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训练 点击: 2013-12-31
对联拟写专项训练
对联拟写专项训练
(一) 课文联
1、再现课文内容,品读对联联语,补全对联内容。
1)历经忧患成大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 俯首倾耳读书勤。(《送东阳马生序》)
3)调查研究得灼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
4)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5。(《背影》)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 阳 楼 上 范仲淹 作 文 寄 情;
欧阳修 。
3、联系《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联: 。
5、下面对联的上联是某人根据《天上的街市》拟制的,请依据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陶渊明 。
6、请你整体感知《核舟记》的内容,写出两副对联。
A、 ; 。
B、 ; 。
7、有人根据范仲淹及其《岳阳楼记》拟出上联,请你根据学过的文言诗文对出下联。
上联:忧黎民,希文胸襟阔;
下联: 。
(二)名著联
8、依据名著主题、人物和情节,补全对联。
(1)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
[备选人物]A、悟空 B、关羽 C、黛玉
(2)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9、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
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10、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副对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 。
11、一位同学读过《西游记》后,拟出一个上联,请你以《水浒传》的内容拟出下联。
上联:唐僧师徒,除妖捉怪,西天取经;
下联:
12、有人读过鲁讯的《故事新编》一书后写了一句上联,请你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接一句下联。
上联:《故事新编》编人生百态看世间万象(《故事新编》道世态炎凉) 下联:
13、整体感知《三国演义》的内容,用一句话联语来概括。
。
14、在下面括号中分别填入一个成语,要求与前面的那个成语形成一副对联。
A、心里有鬼——( )
B、守株待兔——( )
C、狗仗人势——( )
D、雪中送炭——( )
15、找出4个成语,分别与下列4个成语形成对联。
A、望梅止渴——( )
B、精卫填海——( )
C、瓜熟蒂落——( )
D、绳锯木断——( )
(三)自由联
16、处处春光好, 。
17、学海无涯勤可渡,。
18、忆往昔沧桑岁月, 。
19、品千古美文,
20、 ;花静鸟淡天。
2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
22、和谐社会,,
23、爆竹响千家人间改岁, 。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
土地平旷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延至其家 ....{下面的对联是有人根据核舟记}.
此中人语云 处处志之 诣太守 便扶向路 ....
寻向所志 欣然规往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 开朗: 阡陌: 交通: 俨然: 怡然: 妻子: 邑人:
绝境: 外人: 间隔: 无论:
不足: 未果: 问津: 垂髫: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7、“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
有什么作用?
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
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 。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 。
(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 。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 。{下面的对联是有人根据核舟记}.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
句: , 。
(7)、《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陋室铭》复习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 馨: (4)何陋之有 何:
(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丁 白丁:
(7)可以调素琴 调: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 。
(2)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4、(1)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的 家、 家 (填人名),
他的字是 。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 。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
______生活情趣。
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
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11、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12、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1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14、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15、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
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爱莲说》复习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
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文章结尾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请你写出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
18、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下面的对联是有人根据核舟记}.
19、解释加粗的词。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
2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怎样的特点?
21、对对联
(1)上联:爱陋室,刘禹锡安贫乐道 下联: 。
(2)上联:梦得陋室比圣贤 下联: 。
《核舟记》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 (2)贻 (3)箬篷 ...
(4)八方有奇 (5)石青糝之 (6)髯 ...
