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1-18

2005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CX1〗〖HJ3.0mm〗〖HT3XBS〗〖JZ2〗政府工作报告

〖JZ〗〖HT4”SS〗——2005年1月18日在石首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JZ〗〖HT3F〗石首市人民政府市长〓〖HTH〗钟〓鸣

〖HTF〗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HTH〗一、2004年的工作回顾〖HTF〗

2004年是市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政府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个文明”建设,以“工业兴市”战略统领经济工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

〖HTK〗——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HTF〗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524亿元增长8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07亿元、256亿元、207亿元,分别增长5%、109%、83%。完成财政收入26459万元,其中工商税收15460万元(含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可比分别增长184%、13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可比增长19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5元,分别增长24%、68%。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38亿元,增长126%;贷款余额191亿元,增长56%;居民储蓄达278亿元,人均储蓄4498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96%。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销售、利税分别达11亿元、30亿元、35亿元,分别增长158%、17%、237%。重点骨干企业规模效益同步增长,楚源集团实现销售172亿元、入库税金4584万元、出口创汇6594万美元,分别增长47%、43%、661%;吉象公司实现销售46亿元、入库税金5104万元,分别增长5%、426%。启动或完成水泵厂、车身厂、电子仪器厂、钻床厂、汽配四厂等国有企业改制,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有序推进,以“企业转产权、职工转身份”为核心的国有工商企业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八项主要经济指标在荆州市“工业兴市”综合统计考核中,位居各县(市、区)第二名。农业和农村经济是1998年以来形势最好的一年。粮食播种面积得到恢复性增长,总产达236万吨,增长99%;意杨、果蔬、水产、畜禽等农产品板块建设初步形成,涌现各类种养大户3500多户;农村市场主体发展较快,牲猪、家禽、西甜瓜等专业协会进一步规范;防洪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先后完成荆南干堤堤顶公路、荆南四河堤防加固第一期、平垸行洪、河湖疏浚等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400万元,完成土石方490万方;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一降两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和水稻良种补贴资金995万元全部发放到户,调减农业税及附加1955万元,减幅为429%。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71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34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537万美元。香港得宝公司投资8696万元,整体收购华丽公司股权,并新上2万吨活性染料项目,使活性染料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吉象公司将85%的股本转让给国际纸业集团控股的卡达维公司,实现了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石首的历史性突破。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5亿元。对外贸易发展加快,进出口总额9375万美元,外贸出口7038万美元,增长556%,居全省县市首位。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增就业岗位6857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两个确保”全面落实,城镇“低保”基本到位,征收社会保险费5540万元,发放离退休养老保险金4600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800万元,发放低保资金710万元。

〖HTK〗——十一件实事顺利实施。〖HTF〗市政府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承诺2004年要办

好8件实事,后来根据省、荆州市的要求,将血防综合治理暨生态家园示范项目、农村五保福星工程、博物馆建设纳入办实事的范围。总体上讲,11件实事进展比较顺利。〖HTK〗通乡通村公路建设:〖HTF〗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公路建设的国债资金到位率较低,通乡公路完成32公里,占计划80%;通村公路完成1384公里,超计划384公里。〖HTK〗中心城区电网改造工程:〖HTF〗城区内环中低压电网改造基本结束,外环中低压电网改造正在施工,2004年工程量全面完成。〖HTK〗原荆州钢厂、磷肥厂搬迁:〖HTF〗随着顺发公司新建生产线和鑫慧公司年产15万吨硫酸、15万吨磷肥生产线建设完成,原荆州钢厂、磷肥厂老厂区已于11月底停产搬迁。〖HTK〗高中学校扩建工程:〖HTF〗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完成文汇高中学生食堂、新厂高中教学综合楼、城南高中学生公寓和教学综合楼工程建设,新增学生教学生活用房12万平方米。〖HTK〗有线电视城乡联网工程:〖HTF〗中心城区与15个乡镇办区已实现有线电视联网。〖HTK〗殡仪馆搬迁:〖HTF〗投资1300万元的新殡仪馆工程全面完工。〖HTK〗山底湖大桥建设:〖HTF〗考虑大桥建设对山底湖环境的影响,我们通过向省、荆州市争取,将原设计2孔20米、全长5308米的方案变更为9孔20米、全长18008米,方案的多次变更影响了工程进度,目前仅完成设计、地基钻探等工作。〖HTK〗市疾病控制中心建设:〖HTF〗总投资500万元的疾病控制中心,因征地、设计方案变更、血防体制改革等原因,进度迟缓,目前才开始动工建设。〖HTK〗血防综合治理暨生态家园示范项目:〖HTF〗投资211万元修建水泥路4660米,硬化渠道2800米,实施“三改一建”50户,示范区内所有农户全部用上自来水,2004年各项工程任务全面完成。〖HTK〗农村五保福星工程:〖HTF〗投资800多万元,先后改建、维修、扩建农村福利院24所,新增床位648个,1500名五保对象实现集中供养,全市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0%。〖HTK〗博物馆建设:〖HTF〗市政府已累计投资300万元,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并顺利通过中南建筑设计院组织的验收,目前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

