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化学轻松作业本答案

管理学  点击:   2013-01-31

9下化学轻松作业本答案篇一

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1.C 2.A 3.C 4.B 5.C 6.D 7.C 8.B 9.C 10.D 11.硬度增大(熔点降低或其他合理答 案)

12.延展 导电 导热

13.(1)铁 汞 钛 (2)Ca Zn 14.(1)黑色 银白色

(2)活性炭 Cu

15.铝合金密度小(或质轻)、不易生锈 (或耐腐蚀) 16.(1)铝 (2)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 (3)②④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B 2.D 3.C 4.C 5.D 6.D 7.D 8.C 9.(1)氧气 水 加速铁粉生锈,使之

更快地放出热量

(2)Mn+FeSO4 MnSO4+Fe Mg>Mn>Fe>Cu 10.(1)①④ ①④ ①②③⑤ (2)有

气泡冒出 2Al+6HCl2AlCl3+3H2↑ 11.(1)FeCl2 HCl CuSO4 (或 H2SO4) FeSO4(从左自右,其他合理答案 均可)

(2)用磁铁吸引铁屑 用稀盐酸(或稀 硫酸)将铁屑溶解 12.(1)A

(2)Fe+CuSO4 FeSO4+Cu (3)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红色固 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 铜的活动性大 于银

13.(1)Cu-Zn (2)0.2 35%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A 2.C 3.A 4.B 5.D 6.C 7.D 8.(1)作为燃料提高炉温 生成还原剂 CO (2)C+O2  高温 CO2 CO2 +C

高温

2CO (3)隔绝氧气和水 (4)Fe2O3 +

3H2SO4 Fe2(SO4)3 +3H2O (5)铁与 酸反应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亚铁化合物 9.C+O2  高温 CO2

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

10.(1)化合反应 (2)H2O C (3)CuO+H2  △

Cu+H2O 11.(1)铁架台 酒精灯 (2)Ⅱ

(3)Fe2O3+3CO 

高温

2Fe+3CO2

Ca(OH)2 +CO2 CaCO3↓+H2O 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12.(1)2850t (2)4630t 第八单元综合练习

1.B 2.B 3.A 4.C 5.D 6.D

7.A 8.A 9.A 10.D 11.B 12.A 13.B 14.A 15.A 16.能导电

17.(1)混合物 (2)氧气 水 (3)防 止铁与氧气、水接触 (4)节约金属资源

18.Cu+2AgNO3 Cu(NO3)2 +2Ag

Cu+Hg(NO3)2 Cu(NO3)2+Hg 19.CuSO4 溶液 MgSO4 溶液[或

CuCl2 溶液、MgCl2 溶液或Cu(NO3)2 溶 液、Mg(NO3)2 溶液]

2Al+3CuSO4 Al2 (SO4)3 +3Cu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0.(1)常温下汞为液态,其他金属为固 态 (2)Mg (3)可燃

21.MgO 金属活动性顺序

22.Fe Fe2O3 FeSO4 CO

23.(1)+2价 (2)TiCl4+4Na Ti+4NaCl 置换反应 (3)作建筑材料 (4)刷油漆等

24.[现象与结论]①错误 氧化铜

②黄色金属表面有黑色(或银白色、灰

白色)物质附着 Cu+2AgNO3 2Ag+ Cu(NO3)2 或Zn+2AgNO3 2Ag+ Zn(NO3)2(只写一个)

[反思与应用]① 稀盐酸(或稀硫酸,其 他合理答案均可) ②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或固体部分溶解,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5.(1)炭粒 (2)C 无水硫酸铜由白 色变为蓝色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B 装置后加

尾气处理装置 干燥 检验气体 的纯度 通入气体 (3)黑色物质是由铜元 素与氧元素组成的CuO

26.(1)1723t (2)4560t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D 2.C 3.C 4.D 5.A 6.D 7.C 8.B 9.D 10.D

