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

热门资讯  点击:   2011-12-13

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篇一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6-09-01访问次数:107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 _今日庭州_西部庭州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

昌吉州党政信息公众网 政府工作报告 2002-10-9 阅读[]

<center>政 府 工 作 报 告</center>

<center>——2001年2月15日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center>

<center>自治州州长 李 福 元</center>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州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期间工作回顾

“九五”时期是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承上启下,实现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时期。五年来,自治州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州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拚搏,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完成了“九五”计划,提前三年实现了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全州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9.82亿元,“九五”年均增长10.64%,较“八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9.08%,第二产业增长12.65%,第三产业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5.56亿元,年均增长11.9%;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96亿元,比“八五”增长1.34倍。工农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2.81亿元和30.6亿元,比“八五”末分别增长97.02%和56.57%;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7.74亿元,较“八五”末增长147%。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3.18亿元和125.91亿元,比“八五”末增加65.81亿元和61.51亿元。交通运输客货综合周转量达到21.1亿吨公里,较“八五”末增长66.14%。邮电业务总量达到3.53亿元,较“八五”末增长390.3%。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九五”期间,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八五”末的1:0.73:0.57调整到“九五”末的1:1.01:0.82。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2.54%,五年提高7.7个百分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调整到4.9:5.1。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粮食、棉花、制酱番茄、酿酒葡萄、制种、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化经营体系。工业逐步压缩和淘汰部分落后的生产能力,小而全、小而散的状况有所改变,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张,竞争力明显提高。机电、建材以及农副产品加工

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撑自治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和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九五”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10.4亿元,相继建成了木垒博斯坦水库和柏杨河水库,玛纳斯石门子水库已经下闸蓄水。新增(更新)机电井2099眼,新建喷滴灌面积3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4.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5.58万亩。累计投资5.37亿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交通、通讯发展迅速,新修县乡等级公路767.2公里,电话交换机容量由“八五”末的9.87万门增加到27万门。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五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昌吉热电厂及热力管网一、二期工程如期投产,改扩建了米泉、阜康、奇台等县市的供排水设施,改扩建城市道路43.3公里。工业技改投入不断加大,五年累积投入技改资金24亿元,完成了机电、建材、纺织、轻工、食品、冶金等行业100个重点技改项目。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成和投产,极大地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推进各项制度改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全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改制面达到99.4%,通过改制的大多数骨干企业已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已经完成,草场有偿承包责任制逐步落实,小型水利设施和林权等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正在进行。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70%。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财税、价格、外贸、流通、住房改革,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我州经济与国内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已同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技术协作与交流不断扩大,特别是与对口支援我州的福建省经济交流与协作日益频繁和深入。“九五”期间累计完成经协项目591个,引进到位资金26.5亿元;审批利用外资项目27个,协议引进资金4897万美元。五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1.8亿美元,年均增长28.5%,其中出口1.2亿美元,年均增长19.9%。{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

——区域融合经济进一步发展。跨部门、跨行政界线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紧密整合的区域经济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区域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兵团农六师积极参与地区经济融合,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23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8.36%;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6341元,比“八五”末增加1558元。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大力推进科教兴昌战略,五年共取得州级以上科技成果286项,其中获区、州科技进步奖196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得到优先发展,“两基”任务全面完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加快,新组建了昌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建成2个国家级、4个区级文化先进县市。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展,有2个县市进入全国先进体育县市行列,昌吉体育馆顺利建成。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6%,在全疆率先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无偿献血工作进展顺利。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