〖HTK〗——各项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的进步。〖HTF〗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加大,成立了市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审查技术委员会,中心城区完成建宁大道、楚天大道、廖家渊路、中山路、文峰路1巷等道路的兴建、扩建、配套和出租车经营权第二轮有偿出让。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87%、32%,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与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共向上申报各类科技计划18项,争取科技贷款7150万元,启动了与长江大学等高校的科技合作项目。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通过了省级“普九”复查验收,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公办教师全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市农民参保率达699%,顺利实现了血防与卫生机构合并、资源整合,晚血病人得到救治,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环境监测与污染源防治工作,主要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全面完成,在获得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的基础上,通过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验收,并在全省推荐的5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基本农田保护及土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活跃。城乡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入,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邮政通讯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大力推行行政执法“四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承办人大代表批评、意见和建议110件,承办政协委员提案127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件。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举行价格、规划等听证会,启动电子政务建设,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明显增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市直部门“三服务”和行风评议活动,设立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市水平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处理企业军转干部、土地征用补偿、房屋拆迁等信访突出问题。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与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协委员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和驻石解放军指战员,向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面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在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方面力度还不够,投资环境不太宽松,土地、电力、资金供应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中小企业发展不快,工业经济的梯级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不大,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有待加强,乡村两级运转比较困难。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四是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效果还不如人意,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公仆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低下,有些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信念动摇,私欲膨胀,为政不廉,以权谋利,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结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政府要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谋划发展,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以工业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改革的办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这既是新一届政府履职一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政府工作必须把握的基本准则。

〖HTH〗二、2005年的主要任务〖HTF〗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石首建设成为全省经济强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目标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HTH〗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提升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水平,统筹“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HTF〗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62亿元,增长9%左右,其中一产业完成111亿元,增长4%左右,二产业完成286亿元,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增长16%以上,三产业完成223亿元,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28580万元,增长8%左右,其中工商税收17930万元(含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增长1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10%左右;外贸出口8000万美元,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分别增长8%、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今年着力办好6件实事:加快实施农村“三通”(即通路、通有线电视、通安全饮水)工程,建成30公里通乡公路、100公里通村公路,开通60个行政村的有线电视,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建立城乡贫困群众救助体系,实施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启动工业综合码头建设,完成第一期工程,缓解交通“瓶颈”矛盾;改造和整顿中心城区农贸市场,解决好以路为市、

占道经营及脏乱差的问题;启动中心城区困难群众安居工程,逐步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继续抓好高中学校扩建增容工程。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HTK〗(一)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HTF〗

〖HTK〗大力开展招商引资。〖HTF〗坚持“以招商引资带动工业发展、以工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今年招商引资额突破6亿元。一是依托项目招商。围绕主导产业、优势资源、存量资产策划包装一批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大项目。建立和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协调机制,实行“一个招商项目、一个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加强项目跟踪服务与管理,提高招商引资的签约率、入园率、到位率、开工率。二是创新方式招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工业项目为主要内容,积极引导本市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合资合作。在全员招商的基础上,开展“专班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代理招商”。三是强化责任招商。市级领导带头招商,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要亲自抓招商,亲自谈项目,亲自抓协调,切实做到有目标、有责任、有专班、有经费、有奖惩。要加大招商引资检查督办力度,每月通报一次,每季度交流一次,半年检查一次,年终观摩总结。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奖励机制,对招商引资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说明原因。

