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1-21

2000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济源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济源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9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素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为统揽,积极应对,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较好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达到288.3亿元,增长14.8%,增幅居全省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08亿元,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3亿元,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2亿元,增长24.3%,增幅居全省第1位;进出口总值完成14.99亿美元,增长36.9%。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12.3亿元,增长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9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10.8%。

——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6.12%,削减化学需氧量1800吨、二氧化硫2万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连续三年跻身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09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76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15.5%;城镇化率达47.5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

(一)项目建设有效推进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优化、积蓄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职能部门推进项目的责任,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实行集中交办,认真做好项目审批、银企对接、用地保障、施工环境等工作,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530个,完成投资130亿元。济晋、济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坛山供水工程竣工通水;市图书馆、游泳馆建成投用;豫光30万吨电锌二期、济钢60万吨高强度机械用钢、联创20万吨树脂粉、济煤10万吨电解铅、石晶光电石英元器件、五三一水泥粉磨站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沁北电厂三期、河口村水库前期、蟒河口水库、豫光8万吨铅熔池熔炼、恒通50

万吨树脂扩改三期、豫港60万吨捣固焦扩改、中原特钢综合技改、金利废旧蓄电池回收、万洋10万吨再生铅、科技馆-城展馆、市委党校、世纪华城等项目加快推进;500千伏济源变电站、济阳高速公路、金马捣固焦二期、小浪底北岸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有效推进。

(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安排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5000万元,兑现粮食、农资、农机购置等各类补贴6205万元,深入实施“3581”农民增收计划,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新增薄皮核桃6万亩、温室大棚1731座,新建、改造养殖场区121个,引进柳江禽业、双汇集团、澳源牛业等农业龙头企业,认证、认定无公害农畜产品及产地26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虎岭、玉川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获得省政府批准,虎岭、玉川产业集聚区新建道路13.8公里,铺设管网17.2公里,中原特钢产业园、中博多晶硅等项目进驻并开工;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揭牌成立。开展工业企业“四赛”活动,实施“十强十高”扶持政策,推动工业企业扩总量、上规模、抓创新、上台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74家,比上年新增21家,其中豫光、济钢超100亿元,7家企业进入河南省百强企业,豫光首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全市铅锌生产能力跃居全国第一。积极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和上市工作,恒通化工、豫光金铅与太行水泥实现战略联合,中原特钢进入上市审批程序,清水源进入上市辅导期,金利铅业完成上市资产评估。坚持以全民创业为重要抓手,以做大做强旅游业为突破口,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5767家,接待国内外游客249万人次,中原国际商贸城、国际时代广场、建业新天地步行街等大型商贸市场建成营业。着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加强融资、优化服务、强化保障、调减税费等八项措施,对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入资本金2850万元,资本总额达到5000万元;抓住被列为省国有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试点市的机遇,出台优惠政策,推进银企对接,促成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1.45亿元。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全市共承担国家科技计划5项、省级科技计划20项,8家企业主持或参与了23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6种产品荣获“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中原特钢新建了“河南省特殊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25%。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监测管理、指标统计体系建设,实施省工业结构调整项目12个、节能技改项目18个,完成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2个。豫光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济钢、金马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金利、万洋等铅锌企业建成低能耗生产线,恒通隔膜法烧碱生产工艺全面淘汰。

(三)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

中心城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条13.4公里,北海路、愚公路全线贯通,新增供水、供暖、供气管网29.1公里,新装背街小巷路灯2500余盏,安装雕塑小品17组,加快推进黄河路污水管网改造、蟒河下游治理,医疗废物

