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1-01
师说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四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与经济的全球化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4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2016四川成都三诊)肯尼迪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周里,充满着焦虑与犹疑:“我根本没有细想过第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据此推断,古巴导弹危机( )
A.促使美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
B.迫使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孤立与封锁
C.缓和了美苏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
D.强化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解析:材料中“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信息,意味着美苏将发生一场核战争导致世界灭亡,这是美苏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这促使美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故选A项。美国不可能放弃自己在中美洲及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故B、C两项不可能出现;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A
2.(2016河南六市一联)“历史所能赋予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这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69-1974年任总统)的墓志铭。尼克松在任总统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结束了越南战争,同苏联强调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缔造“和平”的实质是( )
A.美国对外战略目标的根本改变
B.以和平为幌子推行霸权主义
C.淡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D.实力相对下降下的战略调整
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再加上西欧和日本的冲击,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和平”,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这一时期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材料并未体现美国的霸权主义,故B项错误;尼克松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国家实力相对下降的考虑,淡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只是表面现象,故C项错误。
答案:D
3.(2016安徽江淮十校三联)1990年8月,民主德国议院决议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1100页的统一合约。10月3日,当时的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我们能在没有政府合约协定,没有宪法约束及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温馨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两个德国以平等的地位完成了统一
B.魏茨泽克的讲话与统一实际相矛盾
C.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是统一的根本原因
D.两德和平统一引起“美好”东欧剧变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民主德国议院通过决议决定并入联邦德国,并在之后不久签署了统一合约,但魏茨泽克却说“没有政府合约协定”,可见魏茨泽克的讲话与统一实际相矛盾,故选B项。从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可知A项与史实不符;C项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东欧剧变始于1989年的波兰,故D项不正确。
答案:B
4.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解析: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仍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些力量都制约着美 1
国的霸权主义。D项为最佳选项。A、B、C三项都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表现。
答案:D
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它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解析:美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调整外交政策以对抗苏联,因此出现了题干中的变化,选B项。此时美国实力并未削弱,也没有经济危机的打击,故排除A、C两项;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B
6.1975年1月,美国驻苏大使在发给华盛顿的外交信函《文化展示:流行音乐组》中建议,应该优先考虑像麦克林《美国派》之类的摇滚乐或米歇尔的乡村音乐《巴黎自由人》„„尽管这将是一场全新的苏联之旅,相信进行尝试的时机成熟。这反映了( )
A.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趋势
B.美国“冷战”手段的多样性
C.文化传播取代了政治斗争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驻苏大使主张将美国的音乐文化推广到苏联,期望以此去影响更多的苏联人接受美式文化;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5年”可知美国希望通过文化手段对付、遏制苏联。这反映了美国“冷战”手段的多样性,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仅从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或攻势,排除D项。
答案:B
7.(2016广东广州一模,34)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
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以贸易合作强化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贸易协定法案》有利于加强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有利于美国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故选A项。材料信息与是否结束新政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是在1942年1月1日,排除C项;D项“转嫁危机”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A
8.(2016湖北七市(州)3月,33)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
B.美元获得了与英镑同等地位
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
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解析:材料中美国的建议,其实质是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美元的主导地位;英国的主张,其实质是继续维护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据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仅能反映英国的情况;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C两项。
答案:D
9.(2016广东深圳一调,35)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这主要说明当时( ) 2
A.美国陷入了欧洲的债务危机
B.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内部缺陷
C.国际黄金储存量总体下降
D.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效果明显
解析: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和美元挂钩。但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美元开始无法按照固定汇率与黄金挂钩,因此出现了欧洲各国要求将囤积的美元兑付黄金的情况。这说明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内部缺陷,故选B项。20世纪60年代后期,欧洲并未发生债务危机,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国际黄金储存量总体并未下降,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欧洲的一体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10.(2016四川成都三诊,35)下图为1980~2004年美国进出口商品贸易差额示意图(单位:亿美元)。出现下图所示状况的重要原因是( )
