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5-02-12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文
120101 2010.4
120101 2010.4
实
用
新型专利请求书英文信息表
120101 2010.4
说明书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指南钱包,属于一种日常生活用品。一种指南钱包,包括钱包、指南针,其特征是:所述的圆形的指南针镶嵌于钱包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圆形的指南针镶嵌于钱包的一侧,这样人们特别是方向感较差的人外出时能够很方便的辨别方向,满足人们对方向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100003 2010.2
摘要附图
1
图 1
100003 2010.2
专利申请文件范例
说 明 书 (示例)
试电笔
(注:实用新型名称应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中所填写的一致,简明表明实用新型产品及其功能和/或用途;不应使用非技术性词语、商标、代号、人名、地名,字数不超过20个字,打印在说明书正文前居中位臵)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注:这一部分直接指出实用新型所属于的或应用的技术领域,打印时应与名称空一行。){专利范文}.
二、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由于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注:这一部分是对最相近的已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方案的基础。在此还应说明已有技术的不足,帮助理解下面引出的实用新型方案,应当引证有参考价值的已有文献、资料。对已有技术的评价应实事求是。)
三、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试电笔,它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注:这一部分是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说明书中不可少的,它应当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技术上的不足,正面明确地说明要完成的技术课题)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中,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注:这一部分应当写明一个完整的实用新型方案,描述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本例“试电笔”的构造特征包括机械构造及电路的连接关系。在此方案中的技术特征对于完成实用新型目的都是不可少的,这些必要特征将写入权利要求书中的独立权利要求,在这一部分中应当说明实用新型方案是如何达到实用新型目的的,必要时应说明设计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测试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
(注:这一部分说明技术方案和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方案所具有特征直接推导得出的)
附图说明{专利范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测试触头 ,2.绝缘外壳,3.弹簧 ,4.同心电阻,5.限流电阻,6.分流电阻 ,7.识别电极 ,8.氖管,9.弹簧,10.后盖,11.手触电极,12.绝缘隔离层,
13.弹簧。
(注:附图说明中,说明各图号所示图的名称,必要时可将图中标号所示零件、部件、部位、名称列出,同一零部件出现在不同图中应使用同一标号 )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测试触头(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7)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2倍。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触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9)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如图3所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电极(7)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6)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探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 (1)相接触,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8)、弹簧(9)与手触电极(11)电接触,分流电阻通过弹簧(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一绝缘隔离层(12)。
(注:这一部分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说明。实施例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具体化设计,它应当包含独立权利要求的全部必要特征,并可以具体说明准备写入从属权利要求的附加特征。这一部分应当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并将附图中标号标注在相应名称之后,使人能够参照附图理解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必要时说明功能、动态构造和使用方法,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整体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目的和效果相一致)
(注:说明书的撰写应当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和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使本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即可实施实用新型,实现实用新型的目的,取得相应效果。说明书是申请人提出权利要求的依据,说明书应当使用专利局规定表格,打字清楚,黑色字迹,符合照相制版要求,文字部分不超出22X14.5厘米。)
一种能够识别安全或危险电压的试电笔,它是在已有的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连接的试电笔中增加一分流电阻支路,使分流电阻一端与测试触头电连接,另一端与识别电极电连接。人体仅与手触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人体同时与手触电极、识别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有危险电压。
