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测试 点击: 2015-07-07
八上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设计:冒谨红 审核:周亚丽 时间:5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2分)
chù( )立 cù( )然 xuàn ( )丽 点zhuì( )
è( )然 焦zhuó( ) 摇 yè( ) liàng qiàng( )( ) 打颤( ) 蓦地( ) 哽咽( ) 炽热( ) ....
2.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来并按顺序订正在下面横线上。(4分)
万籁俱寂 酣然入梦 掉虎离山 丢盔弃甲 千锤百练 四渡赤水
同甘共苦 大显身手 翩翩起舞 苟捐杂税 悬崖峭璧 风雨侵衣
、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12分)
(1)《七律·长征》“ ,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2)《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句是 , 。
(3)“ , 。”这两句是写长征的最后历程,是全诗的高潮。
(4)《老山界》课文中以形象贴切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觉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的句
子是: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4分)
A.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清景交融的山水画。 ....
B.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
C.在经历“修旧如旧”的修复工程之后,北海老街古朴、沧桑的风格一如既往。 ....
D.人们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一类小事,一直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很不应该的。 ....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
①北京残奥会,令人感动的故事特别多。②对于孩子们,残奥会是他们完善并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最好课堂。③在孩子们的眼中,残奥会的比赛没有残缺,残疾人和健全人是平等的。④在成年人眼中,残奥会也同样受到震撼,这势必会对他们的下一代产生影响。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为传承长征精神,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也来参与。(7分)
【活动一:搜集资料】某小组从网上搜到这样一组文字,请结合所学内容谈几点认识:(2分)
(1)开国上将肖华同志说,我们回首历史,不要忘记那枪声炮声,更不要忘记那歌声、琴声。面对饥饿、伤病、寒冷和死亡的威胁,红军的快乐因何而生?缘于古今中外军队所罕见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2)美国战地记者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
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3)八(2)班莫凯棋同学说,以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和逃避,但通过学习
长征精神后,给了我向前奋进的力量。
【活动二:口语交际】学校开展 “继承长征志 重走长征路”演讲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准备一段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有感染力。(2分)
【活动三:手工创作】学校要求学生动手制作“长征纪念物”,写出你的制作名称、类别以
及创意设计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草》节选(16分)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
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
息,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嚼了一阵,“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
杨光又点了点头。周副主席把声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了。他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要医生马上按杨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他又要担架抬上杨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总部去报告。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总部根据杨光他们的经验,马上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在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4分)
8.文中划线句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解。 (4分)
9.选文中画浪线句对周副主席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请在下面横线上作批注。 (4分)
10.“小小说就是那种真正让自己感动过的东西,久久萦绕于怀之后,最终以绝佳的方式流泻出来。”在这篇小说节选中,①真正让作者 “久久萦绕于怀”的是什么?②“绝佳的方式”又指什么?(4分)
(二)父亲的秘密 (26分)
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
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③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
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④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
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惟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⑤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
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⑥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
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⑦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
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⑧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⑨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
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⑩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11)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6-19小题。(15分)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
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6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 .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诣: .
(3)咨其风土 咨: .
17.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
18.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3分) A.交友B.考察C.读书
19.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3分)
第一单元答案
4.D 5.②“完善”与“树立”调换位置 ④删去“受到”
6.活动一:示例:(1)烈士们风雨与共,逆境同心,用血与肉,用民族情铸造了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铸造了一种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这座丰碑永远成为我们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精神财富。(2)我们要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鼓舞自己,在逆境中不怕失败,敢于吃苦、不畏艰难,勇敢、顽强、不断前进!以优异的学业回报烈士们!好好学习,完成先烈们的遗愿: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
活动二:示例:同学们,长征就是一幅画,一幅火红的画,一幅坚毅的画,一幅绵延二万五千里的历史画;长征就是一首歌,一首英雄赞歌,一首贫困骊歌,一首唱响美好未来的颂歌。今天,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从现在做起,为祖国明天的辉煌而奋斗。让我们携起手来,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魂,放飞青春理想,创造美好未来!“继承长征志,重走长征路”演讲活动现在开始。
活动三:示例: 篆刻作品:红军不怕远征难;剪纸:望断南飞雁。(意图言之有理即可); (二)7.周副主席详细了解有毒野菜的情况,并作出明确部署。(4分)
