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

思维能力  点击:   2016-06-15

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篇一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教学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课改的推动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以往地接受式教学方式,将课堂变得开放、自主,并且学生学会了在合作的学习方式下求知、认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活”了起来。当我们在课堂上为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素质和应变能力折服时,当我们在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与老师默契配合、积极思考以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验为之高兴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们究竟学会了多少?他

们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时时注重着课堂气氛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启发,力争让枯燥的文章在自己的精心设计下,变得活泼生动,让学生在自主的认知中掌握知识。但我发现教师设计的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确实启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思维往往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孩子们只是在发掘自己原有的生活和认知基础。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在生动的课堂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呢?于是我就在语文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实践,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

一、 课堂设计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出发,力争多向性,实现预设和生成

的有机结合

(一)对学生的基础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认知基础,而我们的课本知识正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点性的点拨。如我在教学《猴王出世》时,我一开始设计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

的基础之上,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读懂古代白话文。但是对于“西游记”这个故事,学生大多并不陌生。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鲜明的人物,倍受学生喜欢。所以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表现出了对人物语言、动作的表演欲望,并且还想配上韵律较强的古代白话文,于是我抓住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生的兴趣,先进行了古代白话文的点拨真是事半功倍呀!

(二)抓住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实现教案预设的转化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是要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而后作为一个切入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一般教学问题的提出都是老师来设定的。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会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许这时我们教师的设计思路还没有进行到这里,所以就草率的放过,其实我们更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个关键性的生

成性问题,巧妙的进行运用会更好的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站在低起点向高起点看齐,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的,于是他们在提问和回答问提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来。那么当层次比较高的学生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老师既不能阻碍好学生的发展,又不能使层次比较低的学生望而却步。于是老师就应该站在层次比较低的同学的角度向高起点看齐,使好学生既能发表看法,又能全面的进行教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孩子的思维的闪光点{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

(一) 从孩子的思维出发,学生有自己的基础。

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有利

时机,老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成长正是在这个时机进行为最佳,只有这样孩子的思维才能顺着自己原有的基础与思路出发,孩子才不会懒得

动脑去思考。

(一) 给学生垫台阶实现思维的转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生活化的事 物去理解课文中的问题,这是老师要实现生活与课本的转化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垫上台阶。如:在教学《雨铃铛》这课时,老师让学生理解‘串串’的含义时,学生会马上想起糖葫芦,这时就需要老师给学生垫一个台阶,让学生可以马上回到课文当中,而不是让学生的思维只停在

课文之外。

(二) 抓住孩子思维的延续,让其产生矛盾点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错老师的问题,这时学生 的思维正处于矛盾点上,也是学生思维运转速度最快的时候,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渴望欲很强,在这时老师就应抓住这个错误,也一定要追问孩子们为什么?让其在错误中求疑;在停顿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发

展 ,也让全班学生一起解疑。

(三) 该沉默时就沉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

在现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对于重点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对于 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和积累,一定要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

沉默中学会思考。

三、跟着孩子的思维走,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出手

在教学中我遵循着:孩子自己能做到的,我一定不会去做的原则。学生

的思维的火花折射出的魅力,是每个老师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当首先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也可以使思维在孩子和孩子之间交叉,并获得解决。永远孩子做的老师一定不要去做。 让学生思维的火花连续着、矛盾着、并且前进着,让生动的课堂还给孩

子充分的思维发展的空间。

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篇二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

永远不变的追求

--也谈我心目中的语文课

嫩江县海江中心小学 张德伦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心目中的语文课,应该是语文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必须探讨的问题,好的理想的语文课,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语文老师对心目中理想课堂的永恒不变的追求。我心目中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精心实施,用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味”、“人情味”,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尤其是昨天晚上,在网络教研中,认真聆听了全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畅谈了自己心目中的语文课,更加深了我的认识,同时也感到这些骨干教师心目中的语文课堂都各有特色、也很精彩,有很多的独到之处。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心目中的语文课,一定是理想的课堂,一定是优美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是能够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课堂。现在,就结合自己的研习借鉴,以及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交流一下能体现自己心目中比喻意象的语文课。与各位同仁交流商榷。

