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生物59面的作业

热门资讯  点击:   2013-05-27

8年级上册生物59面的作业篇一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

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

肛门。

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涡虫的消化器官是口、咽、

肠。

3、线性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

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

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蚯蚓是靠体壁进行呼吸。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

贝壳;运动器官为足。

代表动物:河蚌、乌贼、蜗牛等。

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

分节。

代表动物: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7、昆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外骨骼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蝗虫是靠气管进行呼吸。

8、动物概述: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9、鱼 :体形:梭形(这样的外形特点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

阻力)。体表:鳞片;分泌黏液 。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身体分布:头、躯干、尾 。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

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10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11、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12

13、水域环境的保护: 海洋是重要的水域资源,目前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

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把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叫做“蓝色革命”。

1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有鳃呼吸;成体大

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蝾螈、大鲵、蟾蜍等。

15、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代表动物:蛇、鳄鱼、龟、鳖等。

1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

辅助肺呼吸。

17、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18、鸟类的骨骼适于飞行的特点是: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

内部中空,可减少体重。胸骨上高有龙骨突,发达的胸肌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19、鸟类排便频繁,其原因是直肠短,粪便随时排出,有利于减

轻体重,适于飞行。

20、鸟类、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变

温动物。

2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

犬齿、臼齿的分化。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和哺乳。

22、门齿的作用是切断食物;犬齿的作用是撕咬或撕裂食物;臼

齿的作用是磨碎食物。

23、动物的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

(如人)。

24、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

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25、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

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26、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起杠杆

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其中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

27、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一组肌肉总附着

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28、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人体内骨骼肌有600多块。

29、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30、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

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1、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内滑脱出来的现象,就叫做脱臼。

32、使关节牢固的结构:关节囊,及关节内的韧带。 使关节灵

活的结构: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3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

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4、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

决定的行为。如:鸟类的育雏行为、蜜蜂采蜜、老鼠打洞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做算术、海豚表演、猴做花样表演等。

35、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

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36、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37、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蝶娥

类昆虫可用性外激素通讯。

38、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8年级上册生物59面的作业}.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3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39、仿生:飞机——鸟的翅膀 薄壳技术——乌龟的背甲 雷

达——蝙蝠的回声定位 荧光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宇航服——长颈鹿的脖子

40、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制作培养基——高温灭菌——

接种——恒温培养。

41、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

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多呈绒毛状、絮状

42、细菌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巴斯

德的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

8年级上册生物59面的作业篇二

初中生物教材黑体字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

1、 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大多生活在水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2、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且茎、叶中

没有输导组织

3、 蕨类植物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具有输导组织,因此能较

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4、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5、 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6、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内没有脊柱,而脊椎动物(如人)具有脊柱

7、 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

无肛门

8、 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虽然组织、器官、系统有了进一

步的分化,但仍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9、 线形动物身体大多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

10、 环形动物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体节的出现,促进了

各种系统功能的发展,如神经系统趋于完善。这对促进动物的代谢,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重大意义

11、 软体动物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12、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

13、 昆虫是一般具备两对翅、三对足的节肢动物

14、 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身体多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

片;用鳃呼吸;身体两侧的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15、 两栖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

16、 爬行类的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

17、 鸟类身体大多吴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恒定。

18、 鸟类产的卵一般较大,具有坚硬的卵壳

19、 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母兽以乳汁哺

育幼兽,它们大脑发达,是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20、 微生物一般结构简单,形体很小,其中许多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21、 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

没有核膜包被

{8年级上册生物59面的作业}.

22、 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

23、 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

24、 腐生: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

25、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

26、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27、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把生物划

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28、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9、 种,又称物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

一类生物。种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30、 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31、 生物多样性由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共同组成

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丧失,将会直接影响人类和其他

生物的生存

33、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物种数量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8年级上册生物59面的作业}.

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

3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35、 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

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6、 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

保护的补充

37、 生命起源的过程:生命的起源的化学演化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38、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

39、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如恐龙化石、鱼类化石、植物化石)、

遗物(恐龙蛋化石)和遗迹(恐龙足迹化石)

{8年级上册生物59面的作业}.

