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4-08-05
防城港、南宁房产调查报告
防城港、南宁房产调查报告
一、 防城港
防城港市简介:
防城港市位于美丽富饶的北部湾畔,是一座新兴的海滨港口工业城市。现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是广西第二大侨乡,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
防城港市交通网络十分完善,四通八达,公路、铁路与全国联网,高速公路直达市区,铁路直达港口码头。从防城港到南宁国际机场、北海机场行程约1小时30分钟。防城港公路距南宁153公里,距钦州62公里,距北海171公里,距湛江306公里,距广州799公里,距深圳986公里。防城港已建成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从防城港出发,沿高速公路北上南宁与全国公路并网,东北经钦防高速公路(钦州至防城港)与桂海高速公路(桂林至北海)连接,并进入广东路网,西进则经防城港市东兴口岸与越南公路联结。防城港有南防铁路、黎钦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联,从防城港沿南防铁路(南宁至防城港)北进南宁,与全国铁路联网。
根据防城港市2010年2月政府工作报告 ,防城港市经济逆势高扬,主要指标高居榜首。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43.8亿元(初步统计),增长22.6%,连续三年增幅保持20%以上,不仅继续排全区各市首位,而且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十一五”规划24项经济指标有15项提前达到,其中人均GDP达到4180美元。
防城港市典型楼盘情况调查表:
防城港最近几年房地产项目开发比较多,根据防城港分公司员工的具体情况和各个楼盘的特点,这次调查主要选取了各个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楼盘,选择楼盘时主要考虑有以下几点:一、楼盘的开发商比较有实力,口碑比较好,能做出高品质的楼盘;二、主要选择防城港市港口区的楼盘,方便以后分公司员工上下班;三、楼盘的售价在中高档次。
此次调查的内容及数据有效时间截止至2010年底。
备注:1、很多楼盘的团购价在售楼处是无法谈的,如果某个楼盘有意向的员工比较多,需要确定买的户型和人数,然后才能通过售楼处联系跟开发商直接商谈。 楼盘简明地理位置图:
A: 金海湾 B:西湾上城 C:中央海洋公园 D:逢时商业大厦 E:龙光·阳光海岸
二、南宁市
南宁市简介: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21.6℃。
时不我待促发展 多措并举开新局——全区新一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神风貌系列报道之三
时不我待促发展 多措并举开新局
——全区新一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神风貌系列报道之三
初春时节,走在新建的村级水泥路上,宁明县那春村村民难掩喜色——在去年下半年的“换届回访促发展”活动中,该县研究解决了许多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小问题”。
而作为总投资上千亿元的“大手笔”,广西龙门跨海大桥、南宁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桂林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等数十个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
这是我区完成五级集中换届以来,新一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多措并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他们受命于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以时不我待、雷厉风行的工作状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举措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全区各地着力打造一批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千亿元企业,先后建设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钦州炼油二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柳州汽车城等重大项目。
百色市不断巩固平果、德保、靖西铝产业循环基地,加快田东铝产业配套基地和百色新山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梧州市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步伐,加速形成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集聚。桂林市专门调整了两大产业园区的布局和行政架构,将其经济管理权限提升至市一级,加快优势资金、人才、技术向园区集聚。
各县(市、区)也不甘落后:贵港市覃塘区开展“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活动,努力把贵港(台湾)产业园打造成为西江经济带示范园区;东兴市先行先试,全力推进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组织编制近百个重大项目。
举措二:推进新型城镇化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自治区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
南宁市新班子把五象新区开发建设当作引领和推动全市现代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并定位为“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目前,自治区一批重点文化、体育产业项目相继在五象新区安家落户,有意向选址进驻总部基地的企业已近5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占据一定份额。
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钦州滨海新城,以及贺州、来宾、崇左等新建城市,也纷纷加快建设步伐。
县域经济逐步发展壮大:2011年,全区75个县、市(不含市辖区)财政收入全部超过1亿元,首次实现亿元县全覆盖。据悉,自治区将加大对市县税收实行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打造一批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双超2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亿元的经济强县。
举措三:融入多区域合作
自治区党委中心组2011年第四季度集中学习会指出,“要善借外力拓空间。只有敞开胸怀,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视野,积极融入多区域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 去年12月,“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毗邻广东的桂东四市,占据了先天的区位优势。其中,贺州大力实施“东靠战略”,在交通、产业、机制上加快对接步伐,努力打造成为面向粤港澳台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扩大对外开放,打造连接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产业合作是基础。日前,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南宁-崇左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通过专家评审。
崇左市以南友高速公路为轴线,布局建设了崇左(东盟)国际商贸物流园、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等8个重点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州县城至水口边境贸易区等10个产业园区。
举措四:走绿色崛起之路
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必须发挥“山青水秀生态美”的品牌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立区、绿色崛起之路。
