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雪有关的对联

热门资讯  点击:   2016-08-02

与雪有关的对联篇一

楹联 瑞雪

楹联 瑞雪 霞浦 林承强

先春树密酬瑞雪, 后乐人间握东风。

与雪有关的对联篇二

对联练习题

对联练习题

一.请你来贴对联(a茶馆、b理发店、c书店、d药店、e宾馆、f鞋店、g粮店、h肉铺、i饭店) 1文海放舟健儿要敢顶风上 书山寻宝志士哪能空手回 ( )

2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 ( )

3飞鸟闻香化凤 游鱼得味成龙 ( )

4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 )

5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 )

6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 )

7谷乃国之宝 民以食为天 ( )

8步月凌波去 登堂入室来 ( )

9任挑肥拣瘦指向哪里割向哪里 请依次排队生人一般熟人一般 ( )

二. 下面是几副对联,请按要求把对联序号填在相应地方。

(1)一窗书卷气 满室墨画香

(2)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3)门前梅花月色 室内琴韵书声

(4)开窗明月白 椅枕竹风清

大门___ ;客厅 ____;书房 ____;卧室____。

三.删改括号部分内容并填在横线上,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1、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忙起床。)

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苟有恒,又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四. “峰高华岳三千丈”是长城某城楼上对联的上联,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A.寰宇称雄是此关

B.险据秦关百二重

C.两水源远亘古流{与雪有关的对联}.

D.斜月孤伶门上关 )

五. 请将下列对仗诗句用连线连接起来。

春山一路鸟空啼 日暖神州万木荣

锦江春色来天地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晖又红万朵花 老梅到时自然红

芳草春来依旧绿 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回大地千峰秀 冬雪欲白千里草{与雪有关的对联}.

六.请将下列句子搭配成三幅对联。(写序号)

(1)九州瑞气迎春到

(2)山外斜阳湖外雪

(3)窗前流水枕边书

(4)窗前细雨传春讯

(5)四海祥云降福来

(6)枝上黄鹂送好音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七.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

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应调整为:

八. 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1家中世界小 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____________________

{与雪有关的对联}.

3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____________________

4忆往昔峥嵘岁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5树雄心,向自我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

6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十一 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回答问题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与雪有关的对联}.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③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

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

③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

②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

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传统;

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

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

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

③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十.

1月落日出万里江河映日红

2亲民廉洁是执政基石

3网上天地大 / 书里天地宽 / 心里乾坤大

4春来鸟语花香

5立壮志,朝榜首看齐

6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

7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八.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与雪有关的对联篇三

呼和浩特普降瑞雪(楹联)

呼和浩特普降瑞雪(楹联)

霞浦一中 林承强

华灯贺岁歌遍地

瑞雪呈祥喜连天

与雪有关的对联篇四

2、1《雪》(高艳)

滨海一中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与雪有关的对联}.

与雪有关的对联篇五

20151207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retype/zoom/d8c17b38b9f3f90f77c61bab?pn=1&x=0&y=0&raww=70&rawh=739&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739&md5sum=bfa6ff843ca19dd9391288325fa45f7c&sign=3f9945fd81&zoom=&png=0-244&jpg=0-1644" target="_blank">

2016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

(省级)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考试研究中心 审定{与雪有关的对联}.

现代教育出版社版《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教材——做全国最好的公考教材,主编:陆玉春

2016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

(省级)

注意事项

{与雪有关的对联}.

1.2016年国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分为省部级和地市级两类试卷,省部级试卷共135题,地市级试卷共130题。两卷除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部分各有5题不同,以及数量关系部分省部级比地市级多5题外,其余试题完全相同。为方便大家使用,本书将两卷整合为一卷,卷中各个题目的出处均在相应位置作了说明。

2.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总时限为120分钟。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姓名与准考证号在指定位置上填写清楚。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6.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某一道题上思考太长时间,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7.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四个全面”是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下列与“四个全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党的十八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D.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全面从严”的高度

2.“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这体现了法治政府建设中哪项要求( )

A.职能科学 B.守法诚信 C.执法严明 D.权责法定

3.关于我国农业国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五大牧区的简称为新、藏、青、蒙和陇 B.南北方最主要的糖料作物分别是甘蔗和甜菜 C.“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是最大的商品粮产区 D.红壤是一种粘性酸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 4.下列俗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

