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福建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资讯  点击:   2011-11-30

2004福建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聚焦2016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图表】

聚焦2016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图表】

编者按:1月11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在福州隆重召开。代省长于伟国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通篇1.6万多字,有138处提到了“发展”,有50处提到了“创新”,展现了福建发展的良好态势,展现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新福建的决心和信心。

2015年,我们顶住压力向上走!

亮点:数字说明实力

◎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2.59万亿元,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143亿元,同比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4亿元,同比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外贸出口6983亿元,同比增长0.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8亿美元,同比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60元,同比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同比增长9.5%

◎城镇登记失业率3.66%

◎人口自然增长率7.8‰

◎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九大方面成绩来之不易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出台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政策措施,落实“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推进机制

◎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587亿元,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7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比年度计划增加700亿元以上

◎信息消费同比增长18%,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6%,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40%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1%,企业直接融资2920亿元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 ◎全省技改投资4550亿元,同比增长18%

◎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地方试点

◎京东方面板、联芯国际集成电路、高世代面板等重大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

◎第十三届“6·18”对接合同项目5742项、总投资1488亿元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7%,粮食总产量661万吨

◎“一区两园”建成现代农业项目300个

◎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184亿元,带动357万农户增收

◎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8万户,20万人实现脱贫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14项,省级核准的企业投资事项保留30项,全省80%以上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预审或办理

◎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省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27.3%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2%,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7.3%

◎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23个,引入社会资本239亿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发展空间有效拓展

◎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39项,126项创新举措中49项为全国首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同比增长5% ◎闽台贸易额695亿元,实际利用台资1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向金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

◎台胞往来大陆实现免签注,大陆首张电子台胞证在福州签发

◎在全国率先实现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全覆盖

◎外贸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在福州、厦门、平潭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

◎厦门等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

◎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 ◎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有效实施◎“两违”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

◎启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Ⅰ-Ⅲ类水质占比为94% ◎九市一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厦门、福州在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投资244亿元的21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17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85元◎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80元,新农合的重大疾病保障病种达22类◎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学位3万个,新增达标高中13所

◎新增4所应用技术类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8%

◎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工作全面启动,三明“三医”联动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10张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成功举办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清剿火患”战役持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有效保障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社会监督,全年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794件、省政协提案905件,办结率均为100%

◎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8件,制定省政府规章20件

◎全省政府系统“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同比下降11.1%

◎强化“马上就办”,整治“庸懒散拖”,权力运行网上公开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加强

“对账”“十二五”,我们做到了!

2015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胜利实现!

——过去的五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净增超万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10920美元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共达7.85万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过去的五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均突破万亿元

◎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从6个增加到15个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2.5%提高到15.2%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4%提高到9.2%

◎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从63.1%提高到65.95%

——过去的五年,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铁路营运里程新增1168公里、总里程超过3300公里

◎公路通车里程新增1.35万公里、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实现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

◎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300万标箱

◎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230万人次增加到3800万人次

◎电力装机总容量净增1450万千瓦

——过去的五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每年都超过70%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12.8%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5万人

◎“双高普九”全面实现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一体化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较大,稳增长任务艰巨 ◎产业结构不够优、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够强,山海、城乡发展差距较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节能减排面临新挑战,畜禽养殖污染尚未根本遏制,Ⅰ、Ⅱ类水质比重下降

◎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防灾减灾、防洪排涝、停车场所、地下管网等设施比较薄弱,城市交通拥堵突出,教育、科技、卫生等发展还较滞后,公共安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隐患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办事难”给基层和群众带来烦恼,一些公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少数人甚至违纪违法,造成恶劣影响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不少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问题,我们怎么做?

——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克服弊端,加快补齐短板,立项挂牌办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2004福建政府工作报告}.

“十三五”勾勒新福建新图景

到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过58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3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

如何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2004福建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二○一二年一月十二日在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苏树林

{2004福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顺利完成,“三个12%”目标同步实现,“十二五”发展开局良好。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7500亿元,增长12.2%;财政总收入2596.12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501.16亿元,增长3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19亿元,增长27.1%;外贸进出口总额1432.9亿美元,增长31.7%,其中,出口928亿美元,增长29.9%;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7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8779元,增长18.2%;城镇登记失业率3.69%;人口自然增长率6.21%。。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五大战役”推动重点领域突破

着力构建“三维”项目工作格局,全面加强与央企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积极引进港澳台侨外大企业,全省对接央企、民企、外企项目1779个、总投资