A.美国经济陷入持续“滞胀”
B.经济全球化改变贸易结构
C.工业化开始向世界扩展
D.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解析:图片反映了1980~2004年美国贸易逆差增大,该现象是经济全球化下世界贸易结构变化的结果。选B项。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滞胀”局面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已经开始向世界扩展,故C项表述不当;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B
11.有学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跨国公司被当作威胁民族独立与政治自由的祸害,而今,其却被认为是给世界带来积极变化的行为主体。对“积极变化”理解有误的是( )
A.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
B.减少了国际政治分歧与经济差距
C.加速了资本流动与科技传播
D.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解析: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会使财富日益集中到发达国家。拉大了南北经济差距,加剧了国际政治分歧,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跨国公司的积极影响。
答案:B
12.“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从材料中“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3
13.(2016安徽合肥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意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
的演说(1899年12月)
材料二 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的核心力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使法德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国关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
——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
法德和解(1949~1963)》
材料三 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
的年代(1914~1991)》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认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时间及讲话的内容,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考虑背景。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由对外侵略扩张到对外谋求和解;第二小问实际上就是考查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从历史、现实、经济、文化、政治等角度考虑。第(3)问第一小问“表现”从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等角度考虑;第二小问“贡献”主要从德国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所起的作用两个方面回答;第三小问“认识”从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时代主题等角度回答。
答案:(1)背景:国家统一,确立君主立宪制,保留军国主义传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经济发展迅速;垄断资产阶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2)变化:由对外侵略扩张到对外谋求和解。
原因:吸取历史教训;两极格局下,面临保障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发展经济的需要;执政者的战略眼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任意三点即可)
(3)表现:经济发达;政治较民主;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
贡献:推动了欧洲的联合,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认识: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德国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14.(2016安徽淮南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4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起源于16世纪;
观点二:起源于19世纪;
观点三: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
习新视野新知识》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选择材料二中任一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任选4个要素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解答本题时,第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第二要选择四项要素,第三要进行有效论证。论证时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答案:示例:观点: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论证:(1)市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商品:欧洲商人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美洲的烟草,非洲的象牙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3)货币:欧洲商人把美洲的金银带到亚欧等地,促进贵金属货币发展。
(4)物种: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等传到世界各地。
(5)人员:黑奴贸易把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欧洲白人向美洲移民。
(6)科技:欧洲传教士和殖民者把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带到亚洲等地。
16世纪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活动真正开始超越国界,世界各地区通过外贸、技术、资本、服务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5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 必修一 第一单元课时作业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时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且官位世袭。而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也就终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
答案 D
2.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解析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故排除A;C、D项表述有误,排除,故选B。 答案 B
3.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哪一时期
( ){2017历史总复习第二轮课时作业一豆丁网}.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 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基本确立了中国的版图,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中华民族基本形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综上所述,这一时期应是秦汉时期。
答案 C
4.《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浓厚的部族色彩 B.浓厚的宗族色彩
C.浓厚的神权色彩 D.浓厚的等级色彩
解析 “天”是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故选C。A、B、D三项与题干材料都无关。
答案 C
5.据最新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墓、二鼎墓、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④墓葬
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结合西周分封制可知,“西周某国”指的是某诸侯国,故①正确;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因而七鼎墓主人应是诸侯,故②错误;墓葬考证是第一手材料,可信度高,但并非最便捷的途径,故④错误。正确答案选A项。
答案 A
6.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解析 由祖先向“帝”求丰年和降雨,说明在商代就开始形成宗法观念了,故选B。由“最高神”排除A;题干材料未反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排除C;题干材料只涉及求丰年和降雨,其他国家大事未反映,排除D。
答案 B