40、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

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1、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

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生物不断地进化

42、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43、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规律学说

44、 自然选择是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

过程

45、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6、 人猿同祖: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很多

47、 人历进化的主要历程: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

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

48、 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游泳、行走、跳跃等

49、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50、 多细胞动物领先特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

51、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如关节)三部分组成

52、 人和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

53、 动物行为: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

54、 主要类型:动物的行为类型复杂多样,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

为和迁徙行为等

55、 动物的多种多样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56、 动物社会行为: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57、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58、 学习行为: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

59、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这些复杂行为都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

激素的调控

60、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一般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61、 食物链由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

62、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之间互相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

63、 生物富集及其影响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64、 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

65、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一般是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

6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

应尽的义务

67、 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68、 生态平衡: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

持着相对的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69、 生物圈是人类繁荣家园,

70、 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关

71、 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

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7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资源消耗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给地球

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73、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地球上所有生来

就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8年级上册生物59面的作业篇三

七年级上册生物作业

显微镜及实验专项复习(2月6日)

考点1 关于构造部件及用途

显微镜结构图,参考课本P36页图

例1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

A.粗准焦螺旋 B.压片夹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例2 下面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物镜 B.反光镜 C.细准焦螺旋 D.遮光器

例3 (1)对观察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____。

(2)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位是____ _____,能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的部位是________。

(3)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位是_______,中间有____。

(4)要使镜筒在较小的范围内升降,应旋转的部位是_________。

(5)安装物镜的部位是________。

(6)旋转____能使物像更清晰。

(7)观察的标本必须是________。

例4 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没有调整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考点2 关于对光操作的要求

解析:对光是使用显微镜观察前的一个重要环节。

(1)做到“三转”: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2)做到“一线”,即通过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的光线是一条直线。

(3)“左视、右开”,即对光时一般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为了便于绘图)。最后通过目镜,看到均匀光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例1 小华习惯用右手写字,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例2 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考点3 关于视野亮度的调节

解析:反光镜: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平面镜;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凹面镜。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一般情况下,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光线强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例1 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操作能帮助看清液泡的是

A.使用凹面镜和较大光圈 B.使用平面镜和较大光圈

C.使用凹面镜和较小光圈 D.使用平面镜和较小光圈

例2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调节准焦螺旋 B.缩小光圈

C.把平面镜换用凹面镜反光 D.把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解析:看不清液泡的原因是视野内亮度太大。要想看清楚液泡,需要将视野亮度调暗些。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答案为D。 考点4 关于物像的放大倍数

解析:(1)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2)显微镜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

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1 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小物体时,这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A.表面积 B.体积 C.长度或宽度 D.像的面积

例2 实验室中有一组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40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①目镜10X ②物镜40X ③目镜5X ④物镜10X ⑤物镜25X

A.①⑤ B.②③ C.④② D.①②

例3 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像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

考点5 关于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

解析: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

算。

例1 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右下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2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例2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分生组织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考点6 关于镜头的识别和使用

解析: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类,都是凸透镜。

(1)目镜: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螺旋),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例1 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示意图)。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A.③和⑤

B.④和⑥

C.①和④

D.②和⑥

例2 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______;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________。

解析 目镜无螺纹,长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有螺纹,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物像实际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放大倍数越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7 关于视野成像的特点

解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放大的倒像,即物像比实物要大,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 (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例1 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小,

例2 在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例3.在载玻片上画一个“

”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考点8 关于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

解析: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相当于将物体旋转180°后的图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可以理解为: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实际偏在哪一方,装片就实际移向哪一方。

例1 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在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D.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例2 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转化为图乙所示,其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B.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考点9 关于转换使用高倍镜的操作

解析: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②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④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⑤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例1 右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变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移动装片 ④转动转换器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例2 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

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A图转为B图,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移动玻片标本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⑤ C.④③①⑤ D.③②⑤④

考点10 关于污物位置的确定

解析: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为:目镜、物镜或装片。一般是通过转动目镜或调换物镜或移动装片来观察污物是否移动,从而判定污物所在的位置。

具体方法是:玻片移,污点移,则污点在玻片上;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物镜上;目镜转,污点移,则污点在目镜上。

例1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 B.物镜上 C.目镜上 D.反光镜上

例2 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了观察。请你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判断污物在何处?

