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

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7-02-01

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篇一

小学三年级 阅读方法指导 总分关系

课外阅读方法——认识“总分关系”的自然段

“总分关系”的自然段有三种形式。

1、先总后分

这种结构的自然段第一句话为这个段的中心句,后面几句围绕着第一句话具体地描写。这样的自然段第一句话为第一层,后面部分为第二层

(1)我的弟弟十分喜欢画画,他画画时一丝不苟。// 见他画画时的样子,好像一个大画家,他一会儿挥笔速写,把小女孩的头发画得整整齐齐,一会儿工笔细描,把小女孩的眼睛画成了钻石般的亮,不一会儿,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跃然纸上。//

(2)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2、先分后总

这种结构的自然段与第一种相反,是中心句在自然段的最后。 (1)鼓号队的同学奏着悦耳的号声从主席台前走过去,他们就像军人一样,可神气了。花队的同学手里拿着鲜花,他们一会儿把花上举,一会儿把花左右摆动,一会儿把花在胸前交叉,好看极了。旗队和方队的同学个个精神饱满,嘴里喊着洪亮的口号。最后裁判员,他们穿着整齐的服装,从主席台前面走过去。//瞧,我们运动会的开幕式多么的热闹呀!//

(2)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西沙群岛真是鸟的天下//。

3、总分总

这种结构的自然段开头为总起句,结尾为总结句,一般分为三层,首尾各一层,中间为一层。

(1)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总是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互相追逐嬉戏。精巧的小面孔上,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机警地转动着。身上灰褐色的毛,摸上去细腻而柔软。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松鼠小巧玲珑,格外讨人喜欢。//

(2)鱼成群结队地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篇二

总分结构的作文片断教学设计

总分结构的作文片断教学

教学目标:

学会用总分结构进行习作;

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 领会“总分”结构的框架。

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么一段话。

出示1: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板:热)

它是怎样把热写具体的? 板:鸡热得„„ 狗热的„„蝉热得„„ 那么,象这样的语句,后面的内容都围绕着前面这一句去写的,我们就把他们称为:“总分结构”。 板:总 分

谈话:请同学们在来读这段话。

出示2: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这段话里面,哪句话是“总”,哪里又是“分”?

出示3: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

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

二、 辨析总分结构的内容

下面请看一个片段,

出示4:祖国的文字很有趣,许多字一看字形就知道它的意思。如“刃”字一看就知道是“刀口”的意思;“休”表示人依在树下休息;“囚”表示人被囚禁在房子里;老师吩咐我们一定要学认真哩。

这段话里面,你有什么发现。(最后一句与前面的“总”没关系。)

三、 运用总分结构进行片断练习

出示5:我们的课间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跳绳,还有的在拔河。{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

我们的课间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有的在踢毽子,上下翻飞的毽子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好看极了;有的同学在跳绳,绳子甩的啪、啪直响,可每个同学都灵巧地穿了过去。最有意思是有好多同学拔河比赛,裁判员一声令下,同学们都使劲地向自己这边拉去,旁边的拉拉队在为他们加油。

以上两段,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第二句生动、具体)板:生动、具体

谈话:请同学们帮老师来把下面的总分片段写具体。

出示:春天的家乡真美啊!天空 溪水 树木 孩子们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总分结构的片断练习,总分结构在习作当中很有用,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作文里多运用总分结构!

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篇三

小学三年级作文基本功训练之写段训练

小学三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写段训练

一 、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 )北风吹,雪化飘。

(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3)按时间顺序写一篇日记。用上“早晨、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

(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

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

穿针→( )→( )→( )→( )→( )→( )

(2)观察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参加一次劳动,把活动或劳动的经过写下来,注意把话写连贯。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

例《文具盒》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盖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盖里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文具盒里面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盒边的小磁铁就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

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先写文具盒的形状和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写盒子里面的结构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而且每一层都是把文具盒结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写了盒盖上面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这样不仅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

读一读,练一练:

(1)下面是一些排列错乱的句子,请你按植物结构的特点(即茎→叶→花)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叶子也与众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一层蜡,碧绿如洗。

(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

( )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那粉色的则像一层又淡又薄的胭脂。

(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水来。 ( )花朵虽然不大,但很娇艳。

( )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单层花瓣的也别具风韵。

(2)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花草?先仔细观察,把观察的情况分项填在下面的表内,然后以植物的构造为序,写一段连贯的话。{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

