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1-13

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的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的:

1.“公益、慈善”的 起源

2.我国公益慈善事业 兴起 背景和 发展 状况

3.我国公益慈善机构 目前 运行状况

4.我国公益慈善机构运作的 特点 和现行运作模式 存在问题

5.我国公益慈善机构运行模式的 突破与转变,论证市场化,商业化的可行性,变“输血”---“:造血”,以奥运会成功模式为例(原论证论据不变)

6. 我国公益慈善机构运行模式转变 借鉴意义,造血注意事项 以及 未来发展战略

正文如下: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造血”功能

推动我国特色现代公益慈善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公益、慈善”的起源背景

“公益”为后起词,五四运动后方才出现,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缩写。五四运动前,是没有或者很少有“公共利益”这个概念的。最早的大家用例见于鲁迅的文章。鲁迅《准风月谈·外国也有》:“只有外国人说我们不问公益,只知自利,爱金钱,却还是没法辩解。”

2007年初,东江曾在《广州日报》撰文《感潘岳倡议 把“慈善”改叫“公益”吧!》中指出:慈善或公益意思似乎差不多,都是尽自己之力帮助别人,对他人、对社会作贡献。但仔细推敲,发现两者之间还真有区别。

首先,慈善主要是从个体主观的角度,公益则是社会客观的要求。公益者,公共利益、公众权益也。作为公民、社会的一成员,任何人都既有帮助别人的义务,也有得到别人帮助的权利。其次,从捐赠者的角色看,如果把捐赠定位于慈善,那么捐不捐只在个人一念之间,捐出去是发慈悲、做善事,不捐也大可心安理得;公益则不同,作为一种公众事务,所有公众都有参与的责任。再次,从接受捐赠者的角度看,如果说收到慈善款,多少有点得到“施舍”的感觉,甚至会产生“欠债”的心理;若说得到公益资助,他会更多地感觉到公民权益的保障、社会的温暖,他当然也会感恩,既感激捐赠者个人,更感激社会和公众的关爱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兴起背景和发展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城市低保人口2200 多万、农村低保人口2620 万,每年有近8000 万受灾群众需要救济,同时还有6000 万残疾人需要实施救助。解决好这些困难群体面临的各种困难,单靠政府的救助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而,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 慈善事业”写进执政党的重要文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也都对发展慈善事业进行了强调。2005 年3 月,国务院将“ 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6 年、200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对发展慈善事业进行了重申。新世纪的第一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五”计划首次写入“ 发展慈善事业,加强对捐助资金使用的监管”的内容。国家“ 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了“ 鼓励开展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实现制度化”的要求。党和政府对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视,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国公益慈善机构目前运行状况

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猛,成就斐然。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为慈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蓬勃发展的慈善组织、公民日益增强的慈善意识,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慈善事业不仅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有益补充。

慈善30年成就斐然以基金会、慈善会和红十字会为主体的慈善组织迅速壮大。截至2007 年底,国内共有基金会1340 家,慈善会874 家,县级以上红十字会3260 家。此外,在38 万多个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也有许多机构从事慈善工作。

在慈善组织开展的各类项目中,逐步形成了200 多个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如教育领域的“ 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救灾扶贫领域的海啸援建工程、小额信贷项目和“ 幸福工程—— 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卫生健康领域的“ 微笑列车”项目、“ 爱心永恒— 启明行动”和“ 天使工程”项目;其他领域的“ 慈善超市”、“ 母亲水窖”和“592法律援助项目”等。

汶川特大地震唤醒了中国公众的慈善意识,改变了国内的捐赠来源结构。半年之内,国内个人捐赠约314亿元(含特殊党费),企业款物捐赠约304 亿元,社会组织间接捐赠约75 亿元,境外捐款44.36 亿元。来自个人的捐赠首次赶超企业。

志愿服务迅猛发展,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与过各类志愿服务的人数约有6000多万,其中注册志愿者有4500 多万人。以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也已初具规模,并开始从城市向农村延伸。