针对有色金属产业长期处于单一采选、冶炼的低端粗放状态问题,河池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切实强化政府监管,对规模小、经过限时整改后生产技术不达标的有色金属企业,一律关停,切实扭转过去发展和污染并进的局面,坚决走集约化、规模化、深加工、清洁型的发展路子,提升整个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不断延长有色金属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
贺州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水源林和水源地保护,提高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姚古镇、十里画廊等景点知名度,努力把自身建设成华南生态旅游名城。
被誉为“南宁后花园”的上林县,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的理念,突出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打造首府绿色基地,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县和中国“长寿之乡”。 举措五:提升文化实力
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着眼于塑造本土精神,树立文化自信,以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感谢中国的文化使者,为我们带来如此震撼的艺术作品!”2011年,北海市创编的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走出国门巡演,展示了文化的独特魅力,获得巨大成功。
让北海人倍感骄傲的是,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北海与其它6个城市共同签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纲领》,重新赢回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话语权,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就在这一年,全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广西综合出版实力位居西部省区前列。
玉林市也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设立玉林市文艺创作奖,建立玉林市签约文艺家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玉林市文化产业园,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举措六:富民惠民安民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任领导班子不可推卸的职责。
“没想到我也能按月领„工资‟啦。”年逾花甲的村民李老伯拿着刚发的养老金,笑呵呵地说。从今年1月1日起,我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比全国部署提前半年,这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十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内容之一。
今年2月,柳州市将原本只为贫困山区学子实行的“免费午餐”工程覆盖面扩大至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受惠学生由原来10万多人增至19万多人。这在全国尚无先例。 改善民生,根本在于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柳州市启动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崇左市江州区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上亿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也可起到惠民效果。1月31日,南宁市政府宣布,在广西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试点工作,以居住证替代暂住证,进一步打破户籍藩篱,“邕漂一族”有望享受到首府城市居民同等权利待遇。
南宁某项目全程策划案
1. 项目发展时机研究
1.1.
1.1.1.
经济发展因素
南宁市地理位置概述
发布
本项目所在城市——南宁,简称“邕”,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全自治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信息和金融的中心。
南宁地处南亚热带,常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风光秀丽,终年树绿花繁,四季常青。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土特产资源,盛产具有亚热带特色的水果,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南宁地理位臵优越,处于我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南宁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云、贵、川大西南,作为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具有沿江、沿线、沿边、沿海的“四沿”优势。
南宁市区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分别是104公里、173公里和204公里,是云、贵、川大西南货物进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咽喉,也是连接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这一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流中心。
南宁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分别为204公里和230公里,毗邻南宁的7个县(市)与越南接壤,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对发展边境贸易十分有利。南宁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广西沿海城市发挥着中心城市的依托作用,对华南、西南经济圈发挥着枢纽城市的连接作用,对东南亚各国发挥着中国前沿城市的开放作用。
1.1.2. 南宁市近两年经济发展情况及态势
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是房地产开
发投资及发展的基础。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又会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的大小主要考察的因素是经济发展周期、收入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住宅产业化(商品化)等。
2001年,南宁市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22.63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3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94.27亿元,年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79.73亿元,年增长13.6%。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15.2%、28.8%、56.0%,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充分体现了首府城市的经济特色。(数据来源:《南宁统计年鉴2001》)
2002年,南宁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达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0%,高于全国和广西的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达50.90亿元,增长10.80 %;第二产业达101.90亿元,增长12.20%;第三产业达203.20亿元,增长11.3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9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96元,比上年增加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24元,增加203元。城镇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9.1平方米和19平方米.(以政府工作报告为准)