二、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

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总起句是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 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

接着,是体操队表演。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分别填在下面表里。

体总起句:操分(1)队述(2)

(3)表句

演总结句:

(2)以“百货商店的商品真多”为内容,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一段话,分述的话最好能用上排比句。

二是先概述再举例。

例《李时珍》中的一段: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段话,第一句用“不但„„还„„”这个递进句,概述李时珍是怎样为写好书而努力作准备的。接着举了四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一是不怕辛劳,走遍名山;二是带干粮上山,山上过夜;三是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四是奔波万里,四处求教。四个事例具体地表达了李时珍写书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段,要注意概述要简明,例子要具体贴切。关键是要写好“例子”,例子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不过一定要准确地围绕着概述句点明的中心意思来写,而且要详略得当。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一点儿也不假。王婶打水,只见她把桶放下去,把绳索左右轻轻一摇,猛地一拽,满满的一桶水就提上来了。可轮到我们,左摇右摆,水就是不进桶里去,弄了半天,就是打不上来。打水有学问,想不到下种也有学问。杨红腰弯到90度,仍点不准,而王大爷点得可准啦,伸手一捏,就是仨,然后指缝一漏,玉米正好落在土坑里,不偏不斜正好成三角。盖土可是细活儿,瞧后面那两位,先撒细土,再把大坷垃砸碎,盖上。瞧他那认真劲儿,像给睡熟的婴儿盖被子。

①这段话是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的。段中的概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了哪三个事例具体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哪是详写?哪是略写? 第一件:王婶打水;第二件:______第三件:______。______是详写,______是略写。

(2)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概述句,举1—2个事例,具体进行叙述。注意详略得当。

三是先整体再部分。

例《荷花》中的一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从整体写荷花池里荷花开放的全貌:“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然后对刚开、全开和未开的各种荷花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描写:“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

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篇四

三年级作文辅导

三年级作文辅导

第一单元 看图写话篇

1 怎样阅读看图写话作文

A 有序观察图片,理解图画意思

B 找出要素

C 对比前后图画:找不同之处,从图中人物及其场面加以推测,按顺序观察

D 发挥合理想象

2 篇的训练

蔬菜漫谈

我的小眼镜

第二单元 写人篇

1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

A 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

B 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C 了解选材特点,抓住关键字词语句:所写事情的关键点,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作用

2 段的训练

3 篇的训练

长得丑怎么办

我的好妈妈

我们大院里的花匠

快妈妈

4 写作训练

介绍我自己

印象深刻的人

写自己的好朋友

敬佩的人

第三单元 记事篇

1 怎样阅读记事篇

A 把握记事文章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

B 理清叙述的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C 把我叙述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D 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表达方法:在议论时,把所要记叙事件本身的深刻意义揭示出来。在抒情时,根据所记叙的事情抒发出来,有些抒情是包含在字里行间

2 段的训练

3 篇的训练

家庭趣事

趣味游戏

给小鸡啄米

4 写作训练

写成长中的经历{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

谢我与父母之间的爱{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

写第一次做的事

写春节里的事

第四单元 绘景篇

1 怎样阅读绘景篇

A 了解写景作文的类别:游记、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生活处所周围的景

B 明确写景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空间顺序(上下左右远近、四周到中间)

C 理解写景作文的层次: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的结构

D 体会写景作文的感情:通过比喻夸张拟人抒发感情,借景抒情、景中寓情 2 段的训练

3 篇的训练

游梧桐山

校园秋色

东方之珠

姥姥家的小院

4 写作训练

写游览所见

写校园景物

写春天

写自然现象

第五单元 状物篇:把事物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1 怎样阅读状物篇

A 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些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

B 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

C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总分,分总,总分总

2 段的训练

3 篇的训练

可爱的绿毛龟

蜡烛

我爱草莓

仙人掌

4 写作训练

写家养动物

写鸟类

写花草树木

写家乡特产

第六单元 想象篇

1 怎样阅读想象作文

一、童话阅读

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通童话的魅力在于幻想和夸张,任务是虚构的,环境是假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所有的

把我童话中的比拟特征:拟人、拟物

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童话源于生活

二、寓言的阅读

了解寓言讲了什么故事:什么故事

了解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寓言分为故事和道理两部分

采用什么表现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童话训练:鼻子和嘴、小雨和小鸟的哭泣、梦想变大的小老鼠

