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点击: 2014-08-07
三年级如何进行作文入门指导
三年级如何进行作文入门指导
一、 燃点快乐写作的激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有些学生怕写作文,特别是三年级入门教学,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抓耳挠腮,眉头紧锁。对孩子的求助,许多家长为此也不知所措。的确,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作业,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表情达意,这就需要付出创造性很强的劳动,难度是很大的。皮亚杰曾说过:“少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所支配。”“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事实上,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是孩子主动建构的。作文这一创造性作业如果缺乏学习者的主动性,是无法完成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反之,若心无所思,情无所动,必然搜索枯肠,言不由衷,视作文为负担。因此,我们只有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感,他们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记得我教三年级第一节作文指导课的时候,我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作文吗?”我扫视了一下课室,孩子们一脸的茫然。我笑着对他们说:“作文其实就是用笔说话。你们都会说话,是吗?”孩子们听了,都异口同声地说:“会。”接着,我又说:“你们一、二年级认识了那么多字,读了那么多课文,又学过说话、写话了,从三年级起,就要学习写文章了。写文章其实并不像你们想的有多难,你心里怎么想的,嘴里怎么说的,就大胆写出来便行了。以后,当你们学会了作文,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己就能写出来,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呀!”孩子们听了脸上充满笑意,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此后,每次作文练习,我都努力让孩子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作文实践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
二、挖掘快乐写作的源泉
(一)、让多彩的生活走进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停。” “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是丰富而不缺乏精彩的,内心世界也丰富得很,而且他们总是喜欢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的。他们之所以会对作文感到苦恼,往往是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倘若学生心无所思,情无所感,又如何有所撰作呢?因此,作文的指导应着力于给学生深刻的感受,以获取丰富的题材,而不在于作法指导的详尽。“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要使学生的作文有源头活水,必须经常带领学生无拘无束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比如,春天,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赏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使他们有所发现;夏天,去欣赏初升的太阳 、火红的晚霞、一河两岸的
美景、公园里千姿百态的荷花;秋天,欣赏学校附近绿油油的香蕉林,丰收的菜园和金黄的稻田„„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活动,例如种花、养鱼、做小实验,到工厂、居民区、商店去参观访问。学生通过广泛地接触自然,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就会从中汲取大量的知识,为作文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学生深入生活,把所见见所闻如实地记录下来,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可以使学生作文时避免说假话,套话,培养实事求是的良好作文品质。可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源泉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有了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也就相应不断提高了。
(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小学生作文,一般经历这样的过程:观察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生成一个个表象——大脑凭借表象进行思维整理加工,产生一定的思想认识——用恰当的言语和形式再现所得的思想认识,就成为了作文。简单说,就是观察、思维和表达。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他们的认识能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首先努力地引导他们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
1、观察美丽的大自然。
观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对于作文刚入门的学生来说,观察的主要对象是美妙而充满奥妙的大自然。有人说:“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在儿童的眼里,那山呀,水呀,星星呀,月亮呀,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 “大自然是一位好老师,是艺术语言的发源地。”大自然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和它所显示出来的力量,是其它事物不可比拟的。“春夏秋冬、日月星辰、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风云雨雾、冰雪雷电”都是大自然特有的景象,大自然为孩子们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孩子们爱看、爱听,也爱说。引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里,使其得到美的陶冶、智慧的启迪,语言表达会产生飞跃。
2、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