2.5万亿元。大项目好项目加快集聚,促进了“五大战役”的有效接续、强力攻坚。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在建项目保质量、促投产,前期项目抓报批、促落地,形成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投资2589亿元、增长33.7%。新增长区域建设全面铺开。各区域规划基本完成,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城市建设亮点纷呈。突出美化、绿化、净化,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一批城市新区、功能组团、商务营运中心建成投用。小城镇改革发展步伐加快。42个试点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宜居城市综合体建设稳步推进,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1573.89亿元,省级财政在年初安排278.56亿元的基础上,又将超收的70%用于集中解决民生问题,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省委、省政府确定的4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兑现。

(二)强农惠农富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

坚持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效。重点建设14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7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2%,粮食产量稳定增长。造林合格面积701万亩,完成年计划的107.8%,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抓住中央加快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实施一批水利重大骨干项目,完成20条中小河流治理,推进3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土地整理3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7万亩。改造农村公路2890公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成效显著,农村信息化加快推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年解决201.3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新一轮造福工程覆盖范围扩大、补助标准提高。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加强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登记发证率86.6%、到户率81.2%。金融服务“村村通”覆盖90%以上的建制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认真落实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启动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防灾救灾有力有效。全力防抗“南玛都”等台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后住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三)“三群”联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群加快壮大。突出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50家百亿企业、领军企业,拓展延伸14条产业链,推进38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6+6”措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6%。加强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做到“不拉闸、不限电”。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12条措施,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强化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启动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区域科技重大项目,第九届“6·18”成功对接项目5188个,新增专利授权21857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推进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构筑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8%。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施200项节能重点工程项目,加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污染治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全国前列。

港口群加快形成。着力构建以三大港口为枢纽,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福州宁德港完成整合,湄洲湾港整合加快推进,全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677万吨。加快构建“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和“三纵六横九环”铁路网,推进一批核电、火电、风电等能源项目,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电力装机容量345万千瓦。

城市群加快建设。全面实施海西城市群发展规划,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加强城际快速交通系统建设,促进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厦漳泉签订同城化框架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18个重大项目启动建设。推动福州城区与周边县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四)先行先试推进改革开放

平潭开放开发加速突破。《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实施,实行比当前经济特区更特殊、更优惠的全岛放开政策。平潭至台湾高速客运航线正式开通,海峡大 2

桥复桥、环岛公路、闽江应急调水工程、协力科技产业园、冠捷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金井湾、岚城、幸福洋、澳前、坛南湾等组团建设全面展开,全年完成投资303.51亿元,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强劲态势日益显现。{2004福建政府工作报告}.

闽台交流合作持续拓展。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扶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台商投资区、古雷石化园区等建设,促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金融机构先期入驻。新增2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并出台优惠政策,农业利用台资保持全国首位。闽台海空直航运送旅客突破230万人次。第三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厦门居民赴台“个人游”和福建居民赴金马澎“个人游”顺利成行,闽台各领域互动交流更加深入。

外经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扶持外贸发展的政策举措,新兴市场和自贸区市场出口规模首度超过发达国家市场,进出口、出口增幅居全国十大外贸省市首位。福州保税港区一期通过国家验收,晋江、龙岩“陆地港”投入试运行,口岸通关进一步提速。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448个、增长9%,金融业合同利用外资增长5倍,“9·8”等重大经贸活动成果丰硕。福建省代表团成功访问港澳,闽港澳合作更加密切。多渠道加强与闽籍侨亲的联系,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国家支持厦门开展综合配套改革,先行试验重大改革措施。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十大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个确保”的年度任务基本完成。开展创新创业企业股权融资与交易市场试点,33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再融资,筹集资金210亿元。实施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健全民营企业创业辅导、融资担保等服务体系。总结推广“晋江经验”,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29条意见,入选全国百强县数量居全国第5位。

(五)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

稳定物价措施有力。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建设,加大对生猪、蔬菜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及时出台稳定食品价格的10项措施,扭转了物价过快上涨势头。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省新增城镇就业62.25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7.4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91万人。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22%。革命“五老”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市、区),新农保实现制度全覆盖,全民医保基本建立。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5.27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重建中小学校舍403万平方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进城务工人员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67.8万人,我省成为首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份。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92所,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组建53个行业型职教集团,高校调增一级学科博士点48个、硕士点111个,每万人口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居全国前列。完成全省乡镇卫生院和5076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增医疗机构床位7400张,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3