志愿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展,类型日趋多样,形成了西部志愿者、奥运志愿者、海外志愿者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全国共有170 万人参与了奥运志愿服务(包括935 名外籍志愿者)。

我国公益慈善机构现行运作模式存在问题

在我国各类慈善组织中,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慈善会、红十字会、儿童少年基金会等,与主管部门工作关系紧密或有一定行政色彩,如各级慈善会与民政部门结合紧密,甚至地方民政部门的负责人兼任慈善会的负责人(副会长、秘书长等),各级红十字会视同于公务员管理,相关的负责人享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和部分财政经费支持;二是各类基金会,在主管单位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与相关业务有一定关联性或形成互补的工作关系,如扶贫基金会、红十字基金会等;三是各类非公募基金会和大量基层或草根慈善组织,工作中独立运作性强,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状态。

当前中国社会呼唤公益慈善事业,同时社会各方面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但是离顺利、健康的发展还是任重道远,以下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顺利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政府的态度、政策和法规

民间组织中比较成功的,都与创办者的特殊地位能取得政府的支持分不开,而他们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也在于如何被承认为非营利组织,取得合法运营的条件。

二、公益组织的可问责和可信度

在公益组织方面,当前健康发展的中心问题是信誉问题,也就是建立可问责制。综观美国基金会的历史,可问责的问题始终是政府和公众关心的焦点,反映在国会每隔一个时期就要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听证会和调查活动。这是由于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法治不完善,结构性的腐败渗透到各个领域,再加以在新旧交替中社会价值观失范,造成全社会的诚信缺失。涉及大笔钱财的公益事业不是在真空中,所以常常出现以慈善为名敛财为实的诈骗案,也不足为怪。

三、企业捐赠方的观念问题

最常见的是,企业进行公益捐赠往往包含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的动机,所以捐赠常带有宣传自己的附加条件。以至于出现这样的诉讼案:某公益组织诉某企业违背捐

赠款项的诺言,许诺的资金没有到位;而该企业却指责接受方没有履行当初答应的,为该企业做宣传的逐项措施。这件事说明授受双方在观念上都有问题。作为企业行为就必须与推销产品严格分开,否则等于免费广告。在税制健全的情况下,捐赠款是免税的,那么以捐赠来为公司做广告就可以算变相逃税。

四、对境外组织需要有明确的态度。

境外的公益组织实际上在中国大陆已经遍地开花,并与中国的组织建立了多方面的合作,只是行事低调,很少见诸媒体。

我国公益慈善机构运行模式的突破与转变,论证市场化,商业化的可行性,变“输血”---“:造血”,以奥运会的成功模式为例

自08年以来,面临着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企业始终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企业效益的下降,使原本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并是公益慈善事业主要捐款来源的爱心企业力不从心;加之,这两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人不断增加,社会需要的公益慈善资金较大,这一切都给公益慈善组织的筹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单纯的靠政府补助、企业和个人捐赠的“输血”型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因此消解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培育公益慈善组织的募捐能力,即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探索“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新型公益慈善事业筹资运行模式,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并因此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是我们需要着重探讨的议题。

何谓“输血”?何谓“造血”?如何“造血”?作为全球知名的公益体育运动会,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从巨额亏损、无人问津的烫手山芋,到今天成为各国争相承办、影响力达到顶峰、并获得巨大收益的国际体育盛会,通过研究或许可以为我国公益慈善机构的运行方式的转变有所裨益。

奥运会的成功模式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全球著名的公益组织,百年奥运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届奥运会的巨大成功,见证了奥林匹克走向复兴的历程,同时也验证了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即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公益组织的成功模式,值得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借鉴。奥运会商业化就是把奥运会进行商业化运作,从而达到盈利等目的,第一届商业化奥运会是1984年在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

