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 点击: 2015-06-21
与大自然的对话
与大自然的对话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走进大自然,真情与大自然对话,就能切实感受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
早晨,我走进大自然,嗅着大自然沁人心脾的清香,看着小松鼠的追逐打闹,听着各种鸟儿婉转悠扬的歌声,我也忍不住要对小鸟说:“早上好,小鸟们,你们唱的歌可真好听,我想你们一定是想当著名的歌唱家吧!”小鸟儿回报我更加优美的歌声„„
中午,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小树也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知了在大树的枝头上拼命地喊着:“知了,知了。”我对知了说:“中午好,知了,我是一位出色的天气探测员,每当天气转热时,你都会提醒人们小心别被太阳晒伤!”知了更加起劲地“知了,知了!” “唿„„唿„„”一阵大风吹来,天空的白云转瞬间被乌云赶走了,几道闪电过后,雨点伴着雷声落下。起初还能分出个数,可没过多久,天地间像挂上了无数条珍珠项链,继而又变成了漫天的瀑布,到处都是水的世界„„我躲在大树下,大树像母亲一样抱紧了我,虽然雨水已经打湿了我的衣衫,我也不时地打着颤,可我依旧感受到了大树母亲给予我的温暖。渐渐地雨停了,小溪“哗啦啦”欢快地流着,像仙女身上的丝带。太阳公公灿烂地笑着,将温暖无私地洒向了世间万物,我感受着大自然的万种风情,享受着人和大自然美好相处的幸福!
人,只有摒弃万物唯我至上的思想,怀揣敬畏之心与大自然相处,
才能认识到人在大自然这个伟大的造物主面前其实是渺小的,才能真正做到与大自然平等对话,才能接受大自然赐予人的种种的恩惠!
作文训练对话描写
人物对话描写专项训练
方法指导
1、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要个性化
2、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要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心理状态
3、语言描写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4、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语言要简洁
5、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
人物的语言描写一般有五种:
(1)提示语在前面
(2)提示语在后面
(3)提示语在中间
(4)提示语在两边
(5)没有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
1、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要个性化
作者笔下的人物语言应切合人物身份地位、年龄特征、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特别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
例:有家哥俩闹分家,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
一个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了碗了分不清。”
一个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过去才行。”
一个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另一个听得不耐烦了:“我看别在这里哆嗦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 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从文中你能看出先后说话的都是谁吗?你知道厨师的媳妇是干什么的吗? 明确:这说明这些人物的语言能够表现鲜明的个性特征。“锅了碗了”“针过去线过去”“前有车后有辙”“见风使舵”这些极具职业特点的用语显示出它们的使用者分别是厨师、裁缝、车把式和船老大。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透露出厨师媳妇的身份—商人。因此,我们要写好人物,必须写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努力做到“话到人到”
片段练习:同学不小心把你心爱的玩具摔坏了,这时——性格温和的你会说:脾气暴躁的你会说:
——————————————————————————————————————————————————————————————————————————————————————————————。
2、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要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心理状态。 所谓场合,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
话,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如果再有感情的因素掺在其中,那就更是大不一样了。 环境不同,心情不同,对象不同,往往同一人物的语言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严肃的场合,话语一般应庄重;个别人之间开玩笑,则可以幽默风趣些;兴高采烈时,人说起话来快言快语;懊丧时,人的语调又会缓慢低沉。当然,与之相反,用得好,也会产生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例:大年初一,你出门拜年去,路上你遇见了老师,热情的你主动打招呼:“老师,您吃了吗?”
片段练习:酷夏,你与朋友在家玩游戏,发现爸爸(妈妈)汗流浃背的抗着一箱饮料推门进来,你会:
————————————————————————————————————————————————————————————————————————————————————————————————————。
3、语言描写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有些学生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例: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有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捣乱鬼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
练习:
1、填空:
刘老师( )地说:“你怎么把二年级小朋友打哭了?”张清( )说:“我没有打他”
刘老师( )地说“还敢顶嘴,别的老师和同学都看见了。”
“我真的没打!”张清( ),“也许是张明干的,他在教室里都要哭了。” “噢!噢!难道是他们看错了,张清和张明可是双胞胎呀!”刘老师( )。
于是,( )说:“看来,在这件事上是我冤枉了你,对不起啊,张清!”