幻想世界:一觉醒来、孙悟空的心事、文具们的争论

未来的自己:20年后的我、20年后,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编故事:泥汽车、画眉和啄木鸟、假如我是一支粉笔

写人:

虽然我长的丑

虽然我长得丑,但我的心灵并不丑,那次向灾区人民献爱心, 我都把自己的积蓄捐给灾区。 虽然我长得丑,我的行动并不丑,自从开展“学雷锋”活动,我主动帮老人打扫卫生。虽然我长得丑,我的语言并不丑。我从不讲脏话,说粗话,因此当上了品德委员。虽然我长得丑, 但我有信心,有决心,做21世纪的小主人!

在我成长过程中,很多人都值得我的感谢,其中老师是我最要感谢的一个人。

我真后悔呀

今天中午,我因为《语文练习》做的不好,所以被老师留了下来。我错了许多题目,例如写主要内容什么的。我想:王雷呀王雷!你为什么不认真做?被老师留下来了吧!活该!我当时真想给自己几个耳光,让自己以后认真一点。老师说:“你看看你写的字,一会大一会小,像什么?你再看看别人写的字!”我先看了看自己的字,又看了看别人写的字,脸刷得一下变红了。

这时,妈妈来了,看了一眼我的作业,大声骂道:“你看看你写的字,你再看看别人写的字平时我们讲你不听,哼!”

我听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感到很后悔,很后悔。

“两个”老妈

我有“两个”老妈,一个老妈很遵守交通规则,而另一个老妈却恰恰相反!

前天中午,妈妈带我回家。老妈的摩托车骑到有警察值班的红绿灯的路口,这时对面的红灯闪起,妈妈马上停下来啊慢慢地等待红灯过去。

而另一个老妈却和楼上的老妈有着天壤之别。

昨天晚上,老妈8:30分左右带我们回家。到了红灯的地方,老妈看见警察下班了,便当着众车子的面前闯红灯,我提醒老妈说:“你不怕电子警察啊 !”“啊!就是被逮到了也不要紧,你老爸一个电话一打,立马把车放出来。”

唉!这“两个”老妈,真是……

状物:

为什么竹子长得特别快?

上《笋芽儿》一课时,老师说:“一株小小的笋芽儿,只要经过两个月就能长成一株高大粗壮的竹子……”我觉得很纳闷:为什么竹子长得这么快?

下课后,我就去问老师本 老师说:“植物中,竹子的生长速度堪称冠军。有些竹的空心茎每天可长40厘米,完全成长后的高度可达35~40米。竹子之所以长得这么快,是因为它的许多部分都在同时生长。一般植物都是依靠顶端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变大而生长的。但竹子却不一样,它的分生组织不仅顶端有,而且每一节都有。我们挖取一棵竹笋来看,将它一分为二,可以发现里面的竹节都连得很紧,好像一只压缩的弹簧。当它钻出肥沃的土壤,遇到温暖、湿润的天气时,每一节的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相邻竹节间的距离就会逐渐拉长。如果每根竹笋有60节的话,那么它的生长速度就是其他植物的60倍。随着竹子的不断长大,竹节外面包裹的鞘就会脱落,竹就停止生长了。”

圆圆的西瓜 六月初,天气很热,太阳像火一样烤着大地。妈妈带着我在路边买了一个圆圆的西瓜。 回到家里,妈妈把西瓜放进凉水里泡泡,让西瓜变凉之后更好吃。泡在水里的西瓜绿绿的,圆圆的,就像皮球一样浮在水面。西瓜的表皮一道深绿,一道浅绿,就像用水彩笔画上去的一样。过了一会儿,我摸了摸西瓜,凉凉的,我把西瓜从水里抱起来,有一点沉。我小心地抱着西瓜,拿给妈妈切。妈妈切好西瓜,西瓜的肉红红的,我还闻到了一股清香,我心想这个瓜一定很甜,很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红红的肉,有一点点甜,但是不太好吃。我奇怪地问妈妈:“西瓜肉是红的,为什么只有一点点甜呢?”妈妈告诉我,这个西瓜可能还没到成熟期,被人们打了催熟剂。