2003年开始,南宁市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关键阶段。
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0%,第三产业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全市外贸出口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
上数据摘自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表1.1.2-1南宁市近十年国内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万元
数据表明: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经济发展周期的上升期,经济指数反映的各行各业都有持续稳步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
1.2. 人口因素
南宁是一个以壮族人口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兼具浓郁少数民族风情和沿海开放特点的首府城市。南宁市聚居着壮、汉、瑶、苗、侗等30多个民族,2002年,全市壮族人口有1892245人,汉族人口有1048034人,分别占全市总人口的63.56%和35.20%。南宁市现辖新城、兴宁、城北、永新、江南、南湖开发区六个城区、一个郊区和邕宁、武鸣两个县。2002年末,南宁市总人口297.7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0.38万人,两个县人口为157.31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9‰,人口增速保持平衡增长。
在2001年召开的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城市化建设目标:在2005年把广西的南宁、柳州建设成为特大城市,城市人口分别达到150万和120万,相当于南宁市每年的人口机械净增长约为10万人。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南宁
市中低价位的商品房需求增大,为南宁楼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商机。
表1.2-1 南宁市2002年人口统计
表1.2-2 南宁市2002年各区人口统计
如图所示,邕宁、武鸣两县人口分别占南宁市总人口的31.10%和21.73%;主要的五个城区中,城北区人口最多,占南宁全市人口的14%;其次是新城区,
占全市总人口的11%;而江南区、永新区和兴宁区人口数量相当,分别占全市人口的6%、9%和5%。
通过考察南宁市各区的面积与人口数量两项指标,可以看出,五大城区中,永新区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人口数为49875人;兴宁区次之,人口密度为23639人/平方公里;新城区人口密度为13947人/平方公里;江南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少,每平方公里人口数不到一万人,每平方公里仅为8186人,是南宁市城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这与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臵及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经济有着较大的关系。
随着国家、广西区、南宁市经济态势的强劲发展,未来全球一体化,以及南宁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政策实施,南宁市人口增长的数量、速度在“十五”期间将急速发展,为区域房地产投资发展带来了巨大需求空间。
南宁市经济不断发展,使市民的收入和消费得到较大的提高。2002年,南宁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96元,比2001年增加890元,增长1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70元,比上年增加521元,增长8.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4%。城市居民人均收支节余额为526元,节余率为7.68%,比上年降低4.04%,意味着城市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均有所提高。{东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表1.2-4 南宁市近十年城市居民人均收支统计
经济区
北部湾经济区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国家发改委通知强调指出:广西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
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
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发展目标和任务
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功能组团
根据空间布局和岸线分区,规划建设5个功能组团。
南宁组团。主要包括南宁市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商贸业和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成为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交流中心。
钦(州)防(城港)组团。主要包括钦州、防城港市区和临海工业区及沿海相关地区,发挥深水大港优势,建设保税港区,发展临海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成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
北海组团。主要包括北海市区、合浦县城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亚热带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滨海旅游和跨国旅游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开发等高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海滨城市。
铁山港(龙潭)组团。主要包括北海市铁山港区、玉林市龙潭镇,充分发挥深水岸线和紧靠广东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铁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临港型产业,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 东兴(凭祥)组团。主要包括防城港东兴市、崇左凭祥市城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通向东盟陆海大通道的门户作用,发展边境出口加工、商贸物流和边境旅游,拓展凭祥经济技术合作区功能,建立凭祥边境综合保税. 国家给与的政策支持
国家大力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明确给予五大方面的政策支持:
(一)是综合配套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支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
(二)是重大项目布局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是在保税物流体系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
(四)是在金融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支持在北部湾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五)是在开放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发挥开放合作示范作用,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
东盟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区域合作,建立和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加快实施合作项目。
战略意义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 该圈域占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城市密集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圈域。2004年,武汉城市圈贡献了全省59.4%的GDP,65.3%的财政收入,吸纳63.4%的投资,承载62.5%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
