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论文范文

管理学  点击:   2013-01-03

apa论文范文篇一

研究生学位论文APA格式

研究生学位论文APA格式指南

一、引用(Quotations)

1. 如果引用字数少于40个,不必另起一段。

2. 如果引用字数超过40个,那就称为成段引用,需要另起一段,每一行从左右两边各缩进5-7个空格,下面每一行跟上面的对齐(见例1),但如果还要引用第二段,第二段开始应在左边再缩进5个空格(见例2)。成段引用不需要引号,但要在引用结束时标明页码。 例1: He comments that ’s progress in life, or, be deviation from this, his profession or vocat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remember, in the same context, its original meaning of a racecourse and a gallop---though in some contexts, as in the phrase “careering about”, these survive. (p. 10)

例2: He comments that ’s progress in life, or, be deviation from this, his profession or vocat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remember, in the same context, its original meaning of a racecourse and a gallop---though in some contexts, as in the phrase “careering about”, these survive.

… (p. 10)

二、引证(Parenthetical reference citations in text)

如果用某个作者具体的话或论点来进行引证,要注明作者的姓和出版年份。这样可以从参考书目中帮助读者确定信息来源。下面将对各种不同情况的引证一一介绍。

1. 如果是间接引用,即不引用原话,可以不用引号,只注明作者和出版年。如果是直接引用,即引用原话,必须用引号,并且除了标明作者和出版年以外,还要标明具体页码。当然,你如果希望精确出处,即使是间接引用,也可以标明页码。见例3与例4。 例3: As metaphors for the workings of nature, Darwin used the tangled bank, the tree of life, and the face of nature (Gould, 1989).

例4:Darwin used the metaphor of tree “to express the other form of interconnectedness---genealogical rather than ecological” (Gould, 1989, p. 14).

2. 如果在你的正文中提到你要引用的作者,只需标明出版年,要紧随其姓氏后用括号标明。见例5。

例5: Gould (1989) attributes Darwin’s success to his gift for making the appropriate metaphor.

3. 如果在你的正文中没有提到你要引用的作者,则需在引用结束时用括号标明作者和出版年。如果是直接引用还要标明页码。见例6。

例6: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teachers’ role is to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optimal conditions which can facilitate learn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achieve similar successful results (Bloom, 1976).

4. 如果在你的正文中提到你要引用的作者,而且是直接引用,则需紧随其姓氏后用括号标明出版年,然后在引用的引号后用括号标明具体页码。见例7。

例7:Gould (1989) explains that Darwin used the metaphor of the tree of life “to explain the other form of interconnectedness---genealogical rather than ecological—and to illustrate both success and failure in the history of life” (p. 14).

5. 如果你要引用有两个作者的著作,要标明两个作者的姓氏,如在括号中出现,可以用&符号,如果在正文中出现,则必须用and。见例8。

例8:Sexual-selection theory has been used to explore patterns of insect mating (Alcock & Thornhill, 1983)…. Alcock and Thornhill (1983) also demonstrate….

6. 如果你要引用有3-5个作者的著作,第一次引用时,列出所有的姓氏,以后引用时,只列出第一位作者的姓氏,然后后面就不用都列了,用et al 表示就可以了。见例9。 例9:Scientists have isolated a gene connected to circadian rhythms in plants ( Millar, Straume, Chory, Chua & Kay, 1995, p. 1163). They identified the mutations that activated light-dependent pathways (Millar, et al., 1995, p. 1165).

7. 如果你要引用有6个以上作者的著作,不论是在第一次还是随后的引用,都只列出第一位作者的姓氏,后面的就不用列了,用et al 表示就可以了。见例10。

例10:Scientists have constructed a deletion map of the human Y chromosome (Vollrath et al. , 1992). … Their studies resolved a region of the chromosome into ordered intervals ( Vollrath et at. , 1992).

8. 如果你要引用一个作者的多部著作,如果不是同一年出版的,就按照出版先后排列。如果是同一年出版的,则在其年后附上a、b 等字母以示区别,然后在参考文献目录中也应有相同的标识。如(Gould, 1987, 1989),(Bloom, 1987a, 1987b)。

9. 如果你引用的是第二手资料,即通过别人的引用来引用某一作者,如果是间接引用,则在括号中标明(as cited in Gould, 1989),如果是直接引用,则在引号后在括号中标明(as quoted by Gould, 1989)。

三、参考文献格式(Reference forms)

1. 期刊论文:

四点需要注意:

1)论文标题和副标题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论文标题不要加下划线,不要斜体,也不要加双引号。

2)期刊名称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然后在下面加下划线。

3)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期刊的卷数。如果有期数,把它放在卷数后面的括号里。

4)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论文的页码,把它放在卷数后面,如果有期数,就放在期数的后面。 引用有一位作者的论文时,见例11, 12。

例11: 20 (3), 463-494.