在现代奥运会创办初期,其创始人顾拜旦曾提出奥运会“非职业化、非政治化、非商业化”的三条准则。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前,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举办奥运会所需费用的主要由举办城市和所在国家的政府承担。但是开辟多种资金来源、利用多种融资手段为奥运融资,一直是每个奥运主办城市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三条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原则随着奥运会规模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渐渐被打破了。实际上,从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商业赞助就一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

但是,自从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以来4届M打头的奥运会上(墨西哥、慕尼黑、蒙特利尔和莫斯科四座城市的英文拼法头一个字母均为M),连续发生了死人、赔钱和抵制事件。1972年,联邦德国承办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所欠债务十几年未能还清;1976年,加拿大举办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花费35亿美元,亏损10亿美元,把一个原本打算“简朴”的奥运会变成吞食巨额资金的无底洞,成为加拿大经济的“陷阱”。蒙特利尔奥运会宣告了非商业化原则失败。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亏损更为巨大,总体耗资90亿美元。以致无人愿意申办奥运会,1981年申办1988年奥运会时竟然只有两个城市。

经过这几次教训,人们认为只有3类国家能够举办奥运会:富国如美国、大国如前苏联、大胆的小国如韩国。一系列的“财务黑洞”,让现代奥运会的发展举步维艰。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营销的转折点,是商业奥运先河,即把奥运作为产业经营,诞生了奥运经济。美国奥委会将这届奥运会交给私人办,有20年商业经历的航空公司老板、42岁的尤伯罗斯被选中,组成了“一个私人委员会”。尤伯罗斯用经营的理念将奥运产业化,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奥运产业赚钱的先河。

我国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据《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截至2009年3月15日,北京奥组委计算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直接收入为213.63亿元,收支节余超过10亿元。更主要的是,本届奥运会提升了北京的知名度、经济规模和软硬件设施,使中国、北京和奥运实现了三赢的结果。

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提升了奥运会的全球影响力、使奥运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对于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有些人提出了反对;但更多的人认为,应当正确看待奥运经济,在坚持奥林匹克精神和原则的基础上,采取适度的商业化运营,有利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同时,也需要防止与奥运的主旨相违背的过度的商业化运作行为。

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一轮讲义配套练习--有答案

历史专题配套练习

专题一、中西古代政治制度

1.(2008 上海单科,20)中国古代有一个同一个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A. 西周 B. 秦朝 C. 东汉 D. 明朝

2.(2008年海南单科,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 禁止分封异性王侯

C.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3. (08广东文科基础)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4.(08海南)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5. (06四川)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6. (06重庆)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 (06重庆)下列机构中负责管理监察事务的是

①唐朝门下省 ②元朝御史台 ③明朝提刑按察使司 ④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07广东)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0.(08天津文综)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11.(09广东)“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11.(08广东单科)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12.(08海南)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专题二、中西近代政治制度

1.(2007·海南高考)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

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2.(2005·天津)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

忠国家和法律。这说明

A.法国人民推翻主权成立共和国 B.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C.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D.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3.(07江苏)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07江苏)“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志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蔡锷

5.(05江苏)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6. (07广东)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7. (08广东文科基础)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8.(08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9.(07上海)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 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日本偷袭珍珠港

10.(07年全国二)38.(3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

1924 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 ,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5 分)

(3)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5 分)

(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8 分)

(5)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10 分)

38.(32 分)答案要点: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专题三、现代政治制度

1.(06湖北)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2. (08广东文科基础)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3.(08广东单科)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4.(06四川)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 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5.(07广东)《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7. (08广东单科)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8. (08广东单科)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