武汉城市圈的特色与定位
东北、武汉等我国主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及整个中部地带,是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这给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以及武汉城市圈,带来了巨大的历史
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个历史机遇,需要武汉及武汉城市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明确自己在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正确定位。
———充分发挥“居中”的区位优势,努力把武汉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满足内需为主的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市场中心。
内需型经济绝不是封闭型经济,只是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导向上,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内需型经济同样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同时,也不排除向国外出口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加入WTO,国际国内市场日益一体化之后。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步伐,尽快提升武汉和武汉城市圈优势制造业的能力,使武汉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重要的重工业制造基地。
国家开始重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对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第一批改造项目100个,投资达610亿元;第二批项目也在申请中,不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额都将大大超过第一批。武汉市应加紧向国家争取对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扶持,尽快在钢铁、汽车、重型装备、环保设施等重型制造业领域形成具有更大竞争优势的产业基地。 ———加强分析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形成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例如内陆意识和体制上的束缚还相当严重。民间企业家精神有待提高,创业氛围还待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业人才和民营企业家还比较缺乏;政府职能转变尚需加快步伐。干部的思想解放也很重要,发展城市圈是大战略,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胸怀,勇于摒棄一些落后观念。
目前,武汉及武汉城市圈经济实力还有限,区域竞争力不强,区域经济地位有所下降。希望能借助这次武汉城市圈建设,进一步加速武汉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使武汉城市圈真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
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12月14日,湖北、湖南两省接到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文,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国家发改委要求两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并尽快将方案报送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武汉与城市圈8个城市形成“一小时交通圈”
2007年12月26日随着武汉阳逻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连通武汉城市圈的7条城市高速出口公路基本建成,武汉与城市圈8个城市形成“一小时交通圈”。这对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鄂湘合力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两型社会”的改革试验任务,给政府带来的更多的是责任,给企业和百姓更多的是期盼和憧憬。昨日,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同时获批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消息,成为上至政府机关、下至市井百姓热议的话题。 省市有关部门表示,将发展和改革并重,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增长极,逐步消除城乡和区域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
此间不少专家认为,两大城市圈地处长江中游,两个城市群联手,有望合力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企业界人士表示相信,在金融创新、产业对接、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国家已为武汉指明了大方向,此中商机众多。
更多的城市圈内的市民则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8个字可能带来的变化满怀渴望。此外,户口、人才流动、生活环境、交通通讯的便捷„„都令百姓充满期待。{东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武汉城市圈工业发展分析
经济一体化的城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2002年6月,在湖北省八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发展战略,并要求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通过城市经济圈建设拉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在随后历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建设武汉城市圈,促进城市规模结构合理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启推动湖北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不仅能使湖北的发展始终走在中西部的前列,而且对于湖北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意义重大。
虽然历经谋划、联姻、分工、定型、起步和发展,武汉城市圈经济迅速成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但与全国其它城市圈相比,武汉城市圈无论在城市群规模、中心城市规模、城镇体系、城际联系、产业发展、吸引力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根据中国城市最新竞争力排名,在15个城市群中武汉城市圈位居中游,远不如东部城市群;在中部城市群中,落后于中原城市群,强于长株潭城市群和合肥城市群。显然,武汉城市圈还处在襁褓阶段,成长及发展空间巨大。
一、武汉城市经济圈工业发展描述
(一)基本情况
1、规模与发展。近年来,武汉城市经济圈工业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显示出了作为湖北工业核心增长级的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武汉城市经济圈完成工业增加值1218.03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0.1%,与2000年相比增长52.3 %(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35.48亿元,比2000年增长55.2%,年均增幅11.6%。