5.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

A.军事∶白起、李靖 B.经济∶桑弘羊、郦道元 C.天文∶张衡、郭守敬 D.艺术∶吴道子、顾恺之 6.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是( ) 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B.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梁启超——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D.曾国藩——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7.“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8.下列作品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是( ) A.《辛德勒名单》 B.《静静的顿河》 C.《智取威虎山》 D.《战争与和平》

9.某城市空气质量较差,检测结果显示,在主要污染物中,PM10颗粒浓度严重超标,PM2.5颗粒浓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尚在正常范围。如果你是城市决策者,采取以下哪些措施能在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最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 )

①整改郊区水泥厂 ②整改郊区造纸厂 ③市区车辆限号行驶 ④改善郊区植被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根据合理的城市规划,图中①处最适合建( )

A.化工厂 B.钢铁厂 C.造纸厂 D.自来水厂

11.京沪铁路没有经过下列哪一名胜所在省份( ) A.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B.蓬莱阁风景区

{与雪有关的对联}.

C.承德避暑山庄 D.黄山风景区 12.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发生( )

A.辛亥革命发生时,希腊人在体育场观看世界杯足球赛 B.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大学生利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 C.冷战时期,苏联某地电影院放映彩色电影 D.越战期间,美国人在家里用计算机访问互联网 13.下列关于恐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活跃在中生代时期 B.霸王龙和剑龙都是肉食性动物 C.属于脊椎亚门类动物中的哺乳纲 D.可通过某个DNA片段克隆出恐龙

14.图中A表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氧、硅、铝,B表示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关于阴影部分代表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冶金工业中有广泛用途 B.其单质可以燃烧

C.是碱类物质必不可少的元素 D.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元素

15.关于导体及其导电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B.人体导电,是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和矿物质 C.石墨导电,是因为石墨中含有碳元素 D.酸碱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内含有自由离子 16.下列与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是形成降雪的必要条件 B.食盐可作为融雪物质,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高 C.“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凝固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 D.“六月飞雪”是文学作品杜撰的场景,不可能在我国境内出现 17.下列文字中画横线部分存在错误的是( )

古代的东西方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从中亚由陆路沿里海、波罗的海(A)到小亚细亚;一条是先由海路至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B)的叙利亚一带;第三条是先由海路至红海,然后再由陆路到埃及(C)的亚历山大港。在这几条商路中,红海以东由阿拉伯商人(D)掌握;地中海一带则为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所垄断。

A.(A) B.(B) C.(C) D.(D) 18.下列哪项不属于非战争军事行动( )

A.反恐维稳 B.安保警戒 C.国际教授 D.防空反导 19.下列与对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写的是元宵佳节

B.“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西汉人写的 C.“新年的余庆,嘉节号长春”符合对联“仄起平落”的书写习惯 D.“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适合作为理发店的对联 20.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人的林业思想( ) A.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 C.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D.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1.执行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级优秀企业总是能够让那些令人振奋的战略规划 地得到落实,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的目标。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丝不苟 B.不遗余力 C.分毫不差 D.滴水不漏

22.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无论是免费医疗还是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都各有弊端。但从生存权和人的尊严的角度看,对个人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医疗实乃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势所趋 B.当务之急 C.未雨绸缪 D.万全之策

23.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_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地制宜 B.正本清源 C.齐心协力 D.有的放矢

24.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通过保护产权形成,“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使全社会创新活力 ,创新成果涌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吸引 释放 B.刺激 膨胀 C.激励 迸发 D.促进 凸显

25.在某种程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但的是,这种方式的收藏也不能被 ,因为这就像吃鱼翅的人越多,遭到杀戮的鲨鱼就越多一样。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遗憾 复制 B.矛盾 鼓励 C.不幸 推广 D.尴尬 宣传

26.中国教育,向来不缺批评声,这其中不乏解,需要 的是,当批评蜂拥而至,不要无视那些被掩盖的优点和进步。唯有如此,才能在改革的道路上不彷徨、不摇摆,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与雪有关的对联篇六

对联艺术技巧

对联艺术技巧——遣词技巧 (转)

作好对联,除了前面我们说过的遵从对联字数相等、词组相同、词性一致、句法相通、平仄相替、音韵成对、和位臵固定是对联的七个基本要求外,用合理的词汇来表达作者的心理状态,就是对联意境营造的关键了。-

对联的联句,要有一个和谐一致的意境整体;对联的上下联之间,要形成固定关联的有机整体。而要达到这样一个要求,遣词组句之艺术技巧就成了关键之关键了。今晚我们先说- 遣词。