处理中心正式运行。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2个,完成投资1.8亿元。环保模范城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小城镇和组团建设步伐加快。3个组团建设加快实施,水资源开发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完成。开展了2次小城镇建设大观摩活动,推动了小城镇快速发展。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75项,完成投资3.5亿元,镇区水、电、路、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敬老院、卫生院、汽车站等公用事业建设得到加强。在各镇设立了城管派出机构,小城镇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百村富民工程和“双二十”培强帮弱活动,市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突破3亿元,再创新高。新建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6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率先在全省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18公里,居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86.5%;实施旧村改造29个村,迁户并村搬迁874户3690人;新建大中型沼气池75个、户用沼气池8115座;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07家、农家超市134个;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宽带,新增村(居)信息服务点484个;10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达标,新建绿色家园村100个、农村文化中心示范村60个。坚持开展“3+1”工作,新增造林绿化931万株;完成重点水利工程31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开发整理土地1.5万亩;干道沿线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出台“放权强镇”政策,充分调动镇(街道)抓发展的积极性,镇域经济活力进一步激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联合年检审批,推行一站式服务,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豫光集团辅业分离改制、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环卫体制改革完成。政府部门中层干部轮岗工作全面完成,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职称评聘改革不断深入。土地流转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招商活动,在香港、深圳、郑州等地分别举办了水资源开发项目说明会,组团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中部博览会”、“第五届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广东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举办了“百名豫商看济源”等“请进来”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4亿元,增长28.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55万美元,增长28.9%;实施外来投资项目198个,新增外来投资企业60家,总数达271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五)社会民生明显改善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投入资金3.58亿元,办好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20件实事,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在实现全民医保的基础上,出台《济源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障全覆盖,已参保3.96万人。城镇职工保障体系逐步延伸到中小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企业五项保险新增参保职工2万余人次。新农合资金配套标准提高,参合率达98.3%,大病补助封顶线达3

万元。城乡低保扩面,发放低保金243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省最高。积极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推进,首批48套廉租住房建成投用,对2613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租赁补贴266万元。完成“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技术培训1.5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提高就业资金补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帮助11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兴豫之光”人才计划全面实施,区域性人才合作机制初步形成,智力引进取得新进展。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市被列为全省首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市区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新沁园中学开工建设,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制度全面落实,提前半年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高招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体育工作体制进一步理顺,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电视连续剧《王屋山下的传说》在中央一套两次播出,豫剧《愚公移山》获省文华大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市中医院迁建加快推进,改造镇卫生院2个、农村标准化卫生所192个,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进一步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免费婚检和出生缺陷干预,低生育水平持续巩固。农村药品实现全额配送,新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村32个,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妥善处置含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3个城市社区、22个农村社区建设得到加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序开展,统计“经济气象站”作用进一步发挥。市档案馆被评为全省首家国家一级档案馆。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捐款捐物达4039万元,援建过渡安置房300套。人防、民族、宗教、残联、气象、史志、侨务、外事、河务、无线电管理、应急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安全稳定、廉政建设等工作扎实开展

{2000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深入实施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全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我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克井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邵原镇、思礼镇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国税局、工商局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明显提高,满意率达98.5%。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和普法教育活动,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率先在全省完成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指数全省第一。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有力保障了社会稳定。坚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隐患集中交办和行政问责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军转干部安置、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及优抚、双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市人武部被济南军区表彰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强化审计监督,认真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公务人员问责暂行办法》,开展干部作风季度评议活动,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大事多、

喜事多、难事多、攻艰克难、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镇镇通”高速公路、城乡养老保障全覆盖的一年,是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对外知名度显著提升、民生显著改善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始终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坚持应对挑战和抢抓机遇相结合。在罕见的挑战和困难面前,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辩证地看待危中之机,强化机遇意识,培育竞争优势,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三是坚持着眼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统一。在办好要事、急事、难事的同时,着力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四是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相协调。注重把发展成果用于改善民生,全面把握群众需求,加大财政投入,找准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下大力气加以解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五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加强政府建设相结合。坚持把“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六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两转两提”工作密切结合,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更加紧迫,节能减排任务更重;二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需要更加关注改善民生;三是安全生产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监管亟待进一步加强;四是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还不同程度存在困难和问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09年是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难以预料,加快发展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同时,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加速转移,加快发展又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抗风险能力稳步提高,为我市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务必要强化机遇意识,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着力培育优势,力争经过新一轮调整,使综合经济实力有一个大

2000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200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

[2001-2-20] 点击:565

——2001年2月20日在自治州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自治州州长 巴 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期间工作回顾