一、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回顾以前的语文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知识课堂”。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之中,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发展所需的活力,使人成了知识的奴隶,违背了教学的真谛。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

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二、我心目中语文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游艺场”。

以前的传统课堂是致力于知识的机械训练,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使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学究气息。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形象生动的、具体可感的。学生可听、可说、可乐、可想、可做、可议、可争„„

三、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对话的“UC聊天室”。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提升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多类型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全方位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充满情趣的。这种对话不是说教式的,也不是认知式的,而是富于情感和趣味式的。“教育无痕”、“教学无痕”,对话应该是坦诚自然的。教师在对话时起指导作用。教师是编导、向导,是平等中的首席。

四、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深处理的加工厂”。

以前的传统课堂是具有明显的“教材决定论”倾向,教材既决定教师的讲解,也决定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成了教材的属附品。这种情形有人这样形容:书上详细的详细讲,书上简单的简单讲,书上设有的千万不能讲。这种“本本主义”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应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新理念,对教材要进行二次“加工”。教材“加工”的基本思路是:

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和开发教材。

五、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实践和活动的“活动间”。 以前的传统课堂是上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阻碍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提升。活动的主要方式:以表演为重点的活动,如编课本剧、语文游艺宫、会话表演等。以搜集为重点的阅读实践活动。如阅读报刊搜集资料、阅读名篇摘录佳句、阅读心得交流、背古诗文比赛、读书报告等等。以调查为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设计广告词等。以创作为重点的书面表达类活动。如故事接龙、诗歌创作、写广播稿、写观察日记等。以讨论为重点的口语交际类活动。如短新闻发布会、热门话题讨论会、专题辩论会、即兴对话表演、生活见闻交流等。“新课堂”追求的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的效果。

{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

六、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融站”。 以前的传统课堂是过份关注知识本身,把知识质量的提高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衡量尺度。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追求纯粹的知识是不可取的。知识与人文的统一,才能使知识具有强大的力量。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注重课堂教学中人文知识的传授、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注重弘扬知识的人文性,注重揭示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文意蕴。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

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七、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多样文化熏陶的“艺术殿堂”。{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

以前的传统课堂是思想性太强,政治性太浓,把课堂变相地演化为思想教育场所,政治教育的熔炉。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文化,师生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文化。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文化观”的基本内涵是:关注当代社会生活文化、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了解外国多元文化、尊重各民族的多样文化。

八、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教学资源的“交换场”。

以前的传统课堂是的教学资源来源于课文,课堂教学资源贫乏。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把课堂当着一个丰富与开放的教育场所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把现实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到网络中去查找资料,把虚拟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或说或写或画自己心中的感悟,把心里世界引入课堂。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教师、学生、教材„„反映出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九、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现实生活、未来生活的“反光镜”。 以前的传统课堂是恪守的“三中心”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前的传统课堂是是以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定理、法则等符号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同生活世界有很大距离。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应着力于3个基本点:(1)发扬语文教学的生活意义。社会即课堂,生活即课堂,要加强语文教学全过程

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弘扬语文教学的现实作用。语文教学固然要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但应与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这样的知识才是活的。(3)张扬语文教学的未来价值。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将来”服务。

十、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作品的“表演台”。

以前的传统课堂是是一种“你讲我听”、 “秩序井然”的课堂。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展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当然,语文课堂像展台,但毕竟不是展览室;学生像推销员,但毕竟不是生意人;作业像作品,但只是习作。展示的目的是为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信息的增值。

{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

以上,是我心目中的语文的一些理解,也是一些信手拈来的一一与以往的语文教学相对比的意象。我想,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勇敢的和传统的课堂说再见,并按新的语文课课程标准来上课堂,结合以上的意象对比,大胆的去畅想自己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永远不变的去追求,努力去尝试践行最理想的语文课堂,认真备课,细处着手,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己任,每个语文教师都能构筑一道属于自己的靓丽的语文课堂风景线。我想这是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也是做小学语文教师心目中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吧。