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的美,获取感性的材料,我们还应有计划地引导他们认识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增进、丰富个人的生活体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是引导他们观察、留心身边的事物。因为是身边的,才是亲切的、熟悉的,并寄予了情感的。与他们谈及,必会津津乐道,并促使他们把学得的词语与眼前的形象结合起来,发展敏锐的观察力,培养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尽管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有的事情和事物经历的时间长了,回忆起来就会显得粗糙。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都购买了数码相机,甚至录像机这些时尚电器。有了这些法宝,对于写作文便起到镜头回放,情景再现的作用。我常常会用镜头把学生平时忽略的细节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感受;用镜头把学生真实的生活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大家一同分享。例如,把学生劳动时的认真、运动时的拼搏、春游时的疯狂,读书思考时的专注,获奖时的喜悦展现出来,让学生回忆校园生活的美好瞬间,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有一次,我把学生一次校园劳动——除草的过程有重点有选择地摄录下来,课堂上播放出来,再现那热烈的劳动情景,引导学生细心、有序地观察,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写出的内容既生动又具体。除了同学们熟悉的校园生活,我还常常把我自己生活或工作的经历,特别是旅游的见闻通过照片或DV与学生一同分享,让他们领略教师丰富的人生经历,促进师生和谐的
关系,还能启迪他们用此方法帮助自己积累写作素材及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3、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观察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观察顺序教给学生,或从上到下、从下而上,或由近及远、由远及近,或由整体到部分、由个别到一般„„除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外,还需指点观察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例如,听听声音,看看模样,数数多少,量量大小,比比异同,欣赏色彩等,捕捉事物的特点。还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景和物的静态和动态。这样,学生在观察中才不会感到茫然。观察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写的话,通过观察,学生获取了生动的具体形象,就会产生自己的体验,情感。让他们去说、去写,就能把文章写具体,并且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引导学生勤于练笔
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写作训练的极好形式,也是发展观察力、培养观察习惯、发展思维与语言的重要手段。因为要写观察日记,学生就得经常观察;因为观察后要写,所以观察时会特别细心认真,自然就会加深内心的体验。事实表明,在一篇又一篇的观察日记训练中,学生运用字词句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而也促进了学生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
(三)、帮助学生拓宽写作思路。
小学生的作文,特别是刚入门的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往往思路不够开阔,因此,指导的着眼点应放在开拓学生的思路上。要拓宽学生的思路,必须了解他们的思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一想,他们写这篇作文有没有话说。也就是说,必须了解学生有哪些生活阅历,积累了哪些感知材料,这个题目好写不好写。同时,也必须考虑怎样针对他们的疑难之处,有苦恼的时候点拨一下,在哪些地方可以启发联想。比如,有一次,我上了一节作文指导公开课,主题为《放飞生活的翅膀》——其实就是写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学生拿着一张照片,不知从何写起。上这一习作指导课时,我先通过多媒体把自己特别喜爱的一组照片展示给学生欣赏,一边简单介绍画面的内容或经历,激起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到台上向大家介绍。学生津津乐道,争相发言,有的说照片的景色,有的说照片拍摄的原因和过程,有的通过照片的景象生发想象,想象照片上未来的景象,或回忆过去的情景,有的写照片上发生的趣事或难忘的事。通过交流和点拨,一张小小的照片拓展出那么多的写作题材,从而帮助学生拓宽了写作的思路,触发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使他们有话可写,有话能写。
三、重视作文训练的梯度
一) 范文引路,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如果光靠在作文课上天长日久地积累,那是本末倒置。阅读课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很多的。例如,我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抓住“海面”、“海底”、“海水”、“海滩”、“海岛”,教给学生按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教给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的方法;教学《太阳》一课时,除了教给学生天体知识和列数字,比较、打比方和举例等说明方法,还教给学生段首概括和结尾总结全文的方
法,例如第四自然段开头先概括“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下面分别具体写它与植物、动物、人类、自然气候和治疗疾病的密切关系,最后总结出太阳与整个地球、与全人类的密切关系。再如教《花钟》一课,教给学生运用不同说法表达鲜花的开放,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此外,还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方法,叙事的方法,描绘景色的方法„„经常这样指点,就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把写作方法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从而转化为学生的写作知识,并通过引导,运用,逐渐形成能力。
二) 逐步训练,形成能力
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贯穿着减少束缚、放开手脚、自由倾吐、整体推进的思想。当然,不同年段也有所侧重: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维,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自信心,觉得写话是一件乐事;对中年级的学生着重获取写作素材,开拓思路,启发点拨;对高年级的学生放手让他们大胆写作,自由倾吐,写后才在作文讲评中作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作文训练的独立性。作文主要是训练表达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能力的形成有个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总之,只有通过逐步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有了基本功,有了题材,做到“有话要说”、“有话会说”、有话也能大致说得好,那么,写作文就成为学生的乐事了。