民族计划生育率99.7%。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实施,“一控双达标”任务如期完成,全民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圆满结束。土地管理、审计、监察、民政、人事、统计、档案、保密、外事、侨务、口岸、老龄、残联、红十字、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转变。2000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8139元,“九五”年均增长9.2%;农村人均纯收入3160元,年均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亿元,年均增长8.55%。农村防病改水任务基本完成。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扶贫攻坚,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共建成自治区级文明单位173个,州级文明单位465个。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加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全州八县市都已建成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双模”县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提案、议案的办结率和办理质量,密切了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坚持普法教育,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依法治州进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政法机关不断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以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维护了社会政治持续稳定。加强了军民联防、边境管理和边境建设,边防巩固,边境安宁。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开启之年。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抓住发展不放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又上了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7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69%,第二产业增长13.2%,第三产业增长7.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地方财政收入5.56亿元,增长16.32%;进出口贸易总额5908.3万美元,增长28.92%;农村人均纯收入3160元,增加19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7.10‰;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社会政治继续保持稳定。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丰富了我们在复杂形势下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

(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对促进自治州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改革进一步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三)打破条块分割,发展区域融合型经济,通过扶优扶强,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对提升支柱产业,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是经济工作的主线和加快发展的着力点。

(五)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广泛吸纳各方投资,是迅速扩张自治州

经济总量,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政治持续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实践证明,以上体会,既是过去五年自治州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十五”期间做好各项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点,要继续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州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五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协助下,在友好地区、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全州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是来之不易的。在此,我代表自治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农牧民、农垦职工、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各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向驻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和支援昌吉经济建设的友好地区及援疆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自治州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社会有效需求持续不足,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乏力;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对国民经济起强大支撑作用的产业优势还没有真正形成;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组合的体制障碍仍然存在,没有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区域竞争力较弱;工业企业和农业规模小,实力弱,产品质量不高,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财政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收支缺口仍然较大,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和非法宗教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始终没有停止,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十五”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五”期间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大开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苦干,推动自治州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团结动员全州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产业化发展战略、大企业集团战略、科教兴昌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自治州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十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是:

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力争达到20%;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1.4亿元,力争达到298.6亿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优化升级,市场竞争力增强,一、二、三

产业之间的比例调整到1:1.3:0.9。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6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位代表,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将发生新的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市场竞争规模急剧扩大,领域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高。竞争优势越来越体现于企业实力和经营规模。世界级的大企业集团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优化组合,达到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相比较而言,我州的许多经济单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二是以信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区域竞争的重点日益从传统产业转向高新技术领域,谁在技术上领先或占有优势,谁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谁就能后来居上、发挥后发优势。我州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规模较小,形不成技术研究的投入和开发合力,影响了在国内、国际分工中抢占制高点的进程。三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州的许多产品将从国内竞争直接变为国际竞争。面对国际市场,我州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特别是传统农业由于规模小、成本高、质量低,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四是资源禀赋优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相对减弱。我州企业大都是依靠本地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相当一部分是粗加工的初级产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频繁的国际贸易将进一步增强资源的共享性,而且资源贫乏地区通过采用新技术,使原来不可能和不经济的资源开发成为可能并且经济,这将大大减弱我州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面对世界经济新形势,作为一个经济区域,不论你愿不愿意、有无准备,都必须直接面对这一挑战。能不能抓住机遇,在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面前抢占先机,把握主动,这不仅是关系“十五”期间国民经济能否实现15%、力争20%发展目标的问题,更是关系自治州在世界经济浪潮冲击下,能否求得生存与发展而不被淘汰的大问题。因此,全州上下、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以饱满的热情、战略性的眼光、大发展的气魄、大胆开拓的勇气和志在必得的信心,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奋图强,排难而上,奋力拼搏,为全面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使自治州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并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作出不懈地努力!

