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大全 点击: 2017-01-02
对联及对联文化
对联及对联文化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通称对子,也叫联语、联句。是一种流传于口头、书本,或者题写在壁柱上的对偶语句。其一字一音,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题刻在壁柱上的对联,谓之楹联。由于对联通常以壁柱作为表达场所,所以,楹联也常用来泛称整个对联。
二、对联的特点
对联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如:中华民国对袁世凯。
第二,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同。
词性相对,是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结构相应,就是两联的语法结构相同。
节奏相同,就是两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权变的情况:
(一)在大的结构上一致,而细微处允许有些差异;如上面的例子,芦苇对竹笋,都是名词对名词,但芦苇是联合式名词,竹笋则为偏正式名词,有细微的差别,是允许的。
(二)句中自对而上下不对。广西柳州柳侯祠联: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佑民。
(三)借对。所谓借对,就是用某个词语的甲意义(包括某种词性和结构)的同时,又借它的乙意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分为借上、借下两种。
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称为借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借上联的词语以适应下联的称为借上。如湖南桃花源的题联: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髫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此外,还有正对(上下联意思补充)、反对(上下意思相反,互相映衬)、串对(流水对)、半对半不对等情况。可参照近体诗对仗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这种权变,多源于表意的需要;此外,也可以使句式显得更加灵活。 第三,平仄相对,音调和谐。原则:出句中平仄交替,对句中平仄对立。
特别是句脚的字,必须平仄相对。
第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或正或反,但须有关联意。
又有“六要素”之说,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三、对联产生的原因
对联是我国的特产。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思维方式。第二,语言因素。
四、对联的起源、发展
1、对联的起源
关于对联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1)先秦说。
先秦时期,已有很多对偶比较整齐的句子。如:
上古歌谣中的“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等;
《诗经·小雅·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
《易·乾卦·文言》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等,《系辞》中的“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等;
《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
《论语》中的“乘肥马,衣轻裘”、“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独立而不改,周行则不殆”等。
虽然刘麟生先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毕具”,“《道德经》中裁对之法已经变化多端,有连环对者,有参差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有反正作对者”,但这些大多是不劳经营,率尔而对,不是有意去作“对联”。
至于《封神演义》中写的姜子牙登台拜将一段,所谓“子牙至岐山,将近将台边,有一座牌坊上有一副对联:三千社稷归周主,一派华夷属武王。”当为小说家言,不足信。
(2)汉魏说。
据传说,东晋王羲之某年年关自书一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因人们酷爱其书法,不久为人揭去。复书一联:莺啼北里,燕语南邻。又被揭去。后书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清晨补为“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虽是标准的对联形式,但系传说,并无实据,当出自后人的附会。
(3)梁代说。
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说:“考宋(应为梁)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似诗,而语皆骈俪,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
(3)五代说。
五代说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其依据是我们迄今所见史书记载最早的一副对联: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关于这副对联,有四种说法:
A、孟喆说。
宋李颀撰《古今诗话》、黄休复撰《茅亭客话》载:后蜀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书“元亨利贞”四字。则该时之桃符,惟录经典吉祥语,固未事铺采摛文也。然才藻横溢者,每苦难抒怀抱。昶子善书札,因取本宫册府书云“天垂馀庆,地接长春”一联。文学于兹萌芽。
B、辛寅逊说。
宋孔平仲《谈苑》载:辛寅逊仕伪蜀孟昶,为学士。王师(按,指宋军)将致讨之前岁岁除,昶令学士作诗两句,写桃符上。寅逊题曰:“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
C、孟昶说。
孟昶说又有两个版本:据宋秦再思《洛中记异录》载,孟昶所作联语为“天垂馀庆,圣祚长春”;据《宋史·蜀世家》、《宋史·五行志》及宋张唐英所撰《蜀梼杌》载,则孟昶所作联语为“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
(4)唐代说。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唐人酒令中有“【令】鉏麑触槐,死作木边之鬼;【答】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的例子。
宋尤袤《全唐诗话》、吴炯《吴总志》载,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又《全唐诗话》卷四“温庭筠”条载:宣宗出句“金步摇”,温庭筠以“玉条脱”对;又药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对。皆此类。
2、对联的发展
对联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唐代——滥觞期
代替桃符,是对联社会化的开始。
宋元——推广期
宋代的对联,开始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如游览联: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僧契盈陪同钱俶游碧波寺时,于亭柱上书一联曰: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如书斋联。南宋绍熙五年,朱熹筑沧州精舍,自书一联云:
佩韦遵考训,
晦木谨师传。
寿联、挽联也产生于宋代。但文献流传下来的并不是很多。宋代的对联,除散见在诗文集、笔记、诗话外,还见于周守忠的《姝联》,钱德苍的《玉堂巧对》,以及近人曲滢生所辑《宋代楹联辑要》等著中。。
元代对联流传更少,较好的如赵孟頫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另外,对联也开始广泛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中。宋代的话本小说,常在“却似”、“正是”之类的词语下插一副对联,如《碾玉观音》中的“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至诚张志管》中的“闹钟始觉山藏寺,傍岸方知水隔村”等;这些对联都是结合小说内容而做的结语,后来渐渐移至篇尾,如关汉卿杂剧《救风尘》末尾:“安秀才花柳花成花烛,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元明之际的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很多也采用了对联的形式,只是对对仗、平仄等要求没有对联那么严格。
明清——鼎盛期
明清之鼎盛,主要得益于皇帝的大力提倡和创作实践。
清陈尚古《簪云楼杂说》载,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微行出观。
另据明周晖《金陵琐事》载,朱元璋还时常自书一些对联赠送给臣下,如赠徐达者: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无双。
赠翰林学士陶安者: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院文章第一家。
这一时期的楹联大家,有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
在清代300年间,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
清代对联的发展,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
首先,越写越宽。
第二,越写越长。如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180字,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
第三,越写越巧。
第四,出现了大量的汇集和联话。
如康熙御定的《分类字锦》六十四卷,分借对、数目、干支、卦名、彩色等门类; 杜公瞻《编珠》、高士奇《续编珠》,分岁时、人伦、文学、花木、鸟兽、虫鱼等门类; 李谦堂《联经》,集儒家经语或据经语自撰成联;
王有光《吴下谚联》、李光庭《乡言解颐》,采集江浙地区谚语成联。
梁章钜《楹联丛话》等。
所谓“联话”,就是“钞纂楹联,附以记述”,对所录对联的背景、内容、技巧等作一些说明和议论。
民国至今——延展期
五、对联的种类
1、春联
每年除夕前后,为庆祝新春的到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
春联的内容广泛,有纪实者。如传说中宋代名相吕蒙正,少时家贫,除夕自题一联曰: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有寄情山水者,如元代杨瑞: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有赞政声者。如明代南京城守门宦官高刚:
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