2、比重与地位。武汉城市经济圈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奠定了在全省工业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集中度高。至2004年底,武汉城市经济圈工业企业单位数已达17946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6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02家,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的57.8%。资产4110.07亿元,占全省工业的51.5%。其中固定资产2637.72亿元,占全省工业的50.4%。二是总量比重大。2004年,武汉城市经济圈完成工业总产值3196.19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0%。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3072.4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0%。三是经济效益贡献突出。2004年,武汉城市经济圈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0.34亿元,贡献了全省工业利润的50.3%。圈域工业在企业集中度、生产总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均
处于显著地位。
2004年武汉城市经济圈主要工业指标占全省的比重(%)
(二)结构特征
1、所有制结构。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武汉城市圈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单位数所占比例超过六成,其中私营企业10428家,占5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05家,占3.4%。公有制企业单位数所占比例不足两成,其中国有企业460家,占2.6%;集体企业3080家,占17.2%。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2317家,占12.9%。其他各类型企业数占5.8%。与单位数构成情况不同,在工业总产出指标中,公有制企业占据份额最大,是圈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2004年,武汉城市圈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79.8亿元,占圈域工业总产值的30.7%,其中中央企业完成总产值835.94亿元,占26.2%;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完成总产值549.4亿元和460.04亿元,占17.2%和14.4%;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545.58亿元,占1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507.68亿元,占15.9%{东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武汉城市经济圈工业发展走向
(一)正确处理好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二)协同整合地区规划,确立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中心区域集约发展。
(三)促进区域产业集群构建和结构优化。
优势产业群代表着区域经济特色,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区域工业结构,可以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优势产业群必须根据其产业基础、发展前景以及竞争力水平来确定。武汉城市圈应重点建设六大产业群:
一是建设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群。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武汉城市圈工业的主导行业,也是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加工度高、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的行业。2004年,武汉城市圈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位居第3位,占圈域工业的比重为8%,但行业区位商仅为1,行业优势并不突出,因此优先建立和发展以汽车制造业为重心的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群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利用现有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来构建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群,进而提高行业结构层次主要是后加工水平。要抓紧利用新技术,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来改造和提高产品性能。要紧快提升武汉及武汉城市圈优势制造业的能力,使武汉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重工业制造基地,在汽车、重型装备等重型制造业领域形成更大更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基地。
二是建设优势能源和原材料产业群。武汉城市圈具有明显的能源和原材料优势,2004年,圈域内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所占比重达51.6%,是城市圈工业的支柱行业群,在城市圈工业的稳定增长和健康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冶金和电力行业分列城市圈工业的头两位,行业区位商高,分别达到2.79和1.49,是圈域工业的“龙头”和优势行业。要巩固已经形成的冶金和电力行业优势,加快钢铁工业的产能扩张和技术、产品升级。
三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群。武汉市大学院校密集,知识、技术和人才储备优势明显,具有发展高新技术行业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条件。武汉市高新技术行业起步较早,光纤、光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医药等制造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当前,要充分利用武汉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行业。要重点抓好显示器、光电子材料、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性能升级。要确立武汉作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重要地位,并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与科研院所为后盾的多层次、网络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网路。
四是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群。
五是建设轻纺产业群。
六是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群。
(四)整合区域资源,确立圈域内分工协作机制。
地区间、城市间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的形成,是城市圈发展成熟的显要特征。要促进生产要素在城市间的有序流动,必须建立合理的协作分工机制。武汉城市圈中心城市首位度高,城市间发展断层明显,没有形成合理的梯度结构,因此从武汉及周边城市的发展历史和现实条件看,确立圈域内分工协作机制,找准各城市的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首先要确立中心城市的定位。当前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是以住宅、汽车、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拉动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中间行业,然后再拉动电力、煤炭、石油等基础性行业。。
“前店后厂”是武汉城市圈建设所要形成的基本格局,周边城市要根据区域分工和自身特点,发展优势配套产业。如在鄂州建立生物医药基地,咸宁建立电力能源和新材料加工制造基地,孝感建立盐磷化工和汽车配件加工基地,仙桃、天门建立轻工和纺织基地,黄石建立有色冶金、建材和服装制造基地,潜江建立石油化工基地等。
(五)推进武汉城市圈工业与域外经济的融合。
在构建武汉城市圈的战略视野上应具备开放性和远瞻性,可从三各层面逐步扩展武汉城市圈工业与域外经济的融合面。