三、“十五”期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增强经济整体素质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一是依靠科技,改变农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要大力调整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加快优质小麦、棉花、制酱番茄、制种、酿酒葡萄、蔬菜、肉奶等大宗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大麦、啤酒花、烟草、中药材、豆类等特色种植。要根据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开发、培植新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和优势产品,利用科技手段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品均衡上市。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逐步把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建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要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解决产业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实施,“十五”期间要使自治州大部分农产品实现产业化经营。有条件的县市和企业要建立农业产业化风险基金。要把产业化经营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篇二

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1月2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云布龙{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

{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 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1999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自治区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泽民总书 记年初视察我区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 委六届八次、九次全委会议精神,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市场需求不足和严重自 然灾害等各种困难,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有效需求,千方 百计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据初步统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7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 值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1%。财政总收入143.7亿元,增长9.5%。其中地 方财政收入100.8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0元,增长9.6%;农 牧民人均纯收入2003元,增长3.4%。第一产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未完成目标,其它预期指标基本实现。一年来,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全方位拉动经济增长。去年以来,面对市场需 求不足的严峻形势,全区上下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的机遇,从实际出发,努力扩大有 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一是以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按照国 家的产业政策,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主动地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 ,并着力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投资需求下降的趋势,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83亿元,增长9.5%。其中公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7.6亿元,增长21.4%, 新增公路里程5394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5亿元,新建居民住宅竣工面积650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投资31.4亿元,建成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小城镇和小康村镇。新上了一批水利、粮库和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我区基础设施状况。从去年自治区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执行情况报告的决议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执法力度,生态环境保护和天保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全年共退 耕还林还草533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936万亩。二是努力增加了以城乡居民收入为中 心的消费需求。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区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增加了机关事业单 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提高了社会保障资金和部分优抚对象抚恤金,共争取中 央补助9??98亿元,地方财政出资2.96亿元,使199.3万人受益。努力扩大教育消费,高校扩招3700人,各类高中扩招1万多人。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市场开拓力度的加大,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三是扩大了信贷规模。各级金融部门认真贯彻国家货币政策,积极调整信贷结构,组织存贷款业务。全年各项存款余额1092.37亿元,比年初增加146.92亿元;发放各项贷款1364.17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亿元,为自治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四是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通过深化外贸流通体制改革,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 构和贸易方式,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6.1亿美元,增长15.8%,其中外贸出口9.1亿美元,增长1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区直 接利用外资到位额1.9亿美元,间接利用外资2.71亿美元,引进区外资金104亿元,实际利 用国内外资金142亿元人民币,超额完成全年引资任务。证券市场发展

迅速,去年又有3家公司上市,配股筹资97亿元。

(二)从自治区实际出发,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农业内部,按照自然规律和市场需求,适当扩大了经济作物和高效特色农作物的种 植面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狠抓了农畜产品基地和市场建设。农业在大灾之年获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142.85亿公斤,畜牧业又获丰收,牧业年度牲畜总增头数达到2608 .7万头(只),总增长率为4.4%,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在工业内部,着重在纺织压锭、 煤炭关井压产、制糖关企压产等方面进行调整。压缩工艺落后的纺纱能力2.8万锭、毛条能力4800吨。加大了毛纺企业优化重组的力度,通过兼并、破产、收购等有效措施,淘汰了一批劣势企业,壮大了一批优势企业,使纺织行业实现了扭亏为盈。优化重组了部分中央和地方煤炭企业,关闭非法和不合理生产的各类小煤窑1779座,压缩生产能力2200万吨,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关井任务。压缩日处理甜菜生产能力5300吨,关闭其它“五小”工作稳步推进。