四、感受分享成功的喜悦
一) 成果展示,强化兴趣
强烈的成就感使人前进的动力会更大,学生写作也是如此。因此,我想方设法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平台,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例如,对于写得好的文章或写得好的句段,加一颗“ ”,并且在全班朗读介绍,表扬;在班中开设“作文园地”——“青青苗圃”,让所有学生的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还挑选一些优秀或良好的作文,特别是写作进步较大的作文,订成小册子,编辑一个漂亮的封面,作为班级《优秀作文集》,放在班里的图书角,让学生阅读;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报社投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肯定,才有成功的体验,才有不断努力的信心,才能强化写作的兴趣,并由兴趣升华为乐趣和志趣。
(二)、日积月累,快乐参与
除了帮助学生创设作文展示的平台,我还鼓励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从三年级写作起步起,就要求学生每人设一本“作文积累本”,一直坚持把每次的作品誊写下来,或打印后集结成册,积累下来,留作美好的回忆,同时又可以经常拿出来互相欣赏,互相借鉴学习,互相交流提高。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也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写作对他们来说,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作文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在作文指导中,只要我们从点滴抓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写作思维的火花,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进入作文情景之中,扎扎
实实地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功的方法,多鼓励,多肯定,为学生创设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满足,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总结
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总结
仪陇县大寅小学校 肖辉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如何教他们学会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因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刚刚正式接触写作,所以他们对于写作都很陌生。很多同学在听到“作文”这个词的时候都很胆怯了,虽然他们以前从没有接触到写作,可是给他们的印象就感觉比登天还难。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在字、词语、句子训练的基础上形成一篇通顺的作文呢?
现根据我对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的经历,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
在学生的写作之前,我先鼓励学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写作不是很难,难的是在于自己怎样的去认识和面对。作文其实是在字、词语、句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句话,通过对这些句子的连接从而形成一篇通顺的文章。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首先解决对它的认识,因为它不是同学们认识的那样高不可攀。通过这样对学生的讲解使学生彻底认识作文,增加他们初步写作的信心。然后我向学生讲古今的文人,怎样写好文章的故事,给学生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并告诉他们只要积极参与也同样可写出好的文章来;其次,让学生随写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就能无可拘束地放开胆子说写,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情感,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熟练地掌握口头语言书面化的技巧,但不作强制性作业,通过作业,找出学生写作的闪光点,每两周做一次大的作文,使学生互相交流,相互享受成功的乐趣,慢慢产生越写越爱写的情绪;再次,我在指导作文时,尽量让语言有趣味性、启发性,尽力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听时兴奋,说是畅快,写时轻松,作文得分就
高,作文低下的学生,不能拨冷水,打击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写作较差的学生只要有一词一句或一标点用得恰当就应给予表扬,总之让学生在欢乐、愉快中来写作文,对作文不是望而生畏,而是被兴趣代替,兴趣又为乐趣所之。
二、引导学生写作的构思,达到较高的质量。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思路应该是非常清晰的,当你的作文写好以后,老师和同学们读了以后应该明白写的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如果他们都能够明白,说明着篇文章已经达到了要求。这里,我们举一例子:语文的第三单元课后的写作内容根据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题目自拟。这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选的图或者画灵活的确定题目,如果准备描写秋天景物的图片,可以以画面上的景物地点为题;如果准备描写的是人在秋季里的活动场面的图片,同学们就可以根据画面上的活动为题;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看完图画后的感受或体会为题。题目确定好以后,我们就应该去构思写作的内容了,这就需要学生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可以使静止的画面变得栩栩如生,充满动感。在这次写作中,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习作的内容更加形象、吸引人。但要想象必须合理、符合现实。如;描写落叶飞舞的情景,可以想象漂泊早外的游子盼望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描写各种丰收的果实,可以想象劳动人民经历的辛苦和洒下的汗滴。
三、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在课内,我指导学生写作后,学生先做草稿,要求学生最好使用用铅笔做稿,写一行空一行,学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学生自读自改,放声读稿,看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语句或段落删去等。第二,学生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作文中在的问题找出来,有时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了开发,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