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计划生育

纵观20世纪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许多曲折的阶段,也遭受了许多困难。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历史沿革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1953年至1961年:节制生育的提出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基本处于自发和无计划的状态,人口出生率持续增加。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出生高峰的出现,人口无计划地盲目增长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促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和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要求节制生育的呼声在增高。 我国领导人在这一时期已意识到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并逐步认识到节制生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一些知名学者和民主人士也开始关注日益增长的中国人口问题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如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民主人士邵力子先生等。 二、1962年至1969年:提倡计划生育的试点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后,我国人口增长经历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出生高峰期。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总人口已接近7亿。人口这种盲目增长的态势引起了政府的再一次关注。 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强调:“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步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制定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1964年,成立了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一些地区也相应成立了类似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先后建立了计划生育组织机构,这也是我国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来推广节制生育工作的尝试。 三、1970年至1980年:提倡“晚、稀、少”的生育政策阶段20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倡导下,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城乡全面展开,并明确提出了力争在“四五”期间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千分之十左右,农村降到千分之十五以内,这也是首次在政府正式文件中提出了人口控制目标。1973年12月,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会上提出“晚、稀、少”的生育政策。1972年,政府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思想。 四、1980年至今:现行生育政策的提出、完善与稳定阶段 1980年9月,国务院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除了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外,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长率尽快控制住”。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团员带头执行新的计划生育政策。次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就是我们的人口政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确立了计划生育的法律地位,走上了依法行政的道路。 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实施。 这个阶段计划生育政策的特点是,具体内容不断完善,政策不断制度化和法制化。 (一)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国内背景分析 1、 经济背景(因素)分析 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内地的人口总量达到12.76亿1.虽然中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的状况,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过多和人口增长过快始终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因此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确立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但是长期以来虽有国策却无国家立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长期依靠政策和地方立法开展工作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把“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2、社会发展背景(因素)分析 21世纪中国人口的继续增长与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中国的土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但是适合居住和经济活动的空

间很有限,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总面积的7%,却养活着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口。中国耕地面积只有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而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5%,人均耕地是中国的两倍;美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人均耕地是中国的9倍;中国的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人均粮食占有量却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维持在不足400公斤的低水平上。 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不断扩大,农业资源已经迅速接近承载力的上限,平均每人拥有的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平均每人拥有的草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平均每人拥有的林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平均每人拥有的水资源不到世界水平的1/4. 中国还面临着不断增长的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困难。目前,全国每年有近2000万青年人进入劳动年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2亿人,到2005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1.5亿。只有在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坚决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才能使劳动力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列世界六、七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美元左右)仍居世界中位左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450美元)。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国家用于发展的资金相对减少,能够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

障等社会事业的资金不足,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为了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性发展,满足全体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保证当代及子孙后代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选择了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 国家立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从1992年开始,生育水平降至并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经过近30年的工作,我国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思想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已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初步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逐步推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举措,迫切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发展完善。 3、政治背景(因素)分析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国家计划生育管理必须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了规范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行政行为,做

{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

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必须制定专门法律。 实行计划生育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了更好地体现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应当改变以往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对公民重义务、轻权利、重管治、轻服务的状况,国家也急需制定专门法律来明确规定公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同时本应享有的合法权利。 为保障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需要由国家立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各类社会组织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应承担的义务及法律责任,以及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为综合治理我国人口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地方立法,难以完成这一重任,必须由国家制定专门法律予以规范和保障。 此外国家立法也具有较好的地方立法和行政立法基础。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家立法始于70年代末,前后起草、论证30余稿,为新一轮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家立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80年代以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制定了计划生育条例(西藏、新疆制定了政府规章),计划生育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制定逐步纳入正轨。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既对依法治理计划生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国家立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广大计划生育专兼职人员的法制观念、群众观念、服务观念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依法治理计划生育的法制环境。 国家立法具有坚实的工作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

作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坚持深化改革,从工作的指导方针、改革思路、管理机制以及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国家立法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国际背景分析 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人权及人口问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截止目前,我国已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主要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签署的人口问题国际文件主要有:1974年世界人口会议通过的《世界人口行动纲领》、1984年国际人口会议通过的《墨西哥城人口与发展宣言》、《关于进一步执行〈世界人口行动计划〉的建议》、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国际人口与发展行动纲领》等。我国政府在签署这些公约和文件时,申明中国将在不违背宪法有关计划生育条款规定的情况下履行国际公约、文件所载的义务。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体现国际公约、国际文件对公民生育权的尊重和保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认真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改进和提高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水平,履行对国际公约和国际文件的承诺。