各地区把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切入点来抓。加速培育和发 展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的增长点。到目前,全区开发绿色产品148个,居全国前列;重点抓了稀土、生物、重型汽车等10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组建了包头稀土集团公司,加 快了稀土高科技产业化进程。旅游业、信息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社区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 发展。旅游业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7万人次,创汇1.1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650万人次,创 收12.1亿元。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现价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5%,实 际入库税金27??6亿元,增长15%。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71.2万户,注册资金83.51亿元, 分别增长13.2%和21%;私营企业达到2.3万家,注册资金112.9亿元,分别增长25%和1 4%;向国家上缴税金12.4亿元,增长16%。非公有经济在安置下岗职工、增加税收、提高城乡人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抓重点,办实事,突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难点、热点和关键性问题。自治区 政府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围绕群众的生产生活办好事、实事,收到了实效。一是认 真抓了节水灌溉。通过采取宣传动员、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带动、科技应用等一系列 措施,促进了以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建设和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317.1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82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28.2%。二是大力实施了“种子工程”。突出抓了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开发、引进和推广了一批农牧业优良品种。 农业良种推广覆盖率达到87%,种公畜良种化达到71.2%。特别是把胚胎移植技术作为一项重大技术创新加以开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到去年,我区通过胚胎移植获得的种牛占全国的80%以上,种羊占85%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政府出面进一步协调银企关系。 各级政府把解决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作为为企业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协调各 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尽可能保证有效益企业和产品的资金需求,同时要求企业讲求信誉 ,坚决制止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全年共为中小企 业协调落实流动资金贷款13.88亿元。四是狠抓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通 过各种渠道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4.7亿元,为13.1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 了基本生活保障费;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4.3亿元,为全区58万离退休职工按时足额发放了养老金。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0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4%。按中央12号文件要求,提高了“三条保障线”水平。五是全力推进扶贫攻坚计划,生态移民扶贫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全年共落实扶贫资金

9.7亿元,采取各种措施使83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失去生存条件,就地难以解 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坚决采取了异地移民扶贫措施。自治区首批跨盟市的4000生态移民人口 已搬迁安置。

(四)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加快了建立新体制的步伐。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两大目标”进展顺利。列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年度计划的23户企业,已有19户挂牌运营。56户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治区7户大型企业集团有6户开始实施 新的改制方案。建立和完善了脱困目标责任制,列入全区脱困目标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已 有76户脱困,完成总体目标的94.8%。对全区37户重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由有关部门与 之建立联系制度,帮助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又有6户企业进入 国家520户重点企业行列。全区国有中小企业转制面达96%以上,多数企业进行了规范改制 和“回头看”工作,有一半盟市建立起小企业扶持中心,各项服务工作逐步展开。有组织、 有计划地实施了部分企业的兼并破产,全区共有6户企业列入国家兼并破产计划,核销呆坏 帐准备金15.5亿元。全面开展了债转股工作,有20户企业已列入国家经贸委向银行推荐计 划,涉及转股金额175亿元左右。由于改革和脱困措施较为有力,扭转了工业经济一度出现 的下滑局面,实现了稳步回升。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6亿元,增长10.5%; 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7.8%;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扣除伊敏煤电因素)达到77。{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根据国家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 体要求,加快建立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正在抓紧实施,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点到面逐步推开,住房改革、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地方金融机构改革迈出新步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准备就绪。

(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科技与经济 结合更加紧密,科研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步伐加快,组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自治区 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27户自治区技术创新重点企业已全部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大多数重 点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科研技术协作关系,共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农村 牧区广泛开展了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承包工作,培训农牧民356万人次。在全区试行科技成 果推广项目招标制,首批签订招标项目6项。全年共取得自治区级重大科技成果459项,获自 治区级科技进步奖142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结构调 整取得明显成效,“两基”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区又有14个旗县实现“两基”达标,中 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扫除青壮年文盲2.6万人,非文盲率达到96.6%。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4.97万人,增长17.1%。民族教育继续得到优先发展,民办教育有了新的进展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计划生育率提高到94%以上,人口出生率降低到13.32‰,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稳步推进彩虹文化和边境文化长廊计划,基层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广播电 影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村村通广播电视计划正在实施,1500个盲点村嘎查通了广播电视,广 播电视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84.1%。“五个一工程”建设取得了好成绩,新闻出版事业日益繁荣,《蒙古学百科全书》编纂工作进展顺利,内蒙古自治区志的编纂工作全面启动。 体育工作成效显著,我区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31枚金牌、27枚银牌、25枚铜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不断巩固完善,基层卫生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新进展,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50项,全区1 3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有所提高。土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救济、优抚和 福利工作抓得扎实有效,气象、测绘、地矿、地震、人防、社会科学、宗教、侨务、档案、 无线电管理、文物保护利用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级政府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 展了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讨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更加解放,观念 进一步转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活动 取得丰硕成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入。“三讲”教育取得了积极 成果,各级行政机关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双拥”和“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取得新