张清听了( )“没关系,刘老师。”
2、小结
谁说的
神态
表情
提示语在前:“”
对话描写 怎样说 心情 提示语在中“。”,“。”
提示语在后“”。
语调 没有提示语
说什么 动作
4、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语言要简洁
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这是学生作文容易出现的毛病,即使生活中真的这样说了,也要根据文章需要进行取舍。
例:星期天上午,我正在复习功课。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又甜又脆的喊声:“小燕,小燕!”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小云在喊我。我连忙放下笔,去给她开门。“小燕,吃过早饭了吗?”小云一见我就问。我说:“吃过了。”小云说:“吃的什么?”我说:“吃的油条、稀饭。你吃了吗?”小云说:“我们家的燃气灶坏了,爸爸去修了,现在还没回来呢!到哪儿吃早饭呀!”我说:“在我家吃吧!”小云摆摆手说:“不了,不了。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你快跟我去看看吧!”我问“什么‘学习棋'呀?”“先别急,一会儿你就知道啦?”说完,小云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跑去……
这段对话虽然写得很通顺,可很多却是不必要的废话。
片段练习:今天早上,有多位同学因迟到而被老师责罚。假设你是其中两位同学,试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他们的心情与感受。
同学甲:品行优良,对师长必恭必敬,知错能改。
同学乙:品性顽劣,自以为是不听师长劝告。
————————————————————————————————————————————————————————————————————————————————————————————————————————————————————————————————————————————————————。
5、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人物的语言{《与自然中的大树对话》作文}.
描写一般有五种:
(1)提示语在前面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2)提示语在后面
如:“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3)提示语在中间
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4)提示语在两边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5)没有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
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我们在作文时,不要只用一种描述形式,可以几种描述形式交替使用。这样在表达形式上才不会显得单调。
例: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奇怪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边说边手忙脚乱地重新称肉。“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涨得跟柜台上的猪肝似的,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这„„”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老板低下了头,小声说:“这是七块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精彩示例
例一《吃西瓜》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们全家人在院里乘凉。这时妈妈抱出一个圆滚滚、碧绿的大西瓜。妈妈还没开口,我马上用命令的口吻说。“妈妈,我要半个(ku3i)着吃。”哥哥说:“你怎么老是这么霸道,这一回不能再惯着你了!”我听后一下子冲到了他面前,恨不得鼻尖对鼻尖地向他喊:“谁霸道,谁霸道,你都是中学生了,还不说让我一点!”妈妈说:“哥哥说得对,你也太……”话还没说完,姥姥便说:“得了,得了,哪有这么多话说,就算俺要半个瓜吧,赶紧切给他吧。”妈妈无可奈何地把半个西瓜递给了我。我拿过瓜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哥哥在一旁瞪了我一眼,随后便把一块瓜递给了姥姥。“还是老大孝顺。”姥姥夸赞着哥哥,我听了心里感到真不是滋味。
〔评语〕写几个人之间的对话,一要注意层次清楚,二要注意人物的特征。这篇对话,写的是为吃西瓜引起的一场争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哥哥礼貌让人;弟弟专横跋扈;妈妈
遇事迁就;姥姥溺爱孙子。人物的性格特点,流露于字里行间。小作者所以写得这样真切,是由于自己对事物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二《在路上遇到的一件事》
中午,我到副食商店去买酱油,刚走出家门就看见一辆自行车飞驶过来,我心一惊,身一侧,那辆车就从身边擦过去,真险呀!我放眼一看,骑车的是一个身穿花格子的青年,后货架子上还坐着一个大个子。我正想走,忽然一声喊:“站住!”原来,一位老爷爷在招呼那两位骑车的人。这时,只见那老爷爷走上前去,说:“你俩下车,先别走!”花格子头一歪,神气地说:“你凭什么不让我们走!”“凭什么,就凭你们违反交通规则!”老爷爷理直气壮地说。“走!别理他!”大个子一声招呼,花格子又要推车走。老爷爷一把捏着车闸,说:“谁敢走!”两个年轻人见走不了,只好换了口气说:“大爷,我们有急事,就这么一回,下不为例。”“照你这么说,只要有急事,交通规则就可以作废了!”老爷爷激动地说。“这……”两个年轻人哑口无言了。大个子跳下车来,连连说:“我们错了。”他又转身告诉“花格子”:“你先走,我步行去!”临走时,两人还回头向老爷爷说了声:“谢谢!”这也许是老爷爷使他们懂得了交通规则的重要。{《与自然中的大树对话》作文}.
〔评语〕用对话的方式叙述一件事情时,要注意交待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开头结尾的相互照应。本文叙述一位老爷爷制止一位青年人骑车带人、违反交通规则的一件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先写老爷爷发现骑车带人,连忙制止;紧接着写以理说服,批评教育;最后写青年人接受教育,勇于认错。从中使我们懂得,人物的对话,可以推动事情情节的展开,更好地表现中心思想。{《与自然中的大树对话》作文}.