(注:摘要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写明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的形状结构(机械构造和/或电连接关系、特征和用途,全文不超过300字,并提交一幅摘要附图)
专利撰写范文
说 明 书(撰写示例)
试 电 笔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25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臵。]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 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
号、功能等。本例“试电笔”的构造特征包括机械构造及电路的连接关系,因此既要写明主要机械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的关系,又要写明电路的连接关系。技术方案不能仅描述原理、动作及各零部件的名称、功能或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
[有益效果:是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测试触头 ,2.绝缘外壳,3.弹簧 ,4.同心电阻,5.限流电阻,6.分流电阻 ,7.识别电极 ,8.氖管,9.弹簧,10.后盖,11.手触电极,12.绝缘隔离层,13.弹簧。
[附图说明:应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必要时可将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测试触头
(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7)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2倍。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触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9)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如图3所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电极(7)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6)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探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相接触,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8)、弹簧(9)与手触电极(11)电接触,分流电阻通过弹簧(1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一绝缘隔离层(12)。
[具体实施方式:是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应当对照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应与技术方案相一致,并且应当对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以支持权利要求。附图中的标号应写在相应的零部件名称之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现,必要时说明其动作过程或者操作步骤。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致。]
说 明 书 附 图(撰写示例)
[说明书附图:应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绘制。每一幅图应当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图号。附图中的标记应当与说明书中所述标记一致。有多幅附图时,各幅图中的同一零部件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中不应当含有中文注释,应使用制图工具按照制图规范绘制,图形线条为黑色,图上不得着色。]
权 利 要 求 书(撰写示例)
1.一种试电笔,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一项实用新型应当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应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及与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用语,写明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即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是一个一体的同心电阻,同心电阻中间圆柱部分为限流电阻,其外部圆管部分为分流电阻,圆柱部分高于圆管部分;识别电极为环状弹性金属片,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平行设置,其间为绝缘隔离层。
[从属权利要求(此例中权利要求2、3为从属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征,对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从属权利要求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引用部分应写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编号及主题名称,该主题名称应与独立权利要求主题名称一致(此例中主题名称为“试电笔”), 限定部分写明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应按规定格式撰写,即“根据权利要求(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是……。”]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书应使用与说明书一致或相似语句,从正面简洁、明了地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机械产品应描述主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权利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或者用途来限定实用新型;不得写入方法、用途及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内容;应使用确定的技术用语,不得使用技术概念模糊的语句,如“等”、“大约”、“左右”……;不应使用“如说明书……所述”或“如图……所示”等用语;首页正文前不加标题。每一项权利要求应由一句话构成,只允许在该项权利要求的结尾使用句号。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可以引用附图中相应的标记,其标记应臵于括号内。]