8.不能。这一段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为紧接着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进一步铺垫)。(4分);
9.示例:这是对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4分)
10.周副主席超凡的人格魅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精致、真切、传神的细节描写(4分)
(二)11.迷失方向(迷路) 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 撕破衣服系在树干上作求援标志 寻找蘑菇充饥 (每空2分,共8分,大意对即可)
12.当年森林历险时,父亲几乎尝遍了森林中所有的蘑菇(2分,能答出“尝毒蘑菇,这个意思即可)
13.让儿子守在木屋里等待救援 不让儿子发现自己的秘密
14.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评分意见: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理解体验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内容充实准确,语言通顺。
【参考示例A】这里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林密集、阴森的特点,点染出一种令人焦虑的气氛,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参考示倒B】这里的肖像描写,既写出了父亲终日寻找食物的疲惫与辛苦,又写出了父亲尝毒蘑菇后身体的虚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爱。
15.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1)感悟真切或联想合理、中心明确、语言通顺,酌情给5~6分。
(2)有感悟或联想、中心较明确、语言较通顺,酌情给3~4分。 (3)有感悟或联想,但中心不够明确、语言不够通顺,酌情给1~2分。 (4)文不对题,不知所云,不给分。
(三)16.(1)放下(2)到(3)询问
17.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18. A 19.勤奋、严谨、专注(要结合文中语句)
译:顾炎武(字亭林)先生从小到老都手都没放下过书(形容极爱看书,学习勤奋) ,出门就带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障、城、亭、燧,都是古代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写在纸上详细地记下来,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对经典的解释叫"注"或"疏" )。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认识(默颂经典太投入,没有注意到其他事),有的时候因此(太专心的辄据鞍默)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检测卷_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逶(yí) _ (chù) 立 (hān)__ 然入梦 万(lài)______俱寂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洞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读过的文章,有的是诗歌,放声呕歌长征中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致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地再现了长征途中的动人情景……读了这些文章,我们就如同走了一篇长征路。
3① (《七律 长征》) ②_________________,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 。
(《过雪山草地》)
③亲人送水来解渴,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渡赤水出奇兵》)
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像山泉在呜咽, 。 (《老山界》) ⑤青山遮不住, 。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4. 请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的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4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让你主持“青春在这里闪光”的主题班会,请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内容新颖,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使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主题班会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6分)
阅读《长征组歌》第六乐章《飞渡大渡河》,完成6-8题。(9分)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6.这首诗主要赞扬了红军战士,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律长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所写的主要事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的前四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对表达主旨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9-13题。 (10分)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然入梦了。
9.“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之’字拐的路上”,红军战士为什么非要“一步一步地”才能上去?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是如何的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难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7题。(1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4.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律长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7.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1题。(15分)
长征路上的纪念碑
朱明溪
①纪念碑园坐落在川西北松藩县境内的元宝山旁,远远望去,便可看到山顶上有一座金光闪烁的金碑。金碑的顶端直冲蓝天白云,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林。山旁有一大片布局有序、制作精致的建筑群,其中有群雕、浮雕、石雕和铜雕等许多珍品,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从开始到胜利结束的艰难历程。纪念碑在松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这就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修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②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朝着金碑的方向走去。金碑背向雪山,面对草原,凌空直立,气势雄伟。它的上方站着一位红军战士的铜像,铜像上的红军战士,身披羊皮背心,脚踏三角立体柱,双手高高举起,一手握着步枪,一手持一束鲜花,显得十分威武刚强。铜像下边的碑身为三方三角立体柱,每方镶嵌着一颗巨大灿烂的红星。它象征着红军的三大主力,紧密团结,坚不可摧,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金碑的底层座基用白色的汉白玉石贴面,形如雪山,四周以绿色的水磨石铺垫,形如草地。不但制作和雕刻精细,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寓意深长,使人回味无穷。
③穿过一段宽阔的阶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反映旧中国历史背景的碑园序幕——“黎明火种”,这是一座由三块灰黑色的巨石纵横交错组成的石雕,里面安装着一个直径约60厘米、圆形的亚金铜和水泥浇铸的金色的球体,在巨石的缝隙处,闪闪发光,犹如一颗孕育着生命、生机勃勃的种子,即将破土而出。雕塑家们采用抽象的手法,比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最后胜利。
④站在广场中心的台阶,可以看到碑园高低错落的全景,艺术家们利用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经过精心设计,将当年红军长征中艰苦悲壮的历程,真实地书写成文字,雕琢成塑像,使后辈人永远牢记,伟大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以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的。
⑤我们还观赏了大型群雕,这是碑园中最大的一群雕塑,它像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占地面积很大,内容丰富而悲壮。从红军长征开始及至胜利到达陕北,中间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过程,有人物,有故事,有感人肺腑的场面,都用精致的雕塑艺术形象地表达出来。在群雕的不远处,有一块双面浮雕,但在标牌上赫然写着“断壁浮雕”四个楷字。它一面雕刻着苏区人民提着食品,端着茶水,其中有少数民族同胞一起,携老扶幼,挥泪送红军的场面;另一面是身着全副武装的红军指战员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父老乡亲。艺术家们特意在送行和告别的空间雕壁上,设计了一个突然断开的镜头,大约有一米宽、二米高的地
方,成为残缺不全的断壁,因而它叫“断壁浮雕”。据介绍,这是为了加强红军被迫转移的悲壮气氛和军民一家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是对敌人一种无言的愤慨。