11.Ca(OH)2 KMnO4 NaCl H2SO4 和Al2(SO4)3 12.(1)可以测密度的大小,密度大的那 瓶是食盐水 (2)测导电性,导电性好的那 瓶是食盐水等 13.(1)溶质性质 溶剂性质 (2)温度 溶剂的量的多少 (3)用酒精洗涤 酒精 洗掉碘是溶解作用,而洗涤剂洗掉油污是乳 化作用。

14.用玻璃捧搅拌 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将糖块研碎 固体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课题2 溶解度

1.C 2.A 3.D 4.A 5.C 6.D 7.C 8.D 3

9.(1)不变 (2)变大 (3)变小 10.(1)B>A>C (2)狋2℃时A 物质和 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升高温度

(4)50g 饱和 1∶2∶3 (5)甲 (6)略(合 理答案都可以)

11.溶剂的性质 溶质的性质 温度 12.有固体析出 塑料板下沉 加热

(或加入其他可溶性固体)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1.D 2.C 3.B 4.B 5.C 6.D

7.D

8.(1)600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2)③ 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 滤是根据分子大小的不同把混合物进行分 离的一种方法)

9.(1)等于 (2)乙 10.(1)量筒 玻璃棒 药匙 (2)④⑤①②③

(3)95 100mL 小 (4)减少氯化钠的质量

11.(1)920g (2)10.9mL 12.(1)80 (2)2.2L

拓展性课题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1.B 2.B 3.B 4.C 5.B 6.A 7.(1)> (2)> (3)< (4)A

10.(1)>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3)不饱和 4∶9 (4)41% (5)冷 却热饱和溶液

第九单元综合练习

1.A 2.C 3.C 4.D 5.C 6.A 7.B 8.B 9.A

10.A>B>C A C

11.溶液中有固体析出,重物下沉,弹簧 秤的示数变大

12.(1)A (2)犫 升高温度或加水 13.(1)狋1 (2)> (3)[犪g/(100g+犪g)]×100% 14.(1)O2 H2SO4

(2)Zn+H2SO4 ZnSO4+H2↑ 强 (3)饱和 94 46.8

15.(1)Fe+2HClFeCl2+H2↑ (2)C+O2  点燃

CO2 3Fe+2O2  点燃

Fe3O4

(3)FeSO4、NaCl 16.(1)变浑浊 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

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变浑浊 水与生石灰反应放热使溶 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饱和 澄清石灰水中析出固体而变浑浊 17.(1)李佳、王华 (2)碘与水 碘与 酒精 (3)A

18.(1)右 加速溶解 (2)⑤ ① (3)写标签时要注明溶液名称、溶质质量分 数等

19.(1)0.2 (2)67.5% 15.1% 20.(1)10g (2)7.3% 第十单元 酸和碱

{9下化学轻松作业本答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D 2.B 3.B 4.B 5.D 6.D 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

7.B 8.D 9.A 10.B

11.MgCO3+2HClMgCl2+H2O +CO2↑ 使药物与胃酸充分混合 12.液滴飞溅 甲液面下降,乙液面升 高 浓硫酸沿容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且用

玻璃棒不断搅拌 13.(1)2NaOH+CO2 Na2CO3 +H2O

(2)2NaOH+SO2 Na2SO3+H2O (3)Ca(OH)2+CO2 CaCO3↓ +H2O

CaCO3+2HClCaCl2+CO2↑ +H2O 14.(1)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 变成黄色 Fe2O3+6HCl2FeCl3 + 3H2O 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

Fe+2HCl

FeCl2+H2↑

(2)CuO+H2SO4 CuSO4+H2O H2+CuO  △

Cu+H2O

15.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有白色沉 淀生成,加酚酞后溶液变成红色 有白色沉 淀生成,加酚酞后溶液不变色 ③④ 硫酸 铜溶液 密封保存 16.(1)0.4g (2)25.4g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D 2.D 3.B 4.C 5.B 6.C 7.D 8.A 9.B 10.(1)红色逐渐褪去 2NaOH +

H2SO4 Na2SO4+2H2O (2)不正确 若稀硫酸过量,加入碳酸钠溶液也会产生 气泡

(3)AB 11.(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0.4g (3)3.9% 第十单元综合练习