例三《老师教育学生》
放学后,我和王敏同学吵得面红耳赤。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里。我涨红着脸,准备“挨训”。张老师望望我,喃喃地说:“怎么啦,一下课,你们就吵起来了。”老师的一句话勾起了我的伤心事。我气呼呼地说:“王敏把我的铅笔盒碰在地上,还说活该!”说着,眼圈里直转眼泪。“噢,原来就为这点事。”老师听了不住地抿嘴笑。“不!”我理直气壮地说,“王敏还说,我的铅笔盒放的不是地方。”我越说越激动,恨不得让老师好好评评理。没想到,张老师却转开话题,拿起一本连环画,让我看看。那上面画着雷锋叔叔在学开拖拉机时,老师傅错怪他压得地面质量不高,批评他。可是雷锋叔叔却虚心接受,利用工休时间,重新翻整地面。张老师抚摸着我的肩膀说:“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绝不能得理不让人。你看,雷锋叔叔做得多好!”老师的话,像把小锤一下敲在我的心上,简直不知说什么好。张老师又从我的书包里掏出铅笔盒,仔细地检查一遍,亲切地说:“你瞧,一点也没摔坏呀!”说着,还用抹布擦拭着铅笔盒。我不好意思地赶忙接过铅笔盒,连连说:“老师,我懂了!”张老师听了,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评语〕这篇片段,紧扣题意“教育”二字写人叙事,文章思路清晰。在写人物语言的同时,十分细腻地写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二者之间紧密结合,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中心。本文写老师的语言虽然不多,但寥寥几笔,直点了全文的主题。写“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明了老师“教育”的效果,明辨了应该怎样对待同学之间的纠纷。
例四《写大字》
我趁他不在,用舌头把笔舔得尖尖的,学着爸爸以前告诉我的执笔方法,写了起来。可这哪像字啊!一点是个大墨团,一竖像根细木棍,一横是条小蚯蚓,一捺变成了大扫把。我看着
《大树与小草》作文导写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点拨
引文材料是一则寓言,涉及的物象有狂风、大树和小草。面对狂风的肆虐,大树奋力抗争,即使折断了腰;而小草屈腰伏身,最终扬起了脸。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学生的问话,苏格拉底的回答“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至关重要,似乎模棱两可,但决不偏指一方,彰显了材料的多元性,也为审题立意创设了足够的运作的空间,探究其赞美大树和小草的原因,从根本上提取升华,就应是此材料的意旨所在,从其中一点或将两者结合考虑,都是较佳的切入角度。
温馨导航
材料的寓意表示:面对强大的压力,大树展现了坚韧的形象;而小草则是“以柔克刚”的代表,面对狂风,它没有像大树那样顽强的抗争,而是屈腰伏身,紧贴大地,最终慢慢地扬起高贵的头。的确是“噩梦醒来是早晨”、“历经风雨见彩虹”。苏格拉底由衷的礼赞,实际就是对小草面对狂风侵袭时选择的充分肯定。由此可以得出,直面生活中的苦难与强压,堪称伟大;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和追求而忍辱负重的精神更值得赞赏。
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两个主体:一是大树,二是小草。材料中体现的观点也很明确:“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原因:大树在狂风中“奋力抗争,不屈不挠”,小草在狂风中“抖动战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最终的结果是:“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这里,顽强抗争的大树体现了“刚性”,屈腰伏身的小草体现了“柔性”。在生活中,既要有大树一样的“刚”,又要有小草一样的“柔”,只有刚柔相济,既有所坚持,又有所顺应,才能走好人生之路。这种立意是最切题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把材料作文当成话题作文来写,或没有看清前提是“在狂风中”。