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
有安贫乐道、祈愿苍生者,如清代宁波名医范文甫: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2、喜联
为贺婚嫁、乔迁以及其他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叫喜联。
3、寿联
为祝贺生日而作的对联,叫寿联。
宋孙奕《示儿编》载:“黄耕庾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寿联之风始此。”
梁章钜曾评曰:
或为“将满一轮”,若是十三日也使得,不若“犹欠一分”便直是十四日也。予谓“犹欠一分”,非祝寿底语,终未若魏仲先寿莱公诗云“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形容得七月十四,坦然明白矣。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联曰:“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莱国占中元。”„„已道尽了生年日月,只欠说出一个生时,便是一本好建生矣。按此二事,亦后来寿联切日之滥觞也。
清代寿联渐多。或结合寿者的年龄。如:
乾隆年间,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祝贺湖湘一位百岁老人: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或讲究寿者的事迹、品行。如:
术精业亦精,名士名医随各唤;
人寿己也寿,仙桃仙李逐年栽。
某渔翁自寿联:
水上漂流数十年,就凭这一张网、几颗钓,福也福,寿也寿;
人间风雨千百次,无奈我青箬笠、绿蓑衣,去便去,来便来。
寿联也常被用于批评时政。如讽刺西太后的寿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4、挽联
为悼念死者而作的对联,叫挽联。
挽联来源于古挽词,后者包括挽诗、吊文、挽歌等,多是韵文的形式,自春秋时已出现。 李廌祭苏轼:
皇天后土,实表平生忠义之心;
名山大川,复收自古英灵之气。
5、胜迹联
为装饰名胜古迹而题写的对联,叫胜迹联,也称装饰联。
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后蜀兵部尚书王瑶题写的孟昶花园中的“百花潭”联:
十字水中分岛屿,
数重花外见楼台。
宋代开始,胜迹联便多见记载,其内容因其所题对象的不同,多见风景之美,记历史之事,赞高士之德,明自然之理,表气氛之肃,劝俗世之善等等。
6、格言联
由可作为准则的警语组成的对联,叫格言联。多富含教育意义。
明代开始,格言联渐多。
7、轶事联
轶事,是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凡是含有此类事迹的对联,叫轶事联。自宋始已很多。最著名的如传说为郑板桥所作: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8、一般联
除以上所举外,为平常各种需要所作的联,可称为一般联。
另外,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通用联和专用联;根据篇幅的长短,可另分出长联一类,等。
六、对联的艺术技巧
对联的艺术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用字的技巧,遣词的技巧,以及组句的技巧。下面分述之。
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照顾到古代繁体字、竖排、等情况。
1、用字的技巧。
用字的技巧,主要指通过使对联的用字,在形与声上表现出某种特色,以获得某种艺术效果的方法。属于用字技巧的,有析字、同旁、同韵、绕口、飞白等。
(1)析字
析字,包括拼、拆两种。拼,就是合零为整。如屡试不第的穷秀才的故事:
对联集锦
对联集锦
仙虞编撰2011年
一、新春用联
五字联
新春吉庆 人贤财源广 家和幸福来
一岁平安 四季福禄至 八方财运来
欢庆春节 春秋安然度 东西瑞气来
满堂红亮 五福三及第 九运十逢春
喜迎新春 一曲迎春调 三杯祝酒歌
春光无限 财源通四海 春色满人间
勤俭持家 勤是摇钱树 俭为聚宝盆
四时同春 日丽春常驻 人和福永留
喜庆春节 己颂初阳岁 丑迎多福春
辞旧迎新 送寒余雪尽 迎岁早梅春
旭日耀新春
风光胜旧 春降千门福 花开万户春
迎春接福 人醉辞年酒 家吟颂富诗
喜庆元春 人勤春光美 家和喜事多
岁序更新 新岁多吉庆 合家乐安然
普天同庆 门前清且洁 家道泰而康
四时吉庆 旭日祥云灿 春风宅院新
六字联
梅开五福 春至红梅报起年从银鼠迎来
福祥高照 人欢宅宁吉安国富家喜康乐
六合同春
年年百业兴旺岁岁五谷丰登
四季平安
家家吉星高照岁岁如意吉祥
万事亨通
生财道上活跃致富门里沟通
辞岁翰墨飘香
七字联
和谐人家
大观园园园春色 文明户户户安康
时和岁好
敬老爱幼家庭暖 倡廉戒奢事业兴
人杰地灵 春临玉树新枝发 日映华堂紫燕栖
人心欢畅
万里东风舒壮志 百年美梦入长征
如意新春 富裕花开香万里 丰收酒溢醉千家
吉庆有余
翠鸟争鸣春意闹 红梅怒放喜讯传
恭喜发财 一顺百顺事事顺 千财万财天天财
春和景明 子岁事事如人意 牛年时时迎春风
三阳启泰
子岁祝福万事顺 牛年喜迎四时昌
除旧迎新
喜炮齐鸣辞旧岁 彩灯高照庆新年
喜庆春归
梅花点点迎新岁 瑞雪纷纷兆丰年 雪兆丰年
乐庆丰年
霞蔚云蒸好山河 春华秋实新农村
春光明媚 人勤运遂农家乐 花好月圆大地春
时和岁丰 碧浪千层春雨足 清风十里稻花香
岁稳年和 飞红点翠描春色 结彩张灯庆丰年
喜迎丰年
风调雨顺农家乐 粮多财足民心甜
人寿年丰
户户丰盈粮囤满 家家康乐寿星多
山欢水笑 春风吹绿龙江水 旭日映红金佛山
劳动发家
汗洒田园五谷秀 锄描大地万里春
时和岁丰
五业并举家家乐 六畜兴旺户户欢
春光遍地 百花争艳春光好 五谷丰登气象新
万象回春
春到农家添异彩 风吹弛野吐清香
天福人间 和睦门第春常在 勤劳人家富有余
红杏枝头春意闹 农家院里笑声多
柳绿花红 行行绿柳掩富户 簇簇鲜花映新村
康乐人家 福光高照勤劳宅 喜气常留发富家
国泰民安{与普天同庆的对联}.