例12: 引用有两位作者的论文时,两位作者的姓名拼写形式都要先姓后名,中间用&连接。见例13。 例13:

Bracht, R. M., & Glass, G. V引用有两位作者以上的论文时,要把所有作者的姓名列出,中间用逗号隔开,在最后一位作者的姓名前加&符号。见例14。

例14:

Dornbusch, S. M., Carlsmith, J. M., Bushwall, S. J., Ritter, P. L., Leiderman, H., & Hastorf, A. H.

(1985). Single parents, extended households, and the control of adolescents.

2. 报纸文章。见例15,16。

例15: A1.

例16: C7.

3. 尚未发表的文章,在表示出版年的括号里标明in press 字样。见例17。

例17: 4. 著作

四点需要注意:

1) 引用编著时,主编的名字放在作者名字的地方,并把“Ed.”放在其后的括号中,如果主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那就用“Eds.”。

2)编著书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书名要加下划线。

3)版数(如第二版)放在书名后的括号中。

4)先写出版地,再写出版社名。

引用一位作者的著作时,见例18。

例18: Newbury House Publisher.

引用两位作者的著作时,见例19。

例19:

Forsyth, A., & Thornhill, R. (198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引用非第一版的著作时,见例20。

例20:

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引用非第一次印刷的著作时,见例21。

例21:

Darwin, C. (Introd. Ernest

Mayer).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in 1859)

同样文中的括号夹注应该有两个时间:(Darwin, 1859/1964)

引用编著的著作时,见例22、23。

例22:

例23:

引用多卷本著作时,应标明第一卷的出版年以及最后一卷的出版年,还要表明具体的卷数。 见例24。如果只引用了多卷本中的其中一卷,见例25。

例24: ols. 1-5).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例25: ol. 2).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引用翻译著作时,应在著作名称后用括号标明译者。见例26。

例26:

Derrida, J. (1976). (G. Spivak, Tran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in 1967)

5. 文集中的文章,见例27。

例27: (pp. 5-42). Oxford: Basil Blackwell.

6. 会议论文集论文,见例28。

例28:

Eble, C. C. (1976). Etiquette books as linguistic authority. In P. A. Reich (Ed.),

apa论文范文篇二

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APA格式范本

References

[1] Bennett, W. L. (1983). News: The politics of illusion. New York: Longman.

[2] Blakemore, D. (1988a). “So” as a constraint on relevance. In R. Kempson (Ed.),

Mental representations (pp. 183-195).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Blakemore, D. (1988b). The organization of discourse. In F.J. Newmeyer (Ed.),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pp. 229-25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Fowler, R., Hodge, B., Kress, G., & Trew, T. (1979). Language and control.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5] Frege, G. (1892). On sense and reference. In P.T. Geach & M. Black (Eds.),

Translation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Gottlob Frege (2nd ed., pp. 56-78). Oxford: Blackwell.

[6] Grice, H.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P. Cole & J.L.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 pp. 41-58).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7] Halliday, M. A. K. (1994/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8] Jamieson, K. H., & Campbell, K. K. (2000). The interplay of influence: News,

advertising, politics, and the mass media. Belmont: Wadsworth.

[9] Soames, S. (1979). A projection problem for speaker presuppositions. Linguistic

inquiry, 10 (4), 623-666.

[10] 陈中竺,(1995),语篇与意识形态:批评性语篇分析——对两条罢工新闻的

分析,《外国语》,第3期,42-45。

[11] 戴炜华、高军,(2002),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述评和实例分析,《外国语》,

第6期,42-48。

[12] 何伟,(2007),《英语时态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何伟,(2009a),语法体和时态形式关系研究综览,《外语教学》,第4期,

45-49。

[14] 何伟,(2009b),语法体和词汇体,《外语研究》,第2期,33-40。

[15] 侯建波,(2008),从语义层到词汇语法层——评Fawcett对语法隐喻的质

疑,《外语与外语教学》,第5期,5-8,53。

[16] 胡壮麟、陈冬梅,(1990),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载胡壮麟编,

《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7]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8] 黄国文、冯捷蕴,(2002),“加的夫语法”简介,载黄国文主编《语篇•语言

功能•语言教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67—205。

[19] 黄国文、何伟、廖楚燕等,(2008),《系统功能语法入门:加的夫模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辛斌,(2006),《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

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3期,1-4。

apa论文范文篇三

APA_论文格式中文版

页头书名:论文短标题(不超过 50 个字符)

