和新的时代因素相融合,深入探索宇宙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和知行观等范畴,阐发心性义理,创立了理学。{中国的谚语和迷信}.

D.湖湘文化以深刻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创见为灵魂、为指引。

[第21题](判断题)从主张“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的经世派、洋务派,到学习、宣传以至主张实施西方民主共和制度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再到马克思主义的传人,湖湘文化完成了近代巅峰时期的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湖湘文化白始至终贯穿一种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A.正确

[第22题](判断题) 屈原开创的楚辞,不仅打破了《诗经》的诗歌体例,对后来的汉赋以及五言诗、七言诗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奠定了湖湘文学的基础。 A.正确

[第23题](判断题)时务学堂的创立是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湖南成为当时中国最富朝气的省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使得湖南的维新运动成为后来戊戌变法的前奏和实践基础。 A.正确

[第24题](判断题)湖湘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是经多元文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它有三个重要的渊源:上古本土文化、楚文化和巫文化。 A.正确

[第25题](判断题) 东晋罗含所著《更生论》是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 A.正确

[第26题](判断题)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和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不断骚扰,迫使中原人士纷纷南下,文化也随之南移。于是,一直居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北方的地位开始下降,南方在经济、文化方面逐步崛起,到了两宋之时,南方的经济、文化已经十分发达,超过了北方。 A.正确

[第27题](判断题)魏源出于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编写了《海国图志》一书,详细介绍了5大洲九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知识,为国人提供了关于世界的崭新概念,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A.正确

[第28题](判断题) 贾谊辞赋在文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鹏鸟赋》是汉代第一篇散体赋,对后来散体大赋的兴起产生了很大影响。 A.正确

[第29题](判断题)明中期民间流行的“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便一改而为“湖南熟,天下足”,说明清代湖南的农业生产发展超过了前此任何一个朝代。 A.正确

[第30题](判断题)南宋时期,北方的广大疆域沦人金人之手,一直居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北方的地位开始下降,南方在经济、文化方面逐步崛起,此时南方的经济文化发达程度已经超过了北方,湖南更是成为南宋王朝所倚重的重要地区。 A.正确

[第31题](判断题)“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相联系的。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发现、创造的价值,以及在发现、创造价值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A.正确

[第32题](判断题)黄兴是中国同盟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先后撰写的《猛回头》和《警世钟》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清朝廷卖国投降的种种罪行。 B.错误

[第33题](判断题)春秋战国时,湖南的原住民大都信奉原始宗教,呈现出多神崇拜的特点,楚人的入湘带来了楚人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湖南原住民的宗教与楚人带人的宗教、神话相互影响、融合,构成了春秋战国时独具湖南特色的宗教与神话。 A.正确

[第34题](判断题) 史前时期湖南主要是三苗、南蛮人活动的区域,盛行作为部族文化的苗蛮文化。苗蛮文化是湖湘文化的土壤和根基。 A.正确

[第35题](判断题)从屈原的《怀沙》到毛泽东的《中国应当向何处去》,从王夫之深奥的“太极”探索到周敦颐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体系,都充满了求真的勇气与睿智。 B.错误

[第36题](判断题)王学(王阳明学说)在湖南传播的结果是与湖湘学融合,最终使得湖湘学和王学都得到了改造,同时,王学在湖南的传播对于后来王夫之学术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A.正确

[第37题](判断题)湖南本土文化与楚文化、中原支化的浸润和交流,为湖湘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秦汉隋唐时期,湖湘文化有了基本的轮廓和雏形。秦汉隋唐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得湖湘文化初步形成。 A.正确

[第38题](判断题)在长期威压重逼的生存环境中,湖南人养成了剽疾顽悍、任侠尚气的性格,形成了疾恶如仇、勇于反抗的民风。 A.正确

[第39题](判断题) 湖南的旧石器时代呈现出“澧水文化类群”和“舞水文化类群”并存的特点。“澧水文化类群”的石器都是利用遗址附近的砾石简单加工而成,石器形体粗大,绝大部分石制品保留着砾石面,典型器物有大石片、各种形式的大尖状器、似手斧石器和石球等。 A.正确