春满园庭花胜景 年丰仓家谷成金
喜气盈门
尊老爱幼全家福 男耕女耘满庭春
盛世迎春 五谷丰登人人喜 六畜兴旺处处春
福寿双全 家增财富人增寿 春满玉堂福满门
除旧布新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满面春风
顺水顺风顺人意 迎燕迎春迎喜期
瑞气满门
福气降临全家福 春光辉映满堂春
处处顺达 十里八方方方泰 一年四季季季安
幸福家庭 福寿称心家顺利 财源如意业兴隆
如意吉祥
天顺人和
新年新春新气象 大福大寿大吉祥
年年遂意 添福添寿添财气 大富大贵大吉祥
鸿运连绵 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西南北财
财源兴盛 财源恰似泉中水 生意如同锦上花
新年大吉
子岁祝福万事顺 丑年来财四时昌
新春吉庆
鼠闹晓瑞门接福 牛舞朝霞户迎春
福寿双全 家增财富人增寿 春满玉堂福满门
新元瑞启
人寿年丰福如海 财隆业兴寿绵长
吉庆有余
鸟鸣花艳春光美 人寿年丰喜事多
福善门第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一元康泰
春荣景泰和为里 物阜人康德作邻
鸿运连年 东进金银西进宝 内添福禄外添财
多福多寿多财气 好年好景好前程{与普天同庆的对联}.
弃旧迎新 前程锦绣接福寿 美景如花迎新春
乐事宜人 平平安安皆笑脸 和和气气生财源
勤劳门第
勤俭持家境福禄 辛劳致富享吉祥
康乐所在
牛壮膘肥财恒足 家富人勤寿永康
向阳门第 一家和睦一家福 四季平安四季春
门臻百福 春临玉宇繁花艳 福到门庭喜气盈
物华天宝 八方财富八方景 十里春风十里发
福地洞天
门迎旭日财源广 户纳春风吉庆多
人定胜天
自学成才诚可贵 勤劳致富最光荣
纳福迎祥 一元年丰添美满 阖家幸福庆团圆
好运连年 吉祥话语祝吉祥 平安路途走平安
运亨财隆
四时吉庆
三阳开泰财源茂 八方成功家运昌
乐上心头 一家欢笑真富贵 四季纳财好平安
春风得意 花开富贵春如意 竹报平安岁吉祥
瑞气盈庭 吉星高照平安宅 富贵常临积善家
国富民安
国正华年花烂漫 人逢盛世寿增添
壮志豪情
鲲鹏展翅乾坤大 桃李争春天地宽
过年过年 一枝红杏沾春雨 两贴春联喷墨香
春节快乐
岁岁年丰添美满 家家幸福庆团圆
恭喜发财
树沐阳光欣致富 花承雨露庆发家
欢度春节 贺岁梅竹增喜气 迎春桃李报春晖
好运连年
九州瑞气迎财到 四海祥云降福来
独占春光 大地春风暖吉宅 中天丽日到吾家{与普天同庆的对联}.