第三,教师面改,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需老师的帮助进行批改。教师的批改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做到多改少批。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写作内容提供源泉。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不但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或先景后人,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和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深入的观察,并作好记录,从而去深刻认识事物。如
第三单元的“说话题”,让学生观察一个小物件,说一段话,我就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首先观察文具盒象什么体,整个是什么颜色,再观察表面、背面,揭开盒盖观察里面,之后,我就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了文具盒的形状、颜色,文具盒这到底有什么用途,能讲给老师听吗?”由于这样一观察,学生便有很多话要说了,其次,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如写一次参观活动,可带学生参观校园的落叶,玩耍的小朋友等。还可开展接鼓传花,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活动,也可观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如第二单元作文训练“记一次家务劳动”,我先让学生回去观察,也可自己边做边观察,再回到教室把自己观察家务劳动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重点地写下来,这样写作文便有话可说了。
多说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
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先对一位爱说话的男生提问:"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男生先是奇怪,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来岁,胖敦敦的,扎着一条大辫子。"我点了点头。他又补充说:"我妈妈会绣花,绣得可好啦!在我的一件新毛衣上还绣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呢!"我满意地笑了。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同学,效果都不错。于是,我走到黑板前板书了《我的妈妈》,然后我又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二、多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在作文教学中,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自己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阅读的实践证明:有比较的阅读,可以最有效地发现自己需要吸取的东西;同龄人的习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启发。所以要支持学生们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向导》、《百家作
文指导》、《作文大王》等。这样,学生们人人争读课外书籍,人人摘录优美词语,人人珍藏生动章节,作文时才能运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尝到了阅读课外书籍促进自己习作的甜头。
三、多写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直接贮藏在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掉,写作时暂时又想不起来、写不出来。那就可以把平时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多改{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在课内,我指导学生作文后,学生做草稿,要求学生用铅笔做稿,写一行空一行,学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学生自读自改,放声读稿,看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语句或段落删去等。第二,学生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作文中在的问题找出来,
如何辅导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
如何辅导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小学作文教学既能形成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学生作文现状。
当前,很多中小学生包括一些大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都不强,我们家长对孩子写不好文深感忧虑。归纳起来,学生写不好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写什么”?(选取写作材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写作方法与技巧)。而第一方面,没有生活是孩子不会写作文的主要原因。记得一个朋友问自己的孩子,你怎么写个作文比你妈生你还难?孩子很无奈地说,当然比我妈生我难了,我妈肚子里有我才能生出来我,你让她现在生一个试试,我肚子里没有当然写不出来!哈哈,一个笑话,不过还是能让我们多一点思考,不要总是抱怨孩子写不出来,要找孩子写不出来的原因,要是因为肚子里没有东西,那就赶快想办法充实吧。我们的孩子生活缺少乐趣,或者缺少发现乐趣的眼睛,这样孩子就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孩子对作文的感觉是难,这样写起来除了应付就是应付,写的越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越多,孩子就越是不愿意写作文,这是必然的。孩子不爱写作文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识字量词汇量有限,孩子的书写能力也很有限,所以有很多时候孩子能说出来,却写不出来。那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二、家长辅导措施。
和一些家长交谈,有的认为教孩子写好作文这是学校语 文老师的事情,自己没时间也没有能力来辅导孩子写作文,这种持不管不问态度的占相当的比例。有的家长对孩子作文写不好有所认识,也曾作过努力,但因不见成效,或者因自己工作忙,对孩子的辅导难以持之以恒。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高写作水平的希望值过高,对孩子写作训练的安排失度,方法不当,往往使孩子失去了写作练习的兴趣,结果事与愿违。那么,从家长这方面来说,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呢?