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A项不能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8.孙伯南在《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中认为,“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秦以前没有御史一职
B.只有秦代存在御史一职
C.秦以前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D.秦代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解析 题干材料显示,秦以前的御史只掌管政事,没有监察职能,其监察职能从秦开始才有,故选C。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也不符合史实,皆排除;D项说法错误,秦代御史拥有监察职能,排除。
答案 C
9.在电影《秦始皇》中出现了当时郡守的活动场景,正确的设置是( )。
A.把自己的职务传给嫡长子
B.在向丞相汇报工作
C.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在接受宰相的任免
解析 秦朝的郡守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排除;秦朝郡守由皇帝任免,排除D。
答案 B
10.“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
建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而中国将进入封建社会是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确立。
答案 A
11.“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是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严格规定,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为维护宗法分封制,西周制定了礼乐制度,对各级贵族享有的待遇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说明按级别享有随葬用品,体现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 D
12.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解析 “受命于天”说明皇位是上天赋予的,“既寿永昌”又反映了皇位世袭,故选C。A项不符合“本质反映”限定,排除;B项错在“专有”,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错在“丞相左右”,排除。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回归传统”、“公务员道德立法”等热词成为2012年两会召开以
来的媒体热点。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绕不开我国的早期政治制度。
材料一 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 2011年5月4日 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
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土”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1)老三可继承王位,因为他是嫡长子。
(2)嫡长子继承制。评价: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等级森严,这既保障了贵族统治特权,又有利于凝聚宗族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同时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3)制度:分封制。
体现: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对周王朝贡、纳税和服役,护卫周王室安全。
作用:①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二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材料三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
)
(1)根据材料一、二,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4)根据所学知识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请简要阐述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解析 第(1)问,要结合战国战乱对人民的影响分析。第(2)问,要从秦始皇的功绩、迷信方面分析。第(3)问,注意设问中的限定是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第(4)问,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 (1)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2)强调功绩,神化皇权。
(3)管理方式: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积极: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消极: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
社会矛盾。②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
要原因。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
1.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无法以枝叶护本”。汉初实际上是部分恢复了分封制,又承袭了秦郡县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答案选C。A是秦朝的制度,B是元代的制度,D是西周时的制度,皆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C
2.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2017历史总复习第二轮课时作业一豆丁网}.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
解析 刘邦认为秦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子弟为王,即材料中“(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的意思。为避免这种现象,他采取的相关措施是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诸侯王。
答案 B
3.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解析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三省六部制作为封建的政治制度,其最值得肯定的应该是制度本身的优点,而A是它的形成;D是它的作用。B、C比较B更全面准确,它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协调运转,维护统治。
答案 B
4.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2017历史总复习第二轮课时作业一豆丁网}.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2017年全国卷理科数学总复习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一) 第1讲 集合
(时间:30分钟 分值:80分)
基础热身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A.M={1,2},N={(1,2)} B.M={1,2},N={2,1}
C.M={y|y=x-1,x∈R},N={y|y=x-1,x∈N}
y-11
,N={(x,y)|y-1=x-2} D.M=(x,y)
x-2
2.[2015·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 设全集U=R,集合A={x|1<x<4},集合B={x|2≤x<5},则A∩(∁UB)=( )
A.{x|1≤x<2} B.{x|x<2} C.{x|x≥5} D.{x|1<x<2} 3.[2015·长春质检] 已知集合A={x|-1≤x≤1},B={x|x2-2x≤0},则A∩B=( )
A.[-1,0] B.[-1,2]
C.[0,1] D.(-∞,1]∪[2,+∞) 4.[2015·山西四校联考] 设全集为R,集合A={x∈R|x2<4},B={x|-1<x≤4},则A∩(∁RB)=( )
A.(-1,2) B.(-2,-1) C.(-2,-1] D.(-2,2) 5.有下列4个结论:
①a∈{a};②∅∈{∅};③a∈∅;④a∉∅. 其中不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能力提升 6.已知集合M={y|y=x2,x∈R},N={y|x2+y2=1,x∈R,y∈R},则M∩N=( )
A.[-2,2] B.[0,2] C.[0,1] D.[-1,1] 7.[2015·石家庄二中月考] 若全集U=R,集合A={x|x2+x-2≤0},B={y|y=log2(x+3),x∈A},则集合A∩(∁UB)=( )
A.{x|-2≤x<0} B.{x|0≤x≤1} C.{x|-3<x≤-2} D.{x|x≤-3} 8.[2015·宜昌一中月考] 已知集合A={-1,0,1},B={x|x=|a-1|,a∈A},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2 B.4 C.6 D.8 9.设常数a∈R,集合A={x|(x-1)(x-a)≥0},B={x|x≥a-1}.若A∪B=R,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2) B.(-∞,2] C.(2,+∞) D.[2,+∞)
2-x
,N10.[2015·长沙模拟] 设全集U=R,若集合M=xy=lg
x
={x|x<1},则M∩(∁UN)=________.