标题

作者

作者关系

摘要

摘要应该是一个段落,不能超过 120 个字。它概括了论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作为句子起头的数字之外,摘要中所有数字都应该以阿拉伯数字而不是文字的形式输入。要统计本段的字数,可以选择该段落,然后在“工具”菜单上单击“字数统计”。

论文标题

论文的开头是序言。在写作时应使用主动语态,不要用被动语态。

该模板的格式遵照 APA 样式准则:上、下、左、右的页边距都为 1 英寸;字体为“宋体”,大小为 12 磅;2 倍行距;左对齐;段落缩进 5-7 个空格。页码显示在距每页首行右侧 1 英寸的位置,不包括图页。

标题

使用标题和副标题组织论文的各个部分。第一级标题的格式是首字母大写并且在页面上居中。不要为每个标题另起一页。

副标题

副标题的格式为斜体,左对齐。

引用

论文正文所引用的原始著作必须注明作者和日期。论文正文后面的引用列表中会列出整个原著的引用。当原著作者姓名是句子形式结构的一部分时,出版年份应该在作者姓名后用括号标明,例如,Smith (2001)。当原著作者姓名不是句子形式结构的组成部分时,作者及出版年份都可以放在括号内,用分号隔开,例如:(Smith 和 Jones,2001;Anderson、Charles 和 Johnson,2003)。当引用的原著有 3 到 5 个作者时,第一次引用时须注明所有作者。再次引用时,只须提及第一个作者的姓名,后面注明“等人”字样。请参见下一段中的举例。

使用此标准 APA 样式“将会给导师留下良好的印象”(Smith, 2001)。Anderson 教授(Anderson、Charles 和 Johnson,2003)在 2003 年也确认了这一点。

当引用的原著作有两个作者时,则每次引用时都应指出两位作者的姓名。如果是 6位或更多的作者,则每次引用时都只提及首位作者的姓名外加“等人”字样。使用直接引用时,引用中应包括作者、年份、页码。40 个单词以内的引用应该用双引号引起来,并且合并到句子的形式结构中。超过 40 个单词的引用应该显示为段格式(无引号),每行从左边距缩进 5 个空格。1

参考

Anderson, Charles & Johnson (2003). The impressive psychology paper. Chicago: Lucerne

Publishing.{apa论文范文}.

Smith, M. (2001). Writing a successful paper. The Trey Research Monthly, 53, 149-150.

引用条目按前几个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采用悬挂缩进格式。大多数引用都包括三个部分:

1. 作者:作者按来源指定的相同顺序列出,使用姓氏和首字母。用逗号分隔所有作者。有 7 个或更多作者时,列出前 6 个,对其余作者使用“等人”字样。如果没有明确的作者,从文档标题开始引用。

2. 出版年份:在作者后面的括号内注明,右括号后面有句号。如果没有明确的出版日期,则在作者后面的括号内注明“未注明出版日期 (n.d.)”。

3. 原著引用:包括标题、期号、卷、页(杂志文章)或标题、出版城市、发行商(书籍)。

apa论文范文篇四

论文写作APA格式详解

APA格式写作

(一)、APA格式认识

我国台湾地区教育相关系所或学术机构在撰写学位论文或研究报告时,经常遵守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所 出版的出版手册(Publication Manual)中有关投稿的相关规定。

所谓APA格式是指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所出版的出版手册(Publication Manual)中,有关投搞该协会旗下所属二十九种期刊时必须遵守的规定而言。由于该手册详细规定文稿的架构、文字、图表、数字、符号„„等的格式,因此,学术界通称为APA格式。APA出版手册自1944年出版以来,经过1974年的二版,1983年的三版,于1994年发行第四版。第四版承袭第三版的内容,但在打字要求、文章建档、摘要撰写、用语方面、以及文章格式(包括:缩写规定、统计数据、数学公式、图形制作、参考文献、作者批注)等方面有局部修正。

撰写研究报告及毕业论文最常用的规定,包括:文章结构、数据引用、图表制作、数字与统计符号、及其他常用格式等五大项,其中有关中文的写作格式,是依据 英文APA格式订定的,仅供参考之用。想要进一步了解其他相关内容的读者,可直接阅读:American Psychologic al Association.(1994).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4thed.).Washington, DC:Author. APA出版手册的格式,主要适用于期刊投稿的文章,亦即初稿(manuscripts),至于报告、学位论文等定稿(final manuscripts),则可视实际需要在格式上略作修改(请参阅该手册)。