这是寓意型材料,审题时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因果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同样是面对狂风,大树的态度是“不屈”,结果是“折腰”;小草的态度是“屈身”,结果是“扬脸”。可见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讲“如何面对狂风”的问题:是应该“不屈”,还是应该“屈身”?二是运用相似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由此及彼,把握材料的深层含意。材料中的“狂风”象征“强大的敌人”“巨大的困难”等;“大树”象征“刚强”,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小草”则象征“柔韧”,象征“能屈能伸”的精神。三是运用逆向思维,从材料倾向相反的方向思考。如大树宁折不弯,精神可嘉,却其不懂得审时度势,以硬碰硬的做法不值得效仿。小草审时度势,屈身伏地,保存实力,可谓明智之举;但这也可理解成“卑躬屈膝,丧失气节,苟且偷生”。根据以下分析,可作如下三个方面的立意:一是从大树的角度。可以肯定“宁折不弯、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可以否定“不识时务、以卵击石”的做法。二是从小草的角度,可肯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忍辱负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精神,也可以否定“卑躬屈膝、丧失气节、苟且偷生”的行为。三是从大树和小草的角度,既肯定不屈不挠,又肯定审时度势。
●佳作一
宁折不弯屈子魂
“你把生命拓展成平原,在上面种植诗歌。”
“你把不屈悬上日月,照耀着你心中的山河。”
——题记
一直有这样一条不屈的河在你心中无尽地奔腾、流淌,携带着无数怨愤,悲怆却无悔的沙石翻滚向生命的尽头。
或许,你的一生就是一部悲怆的长诗,字字渗透出你的高洁、忠贞、耿直,可这些高尚得发出光芒的品质,却被昏庸腐朽的君王灌注进悲剧的浊浆。
你的悲剧,是一个仁者的悲剧,一个义者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在那个暗无天日,日月无光的年代,举世皆浊,众人皆醉,只有你,只有你,睁着悲愤的双眸,看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看昏君误国,西风残照„„你泣血垂膺,宁折不弯,“与江底的泥沙为伴,是我最好的归宿。”或许葬身江底,才能结束那种目睹惨象,心怀远志却无能为力的折磨。
可是,当以死言志付诸行动,你所忧愤的情形,仍在残忍地上演。
生命如歌,你把生命谱写得凄哀悱恻,最后,用消失划上了凄然的休止符。
你的一生,一直沿着“忠君爱国”向前延伸。当被遥远流放,你牵念的,是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哪怕在投江的瞬间,你的理想,你的信念和你的一颗忠心都始终对楚国不离不弃。
你最大的愿望,最后还是一片遗憾,你敬爱一生的君主最后还是没有幡然悔悟,你无法瞑目! 你的忠贞与耿直给你带来的不是嘉赏与尊荣,反而是半生的罹难,可你始终“忍而不能舍也”。
在你的心中,品行高洁是鲜花香草,奸佞变节是臭物萧艾。而你,在我们心中,是香草,万世景仰。 你的《离骚》,起伏回荡,一唱三叹,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言已尽,意无穷。你将“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美政思想浸渍其中。
可是,思想终归是思想,黄昏已至,黑夜不远。
你叹,一步一步地走着,看着迫近的黑夜,众芳的荒芜,投身江流,最后将灵魂变成傲立的白荷。 理想、信念、尊荣、生命与诗歌,像巨石激荡起千层白浪,你不知是否会有人因此觉醒。 无论结果如何,历史变成哀悼的回忆,而你却被这片你曾经活过的大地上的人们永远地铭记。 历史的水声幽幽地诵读你的诗,我的眼前浮现出你看夕阳在天边沉落的情景。
画卷中的你,永远那么凛然,可谁能读出你的悲伤,读懂你悲伤的人生诗歌!
无论时光流逝多少年,你一直占据着一块叫做“尊敬”的心域。在那里,你的品行,你的精神让血液有了更为强劲的力量,在我们年轻蓬勃的身体中流淌不息。
不知什么语言有资格来表达对你的尊敬,那么用别人的一首诗来纪念你——
初闻新作已忘归,字字落地皆生辉。
汨罗江边咏天语,思潮如涌笔如飞。
一声长叹一声雷,天公不怒而自威。
忽闻豪杰为贼屈,天下英雄不胜悲。
赏荐
这是一篇歌颂爱国诗人屈原的佳作,习作者以圆熟的文笔,热情洋溢地赞扬屈原忠贞不贰的伟大一生,力挺其宁折不弯的高贵品质。语言深刻,蕴涵丰富,有着荡气回肠的酣畅淋漓。文前题记,文末选诗,别具一格,恰切地深化了主题。
●佳作二
低头的智慧
我看到了,看到风席卷着沙霸道地来了,身旁的树干们顽强地抗争着;我听到了,清晰地听到沙砾猛打树干的啪啪声,还有那一声声痛苦的呻吟。这一刻,我毅然决然地俯下身,低下头,默默地等待着„„ 狂风过后明朗天,就这样,我昂起高贵的头。
也许有人说我胆小,有人说我懦弱。
我承认自己胆小,但决不承认懦弱。有时,低头,正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智慧。