标准较大幅度提高。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我省运动员在第七届城运会、第八届残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居全国前列。福州市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厦门市实现“三连冠”。 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推进。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总结推广和谐征迁工作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深化“平安福建”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发展,所有设区市均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依法行政优化政府服务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人大代表视察及专项调研。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提案,积极采纳委员调研成果。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04件、省政协提案983件,办结率均为100%。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项,出台省政府规章4件。学习借鉴浙江、江苏等省市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拉练式”工作检查成果,激发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广“厦航式”服务,深化政风行风建设,改进文风会风,治庸治懒治散,加强对企业和群众的走访服务。开展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削减47.7%,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提升工商服务7条措施,实施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10条意见。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审计和稽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加强。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为福建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省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福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央各部门及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增速放缓,发展后劲还显不足;出口环境趋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重点项目、小微企业融资难,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转方式、调结构进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居民持续增收面临不少困难,改善群众生活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尤其是交通、消防等领域仍有隐患;一些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工作方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有的甚至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和消极腐败现象。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各项工作。

4

二、扎实做好2012年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运行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支持福建力度不断加大,我省发展正处在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贺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作为,有效应对,务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努力奋斗的总要求,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坚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控物价与保民生并行、扩内需与增外贸并进、抓改革与促稳定并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10%,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低于100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度减排任务。这些预期目标考虑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体现了速度与质量的统一、富民与强省的统一。在工作组织上,我们要结合福建实际,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的基础上更多地着眼于“进”,将全省生产总值及城乡居民收入力争分别增长12.3%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努力实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继续打好“五大战役”,保持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

进一步拓展领域和内涵。把农林水利、“四绿”工程、城镇美化、造福工程、饮水安全、防灾减灾、旅游、文化等领域的项目纳入战役实施范围。重点项目建设战役要着力改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强化重大项目带动效应,完成投资2760亿元以上,建成投产项目130个,新开工项目120个;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要突出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增强区域集聚效应,完成投资3800亿元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400个、新开工600个;城市建设战役要重点抓好规划编制实施,加快综合交通、宜居综合体、市容市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00亿元,实施项目2000个;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要明晰发展定位,落实强镇扩权,发挥示范效应,完成投资950亿元,实施项目1700个;民生工程战役要结合实施社会 5

2004福建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标注版

201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14年1月22日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实施“三规划两方案”,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

初步统计,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21759.64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总收入3428.76亿元,增长1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118.67亿元,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26.87亿元,增长22.2%;外贸进出口总额1693.5亿美元,增长8.6%,其中,出口1065亿美元,增长8.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8亿美元,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6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1184元,增长12.2%;城镇登记失业率3.55%;人口自然增长率6.19‰;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可以实现。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稳增长调结构深入推进

扩大内需扎实有效。继续打好“五大战役”(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8月初开始,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和关键,集中力量启动“五大战役”,力求在加快发展上取得突破。这“五大战役”分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民生工程战役。),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六项提升工程,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95亿元,向莆、厦深铁路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铁路新增运营里程543公里、总里程达2820公里,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563公里、总里程达4057公里,港口新增通过能力2200万吨、吞吐量达4.53亿吨,电力新增装机容量245万千瓦、总容量达4260万千瓦。省级跟踪管理的“三维”项目共3567个,全年完成投资5097亿元。完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举措,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点线面”攻坚继续深化。积极扩大消费,强化各类展会经贸功能和市场运作,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和集聚区初具规模,文化、旅游、信息、健康消费等成为新热点。

政策扶持积极有力。在有效实施近两年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促进工贸企业增长、开拓产品市场、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通关便利化等一系列措施,加强融资、用地、用工等服务保障,全年结构性减税23.4亿元,取消、降低和减免收费1.12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

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以升级淘汰落后,以改造代替关停,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实行差别化电价,工业增加值增长12.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5%,全省千亿产业集群达8个。出台支持建筑业发展壮大政策措施,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和“营改增”试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6%。加快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5%,远洋渔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

创新平台持续扩展。支持企业为主承担重大科技专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1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3个。加快打造“6·18”虚拟研究院,第十一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对接合同项目4379个、总投资968亿元。加强“数字福建”建设,水资源环境监测、北斗卫星综合应用、电子证照共享应用等平台建设取得成效。开展专利提升行动,全年专利授权量增长23%。

(二)“三农”工作不断加强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粮食总产量达664.36万吨。培育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2万家,覆盖所有特色优势产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全省拥有蔬果温室大棚147万亩,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6%和95%,现代农业示范区持续发展,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覆盖所有涉农县市区。