1.A 2.A 3.D 4.B 5.D 6.C 7.A 8.C 9.D 10.C 11.C 12.B 13.D 14.C 15.C

16.2NaOH+CO2 Na2CO3+H2O NaOH+HClNaCl+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 17.增大反应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Mg(OH)2 +2HClMgCl2+2H2O 中 和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18.(1)是 增强

(2)2NaOH+SO2 Na2SO3+H2O (3)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 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 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 的pH

19.红 B 2NaOH + CO2  Na2CO3+H2O 温度 氧气 盐酸 硝酸 银溶液(或硫酸,氯化钡溶液)

20.(1)80% (2)13.8% 21.(1)10% (2)3%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1.B 2.B 3.C 4.C 5.A 6.A 7.D 8.C

9.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氯化铜 氯化钾

10.(1)食醋 5

(2)尝味道 滴加食醋看是否产生气泡 11.(1)盐 SO4

2- (2)Ba(OH)2 +

H2SO4 BaSO4↓+2H2O

(3)BaCO3+2HClBaCl2+H2O+ CO2↑ 复分解反应 硫酸钠与氯化钡反 应生成硫酸钡

12.经计算得出KCl 的质量分数为 85%,小于95%,所以不符合 13.(1)16% (2)85.1 课题2 化学肥料

9下化学轻松作业答案篇二

大学化学作业答案修订版9 1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

ΘΘ(T) fHm(T)  QV rHm(T) rHm

Θ答:QV:等容反应热; rHm(T):温度T下,反应的摩尔焓变(数值等于等压反应热);fHm(T):

温度T下某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反应进度。

2.盖斯定律的使用条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1)等压 (2)等容 (3)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

(4)等温、不做有用功,等容或等压

答:正确答案为(4)。

3.热力学标准态的含义?为什么要确定热力学标准态?

答:纯理想气体热力学标准态是指该气体处于标准压力[ p(100kPa)]下的状

态。混合理想气体中任一组分的标准态是指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p时的状态。纯液态(或纯固态)物质的标准态是指压力为p下的纯液体(或纯固体)的状态。溶液的标准态选1 mol·L。因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以及状态函数改变是受许多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聚集状态等)的影响,为了比较方便,国际上规定了物质的热力学标准态。

4.简述照明弹中的铝、镁、硝酸钠和硝酸钡等物质各起什么作用?

答:金属铝、镁在燃烧时,可以放出大量热(fHm,MgO= – 601.7 kJ·mol1, –Θ–1ΘΘHm,AlO= – 231675.69 kJ•mol–1)产生千度以上的高温,而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硝酸盐分解产生O2,又加速镁、铝的燃烧反应,使照明弹更加绚丽夺目。

在其中铝和镁作为还原剂;氧气、硝酸钠和硝酸钡等作氧化剂。{9下化学轻松作业本答案}.

5.通过计算说明,氧-乙炔焰为什么可以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

答: (5/2)O2 + C2H2 = 2CO2 + H2O(g)

–/(kJ• mol1) 0 226.7 –393.5 –241.8 fHm

rH

m=f Hm(生成物)-fHm(反应物)

1△rH

m=2×(–393.5) + (–241.82) – 226.7 – 0 = – 1255.5 kJ·mol –

因反应放出大量热,可以熔化金属,所以可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

6.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称硼的氢化物(硼烷),硅的氢化物(硅烷)是高能燃料 [已知B2H6(g)

Θ的fHm=36.56 kJ·mol1,B2O3(s)的fHm=–1132.55 kJ·mol1;SiH4(g)的fHm=34.31 ––ΘΘ

1

ΘkJ·mol1,SiO2(s)的fHm=–910.7kJ·mol1 ]。 ––

解: B2H6(g) + 3O2(g) = B2O3(s) + 3H2O(g)

/(kJ·mol–1) 36.56 0 –1132.55 –241.82 fHm

1△rH

m= –1132.55+3×(–241.82) – 36.56 – 0 = – 1894.57 kJ·mol –

SiH4(g) + 2O2(g) = SiO2(s) + 2H2O(g)