措施一——家长自己要学习
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固然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但家长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因为一个人成长经历中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又因为中小学生其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
从大语文观的角度看,家庭和社会也是孩子接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堂,因此,家长要扮好“家庭教师”这一角色,自己就得不断学习,在学习上为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在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家长要做孩子思想上真正的朋友,要善于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平时多说理、多劝诫、少训斥、不打骂,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因为充满温馨、关怀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将产生良好的影响,新闻媒体上经常报道的一些学习的成功者,如“高考状元”、“中考状元”等,他们一般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还要学习有关青少年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树立正确的家教指导思想,要善于激发兴趣,改进家教方案,科学地实施家庭教育和学习辅导。辅导孩子写作文,家长要帮助孩子选购一些关于阅读写作方面的书报杂志。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在帮助孩子购书籍、订阅报刊时要注意,必须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可以购买一些必备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可以帮助孩子订阅两三份有关语文学习或写作方面的报刊。当写作需要时,孩子适当地利用这些资料,有所模仿,适当借鉴,开掘思路,会逐渐地学会写作文。
措施二——指导孩子观察生活
作文要有材料,学生写作文普遍感到困难的是写作文没有好的材料。的确,中小学生生活一般是比较单调的,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式的生活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这就要我们指导孩子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认真积累,这是写好作文很重要的一步。
教孩子学会观察,首先要激发观察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再就是培养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养成将受用无穷。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孩子掌握观察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观察,这样观察就可以直接为今后的写作服务。观察主要就是观察社会和自然。社会即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自然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景和物。学会观察,孩子才能把作文写具体,而不仅仅是好词的罗列。以写人物为例:需要用具体的事件突出人物性格,要加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情、心理活动等等各个方面。还可以用上比喻、排比,甚至夸张等修辞方法,让你写得人物活灵活现,让读的人仿佛眼前就站着这样一个人似的,这样一篇具体生动的习作就诞生了。再如,让孩子观察一次做菜的过程,就要把买菜、洗菜、切菜、配料、烧炒的过程全程观察清楚,不漏下一个环节。指导孩子观察,再让孩子把观察到的情况复述一遍,家长作适当的点拨补充,这样孩子对事物或事件就有了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经常带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参观游览、探亲访友等。每次活动以后让孩子把观察的内容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几年下
来,一本本内容丰富的观察日记完成了,孩子写作没有材料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指导孩子观察,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这对于一般家长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措施三——引导孩子学会阅读
课外一定要让孩子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引导孩子学会阅读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阅读是写作的起步,学习语文,练习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可以加强词语的积累,阅读可以加强精彩片断的积累,阅读可以加强文章写法的积累,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家长要引导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说实话,现在小学阶段,孩子还有时间读书,等孩子上了中学,想读书哪有时间呀。
家长可让孩子专门准备用于阅读的摘录本,将所读文章中一些精彩的片断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如写景的片断,可按季节分类摘录,可按早中晚不同时间分类摘录,也可按晴天、雨天、下雪、刮风、起雾等不同天气情况分类摘录。写人的可按性别、年龄、人的喜怒哀乐表情分类摘录。摘录了一本以后编上目录,以备今后查阅。对于写法,也可作分类摘录,如文章好的开头、好的结尾、生动的修辞句子等。家长对孩子的阅读笔记可经常查阅,加强督促,使孩子的这项活动能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另外,还可以运用说的形式提高阅读的效率。如家长在报刊上发现了好文章后,先让孩子认真读一遍,阅读后让孩子把文章内容讲一遍,再让孩子说说这篇文章写法上的优劣得失,家长文化水平较高的还可作些点拨补充。
措施四——辅导孩子写作文
辅导孩子练习写作文,教给孩子写作的方法,这个问题看似很专业,其实一般家长也可以以做到。要求孩子写作文养成编写写作提纲的习惯,编写提纲就是根据作文题目和有关要求,先确定中心,明确“写什么”,再根据这个内容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表现这个中心。对选择的材料进行排队、加工、整理,决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除了安排好写作顺序,还要考虑哪些内容对表现中心,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要作为重点详写,哪些内容只作一般性的交代就可以了,可以略写。还要考虑开头和结尾如何写,段落之间过渡如何安排等。有了提纲,才能按提纲的思路一步步把文章内容写充实写明白,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一句话,提纲既是作文前的计划,又是作文的向导。
辅导孩子写作形式多样,可按老师布置的作文题让孩子练习,可选取报刊上一些好的作文题让孩子练习,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还可以自己出作文题让孩子写作。作文训练有个渐进的过程,开始可以进行联词组段练习,再进行专题的片断练习,片断练习种类很多,如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片断,某个特定季节某个时段的景物描写片断,某种特定人物的外貌描写片断等。进行成篇作文练习
也要本着渐进的原则,开始时可采用仿写。须知仿写不是抄袭,仿写关键要把范文读懂读透,把握原文的内容、思想脉络和写作技能,学习和借览范文成功的经验。孩子仿写训练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多写多练多积累,最终就会有质的飞跃。在指导孩子作仿写练习时,要鼓励其借助原文的启发,尽可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措施五——勤鼓励,多给孩子掌声
很多家长在读孩子的作文时都抱着成人的眼光,结果我们孩子的作文可谓是一无是处。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要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三年级的孩子词汇量有限,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孩子能努力地把作文写出来,而且非常乐意去写,就应该给予肯定。
当然,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并非一天两天的事,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绝招和秘诀,需要孩子点点滴滴的积累,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所以说孩子的作文水平是急抓不起来的。
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
如何指导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既能形成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同学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 作文课上,急得脸红耳赤,抓耳挠腮。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呢?我认为"四多"十分重要。
