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

记忆力测试  点击:   2012-11-17

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篇一

2017高三扬州市语文期末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 三 语 文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知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的积累。人类由 ▲ 的懵懂 ▲ 时代进而步入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时代,人类自身从自然性的人成长为社会性的人乃至有 ▲ 的人,靠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正是一代代人的孜孜探求,才托举起今天的人类社会。

A.茹毛饮血 愚昧 素养 B.茹毛饮血 蒙昧 教养

C.刀耕火种 愚昧 教养 D.刀耕火种 蒙昧 素养

B(茹毛饮血: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刀耕火种:形容耕种方法的落后。蒙昧:突出未开化。愚昧:缺乏知识、愚蠢。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素养: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今冬的第一场雪给家乡带来了这个季节特有的风景,落了雪的世界是恬淡的,是迷人,是静谥的。

B.“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从医近70年,现在虽然已经90岁高龄,但仍披甲执刀,工作在医学科学领域。

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漂泊他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让慈母放下深深的牵挂,而他们自己,又有多少次在梦里回到故土家园?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夏完淳父子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但墓园一片寂静,无人凭吊,我在碑前站好,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祭奠仪式。

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之情。)

3.下列谦敬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老师送给小张一支钢笔,小张收下了钢笔,并感谢李老师的惠赠。 ..

B.有幸跟随先生您学习书画近十年,但尚无成就,我真是忝列门墙了。 ....

C.我们全家这次来扬州旅游,叨扰了你们这么多天,真是不好意思了! ..

D.分别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是原来的模样吗?我真的很垂念你! ..

D(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尴尬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 。要是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 ▲ , ▲ , ▲ , ▲ 。 ▲ ,这差不多能算规律。

①这不值得惊慌

②也最好不要逃避

③质问你的信仰

④莫如由着它日日夜夜惊扰你的良知

⑤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萌芽

⑥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

A.⑥①②④③⑤ B.⑤①②④③⑥ C.⑥④③②①⑤ D.⑤④③①②⑥

B(第⑥句内容能算“规律”据此排除A、C,①句的“这”指代“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所以选B)

5.下面的图表是交通运输部2015年发布的乘客使用专车上班或出行与距离远近关系的比例图,相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上班订单占比

出行订单占比

A.10公里的路程内,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明显较高。

B.10公里的路程内,出行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高于上班选择专车的。

C.随着上班和出行距离的增加,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不断地减少。

D.就出行而言,距离的远近是决定乘客是否使用专车的重要因素。

C(从5公里内到5-10公里的路程内,上班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增加)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礼 论 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

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 ..

哎,荀子不懂得礼啊!他说“圣人(用礼义法度等)去改造人的自然本性(即天性),从而兴起后天的人为(使人具有崇高的境界)”,我因此知道他不懂得礼啊。懂礼,贵在知道礼的本意,而荀子极力称赞法度节奏的美,至于说到教化,就认为是后天人为的结果。又哪里知道礼的本意呢?礼仪从天性开始而通过人为完成,知道天性却不知道人为就会变得粗鄙,知道人为却不知道天性就会强调后天人为的作用。圣人厌恶人的粗鄙并憎恨后天的人为,因此礼就兴起了。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

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

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

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

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

现在荀子认为圣人用礼义法度去改造人的本性以兴起后天的人为,就是不能辨别天性中的过错,虽然他也看见而且说出来了。凡是施行礼的人,一定要阻止他的放诞傲慢之心,违背他贪婪欲念的天性。没有人不想逃逸却会为尊贵的人劳作,没有人不想获取却会为长者谦让,拱手跪拜鞠躬行礼,来表现他的谦恭。