(7)天启壬戌 (8)篆章 ...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 (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 (5)篆章: (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对联在语文中的妙用 - 襄州教研
对联在语文中的妙用
—— 张湾二中 王润香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立意深邃、言简意赅、情趣盎然、脍炙人口的名联佳作,这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都有着积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假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妙用对联,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引联激趣
文言文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时常常是昏昏欲睡。句读是一个难点,可学生又常常不以为然。如在学习《狼》这篇课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其一犬坐于前”,尽管我纠正了很多遍,依然有很多学生把它读成“其一犬∕坐于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断句的重要性,我便给学生讲了一个对联故事: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写了一幅对联,店主看后恼羞成怒,但听完祝枝山念过之后,便又笑逐颜开。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该对联是“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学生听了果然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他们看着对联,认真思索,最后终于明白了,原来店主把该对联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而祝枝山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一个是对方总在倒运,赚不到钱,这对做生意的店主来说,当然是幅坏联。而后一个则是祝福店主的,所以才能让店主转怒为喜。通过这个对联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对断句也不再轻视了。
在教学《出师表》时,一开始,我抛出了“三分鼎立见文韬=二表深心透武略”这幅对联,问学生知道确立三分鼎立局面的人是谁,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诸葛亮。我又问“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所言之事又是何人的,学生七嘴八舌地答说还是诸葛亮。此时学生的兴趣已被激起,我便问那第一联中的二表指的是什么呢?学生皆说不知。我告知学生那就诸葛亮最有名的前后出师表。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即前出师表,在该表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涕零,对后主的忠心与劝勉,也表达了自己北伐的目的。只可惜此次北伐他没有成功,因此我们隆中还有幅对联,上书“大业未成鞠躬尽瘁感后人=隆中山有幸虎踞龙蹯留遗貌”,表达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通过对联的引用,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还掀起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二、对联促读
在教学新课时,老师可采用让学生对对联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核舟记》时,我抛出上联“构思精妙技艺灵怪王叔远刻奇巧物”,让学生自学讨论,从不同角度对出下联。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争论,有的对出“观察细致语言简洁魏学洢作精美文”,有的对出“匠心独运语文周密魏学洢写核舟记”,还有的学生竟对出了“说明有序语言生动魏学洢撰传世文”这样的妙联。
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抛出上联“衔远山呑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让学生对出下联,以熟悉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学生在认真的阅读之后,对出“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我说作者在篇文章里写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言志那他言什么志呢,请对出“四面云山都到眼”的下联。学生又是一番咬文嚼字,最后有人对出了让我折服的“万家忧乐最关心”这一提示主旨的佳联。
三、撰联促写
一篇课文学习完后,老师可让学生自撰对联,总结或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或概括课文内容,或总结人物性格,或突出写作特点,或就课文某一方面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如教完《背影》后学生撰联“背影,是一幅难忘的画=父爱,是一首无言的歌”、“红橘凝父爱=背影系儿情”。教完《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后,学生联系二者的主题拟了一幅对联“欧阳修与民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学完《小石潭记》和《黄鹤楼》后,学生结合两文的内容 撰写了“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楼空鹤不归”一联。教完《故乡》,学生根据闰土和杨二嫂的性格,拟了一幅对联“善良纯朴愚昧麻木老闰土=自私贪婪尖酸刻薄丑二嫂”,横七竖八批为“对比鲜明”。在撰联的过程中,学生的写来源于读,读又带动了写,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赏联学修辞
对联作品,熔书法、修辞、逻辑训练于一炉。欣赏对联,可从中学会表达的技巧,学会恰当的运用修辞。如从“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我们领悟到比喻的生动形象,从“不历几番锻炼=怎成一段锋芒”(刀具店对联)中我们读懂了双关可使语意丰富,从“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我们知道了拟人可以使无情感的物也具有人的情感,从“吸来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我们明白了夸张的魅力,从“磨砺以待,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的设问中我们产生了疑问,从“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松声竹声钟馨声声声自应”我们知道了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从“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我们通晓了顶起的技巧,从“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生对”我们明白了反复的妙处,从“心情水浊=山矮人高”我们知道了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征。总之,只有有心,你就会发现对联中修辞无处不在,只有有心,就可从中学会修辞,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评联提高审美能力