[第40题](判断题) 距今约6500年前,湖南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大溪文化阶段。大溪文化遗址在湖南最集中的地区是澧水中下游和洞庭湖西北边缘地带。 A.正确

[第1题](单选题) 严格意义上的、体系性的湖湘学术思想是从( )才开始形成的。 A.宋代

[第2题](单选题)( )的《仁学》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儒家仁学的优秀成分,一方面借用西方资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和近代自然科学成果对它进行改造创新,使之具有近代内涵。 A.谭嗣同

[第3题](单选题)( ) 的小说以描写市民生活见长,如《包氏父子》, 《华威先生》。 A.张天翼

[第4题](单选题)( )的小说以描写大革命时期洞庭湖畔的生活见长,如《丰收》。 A.叶紫

[第5题近代湖湘散文,与近代湖湘诗歌的思潮流派大体一致。其中有以()为代表的桐城派——湘乡派散文。

A.曾国藩

[第6题] 1897年,在湖南总督( )的支持下,湖南建立了时务学堂,成为湖南新政的一个核心机关。 A.陈宝箴

[第7题](单选题) 湖湘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说家( ),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小雨点》。 A.陈衡哲

[第8题](单选题)对湖湘文化品格有绝大影响的三篇雄文都出现在宋代。一篇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篇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一篇是( )的《重修岳麓书院记》。 A.张栻

[第9题](单选题)( )是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传统戏曲改革的先驱。他创办了“南国社”和“南国艺术学院”,致力于戏剧创作和戏曲改革。他的代表作有话剧《咖啡店之一夜》、 《月光曲》、 《丽人行》等。 A.田汉

[第10题](单选题)电影剧本《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的作者是 A.田汉

[第11题](多选题).关于湖湘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C)

A.东汉时期,桂阳郡(今郴州)是湖南地区教育最为发达之地,出了不少儒学人才。如桂阳人刘常,被称为“当世名儒”。 B.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王室教育和贵族教育制度,庶民的“分业而教”也比较兴盛,并出现了申叔时、屈宜臼、屈固、屈原等教育家。

C.从远古到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时期,湖南教育都处于原始状态,发展水平十分低下,尚未从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施教人员和固定的施教场所。 D.唐代“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学生通过考试可以逐舍上升。湖南由此形成了“潭州三学”的升级体制。所谓“潭州三学”,即州学生月试后分高者可升人长沙湘西学院,湘西学院生徒分高者可升人岳麓书院。

[第12题](多选题)关于湖湘学术,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B、C)

A.湖湘学术思想是湖湘文化的灵魂,是湖湘文化对中华文化贡献最为突出的部分。 B.楚文化中求索天道宇宙的传统对湖湘学术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从老子、庄子、屈原开始,中经周敦颐、胡宏、张栻、王夫之,到近现代的湖湘思想家一直保持着探讨宇宙大本大原的传统与热情。 C.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湖南学人以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精神,究天地本源,思人生真谛,探历史规律,形成了具有地域特性、传承有序的学术思想、学者群体和知识传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D.严格意义上的、体系性的湖湘学术思想是从明代才开始形成的。古老的湘楚文化,是湖湘学术思想孕育的温床。 E.中原文化中对于宇宙天道的探索热情、崇巫习俗、勇武爱国、独立创新与兼收并蓄等特征,对湖湘学术思想的形成与特质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视为湖湘学术思想的文化基因。

[第13题](多选题)关于贾谊与湖湘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屈原和贾谊和湖湘大地的思想文化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故而湖南、长沙被称为“屈贾之乡” B.贾谊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注重“势”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C.贾谊热衷于对宇宙本体作形而上的思考。他所言的“道”兼具了形上与形下的双重特点,而且,以“道”开其端,落脚点却是儒家的。不难看出,贾谊思想中有融合儒、道的努力。这一特点对湖湘学术特质的形成很有影响。 D.贾谊是唐代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中之所以将他与屈原合并立传,是因为在司马迁看来,贾谊与屈原有着相似的抱负、才华和遭遇。