说 明 书 摘 要(撰写示例)
一种能够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它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并加有一分流电阻支路,使分流电阻一端与测试触头电连接,另一端与识别电极电连接。人体仅与手触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人体同时与手触电极、识别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有危险电压。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说明书摘要应写明实用新型的名称、技术方案的要点以及主要用途,尤其是写明实用新型主要的形状、构造特征(机械构造和/或电连接关系)。摘要全文不超过300字,不得使用商业性的宣传用语,并提交一幅从说明书附图中选出的附图作摘要附图。]
*注释:示例中中括号(“[ ]”)里的内容仅为撰写说明,不属于申请文件的内容。申请文件应使用
专利局规定的规格为297mm×210mm(A4)的表格用纸,文字应打字或者印刷,字高应在3.5mm至4.5mm之间,
发明专利模版及范文参考
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简要说明本发明解决什么技术问题,采用了什么主要的技术特征【一般直接复制权利要求1加以修改即行】,获得的有益效果)
注意:字数不超过300字。
摘要附图
指定一副最能从整体上反映本发明的图(假如有附图的话)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主题名称),其特征在于:(其特征是:)。
(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特征部分,前序部分=本发明主题名称+与现有(或接近)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必要:是指缺少了就不能够解决技术问题】, 特征部分=区别于现有现有技术的必要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在于:。
(从属权利要求:引用部分+特征部分,对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要求)
说明书
名称(与专利申请书的名称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XX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卷机转盘。(涉及的技术主题,便于专利局分类)
背景技术
(写明现有技术中得不足,或缺点,抑或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题名称)。(说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就是说相对现有的技术,本发明的进步在哪里)
附图说明(有附图需要说明,没附图,这部分不需加入)
图1为;
图2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采用最优例子来说明本发明,
说明本发明怎么去解决技术问题的。)
(其实整个说明书结构就是:为什么(技术问题)+是什么(技术方案)+怎么做(具体实施))
专利申请范本
权 利 要 求 书
1、一种连续梁桥钢结构砂箱临时支座,其特征在于:它由砂箱下盖(1)和上盖(2)两部分组成密闭的容器,容器内填充有干燥的黄砂(3),在下盖侧面上设有两个孔,分别与进、出水管(4)和(5)连通。
说 明 书
连续梁桥钢结构砂箱临时支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连续梁桥架设过程中的临时支承与高程调节装置,尤其是一种连续梁桥钢结构砂箱临时支座。
背景技术
临时支座的设计与施工是连续梁桥架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施工中多采用的临时支座包括:木制临时支座、混凝土临时支座、钢结构临时支座和硫磺砂浆临时支座。以上各种支座都有其适用的优点,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木制临时支座强度不高,稳定性不好,高程调节不方便;混凝土临时支座比较笨重,操作不方便,高程难以调节,拆卸困难;钢结构临时支座施工成本高,拆卸需要切割,浪费大;硫磺临时支座施工成本高,加工困难,不能进行周转使用。
发明内容{专利范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和成本低廉的桥梁临时支承装置,它能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制作和使用简便快捷、成本低,可以根据桥梁架设高程的需要,对砂箱高度进行无极调节,能够满足梁板对支承装置强度的要求,高精度地满足桥梁架设的要求,施工质量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连续梁桥钢结构砂箱临时支座,它由砂箱下盖和上盖两部分组成密闭的容器,容器内填充有干燥的黄砂,在下盖侧面上设有两个孔,分别与进出水管连通。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利用黄砂抗压强度高、粒径小的特性,制成活塞式可调节砂箱,使用前先将进、出水管堵上,将黄砂装入下盖内,再把上盖盖上,就可以作为梁板的临时支座使用了。由于装砂的数量可以通过进、出水管调节,砂量变化了,梁板架设的高程也就可以按照需要进行变化。临时支座使用完毕后,将一根水管伸进砂箱的进水管,砂就会被水从出水管冲出来,砂箱由于砂的减少慢慢下降,这样很容易就能把砂箱从梁底拆除,然后进行周转使用。所以与其他临时支座形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砂箱高度进行无极调节,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1兼做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连续梁桥钢结构砂箱临时支座,它由砂箱下盖1和上盖2两部分组成密闭的容器,容器内填充有干燥的黄砂3,在下盖侧面上设有两个孔,分别与进、出水管4和5连通。
本实用新型除进水管4和出水管5采用钢管制作外,其它均采用钢板制作。砂箱下盖和上盖分开制作,分别采用焊接连接。使用时将砂箱下盖里面装好适量的黄砂,再将上盖放在砂上面,二者结合形成支座承受压力。面板厚度要适中,如果太薄则不能满足强度要求,太厚则重量增加,操作起来就不方便,具体厚度根据承载重量的大小计算确定。黄砂选用极配良好的中砂,在使用前要在太阳下曝晒或在烘箱中烘烤,控制含水量的目的是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砂箱产生过大的沉降量。
1、试验室确定砂箱压缩量
将含水量合格的黄砂装入砂箱内,放在万能试验机上,不断给砂箱加压,记录砂箱的压缩量,通过获取的试验数据画出受力大小和与压缩量的关系曲线,特别是加压到设计压力到砂箱上所产生的压缩量,根据试验数据来指导现场砂箱装砂的数量。{专利范文}.