农业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实施大水网规划和“十百千万”水利工程,新增12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解决400.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43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一批大中型水库、引调水和防洪防潮工程加快建设。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农田基本建设,有效灌溉面积继续增加。农业“五新”深入推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进一步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政策倾斜,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形成12个山海协作产业园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小额贷款贴息、职业技能培训等帮扶到户措施成效明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20万人。

(三)改革开放增创新优势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加强统筹谋划、部门协同,年度改革方案有效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率达98%,农民承包地流转率达24.5%。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森林综合保险参保率超过90%。

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深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有序展开。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沙县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拓展,全省新组建村镇银行22家、小额贷款公司28家,86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13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5.8%。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企业经营管理,省属企业资产总额增长19.7%。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67.2%。社会组织管理实行直接登记。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在我省顺利实施。

开放型经济纵深拓展。实施重点出口行业转型升级、外贸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支持出口品牌发展等扶持政策,开展口岸通关“三个一”试点,鼓励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方式创新,出口、进口增幅均保持全国十大外贸省市前列,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3.5%。成功举办第十七届“9·8”投洽会及侨资项目对接会,全省新批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30个,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达45.9%。“双延伸”工作有序推进,闽港澳侨合作进一步深化。外事工作对经贸服务力度加大。援藏援疆援宁工作深入推进。

闽台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平潭综合实验区基本具备全面开放开发条件,产业指导目录、对台小额贸易免税商品目录、营业税优惠政策、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办法相继获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平潭至台北、厦门至高雄和台南客滚航线开通,泉州赴台“个人游”启动,通过福建口岸赴台旅游人数达21万人次。海运直航邮路和首条大陆直达台湾本岛海底光缆正式启用。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后续协议,实际利用台资增长87.6%,闽台贸易额增长7.4%。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正式开业。第五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科技、文化、教育、民间信仰等领域交流交往取得积极成效。

(四)民生改善力度加大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加强就业服务和用工保障,城镇新增就业65.8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53万人,月最低工资标准增加120元。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参保率为96.8%,71.91%的县市区建立高龄补贴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有序展开,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9.9%。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覆盖所有职业人群。城市低保月平均标准增加50元,农村低保省定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900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5.36万套、基本建成11.95万套,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省级财政超收资金全部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58所,增设农村附属幼儿园1834个班。21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国家督导评估,86%的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标准化办学,87.8%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双高普九”全面实现。支持高校和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7%,76%的县级职教中心实现标准化。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1161张,公立医院改革有序展开,公共卫生和应急处置工作扎实有效。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新增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泉州成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省市县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新闻出版广电事业持续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我省运动员创造了参加历届全运会的最好成绩。

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有效应对“苏力”等强台风和暴雨袭击,落实预案、靠前指挥,早部署、早转移,累计救助受灾群众386.35万人次,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重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快速反应和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健全。制定实施防震减灾工作纲要,避灾点、避风港、救援力量建设得到加强,抗御自然灾害设施逐步完善。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行多元调解与和谐征迁,化解信访积案,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推进“平安福建”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整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10.4%。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发展,制定实施大学生士兵优待政策,所有设区市均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五)生态省建设持续推进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强化重污染行业和工业园区污染治理,深化水源保护和“六江两溪”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大气质量保持优良。提高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建设,10个县市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全面推广长汀经验,按照“进则全胜”的要求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73万亩。深入推进“四绿”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95%,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六)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786件、省政协提案803件,办结率均为100%。坚持依法行政,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11件地方性法规,制定出台14件省政府规章。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31项、减少12.7%,行政审批和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稳步推行。坚持“四下基层”,改进文风会风,厉行勤俭节约,全省性文件数量比上年下降14%,“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3.5%。加强机关效能制度建设,推行“马上就办”,拓展绩效管理,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及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基层医疗和教育设施相对滞后、人才不足;山区发展基础

仍然薄弱;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地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现象比较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一些工作人员宗旨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甚至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和消极腐败现象。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14年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按照省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上述预期目标切合我省实际,体现省委“三个必须”的要求,我们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积极实施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三维”项目,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投资关键作用、出口支撑作用,全力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一)增强产业实力和竞争力