[第14题](多选题)关于湖湘学派,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

A.“湖湘学派”是指南宋时期以胡安国、胡宏父子和张栻为代表的,在湖南地区产生和传承的一个主张“体用合一”、内圣与外王并重的理学学派。湖湘学派以其博洽通变的学者群体、独具特色的学术主张、鲜明的精神人格而广受关注。 B.湖湘学派中学术成就最高、并且完成了湖湘学派理论体系建构的是胡宏的学生张栻,其主要著作有《知言》、 《五峰集》、 《皇王大纪》等。 C.把湖湘学派发扬光大的是胡宏。胡宏确立了湖湘学派的学术宗旨,要求“成就人材,以传道济斯民”,使岳麓书院成为湖湘学派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大本营,成为全国理学思潮发展的重要基地。 D.胡安国的重要学术著作《论语解》、 《孟子说》、 《南轩易说》,丰富并发展了胡宏奠基的思想体系。

[第15题](多选题)王夫之对湖湘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B、C、D)

A.确立了湖湘学派的学术宗旨,要求“成就人材,以传道济斯民”,使岳麓书院成为湖湘学派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大本营,成为全国理学思潮发展的重要基地。 B.强调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与浩然独往、不囿于陈见的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学风。 C.传承和弘扬以“体用一如”、“心性互释”为特点的湖湘学术精神; D.注重春秋大义,严格夷夏、人禽之防和君子小人之辩,力主经世致用的政治社会思想,弘扬湖湘学术中深厚久远的民族主义精神;

[第16题](多选题)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 、C、D){中国的谚语和迷信}.

A.周敦颐的出现,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湖湘学术思想开始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独特形态。 B.柳宗元在刘禹锡 “天人不相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湖湘学者。 C.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被贬为朗州司马,在湖南生活了十年左右。这期间他受柳宗元《天对》的启发完成了《天论》三篇。 D.柳宗元根据屈原的《天问》专门作《天对》,试图回答屈原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种疑问,提出了宇宙是

中国的谚语和迷信篇三

法律谚语大全

[下载]【法谚】名言智慧集锦

法谚是千百年来法学家的智慧结晶,简洁、精确,一般富有震撼力,而且也是体现一个法学人士水平的重要标志。

罗马古谚

货币属于其占有者

所有权不得未确定

不幸事件只能落在被击中者头上

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任何人不因思想受处罚(Nemocogitationis poenam patitur ; Cogitationis poenamnemo patitur)。

古希腊

公正不是德性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德性;相反,不公正也不是邪恶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邪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古希腊)柏拉图

西方法谚

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警察是法庭的仆人。——英美法谚(就主要是指警察必须根据法庭传召出庭作证)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西方法谚

程序先于权利。——英国法谚

无犯意则无犯人(Non reu nisi mens sitrea)——英国法谚(即不能对不具有犯意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如意外事件、精神错乱、年幼无知等均不能归责于行为人)

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中)《四库全书·政法类·法令之属按语》

贝卡里亚

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说,刑罚应该使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

马克思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卡尔.马克思

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有占有,是一种事实。一个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马克思

史尚宽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谓之国家社会之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谓为社会国家之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之一般道德。

谢怀栻

什么是民法精神或私法精神?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国家通过法律去承认这一点,维护这一点,这就是私法的作用。从这一点出发,才有个人的人格权,特别是隐私权、自由权;才有个人的意思自治,才有个人在法律行为中的责任;才有个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制度。 王泽鉴

民法典的制定乃基于法典化的理念,即将涉及民众生活的私法关系,在一定原则之下作通盘完整的规范。[1]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是以经验去克服逻辑上的不可能”——Holmes,The Common Law,1981,转引自王泽鉴《民法总则》P498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官)霍姆斯《普通法》

“普通法之父”布莱克斯通

没有任何东西像财产所有权那样如此普遍地唤起人类的想像力,并煽动起人类的激情;或者说,财产权是一个人能够在完全排斥任何他人权利的情况下,对世间的外部事物所主张并行使的那种专有的和独断的支配权。

李永军

私法精神的三大基石:民主政治、人文主义和市民社会

徐国栋

民法典收藏座右铭: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天下智慧,皆为我用!

耶林(R•VonJhering)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军队,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第三次是和平的,不流血的。"

为权利而斗争!