一是省内融合。建立和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襄樊和宜昌为副中心,以及黄石、十堰、荆州等六个大城市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竞相发展、互相促进的区域经济格局。把襄樊建成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把宜昌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中国最大磷化工生产基地,使两市分别成为秦巴经济走廊和辐射鄂西南、连接渝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支持荆州加快发展轻纺和汽车零部件产业,荆门壮大延伸石化产业链,十堰建成中国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随州加快发展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和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国内融合。首先是与中部融合,中部正在出现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与中部城市群融合发展,形成一个更大的经济圈,不仅可以拓展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空间,更能提升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其次是参与国内经济竞争,在构建武汉城市圈的战略视野上,应该眼睛向东和向南,承接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 三是国际融合。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分工协作,是提高武汉城市圈工业品位,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方式。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以及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共计20市。{东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
南宁苹果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宁 苹果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发展时机研究
1.1. 1.1.1.{东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发展因素
南宁市地理位置概述
本项目所在城市——南宁,简称“邕”,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全自治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信息和金融的中心。
南宁地处南亚热带,常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风光秀丽,终年树绿花繁,四季常青。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土特产资源,盛产具有亚热带特色的水果,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南宁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我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南宁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云、贵、川大西南,作为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具有沿江、沿线、沿边、沿海的“四沿”优势。
南宁市区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分别是104公里、173公里和204公里,是云、贵、川大西南货物进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咽喉,也是连接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这一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流中心。
南宁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分别为204公里和230公里,毗邻南宁的7个县(市)与越南接壤,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对发展边境贸易十分有利。南宁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广西沿海城市发挥着中心城市的依托作用,对华南、西南经济圈发挥着枢纽城市的连接作用,对东南亚各国发挥着中国前沿城市的开放作用。
1.1.2. 南宁市近两年经济发展情况及态势
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发展的基础。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又会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的大小主要考察的因素是经济发展周期、收入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住宅产业化(商品化)等。
2001年,南宁市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22.63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3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94.27亿元,年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79.73亿元,年增长13.6%。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15.2%、28.8%、56.0%,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充分体现了首府城市的经济特色。(数据来源:《南宁统计年鉴2001》)
2002年,南宁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达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0%,高于全国和广西的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达50.90亿元,增长10.80 %;第二产业达101.90
亿元,增长12.20%;第三产业达203.20亿元,增长11.3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9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96元,比上年增加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24元,增加203元。城镇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9.1平方米和19平方米.(以政府工作报告为准)
2003年开始,南宁市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关键阶段。
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0%,第三产业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全市外贸出口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数据摘自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表1.1.2-1南宁市近十年国内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万元
数据表明: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经济发展周期的上升期,经济指数反映的各行各业都有持续稳步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
1.2. 人口因素
南宁是一个以壮族人口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兼具浓郁少数民族风情和沿海开放特点的首府城市。南宁市聚居着壮、汉、瑶、苗、侗等30多个民族,2002年,全市壮族人口有1892245人,汉族人口有1048034人,分别占全市总人口的63.56%和35.20%。南宁市现辖新城、兴宁、城北、永新、江南、南湖开发区六个城区、一个郊区和邕宁、武鸣两个县。2002年末,南宁市总人