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文综试题1

文综试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140分)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判断1小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毫米)统

计资料”,回答1-2题。

1、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海拔高度 B.距海远近

C.气温高低 D.地表植被

2、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 (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地震 D.水土流失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种物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3-4

题。

3、该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最有可能是(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河流运输

4、图中河流的流量过程为( )

下图①、②、③为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据

图回答5-6题:

5.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界线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①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C.①线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0℃

D.①线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

6.关于界线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为内外流域界线,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

B.②为季风界线,③为第二、三级阶梯(地形)界线

C.②为森林土与非森林土界线,③为东、中部经济带界线

D.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

读图5“我国四大盆地地形

剖面图”,完成7-8题:

7、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

所在省简称的排序一致的是

A、新、川、新、青

B、新、川.藏、青

C、甘、川、藏、青

D、新、川、青、藏

8、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

的是( )

A、都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 B、盆地① 的位置位于最东面

C、盆地①、③ 都位于温暖带 D、盆地② 位于季风区

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9-10题:

9.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 ( )

A.4、5月,6月,7、8月前后

B.5、6月,7月,8、9月前后

C.3、4月,5、6月,7、8月前后

D.10月,8、9月,7、8月前后

10.2003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

A.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

B.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过长

C.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的黄海一带

D.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长

读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回答11题

11、20世纪末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12.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有下列四个结论

①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 . ① ② B . ① ③ C . ② ③ D . ③ ④

13.某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史实① 太平天国运动 ② 国民大革命运动。③ 抗日战争 ④ 维新变法运动 ⑤ 《 星星之火,可以燎燃 》 ⑥ 辛亥革命,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有

A . ① ② ④ B . ① ④ ⑥ C . ① ③ ⑤ D . ② ③ ⑤{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

14.根据下表分析, 1953 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 土地改革② 对农业进行改造③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 ② B . ② ③ C . ③ ④ D . ② ④

15.从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民国时“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表明

①民国提倡女权 ②提倡男女平等 ③提倡妇女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 ④歧视女性现象消失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④

16.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上,掌玺大臣巴朗登致词说:“诸位先生们,你们要愤然摒弃这些危险的改革,公众利益的敌人想要把这些东西和好的、必要的改变混为一谈„„”文中“公众利益的敌人”和“危险的改革”分别是指:

A.特权等级 、增加增税 B. 第三等级代表、实行宪政

C.资产阶级、建立共和政体 D. 雅各宾派、推行恐怖政策

17.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18.苏南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1865年以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地相埒(同等)” 这反映了当时苏南地区

①部分农产品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

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④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扩大{1972年政府工作报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耒耜 ②青铜农具 ③小件铁农具 ④铁锄、铁犁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20.影响右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1787年确立的美国共和制和1871年确立的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共同点是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产物 B.保障了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有利于巩固统一

22.1946年,美国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

年,

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23.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4.一千克白糖六元钱。这表明这一千克白糖

A.是价值尺度 B.是流通媒介 C.具有价值 D.具有使用价值

25.当前中国城市出现了“房奴”群体。“房奴”是指居民因贷款购房,每年要用40%以上的可支配收入偿还贷款本息,以至于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多年里,日常生活消费受到很大制约。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物价上涨使居民的购房消费能力下降

C.贷款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媒介。这些物品

A.不一定都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

C.都是商品,其本是是一般等价物 B.都具有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 D.都是货币,其本质是价值符号 B.购房时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D.购房消费可以采用贷款消费方式 26.从早期的牲畜、布匹、贝壳等,到后来的贵金属金银,都被大家普遍接受,充当商品交换的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兰州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18字对联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