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篇三

我心中的语文

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好文章、好字、书香、健全的人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带着这份红烛情思,大学毕业的我进入一所初中当起了语文老师。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语文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少的思考,不少的感悟。我常常在想,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呢?什么样的语文才是我心中理想的语文呢?初中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应该收获些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翻阅了大量的书籍,终于,我对语文有了一种更加清晰的认识。我认为通过三年的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一手好文章,给学生留下一手好字,给学生留下一身书香,给学生留下一个健全的人格。

一、给学生留下一手好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写作水平的高低,一般的能代表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因此,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就引起了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要给学生留下一手好文章,除了老师要坚持写作练就过硬的本领率先垂范外,合理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也不可缺少。谈几点教学中的体会。1、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他们就会利用自己的笔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就会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我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人生,关爱世界,让人生旅途,世界变化,在孩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件件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以及大自然的风花雪月,都训练他们能敏感地从事态表象察觉实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引发思考。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坚持让学生每天写观察日记,写读书感受,写自己的新发现,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使学生在写作中“如同说话一样,心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3、《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很难有第一手的材料,鉴于这种情况,我在班内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同学们可以自由评价。另外,我在班级内还开展听我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吧听到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平时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会、学生辩论会、手抄报,观看优秀爱国主义的影片等活动,这就为记事文章收集了材料;鼓励学生假期同家长外出旅游,聆听导游介绍,这就为写游记文章丰富了内容;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习作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4、这些年我还尝试着让学生把读书、写作、自评自改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效果。我所教的学生先后在市乃至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给学生留下一手好字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听到语文老师们发这样的牢骚:“我班同学掌握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都不错,就是书写太差,卷子写得一塌糊涂,真是没办法”。“现在学生的错别字太严重了,一篇六百字左右的作文,少说得出现三、五个,真让人头疼。”带着这些疑问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回顾这些年的教学历程,我感到学生的书写问题已经引起教师的普遍关注。现在中考试卷中很多都设置了卷面分,特别是作文阅卷要求卷面整洁、字体美观,文字、格式正确。虽然很多阅卷标准中都强调“切记打及格分、印象分,但从老师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字体规范、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阅卷者往往给予一定的偏爱。因此,书写规范、工整,卷面干净美观,会给阅卷老师良好的第一印像,可使试卷的得分提高一个等次。实际上,在阅卷标准中,书写已经成为一个得分项,从某种意义上说,工整的书写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书写工整如同出门做客时整洁的穿着,是一种自尊、尊人的表现,这也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并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重点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逐步让学生的字由规范到美观。

三、给学生留下一身书香

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季节,为学生播下爱读书的种子,让他们从小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作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少年黄金时代,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积累能量,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引领他们在书海里领略祖国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在书海畅游营造精神家园。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我们利用每次家长会、家访的机会与家庭结合、沟通,向家长宣讲全面的质量观,向家长宣传朱永新先生信念——读书能改变人生,激发全体家长关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此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号召家长参与我们的亲子共读的活动。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让学生最亲近和熟悉的榜样来影响和感染他们,让读书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

“多读心中有主,多写妙笔生花”。读书,可以净化心灵,也可以升华人格,产生一种深广的道德境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从读书抓起,和孩子们共同阅读、共同成长,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构建孩子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

四、给学生留下一个健全的人格

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逐步形成的时期,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需求,更要注重学生的精神需要,要成才更要成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成功比成才更重要,学生除了应获得知识以外,留下一个健全的人格同样重要。因此,新教材中所选的大量文章诣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思想、健全学生人格。面对这许多优秀的作品,如何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呢?

首先、反复颂读优美文章,让学生感受华美的文辞、领会脉脉的流情的同时,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洗礼。通过颂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渗透其间的情感,领会到文章的真谛。丰富的教材内容,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逐步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塑造自己的人格。

其次、语文教材中有众多古圣先贤、领袖英雄,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名言警句,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正面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将课文中有关内容充分挖掘、充分发挥、深入阐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进而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从而受用终生。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高尚情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诸葛亮的“报先帝忠陛下”的无比忠诚;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等等。通过这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通过对教材中人物形象分析,使他们从或善或恶、或奸或忠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于恶;从人物或悲或喜、或败或成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