百姓施行这些礼节,哪里都有乐于这样做的想法呢?是担心地位高的人厌恶自己,而用刑罚紧随其后(责罚自己)啊。所以,荀卿认为只要用法律的威严就能胁制百姓,而百姓只是在外表上遵守礼节罢了,这也是荀卿没有考虑的过错啊。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驯服马匹让它成为座驾,这并不是(凭它们的)天性就能够做到的。所以一定要用斧子去削减,用绳墨使木头变直,用圆规使木头变圆,用直尺使木头变方,捆束,联接,用胶水粘黏它,用油漆涂饰它,这样之后做成的器具就适于使用了。先用马嚼子、马笼头的控制,再用马鞭的威胁,快慢舒缓,(马)就不能获得自由,而全都听命于人,这样以后马就适于驾驭了。由此看来,没有人不是在外被胁迫而因武力而服从的。然而圣人舍弃树木不把它做成器具,舍弃马匹而不让它成为座驾,本来也是顺应了它们的天性。现在人生下来就有尊敬父亲热爱母亲的本心,圣人顺应他们天性的欲望而却又加以限制,所以他们的限制虽然有强迫的地方,但仍旧是顺应了他们天性的欲望啊。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

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

圣人如果不施行这些礼节,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的父亲和痛恨自己的母亲的人了。这也可以说是失去了它的本性了。如果把遵循本性当作人为,那么失去本性就可以当作是真实吗?这是说荀子没有考虑的原因啊。

那猿猴的形状,不是不像人的,如果想用尊卑来规范它用揖让来节制它,那么它们就向深山大麓逃跑了,即使用威严使它们畏惧用教化使它们驯服,难道就可以让它们驯服吗?认为天性中没有却可以通过教化以形成后天的人为,那么也可以让猿猴讲究礼节了。所以说礼从天性开始而在人为上完成,天性中如果没有这些,却想要做成,全天下的东西,我大概还没有见到过。

可参阅

(选自《王安石文集》)

6.下列加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逆其嗜欲之性 违背 .

B.束联胶漆之 胶水 .

C.故其制虽有以强人 胜过 .

D.天则无是 天性 .

B (胶:用胶水粘黏)

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 .

以是礼兴焉 .

B.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 .

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 .

C.夫民之于此 .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 .

D.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

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 .

A(A.介词,因为/介词,因为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助词,取独/代词,百姓D.介词,在/介词,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4分)

译句:砍伐树木把它制作成器具,驯服马匹让它成为座驾,这并不是(凭它们的)天性就能够做到的。(得分点:斫,砍;服,驯服或使„„驯服;生,同“性”天赋、天性;非„„者也,否定判断句。每点1分。)

⑵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4分)

译句:圣人如果不行这些礼节,那么天下大概将会有怠慢自己父亲和痛恨自己母亲的人了。(得分点:苟,如果;盖,可能,大概;慢,怠慢;疾,痛恨。每点1分。)

9.荀子和王安石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荀子认为“礼”是对天性的人为改造,王安石则认为“礼”来源于人的天性(或顺应了人的天性)。(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①秋兴八首·其六 杜甫

②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③④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蜀地仍战乱不息,诗人时年55岁,滞留夔州。②曲江:地名,在长安城南。③花萼: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据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④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⑴请分析首联的作用。(3分)

点出了题目中的“秋”字(1分);渲染了一种萧瑟、迷茫、冷清的氛围(1分);引出下文对万里之外的京城昔日繁盛的描写(1分)。

⑵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4分)

使用了借代的手法(1分),用“珠帘绣柱”借代行宫别院,用“缆”、“樯”借代游船(1分),写出了曲江行宫别院建筑的奢华(1分),皇帝所乘游船装饰的华美,游乐的声势之大(1分)。(如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围”、“起”,最多给2分)

⑶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4分)

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对乱后京城破败的痛惜,对国家中落的忧念,隐含了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不满。(每点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⑵ ▲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

⑶若夫乘天地之正,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⑷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⑸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⑹从今若许闲乘月, ▲ 。(陆游《游山西村》)

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论语·学而》)

⑻ ▲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钿头云篦击节碎;⑶而御六气之辩;⑷赢得仓皇北顾;⑸必能裨补阙漏;⑹拄杖无时夜叩门;⑺敏于事而慎于言;⑻苟利国家生死以。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老 树 张大威