(二)、文章结构

依据APA的格式,文章的结构包括封面、摘要、本文、参考文献、附录、以及作者注记六部份(请参阅手册,第9至23页)。封面部份依次包括报告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三部份,首先呈现的是报告主题,题目要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变项或主要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赘词;其次是作者的姓名,在作者姓名之后不加任何名衔(如教授)及学位名称(如博士);最后是作者的服务单位。摘要部份依文章性质,分别规定不同的摘要内容,实证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含显著水平)、及结论与建议;评论性文章或理论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包括:分析的主题、目的或架构、数据的来源、及最后的结论。英文摘要的字数,实证性文章以100至120字为限,评论性文章或理论性文章以75至100字为限,均不分段,且一律为二倍行距(double space)。摘要的撰写宜力求忠实反映本文内容,用词精简明确,且不添加作者本身的意见,叙述而非条列式。本文部份包括绪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与建议。绪论部份包括:研究问题与背景、研究变项的定义、研究目的与假设。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实施程序。研究结果在忠实呈现资料分析的结果,结论与建议应先指出研究结果是否支持研究假设,其次依据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及差异性,以及相关

文献,引出结论,再依据结论做建议,其中也可略述研究的限制。参考文献部份所列的每一笔文献,必须均在本文中引用过。在本文中呈现容易使读者分心离题,但确又有助于读者了解本研究的数据,可搜于附录部份,例如自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未出版的测验、复杂的数学证明、实验用材料或器具。作者注记部份包括介绍每一作者的服务单位注明协助完成本研究的单位或人员,以及与作者联络的方式。

(三)、资料引用

资料引用的目的,一方面在帮助读者进一步直接查阅有关文献内容,另一方面在遵重与保障他人知识产权,包括文献引用(reference citations)与参考文

献(referen celist)两部份。文献引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于行文当中直接引用作者姓氏,如:Razik(1995)的研究„„,另一种是直接引用研究的结果或论点,如:教学领导为校长的重要职责(Conway, 1993)„„。APA文献引用的格式主要有十种(请参阅手册,第117至174页),分述如下:

(一)作者为一个人时,格式为:(中文文献部份为笔者的意见)

1.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2.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APA期刊使用「作者-年代」(author-date)的引用方式,将作者的姓(不包含名字的缩写,如Jr.)和出版年代插在本文中适当的论点处。惟中文写作格式中仅列出姓而不列出名字,容易导致不易辨明引用的文献为何?且中英文取名习惯并不相同。因此,本文建议中文出版格式中应详列姓名之全部,并于年代前加一「民」字以代表民国年代。例如:

#《》=《英文格式》

Rogers (1994) compared reaction times. 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Rogers, 1994). #《》=《中文格式》

蔡培村(民69)研究发现„„组织存有分解的潜在危机(蔡培村,民69)。

(二)作者为二人以上时,必须依据以下原则撰写:

1.原则一:作者为两人时,两人的姓氏(名)全列。

2.原则二:作者为三至五人时,第一次所有作者均列出,第二次以后仅写出第一位作者并加et al.(等人),同一段内则年代再省略。

3.原则三:作者为六人以上时,仅列第一位作者并加et al.(等人),但在参考文献中要列出所有者姓名。

4.原则四:二位以上作者时,文中引用时作者之间用and(与)连接,在括号内以及参考文献中用& (、)连接。(二)作者为二人以上时,必须依据以下原则撰写:

1. 原则一:作者为两人时,两人的姓氏(名)全列。

2. .原则二:作者为三至五人时,第一次所有作者均列出,第二次以后仅写出第一位作者并加et al.(等人),同一段内则年代再省略。

3. 原则三:作者为六人以上时,仅列第一位作者并加et al.(等人),但在参考文献中要列出所有者姓名。不论是何次引用一律使用缩写形式,即仅指出第一位<I2> 作者的姓加上"et al."和年代。假如其缩写格式亦相同,则与上述范例之原则相同<I2> ,以用第一位作者的姓和其他能区分此两文献的作者的姓加上"et al."和年代。例<I2> 如:

Kosslyn, Koenig, Barrett, Cave, Tang, and Gabrieli (1992)

<GoX1>Kosslyn, Koenig, Gabrieli, Tang, Marsolek,<GoX0> and Daly (1992)

上列两篇文献若在本文中引用,则缩写如下:

Kosslyn, Koenig, Barrett, et al. (1992)

Kosslyn, Koenig, Gabrieli, et al. (1992)

4. 原则四:二位以上作者时,文中引用时作者之间用and(与)连接,在括号内以及参考文献中用& (、)连接。

当某著作有二位作者时,在本文中引用其著作需写出两位作者的姓。若是使用<I2> 英文撰写在本文中用"and"隔开二者的姓,中文方面可用「和」字加以区隔。若为<I2> 括号中的形式,英文则用"&",中文则建议用「、」以分隔两位作者的姓。例如:

#《》=《英文格式》

Dubois and Prade (1992)……(Dubois & Prade, 1992).