〖HTK〗扶持壮大骨干企业。〖HTF〗充分利用精细化工、木业森工、汽车配件、电子通讯、棉花纺织等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形成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配套协作企业为支撑的企业群体。坚持“四大家”领导和市直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和战略投资者,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管理,协调解决好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土地和电力供应等问题。在继续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市政府将出台扶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再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使过亿元企业达10家。

〖HTK〗继续抓好工业园区建设。〖HTF〗按照产业规模化、工业园区化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办好石首经济开发区(石首高新技术产业园)。鼓励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和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凡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入工业园区。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金平园区的详规,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张城垸园区的配套建设,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将园区内的环卫、交通、市政设施纳入中心城区范围,统一管理。

〖HTK〗放手发展民营经济。〖HTF〗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清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群众创业。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抓紧做好国有企业改制的刹尾工作,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加快“国退民进”步伐。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内在活力的市场主体。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宣传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利,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

〖HTK〗加快发展商贸旅游经济。〖HTF〗商贸旅游业拉动能力强、容纳就业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要培育大型连锁商贸、物流企业和特色商业街及专业批发市场,提升商贸业的综合实力,尽快把石首建设成为湘鄂边地区的商贸中心。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天鹅洲、桃花山等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建设,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HTK〗(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HTF〗

〖HTK〗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HTF〗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培育壮大一批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

工企业,力争吉象公司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双赢”。加快培植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业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城镇工商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参与农产品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HTK〗继续调整农业结构。〖HTF〗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调整农业结构。按照区域化布局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重点发展林业、水产、畜禽等产业,形成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板块,力争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坚持依靠科技增产、增效、增收,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大力推广综合农业、节能降耗和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HTK〗有序组织农村劳务输出。〖HTF〗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力争今年输出农村劳动力增加1万人以上。要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集中培训5000人以上。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切实维护农民工利益,妥善解决其子女教育、社会保险、拖欠工资等问题,促进“打工经济”健康发展。

〖HTK〗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HTF〗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认真执行降低农业税2个百分点、财政转移支付和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强涉农收费和农民负担监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扎实抓好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和村级债务化解工作,要在3月底前将土地经营权证发放到户,力争全年化解村级债务20%、减少负债村20%以上。坚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抓好农业综合开发,藕池河、团山河疏浚整治,水库整险,涵闸泵站维修和堤防加固达标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HTK〗(三)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重点,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HTF〗

以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和迎接省文明城市验收为重点,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城市总体规划修订、陈家湖广场控制性详规编制以及东方大道改造、城区排水系统疏通、明珠大道、解放东路延伸等重点工程建设。树立城镇经营理念,加强城建项目的包装和推介,建立多元化的城建投融资体制。强化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执行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抓好主干道绿化、山体绿化、庭院绿化、长江干堤牛皇庙段绿化等绿化工程,提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坚持和完善以专业化管理为发展方向、以科局包街为依托、以门前三包为重点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扔乱倒、乱停乱放及支街小巷整治力度,促进市容市貌明显变化。把小城镇的发展摆上城市化的重要位置,抓紧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加快中心镇、口子镇和中心村庄建设,努力构建布局合理、产业协调、发展有序的城乡一体化格局。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实施农村“三通”工程,力争到2008年,全市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道路、有线电视和安全饮用水。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搞好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继续抓好中心城区电网改造、山底湖大桥建设及博物馆配套工程,确保在年底前竣工受益。

〖HTK〗(四)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HTF〗

〖HTK〗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HTF〗认真落实扶持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强化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以上,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力争新增扩面5500人以上。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低保对象“低保”标准调整政策,确保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符合条件的城镇