⑥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默默地朝着“火炬碑文”的方向走去。这是一座独立的石刻艺术,用人造红花岗石制成,形似火炬,它依山而立,坚如磐石,它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三句名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最好的评价和最精辟的概括。它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红军高举革命火炬,将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
(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
18.文中第①②段都是介绍纪念碑的,其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19.作者在第②段描写金碑的底层造型时,指出其“寓意深长,使人回味无穷”,你觉得金碑的造型有什么寓意?(2分)
20.第⑤段写道:“这是碑园中最大的一群雕塑,它像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占地面积很大,内容丰富而悲壮。”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丰富而悲壮”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分)
21.“火炬碑文”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三句名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结合学过的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三句名言的理解。(5分)
三、作文(3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知草莽中是否潜藏毒蛇猛兽;没有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然而,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渡过难关,取得成功。
请以“我终于走出了困境”为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初二语文长征2
二 《长征组歌》两首 教案A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心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音乐美
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预习要求:
1. 制作读书卡
2. 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
学法设计: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由《七律 长征》导入
二. 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 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1.师范读,提问: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
2.从歌词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四.品味语言,合作学习
再读《四》,讨论以下问题:
1.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或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质疑)
3、比较本课与《七律 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 师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
1. 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 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过渡: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靠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1.再读《过》,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
2.问:怎样克服的?靠什么?
提示:千锤百炼的红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3.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总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诵比赛,再次领略歌词的气势与节奏,体会红军那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
五. 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动目的:更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活动形式:朗诵比赛
活动准备:先听录音,再自由朗读,选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
作为裁判。
活动过程:
1.主持人报幕
2.按小组顺序,依次朗诵
3.裁判简评
4.按票数多少和评价好坏,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其余为鼓励奖
六. 布置作业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看法。(整理成文)
附板书: 《长征组歌》两首
(一)
四渡赤水
强渡乌江
奇 兵 盛赞 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二)
(钢铁汉) (骨更硬)
坚强 + 追求 = 过雪山草地
(千锤百炼) (志越坚)
9【特色练习】七律 长征
《七律 长征》课内知识检测题
助跑·巩固基础
1.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
(1)逶( )迤( ) (2)乌蒙( ) (3)云崖( ) ....
(4)磅( )礴( ) (5)岷( )山 (6)泥丸( ) ....
2.根据要求写句子
(1)红军不怕远征难, 。(2) ,三军过后尽开颜。
(3)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中“ , ”这两句诗突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4)《七律 长征》中毛泽东运用寓情于景的句子是 , 。
(5)《七律 长征》一诗写红军战士巧渡成功后高度愉快的心情和队伍中一片欢腾的景象的诗句是 。
3.依据本诗,写出三个以上用来歌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成语。
4.我们都知道,二万五千里长征震惊中外,美国作家斯诺曾这样评价:长征是波澜壮阔的史诗。当代作家魏巍也说:长征是地球上的红飘带。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结合你的理解,再写两句。
长征是波澜壮阔的史诗,
长征是地球上的红飘带,
长征是 。
长征是 。
5.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⑤ 图。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 (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对偶)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夸张)
D.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比喻)
8.“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指的是 、 、 、 和 的总称,位于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的交界处。
9.为发扬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向阳中学举行长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现在,想请你作为“长征在我心中”朗诵比赛的主持人,并请你为本次比赛写一段开场白。
10.阅读下列两首歌词的节选部分,试比较它们的异同,可以从语言、主题、情感上入手。
【材料一】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威名天下扬。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三月打回贵州省,二次占领遵义城,打坍王家烈八个团,消灭薛吴两师兵。四月里来向南进,打了贵阳打昆明,巧
妙渡过金沙江,浩浩荡荡蜀中行。五月里来泸定桥,刘文辉打得如飞跑,大渡河天险从容过,十七个英雄姓名标。(《长征组歌》陆定一、贾拓夫合编)
【材料二】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紧紧拉住红军手,红军啊,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鸿雁(里格)能够,捎来书信,鸿雁(里格)飞到,天涯与海角,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十送红军》张士燮、朱正本) 起跳·课内深化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1)万水千山: (2)等闲:
(3)逶迤: (4)细浪:
(5)磅礴: (6)走泥丸:
1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3.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请用诗中的话加以概括。并分析这些话在诗中的作用。
14.“长征”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仅用一首七律诗就把它完整的呈现出来,这是何等难呀!但聪明的毛主席却能巧妙地抓住突破口,以极微妙而又庞大之笔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胸怀与气魄,请指出毛主席是以什么为突破口表现这一重大事件的?