想那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的手下是怎样的忍辱负重啊,为赢得信任,不露锋芒,忍辱负重,自称贱臣,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小心伺候,做到百依百顺,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夫差生病,勾践“问疾尝粪”,最终博得吴王夫差之欢心,得以重返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苦心焦思,励精图治,富民兴国,一雪前耻。
还有楚王韩信,曾受一青年屠夫的侮辱,当那屠夫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时,韩信注视了对方很久,很久,之后慢慢低下身来,从其胯下钻了过去。所有人都骂他是懦夫,都嗤之以鼻,都不屑一顾。而韩信不理睬别人的冷嘲热讽,胸有强兵百万,发愤努力,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威名大振。
嘉庆皇帝,平日见和珅贪赃枉法,欺上瞒下,本想在登基之后狠狠整治他,可初登皇位的他没有一丝实权,一切的权利都掌握在太上皇乾隆手中。嘉庆皇帝深知乾隆对和珅宠爱有加,于是,他在朝堂之上不发一言,在私下里也不多说一句,甚至责备那些弹劾和珅的人,而暗地里搜罗和珅的罪证,暗暗积攒着力量,耐心等着时机到来——终于,乾隆驾崩,满朝上下还没来得及悲痛的时候,嘉庆就以二十大罪名拿下了和珅,抄了他的家。和珅在家自缢而亡。
低下头,忍一时屈辱之气;低下头,藏一时锐利的锋芒;退一步海阔天空,举首处,阳光灿烂。低头,是沉着的相时而动;低头,是睿智的蓄势待发;低头,是变通的与时俱进!
当疯狂的风与沙肆虐的时候,我选择低下头,所以,我和我的伙伴们的足迹能遍布山川大河的每个角落。
有时,低头的确是一种智慧。真的。
赏荐
人们在礼赞大树刚直不阿之时,也会对小草的机敏变通报以欣赏的微笑。本文紧紧围绕“低头,有时也是一种智慧”展开行文,列举越王勾践、韩信、嘉庆皇帝三个典型事例充分证明,最后又突出强调。结构缜密,论证有力,的确是一篇优秀之作。
题意理解
作文取材于寓言故事,“狂风”可以理解为困难、挫折、磨难、压力„„可以理解为具体到生活中的经济危机、失业、地震、伤残、疾病„„,也可以理解为邪恶势力、反动统治、残暴手段„„
“大树”可以理解为正义力量、英雄人物,也可以理解为有正义感的人、勇敢的人、坚持不动摇的人„„,“小草”可以理解为弱势群体、地位卑微的人群,也可以理解为力量不足的、尚处在弱势地位的人„„
顽强抗争的大树体现了“刚性”,屈腰伏身的小草体现了“柔性”。在生活中,既有“大树”一样的“刚性”,又有“小草”一样的“柔性”;
“刚性”有“刚性”的美德, “柔性”有“柔性”的优势,如果能刚柔相济,既有所坚持,又有所顺应,那是最好的结果。{《与自然中的大树对话》作文}.
三、试题评价
作文所选材料平实易懂,能引发学生全面看待事物的思考,不局限于只看到“大树”宁折不弯的精神,也能够看到“小草”到遇到强势屈腰伏身的智慧。适合写议论文。
材料比较宽泛,学生不易把握,苏格拉底的话,容易让学生陷入两难的选择,不知道该如何取舍,审题上有一定难度。
材料中“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容易引起学生误解,以为“大树”的抗争的结果只能是无谓的牺牲,只有小草“柔”的智慧方可取。这样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仰望大树作文指导》{《与自然中的大树对话》作文}.
《仰望大树》作文审题指导 (课本76页)
一、 关键词
1、 什么是“大树”?
哪些树可以称之为“大树?
(类别、外形、历史)
2、 什么是“仰望“? 站在哪个位置?能看到什么?(描写的角度:仰视)
3、 体裁:散文
4、 写作手法:借物抒
情(详写对物的描写)
二、 确定写作思路
(文章线索) 线索一:大树
描写大树—联想内容——抒情
按春夏秋冬顺序描写 按树冠、树叶、枝干、
树皮角度描写(穿插大树的历史)
线索二:情感:对大树什么情感?写清楚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 敬畏—昂扬的生命力
—暴风雨后的焕然一新
—庇护树林
三、 写作难度突破
A、 写景的顺序:
从下到上,从整体到局部
B、 描写大树的方法:
1)感官角度: 视觉(外形、颜色、样子、宽、高„„) 听觉(鸟声、风声„„) 触觉(树皮给自己的感觉)
嗅觉(闻到的花香„„)
2)修辞角度
比喻、排比、夸张、对比、拟人„„
3)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联想、想像、对比、衬托
C、抒情自然流畅
《大树与小草》材料作文讲评课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