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点击: 2014-08-05
开展三问三解和三进三服活动工作总结
2012年3月5日至14日,省司法厅孔德勤副厅长的带领“三问三解”工作小组和市司法局局长邓晓澎带领的“三进三服”工作小组来到铜川市王益区,开展“访民意、送法律、调矛盾、解民困”及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王益区司法局高度重视这项活动,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安排,起草印发了活动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活动安排。李航局长亲自参加王益区司法局工作组,带领省市工作组深入王益区5个乡镇街道和10多个农村、社区、学校等单位,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王益区基本情况:王益区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王益区位于铜川老市区,总面积162.2平方公里,人口21.9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有14.82万,农村人口7.1万。辖一乡一镇五个街道办事处,即:王益乡、黄堡镇、王家河街道办、红旗街道办、桃园街道办、七一街道办、青年路街道办,计39个行政村,20个社区,684个中心户长。辖区有各级党政机关及中央、省、市属企、事业单位400多个,其中区属单位67个,是铜川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区情特点是,城市人口多,结构情况复杂,尤其是基建公司、矿务局等中、省、市、区属企业遗留问题多,突发性和群体性矛盾多,弱势困难群体多,流动闲散人口多,这些情况对于既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又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的王益区来说,无形中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管理难题。这些隐性的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广大司法工作人员细心排查和依法调解,不断教育这些群众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具体王益区政府高度重视本次活动,3月6日,省司法厅副厅长孔德勤和市司法局长邓晓澎带领工作组来王益区,刘西林区长、刘厚安常务副区长和司法局李航局长热情接待,全程陪同参加了当天的重要活动,一起拉开了“访民意、送法律、调矛盾、解民困”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的帷幕。1、工作组访出了真实民意。6日清早,孔德勤一行人首、工作组访出了真实民意。访出先来到黄堡镇区政府机关植树造林点,和区司法局干警一块参加了植树劳动,栽植侧柏60多棵。10点多驱车奔赴文明塬村参加了区援助中心张吉明律师对村民做的法制报告,向村民赠送了法律书籍,与村民座谈交流了经济发展、法制宣传等有关情况,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民情所需。之后,又前往杜家塬村入户访察民情,给2户贫困户送去粮油和慰问金。来到阳光培训基地,参观了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过度安置的帮教单位。从7日开始,省律政处副处长刘晓龙和市司法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润文带领工作组留在王益区继续工作,他们深入群众,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通过“听、问、谈、查”等形式,真正了解民意,体察了民情。2、工作组送去了人民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
工作组在王、工作组送去了人民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送去了人民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益区先后参加了3月6号在文明塬村的举办的法制报告、7号在同官中学开展的法制校本课堂、8号在方舟广场举行的大型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和在红旗社区举办的法律知识讲座、9号在方舟广场举办的援助公证法律服务活动。工作组每到一处很受群众欢迎,有事甚至座无虚席。工作组还参观了受到省委表彰、被铜川市委树为先进标兵的红旗社区。在这里,工作组了解到,区司法局在社区设立了法律服务站,每周都会有律师在大厅接待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现场服务。在方舟广场开展法律援助咨询时,工作组接待了一起因破产清算引发的债权债务案件,当事人吕女士听了律师意见,一筹莫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握着律师的手,感激万分。通过上述活动,工作组向居民赠送了《惠民政策选编》《农村实、用法律读本》等法律书籍500余本,发放了《王益区司法局便民服务指南》2000多份,举办了5场法制报告和法律咨询会。3、现场调解纠纷。群众生活无小事,在活动中,工作、现场调解纠纷。调解纠纷组积极参加区司法局开展的百日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活动,配合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各种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工作。在黄堡司法所,工作组听取了省级人民优秀调解员、省级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张善所长关于基层司法所建设,人民调解工作、社区矫正等工作汇报,并先后查看翻阅了黄堡和王益司法所调解卷宗40多份,桃园、
青年路调解成功案例20余起,工作组还在现场亲自参与调解了4起纠纷。在七一路建乐社区入户走访时,工作组听说早上才发生的一件事。罗某开车压坏邻居王某门口井盖,引起邻里纠纷,工作组立即和人民调解员一起召集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经过背对背地努力说服,循循善诱,最终使双方当事人破释前嫌,握手和解。4、工作组走村串户行动温暖了群众心田。活动期间,工作组走村串户行动温暖了群众心田。行动温暖了群众心田工作组共走访了在监服刑人员家庭3户,指导社区矫正对象4人,督办法律援助案件3起,走访帮扶困难群众4户,做到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梅苑小区盗窃案件服刑人张斌和煤机厂家属院服刑人员王健家中,工作组详细了解了他们在监狱的表现情况,感谢家属对司法工作的支持,希望家属多探视开导,给司法行政和监狱管理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在指导育才社区社区矫正对象张晓齐和川口村矫正对象连超的工作中,小组来到他们家中,实地了解情况,教育他们要认真接受社区矫正,不能脱逃,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在走访建工路社区困难群众宋绍荣和孙家河村困难群众叶忠朝时,刘晓龙副处长亲自将米面油等慰问品送到他们手中,还叮嘱有关领导要给予他们照顾,使他们好好工作,安心生活。在督办史家河社区闫建峰工伤赔偿案件和黄堡镇杜家塬村和虎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法律援助案件中,工作组更是全员全程参与,给援助律师提供参考意见等等,真正把春天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田。总之,这次活动时间紧,任务多,工作组行程1000多里,开展活动20余次,发放问卷500余份,参与人数达5000多人,取得了很多成绩,令人兴奋,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解困,为民解忧的决心和信心。