2005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4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奋进,锐意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过去一年,我们是在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前进的。近两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过快,煤电油运紧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局部性问题就会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避免了经济大的起落。

一年来的成就集中表现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3%;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增长

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7%和6.8%。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这次宏观调控是从加强农业入手的。主要措施是: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建设投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增长22.5%。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6947万吨,增产3877万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对于稳定经济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

主要是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控制投资需求膨胀,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深入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全面清理各类开发区;暂停半年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制定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加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依法清理在建和拟建项目。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7.2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减缓。

注重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水利、能源、交通、环保和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长达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全线贯通并投入商业运营,三峡工程、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2亿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55万千瓦,铁路新线投产1433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6万公里。

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新开工10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800亿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国家支持启动了197个调整改造项目,15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开始建设。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从增加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协调供需关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三)不失时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农村税费改革进入逐步取消农业税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并实施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全面落实出口退税改革措施,做到了老账全部还清、新账不欠。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展了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逃骗税和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

我们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继续降低关税,扩大开放领域,贯彻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顺利实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

{2005政府工作报告}.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支持,中央财政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987亿元,投入国债资金147亿元。

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围绕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组织2000多位专家对若干战略问题进行研究论证。

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展顺利。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开始实施。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注重提高质量。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建设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为重点,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1410个县级和250个省、市(地)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建成,290所紧急救援中心陆续开工。加强对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重视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稳步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采取果断措施,及时遏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蔓延。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533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4万个村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国家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我国运动员在第28届奥运会、第12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加强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果。

(五)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许多地方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继续推进。中央财政全年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465亿元,增长18.1%。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12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90万。去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各级政府及时做好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累计救助灾民6800万人次。

依法解决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和企业改制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已基本偿还。全面清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已偿还历年拖欠工资332亿元。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摆在了政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继续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基层管理体制。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公司法》、《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和《公务员法》草案等7部法律议案,制定了32件行政法规。各级政府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取消和调整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强化执法监督,审计、监察等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105个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各省(区、市)也完成了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5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0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05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24日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省长田成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山西省委正确领导下,省政府按照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 ——全省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30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100美元,迈上一个重要台阶。

——财政总收入完成533.5亿元,增长41.2%,一年越过400亿、500亿两个大关。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5.2亿元,增长37v7%,增速居全国前列。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02.9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89.6元,增长12.6%,是多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这里,我向大会郑重报告,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部超额完成,省人民政府向人民群众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全部兑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

(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山西实际,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开展土地市场秩序特别是各类开发区的清理整顿,坚决压缩低水平重复建设,压缩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压缩过热行业投资,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在建项目进行清理,特别是对焦炭行业实施专项清理整顿。坚持保全局、保重点、保基础,适时公布产业指导目录,正确引导投资方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58亿元,增长30.6%,集中用于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业、科教、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通过一系列措施,个别行业投资过热现象得到遏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经济运行平稳健康。

(二)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建设重点工业园区和新型产业基地,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1311”规划扎实推进,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煤炭洗选率、资源回收率、生铁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大机焦、不锈钢比重明显增大,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43亿元,增长21.5%;实现利税470亿元,增长50%;实现利润216亿元,增长58%。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0%。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60亿元,增长26.5%,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电力紧张局面,我们在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和重点建设项目用电的同时,狠抓电源工程建设,全年在建电源项目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水利、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万家寨引黄总干和南干扫尾工程基本结束,北干线开工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张峰水库正式开工,马房沟提水工程竣工通水。80%的行政村通电话。太原西北环、长晋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太原至长治、汾阳至离石、得胜口至大同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县际路网改造完成2152公里,村村通工程完成2万多公里,比原定目标翻了一番多,7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油路。全省通车里程突破6.5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347公里,公路建设迈入全国先进行列。运城机场成功试航,大同机场建设接近扫尾。山西境内北、中、南通道铁路网建设已经提上日程,即将全面启动。