“九五”时期,是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州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狠抓落实,扎实工作,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自治州呈现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现价,下同),比1995年增长67.7%,年均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7015元提高到11900元。地方财政收入6.84亿元,比1995年增长106.8%,年均增长21%。五年全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4.77亿元,年均增长12.5%。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一、二、三产业结构由“八五”末的26:47:27调整为“九五”末的18:60:22。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八五”末的45.9%增加到“九五”末的65.1%。林果业、畜牧业发展较快。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特色工业初具规模,矿业开发步伐加快。石油工业发展迅速,成为自治州新型的支柱产业,石油石化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金融、保险部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相继建成开都河第一分水枢纽、孔雀河第二分水枢纽、车尔臣河第二分水枢纽、且末二级水电站、库尔勒新城区及西尼尔工业区二期排水工程、塔里木石化厂、塔里木炭黑厂、314国道库尔勒过境公路、库尔勒城市道路改扩建、塔什店火电三期7号机组、且末机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了罗布淖尔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万锭精梳、博斯腾湖苇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连蒸工艺改造、和静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0万吨高标号水泥生产线、博湖凯泽蕃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扩建等技术改造项目。新建、改造县乡公路3755公里、城镇道路280公里。新增电力装机14.2万千瓦,完成农村电网改造3208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0万门。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并购与重组取得成效,组建成立了罗布淖尔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库尔勒香梨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博湖苇业股份有限公司、博湖凯泽蕃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制企业。中小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改制,转换了经营机制。全州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78%。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在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全州共核销企业呆坏帐7.84亿元,实施债转股2.4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流通、住房、医疗等各项改革进展顺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全州个体工商户3.3万户,私营企业1475户。

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九五”期间,累计出口8056.9万美元。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进入我州进行投资合作,对自治州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0年职工年货币工资达到7669元,年均增加59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2元,年均增长16%。城乡交通、通讯、用电、医疗卫生、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防病改水取得新成绩,已解决21.97万人和113.7l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科教兴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五年共取得自治区级优秀科技成果13项,全州7个县市获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尉犁县获自治区科技兴新先进县称号。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两基”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8个县市通过自治区“两基”教育评估验收。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加强,教育设施有较大改善,民汉合校工作积极推进,教育质量有较大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完成了“九五”确定的人口计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三为主”目标提前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改善,库尔勒市、轮台县分别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卫生城镇称号,其他各县获自治区卫生县城称号。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工作全面完成,八县一市提前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全州关停“十五小”企业52家,治理达标企业106家,企业污染治理达标率达98.75%,“一控双达标”目标基本买现。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了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和创建民族团结“双先”活动,“三个离不开”思想深人人心,涌现了一批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双拥”、“共建”活动取得成效。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依法治州、依法行政。深人开展反腐败斗争,狠抓廉政建设。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深入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为首分子和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及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及时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

过去的五年,农二师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的兵团精神,忠实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特色经济发展的路子,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自治州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油石化、铁路等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地方共谋发展,共同进步,融合型经济取得新的成绩。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西北石油局、塔里木河南勘探公司在油气勘探开发上取得鼓舞人心的成绩,探明了一批油气田,油气产量迅速增加,为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奠定了基础。

驻州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支援地方建设,在巴仑台森林火灾、巴音布鲁克雪灾、博湖水灾等抗灾抢险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自治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0年,自治州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培育特色经济,加大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战胜了开都河及博湖特大洪水灾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2%,第二产业增长9.2%,第三产业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财政收人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72元,比上年增加260元。围绕农牧民增收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州粮食产量35.41万吨(其中地方26.27万吨);棉花产量11.96万吨(其中地方8.36万吨,增长11.8%);肉类产量6.93万吨,增长5.9%。乡镇企业实现产值27.3亿元,增长12.4%。为改善生态环境,向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输水3亿方。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解决了7565人的温饱问题。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州工业增加值56亿元(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5%)。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开都河第一分水枢纽、塔里木炭黑项目建成。城镇建设取得新成绩,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亿元,增长3.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9.7%。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526.1万美元,增长120.6%。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9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4.92亿元。金融部门有力地支持了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再就业率达到50.3%,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城镇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农村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科教兴州”取得新进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三讲”教育取得成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焕发了新的战斗力,增强了全州的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纠风工作得到加强,治理“三乱”取得新进展,2000年共取消各类不合理收费203项,降低收费标准82项,减轻企业负担1260万元,减轻农牧民负担2333.7万元,农牧民人均减负63.4元。工会、妇联、统计、档案、外事、侨务、民政、工商、老龄、残疾人事业、民族语言文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自治州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工作成效显著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的五年;是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改善,民族团结加强,社会安定局面不断巩固的五年;也是农二师、石油、石化、铁路、金融等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的五年。