1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中作者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飞跃·课外提升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足迹
向天平
干部团占领渡口后,红一方面军的后续部队便浩浩荡荡地向皎平渡开进。
干部团夺取的两只木船是远远不够几万红军由此渡江的。在广大群众的协助下,先后共
找到七只船,动员了彝、汉、傣族36名船工。船工们分成两班轮流,人歇船不歇,不辞劳苦,从5月1日起,日夜坚持为红军摆渡。
江中七只渡船,像七条大鱼穿梭似地江上南北往返。两岸山坡上满是部队、马匹和行李担子。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
“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捡到了几双烂草鞋!”
5月3日拂晓前,毛泽东和干部团第四营营长韦国清一道乘船渡过了金沙江。
金沙江水滚滚东流,两岸陡峭的石岩把金沙江夹在中间。湍急的江面溅起层层浪花,拍打着毛泽东的衣襟。毛泽东风趣地说“诸葛亮5月渡沪深入不毛,我们也是5月来渡沪啊!”
皎平渡北岸,有一排在石壁开凿成的山洞,这里就是渡江指挥部。
毛泽东住在西边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洞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分别住在东边的几个山洞内。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到北岸,不顾长途行军的劳苦,在那阴暗、潮湿的山洞内紧张地工作,指挥红军渡江。毛泽东的洞里装了六七部电话,电话铃声不断,“桌子”上摆满了文件、电报。毛泽东接了一个电话又接一个电话,接完电话又看电文,忙个不停。就是在这金沙江畔的石洞里,中央领导度过了几个紧张繁忙的昼夜。
5月5日,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军团长张爱萍带了一个营和侦察排,以及电台先渡江,到北岸渡江指挥部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处接受任务。
指挥部里还有三军团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周恩来关切地问了部队情况后,便向张爱萍交待任务:沿着江北岸西进,迅速到达元谋以北,江驿以南的龙街渡口,狙击沿昆明通川康大道向北追击的敌人,掩护我军渡江后在会理稍事休整随即跟进。同时,沿路注意联络南岸一军团的部队,并转达军委令他们改变从龙街渡江的计划,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因为军委自一军团由元谋、龙街之线折回后,已和他们失掉了无线电联络。
黄昏前,他们沿着金沙江北岸的羊肠小道,翻山爬崖,溯江而上。大家一面在艰险的山路行进,一面两眼不住地望着对岸。因金沙江是云南和四川的分界,真乃“身在川,眼望滇”。
夜幕徐徐地笼罩了金沙江。密云遮住了星光。一堵悬崖绝壁,迎面切断了去路,怎么办呢?绕路走吧,怕无法联络对岸的部队,只好搭起人梯,将刺刀插岩石缝里,踩着往上爬。先上山顶的,用绑带做成吊绳,把机枪、弹药箱、电台吊上去。那些吊不上去的骡马只好忍痛割爱了。
走到半夜,“哗哗”地下起雨来。山地更加难走了。跌了跤的同志咒骂起来:“这鬼天气,真是个反动派!”也有的故意开心:“真凉快呀,洗澡不用打水了。”
下半夜雨过天晴。刚到达鲁车渡,忽然望见对岸出现了一长串火把,犹如一条火龙,摇头摆尾,顺江而来。张爱萍同志断定是一军团的,他们立时拥到江边欢呼起来。但江宽水吼,又是漆黑的天,怎么能看得见听得见呢?于是便集合几个司号员一同吹起联络号。
对岸火把霎时熄灭了。司号员再次吹起红三军团的号牌子,对岸才回答是一军团一师的部队。他们遂用集体喊话的办法,把军委令一军团火速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传过去。对岸又点起了火把,火速向东而去。
张爱萍他们也燃起火把,两条火龙夹江而进,来了个空前壮观的火炬大游行。
他们通过驿城,翻越过十余里的高山,经猫儿关越过灼热蒸人的火焰山,赶到了龙街渡口对岸的河边村,构筑工事,阻击对岸敌人过江。
四天后,大军已全部胜利地渡过金沙江,并在会理地区休整后,继续北进。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7.下面是周恩来在了解了部队的情况后要求张爱萍下达的命令,你从中发现了周恩来具有怎样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