对联外形整齐,节奏和谐,具有绘画美、节奏美、建筑美等特点。有些对联构思精巧,意境深远,能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仁人志士都把对联作为他们明志的载体,将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乃到全部身心全部呈现出来,使其成为不朽的佳作,留传百世。如晚清黄遵宪写过这样一幅言志:“药是当归,花宜旋覆=虫还无恙,鸟莫奈何”,作者借四种不同的花鸟虫成联,意在抒发归隐后的复杂心态。“当归”即中药当归,“旋覆”即中药旋覆花,“无恙”虫名,“奈何”即杜鹃。联中的当归、旋覆、无恙、奈何均为双关词,作者在这里要写的不是物这本身,而是由字引伸的双关寓意,以抒发不甘寂寞,与命运抗挣的一种心态。周总理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中读书”,表达了自己与什么人处事,从何处读书的道理。用语精练、直接、自然,给人以鲜明、清晰的感觉。而杭州岳飞祠有一嘲讽秦桧夫妇的对联,这样写道:“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到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联作者以秦桧夫妇互责互怒的口吻入联,以丑化他们的肮脏灵魂。作者以语气词入联,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令人信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把类似这样的好联拿出来师生共评,当然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改联诱发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进行改联训练,可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产生与人一比的豪情。如一次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对联故事:一位在高考在屡次受挫的姑娘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就用对联给家人留了这样一封遗书,“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联“春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幅对联,你怎样修改才能让姑娘放弃轻生的念头,产生重新生活的勇气呢?同学们通过热烈的讨论,得出结论,下联应改为“事事难成事事成”,横联则为“春在心中”。接着我顺势要求学生根据这件事,从不同角度构思写一篇文章。结果文章收上来后,我发现有的是写《劝说的艺术》,有的则以《给姑娘的一封信》为题,给姑娘送去勇气和激励,有的是写《由一次改联想到的》„„内容丰富,角度各异。这种训练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读写能力。
其实在教学中妙用对联还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所以希望教师在以后教学中能善用对联这一平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增添更多的异彩。
《核舟记》课堂实录
《核舟记》课堂实录
田庄中学 王亮
一、导入新课:
师生问好。
师:(教师展示一枚桃核)这是什么东西?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如果老师告诉大家,有人能拿它雕刻成一只船,大家可能觉得不足为奇;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位雕刻家又在上面刻了五个人,而且须眉毕见,神情各异,大家相信吗?这还不算完,他又刻了八扇窗户,刻了船篷、船桨、茶炉、茶壶、书画卷子以及和尚的念珠,还刻了34个字,怎么样?是不是很想见识见识这枚核舟?
(师出示“核舟”图片)
生:(啧啧赞叹)
师:明朝人魏学洢以独特的视角记下了这枚桃核,题目是《核舟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十三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呢?
三、展示预习成果。
师:我们刚刚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预习学案中的字词、文学常识和疑难的语句和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小组内纠错,质疑问难)
师:下面我们全班交流展示!
(教师出示大屏幕)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我们按照大屏幕上的提示,按照顺序来汇报好不好?错字词的同学修改好了吗?
生:修改好了。
师:那么我们一齐汇报字词好吗?错题的同学,应该特别留意。
师:本文通假字较多,哪个小组的同学要汇报?
生:(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与“竖”相对。
(3)右手攀右趾,„„?
(4)约八分有奇,“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师:第三题,有难度吧?“攀”同“扳”,用手拨弄。老师也是查词典知道的,学习中要善于查工具书哦!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汇报文学常识?
生: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师:朗读在预习中显得很重要,哪位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一生举手)
师:你打算读第几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学生朗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比较准确,只是最后一句“盖大苏泛赤壁云”,节奏读得不好。
师:是的,那你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哪位能融入这些技巧汇报其他自然段的朗读?
生:(举手)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读得如何?是不是不太大胆?注意,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哪位同学坚信你的朗读读得比他好?
生:(举手)读第三自然段。
师:她读得呢?
生:流利,有感情。
师:好,就这样读,读一下其他的段落。
(学生朗读)
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个小组的同学汇报?
生:„„本文主要写了明朝有个奇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说得非常详细) 师:注意要抓主要内容。
生:课文细致地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师:通过读课文,你认为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生:王叔远的高超技艺感动了我。
师:文中有没有一个词恰切的归纳了他的技艺?
生:“奇巧”“灵怪”
(教师板书“奇”)
师:好,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那在刚才的交流中有没有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或问句呢?
生:学生指出下列问句:(教师相机让学生解决)
“诎右臂支船。”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若啸呼状。”
师:在刚才的质疑问难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个别同学明明有疑问,但他没有质疑,其实我们的学习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的“?”号组成的,只有发现疑问,才能解决疑问。望同学们以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哦!{下面的对联是有人根据核舟记}.