#《》=《中文格式-引用作者为英文姓名时》

Cohen 和 Felson (1979)„„「三级教育在学率」即常被用来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I2> 的教育机会普及的情况(Adelman & Morris, 1973)。

#《》=《中文格式-引用作者为中文姓名时》

钟思嘉和黄国彦(民73)研究指出„,(钟思嘉、黄国彦,民73)

但若作者增至三位至五位时,其第一次引用其参考书目必须写出所有作者的姓<I2> <I2> ;其后引用则只需写出第一位作者的姓,并在姓的后面加上"et al."和年代。至于<I2> <I2> 中文方面于第一次以外之后的引用,则建议在姓的后面加上「等」和年代。例如:

#《》=《英文格式》

Wasserstein, Zappulla, Rosen, Gerstman, and Rock (1994) found [first citation] Wasserstein et al. (1994) found [subsequent first citation per paragraph <I2>

thereafter]

#《》=《中文格式-第一次引用时》

赵金祈,许荣富和黄芳裕(民81)研究指出„

#《》=《中文格式-第一次以外之后的引用时》

赵金祈等(民81)研究指出„

但当第二次引用出现在本文中同一段落,则可省去年代,如:

Wasserstein et al. found [subsequent first citation per paragraph thereafter]

另外,若两篇引用文献其年代、缩写形式相同时(例如Bradley, Ramirez,

& Soo, 1994 和Bradley, Soo, Ramirez, & Brown, 1994 两篇文献,其缩写皆为Bradley et al., 1994),则用第一位作者的姓和其他能区分此两文献的作者的姓加上"et al."和年代。,例如:Bradley, Ramirez, & Soo (1994) and Bradley, Soo, et al. (1994 )

(三)作者为组织、团体、或单位时,依下列原则撰写:

1.易生混淆之单位,每次均用全名。

2.简单且广为人知的单位,第二次以后可用缩写(如APEC,行政院教改会),但在参考文献中一律要写出全名。

#《》=《英文格式》

在本文中的第一次引用: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81)

在本文中其后的引用:

(NIMH, 1981)

#《》=《中文格式》

在本文中的第一次引用: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陆委会],民82)

在本文中其后的引用:

(陆委会,民82)

(四)未标明作者(如法令、报纸社论)或作者为无名氏时,依据下列原则撰写:

1.未标明作者的文章,把引用文章的篇名或章名当作作者并加双引号,如:(“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或(“领导效能”,民84)。

2.未标明作者的书、期刊、手册、或报告,把书名、期刊名、手册名称、或报告名称当作作者并划线,如:(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995)或(全面质量管理,民84)或(师资培育法,民83)。

3.作者署名为无名氏时,以「无名氏」当作作者。

#《》=《英文格式》

on free care ("Study Finds" ,1982)

the book College Bound Seniors (1979)

#《》=《中文格式》

( 『夜大联招公布各科最低缴卡分数』,民 85)

<SU1>政大学生手册<SU0>(民85)

另外,当作者匿名时,其英文格式为: (Anonymous, 1996), 而中文格式方面建议 如:(匿名,民85)。其后参考书目排列顺序以A或「匿」字作为排序之顺序参考基准。

(五)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中文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如:R.D.Luce (1995)and G.E.Luce(1988),中文部份则可加注文章名称或书名以之区别。

(六)括号内同时包括多比文献时,依姓氏字母(笔画)、年代、印行中等优先

级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分开。如:(Razik & Swanson , 1993a, 1993b, in press-a, in press-b,Pautler, 1992)或研究显示(吴清山、林天佑,民83,民84a,民84b;刘春荣,民84,印行中-a,印行中-b)。 #《》= 《英文格式》

Past research (Edeline & Weinberger, 1991, 1993)

Past research (Gogel, 1984, 1990, in press)

#《》= 《中文格式》

„(马信行,民80,民81,付梓中)

#=当作者与出版年代相同,以其所著作之先后次序分别加上接尾词 a,b,c <I2> 等等。例如:

#《》= 《英文格式》

Several studies (Zola-Morgan & Squire, 1986, 1990, in press-a, in press-b)

Several studies (Johnson, 1991a, 1991b, 1991c; Singh, 1983, in press-a, <I2> in press-b)

#《》= 《中文格式》

„(马信行,民80,民81,付梓中-a,付梓中-b)

#=在同一括号内列出两篇或两篇以上由不同作者所写的著作时,引用时必须在<I2> 相同的括号内依第一位作者的姓之字母来排列次序,且用分号以区分开不同的引证<I2> 数据。例如:

#《》= 《英文格式》

Several studies (Balda, 1980; Kamil, 1988; Pepperberg & Funk, 1990) #《》= 《中文格式》

„(马信行,民81;张钿富,民85)

(七)引用数据无年代记载或古典文献时,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年代,以n.d.代替年代,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原始年代,但知道翻译版年代时,引用译版年代并于其前加trans.,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原始年代,但知现用版本年代时,引用现用版本年代并于其后注明版本别,古典文件不必列入参考文献中,文中仅说明引用章节。如:Aristotle(n.d.)argued,或(Aristotle, trans. 1945)或(Aristotle, 1842/1945)或论语子路篇。

(八)引用特定文献时,如资料来自特定章、节、图、表、公式,要一一标明特定出处,如引用整段原文献资料,要加注页码。如:(Shujaa, 1992, chap.8)或(Lomotey,1990, p.125)或(Lomotey, 1990)„„(p.125)或(陈明终,民83,

第八章)或(陈明终,民83,页8)。

(九)引用个人纪录时,不必列入参考文献中,引用时要注明:作者、个人纪录类别、以及详细日期。如:(T.A. Razik, Diary, May 1, 1993)或(林天佑,日记,83年5月1日)。

(十)其他方面,如:(see Table 2 of Razik & Swanson, 1993,for complet e data)或(详细资料请参阅:林天佑,民84,表1)。

apa论文范文篇五

APA论文格式

APA论文格式写作范例

本手册之论文格式写作格式范例主要参考美国心理学会出版之APA手册(第五版)。介绍撰写研究报告及毕业论文最常用的规定。其中有关中文的写作格式,仅供参考之用。

一、文章结构。

二、资料引用。

三、图表製作。

四、数字与统计符号。

五、其他常用格式。

一、文章结构

依据APA的格式﹐文章的结构包括封面﹑摘要﹑本文﹑参考文献﹑附录﹑以及作者注记六部份 (请参阅该手册﹐第10至28页)。

 封面部份依次包括报告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及页首小标题(running head)四部份﹐首先呈现的是报告主题﹐题目要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变项或主要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赘词﹔其次是作者的姓名﹐在作者姓名之后不加任何名衔 (如教授) 及学位名称 (如博士),及作者的服务单位;最后是页首小标题,目的在方便读者查阅,其长短英文以50个字母为高限,中文长度则以足以辨识出文章题目为标准。

 摘要部份依文章性质﹐分别规定不同的摘要内容﹐实证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 (含显着水准)﹑及结论与建议﹔评论性文章或理论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包括﹕分析的主题﹑目的或架构﹑资料的来源﹑及最后的结论。英文摘要(abstract)的字数﹐以120字为上限﹐重要内容先叙述,次重要者次之,不分段落,有数字时,除字首外全部採用阿拉伯数字。摘要的撰写宜力求忠实反映本文内容﹐用词精简明确﹐且不添加作者本身的意见﹐叙述而非条列式。但如学位论文摘要(summary),因内容较多,笔者建议以一页为原则,并可分段及条列述之。

 本文部份包括绪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与建议。绪论部份包括﹕研究问题与背景﹑研究变项的定义﹑研究目的与假设。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实施程序。研究结果在忠实呈现资料分析的结果﹐结论与建议应先指出研究结果是否支持研究假设﹐其次依据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及差异性﹐以及相关文献﹐引出结论﹐再依据结论做建议﹐其中也可略述研究的限制。

 参考文献部份所列的每一笔文献﹐必须均在本文中引用过。在本文中呈现容易使读者分心离题﹐但确又有助于读者瞭解本研究的资料﹐可蒐于附录部份﹐例如自行设计的电脑软体﹑未出版的测验﹑複杂的数学证明﹑实验用材料或器具。作者注记部份﹐包括介绍每一作者的服务单位﹐注明协助完成本研究的单位或人员﹐以及与作者联络的方式。

二、资料引用

资料引用的目的﹐一方面在帮助读者进一步直接查阅有关文献内容﹐另一方面在遵重与保障他人智慧财产权﹐包括文献引用 (reference citations) 与参考文献 (reference list) 两部份。

文献引用

文献引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于行文当中直接引用作者姓氏﹐如﹕Razik (1995) 的研究„﹐另一种是直接引用研究的结果或论点﹐如﹕教学领导为校长的重要职责 (Conway,

1993)„。APA文献引用的格式主要有十一种 (请参阅该手册﹐第207至214页)﹐分述如下﹕

(一) 基本格式: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複被引用时,第一次须写出日期,第二

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

1. 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2. 中文文献:秦梦群(民90)强调掌握教育券之重要性,„;秦梦群

同时建议„。

(二) 作者为一个人时﹐格式为﹕

1. 英文文献﹕姓氏 (出版或发表年代) 或 (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 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apa论文范文}.