促进工业稳定增长、提质增效。抓好500项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实施“两化”深度融合行动。启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推进垂直细分行业、跨境电子商务等特色平台建设,拓展新型结算业务,提高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建立国企、民企、外企产业联动机制,推广企业“手拉手”活动。落实进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11条政策和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9条措施,形成以税收贡献、技术创新和生态效益为导向的产业促进机制。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把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石化产业推进“两基地一专区”建设,扩大规模,延伸中下游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新增长点项目建设;汽车产业重点突破发动机、新车型和生产规模;船舶产业引导开发专精特新产品;机械装备产业向高端拓展,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不锈钢产业集中壮大“三基地一园区”;稀土及有色金属产业完善开采、分离、冶炼、应用产业链,发展下游精深加工;建材产业深化水泥行业对标,推进玻璃产业链配套,促进石材、水暖、陶瓷向现代产业转型;纺织鞋服产业加大开发差别化纤维、高性能鞋材,发展高端鞋服产品;食品加工产业提升精细加工、产品包装、市场开发水平;造纸产业推进临港大型制桨造纸项目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能源产业调整电源结构布局,推进天然气管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医药产业积极引进先进企业,加快发展中医药特色产品,开发生产新药、新型医疗器械;建筑业打造一批特色专业企业,支持总承包企业发展,推动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

强化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的项目安排、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机制,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远程资源、近程服务”,加快建设“6·18”虚拟研究院和海峡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投入运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着力突破核心技术,促进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稀土及化工新材料、新型动力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完善创业孵化、技术交易、评估咨询等科技服务。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培养引进创新领军人才。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引进大型港口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综合园区、配送中心,完善制造业供应链服务。拓展信息服务业,深化“数字福建”建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促进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发展,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和国家数字家庭示范应用产业基地。积极扶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设计、创意咨询、商务会展、检验检测等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培育跨区域、跨行业旅游集团,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重视发展医疗保健、养老家政、养生休闲等服务业,促进健康消费与文化、体育、旅游、保险等互动发展。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优化信贷投向,扩大直接融资,创新信托、融资租赁、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深化厦门、泉州、平潭和沙县等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支持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来闽设点展业,加快村镇银行组建步伐,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壮大;鼓励发展产业链、商业圈、企业群融资,完善小微企业增信机制;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推进海洋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等新兴产业,扶持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建设立体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设立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着力打造海洋特色品牌。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合理保护和开发岸线资源,科学开展填海造地,推动海域、无居民海岛收储和招拍挂,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

(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确保粮食安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新增30万吨粮食产能规划,拓宽引粮入闽渠道,加快粮食储备现代化仓容建设,支持粮油生产流通企业发展。抓好保质保量的耕地占补平衡,严守耕地红线,有效治理耕地抛荒。加强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超对接,确保市场供应量足价稳。支持推广使用有机肥,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立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巩固提升“一区两园”建设水平,重点推进园艺、畜禽、林竹、水产等种养业设施化、集约化。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加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机械装备,推进无土基质栽培等现代技术应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创新农田水利最后1公里建设管护机制,建设高标准农田。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农业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广经营权入股、经营权信托、土地托管等流转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居住证制度,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引导和鼓励农业转移人口优先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启动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年新开工建设

9.4万套、基本建成8万套。

2004福建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福建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2004福建政府工作报告}.

一、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攻坚阶段。“十二五”期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先行先试,全面提升,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本规划思路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福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个重大战略思想,结合海峡西岸优势,按照建设“两个先行区”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5年多来,福建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福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海西建设的效果日益凸显。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1、我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5年多来,福建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高于改革开放30年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左右,其中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万亿元,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预计到2010年底,福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3万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已达到3万元,首次超过4000美元,提前两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规划目标。“十一五”前三年财政总收

入年均增长24.4%,早在2007年就提前实现财政总收入超1200亿元、基本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超700亿元的规划预期目标。2009年起,我省财政收入增幅可能趋缓。预计到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有望达到1800亿元。

2、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支撑有力,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十一五”期间前三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2.8∶48.7∶38.5调整为2008年的10.7∶50.0∶39.3,我省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龙头企业品牌主体作用更突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主导产业日益凸显,产业竞争力增强,信息化水平继续提高,软件产业增长强劲,创意产业开始起步,动漫游戏、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软件产品和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骨干软件企业。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建立了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成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发展势头良好,已建成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从2005年起,其产值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幅。2008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9.9%,比2005年提高2.9个百分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3、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投资力度加大,消费拉动有所增强,出口保持增长。在投资拉动方面,持续发挥重大项目建设的引擎和带动作用,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 2008年底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270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6500亿元。重点项目在巩固夯实农业水利基础、全面提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撑体系持续壮大、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协调推进等五个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2839.6万千瓦,2009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2012年将突破3000公里,形成“两纵四横”主通道,到2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14号伤感说说
下一篇:199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