五年的成绩,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工人、农牧民、农垦职工、干部、知识分子、各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向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过去五年的实践,丰富了我们在复杂形势下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经验,主要是: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点。“九五”期间,我们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努力争取国家政策,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狠抓重点项目实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自治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深化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州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和破产重组,强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扩展了发展空间。

第三,坚定不移地走开放性融合型经济发展的路子,是加快发展的成功之路。“九五”期间,我们按照大开放、大融合发展的思路,积极实施开放引强。驻州各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要素的交流和合作,走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了自治州的整体发展。

第四,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九五”期间,通过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农村防病改水、初级卫生保健、县乡道路、教育“八配套”、乡乡村村通广播电视、牧民定居半定居、扶贫开发等“得民心工程”。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

第五,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始终高举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同“法轮功”邪教作斗争,保持了自治州大局的稳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关键。“九五”期间,我们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繁荣。不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要看到,自治州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塔里木石化厂未能投产,塔里木石化厂未能开工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等部分指标没有完成“九五”计划目标;二是产业结构不完全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弱,融资渠道单一,竞争力不强;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农牧民和部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四是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五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和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五”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十五”期间,我们面临很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是:一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二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基础;三是我州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优势支柱产业逐步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四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思稳定、求发展、争富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在发展中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的责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确保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五”期间的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州为目标,坚持走开放性、融合型经济发展的路子。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州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1234”的工作思路,即建设一个中心城市(库尔勒市),打牢两个基础(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实现三个突破(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培育四大支柱产业(特色农业、石油石化、旅游业和矿产开发),发展特色经济,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风廉政建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奋斗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到2005年,力争使自治州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对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进行全面调整,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增加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十五”期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中央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自治州实际,我们制定了《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把农业和农牧民增收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粮食生产坚持自给有余,县域平衡,积极调整品种结构,重点建设焉耆盆地优质粮食基地。坚持棉花发展战略不动摇,加快优质棉基地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广优

2000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附英文)

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国内工作回顾

199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发图强,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预期目标,经济结构有所调整,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种植结构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增长,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减少了市场滞销产品的生产,产品销售率稳定上升。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67亿元,增长77.7%,都创造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大多数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效益好于上年。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1501亿元,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377亿元。金融平稳运行,货币供应和信贷总量继续增长。外贸出口从7月份开始大幅度回升,全年达到1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保持了相当规模。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年底达到1547亿美元。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重要进展。政企分开步伐加快,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工作基本完成,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重点国有企业的改组继续推进,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内部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亏损户,有了显著减少。纺织行业提前一年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其他行业也出现了增盈或减亏的好势头。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有了重大转机,扭亏增盈成效显著。这些进展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说明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加快,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得到加强。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比上年扩大47.4%,增幅之大是多年来没有的。教育改革迈出新的步伐,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计划生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的进展。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果。国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从去年7月1日起,国家较大幅度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水平提高30%;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落实这些措施,国家财政共增加支出540多亿元,全国有8400多万人受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3.8%。贫困人口减少800万人。国家增加了法定节假日天数,既促进了消费,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去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顺利实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两件大事,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去年我们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行径,沉重打击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果断处理“法轮功”邪教问题,这些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为我们从事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明显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中央正确把握经济走势,在去年二季度经济出现下滑的关键时刻,果断作出了增发国债、增加居民收入等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要决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鼓励投资、消费、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效益回升发挥了重大作用。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既积累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丰富经验,又取得了遏制通货紧缩趋势的初步经验。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全国上下努力奋斗的结果。广大干部群众面对各种困难,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主动精神,付出了辛勤劳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奋斗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与支持祖国建设和统一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许多领域和单位管理松懈,效率低下,损失浪费惊人,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漠视群众疾苦,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政策在一些基层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2000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会精神,继续执行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世纪。

二、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2000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们面临问题的关键。只有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才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也才能增加财政收入,防范金融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当前扩大内需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两年来,中央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并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些政策措施。既向银行增发国债用以扩大投资,又增加居民收入以促进消费;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既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又积极鼓励增加出口。实践证明,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从国债投资的效果看,两年来通过财政向银行发行2100亿元长期国债,带动4200多亿元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共建设5100多个项目。已建成的主要有: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堤防近6100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58公里;增加铁路新线1423公里、复线643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整治明显加快,许多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高低压线路90万公里;建成仓容250亿公斤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所有这些,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经济增长,而且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更好基础。