要在对联中用最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诗人所需要表达的境界,脑中有丰富的词汇库当然是最根本的问题了,所谓“库中有粮,心中不慌”,是此理也。而在同样广度的词汇基础上,最充分地发挥遣词技巧,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山翁学联几年,于对联遣词技巧略有些心得,概括总结如下:-

一是就音韵流转与形式一致上,对联组词技巧可用:求工切者入其门,求神者触其类,求旷达者择其邻。-

二是就内容表达与关联上,其技巧则:求理同择其正,求趣异择其反,求因果择其串。- 下面分别就以上几点来作进一步说明:

1、求工切者入其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工对。它除按对联要求在用词上注意相同部位上要词性一致外,还得尽量使用同一门类的词。-

我国古代诗人将词所表达的内容在词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划,将词列出为:天文、时令、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植物、动物、形体、人事、人伦共十四门。-

如风雨雷电雪云等,属天文门;春夏秋东早晚晨暮夜,属时令门。

在对联中,名词类的组词,如果我们在同门内求得相应的词作对,其联就显得特别工整: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联中黄鹂、白鹭,同属动物门。-

但是,用同门求工,须注意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同门同意形成合掌,如“一(庭)梅共舞,满(苑)雪随飞”中庭与苑,是同一个意义,就合掌了;二是同门意反形成隔,如“(春)风梳翠柳;(秋)雨润青梧”,其春秋之时隔明显,上下联形不成一体的意境。-

2、求神似者触其类:诗联之状景抒情,除贴切的表述外,如作画一样,更多的是“妙在形似之外”(金王若虚:“论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不窘与题,而要不失其题,如是而已耳。”《滹南诗话》),对联之遣词,能求得形近而神似,则不一定非得用同门词不可,相反,如能合理地使用同类词,则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是地理门,老臣是人物门。又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联中天文门的(火)与文学门的(书);时令门的“月”与器物门(珍宝)的“金”,都用来作对,但一点也不显其失对,就因其形神类似。- 3、求旷达者择其邻:很多事物,因其本身常常处于同一环境之左右,或自古至今留下了不少传奇,使这些事物虽不同门类,但却紧密相邻,我们在择词组句时,就可用“远亲不如近邻”之法,以相邻词作对。如梅与雪,梅与鹤,梅与笛;又如诗与酒,等等。如陈后主诗中有联“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其色与波本不是同类事物,但就其神而言,波有波光之神韵,波光云色是相邻之景状,其联意就显得不拘于实而有豪放旷达之意了。诸如此类的

联,严谨于格律的杜甫是很多运用的,如:-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楼”­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等等

4、求理同择其正:对联上下联,如要叙述一种共同的理性或情景,则宜用正面相对应的词来作对,俗称正对。也就是说,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道理,或者是心理上相关的思维联想。如李白诗中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其中,幽径、古丘,是同义词,但其理却重在往昔各种不同形式的繁华(花草、衣冠),现在都已是荒芜的废墟了,其落脚点相同,则无合掌之嫌。又如杜甫诗中有联:“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魂”,上下联都用一种近乎夸张的想象,我们平常只是说血流成河,但此处血太多而滞凝于野,以至能埋住铠甲;我们平常说骨堆如山,这种堆积,却达到了让魂魄也受阻而不得南归的境地,基于此类联想,联中使用诸将、使臣中是否有相包含,则在其次了。

5、求趣异择其反: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说:“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是诗联学的一种非常代表性的观点。

从哲学角度来分析,大多数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存在,我们在作对联时,就要抓住为此矛盾的对立,将其并列、对比、映衬,以相辅相成地描绘出共同的意趣。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联用词上多用诸如:有无、非是、动静、多少、合分、落升、去来、短长、新旧、去留、明暗、重轻、深浅、暖寒等反义词。-

如陆游诗中联:“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联中用两组明显义反而趣近的词,来比衬说明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叹。又如白居易诗中有联:“(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诗人将生前死后比较,将有名无份映衬,突出其轻功名富贵,重道德文章的高贵品质,此等实属精联也。

6、求因果择其串:这是我们在对联要说明一种相承或因果关系是,根本不管词性语法相同,只求上下了所述之理串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水对,这钟形式,在遣词上没有定规,就不多说了。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vivo广告策划书范文
下一篇:丁财对联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