口297.7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0.38万人,两个县人口为157.31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9‟,人口增速保持平衡增长。
在2001年召开的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城市化建设目标:在2005年把广西的南宁、柳州建设成为特大城市,城市人口分别达到150万和120万,相当于南宁市每年的人口机械净增长约为10万人。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南宁市中低价位的商品房需求增大,为南宁楼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商机。
表1.2-1 南宁市2002年人口统计
表1.2-2 南宁市2002年各区人口统计
如图所示,邕宁、武鸣两县人口分别占南宁市总人口的31.10%和21.73%;主要的五个城区中,城北区人口最多,占南宁全市人口的14%;其次是新城区,占全市总人口的11%;而江南区、永新区和兴宁区人口数量相当,分别占全市人口的6%、9%和5%。
通过考察南宁市各区的面积与人口数量两项指标,可以看出,五大城区中,永新区人口密度最大,每
平方公里人口数为49875人;兴宁区次之,人口密度为23639人/平方公里;新城区人口密度为13947人/平方公里;江南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少,每平方公里人口数不到一万人,每平方公里仅为8186人,是南宁市城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这与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经济有着较大的关系。
随着国家、广西区、南宁市经济态势的强劲发展,未来全球一体化,以及南宁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政策实施,南宁市人口增长的数量、速度在“十五”期间将急速发展,为区域房地产投资发展带来了巨大需求空间。
南宁市经济不断发展,使市民的收入和消费得到较大的提高。2002年,南宁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96元,比2001年增加890元,增长1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70元,比上年增加521元,增长8.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4%。城市居民人均收支节余额为526元,节余率为7.68%,比上年降低4.04%,意味着城市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均有所提高。
表1.2-4 南宁市近十年城市居民人均收支统计
今年南宁市整体经济状况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也相当丰厚,1-3月南宁市个人所得税入库为9400万元,同比增长112.2%,意味着职工收入有大幅度的提高。
考察南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现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由1998年的42.36%下降为37.5%。而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娱乐文教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比重分别由1998年的7.71%、2.7%、11.81%、8.28%上升为12.07%、3.23%、13.77%、9.15%。城市居民家庭消费质量显著提高。
随着福利分房的取消,住房消费逐步成为消费的热点,并带动住房装修支出的上升。2002年,南宁市居民人均购建房支出1127.83元,比上年增长7.62%;年人均住房装修服务支出66.15元,增长61.98%;年人均家具材料及室内装饰品支出63.42元,增长5.3倍。
表1.2-4 2002年南宁市居民家庭居住情况
南宁市民收入稳步增加,住房消费以及对居住要求的提高,为商品房项目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发展空间。
1.3. 社会与文化因素
南宁市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我国南方的边陲重镇和著名商埠,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厚实的文化历史底蕴。南宁古属百粤领地,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南宁(省辖市)为广西省会,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为自治区的首府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努力塑造城市新形象,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南宁市民风淳朴,观念开放,喜欢、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大力提倡,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高。
了解南宁的民俗风情与文化特色,能够为项目的定位及目标客户的描述提供有力的依据,而地方语言及饮食习惯是一个城市众多文化因素中两项最具代表性的因子,从它们身上往往能够反映出当地人们的某些突出的生活习惯及行为特征。
南宁一带的方言,主要有官话、壮话、平话、白话四种。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里人已不讲官话、壮话和平话了,白话(粤语)和普通话(汉语)是南宁人现时的日常用语。南宁白话是南宁代表性的地方语言,
苹果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苹果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发展时机研究 经济发展因素 A. 某地市地理位置概述
本项目所在城市——某地,简称“邕”,某区首府,是全自治区政
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信息和金融的中心。
某地地处南亚热带,常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风光秀丽,终年树绿花繁,四季常青。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土特产资源,盛产具有亚热带特色的水果,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某地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我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某地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云、贵、川大西南,作为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具有沿江、沿线、沿边、沿海的“四沿”优势。
某地市区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分别是104公里、173公里和204公里,是云、贵、川大西南货物进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咽喉,也是连接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这一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流中心。
某地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分别为204公里和230公里,毗邻某地的7个县(市)与越南接壤,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对发展边境贸易十分有利。某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广西沿海城市发挥着中心城市的依托作用,对华南、西南经济圈发挥着枢纽城市的连接作用,对东南亚各国发挥着中国前沿城市的开放作用。 B. 某地市近两年经济发展情况及态势
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发展的基础。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又会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的大小主要考察的因素是经济发展周
期、收入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住宅产业化(商品化)等。
2001年,某地市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22.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