2、梁板试压确定压缩量
在预制场利用龙门吊吊起一片梁板预压在砂箱上,再次确定砂箱的压缩量,根据试验室和现场压缩量数据,在砂箱内装填所需数量的黄砂后置于盖梁上,然后将梁板轻轻放置在砂箱临时支座上,临时支座上盖板就会慢慢下沉,如果下沉的高度超过了设计高度,则必须将梁板吊起往砂箱里增加砂;如果下沉的高度还没有达到设计高度,则可以从进水管4和出水管5慢慢掏出砂子,砂箱就会慢慢下沉,直到满足设计高度。砂箱临时支座安装一般控制在比梁底的永久支座高1.5cm为宜,为后期砂箱随着时间的推移留下一定的沉降空间,在梁板安装在临时支座上后,一定要对梁板
进行支撑,确保梁板的稳定性。
3、拆除砂箱
在桥梁完成从简支到连续的体系转换、二期束张拉压浆封锚后,待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就可以拆除临时支座了。拆除时将一根水管伸进砂箱的进水管,砂就会被水从出水管冲出来,砂箱由于砂的减少慢慢下降,这样很容易就能把砂箱从梁底拆除,然后进行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云南元磨高速公路、云南思小高速公路和云南小磨高速公路得到了应用。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快捷,使用安全,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优点。
说 明 书 摘 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梁桥钢结构砂箱临时支座,它由砂箱下盖和上盖两部分组成密闭的容器,容器内填充有干燥的黄砂,在下盖侧面上设有两个孔,分别与进、出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砂箱高度进行无极调节,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环保的特点。
专利范文-图
说 明 书(撰写示例)
试 电 笔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25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臵。]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 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专利范文}.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
号、功能等。本例“试电笔”的构造特征包括机械构造及电路的连接关系,因此既要写明主要机械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的关系,又要写明电路的连接关系。技术方案不能仅描述原理、动作及各零部件的名称、功能或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
[有益效果:是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测试触头 ,2.绝缘外壳,3.弹簧 ,4.同心电阻,5.限流电阻,6.分流电阻 ,7.识别电极 ,8.氖管,9.弹簧,10.后盖,11.手触电极,12.绝缘隔离层,13.弹簧。
[附图说明:应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必要时可将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测试触头
(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7)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2倍。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触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9)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如图3所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电极(7)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6)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探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相接触,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8)、弹簧(9)与手触电极(11)电接触,分流电阻通过弹簧(1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一绝缘隔离层(12)。
[具体实施方式:是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应当对照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应与技术方案相一致,并且应当对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以支持权利要求。附图中的标号应写在相应的零部件名称之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现,必要时说明其动作过程或者操作步骤。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致。]
说 明 书 附 图(撰写示例)
[说明书附图:应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绘制。每一幅图应当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图号。附图中的标记应当与说明书中所述标记一致。有多幅附图时,各幅图中的同一零部件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中不应当含有中文注释,应使用制图工具按照制图规范绘制,图形线条为黑色,图上不得着色。]
权 利 要 求 书(撰写示例)
1.一种试电笔,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一项实用新型应当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应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及与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用语,写明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即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是一个一体的同心电阻,同心电阻中间圆柱部分为限流电阻,其外部圆管部分为分流电阻,圆柱部分高于圆管部分;识别电极为环状弹性金属片,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平行设置,其间为绝缘隔离层。
[从属权利要求(此例中权利要求2、3为从属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征,对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从属权利要求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引用部分应写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编号及主题名称,该主题名称应与独立权利要求主题名称一致(此例中主题名称为“试电笔”), 限定部分写明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应按规定格式撰写,即“根据权利要求(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是……。”]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书应使用与说明书一致或相似语句,从正面简洁、明了地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机械产品应描述主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权利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或者用途来限定实用新型;不得写入方法、用途及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内容;应使用确定的技术用语,不得使用技术概念模糊的语句,如“等”、“大约”、“左右”……;不应使用“如说明书……所述”或“如图……所示”等用语;首页正文前不加标题。每一项权利要求应由一句话构成,只允许在该项权利要求的结尾使用句号。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可以引用附图中相应的标记,其标记应臵于括号内。]
说 明 书 摘 要(撰写示例)
一种能够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它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并加有一分流电阻支路,使分流电阻一端与测试触头电连接,另一端与识别电极电连接。人体仅与手触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人体同时与手触电极、识别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有危险电压。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说明书摘要应写明实用新型的名称、技术方案的要点以及主要用途,尤其是写明实用新型主要的形状、构造特征(机械构造和/或电连接关系)。摘要全文不超过300字,不得使用商业性的宣传用语,并提交一幅从说明书附图中选出的附图作摘要附图。]
*注释:示例中中括号(“[ ]”)里的内容仅为撰写说明,不属于申请文件的内容。申请文件应使用
专利局规定的规格为297mm×210mm(A4)的表格用纸,文字应打字或者印刷,字高应在3.5mm至4.5m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