解析 :先轻轻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如果不动,可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污物不动,污物应在物镜上。

考点11 区分细胞和气泡:

解析: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见下图)。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气泡

考点12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解析:

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

1、玻片标本

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

2、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

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例1 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⑴.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

⑵.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上分别用滴管滴一滴————和————。

⑶.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盖玻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放下,这样做是为了—— 。

例2 右图是制作人的口腔细胞临时

正确的顺序是

A、③②④⑥①⑤ B、①②③④

①② D、⑥②③④⑤①

装片的几个步骤,其⑤⑥ C、④⑥⑤③

8年级上册生物59面的作业篇四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选一选(40分,每题1分)

1.当鱼损失了胸鳍、腹鳍的时候,鱼会出现 ( )

A.只能下沉,不能上浮 B.只能上浮,不能下沉

C.游动时身体常常侧翻 D.不能保持游泳方向,游泳速度减慢

2.下列不属于陆生动物的特征的是 ( )

A.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B.用体壁呼吸

C.绝大多数用气管或肺呼吸 D.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3.把水中生活的鲸分类到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

A.鲸用肺呼吸 B.鲸的心脏有四腔

C.鲸的体温恒定 D.鲸是胎生哺乳的

4.对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自身组成物质

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并释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C.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一个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芽孢是不良环境中的细菌形成的结构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 )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7.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小狗算算术 B.刚出生的小猪吃奶

C.大山雀喝牛奶 D.海豚表演顶球、跳跃

8.雷达是依照某种动物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这种动物是 ( )

A.蝙蝠 B.海豚 C.长颈鹿 D.乌龟

9.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细菌和真菌的是 ( )

A.葡萄酒 B.香肠 C.面包 D.腐乳

10.具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 ( )

A.列文虎克 B.达尔文 C.巴斯德 D.林奈

11.吹打发霉物体时,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的主要成分是 ( )

A.物体上的灰尘 B.霉菌的孢子 C.霉菌的种子 D.细菌的芽孢

12.把蜗牛、海葵、蜘蛛分为一类,把锦蛇、青蛙、麻雀分为一类,这是依据 ( )

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

C.受精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

13.下列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 ( )

A.农田 B.城市 C.草原 D.森林

14.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植物是 ( )

A.桫椤 B.油松 C.珙桐 D.苏铁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5.我国的生物种类中在全世界占有百分比最高的是 ( )

A.蕨类植物 B.鸟类 C.鱼类 D.裸子植物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16.下列各种生物中,属于水中生活的动物有 ( )

①虾 ②海马 ③蚯蚓 ④蜘蛛 ⑤鲸 ⑥鲫鱼 ⑦珊瑚虫 ⑧海蜇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⑧ C、①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⑤⑥⑦⑧

17.下列动物不属于鱼类的是 ( )

A、鲨鱼 B、鳕鱼 C、鲐鱼 D、鲍鱼

18.下列动物中,属于甲壳动物的是 ( )

A、海蜇 B、乌贼 C、海豹 D、蜘蛛蟹

19.将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里,不久就会死去,其原因是 ( )

A、循环系统受到破坏 B、蚯蚓是水生生物

C、无法进行呼吸,窒息而死 D、白天怕太阳

20.右图为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据图可以判断两类动物的食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肉食动物,②为草食动物

B、①、②均为肉食动物

C、①为草食动物,②为肉食动物

D、①、②均为草食动物

21.下列关于鸟类气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囊与肺相通,可辅助呼吸

B、气囊的气体排出时可以散热

C、气囊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

D、气囊是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2.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气门 B、气管 C、体表 D、鳃

23.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节 D、具有翅,能在空中飞行

24.下列不属于两栖类特征的是( )

A、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B、幼体用鳃呼吸

C、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D、成体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活

25.下列不属于骨骼的是( )

A、脊柱 B、前肢骨 C、后肢骨 D、椎骨

26.骨骼肌瘫痪,并导致萎缩的原因是( )

A、肌细胞失去营养供给 B、肌腱被破坏 C、控制骨骼肌的神经受损 D、肌细胞死亡

27.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孔雀开屏、公鸡报晓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惊弓之鸟、大雁南飞 D、狗辨主人、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28.捣蜂窝的人会被蜂蛰伤,蜂蛰人是蜂的( )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29.家鸽胸部的骨很突出,其作用是( )

A、减轻体重 B、着生发达的胸肌 C、维持身体平衡 D、减少空气阻力

30.使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结构是( )

A、肌腹 B、肌腱 C、血管 D、肌细胞

31、“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32、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 )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霉 D、乳酸菌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33、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人体的受精作用发生在(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子宫内膜

34、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

A.胎生 B.卵生 C.卵胎生 D.体外受精

35.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

A.母体 B.胎儿 C.卵黄 D.精子

36、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细胞 B.基因 C.染色体 D.DNA

37.鸟卵中,将来可孵化成雏鸟的部分是( )。

A.卵黄 B.卵白 C.胚盘 D.系带

38.青蛙的雌雄抱对现象有利于( )。

A.躲避恶劣环境 B.促进发育

C.提高体外受精率 D.相互取暖

39.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卵细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40.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一般是具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过程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青州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90岁生日对联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