11.已知全集U={1,2,3,4,5},集合M={3,4,5},N={1,2,5},则集合{1,2}可以用M,N的运算表示为________.
12.(13分)已知集合A={a2,a+1,-3},B={a-3,2a-1,a2
+1},A∩B={-3}.
(1)求实数a的值;
(2)求满足A∩B⊆M⊆A∪B的集合M的个数.
难点突破
13.(1)(6分)设S为复数集C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x,y∈S,都有x+y,x-y,xy∈S,则称S为封闭集.给出下列命题:
①集合S={a+bi|a,b为整数,i为虚数单位}为封闭集; ②若S为封闭集,则一定有0∈S; ③封闭集一定是无限集;
④若S为封闭集,则满足S⊆T⊆C的任意集合T也是封闭集. 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6分)对任意两个正整数m,n,定义某种运算(用表示运算符号):当m,n都是正偶数或都为正奇数时,mn=m+n(如46=4+6=10,37=3+7=10等);当m,n中有一个是正奇数,另一个为正偶数时,mn=mn(如34=3³4=12,43=4³3=12等).在
*
上述定义下,集合M={(m,n)|mn=36,m,n∈N}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2017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6“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时作业46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岳阳市质检一)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本题关键要理解透材料中人物的言论,结合材料,荀子批名家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再结合荀子和韩愈作为儒家学者,他们反对名家和佛教的不切实际,主张儒学为社会现实服务,C正确。A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B说法太绝对化。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
答案:C
2.(2016·潍坊市模拟考)“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材料体现的治国理念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本题考查荀子的思想。从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重法爱民而霸”可以看出,该学派认为成就一方霸业应该礼法并施,这符合荀子的思想,A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与“隆礼尊贤而王”不符合,排除D项。
答案:A
3.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符合儒家积极“入世”和要求德治的思想主张;“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符合道家思想主张,故A项为正确答案。法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并不符合材料所述内容,故其他三项均可排除。
答案:A
4.(2016·南昌市调研卷)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虽然在战国时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统治者大多推崇法家思想并进行变法活动,调用所学知识中三家不同的思想主张可知,法家主张的加强中央集权、法不阿贵、严刑酷法适应了当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政治或军事需要,故答案为C。
答案:C
5.“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后世与尧思想相似的是(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尚贤”思想
C.道家“无为”思想 D.法家“法治”思想
答案:B{2017历史总复习第二轮课时作业一豆丁网}.
6.(2016·湖南十校模拟考)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百家争鸣时期诸子思想。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
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不是复杂性,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分析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第(2)问根据材料二,围绕着财富与道德来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回忆教材知识,结合思想解放对政治的影响回答“影响”。
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
(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 必修一 第三单元课时作业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
必修1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6课时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史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的理解。根据题干中“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而且时间是近代史的开端的提示,应该理解为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倾销商品,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
答案 A
2.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应”模式 ②“侵略——革命”模式 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 )。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答案 A
3.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 )
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
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
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