/(kJ·mol–1) 34.31 0 –910.7 –241.82 fHm

1 △rH

m= –910.7 + 2×(–241.82) – 34.31 – 0 = –1427.25 kJ·mol –

上述两个反应都放出大量热,因此B2H6(g)和SiH4(g)可以作为高能燃料。

7.已知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热

C(石墨)+ O2(g)= CO2(g) ΔrHm(1) = –393.5 kJ·mol1 –

H2(g)+ (1/2) O2(g)=H2O(l) ΔrHm(2) = –285.8 kJ·mol1 –

C2H6(g)+(7/2)O2(g)=2CO2(g)+3H2O(l) ΔrHm (3) = –1559.8 kJ·mol1 –

不用查表,计算由石墨和氢气化合生成1mol C2H6(g)反应的ΔrHm。

解:根据Hess定律 ΔrHm (C2H6) = 2ΔrHm(1) + 3ΔrHm(2) –ΔrHm (3)

所以ΔrHm (C2H6) = 2×(–393.5) + 3×(–285.8) – (–1559.8) = –84.6 kJ·mol1 –

8.在用硝石制硝酸时,下列反应同时发生

(1)KNO3(s)+ H2SO4(l)= KHSO4(s)+ HNO3(g)

(2)2KNO3(s)+ H2SO4(l)= K2SO4(s)+ 2HNO3(g)

制得的硝酸中80%是由反应(1)产生的,20%是由反应(2)产生的。问在25℃制取1kgHNO3(g)时将放出多少热量?已知KNO3、H2SO4、KHSO4、HNO3(g)、K2SO4的标准生成焓依次为–494.63、813.99、–1160.6、135.6、–1437.79(kJ·mol1)。 –

解: KNO3(s)+H2SO4(l)= KHSO4(s)+ HNO3(g)方程(1)

–/(kJ•mol1)–469.63 813.99 –1160.6 135.6 fHm

rH=H(生成物)-Hf fm(反应物) mm

△rHmol–1 m(1) = (–1160.6 +135.6 ) – (–494.63 + 813.99 ) = –1344.36 kJ·

2KNO3(s)+H2SO4(l)= K2SO4(s)+2HNO3(g)方程(2)

–/(kJ•mol1)–469.63 813.99 –1437.79 135.6 fHm

△rH (135.6)] – [2× (–469.63) + 813.99]= –1041.32 kJ·mol–1 m(2)= [–1437.79) + 2×

HNO3的相对分子量为63, 1 kg HNO3的物质的量n =

制取1 kg HNO3(g)时的反应热为

2 1000=15.9 (mol) 63

80%15.91344.3620%15.91041.322.04104kJkg1{9下化学轻松作业本答案}.

9.甘油三油酸脂是一种典型的脂肪,当它在人体内代谢时发生下列反应

C57H104O6(s)+ 80 O2(g)= 57CO2(g)+52H2O(l)

该反应的rHm= –3.35×10 4 kJ·mol1 ,问如以当代男大学生平均每人每日耗能10125.3kJ,且以完–

全消耗这种脂肪来计算,每天需消耗多少脂肪?

解:每天消耗脂肪物质的量n10125.3

rHm10125.30.302(mol) 33500

该脂肪相对分子量为884; 每天消耗脂肪的质量为 0.30×884=267.0 (g)

10.葡萄糖(C6H12O6)完全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为

C6H12O6(s)+ 6O2(g)= 6CO2(g)+ 6H2O(l)

Θ该反应的rHm= –2820 kJ·mol1 ,当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时,上述反应热的约40%可用于肌–

肉活动的能量。试计算一匙葡萄糖(以3.8g计)在人体内氧化时,可获得的肌肉活动能量。

解:葡萄糖相对分子量为180;一匙葡萄糖(3.8g)的物质的量为 3.8 / 180 = 0.021(mol) 一匙葡萄糖被氧化放出的热量为 0.021ΔrHm = 0.021 ×2820 = 59.2 kJ

可获得的肌肉活动能量 59.2×40% = 23.7 kJ

11.辛烷是汽油的主要成分,根据附录的有关数据计算下列两个反应的热效应,并从计算结果比较

Θ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已知:fHm(C8H18,l)=–218.97 kJ·mol1)? –