三问三解活动总结
大吉小学“三问”“三解”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作风建设,打造服务性教职工干部队伍,我校结合小吉场镇镇政府、小吉场镇中心校的通知精神,迅速动员安排,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深化活动形式,推动我校“三问三解”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促进了干群关系融洽、保持稳定,提升了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三农”发展的实际问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
继中心校“三问三解”活动动员会之后,我校及时召开了会议,传达中心校会议精神,并就我校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范围、主要任务、方式方法以及活动的具体要求做了安排。同时制定下发了《大吉小学“三问三解”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张应璠校长为组长,大吉片区党支部书记何琼为副组长,教导处、总务处为成员的 “三问三解”活动领导小组,大吉片区党支部书记何琼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成立活动机构,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办写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广播宣传,加强了全体教职工对活动有了充分认识,使之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在全校营造了浓厚活动氛围,迅速在掀起了“三问三解三”活动新热潮。
三、抓好“三解”促“三问”
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通过细化活动形式,在全校积极开展“三解”促“三问”活动,查看便民服务情况,进村入户,掌握农民生产生活实情。并通过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交谈,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所需、所盼,了解农户经济发展、惠民政策落实、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情况,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开展帮扶助“三解”
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从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普遍关心的“小事”入手,要求全体教职工走进农家,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开展“五送”(送政策、送法律、送技术、送文化、送信息),让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拓宽发家致富门路;“五帮”(项目帮扶、资金帮扶、技术帮扶、智力帮扶、设施帮扶),解
决群众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帮助其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做到“六解”(帮扶的民生项目解决到位、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解决到位、各种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到位、重点信访案件化解调解到位、基层的便民服务措施完善解决到位、弱势群体生活困难解决到位)。同时,在全校确定了23户帮扶对象,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并为全体教职工印发了民情日记和民情联系卡,全面落实包组联户的工作机制,填写民情日记和联系卡。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从入农户、问困难、出点子、到助发展、帮民富。通过这项活动,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助推活动深入开展,达到了教师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五、创新“四员”促“三建”
为深化活动效果,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校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建立民声服务队“四员”互动管理模式,推动我镇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一是组建“四员”互动网络。建立了以群众代表和班主任为民声灵通员,各组组长为民声协调员的上下联动的民声服务队。二是发挥“四员”职责,做好信息联通。按照户、组、村级,分别由民声灵通员、民声协调员收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矛盾纠纷,再逐级反馈,协调解决,并对答复情况向下反馈到户,不能解决的如实上报小吉场镇党委政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整体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建立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三问三解活动工作总结}.
我校以“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全校教职工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新转变、工作作风有了新改进、重点工作有了新突破、服务群众有了新举措、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新进展,为小吉场镇大吉小学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和作风保证。
关于开展“三问三解三查”活动一阶段工作总结(1)
关于开展“三问三解三查”活动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县“三问三解三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三问三解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XX县委“三问三解三查”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安排,现
将我机关第一阶段开展“三问三解三查”工作总结如下:{三问三解活动工作总结}.
一、迅速启动,周密部署
XX县委“三问三解三查”活动动员会结束后,( XX单位)于3月12号召开了动员会议,传达了县“三问三解三查”动员会议精神,并就开展此项活动做了安排部署。(单位领导)3月12日和3月13日亲自带领办公室一行5人到XX村开展工作。同村三委班子进行了座谈、到群众中进行了走访,就开展“三问三解三查”活动召开了村三委班子会议进行了商议,并结合本会工作实际和XX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扶和“三问三解三查”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XX)任组长,机关全体干部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活动任务。{三问三解活动工作总结}.