天地无私千里绿 家门有德万年红
春沾福泽 点点梅花乐淑气 声声爆竹祝平安
门庭兴隆 龙飞凤舞升平日 子孝孙贤福满门
时和岁好
尊老爱幼一家暖 家和人寿满园春
春满人间
贵第雄庄盈瑞气 新春静院纳祥光
春和景明 和风舞动门前柳 喜雨催开苑里花
福随春至 人勤催春春财旺 岁丰赐福福满门
阳春德泽 八方财源八方富 十里春风十里福
辞旧迎新
风卷雪花辞腊去 香随梅蕊送春来
四序更替
爆竹声声春讯早 桃符处处岁时新
新春大吉 硕果累累辞旧岁 歌声阵阵庆新年
瑞气满堂 屋满春风春满屋 门迎喜气喜迎门
户纳千祥
心旷神怡
刚尝盛世开怀酒 又赋春风得意诗
喜迎新春 物换星移辞腊去 风和日丽送春来
春光明媚 江山似画莺啼序 岁月如花蝶恋花
吉庆新春 银鼠起舞迎春到 金牛欢腾报喜来
春色宜人
白雪纷飞梅吐艳 红霞绮丽岁争荣
送岁迎春
紫筍破冰辞旧岁 红梅得意闹新春
普天同庆 人寿年丰歌盛世 山欢水笑庆新春
阖家欢乐
华堂降福千户乐 瑞庭春临一家欢
极品人家
衣丰食足就为福 家和人健即是安
岁岁前程 去岁曾尽千里目 今年更上一层楼
★万事吉祥
福多财多喜事多 人顺家顺气运顺
★时来运合 春来春早重重喜 东成西就步步高
对联大全
上联:牛劲冲天去
下联:虎威贺岁来 横批:虎虎生威
上联:春风催虎步 下联:瑞雪兆丰年 横批:虎年大吉
上联:虎啸风声远 下联:龙翔海浪高 横批:虎跃龙腾
上联:龙引千江水 下联:虎越万重山 横批:龙盘虎踞
上联:春花含笑意 下联: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黄莺鸣翠柳 下联: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上联:爆竹传吉语 下联:腊梅报新春 横批:普天同庆
上联:春风吹柳绿 下联:碧水育花红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龙腾至万里 下联:凤舞驾九州 横批:龙凤成祥
上联:神牛辞旧岁 下联:金虎迎新春 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盛世千家乐 下联: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上联:四时多吉庆 下联:八节永平安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忠厚传家远 下联:诗书济世长 横批:人杰地灵
上联:飞雪迎春归 下联:爆竹送年到 横批:瑞雪丰年
上联:百柳报春兆 下联:千花传欢乐 横批:虎年虎气
上联:健康如意春 下联:平安吉祥年 横批:人寿年丰
上联:云中熊虎将 下联:天上凤凰儿 横批:比翼逍遥
上联:锦秀山河美 下联:光辉大地春 横批:风移兰气入
上联:艳阳照大地 下联:春色满人间 横批:寒尽桃花嫩
上联:日影泛槐烟 下联:春归柳叶新 横批:春情寄柳色
上联:大地歌唤彩云 下联: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 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上联:共享锦绣年华 下联: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 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 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 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 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 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上联:发愤图强兴大业 下联: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 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下联:和顺门第增百福 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冬去山川齐秀丽 下联:喜来桃里共芬芳 横批:新年大吉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组长:张帅辉
组员:赵梦杰、李炀炀、费丽丽、王文晓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题材与分类
对联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魅力奇妙,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内容上,对联可以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我们重点谈以下几种:
节令联:
我国农历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很精彩,有的还含着一段故事呢。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整。
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喜庆联:
千百年来,无论是官、是民都乐于用对联这种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希冀和情感,来满足各自多方面的感情需要。喜庆联,这个对联之中的佼佼者,源远流长,且早已在我国人民群众恭贺婚禧、祝颂寿诞、
道贺乔迁、庆祝节日时,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它既可表达人们的欢欣喜悦之情,又可表达书写者的庆贺祝福之意;既能为事增加喜庆气氛,双能令人蓬荜生辉,使喜庆环境更显得优美宜人。
以春联为例,央视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出些上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下联,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2011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5副对联,总是缺少其中一半,向观众征集上联或下联。把最好的发布在元宵晚会。用斜体标注的是观众所对的。