(1)完全燃烧 C8H18(l)+ O2(g)→CO2(g)+ H2O(l)

(2)不完全燃烧 C8H18(l)+ O2(g)→C(s)+ H2O(l)

解:据附录查得下列物质C8H18(l), O2 (g) , CO2 (g),C(s), H2O(l)的标准生成焓变

分别为218.97kJ.mol–1, 0, –393.5 kJ.mol–1, 0, –285.83 kJ.mol–1

rH

m=f Hm(生成物) - f Hm((反应物)

C8H18(l)+(25/2)O2(g)= 8CO2 (g) + 9H2O(g)

–/(kJ•mol1)–218.97 0 – 393.5 – 285.83 fHm

1△rH

m(1)= 8 (–393.5) + 9 (-285.83) – 0 – (–218.97) = –5501.5 kJ·mol –

C8H18(l)+(9/2)O2(g)= 16C (s) + 9H2O(g)

–/(kJ•mol1) –218.97 0 0 – 285.83 fHm

△rHm(2)= 0 + 9 (– 285.83 ) –0 – (–218.97) = -2353.5 kJ.·mol1 –

3

△rH

m(1) >> △rHm(2),

结论:完全燃烧放热量大。

第二章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 因为qV=ΔH,而ΔH与变化途径无关,,H是状态函数,所以qV也是

状态函数。

答:错, H是状态函数,但是焓变(ΔH)不是状态函数。qV=ΔH只是数值关系。热量、功以及状态.

函数的变量“Δ”都不是状态函数。

Θ (2)单质的标准生成焓(fHm)和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变(fGm)都为零,

因此其标准熵(Sm))也为零。

答:错,因 H 和 G 的绝对值还无法得到,因此采用相对值,根据定义,最

稳定单质的fHm和fGm都为零,而S有绝对值,除完美晶体在0K时的熵等

于0外,其它条件下的熵(包括标准熵)皆不为零。但离子的熵也是相对值,

是以氢离子为相对标准(H+的Sm= 0)。 Θ

(3)对于纯固、液、气态物质而言,100kPa、298K是其标准态。

答:对。虽然热力学标准态不指定温度,但是任何温度都有其对应的标准态。 ...

(4)H、S、G都与温度有关,但ΔH,ΔS,ΔG都与温度关系不大。

答:错,一般认为反应的ΔH,ΔS 与温度关系不大,但ΔG =ΔH– TΔS,所以ΔG与温度关系.

较大。

(5)等温等压条件下,用rGm就可以判断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答:错,等温等压条件下用rGm(>0 或<0)判断反应方向,而不是用rGm 。

(6)化学反应进度可以度量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所谓1mol反应是指各物质按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量关系进行的完全反应。

答:对

(7)K与KC、KP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但量纲不一定相同,

答:(有关数值) KC与K的数值相等;当ΘΘΘ

BB0 时,KP与KΘ的数值也

4

相等。(有关量纲)K没有量纲; 当

但是BB0时,KC 与KP 也都没有量纲; 

BB0时,KC 与KP有量纲;

例如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设平衡时 p (NH3) =247 kPa; p (N2) =1kPa; p (H2) =10kPa。

Kp=2PNH3

3PN2PH222247000(Pa)(Pa)2-5 - 2 = = 6.1×10(kPa) 334Pa(Pa)100010000(Pa)

假如单位用atm,Kp = 6.1×105atm2;或用mmHg,Kp =1.06mmHg2。

Kθ =(pNH3p)2

(pN2p)(pH2p)3 2(247000/100000)6.1105 =3(1000/100000)(10000/100000)

可以看出 时,Kp有量纲,且数值与K不等。 0B

B

Θ (8)rGm>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但其平衡常数并不等于零。

答:rGm> 0,只能说明在标准态下,过程不能自发进行。在非标准态下,

而且|rGm|又不是很大时,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方向。可逆反应平衡常数都不应为零。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下列物理量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①T ②p ③V ④W ⑤H ⑥ΔH ⑦S ⑧G