人格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经常借助主题班会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还引导他们对当前的热点新闻、流行歌词进行评价,培养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语文人格教育,才能拥有健康阳光的下一代。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有利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

我心中的语文就是这样的,有语言的熏陶,有精神的滋养,有人文的情怀。它是生活的,是本色的,是丰富的。让走出校园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功底,带着一身书香,面带灿烂的阳光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这是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浅论语文教育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2、《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篇四

我心中语文课堂论文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

语文本是一科非常儒雅,有蕴涵的科目。她用恳切的言辞记录了历史的进程;用隽永的语言抒写了内心深处的细语;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身边秀美的河山……可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趋于枯燥乏味的文字传授,作为课堂本身的生命与激情正日趋流失。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为重要。在这里班门弄斧,谈谈自己心中的课堂。

一、我认为语文课堂应是诗情画意的

语文课堂是一首优美的诗:源于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诗性语言;源于教学的内容,多是诗意浓郁的文学作品或文辞优美的文章;源于语文教学,可以运用天马行空式的感性形式和诗性思维;源于语文教学的效应,主要依靠心灵感染和灵魂熏陶;源于语文生活,本就是充满诗意的人类生活……她每个细节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语文课堂的学习就是那样让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让人品读寻味、思之无穷;是那种意蕴,含蓄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同课堂上学习《相见欢》,这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渲染孤寂的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李后主的经历非同一般,这种别是一般的滋味常人无法感悟,我们同情他的遭遇,感悟他的愁苦,但无法言语。

因此,让我们的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这样理想的课堂中吧,他们的心灵会不断净化,人格会不断升华,思想会任意驰骋。让他们在诗意的课堂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去接受知识,提升修养,这才是理想的

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篇五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

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 周纪新

语文是什么?

我曾经这样千百次的问过自己。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感情、用语文的习惯;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积淀语感。

„„

课堂是什么?{三年级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作文}.

我曾经这样千百次的问过自己。

曾经以为,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

曾经以为,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

曾经以为,是传递知识的场所;

曾经以为,是发展智力的场所;

曾经以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

„„

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上生活,学生的时光也大都在课堂上度过。新课改呼唤“新课堂”。我们要通过构建语文“新课堂”,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味。

一、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旧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知识课堂”。传授知识本身无错,但由此而使课堂成为知识的“海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之中,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发展所需的活力,使人成了知识的奴隶,违背了教学的真谛。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的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二、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旧课堂”致力于知识的机械训练,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使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学究气息。 “新课堂”是形象

生动的、具体可感的。学生可听、可说、可乐、可想、可做、可议、可争„„

三、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对话的“聊天室”。“旧课堂”或以教师为中心,一切围绕教师转;或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师生双双被动。“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提升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多类型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全方位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充满情趣的。这种对话不是说教式的,也不是认知式的,而是富于情感和趣味式的。“教育无痕”、“教学无痕”,对话应该是坦诚自然的。教师在对话时起指导作用。教师是编导、向导,是平等中的首席。

四、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旧课堂”具有明显的“教材决定论”倾向,教材既决定教师的讲解,也决定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成了教材的属附品。这种情形有人这样形容:书上详细的详细讲,书上简单的简单讲,书上设有的千万不能讲。这种“本本主义”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新课堂”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新理念,对教材要进行二次“加工”。教材“加工”的基本思路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和开发教材。

五、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实践和活动的“操作车间”。在“旧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阻碍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新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提升。活动的主要方式:以表演为重点的活动,如编课本剧、语文游艺宫、会话表演等。以搜集为重点的阅读实践活动。如阅读报刊搜集资料、阅读名篇摘录佳句、阅读心得交流、背古诗文比赛、读书报告等等。以调查为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设计广告词等。以创作为重点的书面表达类活动。如故事接龙、诗歌创作、写广播稿、写观察日记等。以讨论为重点的口语交际类活动。如短新闻发布会、热门话题讨论会、专题辩论会、即兴对话表演、生活见闻交流等。“新课堂”追求的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的效果。

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旧课堂”过份关注知识本身,把知识质量的提高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衡量尺度。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追求纯粹的知识是不可取的。知识与人文的统一,才能使知识具有强大的力量。“新课堂”注重课堂教学中人文知识的传授、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注重弘扬知识的人文性,注重揭示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文意蕴。“新课堂”的意义绝不