第一幅;上联: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
下联: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第二幅;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下联:普天乐春晚,丰年瑞玉腊梅枝。
第三幅;上联: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
下联:鸿篇任我裁,灿矣龙章续锦篇。
第四幅;上联: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
下联: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
第五副;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
下联:岁寒守岁岁无寒。
婚联也是喜庆联的一种,是专贴在新房门上及两厢、厅堂、门台上的。这种婚联饱含浓郁的乡土风情,寓意隽永,具吉瑞喜庆的气氛,其内容也不乏夫妇燕尔新婚,互敬互爱、琴瑟和谐、白头偕老之意。例如下面这幅,上联:“牵天上牛,截角雕梭,织
就鸾绢迎淑女”,“捉月中兔,拔毫扎笔,写成凤贴配才郎”,用夸张的手法,写得气势恢宏。
趣巧联:
古今名人嘲讽世事和可耻可笑之人,名人互相诘难答对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佳联,他们或是有一定故事性和趣味性,或是创作技巧出奇。
例如一副讥讽科举取仕的对联:“并未出房,亏得个白头发秀才; 何尝中试,倒做了黑耳朵举人。”上联说多年寒窗苦读都没有考中举人,满头白发了,还是个秀才;下联讲,秋闱又不中,皇帝老子可怜见地,赐给一个举人名额,岂不知已经是两耳昏昏的人了。传说该联为安徽无为县某钦赐举人所写,发泄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与抗议。此联文字通达,中间的停顿利于抒发情感。
再如一副言旧社会层层盘剥的对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该联采用比兴手法。上联以鱼、虾、泥依次相欺的事实说明在生物界存在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下联直写社会现状,朝廷搜刮州府,州府搜刮县衙,县衙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民不聊生,国家危急,朝廷自然朝不虑夕。全联警示当局者不要挥霍无度、搜刮无限,同时也在哀叹百姓不堪重负、难以支撑,它是封建社会官府盘剥百姓的极好写照。下面再欣赏几副:
画上荷花和尚画;
摩临汉书翰林摩。 (此联可倒读)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草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春秋香。
千帆竞发,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笛青)怎比箫和(萧何)。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与普天同庆的对联}.
三军败尽,割地求和。 (慈禧六十大寿的讽刺写照)
对联习俗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春联习俗、婚联习俗、挽联习俗,等。
对联的发展前景 对脸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字对联大全
八方秀色,一室清辉 八路进宝,四方来财 长空溢彩,大地流金 春风催绿,江山映红 春光骀荡,国步龙腾 春燕剪柳,喜鹊登梅 春盈四海,花漫九州 淡泊明志,平易近人 东风解冻,春日载阳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风清日丽,鸟语花香 福星高照,万事亨通 高歌猛进,勇往直前 国家兴旺,人民安康 国强民富,政通人和 海阔鱼跃,天高鸟飞 红梅点点,春意融融 华灯飞彩,喜爆放红 举国安定,全民团结 军民义重,雨水情深 克勤克俭,为国为民 龙飞凤舞,月满春盈 梅开五福,竹报三多 莫看人短,不恃己长 年逢大有,日过小康 勤能补拙,俭可助廉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勤能补拙,学可医愚 庆云兆日,芳草迎春 鹊送喜报,风传佳音 人欢马叫,春和景明 人勤春好,民富国强 人心喜暖,鸟语辞寒 三更猪去,五夜春来 三江春水,五岳青松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诗书门第,礼义人家 树头银花,心上春光 说真心话,做老实人 四海生色,五湖呈祥 抬头见喜,举步生风 闻鸡起舞,跃马争春 五星高照,四海欢腾 心存爱国,志在为人
心上美景,窗外红梅 新春伊始,福寿即来 一家瑞气,万里春光 一年肇始,百业兴隆 一派正气,两袖清风 一堂春色,七巧良缘 英豪济济,阵势堂堂 莺歌燕舞,虎跃龙腾 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主欢客乐,近悦远来 祖国统一,台湾当归 吉日唯戊,太岁在寅 门心皆水,物我同春 鹊送喜报
鸡鸣晓旦
丹凤来仪
神猴辞岁
鸡传佳音{与普天同庆的对联}.
燕舞阳春
金鸡报晓
金凤迎春
雄鸡唱韵
猴岁呈祥
大地回春
鸡年纳福
四时为柄
闻鸡起舞
年年大发
东风解冻
万象皆春
跃马争春
岁岁有余
春日载阳
春盈四海
百业兴旺
春和景丽
梅开五福
花漫九州
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竹报三多
春风得意
诗书门第
一家瑞气
江山不老
科气致祥
礼义人家
万里春光
祖国长春
年逢大有
莺歌燕舞
一帆风顺
庆云兆日
日过小康
虎跃龙腾
四季平安
芳草迎春
龙飞凤舞
一派正气
一堂春色
一元复始
月满春盈
两袖清风
七巧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