耶林曾对过失或过错责任作出过这样的表述:“不是损害而是过错使侵害者负有赔偿义务。

《罗马法的精神》:“外国法律制度的接受问题并不是一个„国格‟问题,而是一个单纯的适合使用和需要的问题……只有傻子才会因为金鸡纳树皮并不是在他自己的菜园里生长出来的为其理由而拒绝接受。(转引自潘汉典为K•茨威格特和H•克茨所著《比较法总论》所写的中译者序,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页。)

梁彗星

“一个毫无财产、一文不名的人,连生存都难以维持,能算是真正的人吗?”(《当前关于民法典编纂的三条思路》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王利明

“当生命、健康、自由都无法得到充分保护的时候,即使拥有万贯家财又有何用。所以,在民法中,人格尊严、人身价值和人格完整应该置于比财产权更重要的位置,它们是最高的法益”王利明《人格权制度在中国民法典中的地位》,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第44页。

王家福

一个人若没有物权,他就很难有体面地生活、尊贵地生活,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没有财产的人,很难有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平等。

民法是保障人权的法,或者是规定人权的法、实现人权的法,将此作为民法的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杨立新

“法律不是保护崇高,而是保护一般”

任何法律执行起来都不是铁板钉钉,民事法律更是这样。义务是铁的,但是要看履行义务的能力

转引德国学者言:取得时效就像是人的盲肠一样,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留下来没有什么意义,割下来还不是很方便。

马俊驹

债是法的当为,责任是法的强制

刘春田

知识产权制度就是以制度文明为杠杆,恰当的找到利益的支点,一端有效的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热情,另一端把个人才智转化为无尽的社会财富,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进步

萨维尼

债权是债权人自然的自由之扩大,债务是债务人自然的自由之限制

所有的法律关系都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关系,人由此成为构造一切法律关系的不可或缺的首要元素[48]( Vease Hans Hattenhauer,op.cit,pp.19—20.)(转引自:徐涤宇《范式民法典体系之解析和中国民法典体系的建构》) 庞德

“在商业时代里,财富多半是由许诺组成的”——转引自P.S阿蒂亚《合同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张文显

秩序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某种的关系的稳定性,结构的一致性,行为的规则性,进程的连续性,事件的可预见性和人身财产的安全性。——《法学基本范畴研究》P258,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张新宝

见《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4页;1998年第2版,第17页。

与物质财富之创造(如农民种庄稼、工人开矿山)和精神财富之创造(如文学家创造小说、艺术家创作图画)完全不同,法学家所孜孜以求的是第三种文明——制度文明,即建立一个文明的法律制度。这种文明是介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文明,其基本标准包括三个要素:作为法律制度之基础的公平和正义;法律制度运行之有效性和成本节省;法律制度表现形式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侵权行为法学是这种制度文明的一个部分,它致力于建立一个正常有序的民事法律制度:确认主体的民事权益;当出现侵权时受害的一方能得到公正有效的补偿;而且这种补偿既合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又保持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为大众所支持、接受;进行这种补偿是以较小的社会成本换取广泛的社会公正。其所主张建立的法律制度(包括原则、具体制度和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及内在的关联与和谐性,且易于操作。”

中国的谚语和迷信篇四

三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复习题

姓名正确一、把下列词句补充完整。

1.聪明在于积累。(列宁)

(毛泽东)

。 (周恩来)

4.任何。 (宋庆龄)

5.书籍是。(高尔基)

对地,对风,, 赤日对苍穹。 ,

7.正月, 四月竹笋 。 五月 ,六月 。

七月茄子辣椒 九月 十月 上秤称。冬月 ,腊 月 蒜 苗 正 泛 青。

8.孔子的名言:

(1而知新。(2

(3) ,不亦说乎?(4) , ,是知也。

(5)学习是没有 。

9.子鼠—( )—寅( )—卯( )—( )—巳( )—( )—( )—( )—酉( )——戌( )—亥( )

10.祖国风光谚语:

(1下有苏杭。(2)峨眉,三峡

(3)五岳归来,。

(4),阳朔山水甲桂林。

11.写景的古诗名句:

(1) 松间照, 。(王维)

(2)江碧鸟逾白, 。(杜甫)

(3)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秋节的对联大全
下一篇:二十年后回故乡的作文大全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