六月底,我们又买了一个西瓜。这次的西瓜,不太大,但是卖瓜的叔叔说:“这个瓜很甜,完全成熟了。”我挑了一个西瓜,用手拍了拍,发出“砰砰砰”的声音。我觉得这个西瓜已经熟透了。我们买好西瓜带回家,把西瓜放进水里泡凉。妈妈切开西瓜,红红的肉,黑黑的籽。一股新鲜的瓜香扑入我的鼻子里。我捧起一牙西瓜咬了一口,哇,真甜呀,太好吃了!我一连吃了四牙西瓜,我肚子撑得鼓鼓的,就像青蛙的大肚皮。

炎热的夏天,吃了凉凉的西瓜,我仿佛就在凉爽的秋天一样。

酸甜可口的桔子

桔子是我最爱的水果,它胖乎乎的,黄橙橙的,我一看见桔子就特别兴奋,口水直流,当我摸桔子皮时,我就经常想起奶奶那粗糙的手,有的桔子像乒乓球,有的桔子像太阳公公的笑脸,还有的桔子像小小的灯笼。桔子的味道酸甜可口。

当我剥开桔子时那桔子瓣,有的像海里的五角星,有的像散发淡淡清香的荷花,还有的像黄色的菊花。每个桔瓣都有细细的纹络,像地球仪的经纬仪。我情不自禁的嚼了一个,啊!可真好吃呀!我把核吐出来,把它叫“珠子”我把桔子吃完后,桔子的美味还在我嘴里荡漾。 酸甜可口的桔子真好吃,我喜欢那有“珠子”像奶奶手的桔子。

写景

秋天到

秋天到,天转凉,风变爽,秋天到,景色美,天空蓝,

云朵白,大雁群,排成行,飞南方,草木黄,换秋装,

秋风吹,树叶落,随风飘,似彩蝶,翩翩舞,像小鸟,

自由飞,枫叶红,像火焰,似晚霞,花园里,菊花美,

{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

竞相开,奇斗艳,似烟花,果园里,果满园,果实熟,

挂枝头,香气飘,苹果红,似笑脸,葡萄紫,像玛瑙,

柿子红,像灯笼,香甜梨,黄澄澄,大红枣,甜滋滋,

石榴笑,咧开嘴,田野里,秋收忙,高粱红,举火把,

稻子黄,笑弯腰,棉花白,似云朵,玉米黄,粒饱满,

大丰收,农家人,笑开颜,小动物,过冬忙,小松鼠,

采松果,小蚂蚁,储食物,小青蛙,忙冬眠,小朋友,

秋游玩,乐开怀,秋天到,景色美,美如诗,美如画。

秋天的信

告别了炎热的夏天

秋姑娘写了三封信让秋风送出

第一封写给了田野伯伯

田野伯伯笑弯了腰

稻谷黄了

高粱红了

棉花白了

三年级作文总分结构篇五

三年级大作文试卷分析

大作文试卷分析

一、题目要求:我参加了__________

提示和要求:同学们,你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一定参加了许多喜欢的活动,如读书、踢球、滑冰、野炊„„请选择一项你最喜欢的活动,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主题分析:

1、《课标》对第二学段有关习作的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此题落实了课标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以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为导向,突破了以往多年“一件事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模式。

2、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此题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三、学生答题背景分析

1、上学期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比如:红星快乐营、反恐演习、足球联赛、购物活动、观看木偶剧、种大蒜、泡腊八蒜、包饺子等。学生是有内容可写的。

2、三年级学生处在习作起步阶段,针对选材我们在习作导写中都进行了重点指导。(第一次PPT)

3、平时教学中老师们注重读写结合,课后练笔延伸。

(1)《爱什么颜色》 、《我想》仿写诗歌

(2)《回自己的祖国去》练写人物对话

(3)《翠鸟》练写总分段式

(4)《一只小鸟》续写一段话

(5)《丑小鸭》制作绘本

(6)《七色花》练笔《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7)《圆圆的沙粒》补写一段话

(8)《马拉松》课文补白

四、本次学生习作的优点

1、 选材能够对应主题

2、 结构清晰,分段合理

3、 语句通顺,能够正确运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4、 表达具体,有一定的描写

5、 书写工整

五、本次习作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 个别学生选材思维僵硬,有生活,没记性,没有用心感受生活。

措施: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利用好各种活动契机,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感受生活的习惯。

2、 极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字数不够200字。

措施:加强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写作方法内化于心,大胆表达。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一夜的工作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
下一篇:上师语录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