二、真帮实解,有声有色
在开展“三问三解三查”活动中,一是结合本会工作实际,
自活动开展以来,由主要领导到队,全体机关干部齐上阵共到XX村开展工作4次,到村后,我们分组分片到各组农户家中和田间
地头进行走访、征求意见和召开院落会等形式进行了走访、调查,掌握了XX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收集了群众反映的社情民意,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和连心卡。通过分组分片走访、座谈调研、汇总后,同村三委班子成员进行了梳理、商议,并就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相关惠农政策达成共识和解决的方向。二是通过走访、调研,明确了6户帮包户的帮包,特别是对6户帮包户的确认,既要做到帮包工作落到实处,又能以点带面。在6户的筛选中,有产业大户,有低保贫困户,又有享受计划生育以奖代补户。我们通过一对一的帮包,真正使产业大户把产业壮大,以点带面,使低保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使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我们在机关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购置了2吨化肥,为帮包的贫困户送去,切实解决他们春耕面临之际备耕生产用肥,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三是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对在走访中群众反映的热点和村三委班子确定今年的基础设施和灌溉堰渠及堰塘的维修加固清淤问题。亲自到相关部门进行汇报衔接,用真诚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用感染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和项目负责人,给于XX村以立项及资金扶持,彻底解决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按村三委发展规划和群众反映的改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的热点问题,落实专人逐件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大活动和帮扶力度,克服机关工作头绪多,人员少的困难,在做好机关本职工作的同时,全体机关干部要切实扑下身子,深入村、组、户开展工作,争取走遍XX窑村278户,入户率达100%
三是继续加工作大力度,加强工作措施,严格工作考核,力促“三问三解三查”活动”健康开展,扎实推进,把工作做的更好。
“三问三解”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陇水政党字(2012)10号
中共陇县水政监察大队支部委员会
关于“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
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局党组: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水政大队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启动,周密部署
在局“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动员会后,我单位及时将此项活动列入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内容来抓。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专题召开会议,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大队支部书记书记任组长,三名干事为成员。二是选准载体,精制方案。在认真调研、座谈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紧扣转型跨越、强村富民强主题,坚持“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工作思路,结合联系点实际,制定方案。三是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制作了“三问三解三建三促”工作纪实手册,结合实际制作了“三问三解三建三促”问卷调查、民情日记等,方便干部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群众“忧、怨、困”。
二、上下联动,全面推进
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农户推动的“三问三解”活动高潮。截止目前,我单位下基层参与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干部5人次,联系服务群众50人,征求意结对子1个,征求意见5条,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可喜局面。
三、真帮实解,有声有色
“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中,我们把“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工作落实、取得发展实效”作为活动宗旨,严格进行要求。结合范家营实际,投资5000元修建范家营村
拦水坝,与村上1个困难户结对子,上门访贫问苦,现已送去米、面、油和200元现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工作措施,严格工作考核,力促“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健康开展,扎实推进。{三问三解活动工作总结}.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三问三解工作总结
三问三解工作总结
毕节八中:谢俊琴
今春我校组织了三问三解活动。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我校通过走进学校、走进学生、走进家庭,促进学校发展、家校合作,实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取得明显的成效。做为一名教师,在这次活动中,我主要通过家访的式,走近学生,走进家庭,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促进农校的联系。通过这些家访活动使我感演受颇深。
我觉得家访是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座不可缺的桥梁,家访是密切师生感情的直通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会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在学校布置家访任务之时,我想现在的联系方式很多,诸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为什么要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可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看来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和许多家长聊天中,我觉得就象和朋友聊天一样,感觉一下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通过家访使我了解到,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孩子的身理、心理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通几次家访,我也认识到当前我省进行的三问三解:“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意义重大。在今后的工作,我们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采纳家长的有益建议,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帮助家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做一个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
驻村干部三问三解活动总结
“三问三解”活动工作总结
凤县卫生局:朱双强
我县“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作为磨湾村的驻村干部,本人积极联系包抓单位凤县卫生局,把“为对口帮扶村群众办实事”作为“三问三解”活动头件大事抓好落实。每周与两委会班子成员到磨湾村群众中走访,实地调查了解,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要,确保“三问三解”活动取得实效。截至目前,解决了磨湾村“三问三解”几项项重点工作:
1、在投5万元新建村卫生室的基础上,今年4月通过县红十字会争取资金5000元给村卫生室解决水、电、并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对村卫生室门前院落进行了绿化、硬化使新建的村卫生室正式投入了使用。方便当地群众就医。
2、把该村卫生室定为农合定点单位,为村民提供优质、便捷、放心的医疗服务;同时积极联系县级医疗机构,组织高资质医务人员于9月26日在磨湾村开展了义诊健康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健康知识宣传画、册300份,提高了村民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3、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跑资金,要项目。争取资金16万元为磨湾村四、五组人饮工程进行修复。争取资金14.5万元为一、二组道路进行水泥硬化500米。
4、通过县红十字会为凤州镇争取到“8.31”洪涝灾害救灾物资夹克350件,总价值1.5万元,其中磨湾村150件。
5、帮助村上完成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提升了村容村貌,建设风清气正、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社会和谐的新农村,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多了解村情民意,梳理村组、农户的问题,分析问题根原,帮制发展规划,落实措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