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七、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多样文化熏陶的“殿堂”。“旧课堂”思想性太强,政治性太浓,把课堂变相地演化为思想教育场所,政治教育的熔炉。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文化,师生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文化。新课堂“文化观”的基本内涵是:关注当代社会生活文化、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了解外国多元文化、尊重各民族的多样文化。

八、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教学资源的“交易所”。“旧课堂”的教学资源来源于课文,课堂教学资源贫乏。“新课堂”把课堂当着一个丰富与开放的教育场所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把现实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到网络中去查找资料,把虚拟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或说或写或画自己心中的感悟,把心里世界引入课堂。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教师、学生、教材„„反映出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九、理想的语文课堂是现实生活、未来生活的“镜子”。“旧课堂”恪守的“三中心”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旧课堂”是以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定理、法则等符号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同生活世界有很大距离。语文“新课堂”应着力于3个基本点:(1)发扬语文教学的生活意义。社会即课堂,生活即课堂,要加强语文教学全过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弘扬语文教学的现实作用。语文教学固然要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但应与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这样的知识才是活的。(3)张扬语文教学的未来价值。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将来”服务。

十、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作品的“展览室”。“旧课堂”是一种“你讲我听”、 “秩序井然”的课堂。语文“新课堂”教学是一种展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当然,语文课堂像展台,但毕竟不是展览室;学生像推销员,但毕竟不是生意人;作业像作品,但只是习作。展示的目的是为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信息的增值。

理想的课堂需要实践作为桥梁,需要在实践中生成智慧,需要在实践中寻找解决的策略。实践才能彰显理想的魅力,我认为在实践中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体现目中有人

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体现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意

味着老师的眼里有学生。

体现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同时还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自己。孰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在“新课程”的这面镜子里,教师和学生一样可以“影镜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教学氛围:“民主、平等,和谐、融洽,鱼水亲和”;教学场景:“身心解放,思维开放,个性奔放”。

二、体现心中有本

语文教学着力点应放在“本”上。这里的“本“一是指语文的本体,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训练,是听说读写,是“识、写、读、背、做、说、习”七字经。二是指文本。当代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她40多年从教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钻研教材上的。我想: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就目前的现状来说: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不能代替教师个人踏踏实实的钻研。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能以学生的积极讨论替代学生的个人思考,也不能离开文本作过多的拓展。

我上《特殊的葬礼》这一课,确定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悬念揭题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

三、赛读、说话

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说话

四、再读深究

1、读了课文,在你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原来的瀑布:雄伟壮观 几年后的瀑布:奄奄一息)

2、想像练说。

(1)原来的瀑布:面对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能赞美一番吗?

(2)几年后的瀑布:假如瀑布会说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五、拓展思考

在生活中,你还了解或经历过哪些环境“悲剧”?

六、延伸升华

想一想,在这个特殊的葬礼上,塞特凯达斯总统会说些什么?请你为他设计一下葬礼

演说词。

当教学进入“想像说话”环节,我就没有急于让学生一口气往下说,而是立即话锋一转:“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用哪些词句来赞美的?”然后,再让学生起来赞美,结果他们的发言非常精彩 。有的说“塞特凯达斯瀑布,我爱你!你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有的说“你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让全世界游客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我一定要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送给你。”有的说“我在你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惊叹,我在你咆哮如雷的巨大声响面前陶醉。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

三、体现教中有情

谁都知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文章不是无情物,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体现“教中有情”的语文课一是要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课程广度看,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从课程深度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从课程效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语文课本是情的载体,一篇篇课文无不依附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既有浓烈的亲情,又有火热的友情;既有澎湃的豪情,又有温润的柔情„„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其次,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此外,教师要具有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善于以情激情。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教师的激情,就是内心对文本的感动,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外显于他的言行举止,用语言、用表情,用眼神传递给学生,展示一个内心丰富的自我,伴随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四、体现课中有智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可以说什么都有——有知识、有课程、有作业、有考试,但惟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一句谚语不同角度
下一篇:三年级以游戏为主题的作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