一、多说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先对一位爱说话的男生提问:"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男生先是奇怪,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来岁,胖敦敦的,扎着一条大辫子。"我点了点头。他又补充说:"我妈妈会绣花,绣得可好啦!在我的一件新毛衣上还绣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呢!"我满意地笑了。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同学,效果都不错。于是,我走到黑板前板书了《我的妈妈》,然后我又鼓励学
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二、多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在作文教学中,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自己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阅读的实践证明:有比较的阅读,可以最有效地发现自己需要吸取的东西;同龄人的习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启发。所以要支持学生们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向导》、《百家作文指导》、《作文大王》等。这样,学生们人人争读课外书籍,人人摘录优美词语,人人珍藏生动章节,作文时才能运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尝到了阅读课外书籍促进自己习作的甜头。
三、多写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直接贮藏在
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掉,写作时暂时又想不起来、写不出来。那就可以把平时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多改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在课内,我指导学生作文后,学生做草稿,要求学生用铅笔做稿,写一行空一行,学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学生自读自改,放声读稿,看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语句或段落删去等。第二,学生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作文中在的问题找出来,有时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了开发,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三,教师面改,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需老师的帮助进行批改。教师的批改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做到多改少批。 以改促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出高质量的文章。
如何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
如何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
第一,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那是教死书、死教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起码要求。我们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自行组合、设计作文训练内容。至于怎样命题,建议坚持“四结合”原则:{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
1、结合教材习作训练要求。
2、结合《课标》精神。
3、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
4、结合课文内容。
第二,最大限度地引入编写童话的习作练习。实践早已证明:童话先行,绝对是作文起步训练的成功经验。这种训练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想象能力。
第三,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解决写什么的难题,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三年级上期,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写什么,或者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往往需要教师一对一地指导。事实上,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一对一辅导。写相同材料,就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提供语言,或者引导学生口头描述,使学生知道用什么语言去表达,做到有话可写。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语言可以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这样,尽管故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百花齐放,细节各不相同,内容丰富多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扶着走——放开走”。
比如:
小猫走过去,问:“小兔,你怎么了?”小兔说:“我受伤了。”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兔还可能怎样说?”
甲:我踩上了西瓜皮,摔伤了。
乙:瞧,我的腿摔出血了。{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
丙:我的腿受伤了,疼死我了!
„„
第四,作文指导课要让学生产生轻松感。学生感到作文课轻松有趣,这是作文指导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如果学生感到跟着老师上作文课是件痛苦的事情,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失败,那还是教师的悲哀。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活跃指导课的气氛,最好在根本不提及写作一事的情况下,尽力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水到渠成、心甘情愿地进入动笔写作阶段。
第五,作文评价要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习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采取高分刺激、口头表扬、当众朗读习作等方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作文批改一定不要做过高要求,能表达清楚就行,切莫拔高到生动具体的高度去评介。要主意保护学生的童真与童趣,比如尽管有些句子可能已经“跑题”,但是,如果表述清楚,一般也不要删去。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一个句子写得好,都要予以表扬;至少将一半以上学生习作的句子、段落或全文读给全班学生听。
第六,要让学生产生责任感:比如写自我介绍,可以以“老师和所有爱你的人都很想知道你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明确写作的动机。又比如编童话,可以告诉学生很多人都等着欣赏你的童话故事。总之,教师要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不是完成作业,而是生活的需要”的观念。每次作文前都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谈谈作文教学的指导
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作文的过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又和作前的指导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我认为作文的指导,应包括平时的指导和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两种。
一 平时的指导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在平时。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也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仅仅限于作文课上,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
1.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为什么,主要是没内容可写,也没有作文的愿望。这不仅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有关,还和学生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有关。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2.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丰富了语言,这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蓄。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各种书,通过广泛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要把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读书时随时记下所得所感,高年级练习写读书笔记。读书时勤动笔,即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又可使读和写的能力同时得到锻炼,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 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
学生动笔以前进行指导的目的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