(四)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努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大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力度。出台促进粮食生产的八项政策,省财政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1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达到106.2亿公斤,成为历史上第三个突破百亿公斤的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的突破,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东西两山杂粮干果经济区和中南部无公害果菜经济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特色农业比重达到48%,13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狠抓禽流感防治工作,有效阻止了疫情向我省的扩散。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率普遍降低1个百分点,37个县区全部免征农业税。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开辟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狠抓生态建设和基础条件的改善,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首都水资源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省植树造林面积达到551万亩。继续下大力气实施扶贫开发,

又有100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20万人解决温饱,5万人移民搬迁。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到98.9%,全年没有发生新的拖欠。

(五)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大企业、大集团强强联合和重组力度加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步伐加快,太钢、太化、太重、太铁等企业的122所学校和10所医院的移交工作基本完成。国防科工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出台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244.9亿元,增长25.8%,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40.8%。积极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外有关机构、企业在能源、农牧业、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突破,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取得新进展。全年外贸进出口完成53.8亿美元,增长74.2%,其中出口完成40.3亿美元,增长77.6%。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8亿元,增长21.3%。

(六)注重统筹发展,努力促进科教文卫及社会各项事业繁荣进步。以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科研单位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大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继续加大“普九”力度,通过“普九”验收的县达到114个,人口覆盖率达到95.9%。改建和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159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原定14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实施高等教育强校工程,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高等教育的布局、层次和科类结构更趋合理。在15个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35个县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市县两级疾控体系国债项目如期完成,11个市级传染病医院主体工程完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出台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建设文化强省,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山西博物院建成并向社会开{2005政府工作报告}.

放。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净化文化市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较好成绩。民族、宗教、侨务、信访、测绘、双拥、人防、气象、地震、档案、老龄、参事、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七)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措施,积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1.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低于4.5%的年度调控目标。落实减免税费、增加财政投入、免费培训、提供社保补贴和小额贷款担保等政策措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6万人,其中“4050”人员5.1万人。积极促进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两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贴标准,通过转移支付帮助县级财政供养人员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7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按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91.7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第三次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84.3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34.2万农村特困人口得到救助。帮助中低收入群众缓解住房困难,新建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599.4万平方米。11个地级城市新增绿化面积9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1.77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合计达到1863天,比上年增加368天。水质好转12%的目标圆满实现。

(八)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努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政府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省政府两位副省长、两位厅长先后向省人大常委会述职。积极支持人民政协的工作,主动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12件,制订政府规章6件。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1个地级城市全部设立政务大厅或网上政务大厅。深入开展政风、

2005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200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25日在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李成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领全省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项任务。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09亿美元。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超过历史最高的1

2.8%,提高17.4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8.6亿元,增长

全省进出口总值66.1亿美元,增长40.2%,7亿元,增长15.7%。出口和消费突破了多年来低速徘徊的局面。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7.8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36万人,其中“4050”人员17.23万人,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15元,增长14.2%,八年来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1 页 共 16 页

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一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宏观调控,着力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突破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求真务实,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财政支出达197亿元,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入6.6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省级新增基建投资主要用于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效调整。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1116亿元,其中奶牛存品牌优势进一步显现,全省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全年农民外出务工达14

乘势而为,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进一步深化交通、水利、城建、勘察设计、计克服资金、用地等因素制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项目,夯实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郑州黄河二桥和新乡至郑州、濮阳至鹤壁、许昌至南阳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34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58公里,实现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全国第一套国产化单机容量最大的超临界机组沁北一期和登封、永城等电厂投产发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29万千瓦,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23万千瓦;漯河50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电网项目相继建成投运,电力输送能力进一步增强;梁北煤矿等建成投产,新增煤炭开采能力1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2 页 共 16 页

50万吨;西气东输郑州至驻马店、博爱至济源段建成并实现供气;白龟山、昭平台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基本建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2万亩;平顶山第四水厂、鹤壁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城建项目建成投用,新增日供水能力3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35万吨;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楼等一批医疗设施项目完工,新增病床5000张;郑大新校区二期工程、河大新区等一批高校项目建成,新增高等院校基础设施350万平方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99亿元,增长31.3%,其中城镇投资2434.88亿元,增长39.3%。