进展。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有了新进展。去年自治区政府首次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 行政的决定》。各级政府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监督,密 切与自治区政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共办理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 表建议230件、政协委员提案438件,自治区政府制定政府规章8个,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 方性法规草案11个。反对邪教“法轮功”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反腐败、“严打”斗争取 得阶段性成果。全区审计机关共查处违法违规金额31亿元,上缴财政资金1.8亿元;监察机 关立案1469件,结案1378件;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5万多起,打掉刑事犯罪团伙1068个,有力地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困难比较大的情况下能取得这些成绩,是党中央、国务 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年初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极大地 鼓舞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斗志。国家对我区给予了全力支持和重点倾斜。全区各族人民在困难 面前,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知难而进,开拓进取,为我区战胜困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了重要保证。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向各条战线上所有为取得这些成绩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帮助过我们的国内外朋友们,表 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社会需求不足 和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制约没有得到明显缓解,经济增长势头减缓;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经 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理想;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 变;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城乡居民增收的 难度很大,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社会治安还不十分理想,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自然灾害影响外,最主要的还是政府工作人员和 一些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驾驭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能 力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少数干部中的 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比较严重。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0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年,也是完成“九五”计划和本世纪末重要 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全面落实跨世纪发展的宏伟任务,以崭新 的姿态迈向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 区党委六届八次、九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历史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抓好扩大国内需求、外贸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拉 动经济增长。进一步强化农牧业基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 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坚持依法治区,切实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完成自治区 “九五”计划,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9.6%左右;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8.0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我区的实际,今年经济在讲求效益的前提下,应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 速度。这是解决当前各种矛盾的关键,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没有一个较快的 增长速度,就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将会更加困难,就业压力增大,两个提 高的目标难以实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因此,加快发展是我区改革、发展与 稳定的需要,也是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同在 ,

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总体上看,亚洲经济的复苏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为我区利用外资 、引进技术以及扩大进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家继续采取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将为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几年 我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涌现出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但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年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很多,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随着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多年来经济生活中积累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改 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难度很大。因此,我们要对困难 有足够的估计,制定克服不利因素的对策,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 精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因势利导,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向着既定的目标 前进。

做好今年的工作,需要抓住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集中攻坚,促进和带动各项工作的 顺利开展。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大有效需求是促进国 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使全年投资规模达到 420亿元。重点加大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农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企业技术 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 投资的同时,千方百计扩大个人、企业和外商等社会投资。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扩大增 量的同时搞活存量。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技改投资要比去年有较大的增长,为企业发展 增加后劲。

要扩大消费需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开拓市场,特别 是开拓农村牧区市场,疏通流通渠道,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积极培育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抓紧清理一些抑制消费的过时政策,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做好改革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加改 革措施的透明度,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积极培育城乡住宅、非义务教育、旅游、社区服 务、家电等新的消费热点。

要努力扩大信贷需求。金融部门要适度增加信贷投放额度,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特 别是要保证大型骨干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要进一步扩大农牧业信贷,切实解决民间高利贷问题,支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要积极支持 个人消费信贷,大力发展住房、教育和大件耐用商品信贷,千方百计提高金融部门的盈利水 平。各级政府要把积极支持金融部门工作,帮助金融部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自己的重 要职责。我区各贷款单位和个人都要诚实守信,按时还本付息,绝不能以任何借口悬空、逃 废银行债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扶持一批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上市,尤其是支持高 新技术企业上市。