1.激发作文的兴趣。要通过指导,使学生感到些这次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便“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激发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写一次活动,先让学生尽情回忆活动中的趣事,然后再把对活动的兴趣迁移到作文上。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先让学生猜个谜语或讲个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就跃跃欲试地想写好作文,写出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假设情景,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激发兴趣的好方法。例如有位教师想让学生按一定方位介绍一个地方,就对学生说:“许多学生的家里我还没去过,有空的时候我想到同学们家里去看看,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从学校到你们家该怎么走呢?你们写下来告诉我。注意、位置路线写清楚,否则我就找不到了。”学生带着欢迎老师到自己家来的目的进行作文,兴致当然很高了。
2.打开选材的思路。思路开阔,根据教师提出的作文内容的范围,想到生活经历的各个方面,从中选取最合适的作文材料,学生的作文内容才能丰富多彩。教师的作前指导,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回顾生活中那些观察最细,感受最深的人、事、物、景。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写“第一次——”。学生通过回忆,通过互相交流,想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扫地,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游泳,第一次表演等,而且曾经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的种种情景和场面再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在此基础上提笔作文,全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很有个性,内容几乎没有相同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作文材料。例如练习“我的朋友”的作文,学生一般从同学、邻居的小伙伴方面选材。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选材范围扩大到不是同龄的民警叔叔,售货员阿姨,传达室的老爷爷......甚至选择了字典、电脑、小花狗等内容。
3.明确训练的要求。每次作文练习都有具体的要求。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都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常规要求,即贯穿于各个年级各次作文的要求,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写完后认真修改等。一层是特定要求,即这次作文与历次作文不同的要求。在中高年级,特定要求一般体现了重点训练项目。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你喜欢那些小动物?观察过这些小动物吗?从中选择一种,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写一篇作文。就用小动物的名称作为作文题目,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这道题中所提出的作文要求,大多是常规要求,“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是特定要求,因为这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前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作文题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对于常规要求,要做为良好的作文习惯加以坚持;对于特定要求,要着重下功夫去努力达到。作文指导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把作文课的较多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作文,尽可能做到当堂完成作文任务。作前指导要防止指导过细,统得过死,那种规定统一的提纲、提供开头结尾和词语句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做,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也就必然影响作文训练
关于批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批改训练,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的境地。
作文教学的这一目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之“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之“写作”部分这样写道:“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评价建议”之“写作”部分中又这样写道:“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着重号乃笔者所加)因此,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才是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的,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做法。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批改的弊病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表现在作文批改上,批改时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他们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足的就补上,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不清楚。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空泛,对学生甲说的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叶圣陶《序跋集》第200页)。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受领者”的地位,试想,这样的批改,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大多数是“背对背”的。教师在办公室批改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默默地“挖山”不止;而学生早已把作文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于是乎,作文批改收不到实效,教师的“精批细改”纯属无效劳动,“一江春水”只得付诸东流了。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从小学到初中,教师批改的作文不知其数,但真正受益的学生又有几个呢?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在初中阶段开始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快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变“背对背”的“暗中摸索”为“面对面”的“明中探索”,让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
那么,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从教师的角度讲:第一、有利于给教师“减负”,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批改效率。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末过于批改作文,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工作量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曾把两个班级的作文本比作“两座大山”(魏书生《语文教学》第212页)。后来他进行教学改革,终于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不是感动了玉皇大帝,而是发动他的“上帝”——学生!第二、有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和指导。教师一旦从传统的繁重的低效率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有关资料,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并最终取得实效。
从学生的角度讲: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对别人的作文评头品足,学生当然是很开心的。他们对同学的批评相当关心和在意。如果“批评”正确,就此修改,并在下次作文中避免同样的错误;如果“建议”有误,或有不同意见,他会对评语再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探讨,兴趣很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作文还愁写不好吗?第二、有利于学生促进交流、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对方作文的一些优点和缺点。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自己就会自觉地做到扬长避短。第三、有利于学生明确作文批改的标准,养成修改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