(三)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安排省工业结构调整、金以及国债资金共25.7亿元,建设。天冠集团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电玻壳、河南轮胎年产200万套子午胎、汁、一拖集团年产4000台工程机械、13个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好的重点企业,并铝精深加工,加快推进烟草、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整合,全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2个,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793家。

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6亿千瓦时,增长15.5%,增长14.3%,基本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

在积极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景区的开发经营,全省重点景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关联产业加快发展。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573亿元,增长65.2%;接待游客8057万人次,增长58.8%。规范房地产开发秩序,吸引了一批省外房地产商来豫投资兴业,全年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8.82亿元,增长39.5%;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055.37万平方米,增长22.3%。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引进了香江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投资支持了一批流通设施项目,全省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增加值达到678.73亿元,增长18%。稳步发展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631.8亿元,增长13.3%;各项贷款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3 页 共 16 页

余额7092.3亿元,增长12.3%。

促进中原城市群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原城市群建设开局良好。郑东新区、洛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区域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升级,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漯河等市的行政区划调整进展顺利。中原城市群9市生产总值增长16.5%,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6%,比上年又有新的提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了简政放权的政策措施,扩大了35个县市的经济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省级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县域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加大了对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达65个,比上年增加15个,增加8个。全省县均财政支出规模比上年增加6841万元,城镇化发展引导资金提前一年安排到位,快的一年。

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法人治理结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分离企业办学校324所;企业主辅分离、27家大型企业基本完成主辅分离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增加值943.2%;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0.76万户、面放开,分流安臵了15万职工,市场主体多元化完善省与市财政体制,调动了各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展开,全面完成了清产核高速公路债券顺利发行,信托融资快速发棉花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成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创新招商方式,注重引资实效。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4亿美元,增长36.7%。美国沃尔玛、德国西门子、法国拉法基、韩国电力等一批跨国公司来我省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8家落户中原。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基本做到了老账还完、新账不欠。郑州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第一批已有18家企业入驻。积极实施东引西进,吸引了一大批东部资金、技术、产业向我省转移。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4 页 共 16 页

(五)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

继续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全省为再就业人员减免各种税费1.29亿元,安排各项再就业补贴3.7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6亿元。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88.8%,接收军转干部4082人,安臵退役士兵6万余人。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推进三条保障线衔接。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实现了养老保险金征缴总量大于发放总量。全省共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16.83亿元,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全省为134.7万城市低保农村特困人口实施救助,初步建立了城乡救助体系。

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斤,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臵。投入1.国家助学贷款贴息、政府奖学金等方式,业。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全年清理建筑费10亿元。制假售假等违全。{2005政府工作报告}.

出台了促进高等教新组建了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郑麦9023”新品种获国家科技进顺利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定年人均增资1200元。。投资4.3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110万平方米。筹措2.2亿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普通高中尤其是优质高中发展步伐加快。郑州大学实现了省部共建,“211”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新组建和设臵了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19所高等院校。全省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达到70.28万人,比上年增加14.56万人。新增博士后流动站18个,引进院士28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投资改造乡镇卫生院653所。完善25个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达1158.58万人。对全省既往有偿供血者进行普查,建立了艾滋病患者救治救助和预防控制体系,对患者实行免费治疗。新闻出版、广播电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5 页 共 16 页

2005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2005政府工作报告

2005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4月30日在东升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东升镇镇长 贺晖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突出调整和创新,全方位推进开放和改革进程,经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经济社会预期目标。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整体竞争力增强。

全镇完成本地生产总值26.86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7.4%。实现工业产值87.91亿元,增长19.9 %,被市政府授予“工业总量突出贡献奖”称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1.9%,地方财政支出1.68亿元,增长36.1%。税收入库总额42067万元,增长30.6%;其中国税收入26081万元,增长19.4%;地税收入10000万元,增长22.8%。全镇各项存款余额为23.42亿元,增长12.7%。

二、农业生产稳步增长,总体效益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名优水产品、花卉花木、蔬菜为主的“三高”农业。利用首批广东省名牌产品及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东裕牌”脆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凌源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11月的说说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