不知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总之,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器宇轩昂、气质高贵,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一株老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人在老树的影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滑行。老树一年四季会伸出颜色不断变幻的手——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

老树最美的时候是在秋天。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此时,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村人聚集在老树下,话语像弹丸一样,在月光的斜坡上顺流而下。春天种下的庄稼籽粒是否饱满,夏天娶的媳妇是否已经怀上娃娃,入秋时配的母猪是否有小猪崽已经坐胎……一团腾腾的俗世烟火,一种实实在在的日子波涛。老树像神,聆听着,喜悦着,悲伤着,它的枝枝叶叶守护的,是流溢的粮食,生殖的人畜,苍生的柴米油盐。 村庄的老树下,没有悠闲安逸的隐者,没有轻若水烟的白云。如果有一位母亲挎着一篮子还带着大地温凉体温的土豆,歇息在老树下,那也只是劳动乐曲的一个简短的休止符。这位母亲将土豆篮子放在脚边,她安详地坐在树阴下,相当满足地瞅着她的一篮子土豆。即便是一位贵夫人瞅着自己价值连城的宝石,也没有这位母亲瞅着这一篮子土豆的眼神更澄明、美丽、高贵。是在什么样的星辰下,什么样的细雨中,这位母亲将希望、梦想和土豆的种子一直下到了大地温厚的被子中,并日日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夜夜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企盼着那些玛瑙一样的小土豆,新月一样一点一点地长胖呢?

如今丰收了,篮子在,土豆在,母亲在,老树在。短暂的一瞬,她靠着老树粗大的根系睡着了。她是劳累的,成年累月艰苦劳作的风霜,雕塑和定型了她脸上的每一块肌肉,她歇息时,劳累还是紧紧地跟随着她,她坐着,可她还是显得劳累。

村庄的本质就是劳累,田园诗中的村庄是用来想象和溢美的,不是用来居住和生存的。

再看看树阴下卧着的两头牛吧,它们正静静地在一堆草前嚼食,在耕耘的间隙里,补充着继续耕耘的体力。牛吃饱了,双目微合,我看到牛开始做梦,是一个关于耕耘的梦。耕耘的梦是牛的安慰,它能从老树下一直追逐牛到天涯海角。村庄中的牛,能甩掉什么,也甩不掉关于耕耘的梦。梦里,等待耕耘的土地广阔无边,赶牛人的鞭子在云天下啪啪作响,耕耘杖是一只坠地的飞鸟,要牛来帮助它一次次腾空而起。梦里的牛想,要是能够有点闲暇美美地做上个关于闲暇的梦,该有多好。等把眼前的这块地耕完了,一定要躺在老树下,好好地睡上一觉,做一个只嚼食青草,一垄地也不耕,就干待着的梦。

醒时耕耘,梦中耕耘。村庄如此,人畜都是如此。

老树越发苍老了,但它还在支撑着村庄的壮美。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手上攥着一粒树种,从老树下跑过,当她摊开手掌的时候,一株碧绿的小树苗便长在了她的掌心。

12.请分析第二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写两个即可)更加形象地展现了老树与村庄的密切关联,老树是村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背景。(2分)

13.为什么会说老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4分)

秋天的老树颜色苍黄,树叶透明,一年中最为美丽;秋天庄稼收获,人畜生殖,老树能守护这样的俗世生活,能够和人们情感相通。(4分,每点2分)

14.结合全文,说说老树对一个村庄的存在意义。(6分)

老树能抚慰村民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它能够聆听和见证村人们的俗世生活;它能够给村民带去希望和憧憬;老树支撑着村庄的壮美。(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得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小树苗和小女孩分别是老树和村民生命的延续;(2分)老树老了,但是生命是一代代延续下去的,未来的希望总在;(2分)未来树与人的密切关系会周而复始,小树苗终将成长为老树,依然会守护着村庄。(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篇二

六年级语文第一场雪

关注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人教版《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作者:朱天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设计力求发

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在自

主学习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目标三个维度

的整合。

二、教学流程

本篇课文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根据“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理清层