: 答:正确答案为① ② ③ ⑤ ⑦ ⑧。

(2)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 C(s)+ H2O(g)=== CO(g)+ H2(g)

该反应的rHm= 131.3 kJ·mol1,则该反应是 (∵系统ΔH >0,ΔS >0)。 –ΘΘΘ

①低温下正向不自发,高温下正向自发;②低温下正向自发,高温下正向不自发;③任何温度下正向都自发;④任何温度下正向都不自发

答:正确答案为①。

3.不用查表,将下列物质按标准熵Sm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Si(s) (2)Br(l) (3)Br(g)

答: Sm(3)>Sm(2)>Sm(1)

4.给出下列过程的rGm,rHm,rSm的正负号(或零)

5 ΘΘΘΘΘΘΘ

9下化学轻松作业本答案篇三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5分钟训练

1.如果物质以__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有三种情况: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答案:细小 悬浊液 小液滴 乳浊液 分子 离子 溶质 溶剂 溶液

2.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__________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__________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___________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__________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判断混合体系的类型,关键看分散物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颗粒分散在水中。根据生活常识,粉笔末难溶于水,应该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味精易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油锅中的油与水形成混合物,油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的;石灰浆则是固体小颗粒,以悬浊液的形式分散在水中。

答案:(A) (B) (C) (B) (A) 氢氧化钙

3.根据你的经验判断,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消失的是( )

A.面粉 B.白糖 C.植物油 D.粉笔灰 解析:面粉、粉笔灰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植物油形成乳浊液,白糖放入水中可以得到溶液。 答案:B

4.硫酸铜溶液的特征是( )

A.均一、稳定、无色 B.蓝色、均一、稳定、不透明

C.均一、稳定、蓝色、透明 D.浑浊、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解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它的性质很稳定,具有溶液的均一、稳定性,光线能够透过,所以是透明的液体。

答案:C

10分钟训练

1.下列各种应用中,不属于溶液应用的是( )

A.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消毒

B.熟石灰粉配制成喷涂墙壁的涂料

C.马拉松运动员运动途中喝葡萄糖水来补充能量

D.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可用碘酒涂抹患处

解析:熟石灰粉配制的涂料属于悬浊液。

答案:B

2.根据您的生活常识,请判断下列混合体系属于溶液的是( )

A.菜汤 B.石灰浆 C.碘酒 D.黄河水 解析:物质分散后形成的混合物是否属于溶液,关键看物质以什么形式分散在溶剂中。菜汤中有食用油,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属于乳浊液;石灰浆是由较多的氢氧化钙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体系,属于悬浊液;碘酒是把单质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的混合物,碘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混合物中的,属于溶液;黄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泥沙是以固体小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属于悬浊液。

答案:C

3.如右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

)

A.无变化 B.A处升高,B处下降

C.A、B两处都升高 D.A处降低,B处升高

解析:导致压强发生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气体的量发生变化;二是温度变化,使气体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

答案:D

4.一杯溶液里各部分性质( )

A.上、下不相同 B.相同{9下化学轻松作业本答案}.

C.完全不同 D.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各个部分性质相同。

答案:B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B.煮沸的汤要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C.有水的手接触正在通电的电器设备更易发生触电事故

D.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食醋却不易结冰

解析:有的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如固体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于水却吸收热量,如硝酸铵。 答案:A

6.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

C.溶液是纯净物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解析: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FeCl3溶液是黄色的,CuSO4溶液是蓝色的;水能溶解很多种的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但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例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因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因此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A、

B、C三项都是错误的。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时,溶液放置多长时间后,溶质都不会分离出来。因此,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故D项正确。

7.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 D.用沐浴露洗澡

解析:能够把油污转化成为均匀地悬浮在水中的小液滴的物质,具有乳化作用。一般具有乳化作用的是洗涤剂和洗衣粉、肥皂等。

答案:A

8.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它的密度为a g·cm-3,再从其下部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它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cm-3,通过这一实验你对溶液有什么认识?

解析: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性质。

答案: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个部分的性质相同。

30分钟训练{9下化学轻松作业本答案}.