2. 中文文献﹕姓名 (出版或发表年代) 或 (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 如:吴清山(民90)„或„(吴清山,民90)。

(三) 作者为二人以上时﹐必须依据以下原则撰写(括弧中注解为中文建议格

式):

1. 原则一﹕作者为两人时﹐两人的姓氏 (名) 全列。

例 如:Wassertein and Rosen (1994)„或„(Wassertein & Rosen

(1994)

例 如:吴清山与林天祐(民90)„或„(吴清山、林天祐,民

民90)

2. 原则二﹕作者为三至五人时﹐第一次所有作者均列出﹐第二次以后仅写出第一位作者并加 et al. (等人)。

例 如:

[第一次出现] Wasserstein, Zappula, Rosen, Gerstman, and Rock

(1994) found„或(Wasserstein, Zappula, Rosen,

Gerstman, & Rock, 1994)„。

[第二次以后] Wasserstein et al. (1994)„或 (Wasserstein et al.,

1994)„。

例 如:

[第一次出现] 吴清山、刘春荣与陈明终(民84)指出„或„(吴

清山、刘春荣、陈明终,民84)。

[第二次以后] 吴清山等人(民84)指出„或„(吴清山等人,民

84)。

3. 原则三﹕作者为六人以上时﹐每次仅列第一位作者并加 et al. (等人)﹐但在参考文献中要列出所有作者姓名。

4. 原则四﹕二位以上作者时﹐文中引用时作者之间用and (与) 连接﹐在括弧内以及参考文献中用 & (﹑) 连接。

(四) 作者为组织﹑团体﹑或单位时﹐依下列原则撰写﹕

1. 易生溷淆之单位﹐每次均用全名。

2. 简单且广为人知的单位﹐第一次加注其缩写方式,第二次以后可用缩写 ﹐但在参考文献中一律要写出全名。

例 如:

[第一次出现]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 (1999) 或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 1999)。

[第二次以后] NIMH (1999)„或 (NIMH, 1999)„。

例 如:

[第一次出现] 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行政院教改会](民

87)„或„(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行政院

教改会],民87)。

[第二次以后] 行政院教改会(民87)„或„行政院教改会(民

87)。

(五) 未标明作者 (如法令﹑报纸社论) 或作者为「无名氏」(anonymous)时﹐

依据下列原则撰写﹕

1. 未标明作者的文章﹐把引用文章的篇名或章名当作作者,在文中用斜体(粗体)在括弧中用双引号显示。

例 如﹕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4)„或„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4)。

例 如:领导效能(民84)„或„(“领导效能”﹐民84)。

师资培育法(民83)„或„(“师资培育法”,民83)。

2. 作者署名为无名氏(anonymous)时﹐以「无名氏」当作作者。

例 如:„(Anonymous, 1998)。

例 如:„(无名氏,民87)。

(六) 外文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文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溷淆。 例 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

(七) 括弧内同时包括多笔文献时﹐依姓氏字母 (笔画)﹑年代﹑印製中等优

先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 “﹔” 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 分开。

例 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in

press-a, in press-b)。

例 如:„(吴清山﹑林天祐,民83,民84a,民84b﹔

刘春荣,民84,印製中-a,印製中-b)。

(八) 引用资料无年代记载或古典文献时﹐(1)当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年代﹐

以无日期(n.d.) 代替年代﹐(2) 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原始年代﹐但知

道翻译版年代时﹐引用译版年代并于其前加 trans.﹐(3) 知道作者姓氏﹐

不知原始年代﹐但知现用版本年代时﹐引用现用版本年代并于其后注明

版本别﹐古典文件不必列入参考文献中﹐文中仅说明引用章节。

例 如:Aristotle (n.d.) argued﹐或 (Aristotle, trans. 1945) 或

(Aristotle, 1842/1945)。

例 如:论语子路篇。

(九) 引用特定文献时﹐如资料来自特定章﹑节﹑图﹑表﹑公式﹐要一一标明

特定出处﹐如引用整段原文献资料﹐要加注页码。

例 如:(Shujaa, 1992, chap. 8) 或 (Lomotey, 1990, p. 125) 或

(Lomotey, 1990)„( p. 125) 。

例 如:(陈明终,民83,第八章) 或 (陈明终,民83,页8)。

(十) 引用个人通讯纪录如书信、日记、笔记、电子邮件等﹐不必列入参考文献中﹐但引用时要注明﹕作者﹑个人纪录类别﹑以及详细日期。

例 如:(T. A. Razik, Diary, May 1, 1993)。

例 如:(林天祐,上课讲义,民83年5月1日)。

(十一)引用翻译着作时,要同时注明原出版年与翻译本出版年。

例 如:„(Laplace, 1814/1951)。

(十二)网路等电子化资料:请参阅「APA格式—网路等电子化资料引用及参考文献的写法」一文。

(十三)其他方面:

例 如:(see Table 2 of Razik & Swanson,1993, for complete data)。{apa论文范文}.