次,熟悉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等特点以及作者的

联想,领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㈠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课件播放山村雪景动画。

2、谈话导题:同学们,欣赏了这雪景,你喜欢吗?想说些什么?作家峻青也

很喜欢雪,他写的“第一场雪”可美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㈡自读自悟,整体感知。{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

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在整体感知的

过程中舒展其灵性和个性。

㈢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初读,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这场雪的特点

以及作者的心情等。{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

2、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请提出来。

【设计说明】学生在预习及整体感知后,通过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

花。学生人人参与,说的内容更为广泛。让学生质疑,更能使学生说得兴致勃

勃。

㈣重抓特点,读中领悟。

1、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雪大”“景美”的?怎样体会

出来的?

2、重点练读第3、4、5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设计说明】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

的主旋律。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写

景抒情的方法。

㈤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首先,引导学生从雪大、景美、人欢以及作者的联想等方面去体会。

其次,抓重点词句读一读,以更深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教师讲述时代背景。

3、请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再读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读——思——议——读”,

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思中感悟,体会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㈥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这是对学生的尊重。熟读成诵,有助于

激发阅读兴趣,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拓展延伸

1、课前搜集雪景图片、雪的诗文以及雪的作用的等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可以写一句或两句,也可以写一段话。

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说明雪的作

用的短文。

【设计说明】将课堂教学引向社会生活,注重语文实践,学生的思路宽了,

思维活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鲜活的个性凸现出来了,这才是新课程追求的境

界。

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篇三

家乡的第一场雪

{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

下雪了,下雪了,我奔向外面银白的世界,尽情的玩耍。堆雪人,打雪仗,开心极了。洁白晶莹的雪花,给树木穿上了银白色的礼服,大地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地毯”,雪花给大地妈妈披上了白色的披风。真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我爱雪花,更爱我的家乡,无论我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养育我的家乡,更忘不了照亮我童年的伙伴——雪花。

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篇四

六年级语文第一场雪1

第一场雪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看录相,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天的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呢?

学生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关资料。峻青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秋色赋》中。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三、交流自学效果。

1.掌握字音。出示幻灯片投影,指名带读。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茸:本音读“ ”,在“毛茸茸”中读“ ”。指又短又密又软的毛发。 甸:本音读“ ”。在“沉甸甸”中读“ ”。

骤然:突然,忽然。

凛冽:刺骨的寒冷。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几个方面来写这场雪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这场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2)你能试着分段吗?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联想(6、7自然段)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听。

{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雪不仅能给人带来欢乐,还能给农民们带来丰收。让我们跟随作者共同去体验一下吧!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还记得吗?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

1.雪前

(1)学生甲:雪前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化大。

(2)学生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

从“骤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别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呼呼地刮着。

(3)教师小结: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风——雪。

(4)谁愿意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学生练读后汇报读。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

学生甲:雪中的特点是雪下得很大。

(3)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簌簌地”“不断”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压断”说明积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4)教师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序。

(5)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3.雪后:

(1)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景色壮丽

(2)大家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作出记号,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自学。

(4)讨论后交流。

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界变成了白色,非常壮丽。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枝叶比作“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十分好看。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这里作者写出了两种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阳光和雪花互相辉映所产生的瑰丽色彩。

(5)教师小结:作者即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那么,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欢乐。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乐。)

4.看到场大雪,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瑞雪兆丰年”。)

5.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根据吗?请同学们把有关的语句划在书中,再作交流。

6.学生汇报。

学生甲:“瑞雪兆丰年”指的是这场雪下得正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学生乙: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的生长。

学生丙:农民们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积雪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

7.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表达出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

学生乙:表现了作者的满腹喜悦。因为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连年的自然灾害使人们企盼着丰收。看到这场瑞雪,人们必然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所以人们的心情万分激动、欣喜。作者正表达了这种情感。

8.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把这种感情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了出来。)

2.你认为文章的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儿?