师:刚才的疑难问题重点集中在字词句上,下面呢,老师就本课的一些重点内容考一考大家,我们采用比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小组答得最好,班长做好记录。
(教师出示重点词语)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两个小组的同学顺次进行,教师出示答案,班长做好记录)
五、问题导学,品读课文。
师:前面我们说,“奇”是核舟最大的特点,那么,核舟的技艺“奇巧”到底在哪里?(友情提示:可以从核舟的组成部分、核舟的特点、作者的语言等方面加以阐述。)
(学生独自思考,小组交流探究)
师:好,下面我们进行汇报展示。
生:从核舟的组成部分上来说,核舟是“奇巧”的,因为核舟包括: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组成的。这么小的桃核,却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的确是够奇的。(教师板书:船舱、船头、船尾、船背)
师:说得太好了!那同学们想一想,作者这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核舟的?
生:空间顺序。
师:那么老师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来介绍呢?
生:这是一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师:何以见之?
生:因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船舱恰恰写着这样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正验应了核舟的主题。因此,这是一种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师:太好了!你真聪明!本文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
生:本文先总的介绍核舟的长、宽,然后具体介绍核舟的局部,最后又总的介绍核舟的情况,这种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也是逻辑顺序。
师:由此看来,作者的说明顺序也是令人称奇的。
师:从核舟的特点来看,哪些特点也证明这是“怪异”的?
生:核舟的内容多、体积小、设计巧。
师:你太会动脑筋啦!
师:由此看来,王叔远的雕刻技艺是奇异的,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是一流的,那么作者的哪些描写堪称奇妙?
生:“苏黄共阅一手卷” 一段。
师:你觉得本段好在哪里?
生:“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说明了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和切磋学问时的专注。
师:发挥想象,他们似乎在切磋什么?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苏黄曾经一起这样切磋,创造了伟大的名句—— (教师出示大屏幕: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师:你觉得那些段落还很美?
生:描写佛印时,连用四个动词“卧”、“诎”、“ 竖”、“倚” 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与苏黄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很好。我发现随时作好旁批是正确的做法。
(学生作旁批)
师:那哪位同学能将佛印的神态用语言读出来呢?
(一生朗读,后齐读)
师:两位舟子的神态有何不同?
生:描写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得,一个神情专注,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氛围。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学生作旁批)
师:啊,好香啊!不光是茶香,更是同学们品读语言的书香啊!
六、小结。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黑板,这篇短文,围绕一个“奇”字,抓住核舟的“组成部分”和“特点”写出了核舟的“奇”,同时作者运用空间和逻辑的说明顺序以及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核舟上的人物,也不得不令我们称奇。于是我有雅兴给本文做幅对联,我说上联,同学们补充下联。上联是:摹泛舟人悠闲神情。(教师板书,并提醒学生对联技巧)
(学生思考)
生:赞劳动者高超品质。
师:不错,如果扣到本文“核舟”上就更好了。
生:赞雕刻者奇巧技艺。
(学生自发地鼓掌)
师:同学们,一枚小小的核舟道出了古代艺术家技艺的高超,让我们叹为观止,那么我国民间手工艺家还有哪些杰作呢?
(投影出示:天津泥人张、苏州刺绣、山西剪纸等。)
师:“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可见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振兴我们的祖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七、布置作业
师:以上是从大的方面说的我国的手工技艺,从小的方面来看,我们高密就有不少的工艺品,想一想,我们的“高密三绝”是什么?
生:剪纸、泥塑、扑灰年画。
师:我们双羊也有很多值得大家关注啊!比如,你的家人在家拈的绢花,你邻居老爷爷编的簸箕、竹篓、箩筐等,请选择一种你常见的手工艺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它的特点。300字左右即可。
(学生跃跃欲试)
师:同学们,古代艺术家能“以我手刻我心”,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以我手写我心”,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我国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结束)
核舟记对比阅读
《核舟记》《鼠画逼真》比较阅读答案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 ( )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③逮举轴 ( ) ④令怪之,黎明物色 ( )
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
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1分)
【参考答案】
1.①像 ②同屈,弯曲 ③等到,及 ④以„„为怪
2.C
3.⑴(2分)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⑵(2分)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4.作者没有直接议论评说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错觉从侧面来烘托的.
初中《核舟记》周辉《刻木巧匠》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回答18~20题(共12分)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
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
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下面的对联是有人根据核舟记}.
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
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8.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绝类弥勒 (2)视端容寂
(3)篷桅橹舵咸具 (4)二人对酌于中
(5)皆有机能动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分)
(2)一舟必需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