例 如:(详细资料请参阅﹕林天祐,民84,表1)。

参考文献

APA参考文献的格式与其他写作格式比较,虽然比较单纯但也相当複杂﹐以下先介绍文献的排列顺序﹐其次介绍几种常用文献的格式﹐其他格式请参阅该手册﹐第215至281页。 必须注意的是﹐参考文献部份与文献引用部份息息相关﹐引用过的文献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中﹐而且参考文献中的每一笔文献都被引用过﹐两者的作者姓氏 (名) 以及年代也必须完全一致。另外﹐在引用英文文献时﹐仅写出作者姓氏﹐但在参考文献中则须同时写出姓氏以及名字 (字首)﹐中文文献则都写出全名。

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如为中文文献﹐以作者姓名笔画为依据﹐大致上不会有什麽问题﹐如为英文文献﹐则较複杂。英文文献的排列顺序有十个标准:

(一) 依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如以文章篇名或书名当作者﹐而该篇名或书名是以数字开头时﹐以国字之字母顺序比较﹐如21st century education 是以Twenty-first century education 作为比较的基准。

(二) 第一位作者姓名相同时﹐如为同一作者﹐依年代先后顺序排列:

例 如:Hewlett, L. S. (1996)

Hewlett, L. S. (1999)

(三) 一位作者永远排在多位作者之前:

例 如:Razik, T. A. (1991)

Razik, T. A. , & Lin, T. -Y. (1995)

(四) 当有多位作者必须比较时﹐依序由第二或第三﹑第四﹑„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例 如:Gosling, J. R., Jerald, K., & Belfar, S. F. (2000)

Gosling, J. Y., & Tevlin, D. F. (1996)

(五) 相同作者且相同年代﹐则依 (去除A, The等冠词之后) 篇名或书名字母顺序排列﹐并于年代之后附a, b, c, 等注记:

例 如:Razik, T. A., & Lin, T. -Y. (1990a). Fundamental concepts„

Razik, T. A., & Lin, T. -Y. (1990b). Human relations…

(六) 作者姓氏相同﹐名字不同时﹐依名字字母顺序排列:

例 如:Liu, C. -R. (1993).

Liu, M. -C. (1990).

(七) 作者为机关团体时﹐以机关团体全名字母作为比较的基础﹐当作者为机关团体的附属团体时﹐全名要以「主团体先﹐附属团体后」来呈现:例 如: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1994).

不可写为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1994).

(八) 作者署名为Anonymous﹐以Anonymous来比较。

(九) 没有作者时﹐把 (去除冠词之后的) 篇名或书名视为作者来比较。

(十) 引用后设分析(meta-analysis)之文献时,不必以附录一一列举,但融入于参考文献中,并在文献前加注 * 号,且在参考文献一开始时说明加注星号者为后设分析的相关文献: 例 如:*Bretschneider, J. G., & McCoy. N. L. (1968). Sexual interest

and behavior in health 80-102-year-old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14, 343-350.

APA出版手册把参考文献分为 (1) 期刊﹑杂志﹑新闻文章、摘要资料﹐(2) 书籍﹑手册﹑书的一章﹐(3) 专门或研究报告﹐(4) 会议专刊或专题座谈会论文﹐(5) 学位论文﹐(6) 其他未出版之着作或不普遍之出版物﹐(7) 评论﹐(8) 视听媒体资料﹐(9) 电子媒体资料, (10) 法令等十类﹐每一类文献的格式都不一样﹐其重要者条列及举例说明如下。

(一) 期刊﹑杂志﹑新闻、摘要文献﹕

1. 中文期刊格式A﹕

作者 (年代)。文章名称。期刊名称﹐期别﹐页别。

例 如:沉姗姗(民85)。教育选择与控制理念的另类思考。教育

资料与研究,4,14-15。

2. 中文期刊格式B:(作者超过6人)

作者等人 (年代)。文章名称。期刊名称﹐期别﹐页别。

例 如:林天祐、虞志长、张志毓、余瑞阳、邱春糖、杨士贤等人(民

85)。教育政策执行及制订过程之分析。初等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7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
下一篇:7年级下数学课时作业答案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