第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加快发展,对于增强我区综合实力,逐步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 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年是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我们要以 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带领干部群众,在西 部大开发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进 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做好规划,认真做好思想、组织和项目准备工作。要在全区上下 大力营造迎接西部大开发的舆论氛围,坚持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并举,基础设施建设、人才 培养引进与资源开发转化三管齐下,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重点抓好黄河中上游、阿拉善风沙区、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和 草原沙化退化区及大兴安岭岭北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组织实施

2000年政协工作报告篇三

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附英文)

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实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8940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效益改善的基础上,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达133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5%。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工业生产能力取得成效,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境内外上市。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为1997年的2.9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财税体制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经贸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2000年进出口总额达4743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69%和67%。出口商品结构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提高。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投资环境继续改善。吸收外资规模增大、质量提高。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94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9.6%。国家外汇储备2000年底达1656亿美元,比1995年底增加920亿美元。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分别达到2253元和6280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7%和5.7%。市场商品丰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0.6%。城乡居民住房、电信和用电等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五年增长1倍多,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迅速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863”计划顺利实施。航空航天、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高技术领域获得一批重要成果。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部门所属应用型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基本完成,其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扩大高校招生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明显加大。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九五”期间,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作卓有成效,香港、澳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随着“九五”计划的完成,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实施“十五”计划、开始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九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来之不易。我们成功应对了国际突发事件的挑战,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既克服“九五”前期通货膨胀的影响,又抑制了中后期的通货紧缩趋势,并战胜了严重的水旱灾害。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诸多矛盾和困难交织的局面,运筹帷幄,及时作出一系列正确决策和部署,全国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国各族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与支持祖国建设和统一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

“九五”时期的实践,丰富了我们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经验。

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面对各种社会矛盾,我们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为处理好其他矛盾提供了基础。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集中精力从事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和力度。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注意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成功实现“软着陆”。在抑制通货紧缩趋势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既增发国债、扩大投资,

又适当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鼓励增加消费,从两个方面拉动经济增长。采取提高出口退税率和严厉打击走私等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以平衡国际收支,稳定人民币币值。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利率等多种手段支持经济增长,同时注意调节货币供应量,引导信贷投向,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三,把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现实状况,把国债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时增加对农业和科技、教育的投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利用生产资料生产能力相对富余的时机,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既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第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复杂、困难的情况下,改革没有停滞,而是迎难而上,积极有序地向前推进,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始终注意使改革的力度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在结构调整和改革深化不可避免地触及深层利益关系时,高度重视和采取各种政策措施,维护广大群众的基本利益。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从总体上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因素仍很突出;科技、教育比较落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水、石油等重要资源短缺,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拉大;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相当混乱,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现象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不少也同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有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展望新世纪初的国内外形势,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许多国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周边国家正在加快发展。国际环境既对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从国内看,我们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又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各方面任务十分繁重,许多深层次矛盾需要解决,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我们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能够在一个较长时期实现国民经济较快发展。

根据“十五”期间的形势和任务,《纲要》提出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开展;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十五”计划《纲要》,体现了以下重要指导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强调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实现较快的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速度,才是真正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十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目标为7%左右。这个速度虽然比“九五”实际达到的速度低一点,但仍然是一个较高的速度。要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付出艰巨努力。同时,由于国际国内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计划的预期目标要留有余地。这样,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上,也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和重复建设。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按原有结构和粗放增长方式发展经济,不仅产品没有市场,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必须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今后五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科技,培养人才,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既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迫切需要。要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摆在重要位置,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居民收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

坚持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确保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十五”计划《纲要》突出了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减少实物指标,增加反映结构变化的预期指标;围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点发展领域,提出努力方向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强调计划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宏观调控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在计划制定方法上,力求提高社会参与度,使计划制定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各有关方面达成共识的过程。

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十五”期间要把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商品率。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产业,提高农业的后续效益。引导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发展小城镇,繁荣小城镇经济,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产业发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与检测体系。调整结构要因地制宜,依据市场规律,维护农民生产经营自主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18岁成人礼的说说
下一篇:10副对联及赏析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