3.围绕重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有序:按时间的顺序,按下雪的过程写。

(2)有物:从写景到写人,再联想到来年的粮食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乐,为来年的丰收而喜悦。

四、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看录相资料,再次领略雪的美丽壮观。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3.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在《采蜜集》本上。

五、作业

1.读课文。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篇五

《第一场雪》备课

《19.第一场雪》教案

山东省胶南市珠海路小学 逄增英 邮编:266400 电话:(0532)818433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2.有感情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

3.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录相、录音机、磁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教师激趣。同学们都见过下雪的情景,领略过雪景的美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峻青写的散文《第一场雪》,请大家齐读课题。

2.放录相激趣。现在老师请大家看录相(雪景),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听了大家的交流,老师也陶醉在这美丽的雪景中了。)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交流搜集的资料,共享资源。

对学生搜集的资料(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作者、写作背景、有关雪的知识等),教师都加以肯定、鼓励。

1

2.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问题: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第一场雪的?写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3.讨论交流,明确描写的顺序:雪前——雪中——雪后——作者的联想。雪的特点是:大、美。板书:大、美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自由读书,想一想: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雪大、雪美这些特点的呢?从而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要求学生边读边想,重点词句拿笔画下来。

3.小组内交流,选出中心发言人准备在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学生结合重点词句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随机点拨,随学生的交流,画出重点词句。

重点理解雪大、雪美的语句。

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

①课件出示雪大的段落。(雪花之“大”:鹅毛般;地面颜色变化之“快”:一会儿就白了;声音之“响”:簌簌;时间之“长”:整整一夜;范围之“广”: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积雪之“厚”:一尺多深。){2017第一场雪的说说}.

②感情朗读,读后评价,根据评价再朗读。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好“鹅毛般”;“一会儿”;“簌簌”等词语。

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雪很美?

①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②随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雪美的段落(文字下面配上图画)。(学生理解到哪段,教师就出示哪段)

2

(作者写时很有层次,a.先整体写“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厚厚的积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嗬!好大的雪啊!”中的这两个“!”,也能够体会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柏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到摇晃,银条和雪球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③感情朗读,学生用读的方法把喜悦之情读出来。学生体会到哪里,就读到哪里,读后师生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继续感情朗读。

⑶小结,:我们从雪大、雪美两个方面体会到作者的喜悦心情,从刚才的读书就可以看出大家同作者一样,也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4)读书深入体会。我们再读读书,夸一夸雪大,赞一赞雪美,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这种喜悦心情,大家说好吗?

①课件出示第四段。(将重点词语,教师做出标记,如:“整整”“好大”“厚厚”“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五光十色”等。)

②学生自由朗读。

③配音朗读。

④齐读。

(5)让学生说说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也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3

①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读书、思考。

②学生抓住作者的联想以及孩子们的欢乐几部分谈自己的体会。

a.孩子们的欢乐,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谈。

b.作者的联想,首先让学生理解“瑞雪兆丰年”的意思(在预习中已了解了),也就是说这场雪下得很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为什么这样说呢?读下文就知道了。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到它的科学道理有三:一是冬雪能冻死害虫;二是雪水能供应庄稼所需的水分;三是厚雪能保护庄稼过冬。从科学上赞美了这场雪是一场好雪,再次表达喜悦之情。

③感情朗读,加强体会。

(四)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1.配音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看录相读课文(给图象配音):找四名同学分别读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以及作者的联想。

3.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找生起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给同学听。(对雪大、雪美的段落,进行重点背诵)

(五)品评赏析,领悟表达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用了哪几种表达方法?(写景抒情,联想抒情)

3.指三名学生分别读“雪大”、“雪美”、“联想”三部分课文, 4

体会“写景抒情”、“联想抒情”两种表达方式的好处。

4. 课件出示“雪美”中的句子,学生口头填上词语,用对比法,体会写景抒情的好处。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 )、( )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 )、( )的雪球。]

再读,重点突出所填的词,体会这种表达法。

(六)课后拓展,投身实践

1.课件出示“课外阅读”:读一读补充材料《雨》,想一想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课件出示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广州高三调研测试作文范文
下一篇:2017语文必修五作业本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