1.取A g食盐固体溶于水,得到食盐溶液200 mL。从食盐溶液中取出10 mL,则对于这部分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含有的食盐的质量为Ag/20 B.该溶液的密度比原溶液的大

C.该溶液的密度与原溶液相同 D.该溶液与原溶液一样咸

解析:食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取出的10毫升溶液中含有原溶液溶质的1/20,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完全相同。故B项不正确。

答案:B

2.花生油、盐、酱、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

①花生油 ②食盐 ③面酱 ④白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花生油、面酱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食盐、白醋则能。

答案:D

3.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石灰浆 B.生理盐水 C.菜汁 D.牛奶

解析:根据溶液、浊液的区别,可知生理盐水是氯化钠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答案:B

4.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

A.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 B.高锰酸钾溶于水进行杀菌消毒

C.有机农药的合成或使用 D.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

解析:乳化作用是指能够把油或难溶于水的有机物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形成溶液,与乳化无关。

答案:B

5.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加热

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解析:只有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才能充分接触,发生反应的机会较多,反应速率才能加快。

6.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B.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C.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D.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便于充分吸收 解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在溶液中食物分子或离子与消化道充分接触。

答案:D

7.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

A.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

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

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解析:在硫酸铜溶液中存在硫酸根和铜离子,若要观察使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的离子,应分别观察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和含有硫酸根的溶液颜色,还应该观察使铜离子沉淀后溶液的颜色,这样能够证明究竟是什么离子使溶液显色。无需要观察溶液稀释后的颜色。 答案:D

8.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

A.n个N2与n个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

B.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C.1 g饱和食盐水中加1 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 g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 g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析:溶液混合后总质量不变,但只要两溶液不完全相同(溶质或浓度),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答案:B

9.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的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解析:物质溶于水有热效应,食盐溶于水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得温度降低;蔗糖溶于水基本不变;熟石灰溶解于水放出热量。

答案:B

10.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 )中打“×”。

(1)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

(2)加了食盐的汤比纯净水更难煮沸( )

(3)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导电性( )

(4)任何固体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

解析:(1)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低,所以冰雪更快融化;(2)食盐水的沸点比纯净水更高;(3)加少量稀硫酸增加了自由移动的离子量;(4)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

答案:(1)√ (2)√ (3)√ (4)×

11.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要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溶液。右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注射液里含有哪些物质?将你知道的写下来,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说明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1)NaCl、H2O (2)不会 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12.物质溶于水,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如果要使得食盐固体溶解于水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可不填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也随着溶剂的运动速率的加快而加快。通常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我们常围绕上述两个因素采取措施。

答案:(1)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用酒精灯加热 (3)用热水溶解

13.为了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小丽和小芳同学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验。

小丽同学先在甲烧杯中盛半杯水,将烧杯放在一块薄木板(较轻)上,并在烧杯与木板之间撒一些水,提起烧杯时,木板不能被提起。再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铵晶体,边加入边搅拌,过一会儿,发现杯底的水凝结成冰,将烧杯提起,杯底的木板粘在一起被提起,并不会掉下来。

小芳同学的实验与小丽的类似。在另一块木板面上滴适量熔化的石蜡,将乙烧杯放在木板上,可观察到乙烧杯被凝固的石蜡粘在木板上,提起烧杯时,木板不会掉下。然后往乙烧杯中缓缓加入适量浓硫酸。边加入边搅拌,过一会儿,可观察到:乙烧杯与木板分离,木板会掉下来。

请解释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解析: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等;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

答案:甲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木板上的水结冰,从而使烧杯与木块粘在一起;乙烧杯中加入适量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

9下化学轻松作业本答案篇四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5.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 )

A.铁器 B.青铜器 C.塑料器具 D.石器

6.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7.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到的是 (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

1.(2005浙江嘉兴中考)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 )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

2.(2006山东济宁模拟)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 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经典回放)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酸败 B.冰雪融化

C.试管破裂 D.干冰升华

4.(2005湖北黄冈课改中考)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烛成灰 D.滴水成冰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 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6.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通过对______________以及对______________的观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学习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3.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年级关于人物作文
下一篇:2017陕西中考作文我的老师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