今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重点投向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和教育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新增国债投资首先用于在建项目,确保这些项目按时竣工投产。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严防“钓鱼”项目和“胡子”工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加强稽察和审计监督,杜绝劣质工程和挪用项目资金。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去年出台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企业也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职工工资。各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公务员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进一步运用税收、价格等手段,并继续清理某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法规,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

近年来财政赤字和债务有所增加,这是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今年把支付国债利息列入财政预算支出,赤字比按原口径计算多一些,但当年财政赤字和发债规模大体保持去年水平,仍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从较长时期看,只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财政偿还债务的能力是有保障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警惕和防范财政风险。

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金融系统要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下,从多方面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要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国有银行应加强内部资金调度,合理划分贷款审批权限,及时发放与国债投资项目配套的固定资产贷款,保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要。切实增加对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贷款。努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对重复建设、产品积压和需要压缩生产能力的企业,应当停止或压缩贷款。要大力发展住房、助学和大件商品的消费信贷,改进办法,简化手续,提高审贷效率。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依法严格审批保险企业,积极拓展保险业务。

继续按照1997年中央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强化金融监管和法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努力提高经营效益,为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今年,除继续保持国债投资规模外,相应增加银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鼓励企业自筹投资,还要引导集体、私营、个体经济增加投资,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制止重复建设,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要提高改革措施的透明度,改善居民心理预期,鼓励居民增加即期消费。现在,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改革措施都已经出台,各地在落实改革措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原来由国家和社会负担的费用不能转嫁到群众身上。要积极培育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使住房建设真正成为重要产业。积极发展电信、旅游、文化、娱乐、保健、体育等服务性消费。特别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继续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今年将在安徽省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行展开。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这种调整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尤其要防止忽视、放松农业的倾向。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发展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深加工。努力调整种植业、畜牧业品种和品质结构,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面向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业区域生产结构。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农业。在调整农业结构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不能搞强迫命令。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加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同大市场连接起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面向市场调整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统筹规划,采取有力的政策措

施,加快小城镇发展。切实保护耕地。进一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要围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限制没有市场销路的产品生产。进一步关闭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厂小矿;淘汰落后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一些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并向老工业基地倾斜。坚持质量第一,采用先进标准,更新和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鼓励增产适销对路产品,特别是名优产品。三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产业。同时,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四是继续推进行业改组,促进重点行业提高规模效益,优化布局。努力提高重大装备工业和基础材料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广开就业门路和扩大消费,有着重要作用。在继续发展运输、商贸等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信息、金融、旅游、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这个重大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抓紧做好若干重大骨干工程的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加大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力度。陡坡耕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抓住当前粮食等农产品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以粮换林换草。这项工作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尊重农民意愿,搞好试点,逐步推行。要坚决制止新的毁林毁草开荒。三是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条件,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优势,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同时,继续采取联合开发、互利合作、对口支援、干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注重实效,扎实工作,努力搞好各项建设。

四、继续推进改革,全面加强管理

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续推进各项改革,为促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国有企业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紧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范,使企业有所遵循。突出抓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和改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稽察和监管,逐步健全和规范监事会制度。依法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检查企业财务,对董事、经理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加强国有重点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对所属子公司的管理,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母子公司体制。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建立企业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在部分好的企业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认真落实增加银行核销呆坏帐准备金的规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债转股、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等措施,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促进企业扭亏脱困。稳步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宜于实行股份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利用股票市场,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革。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2000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认真执行粮食优质优价政策,促进粮食品种结构调整。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和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的需要,国务院已确定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要做好相应的政策调整工作。继续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推进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努力降低成本。要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财税、金融、投融资、分配、流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要继续有序推进。城镇住房和医疗保险、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中央已经制定了指导性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因地制宜作出决策,组织实施。

现在,中央关于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也已颁布。要保证中央的政策措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真正得以贯彻落实,当务之急是“严”字当头,强化管理。当前,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秩序混乱的现象,有些地方和单位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重影响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改革的推进,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今年,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以改革的精神,突出抓好管理。工业、农业、财税、金融、贸易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行各业,也都要在加强管理上下大功夫。这里讲的管理,包括加强监督和整顿。

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所有企业都要从严治企,苦练内功,着力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薄弱环节。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八上英语作业本答案
下一篇:2017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